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湖南省名校教育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大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解析
      湖南省名校教育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大联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
    • 原卷
      湖南省名校教育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大联考生物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
    湖南省名校教育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大联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1页
    湖南省名校教育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大联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2页
    湖南省名校教育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大联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3页
    湖南省名校教育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大联考生物试题  Word版无答案第1页
    湖南省名校教育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大联考生物试题  Word版无答案第2页
    湖南省名校教育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大联考生物试题  Word版无答案第3页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湖南省名校教育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大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湖南省名校教育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大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湖南省名校教育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大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湖南省名校教育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大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洋葱根尖分生区能合成生物大分子的细胞器是( )
    A. 细胞核B. 线粒体C. 叶绿体D. 大液泡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大分子有核酸、蛋白质和多糖。
    【详解】A、细胞核不属于细胞器,A错误;
    B、线粒体是半自主细胞器,其中可以有核酸和蛋白质合成,B正确;
    C、洋葱根尖分生区的细胞中不含叶绿体,C错误;
    D、洋葱根尖分生区的细胞中不含大液泡,D错误。
    故选B。
    2. 科学史蕴含科学家的思维和智慧,科学家常设计巧妙实验排除干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拜尔设置黑暗的条件以排除光对生长素合成的干扰
    B. 恩格尔曼设置无空气环境以减少O2对好氧细菌的干扰
    C. 班廷等结扎健康狗的胰腺以排除胰管中的消化液干扰
    D. 斯他林等剪断小肠并将黏膜磨碎以排除神经调节的干扰
    【答案】A
    【解析】
    【分析】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剪断小肠并将黏膜磨碎,相比沃泰默实验的巧妙之处在于彻底排除了神经调节
    对实验的干扰。
    【详解】A、拜尔设置黑暗的条件以排除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干扰,A错误;
    B、恩格尔曼设置无空气环境以减少O2对好氧细菌的干扰,从而判断出O2的产生部位是叶绿体,B正确;
    C、班廷等结扎健康狗的胰腺使胰腺萎缩,以排除胰管中的消化液干扰,C正确;
    D、斯他林等剪断小肠并将黏膜磨碎,将研磨提取液注入狗的静脉,该过程排除了神经调节的干扰,D正确。
    故选A。
    3. 引起叶片黄化的原因多种多样,如土壤板结、气温过低等。我国科学家发现一个拟南芥突变体m(M基因突变为m基因),其在受到长时间光照时,植株会出现因细胞凋亡而引起的叶片黄斑等表型。研究发现,M基因编码叶绿体中催化脂肪酸合成的M酶,且M酶与pMDH酶竞争性催化NADH。线粒体中的mMDH酶和线粒体内膜复合物I(催化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酶)均参与促进NADH氧化,NADH被氧化后会产生活性氧,进而引起细胞凋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与绿叶相比,黄化叶片主要吸收蓝紫光
    B. A酸—B酸的稳态与平衡有利于植物的正常生长
    C. 据图推测该突变植株叶肉细胞中的脂肪酸含量比正常植株细胞中的高
    D. 该突变植株出现细胞凋亡的原因可能是M酶活性下降,NADH消耗减少,同时长时间光照促进产生NADH,导致A酸合成过多,A酸转运到线粒体,最终导致产生过量活性氧并诱发细胞凋亡
    【答案】C
    【解析】
    【分析】叶绿体中的色素位于绿色植物细胞的类囊体薄膜上,包括两大类,叶绿素类和类胡萝卜素,其中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详解】A、黄化叶片中叶绿素减少,类胡萝卜素几乎不变,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而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因此与绿叶相比,黄化叶片主要吸收蓝紫光,A正确;
    B、分析图可知,叶绿体产生的A酸通过载体蛋白运输到线粒体,线粒体代谢产生的B酸,又通过载体蛋白返回到叶绿体,从而维持A酸—B酸的稳态与平衡,所以A酸—B酸的稳态与平衡对植物的正常生长很有必要,B正确;
    CD、该拟南芥突变植株在长时间光照下会因细胞凋亡而引起叶片黄斑,而活性氧生成增多会引起细胞凋亡,由此推测长时间光照促进叶绿体产生NADH,而M酶活性降低,pMDH酶活性增高,使叶绿体合成脂肪的组分脂肪酸的过程减弱,合成A酸的过程增强,所以突变植株叶肉细胞中的脂肪酸含量比正常植株细胞中的低,而大量A酸转运到线粒体最终导致产生过量活性氧并诱发细胞凋亡,C错误,D正确。
    故选C。
    4. 病毒的核酸类型丰富多样,可以按结构分为双链DNA、单链DNA、双链RNA和单链RNA。其中,单链RNA又可以分为正义单链RNA和负义单链RNA,前者在病毒复制过程中的作用类似于mRNA,后者则是其互补链在病毒复制过程中的作用类似于mRNA。除了按核酸的结构进行分类以外,还可以根据病毒核酸本身是否具有感染性进行划分。一般来说,感染性核酸都与细胞内存在的核酸较为类似,可以直接依靠宿主的复制、转录、翻译体系完成整个病毒的复制,不需要依靠外源蛋白的帮助。据此判断下列核酸属于感染性核酸的是( )
    A. 单链DNAB. 双链RNAC. 正义单链RNAD. 负义单链RNA
    【答案】C
    【解析】
    【分析】病毒属于非细胞生物,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构成,依赖活的宿主细胞才能完成生命活动。病毒的复制方式属于繁殖,自身只提供核酸作为模板,合成核酸和蛋白质的原料及酶等均有宿主细胞提供。
    【详解】感染性核酸与细胞内存在的核酸较为类似,可以直接依靠宿主的复制、转录、翻译体系完成整个病毒的复制,不需要依靠外源蛋白的帮助。正义单链RNA类似于mRNA,可以直接依靠宿主的复制、转录、翻译体系完成整个病毒的复制。而单链DNA和双链RNA在正常细胞中不存在,负义单链RNA的互补链才能实现mRNA功能,从而完成病毒复制,但宿主细胞并不存在天然的RNA复制酶,故不能利用宿主细胞完成病毒复制,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5. 研究发现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在特殊情况下一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也可能发生交换。研究人员选用某动物(基因型为AaBb)的一个精原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进行一次有丝分裂过程中还发生了如图所示的交换,再让产生的子细胞进行一次减数分裂,若减数分裂阶段未发生变异,则①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均为AaBb;②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基因组成为AAbb的细胞占1/4;③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精细胞基因组成有4种类型。以上推测可能出现的有( )
    A ①②B. ②③C. ①②③D. ①③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该精原细胞有丝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或AaBb、AaBb,所有子细胞均进行减数分裂,据此答题。
    【详解】由题图分析可知,该精原细胞有丝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基因型为AaBB、Aabb或均为AaBb,即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均为AaBb的情况可能出现,①符合题意。子细胞进入减数分裂,当子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BB:Aabb=1:1时,子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基因组成为AAbb的细胞的概率为1/4,当子细胞基因组成均为AaBb时,其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基因组成为AAbb细胞的概率也为1/4,②符合题意。无论该精原细胞有丝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基因型是AaBB、Aabb还是均为AaBb,经减数第二次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组成均有4种类型,分别为AB、Ab、aB、ab,③符合题意,即①②③均符合题意。
    故选C。
    6. 紫茉莉的叶子颜色分为三种类型——绿色、白色和斑色(绿白相间)。杂交实验表明,对于绿色母本和白色母本而言,无论父本的叶子颜色如何变化,其后代的叶子颜色都为母本对应的颜色;而当母本为斑色时,无论父本的叶子颜色如何变化,后代则都表现出白色、斑色、绿色三种性状。有兴趣小组在初步研究后发现,这种性状的变化与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正常与否(正常的呈绿色,不正常的呈白色)有关:含有正常叶绿体的叶肉细胞呈绿色;只含有不正常叶绿体的叶肉细胞呈白色。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绿色植株的全部叶肉细胞只有正常的叶绿体;白色植株的全部叶肉细胞只有不正常的叶绿体;斑色植株的全部叶肉细胞为正常叶绿体和不正常叶绿体都有
    B. 斑色植株和斑色植株杂交,后代出现白色、斑色、绿色是因为发生了性状分离,且后代中白色、斑色、绿色植株有一定的性状分离比
    C. 紫茉莉叶子颜色的遗传方式属于细胞质遗传
    D. 若取斑色植株的绿色细胞进行无性繁殖,则得到的后代植株中一定只有斑色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质遗传是由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子代与母亲性状一致;而母性影响是指子代的表型受母本的核基因型控制,子代与母亲性状不一定一致。
    【详解】A、斑色植株总共有三种叶肉细胞:白色叶绿体、绿色叶绿体、白色和绿色叶绿体都有,A错误;
    BC、据题分析,紫茉莉植株叶子的遗传是细胞质遗传,斑色植株和斑色植株杂交,后代有3种表型,但不会出现一定的性状分离比,B错误,C正确;
    D、绿色细胞包括了只含有绿色叶绿体以及两种叶绿体都有的细胞,而无性繁殖本质上就是让选定的细胞分裂分化形成完整植株(即选定的细胞代替受精卵),故而前者后代一定为绿色,后者则为斑色,D错误。
    故选C
    7. 科学家培育出了一种只含有支链淀粉的超级四倍体马铃薯,该马铃薯的遗传基因中控制产生支链淀粉的基因(g)正常表达,而控制产生直链淀粉的基因(G)的表达被抑制,在进行有性生殖时,同源染色体两两联会。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下列关于该马铃薯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马铃薯细胞中g基因的表达产物为支链淀粉
    B. 该马铃薯中G基因表达被抑制,可能是未形成相应的mRNA
    C. 利用GGgg个体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可获得3种基因型的可育单倍体
    D. Gggg个体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含有0个、1个或2个G基因
    【答案】A
    【解析】
    【分析】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多倍体植株常常是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因此,人们常常采用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来获得多倍体植株,培育新品种。
    【详解】A、g基因的表达产物是蛋白质或RNA,而淀粉属于多糖,A错误;
    B、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转录或翻译过程受抑制均会导致G基因表达被抑制,当转录正常进行、翻译受抑制时,马铃薯中G因仍能表达出相应的mRNA,B正确;
    C、由于同源染色体两两联会,则GGgg个体产生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GG:Gg:gg=1:4:1,配子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经离体培养得到3种单倍体可育,C正确;
    D、若Gggg个体在减数分裂时发生互换,则使得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1个G基因,若不发生互换,则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0个或2个G基因,D正确。
    故选A。
    8. 芥子油苷是十字花科植物的次生代谢物,对大多数植食性昆虫具有毒害作用,但不能对大粉蝶产生毒害。后来十字花科中的桂竹香属植物在大粉蝶的取食压力下,在次生代谢中产生了强心苷类的毒性物质的植物得到了保护,再后来对大粉蝶具有毒性的强心苷类物质却被由大粉蝶进化产生的大王斑蝶吸收并贮存,其原因是大王斑蝶体内产生了一种对强心苷类物质不敏感的ATP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进化过程中大王斑蝶和桂竹香属植物的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 为了缓解大粉蝶的取食压力,桂竹香属植物在次生代谢物中产生了强心苷类的毒性物质
    C. 大王斑蝶体内产生了对强心苷类物质不敏感的ATP酶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
    D. 大王斑蝶和桂竹香属植物在相互选择的过程中发生协同进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协同进化。通过漫长的协同进化过程,地球上不仅出现了千姿百态的物种,丰富多彩的基因库,而且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详解】A、进化的过程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的过程,A错误;
    B、分析题意可知,十字花科植物产生的芥子油苷不能对大粉蝶产生毒害,桂竹香属植物的次生代谢中产生强心苷类的毒性物质,该行为是大粉蝶对其进行选择的结果,而非桂竹香植物主动适应环境的结果,B错误;
    C、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出现生殖隔离,C错误;
    D、大王斑蝶和桂竹香属植物在相互影响、相互选择的过程中协同进化,D正确。
    故选D。
    9. 若以一个恒定强度的有效刺激持续作用于感受器,相应传入神经上的冲动频率将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这一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根据感受器发生适应的快慢,可将感受器分为快适应感受器和慢适应感受器。下图为几种感受器的适应现象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环层小体、毛发感受器属于快适应感受器,关节囊感受器、肌梭属于慢适应感受器
    B. “人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是因为嗅觉感受器发生了适应
    C. 感受器对某一强度的刺激产生适应后,即使加大刺激强度,传入神经纤维上的冲动频率也保持不变
    D. 据题推测痛觉感受器应属于慢适应感受器
    【答案】C
    【解析】
    【分析】1、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2、适应现象指的是在同一刺激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变化。我们进入充满兰花香味的室内时间久了,由于花香的持久刺激引起了嗅觉感受性的下降,所以我们逐渐感受不到兰花的香味了。这种现象现象称为感觉的适应。
    【详解】A、环层小体、毛发感受器神经上的冲动频率将随时间的延长而快速下降,属于快适应感受器;关节囊感受器、肌梭神经上的冲动频率将随时间的延长而缓慢下降,属于慢适应感受器,A正确;
    B、“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是因为嗅觉感受器持续受到某种刺激后,产生冲动的能力会随着刺激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减弱,B正确;
    C、题目中对感受器的适应的定义为若以一个恒定强度的有效刺激持续作用于感受器,相应感觉神经上的动作电位频率将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因此感受器对某一强度的刺激产生适应后,如果加大刺激强度,传入神经纤维上的冲动频率将会变化,C错误;
    D、痛觉感受不易适应,属于慢适应感受器,能使机体可持久感受伤害性刺激,引起痛觉并产生适当的保护性反射,有利于机体生存,D正确。
    故选C。
    10. 据《NatureNantechnlgy,期刊报道,首个通过选择性抑制肥大细胞来预防针对特定过敏原产生过敏发应的纳米疗法近日问世。用于该疗法的纳米颗粒不仅装饰有能抑制肥大细胞的抗体,还携带有与患者过
    敏反应相对应的过敏原(例如,若患者对花生过敏,那么纳米颗粒就携带花生蛋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春季给过敏性鼻炎患者注射细胞因子等可增强患者免疫力,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
    B. 过敏反应中,肥大细胞释放的组胺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强的调节方式属于体液调节
    C. 纳米疗法中,纳米颗粒携带的过敏原的作用是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
    D. 纳米疗法中,纳米颗粒携带的抗体会抑制肥大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的能力
    【答案】B
    【解析】
    【分析】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
    【详解】A、过敏反应是机体免疫过强所致,春季给过敏性鼻炎患者注射细胞因子等不能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A错误;
    B、组胺作为化学物质,通过体液的传送调节血管壁通透性属于体液调节,B正确;
    C、纳米疗法中,纳米颗粒携带的过敏原能精确地与导致相应过敏反应的肥大细胞接触,从而使该疗法具有高度的靶向性,减轻副作用,C错误;
    D、肥大细胞本身不具有产生特异性抗体的能力,D错误。
    故选B。
    11. 为研究机械压力对豌豆幼苗出土时上胚轴生长的影响,科研人员将豌豆幼苗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第15天施加机械压力,对照组不施加,测定豌豆幼苗的乙烯产生量,结果如图1所示。后续进一步进行相关实验,给豌豆幼苗施加机械压力(分别覆盖厚度为60mm、90mm、120mm的玻璃珠),或使用不同浓度的乙烯(单位为ppm)处理,测定上胚轴的直径和长度,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1实验所示的因变量,同时又是图2实验的自变量
    B. 图1说明机械压力可促进豌豆幼苗产生乙烯,乙烯经体液运输到作用部位
    C. 豌豆幼苗上胚轴伸长生长的幅度与机械压力的强度及外源乙烯的浓度都呈正相关
    D. 推测机械压力能通过改变植物激素含量来影响上胚轴生长
    【答案】D
    【解析】
    【分析】激素调节与植物生命活动的关系:激素调节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
    【详解】A、实验的自变量是施加机械压力的大小及施用乙烯浓度的大小,因变量是上胚轴的长度和直径,A错误;
    B、图1实验结果说明机械压力可促进豌豆幼苗产生乙烯,乙烯可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但不是通过体液运输的,B错误;
    C、根据图2所示的结果可知,机械压力和乙烯都能抑制上胚轴伸长生长,使其缩短变粗;机械压力通过促进乙烯的合成来抑制上胚轴的伸长生长,使其缩短变粗,且伸长生长的幅度与机械压力的强度及外源乙烯的浓度都呈负相关,C错误;
    D、由图1可知机械压力影响乙烯产生量,图2可知乙烯浓度影响上胚轴生长,所以推测机械压力能通过改变植物激素(乙烯)含量来影响上胚轴生长,D正确。
    故选D。
    12. 为调查内蒙古某草原老鼠的种群密度,科研人员随机划定1hm2的样方并封闭,连续6天捕鼠并灭鼠,每天捕获数分别为19、16、10、12、9、7,当捕获数为0时,累计捕获数即为调查样方内的种群数量N(估计值)。科研人员根据6天的捕鼠情况绘制出下图并得出计算公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种群密度与出生率成正比,与死亡率成反比
    B. 调查样方内的老鼠种群密度接近110只/hm2
    C. 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老鼠种群数量比用该方法调查得到的结果更精准,操作更方便
    D. 在老鼠活动频繁的区域划定样方,可使调查结果更接近该草原的真实值
    【答案】B
    【解析】
    【分析】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详解】A、种群密度的大小要综合考虑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迁出率,A错误;
    B、依据题干信息,当捕获数为0时,累计捕获数即为调查样方内的种群数量N(估计值),故调查样方内的老鼠种群密度=18.72÷0.17≈110只/hm2,B正确;
    C、由于老鼠活动迅速,多在黑夜中活动,又常居地下,难以捕捉和标记,因此用该方法调查老鼠种群数量比标记重捕法得到的结果更精准,操作更方便,C错误;
    D、划定样方时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在老鼠活动频繁的区域划定样方会使调查结果偏大,D错误。
    故选B。
    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3. 细胞可通过溶酶体“自噬”自身的部分结构和物质,降解后再利用。细胞自噬主要有三种形式,如图所示。其中,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过程中,伴侣蛋白识别带有“KFERQ”(五肽序列)的靶蛋白并与之结合形成复合体,进而被运进溶酶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自噬的三种形式均需要膜蛋白的参与
    B. ②属于胞吞,需要消耗细胞代谢释放的能量
    C. ③过程中,靶蛋白由伴侣蛋白引导进入溶酶体后被降解
    D. 细胞自噬可为细胞提供物质和能量,可能会引起细胞凋亡
    【答案】ACD
    【解析】
    【分析】在一定条件下,细胞会将受损或功能退化的细胞结构等,通过溶酶体降解后再利用,这就是细胞自噬。处于营养缺乏条件下的细胞,通过细胞自噬可以获得维持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在细胞受到损伤、微生物入侵或细胞衰老时,通过细胞自噬,可以清除受损或衰老的细胞器,以及感染的微生物和毒素,从而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
    【详解】A、细胞自噬的三种形式均需要膜蛋白对目标蛋白或细胞器进行识别,A正确;
    B、题图为溶酶体的微自噬,不是细胞,所以不能叫胞吞,B错误;
    C、分析题图以及结合题干“伴侣蛋白识别带有“KFERQ”(五肽序列)的靶蛋白并与之结合形成复合体,进而被运进溶酶体”可知,③过程中,靶蛋白由伴侣蛋白引导进入溶酶体后被降解,C正确;
    D、细胞自噬可为细胞提供物质和能量,但是有些激烈的细胞自噬,可能诱导细胞凋亡,D正确。
    故选ACD。
    14. 系谱图分析是遗传疾病诊断和优生的重要依据。下图甲、乙、丙、丁均为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且致病基因均不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甲一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Ⅲ-2为杂合子的概率为2/3
    B. 乙一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图中患者的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C. 丙一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禁止近亲结婚能够有效降低该病的发病率
    D. 丁的可能遗传方式有3种,可通过对Ⅱ-2的相关基因进行PCR后电泳可进一步确定其遗传方式
    【答案】AC
    【解析】
    【分析】遗传系谱图分析依据:“有中生无为显性,女儿没病是常显”。“无中生有为隐性,女儿有病是常隐”。
    【详解】A、根据“有中生无为显性”可知甲一定为显性遗传病,又因为Ⅰ-1作为父亲有病,其女儿Ⅱ-1无病,则判断甲一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用A/a表示,则Ⅱ-2、Ⅱ-3均为Aa,Ⅲ-2患病,为杂合子的概率为2/3,A正确;
    B、根据“有中生无为显性,女儿没病是常显”可知乙一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而由图中患者的后代均有正常个体可知,图中患者的基因型相同,都为杂合子,B错误;
    C、根据“无中生有为隐性,女儿有病是常隐”可知丙一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禁止近亲结婚能够有效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C正确;
    D、根据题图分析,丁中存在女性患病,排除丁是伴Y染色体遗传病,又因为Ⅱ-2是父亲有病,Ⅲ-1女儿无病,可判断丁不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所以丁有3种可能遗传方式,即丁的可能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和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通过对Ⅱ-2的相关基因进行PCR后电泳还不能完全确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还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故对于Ⅱ-2的相关基因电泳结果一样,无法区别,D错误。
    故选AC。
    15. 醛固酮(ALD)是重要的盐皮质激素,具有保钠排钾及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稳定的作用,其保钠的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当细胞外液量减少及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髓质分泌醛固酮的量会增加
    B. 醛固酮的分泌具有反馈调节的特点,有利于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
    C. 醛固酮能作用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原因是其细胞表面含有醛固酮的特异性受体
    D. 醛固酮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从原尿中吸收Na+,同时还能促进细胞内的Na+释放到细胞外液中
    【答案】ABC
    【解析】
    【分析】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醛固酮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离子的吸收和钾离子的排出(保钠排钾),并使肾脏重吸收水的量增加,使血容量增加。
    【详解】A、醛固酮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A错误;
    B、反馈调节有助于血液中的醛固酮维持在正常的相对稳定的水平,但是不能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B错误;
    C、题图中显示,醛固酮A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后与受体R结合,形成AR复合体,可见醛固酮受体位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内而不是细胞表面,C错误;
    D、题图中显示醛固酮A进入细胞形成AR复合体,调控相关基因表达,一方面能使肾小管上皮细胞膜左侧的Na+通道数量增多,促进它从原尿中重吸收Na+,另一方面促进细胞呼吸,为钠钾泵提供更多ATP,进而促进Na+从肾小管上皮细胞运出至细胞外液,D正确。
    故选ABC。
    16. 经常受到接触性刺激的植物常表现为叶色深绿、茎秆粗壮、对病虫害抗性增强、生长发育迟缓等现象,称为接触性形态建成。研究发现,接触性形态建成与激素X含量降低有关,调节机制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注:GA20x8、GAx7均为赤霉素降解基因。
    A. 通过接触性刺激,使植物体内赤霉素含量维持在较低水平
    B. 接触性刺激后乙烯和茉莉酸对赤霉素所起作用相同
    C. 图中显示,接触性刺激抑制赤霉素的合成,因此植株生长迟缓
    D. 乙烯和茉莉酸都可通过影响相关基因表达起作用
    【答案】AD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触碰条件下,GA20x8转录受到抑制,GA20x8可促进激素X的形成。
    【详解】A、赤霉素具有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经常受到接触性刺激的植物常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说明受到接触性刺激的植物,体内赤霉素含量维持在较低水平,A正确;
    BD、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接触性刺激后乙烯和茉莉酸对赤霉素所起作用不同,但二者都可通过影响相关基因的表达起作用,B错误,D正确;
    C、由题图可知,接触性刺激可使赤霉素降解增加,赤霉素含量减少,植株生长缓慢,但不能得出接触性刺激抑制赤霉素合成的结论,C错误。
    故选AD。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7. 在干旱胁迫下,植物体内相关基因表达量上升,使脱落酸含量上升,从而调控气孔的开闭。为了探究OSCIPK12基因(水稻的CIPK基因之一)是否与水稻的干旱耐受性相关,研究人员通过转基因技术得到了三个OSCIPK12基因过表达株系(T4、T8、T11),并对转基因植株进行了抗逆性实验,部分结果如图2、3所示。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大多数植物在干旱条件下,气孔会以数十分钟为周期进行周期性的闭合,称为“气孔振荡”,“气孔振荡”是植物对干旱条件的一种适应性反应,有利于植物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2)图1表示野生型植株和控制脱落酸合成相关基因发生突变的突变型植株在一定光照强度下的相关指标,由图分析,____________(填“突变型”或“野生型”)的光合速率较高,原因是____________。
    (3)结合图2和图3结果推测,最适合在干旱地区生长的植株是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
    (4)光照强度过高会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这种现象称为光抑制。干旱会加剧光抑制,造成叶绿素降解
    加快、光合结构被破坏。若在非干旱与干旱条件下分别测定OSCIPK12基因过表达株系与野生型水稻的叶绿素荧光参数(数值越大表明光抑制越弱),预期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
    【答案】(1)既能降低蒸腾作用强度,又能保障CO2供应,使光合作用正常进行
    (2) ①. 野生型 ②. 野生型植株气孔导度较大,CO2供应较多,而二者胞间CO2浓度相近,说明野生型植株消耗CO2速率更快,光合速率较高
    (3) ①. T11(或OSCIPK12基因过表达株系T11) ②. 干旱胁迫下,T11的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和存活率最高
    (4)与非干旱条件相比,干旱条件下OSCIPK12基因过表达株系与野生型水稻的叶绿素荧光参数都下降,且OSCIPK12基因过表达株系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大于野生型水稻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本实验目的是探究OsCIPK12基因(水稻的CIPK基因之一)是否与水稻的干旱耐受性相关,则实验的自变量是OsCIPK12基因的有无,因变量是水稻的存活率,据此分析作答。
    【小问1详解】
    二氧化碳是暗反应的原料之一,且气孔是二氧化碳进出的通道,分析题意可知,大多数植物在干旱条件下,气孔会以数十分钟为周期进行周期性的闭合,称为“气孔振荡”,该过程既能降低蒸腾作用强度,又能保障CO2供应,使光合作用正常进行,有利于植物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
    【小问2详解】
    据图分析,野生型植株气孔导度较大,CO2供应较多,而二者胞间CO2浓度相近,说明野生型植株消耗CO2速率更快,光合速率较高,即野生型的光合速率较高。
    【小问3详解】
    可溶性糖可作为细胞的渗透调节物质,干旱胁迫下,保卫细胞内积累了较多可溶性糖,细胞的渗透压/浓度提高,利于适应环境,分析题图可知,干旱胁迫下,T11(OSCIPK12基因过表达株系)的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和存活率最高,说明其是最适合在干旱地区生长的植株。
    【小问4详解】
    分析题意,叶绿素荧光参数数值越大表明光抑制越弱,而干旱会加剧光抑制,造成叶绿素降解加快、光合结构被破坏,据此推测,与非干旱条件相比,干旱条件下OSCIPK12基因过表达株系与野生型水稻的叶绿素荧光参数都下降,且OSCIPK12基因过表达株系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大于野生型水稻。
    18. 在农业的遗传研究领域中,常常出现一系列连续变化的性状,如农作物的株高、果实的重量等。由于这些性状只能用数量来进行刻画,故称为数量性状。研究表明,数量性状常常受多个不同位点的基因控制。因此,在对数量性状相关基因进行研究时,常常采用分子标记(即基因组中可被检测的DNA片段)
    定位的方法来确定相关基因所在的位点,也称为QTL定位。
    有小组想研究番茄果实质量的遗传规律,故而采用了QTL定位的方法来确定相关基因的位置。他们选定了番茄基因组中四个不同位点的分子标记,按如上示意图的方式进行了杂交和自交实验得到如下的实验结果。
    世代
    分子标记基因型
    果实质量/g
    P1
    A1A1
    B1B1
    C1C1
    D1D1
    10
    P2
    A2A2
    B2B2
    C2C2
    D2D2
    90
    F1
    A1A2
    B1B2
    C1C2
    D1D2
    50
    F2
    编号
    1
    A1A1
    B1B2
    C1C2
    D2D2
    20
    2
    A2A2
    B2B2
    C2C2
    D1D1
    90
    3
    A1A2
    B1B1
    C1C1
    D1D2
    50
    4
    A1A2
    B1B2
    C1C2
    D1D1
    40
    5
    A2A2
    B2B2
    C2C2
    D1D2
    70
    6
    A2A2
    B1B2
    C1C2
    D2D2
    80
    7
    A1A1
    B1B1
    C2C2 、
    D1D2
    30
    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完成以下问题:
    (1)对于A1、A2这对分子标记进行研究,同学们进行了以下的数据处理过程。请完成表格:
    根据上述表格,小组成员绘制了如下图像:
    (2)依照上述步骤,绘制B1、B2这对分子标记结果的表格和图像。
    8
    A1A2
    B1B2
    C1C2
    D1D1
    60
    9
    A1A2
    B2B2
    C1C1
    D1D2
    50
    10
    A1A1
    B1B1
    C2C2
    D1D1
    10
    分子标记基因型
    F2编号
    平均果实质量/g
    A1A1
    1、7、10
    20
    A1A2
    _____
    _____
    A2A2
    2、5、6
    80
    分子标记基因型
    F2编号
    平均果实质量/g
    B1B1
    _____
    _____
    B1B2
    _____
    _____
    B2B2
    _____
    _____
    _____
    (3)已知图像倾斜程度越大,则该分子标记所在的位点与番茄果实重量相关基因的所在的位点越近。根据表格数据分析,与番茄果实重量相关基因所在的位点最接近的一对分子标记是__________。
    (4)小组同学在查阅资料后,发现A1、A2和B1、B2这两对分子标记实际上与果实质量相关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但这与F2的基因型结果呈现出不一致,这说明这两对分子标记发生了__________;据此,请解释两对分子标记会在图像的倾斜程度上存在一定差异的原因:__________。
    【答案】(1) ①. 3、4、8、9 ②. 50
    (2) ①. 3、7、10 ②. 30 ③. 1、4、6、8 ④. 50 ⑤. 2、5、9 ⑥. 70 ⑦.
    (3)A1、A2 (4) ①. 基因重组(染色体互换) ②. 由于图像倾斜程度显示了分子标记基因和番茄果实质量相关基因之间的距离,故A1、A2这对分子标记与番茄果实质量相关基因所在位点的距离小于B1、B2,对于同一对染色体上的基因而言,距离越远,发生互换导致的基因重组的概率越大,这才造成了二者的斜率存在一定的差异
    【解析】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小问1详解】
    据实验结果表格可知,基因型为A1A2的F2编号为3、4、8、9,平均重量==50。
    小问2详解】
    据实验结果表格可知,基因型为B1B1的F2编号为3、7、10,平均重量==30。基因型为B1B2的F2编号为1、4、6、8,平均重量==50。基因型为B2B2的F2编号为2、5、9,平均重量==70。
    图像如下:
    【小问3详解】
    对C1、C2和D1、D2这两对分子标记进行数据处理,发现各基因型的平均果实重量均为50,所以只比较A1、A2和B1、B2的图像即可,通过比较可知,A1、A2图像倾斜程度更大,说明该分子标记所在的位点与番茄果实重量相关基因的所在的位点越近,故与番茄果实重量相关基因所在的位点最接近的一对分子标记是A1、A2。
    【小问4详解】
    若A1、A2和B1、B2这两对分子标记与果实质量相关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这与F2的基因型结果呈现出不一致,这说明这两对分子标记发生了基因重组(染色体互换),由于图像倾斜程度显示了分子标记基因和番茄果实质量相关基因之间的距离,故A1、A2这对分子标记与番茄果实质量相关基因所在位点的距离小于B1、B2,对于同一对染色体上的基因而言,距离越远,发生互换导致的基因重组的概率越大,这才造成了二者的斜率存在一定的差异。
    19. 真核细胞的基因编码区包括外显子和内含子片段,基因转录产生的前体mRNA经过加工可能会形成不同的成熟mRNA。下图1是细胞内基因表达在不同调控水平的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代表的是__________(填“真核”或“原核”)生物细胞基因的表达调控。图中基因1、2和3转录的模板链_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都在图示DNA分子的同一条链上。
    (2)由图中信息可知,转录水平调控不仅控制基因__________,还控制转录__________。加工水平调控为我们理解基因控制生物性状体现的__________(填“多因一效”“一因一效”或“一因多效”)提供了理论依据。
    (3)图中信息显示一条mRNA分子上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其意义是__________,图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填“由左向右”或“由右向左”)。
    (4)科学家研究发现,马铃薯的St-RS31前体mRNA可剪切出如图2所示的3种mRNA,已知在黑暗条件下mRNA1的含量显著下降、mRNA3的含量显著上升,据此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
    A. 图示St-RS31前体mRNA中的外显子序列和内含子序列都可能含胸腺嘧啶
    B. 图示mRNA1的序列比mRNA3短,因此mRNA1比mRNA3翻译出的肽链也短
    C. 不同环境条件下同种生物的同一基因表达的产物的量可能会不同
    D. 基因中内含子、外显子序列发生突变都可能改变基因的表达,进而改变生物的性状
    【答案】(1) ①. 真核 ②. 不一定
    (2) ①. 能否转录 ②. 次数 ③. 一因多效
    (3) ①. 少量的mRNA分子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 ②. 由左向右
    (4)C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基因2转录生成的起始转录物中1、2、3、4;其中123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mRNA,124连接在一起,形成另一个mRNA,即一个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不止一种,这属于转录水平的调控,mRNA从核孔进入细胞质,有的和抑制子结合不能翻译,有的能够完成翻译过程,这属于翻译水平的调控。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该细胞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有核膜和核孔,代表的是真核生物细胞基因的表达调控;图中基因1、2和3转录的模板链不一定都在图示DNA分子的同一条链上,因为DNA分子的两条链都是可以作为模板的;
    【小问2详解】
    真核细胞的基因编码区包括外显子和内含子片段,图中信息可知,转录水平调控不仅控制基因能否转录,还控制转录次数;基因2转录生成的起始转录物中1、2、3、4;其中123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mRNA,124连接在一起,形成另一个mRNA,即一个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不止一种,为基因控制生物性状体现的一因多效提供了理论依据;
    【小问3详解】
    图中信息显示一条mRNA分子上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其意义是提高翻译的效率,也就是少量的mRNA分子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图中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向右,判断依据是多肽的长短,肽链长的翻译在前;
    【小问4详解】
    马铃薯的St-RS31前体mRNA可剪切出如图2所示的3种mRNA,已知在黑暗条件下mRNA1的含量显著下降、mRNA3的含量显著上升,A选项图示St-RS31前体mRNA中的外显子序列和内含子序列不会含胸腺嘧啶,RNA碱基只有A、U、C、G;B选项图示mRNA1的序列比mRNA3短,但是考虑提前终止密码,mRNA1比mRNA3翻译出的肽链可能不一定短;C选项不同环境条件下同种生物的同一基因表达的产物的量可能会不同,因为存在不同条件下同一基因调控的情况可能不同,C正确;D选项基因中内含子、外显子序列发生突变都可能影响基因的转录水平、翻译水平,进而改变生物的性状,D正确。故选CD。
    20. GLP-1是小肠L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类激素,具有葡萄糖浓度依赖性降糖作用,即只有在血糖水平升高的情况下,GLP-1才发挥降糖作用,而在血糖水平正常时,GLP-1不会使血糖浓度进一步降低。肠道进食可以促进人体整个肠道内GLP-1的分泌,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FGF21是一种激素。回答下列问题:

    注:“+”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1)据图可知,GLP-1降糖机理为:一方面可以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另一方面可以__________。人体中能够使血糖升高激素,除了胰高血糖素外,还有__________(答出1种即可)。
    (2)研究发现GLP-1可以通过FGF21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请你完成验证该结论的实验设计及分析(不考虑血清中原有胰岛素及其他物质对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影响)。
    ①应选择__________(填“有”或“无”)GLP-1受体的小鼠胰岛B细胞为实验材料。
    ②将上述细胞随机平均分成5组,并进行如表所示处理。
    ③检测各组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含量。
    ④实验结果预测与分析:与A组相比,B组、C组和D组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量分别为__________(填“基本不变”“明显增加”或“明显降低”)。若与A组相比,E组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量明显增加,结合本实验的目的,推测E组培养液中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
    (3)FGF家族有23个成员,命名为FGF1到FGF23。最近有研究发现,FGF1是胰岛素之外的第二种快速降低血糖的分子。在胰岛素抵抗患者体内,胰岛素信号通路受阻,若使用FGF1提高PDE4D酶的活性,激活PDE4D信号通路,则仍可调节血糖水平。据此推测,FGF1和胰岛素可能通过__________发挥相同的降糖作用。
    (4)科研人员预开发一种新的GLP-1类似物降糖药物,预测该药物对1型糖尿病治疗效果相对较差,据
    组别
    A
    B
    C
    D
    E
    培养液中添加的成分
    不处理
    适量的GLP-1
    等量的FGF21
    等量的GLP-1基因缺陷小鼠的血清
    图推测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1) ①. 促进肝细胞分泌FGF21,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同时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②. 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
    (2) ①. ①无 ②. ④基本不变、明显增加、基本不变 ③. 等量的GLP-1基因缺陷小鼠注入GLP-1后的血清
    (3)不同的信号通路 (4)1型糖尿病是由胰岛B细胞功能减退,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据图可知,胰岛B细胞是GLP-1作用的靶细胞之一
    【解析】
    【分析】与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能够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除胰高血糖素外,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也能升高血糖。
    【小问1详解】
    分析题图可知,CLP-1分泌后,一方面在促进胰岛素分泌的同时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另一方面,GLP-1分泌后,促进肝脏分泌激素FGF21,进而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同时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人体中除了胰高血糖素外,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也能升高血糖。
    【小问2详解】
    ①由于GLP-1也可以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故使用无GLP-1受体的小鼠胰岛B细胞为实验材料可以避免GLP-1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④与A组相比,B组在培养液中添加了适量等量的GLP-1,C组在培养液中添加了适量等量的FGF21,D组在培养液中添加了适量等量的GLP-1基因缺陷小鼠的血清,那么与A组相比,B组和D组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量基本不变,C组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量明显增加。若与A组相比,E组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量明显增加,结合本实验的目的,推测E组培养液中加入的物质是适量等量的GLP-1基因缺陷小鼠注入GLP-1后的血清。
    【小问3详解】
    FGF1通过提高PDE4D酶的活性,通过PDE4D通路调节,而胰岛素通过胰岛素信号通路调节,两者信号通路不同,但发挥的作用相同,都是降低血糖水平。
    【小问4详解】
    1型糖尿病是由胰岛B细胞功能减退,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据图可知,胰岛B细胞是GLP-1作用的靶细胞之一,所以GLP-1类似物对1型糖尿病治疗效果相对较差。
    21. 研究入侵植物对入侵地土壤动物群落及理化性质的影响有助于评估入侵植物对入侵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人员研究了加拿大一枝黄花(原产北美)对入侵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种群密度时通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用该方法调查时,取样的关键是__________,除此以外,还要考虑__________。
    (2)研究发现,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某样地后,虽然在该样地没有天敌,但是其种群数量并未呈“J”形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
    (3)研究表明,随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入侵程度增加,入侵地一些土壤小动物类群消失。科研人员分析,这些土壤小动物消失可能与加拿大一枝黄花使土壤的理化性质、物质等发生变化有关,推测具体原因有①加拿大一枝黄花通过根系分泌物、植株凋落物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②__________。
    (4)进一步研究发现,在轻度入侵地土壤动物个体数量为春季(527)、夏季(534)、秋季(515)、冬季(864);重度入侵地土壤动物个体数量为春季(358)、夏季(531)、秋季(148)、冬季(214),据此推测,加拿大一枝黄花生长最旺盛的季节为__________。
    【答案】(1) ①. 样方法 ②. 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 ③. 样方的大小、数量
    (2)入侵样地营养条件及生存空间有限,同时可能存在气候条件和其他竞争物种的影响,加拿大一枝黄花种群的增长受到限制
    (3)加拿大一枝黄花与本土植物所需的无机物种类不同,入侵加剧导致土壤中的无机物种类改变
    (4)秋季
    【解析】
    【分析】生物入侵是指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的或人为的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的环境,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件,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或生态灾难的过程。“一枝黄花”属于外来物种,进入我国后对本地物种造成威胁,可能破坏生物多样性;“一枝黄花”的成灾最可能的原因是本地缺其天敌,为控制“一枝黄花”应进行监督和控制。
    【小问1详解】
    拿大一枝黄花是植物,可用样方法进行调查种群密度。样方法的取样关键是随机取样,去除主观因素的影响,同时还要考虑样方的大小、数量,避免人力物力的浪费。
    【小问2详解】
    入侵样地营养条件及生存空间有限,同时可能存在气候条件和其他竞争物种的影响,加拿大一枝黄花种群的增长受到限制,所以加拿大一枝黄花种群数量并未呈“J”形增长。
    【小问3详解】
    ①加拿大一枝黄花通过根系分泌物、植株凋落物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②加拿大一枝黄花与本土植物所需
    的无机物种类不同,入侵加剧导致土壤中的无机物种类改变,导致入侵地一些土壤小动物类群消失。
    【小问4详解】
    在轻度入侵地土壤动物个体数量和重度入侵地土壤动物个体数量,都是秋季的最少,说明加拿大一枝黄花生长最旺盛的季节为秋季。

    相关试卷

    湖南省名校教育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大联考生物试题(PDF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南省名校教育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大联考生物试题(PDF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湖南省名校教育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大联考生物试题pdf、湖南省名校教育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大联考生物试题解析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5湖南省名校教育联盟高三上学期12月大联考生物试题扫描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5湖南省名校教育联盟高三上学期12月大联考生物试题扫描版含解析,共16页。

    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14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