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教案第1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教案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小学数学人教版(2024)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2024)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百一样,人民币用元,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包括纸币和硬币,清晰分辨不同面值人民币的图案、颜色、数字特征,如认识 100 元纸币上的毛主席头像、人民大会堂图案等,能准确说出人民币的面值。
    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 1 元 = 10 角,1 角 = 10 分,掌握简单的人民币换算,如 5 角等于几个 1 角,2 元可以换成几个 1 元等。
    能够进行简单的人民币计算,如购买价格为几元几角的物品时,能正确计算应付金额、找回金额,提升数学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模拟购物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人民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实践应用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交流互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交流能力,引导学生分享识别人民币的方法与购物计算的经验,共同探索人民币的奥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认识人民币和模拟购物等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爱护人民币、合理使用人民币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熟练掌握人民币的单位及换算关系,能准确识别人民币的面值,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学会在模拟购物情境中运用人民币进行计算,正确计算应付金额和找回金额,理解购物交易中的数量关系。
    难点
    理解人民币单位换算的本质,如为什么 1 元等于 10 角,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深入体会进制概念,建立清晰的货币单位认知体系。
    在实际购物情境中,灵活处理复杂的价格计算,如购买多件物品、遇到找零时涉及角与分的换算等情况,培养学生的数感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实践操作法、讨论法、游戏教学法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人民币的发展历程动画视频,展示从古至今货币的演变,激发学生兴趣;不同面值人民币的高清图片,详细标注图案、颜色、数字等特征;超市购物场景的动画演示,用于讲解人民币的计算应用;制作互动式人民币换算练习的软件或网页链接,方便课堂练习。
    实物教具:准备真实的人民币样本,包括各种面值的纸币和硬币,足够每组学生进行观察、操作;模拟超市货架,摆放一些标有价格的文具、玩具、零食等商品模型;购物篮、收银台道具,营造真实购物氛围;大黑板上绘制田字格以便规范书写人民币面值、单位等;奖励贴纸、小奖品若干,用于激励学生。
    练习本、铅笔、橡皮擦若干,用于课堂练习分发。
    学生准备
    学具盒,内有少量模拟人民币纸币和硬币(可自制,用卡纸打印或手绘);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5 分钟)
    播放课件:展示一段小朋友和家长去超市购物的动画视频,画面中小朋友挑选了喜欢的玩具、零食,结账时家长拿出人民币付款,收银员找零等场景,教师生动地讲解:“同学们,看!小明和爸爸妈妈去超市买东西啦,在结账的时候用到了什么呢?对啦,就是人民币。人民币可是我们生活中的好帮手,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认识它。”
    教师拿出一张 100 元人民币,向学生展示:“大家看,这就是人民币,它能帮我们买到好多好多东西。这张大家都很熟悉吧,谁能说一说上面都有什么图案呀?” 请几位同学说一说,初步激发学生对人民币的兴趣,引出课题 “认识人民币”。
    (二)认识人民币(15 分钟)
    认识纸币
    教师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纸币(100 元、50 元、20 元、10 元、5 元、1 元)依次展示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现在咱们仔细看看这些纸币,先从颜色上分辨一下,不同面值的纸币颜色一样吗?” 让学生举手发言,教师总结:“大家说得对,100 元是红色的,50 元是绿色的,20 元是棕色的…… 颜色是区分它们的一个小窍门。再看看图案,100 元上有毛主席头像、人民大会堂,50 元上有毛主席头像、布达拉宫,每张纸币都有独特的图案。” 教师边说边用手指向对应的图案,强化学生记忆。
    教师拿起一张 10 元纸币,问:“除了颜色和图案,大家还能发现什么来辨别面值呢?看看数字,这里有个大大的 10 ,这也是重要的标志哦。” 让学生同桌互相观察手中的纸币,找出面值识别特征,教师巡视指导,确保学生掌握识别纸币的方法。
    认识硬币
    教师拿出硬币(1 元、5 角、1 角),放在讲台上展示:“同学们,这是人民币的硬币,它们圆圆的,也很好分辨。先看 1 元硬币,它比 5 角、1 角的都大,上面有数字 1 和菊花图案;5 角硬币是金色的,有数字 5 和荷花图案;1 角硬币最小,上面有数字 1 和兰花图案。” 教师拿起硬币,让学生近距离观察,感受硬币的大小、材质和图案差异,引导学生通过触摸、比较等方式熟悉硬币特征。
    教师给学生发放一些硬币,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考考对方,说出硬币的面值,教师巡视各小组,选取小组代表上台展示识别成果,教师给予肯定和补充,巩固学生对硬币的认识。
    (三)认识人民币单位及换算(10 分钟)
    介绍人民币单位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 “元、角、分” 三个字,向学生介绍:“同学们,人民币有三个单位,最大的是元,中等的是角,最小的是分。就像我们数东西,有个、十、百一样,人民币用元、角、分来计量。” 教师举例说明,如一支铅笔 2 元,一块橡皮 5 角,一颗糖果 1 分(可结合实物道具讲解),让学生初步感受不同单位的使用场景。
    探究单位换算
    教师拿出 10 个 1 角硬币,问:“同学们,看看老师手里的这些 1 角硬币,一共是多少钱呢?” 引导学生数出 10 角,接着教师拿出一张 1 元纸币,问:“那这张 1 元纸币和这 10 个 1 角硬币,哪个多哪个少,还是一样多呢?” 引发学生思考,通过直观比较,让学生明白 1 元 = 10 角。教师用同样的方法,拿出 10 个 1 分硬币,引导学生得出 1 角 = 10 分。
    教师给出一些换算练习,如 5 元 =( )角,30 角 =( )元,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讨论、计算,教师巡视指导,选取学生回答,强化单位换算的理解与掌握。
    (四)趣味练习(10 分钟)
    课件出示练习题:“人民币连连看”,画面呈现左边一列是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图片(包括纸币和硬币),右边一列是对应的面值数字,要求学生用线将图片和数字连接起来,教师运用讲授法,对学生的回答及时反馈,如:“你连得又快又准,真棒!这张 20 元纸币确实对应数字 20 ,大家都看清楚了吗?”
    游戏:“小小超市”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 4 - 5 人,教师布置模拟超市场景,每个小组安排一个 “收银员”,其他学生扮演顾客。货架上摆放标有价格的商品模型,顾客挑选商品后,到收银台用模拟人民币付款,收银员计算应收金额并找零,比一比哪个小组购物、结算又快又准。教师在教室里巡回观察,运用直观演示法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如:“你们组顾客挑选商品很有序,收银员找零也很准确,配合得真默契,加油!” 通过游戏,巩固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和计算能力,激发竞争意识。
    (五)生活应用(5 分钟)
    播放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场景,如公交车投币 2 元、早餐店买包子花 3 元 5 角、文具店买笔记本付 5 元找回 1 元 5 角等,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提问:“同学们,看到这些生活中的情况,你们能说出用到了哪些面值的人民币,以及怎么计算的吗?再想想,这些人民币的使用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 请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进一步追问:“你为什么这样认为呢?”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人民币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与人民币有关的事情,互相分享交流,教师巡视倾听,选取典型例子全班分享,拓展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中的数学。
    (六)课堂小结(3 分钟)
    教师引导:“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认识人民币,谁能来说一说自己有什么收获呢?”
    请几位同学发言,回顾本节课重点内容,如认识了不同面值人民币、掌握了单位换算、学会了简单计算、能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等,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在黑板上简单记录学生的收获要点,强化记忆。
    教师总结:“大家学得都很棒!认识人民币是我们生活中的必备技能,希望同学们课后多观察、多实践,把这些知识掌握得更牢固,以后我们还会学到更多有趣的数学知识哦。”
    (六)作业布置(3 分钟)
    基础作业
    完成课本上与认识人民币相关的课后练习题,书写要认真规范。
    回家后,和家长一起整理钱包里的人民币,按照面值分类,记录每种面值的数量,拍照或画图记录下来,下节课带来分享。
    拓展作业
    和家长去一次真实的超市购物,自己挑选至少 3 种商品,计算总价,并用人民币付款、找零,记录购物过程,第二天带到学校交流。
    六、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超市购物等趣味情境,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迅速投入到认识人民币知识的探究中。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观察、触摸人民币等活动中亲身体验特征,直观演示法借助课件、实物演示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单位换算,讨论法促进学生思维碰撞,拓宽解题思路,学生基本能够掌握认识人民币的相关内容,达成了教学目标。
    然而,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小组讨论环节,个别小组的讨论氛围不够热烈,部分学生参与积极性有待提高,可能是小组分工不够明确,引导不够到位,后续需要优化小组分组方式,加强引导,鼓励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讨论。另外,在生活应用环节,部分学生转化生活问题为数学问题的能力较弱,今后要增加此类针对性练习,加深学生的记忆,确保学生扎实掌握数学知识,提升数学学习能力。

    相关教案

    人教版(2024)一年级下册简单的计算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一年级下册简单的计算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探究新知,换线游戏,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简单的计算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简单的计算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