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2024)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2024)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并熟练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能准确快速地计算如 23 + 5、30 + 25 等算式。
能清晰区分两位数加一位数与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过程,理解相同数位相加的算理,即个位与个位相加、十位与十位相加。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有关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实际问题,如购买文具、整理图书等场景中的数量计算,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算法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
引导学生在多样化的算法探究中,学会比较、优化算法,体会数学方法的灵活性与简洁性,提升数学思维品质,发展数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怕困难的学习精神,在算法探究和问题解决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连贯性,感受数学运算的乐趣,养成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能正确计算相关算式。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明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列出算式并求解。
难点
深入理解相同数位相加的算理,明白为什么个位只能与个位相加、十位只能与十位相加,如计算 24 + 3 时,理解是 4 个一与 3 个一相加,2 个十不变。
引导学生根据算式特点和生活实际,灵活选择算法,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思维敏捷性。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实践操作法、讨论法、游戏教学法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生活中涉及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场景动画,如文具店购买文具、图书馆整理书架等;演示算理和算法的动画视频,展示如何用小棒、计数器等直观教具来理解计算过程;知识思维导图,用于总结归纳知识点。
实物教具:10 根一捆的小棒若干捆,单独的小棒若干根,用于直观演示计算过程;计数器若干个,帮助学生理解数位;数字卡片、算式卡片大量,方便课堂练习与互动;画有田字格的黑板,用于规范书写算式。
练习本、铅笔、橡皮擦若干,用于课堂练习分发。
学生准备
学具盒,内有小棒若干根,计数器等基本学具。
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5 分钟)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几道 1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算式,如 3 + 5、9 - 4、7 + 2,邀请学生上台口算,并说出计算过程,回顾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同学们,之前咱们学习了 10 以内的加减法,这几道题谁来挑战一下,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大家算得都很正确,在计算时要仔细看清数字和运算符号哦。”
教师接着展示几道整十数的认识题目,如说出 20 是由几个十组成,50 里面有几个十,让学生快速回答,巩固整十数的概念,同时提问:“那如果把两位数和一位数、整十数加起来,又该怎么算呢?今天咱们就一起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奥秘。” 引出课题。
(二)探究新知(15 分钟)
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
以 23 + 5 为例,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文具店的场景:小明去文具店买铅笔,他原本有 23 支铅笔,又买了 5 支,请问他现在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23 + 5 。
教师拿出 2 捆小棒(每捆 10 根)和 3 根小棒,展示给学生:“同学们,咱们用小棒来表示铅笔的数量,看看怎么算出结果。” 边操作边讲解:“2 捆小棒表示 20 支铅笔,3 根小棒表示 3 支铅笔,现在又买了 5 支,把这 5 支和原来的 3 支合在一起,也就是 8 支,再加上 20 支,一共就是 28 支,所以 23 + 5 = 28 。” 从数的组成角度解释:“23 是 2 个十和 3 个一,5 是 5 个一,3 个一和 5 个一合起来是 8 个一,2 个十不变,合起来就是 28 。”
教师再拿出计数器,在计数器上拨出 23 ,即在十位上拨 2 个珠子表示 20,在个位上拨 3 个珠子表示 3,然后在个位上再拨 5 个珠子,问:“大家看,现在计数器上表示的数是多少?” 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28 。” 教师讲解:“23 里面有 2 个十和 3 个一,加上 5 个一,就是 2 个十和 8 个一,也就是 28 ,所以 23 + 5 = 28 。”
教师总结:“大家看,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就是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不变,用这种方法计算很简单,大家明白了吗?” 让学生同桌互相举例,用小棒或计数器练习几道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算式,如 32 + 6、41 + 3,教师巡视指导,确保学生基本掌握方法。
两位数加整十数
以 30 + 25 为例,教师继续上面的文具店情境:文具店老板进了一批新文具,上午进了 30 支钢笔,下午进了 25 支钢笔,请问一共进了多少支钢笔?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30 + 25 。
教师拿出 3 捆小棒(每捆 10 根)和 2 捆小棒、5 根小棒,展示给学生:“同学们,咱们用小棒来表示钢笔的数量,看看怎么算出结果。” 边操作边讲解:“3 捆小棒表示 30 支钢笔,2 捆小棒表示 20 支钢笔,5 根小棒表示 5 支钢笔,把 30 支和 20 支合在一起,也就是 50 支,再加上 5 支,一共就是 55 支,所以 30 + 25 = 55 。” 从数的组成角度解释:“30 是 3 个十,25 是 2 个十和 5 个一,3 个十和 2 个十合起来是 5 个十,5 个一不变,合起来就是 55 。”
教师再拿出计数器,在计数器上拨出 30 ,即在十位上拨 3 个珠子表示 30,然后在十位上再拨 2 个珠子,个位上拨 5 个珠子,问:“大家看,现在计数器上表示的数是多少?” 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55 。” 教师讲解:“30 是 3 个十,25 是 2 个十和 5 个一,3 个十和 2 个十合起来是 5 个十,5 个一不变,合起来就是 55 ,所以 30 + 25 = 55 。”
教师总结:“大家看,计算两位数加整十数,就是把十位上的数相加,个位上的数不变,用这种方法计算很简单,大家明白了吗?” 让学生同桌互相举例,用小棒或计数器练习几道两位数加整十数算式,如 20 + 43、10 + 36,教师巡视指导,确保学生基本掌握方法。
(三)趣味练习(10 分钟)
课件出示练习题:“算式接力赛”,画面呈现一条彩色的跑道,跑道上有许多空白的方格,每个方格需要填写一道计算算式,如第一个学生写出 23 + 4 ,下一个学生要根据前一个算式的结果(27),写出以 27 为基础的算式,如 27 + 30 ,依次类推,比一比哪个小组接力又快又准,教师运用讲授法,对学生的回答及时反馈,如:“你反应真快,写出的算式完全正确,给你们小组加把劲!”
游戏:“数学超市”
在教室的一角设置一个模拟超市,摆放一些标有价格的商品模型,价格标签涵盖前面所学的各类计算结果,如 28 元、55 元等,教师给学生每人发一些模拟人民币(可自制,用卡纸打印或手绘),金额有 10 元、5 元、1 元等面值。学生扮演顾客,挑选商品后,用人民币付款,计算找零,比一比哪个学生购物、结算又快又准。教师在教室里巡回观察,运用直观演示法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如:“你看,这个商品价格是 32 元,你付了 40 元,找零应该是 8 元,你再试试。” 通过游戏,巩固学生对计算的掌握,激发竞争意识。
(四)生活应用(5 分钟)
播放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场景,如公交车上原来有 32 人,到站后上车 5 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图书馆原来有 40 本故事书,新购进 23 本,现在一共有多少本等。
【讲授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提问:“同学们,看到这些生活中的情况,你们能用我们刚学的‘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吗?比如,现在车上有多少人,算式该怎么列呢?” 请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进一步追问:“你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呀?”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题意,列出正确的算式并计算结果,强调要分析清楚数量关系,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用性。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可以用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解决的问题,互相分享交流,教师巡视倾听,选取典型例子全班分享,拓展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中的数学。
(五)课堂小结(3 分钟)
教师引导:“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谁能来说一说自己有什么收获呢?”
请几位同学发言,回顾本节课重点内容,如掌握了计算方法、理解了算理、能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等,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在黑板上简单记录学生的收获要点,强化记忆。
教师总结:“大家学得都很棒!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是我们以后学习更多加减法的基础,希望同学们课后多练习,把这些知识掌握得更牢固,以后我们还会学到更多有趣的数学知识哦。”
(六)作业布置(3 分钟)
基础作业
完成课本上与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相关的课后练习题,书写要认真规范。
用小棒摆出 43 + 6 和 20 + 35 的计算过程,拍照或画图记录下来,下节课带来分享。
拓展作业
和家长一起数家里的物品,如书籍、玩具等,把数量是两位数的物品和一位数、整十数的物品进行相加,记录计算过程和结果,第二天带到学校交流。
六、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文具店、公交车等趣味情境,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迅速投入到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知识的探究中。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摆小棒、拨计数器等活动中亲身体验算理,直观演示法借助课件、实物演示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算法,讨论法促进学生思维碰撞,拓宽解题思路,学生基本能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相关内容,达成了教学目标。
然而,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小组讨论环节,个别小组的讨论氛围不够热烈,部分学生参与积极性有待提高,可能是小组分工不够明确,引导不够到位,后续需要优化小组分组方式,加强引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讨论。另外,在生活应用环节,部分学生转化生活问题为数学问题的能力较弱,今后要增加此类针对性练习,加深学生的记忆,确保学生扎实掌握数学知识,提升数学学习能力。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一年级下册7. 两位数加一位数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发兴趣 引发问题,自主探究 开启智慧,合作交流 达成智慧,活用知识 激活智慧,回顾全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发兴趣 引发问题,自主探究 开启智慧,合作交流 达成智慧,活用知识 激活智慧,回顾全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