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606079/0-173635305238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5届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606079/0-173635305241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5届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606079/0-173635305243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5届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届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未知,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长久以来,月球被视为一片极度干燥的荒原。美国阿波罗登月任务带回的样本在初步分析中仅显示了极微量的水,而这些微量水被质疑可能是来自地球的污染。近年来,我国嫦娥五号任务采集的月壤样品为中国科学家进一步开展相关探索工作提供了条件。
近日,中国科学家指出,在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样本中发现了一种含有分子水的矿物晶体。这一发现不仅首次证实了月壤中水分子的存在,还揭示了月球上水分子以分子水的形式存在。
在对月球表面的探测中,作为一种关键技术仪器,月球矿物光谱仪通过测量月球表面反射的特定波长光的能量,来推断月球表面是否存在“水”。需要说明的是,月球矿物光谱仪所探测到的“水”,是指矿物里的水分子或者羟基。此前的研究中,科学家获得了月球表面原位条件下的“水”含量,1吨月壤中大约有120克“水”,然而难以区分这些“水”是水分子还是羟基。
在最新的研究中,科学家通过精确的单晶衍射和化学组分分析,在月球样本中发现一种含水矿物,其结构中包含6个水分子构成的分子水,分子水在矿物样本中的质量占比高达41%。红外和拉曼光谱技术清晰地揭示了分子水的吸收特征,而电荷密度分析则进一步确认了分子水中的氢原子。
这种含水矿物的晶体结构与地球上一种罕见的火山口矿物相似,后者是由热玄武岩与富含水和氨的火山气体相互作用形成的,这表明月球上的含水矿物可能与火山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验证上述发现的准确性,研究人员对含水矿物的成分和形成条件进行了深入分析,排除了地球污染或火箭尾气作为分子水来源的可能性。
这次发现的含水矿物表明,月球上存在一种以水合盐形式的分子水。与容易挥发的水冰不同,这种分子水在月球的高纬度地区非常稳定,即使在阳光直射的区域也可能存在。目
了解月球上的水储量及其分布,对于规划未来人类登月任务和其他太空探索计划至关重要。水不仅是维持生命的关键资源,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转化为液态氢和液态氧作为火箭燃料,这为月球成为太阳系深处或更远太空任务的燃料补给站提供了可能性。月球的低重力和真空环境为从月球发射火箭提供了天然优势,所需的燃料远少于地球,这使得月球资源的就地利用在太空探索中占据了核心地位。
(摘编自李传福《月球上的水与地球上的水一样吗?》,科普中国)
材料二:
我国研究团队发现,嫦娥五号月壤可以通过高温氧化还原反应方法生产水,这有望为未来月球科研站及空间站的建设提供重要设计依据。
据介绍,水是建设月球科研站及未来开展月球星际旅行,保障人类生存的关键资源。嫦娥五号月壤中,月壤玻璃、斜长石、橄榄石和辉石等多种月壤矿物中含有少量水,但这些矿物中的含水量极其稀少,难以在月球原位提取利用。
研究团队经过3年的深入研究和反复验证发现,月壤矿物由于太阳风亿万年的辐照,储存了大量氢。在加热至高温后,氢将与矿物中的铁氧化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单质铁和大量水。当温度升高至1000℃以上时,月壤将会熔化,反应生成的水将以水蒸气的方式释放出来。
图为月球水资源原位开采与利用策略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制图)
研究团队进一步提出一种“熔融月壤—水蒸气冷凝成水收集储存—电分解水产生氧气和氢气—留存的铁和月壤用作永磁和软磁材料、电子材料等”的月球水资源原位开采与利用策略。研究人员表示,该策略将为未来月球科研站以及空间站建设提供重要的设计依据,并有望在后续的嫦娥探月任务中发射验证性设备以完成进一步确认。
(摘编自《关于月壤,我国研究团队有新发现!》,科普中国)
材料三:
前几天发布的科学新闻说,利用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样本,能够得到重量比大约5%的水,这可是了不得的事情。百分之几比万分之几,可是差了几百倍呢。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个工作说的是:月壤里有足够多的氢原子和氧原子,但是它们的存在形式与我们日常熟悉的水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在适当的条件下,它们能够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水,而且量还不少。
举个例子就清楚了。保温板和铁矿石,它们都跟水没有关系。我们平时看到它们,也不会联想到水。但是,保温板是聚苯乙烯((C8H8)n)材料,里面包含了大量的氢原子;铁矿石通常包括磁铁矿(Fe3O4)、赤铁矿(Fe2O3)和菱铁矿(FeCO3)等,包含了大量的氧原子。只要你把它们交给化学家,分分钟给你变出水来,信不信?这就是最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当然,发生反应的条件可能不简单,投入的成本可能会很大,但是跟把水运到月亮上比,这些都不算事儿啊!
另外,这次新闻报道提到的工作,只用了很少一点点月壤,耗费的量只有几十毫克(你剪手指甲的时候,剪下来的一小片指甲,可能就不止这个量了)。用这么微小的样品,做各种精细的测量,是非常困难的。虽然说最后的结论是,可以产生重量比大约5%的水,但是实际上并没有得到哪怕一滴水甚至一丝水蒸气,因为实验条件不允许收集这些产物。
因此,5%的产量只是科学推论,至于说1吨月壤可以产生51千克~76千克水,就更是美好的预期了。
(摘编自姬扬《月壤造水知多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中,科学家通过分析嫦娥五号带间的月球样本,首次证实月壤中存在水分子,这推翻了阿波罗登月任务对月壤中微量水来源的判断。
B.材料一中提到的月球上的含水矿物晶体结构与地球上一种罕见火山口矿物相似,说明二者形成的条件可能非常相似。
C.材料二中,我国研究团队发现嫦娥五号月壤可通过高温氧化还原反应方法生产水,这有望解决月球原位提取利用水的难题。
D.材料三中,科学推论利用嫦娥五号月壤样本能够得到重量比大约5%的水,但并未成功收集到利水或水蒸气,原因之一就是受实验条件限制。
2.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月壤在太阳风的长期辐照下能储存大量的氢,氢在高温时能与其他成分发生反应。
B.月壤熔化前与熔化后相比,内部成分发生了显著变化。
C.1吨月壤可以直接分解出约100瓶500毫升的瓶装水以供人们使用。
D.月壤熔化的分解物可供制砖,用于建筑方面。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开头先指出长久以来人们对月球的认识,接着介绍嫦娥五号的重大发现,突出了发现的重大意义,过渡自然流畅。
B.材料二“经过3年的深入研究和反复验证”“进一步提出”“完成进一步确认”等语句,体现了研究团队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精神。
C.材料三对月壤制水并没有表现出一味的乐观,而是考虑到发生反应的条件、投入的成本等现实困难,表现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D.三则材料依次从发现月壤水分子到提出制水方法策略再到讨论月壤造水量,探讨的问题一个比一个深奥,引导读者不断深入思考。
4.材料三与材料一、二在语言风格上有何不同?
5.请结合三则材料,概括对月壤中水的研究与发现有何重要意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辽西的春天
谢子安
辽西的春天与别处不同。这里季线不清,春季从什么时候开始,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即使上天入地寻觅,犄角旮旯搜查,也得不到它的正根本源。春节似乎可以被视为春天的起点,但是,作为长江以南,差不太多;对于北方来说,则难免过于超前。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人到哪里去觅寻春的芳踪倩影呢?农谚说:七九河开,八九雁来。农谚又说: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这几条都可以被看作农历春归大地的具体时间表。其实,农谚是对于黄河流域而言的,辽西地处中国北方居中的位置,纬度比黄河高一大截,几千里山阻水隔的路途,季节自然会晚来许多时日。这里的实际情况是:七九河开河不开,八九雁来雁不来。九九添一九,不见耕牛地中走。
人们思春心急,他们渴春、饥春,喜欢在寒天寒地之中,人为地制造一点春天的气氛。正月里耍花灯,即是迎接春天的仪式。花朵是春天的标志,真花真草离得还远,难得住冰冻的泥土大地,但难不倒人。人们往往用手工攒制一些纸花,为它们染上五颜六色的色彩,把它们戴在灯笼上,花枝乱颤,而灿烂绚丽的灯火是欲为北归的春天照明、引路,怕它们在黑夜之中寻不到往年住过的家门吧。灯会在庄稼院里扭一个场,春蹲绿一汪;灯会在山路上洒一串、春抖绿一遍;灯会舞过冰河,春涨绿一湾。北方的这种花灯会,是春天的使者,是春天的先行。唢呐笙管里,敲锣打鼓中,人们的心被照亮,希望和热情被点燃,一个季节,就活蹦乱跳地来到人们的襟怀之中,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更新的首先是人的精神,人心总是比自然界先到春天一步,且在那儿立稳脚,扎住根,宛如看戏观景,抢占最佳位置,然后回过身,掉转头,看春天跟上来没有,看春天是不是误入岔路。怎么来?骑马,还是坐轿?长翅膀飞,还是步行?
春天年年从村前的那条大路上来。风最先转过来,然后才是阳光。阳光每日把方透明的手帕贴在人脸上,风却不愿意引人注意,常常在人们的不知不觉之中,风就转变了,原来那么强硬凶悍如贼盗的一种风,忽然就绵软温情作女儿态,大约也就是一夜之间的事情,卷地白草折的北风,转而变成吹面不寒杨柳风。古人使我们知道,这时节的风,原来由杨树和柳树舞出来,柳梢淡淡返青。柳树是自然界的一个女儿家,她用纤纤柳丝舞啊舞,却弄成衍生万物的东风。此一种女儿风,由弱至强,还有相当漫长的路要走,千万莫要把它当作春天的美妙婀娜的身姿,它充其量只是一个春头,或煮,干脆就是春头上的一缕春胎毛。再放许多属寒姓冬的日夜过去,风在杨柳枝头上积淀下的颜色,重了,太阳把它的阳光摊晾到地表,稠了,那才是天在地上把一个叫辽西的春天初步造成。春天有了,它也还是总赖在一个童年里,老长不大,春色总嫩,总薄,总浅,总淡。这个春天的性格过于内敛,孕在怀中,裹在包里,不显春。
首先,山不显春。辽西的山仍然是那种青苍的颜色,仿佛冬天的色彩太重太厚,把春天的色彩压住,使它缓不过气来,难以出头。草芽儿早就发了,可是埋在头顶着的一蓬枯草里,让人以为辽西的山草懒,也许那是一味隐草,不露相。有些早开的山花、像山菊花、山丁香、山杜鹃等等,零零散散,次第开放,因为花少朵稀,猛眼看,被山的本色吞了,给山色恍了,星星点点不出头,到跟前,撞在人的鼻尖上,才给人一朵惊喜。人大声对野外嚷嚷:春天这个家伙,你早来了吗?时令已经这个时候了吗?怎么一点儿都看不出来呢?山色不动,河野不动,而人心已动。一怀春水波光漾动,要溢出来了。有时花色也集合起力量,冲击一下,那是辽西最大喷儿的一种花,漫山遍野的山杏花开了。没有一星一芽叶,迎风独自开。可是,花在山怀中,同山相比,山还是多,花还是少,山厚,花薄。那种单调的粉白色的花,放在老色的山皮上,嫩色烟不透老色。有花不显花。
辽西黄土地,尤其不显春。人立春里,只管放眼,丘陵之上,漫漫黄色,遮盖住一眼望不到边的地表,这样一种泥土本色正是辽西春的基调。这些准备用作耕种的农田,只有空闲出来的田头地脑才被允许荒生野草,那种草片子回黄转绿,渐次新草如锥、茵茵如席,可是绿色太寡、太微,替黄脸的大地镶嵌一框绿边,远远框不住,很快被泥土如潮的黄色侵蚀淹没。远看,只有已经赢了春天几个回合的土色。
布谷催播,劳燕护耕,黄阡紫陌之上,农人成群结伙,赶黄牛扛犁杖地来了。他们驱动笨重并且原始的犁铧,把古老的土地犁开一条条垄沟,播撒下五谷的种子,开始正式种绿。但是,要那种庄稼苗绿上来,会非常迟慢。
苗儿破土而出,农人忙着铲苗间苗,肥也施完,放田等雨。雨陆陆续续来过几次,一场春雨之后,大地渐渐转绿,绿满,绿完。农人乐得什么似的,只顾埋头耕作,把得意与满足都写在脸上:可把一个春天,完完整整地耕种出来了!操多少心,费多少汗,追多少风!一直腰,一抬头,眨眨眼,青庄稼这么高了吗?屈指数数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二暑连。怎么就到夏天了?赶快低头去找,把个春天丢落在田里。丢金丢银该去找,丢个春天不心疼。他们憨厚地说,丢就丢吧。抹把汗,喘口气,一抬腿,迈过夏天的门槛,去那边找无边无际的青纱帐,还要拿锄头,铲肥农田里的七色彩虹。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春季从什么时候开始,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写出人们对春天的淡漠,下文则写人们“思春心切”,这使行文形成了波折。
B.正月耍花灯是辽西迎接春天的仪式,尽管此时天寒地冻,但是人们热情高涨,营造出浓烈的春天氛围,表达出对春天的渴盼。
C.文章把情感融入鲜活的描写中,如“一个季节,就活蹦乱跳地来到人们的襟怀之中”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来临时人们的喜悦之情。
D.农人们“成群结伙,赶黄牛扛犁杖”,犁铧是笨重并且原始的,土地是古老的,文章这样写暗示了辽西传统农业耕作方式的落后。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阳光每日把方透明的手帕贴在人脸上”运用拟人,以人的动作“贴”形象地写出阳光给人的温煦、舒适之感。
B.“或者,干脆就是春头上的一缕春胎毛”运用比喻,把春天来临时柳丝飘拂、婀娜多姿的柳树比作“胎毛”。
C.“山还是多,花还是少,山厚,花薄”运用对比,把“山”与“花”进行对比,突出辽西山上花少而薄的特点。
D.“可把一个春天,完完整整地耕种出来了”运用比拟,以“耕种”描写春天,形象生动,能给读者丰富的想象。
8.分析文中农人劳作场景对展现“辽西的春天”及文章主旨的作用。
9.文中说“辽西的春天与别处不同”,辽西的春天与别处的春天有什么不同之处?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善者,行之总,不可斯须离也,若可离,则非善也。人之须善,犹首之须冠,足之待履。首不加冠,是越类也;足不蹑履,是夷民也。今处显而循善,在隐而为非,是清旦冠履而昏夜裸跣也。
荃荪孤植,不以岩隐而歇其芳;石泉潜流,不以涧幽而不清;人在暗密,岂以隐翳而回操?是以戒慎所不睹,恐惧所不闻。居室如见宾,入虚如有人。故颜渊不以夜浴改容;勾践拘于石室,君臣之礼不替;冀缺耕于坰野,夫妇之敬不亏。斯皆慎乎隐微,枕善而居,不以视之不见而移其心,听之不闻而变其情也。
谓天盖高而听甚卑,谓日盖远而照甚近,谓神盖幽而察甚明。暗昧之事,未有幽而不显;昏惑之行,无有隐而不彰。修操于明,行悖于幽,以人不知。若人不知,则鬼神知之;鬼神不知,则己知之。而云不知,是盗钟掩耳之智也。
孔徒晨起,为善孜孜;东平居室,以善为乐。故身恒居善,则内无忧虑,外无畏惧。独立不惭于影,独寝不愧于衾,上可以接神明,下可以固人伦。德被幽明,庆祥臻矣。
(节选自《刘子·卷二》)
材料二:
卫灵公与夫人夜坐,闻车声辚辚,至阙而止,过阙,复有声。公问夫人曰:“知此谓谁?”夫人曰:“此蘧伯玉也。”公曰:“何以知之?”夫人曰:“妾闻礼,下公门,式路马,所以广敬也。夫忠臣与孝子,不为昭昭信节,不为冥冥惰行。蘧伯玉,卫之贤大夫也,仁而有智,敬以事上,此其人必不以暗昧废礼。是以知之。”公使视之,果伯玉也。公反之,以戏夫人曰:“非也。”夫人酌觞,再拜贺公。公曰:“子何以贺寡人?”夫人曰:“始妾独以卫为有蘧伯玉尔,今卫复有与之齐者,是君有二贤臣也。国多贤臣,国之福也。妾是以贺。”公惊曰:“善哉!”遂语夫人其实焉君子谓卫夫人明于知人道夫可欺而不可罔者其明智乎!《诗》云:“我闻其声,不见其人。”此之谓也。
(节选自《列女传·卷三》)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遂语A夫人其实焉B君子C谓卫夫人明D于知人道E夫可欺而不可F罔者G其明智乎!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亏,减少,欠缺,和《兼爱》“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中的“亏”意思不相同。
B.隐,隐蔽,和《齐桓晋文之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中的“隐”意思不相同。
C.何以,凭借什么,宾语前置,和《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中的“谁与”结构相同。
D.“不为冥冥惰行”与《五代史伶官传序》“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中的“为”用法和意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颜渊不因为在晚上洗澡而改变仪容,勾践被拘于石室而没有废弃君臣之礼,冀缺耕于郊野却依然夫妇相敬,这些人都是遵礼的典范。
B.在暗处行悖谬之事,还以为无人知道,这是自欺欺人之举。因为即使别人不知道,鬼神也知道;即使鬼神不知道,自己也知道。
C.坚守善行可以让人们内无忧虑、外无畏惧,如孔门弟子、东平王等等;而越人、夷人却没有认识到行善的重要性,不能坚守善行。
D.卫灵夫人听了卫灵公的话后,郑重地向卫灵公表示祝贺,认为贤良大臣多是国家之福。卫灵夫人的见解使得卫灵公惊叹称善。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以戒慎所不睹,恐惧所不闻。居室如见宾,入虚如有人。
(2)公使视之,果伯玉也。公反之,以戏夫人曰:“非也。”
14.材料二中,卫灵夫人是如何判断出行车之人是蘧伯玉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①
辛弃疾
独立苍茫醉不归。日暮天寒,归去来兮。探梅踏雪几何时。今我来思,杨柳依依。
白石冈②头曲岸西。一片闲愁,芳草萋萋。多情山鸟不须啼。桃李无言,下自成蹊③。
【注】①蒋山:钟山。叶丞相:叶衡,主张抗金。②白石冈:词人和叶衡常游之处。③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空阔无边的钟山,孑然而立的词人,词的首句画面感非常强烈,形象鲜明。
B.虽然日暮天寒,但词人一边喝酒,一边探梅踏雪,兴致浓厚以至忘了归去。
C.词人运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的典故,以李广写叶丞相,含称颂之意。
D.这首词语言清新朴实,而写景富有象征意味,又为这首词增添了婉约之美。
16.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中“杨柳”“芳草”两个意象的作用。
二、名篇名句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诗人谢灵运住过的地方溪水荡漾、猿声凄清的两句是“ , ”。
(2)新时代中国青年,学习和生活都有更优渥的条件,但也要牢记《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所说的“ , ”,要居安思危。
(3)以“黄河”作为意象入诗,可获得独特的艺术魅力,表达深刻的思想。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山南北遍地都有杏花,但在我心里,杏花沟的杏花最美,简直美得 ① 。那是一片原始野杏林,集中分布在巩乃斯河北岸,属伊犁河谷浅山地带。一座山连着一座山,一道谷接着一道谷,此起彼伏, ② 。受河谷环境气候影响,这里雨水充沛,而南向敞开的马蹄形谷地,更是避开西北向的山风,怀拥着东南方的大片日光,让大片野杏林繁衍至今。
春天来了。整片的杏花谷,春意如来势汹涌的潮水,才涌上山坡,又泻到沟谷。满山坡的花草,远望一片绿。山风吹过时,冷不丁低下头,一看,却是“( )”,只留满山黑土。除了绿草和杏花,还有转场到早春牧场的牛羊,它们缓慢移步,悠闲吃草,给静止的山林添了不少动态美。春天一来,万物就热闹了,最热闹的当数农牧民、商贩,还有一批批游客。他们各自忙碌着,做饭的做饭,叫卖的叫卖,拍照的拍照,相同的是大家都乐呵呵的,满脸写着沐浴春风的快乐。
以前,杏花沟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如今,杏花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来到这里,你会发现这里现代设施 ③ ,比如智能电网、音响设施、多功能服务中心等。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处引用的古诗句,恰当的一项是( )
A.春草青青万里余B.嫩绿柔香远更浓
C.一川草色青袅袅D.草色遥看近却无
20.请运用“……使……”句式概括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主要意思。要求:语言表达简明、准确,不超过30个字。
四、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生活中,多数人睡觉时都是直接把头枕在枕头上。其实,这是错误的做法。睡觉时把后脑勺垫在枕头上的习惯,会让肩膀、颈椎与枕头之间出现悬空状态,不利于颈部肌肉的放松,睡醒后可能会感觉脖子疼痛。
关于枕头的使用, ① 。一是越高越好。许多人认为枕头越高越能保护颈椎,所以选择较高的枕头。但枕头过高,易导致颈椎过度弯曲,引发颈椎疾病。二是硬度越大越好。一些人认为硬枕头更有支撑力。然而,过硬的枕头会增加颈椎的压力,导致颈椎疼痛或僵硬。
所以,如果想好好睡一觉, ② 。首先,枕头要放对位置,把脖子放到枕头上来,让颈椎的下方有一个支撑,这样颈部肌肉才得以放松,保障舒适的睡眠。专家提醒,别用枕头来枕“头”,要用来枕“脖子”。其次, ③ 。“高度要适合你的睡姿和颈部曲线。枕头太高会导致颈部弯曲过度,如果太低又会造成颈部无法得到足够支撑。”专家介绍,喜欢仰卧睡姿的话,枕头高度最好在8~13厘米;习惯侧着睡的话,枕头高度最好和肩膀的宽度差不多。最后,应基于个人的实际需求调整枕头的硬度。一般来说,保持颈椎的自然弯曲以及舒适的睡眠感是选择枕头硬度的主要依据。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2.这篇文章的标题为“枕头,是用来枕‘头’的吗”,请分析这个标题的妙处。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接受采访时,谈及他的科研过程,不断提到“发现了新问题”“发现了麻烦事”“发现又失败了”等,又不断提到“发现了新材料”“发现了新转机”“发现了新办法”等。
“发现”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可以说,正是在一个个令人痛苦、令人激动的发现中,杂交水稻研究走向了成功。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西藏自治区拉萨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题(PDF版附解析),共9页。
这是一份2024届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文件包含2024届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答案pdf、2024届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西藏拉萨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单文本,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情景默写,选择 简答,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