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写作专题】写景人文化:融情寓理,妙笔生花》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写作专题】写景人文化:融情寓理,妙笔生花》教学设计,共5页。
写景人文化:融情寓理,妙笔生花【专题解释】以给初中同学制作一张校园明信片为主要活动,在具体任务的驱动下,展开写景教学指导。赏读《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节选)》中经典的景物描写,分析其景物描写准确性、个性化、人文化的特点,借鉴方法,学以致用,当堂依照方法修改同学的写景语段。组合之后,形成一套具有鄞州高级中学特色的校园明信片。【预习任务】精读第七单元三篇现代散文,对摘引出的三个写景段落,从“景、情、理、法”四个方面作简单的赏析:作者写了怎样的景?抒发了什么样的情?蕴含了什么样的理?具体使用了什么手法来抒情说理?根据提供的校园图片,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文字。【学习任务】任务一 致敬经典写景语段1.明确任务:同学们,就我们学校的风光,你想给你初中的同学写张明信片,文字部分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写景文章如何做到“融情寓理”,然后同学们配上图画,完成明信片的制作。2.预习反馈:同学们已经学习了第七单元的三篇现代散文,也对摘引出的三个段落,从“景、情、理、法”四个方面作了梳理。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品一品,完成填空和表格这段文字写了______(景),融合了作者______的情感,在其中蕴含了______的理,使用了______的手法。3.比较异同:致敬经典,比较经典。三段写景文字在“融情寓理”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明确:相同点:都把自己的文化素养寓于生命感觉中,并将这独特的生命感觉融入所写的景物。不同点:写景手法;生命感受;文化素养。4.小结:我们从三个语段中读到了景,也读到了情与理。善于写作的人,不一定要大江大河;即便是细小平凡的景物,只要入眼入心,把自己的文化素养寓于生命感觉中,并将这独特的生命感觉融入所写的景物,就容易写出好的文字。任务二 仿照经典分析例作从赏读到写作,我们可以从“写出贴切的景”“写出个性化的带有自我印记的景”“联想景物背后的文化内涵”这三方面努力。先来看看就我们学校的一处风景同学们写的三段文字,大家品读、讨论,并思考相关的问题。银杏树里生机藏熊添怡校园的教学楼旁有一棵银杏树。夏日里,它的叶子是绿色的,树枝不粗,细细长长地伸向高处,远看好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女子;近看,像扇子一样的叶片随风飘动,发出窸窸窣窣的响声。等到了秋天,银杏叶变黄了,落叶飘落在地,成为地面上的点缀,别有一番风味。每天走出教学楼都能看到这棵银杏树,给人无限生机。1.文段描写的银杏树能表现“无限生机”吗?明确:不能2.可以从哪些角度写出银杏树的“无限生机”呢?明确:叶子应该描摹其繁茂和绚烂的生命姿态;树干应该绘画其昂扬挺拔的生命冲劲;果子密密匝匝,应该状写其孕育生命的蓬勃力量。3.具体修改。(略)小结方法1:“斟酌词句写贴切景”,景物的特点是客观存在的,由于所要表达的情不同,因此,我们写景时一定要细致观察,抓住贴合情感需要的景物特征来描写。鄞高的银杏树邵丹宁鄞高校园有一棵银杏树,它站在楼道旁,就像值周老师一样,关注着上下学的我们。银杏叶,像小扇子似的,夏天与风一起带来凉爽,秋天则纷纷落下,绘成一幅美丽的秋景。秋天,不仅有旧叶的凋零,还有新果的到来。银杏果,我不太喜欢它。晚秋银杏果落下,同学们一踩一踏,这个地方就充满了一股令人不悦的气味,将一天的好心情全部磨灭。银杏树很安静,有时我会坐到对面的亭子里,凝望银杏树的身姿;有时我甚至觉得它也在看我,很可能是因为它摇晃着树枝向我问好。与它在一起的时光,总是令我愉悦。1.在上面的文字中,你能找到“我”的存在吗?明确:“我”如尊重老师那样尊重她,如赏画一样欣赏她,如知己般凝望她。2.果子部分的文字删去是否更好?明确:删去更好,感情连贯统一。3.假想你在凝望银杏树,或用语言,或用动作,或用神态,向她问好。(略)小结方法2:“自我印记融个性情”,情感是写景抒情散文的灵魂。富有自我印记的个性化情感表达更真实,而真实的情感会令散文呈现出迷人的个人气质。银杏叶刘思琪一阵风拂过,满树的银杏叶随风飘舞,霎时,成了叶的海洋,黄绿交织,伴着“沙沙”的响声,令人赏心悦目,内心的忧伤杂念似乎在那一瞬间失去了踪影。来到树下,举起双手,一片银杏叶正好飘落在我掌心,青色的叶片中夹杂着丝丝黄色平整的叶片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凋零。“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即便在生命凋落的时候,也无怨无悔,为着下一次的绽放而默默付出。1.“默默付出的无怨无悔”联系了怎样的传统文化?明确:坚毅与奉献的生命象征,银杏树冬日光秃无叶,春季便开始发芽长叶,从年头长到年底,叶片由绿色慢慢变成黄色,最终在冬日随风而落。它凄美的一生就是在希望中酝酿着肃杀的秋,在肃杀的秋日里等待着春的希望,象征了永恒奉献的生命之美。2.银杏文化链接:融合的象征;爱情的象征;长寿象征儿孙满堂的象征。3.具体修改。(略)小结方法3:“联系文化寓深刻理”,能探究自然景观中的文化意义,是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在写景的时候,联系文化,把深刻的道理寓于其中,需要大量的阅读和丰富的生命经历。任务三 依据方法修改习作修改自己的文字,让鄞州高中的校园风光里,有自己的印记,有文化的思考。根据以上提供的方法修改自己作业中写景的语段,请三位同学呈现修改结果。小结:同学们,王国维曾言:“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通过今天的学习与实践,相信大家也能在今后的创作过程中做到:斟酌词句写贴切景,自我印记融个性情,联系文化寓深刻理。篇目语段内容明确《故都的秋》北国的槐树……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融情寓理过程:落蕊(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客观的、真实的】→细腻、清闲、落寞【潜意识感觉,主观的、个性的,自我的印记,心灵的寄托】→“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至”(联想“秋士文化中的时间意识”)【文学素养与文化传承】《荷塘月色》月光如流水般……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融情寓理过程:月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比喻、通感)【客观的、真实的】→淡淡的喜悦【主观的、个性的,自我的印记,心灵的慰藉】→“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联想“中庸思想中的兼容并包”)【文学素养与文化传承】《我与地坛(节选)》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融情寓理过程:园中景物(拟人、比喻、夸张,细节描写,视听结合)【客观的、真实的】→卑微的生命律动【主观的、个性的,自我的印记,心灵的启迪】→“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联想“生命哲思中的苦难意志”)【文学素养与文化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