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7*《短歌行》课内阅读训练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608241/0-17363927749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7*《短歌行》课内阅读训练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608241/0-17363927750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语文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7(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7.1 短歌行当堂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7(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7.1 短歌行当堂检测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阅读课文,回答下面问题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诗歌第一个层次中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两个字是什么?请分析这两个字在全诗中的作用。
2.本诗是如何曲折地表达诗人求贤若渴的急切心情的?
3.曹操在自己的诗作中处处透露着自己的英雄气概。结合《短歌行》,谈谈你对英雄主义的认识。
二、阅读理解
1.《短歌行》中,诗人到底“忧”什么?请结合诗句分析其“忧”情。
2.《短歌行》主要借用典故来表达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情,下列对诗中典故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表达了诗人对贤才的渴望和思慕,还写出了他宽广的政治胸怀和求贤之心永无止境
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写诗人必将极尽礼节款待投奔自己的贤才,表达了诗人招纳贤才的热情。
C.“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仿用《管子·形势解》中的话,表明诗人广纳贤才的诚意,犹如高山不弃土石,大海不辞涓流一样。
D.“周公吐哺”借用《史记·鲁周公世家》中的典故,诗人以周公自比,表明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3.《短歌行》中多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以鸟鹊南飞,寻找栖枝来比喻有些贤才尚在徘徊选择,犹豫不决,流露出诗人唯恐贤才不来归附的焦急心情。
B.“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以“朝露”易逝喻时光易逝、人生短促。
C.“明明如月,何时可掇”以明月喻自己,表达了诗人对贤才的渴望。
D.“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以山高水深比喻执政者的宽广胸怀,表明诗人将以开阔的胸怀接纳贤才,同时表明诗人想要完成统一大业的志向。
4.《短歌行》与《归园田居(其一)》均为古体诗,但在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上有很大不同,试进行分析。
答案解析
一、阅读理解
1.答案:忧思。作用:它是全诗之脉,全诗抒发的正是时光流逝而未能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忧思。这忧思既解释了前面苦痛感叹的原因,又为后面求贤若渴埋下了伏笔。
2.答案:①由人生短暂这一不可改变的事实而产生渴求贤才的忧思:全诗本由眼前的歌舞酒宴生发开来,却又抛开对空间和场面的具体描绘,转为对时间的悠长思索,发出“人生几何”的感慨,由此而引出对贤才的渴慕之情。凌空落墨,非如椽大笔不能如此。作者以貌似颓放的意态来表达及时进取的精神,以放纵歌酒的行为来表现对人生哲理的严肃思考,以觥筹交错之景抒写心忧天下之情。②引用《诗经》:先引《子衿》,写求贤不得,故反复沉吟;后引《鹿鸣》,写求贤既得,故尽礼娱宾。③比喻:用明月“何时可掇”,写求贤不得的忧虑;“越陌度阡”又写出得贤才的欢乐;以生动的乌鹊南飞的形象比喻当时贤才四处奔走,流露出诗人唯恐贤才不来投奔的深深焦虑。④用典:以周公吐哺的典故,表示要虚心待贤,使天下贤士归心。
3.答案:略。
提示:结合诗句和曹操的个人经历,谈自己对英雄主义的看法,言之成理即可。要注意的是英雄主义不是一心想称王称霸,而是格局高远,胸怀他人和天下。
二、阅读理解
1.答案:①忧人生苦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四句感慨人生短暂。②忧求贤不得。“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表达对贤才的渴求及求贤不得的忧思。③忧功业未就。作者在感叹人生短暂、贤才难求之时,产生了功业未就的忧虑,愿意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学“周公吐哺”,使“天下归心”,实现一统天下的宏愿。
解析:就本诗而言,要在理解作者用典意图的基础上理清抒情脉络。本诗前八句主要抒发对人生苦短的忧叹。接下来表现其为求贤而愁,又表示待贤以礼。最后八句求贤若渴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加深,“周公吐哺”的典故则画龙点睛,表现其豪迈的政治理想。
解题方法:要全面而准确地把握诗歌情感,要把握景中情、物中情、典中情。把握景中情:抓住景与情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景物特征,从特征中捕捉背后的情感内涵。把握物中情:最根本的是能抓住所写之物的特点,从而体悟所寄托的情感。把握典中情:古诗常用典故,借典故委婉曲折地寄托自己的情感,分析典故中的情感,要了解典故的出处和内容,把握作者用典的用意。
2.答案:A。
解析:体现作者宽广的政治胸怀和求贤之心永无止境的诗句应该是“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3.答案:C。
解析:此处是把贤士比喻成明月,意思是贤士如明月一样令人仰望,可望而不可即,让人生“忧”。
4.答案:《短歌行》是四言诗,语言质朴刚健,运用比兴手法,化用典故或引用前人诗句表达作者求贤若渴、想要完成统一大业的志向。《归园田居(其一)》是五言诗,风格平淡舒缓,质朴自然,善用白描,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幅乡村日常生活的图景,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脱离官场、回归自然的快慰。
解析:题干要求分析两首诗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的不同,平时应积累常用的语言风格用词,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简洁明快、朴素自然、华美绚丽、明白流畅、多用口语、简练生动、委婉缠绵、婉约含蓄、雄浑豪放、慷慨悲凉、幽默诙谐、富丽典雅、沉郁蕴藉、雄奇豪放等。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一般从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行文结构四个方面入手。解答本题时,可以从体裁上分析语言风格,从表达技巧方面准确指出使用了何种手法,并结合原诗分析此种手法的表达效果及传递的作者的情感。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2* 登泰山记课堂检测,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课文选段,回答下面问题,课内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1 赤壁赋综合训练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课文选段,回答下面问题,课内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3.1 百合花同步训练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内精读Ⅰ,课内精读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