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修辞与描写方法寒假专项训练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6608555/0-17363951150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5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修辞与描写方法寒假专项训练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6608555/0-17363951151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5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修辞与描写方法寒假专项训练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6608555/0-173639511516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寒假专项提升学习资料
5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修辞与描写方法寒假专项训练
展开
这是一份5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修辞与描写方法寒假专项训练,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修辞方法知识梳理,描写方法知识梳理,修辞与描写方法综合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比喻
定义:比喻就是打比方,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像、好像、仿佛、如同等)组成。例如:“弯弯的月亮像小船。” 这里 “月亮” 是本体,“小船” 是喻体,“像” 是比喻词。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比喻句中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可能不止一处,像 “妹妹的脸蛋红扑扑的,像熟透的苹果”,既从颜色上相似,又从圆润饱满的形态上相近。
作用: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深奥的道理浅显化,让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增强感染力。如:“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把荷叶比作大圆盘,形象地写出了荷叶的形状和颜色,让读者能直观地想象出荷叶的模样,仿佛亲眼所见一般。
例题:
① 判断下列句子是否为比喻句,是比喻句的在括号里打 “√”,并指出本体和喻体。
a. 他高兴得像个孩子。( )
b. 天上的白云像棉花糖似的飘浮着。(√),本体:白云;喻体:棉花糖。
② 仿照例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句话描述春天的风。
例句: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答案:春天的风,像一位神奇的画家,它带着缤纷的色彩和蓬勃的生机,悠悠地,悠悠地,趁你不注意,把大地描绘得五彩斑斓。
答案解析:
① a 句中 “像” 表示程度,不是比喻;b 句将白云比作棉花糖,形象展现白云的轻柔、洁白,符合比喻特征。
② 例句把秋雨比作钥匙,开启秋天大门,仿写时抓住春天风的特点,如带来色彩、生机,像画家一样描绘大地,运用比喻让句子生动,本体是 “春天的风”,喻体是 “神奇的画家”。
拟人
定义:把事物当作人来写,赋予事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语言等。例如:“风儿清唱着歌,唤醒了沉睡的大地。”“清唱”“唤醒” 等人的行为赋予风儿,使其充满活力,仿佛是一位灵动的歌手。
作用:使所描写的事物人格化,生动活泼,富有情趣,更能表达作者的情感。如:“秋天到了,高粱涨红了脸。” 把高粱当作人,“涨红了脸” 形象地写出高粱成熟时的样子,增添了画面的趣味性,让读者感受到秋天丰收的喜悦,也流露出作者对秋景的喜爱。
例题:
① 改写句子,把下面的句子改成拟人句。
a. 小草从土里长出来了。
答案:小草从土里探出了嫩绿的脑袋。
b. 星星在夜空中闪烁。
答案:星星在夜空中眨着亮晶晶的眼睛。
② 选择一种自然现象,用拟人的手法写一段话。
答案:雷公公生气了,他把藏了好久的大鼓重重地敲了起来,一道道闪电仿佛是他挥舞的利剑,紧接着,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地落了下来,像是受了委屈的孩子在放声大哭。
答案解析:
① a 原句平淡,改后赋予小草 “探出脑袋” 这一人的动作,更显俏皮;b 原句只是客观描述,改后让星星 “眨眼睛”,充满生机。
② 以雷阵雨为例,将雷公公、闪电、雨点拟人化,“生气”“挥舞利剑”“放声大哭” 等词赋予自然现象人的情绪、动作,生动展现雷阵雨的场景,富有童趣。
夸张
定义: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用 “三千尺” 极度夸大了瀑布的高度,让读者脑海中立刻浮现出瀑布磅礴、雄伟的气势,同时 “疑是银河” 又进一步夸张,使瀑布的壮观景象更具奇幻色彩。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烘托气氛,增强表达效果,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如:“他的心眼比针鼻儿还小。” 通过夸张突出这个人的心胸狭窄,让读者一下子就能深刻领会其性格特点,比直白描述更有冲击力。
例题:
① 判断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
a. 桂花开了,香飘十里。(夸张)
b. 我一口气能吞下一头牛。(夸张)
② 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一句话形容天气热。
答案:今天天气热得仿佛能把人烤熟了,柏油马路都快被晒化了,鸡蛋打在上面都能立马煎熟。
答案解析:
① a 句用 “香飘十里” 夸大桂花香气传播范围,突出花香浓郁;b 句 “一口气吞下一头牛” 显然是夸大食量,属于夸张手法。
② 围绕 “热”,从对人的感受、马路状态、鸡蛋煎熟等方面夸大,生动展现酷热难耐的天气,让读者有直观感受。
二、描写方法知识梳理
外貌描写
定义:对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例如:“她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弯弯的眉毛下是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脸蛋红扑扑的,穿着一条粉色的连衣裙,走起路来蹦蹦跳跳的,像一只活泼的小鹿。” 不仅描写了外貌,还通过 “蹦蹦跳跳” 这一姿态,展现出女孩活泼的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作用: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人物身份、性格、心情等。如:“那位老人满脸皱纹,头发花白,穿着一身破旧的棉衣,步履蹒跚,眼神中透着几分疲惫与沧桑。” 从外貌的皱纹、白发、破旧衣着、蹒跚步履以及沧桑的眼神,能看出老人生活的艰辛,初步了解其饱经风霜的性格特点,让读者心生怜悯。
例题:
① 描写一位老师的外貌,体现其和蔼可亲。
答案:李老师中等身材,圆圆的脸上总是洋溢着温暖的笑容,弯弯的眼睛仿佛藏着星星,让人一看就觉得亲近。她时常穿着一件素色的毛衣,搭配一条深色的直筒裤,显得简约又大方。讲课时,她的双手会在空中轻轻挥动,仿佛在弹奏一曲美妙的乐章,引导着同学们畅游知识的海洋。
② 分析下面这段外貌描写体现的人物特点。
“这个男孩又高又瘦,皮肤黝黑,头发乱蓬蓬的,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旧 T 恤,眼神中透着倔强,手里紧紧握着一个破旧的篮球。”
答案:从外貌描写可以看出,男孩身材瘦高、皮肤黑,衣着破旧,说明他生活条件可能不太好;乱蓬蓬的头发和倔强的眼神,以及紧握着篮球,体现出他个性倔强、热爱篮球运动。
答案解析:
① 从面部笑容、眼神、衣着、姿态动作等方面描写老师,“温暖的笑容”“弯弯的眼睛”“轻轻挥动双手” 等细节突出和蔼可亲。
② 通过分析各外貌元素,如身材、肤色、衣着、眼神、手中物品,综合推断出男孩的生活状态、性格与爱好。
动作描写
定义: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动作行为的描写,展示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心情等。例如:“他双手紧紧握住笔,眼睛盯着试卷,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不停地在草稿纸上写写画画,偶尔还会咬咬笔头,皱皱眉头,一副全神贯注又有些紧张的样子。” 一系列动作细致入微,不仅展现出人物考试时的紧张,还体现出他认真答题的态度,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人物的动态。
作用: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人物的动态。如:“小红快速地跑到操场,捡起地上的沙包,用力向远处扔去,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还大声呼喊着:‘看我的厉害!’” 通过动作描写,小红活泼好动、充满活力的形象就呈现出来了,同时 “脸上洋溢笑容”“大声呼喊” 也展现出她此刻兴奋的心情。
例题:
① 用动作描写表现一位厨师在厨房忙碌的情景。
答案:厨师老李系着洁白的围裙,站在炉灶前,双手熟练地拿起锅铲,轻轻一颠,锅里的菜便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随后稳稳地落回锅中。他时不时地用手擦去额头细密的汗珠,眼睛紧盯着锅里的菜,嘴里还念叨着:“火候刚刚好。” 接着,他快速地转身,从旁边的案板上拿起调料,精准地撒入锅中,又迅速搅拌几下,一盘色香味俱佳的菜肴即将出锅。
② 分析下面动作描写所反映的人物心情。
“她慢慢地走进房间,轻轻地关上房门,背靠着门,缓缓地滑坐到地上,双手捂住脸,肩膀微微颤抖着。”
答案:从 “慢慢走进”“轻轻关上”“缓缓滑坐”“捂住脸”“肩膀颤抖” 等动作可以看出,人物心情非常低落、悲伤,甚至可能在哭泣。
答案解析:
① 围绕厨师做菜,“系围裙”“拿锅铲”“颠锅”“擦汗”“撒调料”“搅拌” 等一系列动作,突出忙碌、熟练,展现专业形象。
② 通过分析动作的缓慢、轻柔以及身体的颤抖,推断人物内心的悲伤情绪,动作描写传递出无声的情感。
环境描写
定义: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如:“清晨,阳光透过淡薄的云层,纷纷扬扬地落在秋湖上,泛起粼粼波光,湖边的垂柳依依,细长的柳枝随风飘舞,仿佛是大自然编织的绿色丝带。” 社会环境描写如:“集市上热闹非凡,人来人往,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各种商品琳琅满目,五彩的幡旗在空中随风招展,商贩们满脸笑容,热情地招揽着顾客。”
作用:自然环境描写可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等;社会环境描写能交代时代背景、展现地域风貌、揭示人物生存状态等。例如:“外面寒风呼啸,大雪纷飞,屋内的小明心情低落,望着窗外发呆。” 通过恶劣的自然环境烘托小明低落的心情,让读者更能感同身受;又如在描写古代小镇时,“青石板路蜿蜒曲折,街边是古色古香的木质楼阁,屋檐下挂着红红的灯笼,路上行人穿着古装,或挑担,或骑马,一片祥和的景象。” 这一社会环境描写展现出小镇的古朴风貌、时代特色,让读者仿若置身其中。
例题:
① 描写一段获得比赛冠军后,走在回家路上的环境,烘托心情。
答案:夕阳的余晖洒在大地上,给一切都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道路两旁的花朵争奇斗艳,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微风拂过,它们轻轻摇曳,像是在欢快地跳舞,向我送来祝贺。鸟儿在枝头欢唱,歌声清脆悦耳,仿佛在演奏一场胜利的乐章。树叶沙沙作响,也像是在为我鼓掌。漫步在这条回家的路上,我的心情格外舒畅,脚步也愈发轻快。
② 分析下面这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黑暗的小巷里,灯光昏暗,墙壁上的青苔散发着潮湿的气息,角落里堆满了垃圾,时不时传来老鼠跑动的声响。”
答案:这段环境描写营造出了一种阴森、脏乱、压抑的氛围,可能用来烘托人物身处危险、不安或者心情低落的处境,为故事的发展奠定了一种紧张、压抑的基调。
答案解析:
① 从夕阳、花朵、鸟儿、树叶等自然元素入手,运用比喻、拟人,营造出欢快、喜悦的氛围,烘托夺冠后的兴奋心情,让读者感受喜悦。
② 通过分析环境中的黑暗、潮湿、垃圾、老鼠等元素,推断出其对人物心情、故事氛围的烘托作用,环境与情节、人物心境相呼应。
三、修辞与描写方法综合练习
赏析句子,指出修辞与描写方法并说明作用
例题:“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地跳舞。”
答案: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将雨滴当作顽皮的孩子,赋予它 “顽皮” 的性格和 “跳舞” 的人的行为。同时从描写方法看,属于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滴落在雨伞上跳跃、灵动的状态,让雨滴充满了活力,表达了作者对雨滴的喜爱之情,也为整个画面增添了趣味。
答案解析:先明确修辞是拟人,结合 “顽皮”“跳舞” 阐述拟人点;再点明动作描写,分析对雨滴状态的展现;最后说明对情感表达、画面营造的作用。
运用修辞与描写方法改写句子
例题:把 “太阳落山了” 分别用比喻、拟人、环境描写结合的方法改写。
答案:
a. 比喻:红彤彤的太阳像一个熟透的大柿子,慢慢地落向西山。
b. 拟人:太阳公公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大地,慢慢地躲到西山后面去了。
c. 环境描写结合:傍晚时分,天边被染成了绚丽的色彩,红的、橙的、紫的交织在一起。此时,太阳宛如一位疲惫的旅人,迈着缓慢的步伐,缓缓地向西山走去,它走过的地方,留下一片光影斑驳。远处的山峦在夕阳余晖下,像是披上了一层金色的披风,显得格外壮观。
答案解析:
a 句用比喻突出太阳的颜色和形状,把太阳比作大柿子,形象直观;b 句拟人化,“依依不舍”“告别”“躲” 赋予太阳人的情感和动作;c 句结合环境,描绘傍晚天空、山峦景色,营造氛围,让太阳落山更具画面感,展现不同表达效果。
同学们,寒假是提升语文能力的好时机,认真学习修辞与描写方法的知识,多做练习,让我们的语文素养更上一层楼!遇到难题别慌张,做好标记,开学后一起交流哦!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12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写作寒假专项训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写作基础技巧,写作常见体裁指导,写作综合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10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寒假专项训练,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方法指导,重点课文阅读剖析,课内阅读综合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字词梳理及运用寒假专项训练,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上册字词知识梳理,字词运用拓展与预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