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考二轮】2025年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预测题试卷(含解析)
2025年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预测题(试卷)--专题六 语言文字运用(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年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预测题(试卷)--专题六 语言文字运用(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预测风向一 关注文学语言的灵活性和创造性,重视对语意和表达效果的考查
新课标指出“在学习文学作品时,观察词语的活用、句子语序的变化等,体会文学语言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新高考注重在具体情境中考查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考查不同句式、修辞手法、标点符号、语言风格等的表达效果,且设问方式灵活多变,考查内容丰富广阔。
1.(2024广东梅州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0分)
济南的三大名胜,名字都起得好: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都多么响亮好听!一听到“大明湖”这三个字,便联想到春光明媚和湖光山色等等,而心中浮现出一幅美景来。事实上,可是,它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
湖中现在已不是一片清水,而是用坝划开的多少块“地”。“地”外留着几条沟,游艇沿沟而行,即是逛湖。水田不需要多么深的水,所以水黑而不清;也不要急流,所以水定而无波。东一块莲,西一块蒲,土坝挡住了水,蒲苇又遮住了莲,一望无景,只见高高低低的“庄稼”。艇行沟内,如穿高粱地然,热气腾腾,碰巧了还臭气烘烘。夏天总算还好,假若水不太臭,多少总能闻到一些荷香,而且必能看到些绿叶儿。春天,则下有黑汤,旁有破烂的土坝;风又那么野,绿柳新蒲东倒西歪,恰似挣命。所以,它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
(1)下列句子中的“多少”和“多少总能闻到一些荷香”中的“多少”,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只要肯钻研,你多少会有收获的。 B.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C.他年龄尚小,对这个问题没有多少思考。 D.尽管很饱,但碍于主人盛情他还是多少吃了点。
(2)请简要赏析“不湖”这一用词的创造性和灵活性。(3分)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艇行沟内,如穿热气腾腾的高粱地然,有时候还臭气烘烘”,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4分)
2.(2024福建南平三模节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7分)
话说金桂听了,将脖项一扭,嘴唇一撇,鼻孔里哧哧两声,拍着掌冷笑道:“菱角花谁闻见香来着?若说菱角香了,正经那些香花放在那里(即哪里)?可是不通之极!”香菱道:“不独菱花,就连荷叶莲蓬,都是有一股清香的。但他那原不是花香可比,若静日静夜或清早半夜细领略了去,那一股清香比是花儿都好闻呢。就连菱角、鸡头、苇叶、芦根得了风露,那一股清香,就令人心神爽快的。”金桂道:“依你说,那兰花桂花倒香的不好了?”香菱说到热闹头上,忘了忌讳,便接口道:“兰花桂花的香,又非别花之香可比。”
一句未完,金桂的丫鬟名唤宝蟾者,忙指着香菱的脸儿说道:“要死,要死!你怎么直叫起姑娘的名字来!”香菱猛省了,反不好意思,忙陪笑赔罪说:“一时说顺了嘴,奶奶别计较。”
(1)下列句子中的“哪里”与文中加点的“那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B.哪里,我还指望你多照顾我们生意呢。
C.无论哪里,都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D.半夜里走了,谁也不知开到哪里去。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可以改写成“金桂听了,扭着脖项,撇着嘴唇,鼻孔里发出声,拍着掌冷笑道”。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3.(2024福建部分地市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0分)
大院的花草树木最令我着迷。每年春天,阳历3月中旬开始,我们一群孩子便天天跑到大院门口去盼望杏花。那里有一棵一抱粗的老杏树,不知是地气还是天光缘故,年年都是它最早抖擞起密密匝匝的花骨朵,在寒风中绽出淡粉色的小花。
那棵老杏树,一定是协和大院众花树的精神领袖。从它的花朵绽开之日起,我们大院便鲜花不断了。第二棵开花的是黄家驷教授楼前的那棵“中年”杏树,而第三棵则必定是29号楼旁边的那棵“青年”杏树。这三棵杏树花谢了,就是雪白的梨花了。
谢了梨花,大院的花事就纷繁起来了:大门口的迎春花迎客始罢,甬道两旁就走来一棵棵丁香花。不几日,桃花也伴着嫩叶开了出来。最给人以喜悦的是生命力极强的杨树叶,等它们唱歌似的一齐摆动着新绿时,不要说从它们之下穿行,你就是看着它们竞长,也痴痴地觉得自己正在长大似的——那时候,我是多么盼望自己快快长大!
如今那三株报春的杏树,竟还都幸存着。我早已不再是20多年前那个梳辫子的小姑娘。那在寒风中天天企盼开花,然后惊喜地向大院里的人报春的小姑娘,该是我的女儿了!这满院神奇的花草树木,也该是属于她的了。
(1)文中画横线的部分可以改写成:“从老杏树的花朵绽开之日起,黄家驷教授楼前和29号楼旁的杏树也次第开放了。”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语言表达上很有特色,请从句式特点、语体色彩、修辞手法中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评点。(3分)
(3)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符号的恰当运用是增强作品表现力的重要手段之一。请分析文中的破折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3分)
4.(2024江苏南通等七市三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0分)
汉字具有表意特点,造字的构形取象一般来自造字者身边所及的事物。民俗作为人们模式化的生活文化,是造字者最多的身边所见,所以汉字的构形难免留下民俗基因的印记。总体来看,① 大致可以通过形象、义符和声符所含信息来呈现。
在字形隶变发生以前的古文字阶段,汉字构形是通过对物象的描摹而形成的,如“为”字的篆文作“豪”形,像“爪”(人手)牵着“象”,蕴含上古时代中原地区民众“役象以助劳”的生产习俗。
随着汉字构形图像性的消退,用文字自身意义来表义的“义符”逐渐增多,因此,民俗基因在晚出的文字中常常② 。这里的“义符”包括会意字的表义部件和形声字的义符。比如,始见于秦简中的“郵(邮)”字是由“垂”“邑”合成的会意字。《说文解字》:“垂,边也”“邑,国也”。二者合起来表示“境上(边远区域)”的“行书舍”(传送书信的客舍),蕴含着历史上长期存在的驿站型传信方式的习俗。
汉字构形中的声符所示语源也蕴含着民俗。例如,“婚”字,从女昏声,之所以用“昏”作声旁,是因为古代有抢婚习俗,③ ,所以“婚”的音义来源于黄昏的“昏”。
(1)请在文段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分析汉字所蕴含的传统文化)请从下面四个字中任选两字,分别谈谈它们的构形及其蕴含的习俗信息。(4分)
5.(总结、解释汉语中的谐音现象)(2024福建泉州三模节选)请在下面文段中A、B两处补写恰当的句子构成一个事例,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4分)
中华民族具有含蓄、内敛的审美追求,人们会把想要表达的真正含义蕴含在语言深处,讲究言外之意,重在义生文外。汉语谐音艺术正好体现了这种含蓄、内敛的审美意趣。比如,诗词中以“晴”谐“情”,以“丝”谐“思”,以“莲”谐“怜”,等等。通过谐音,可以将看似无关的物象联系起来,间接、委婉地表达某种期愿,满足人们的交际或表达需要。比如,传统婚礼中备办红枣、花生、桂圆、莲子,蕴含着对新婚夫妇“早生贵子”的祝福;A ,B ;年节时打碎杯盘,一句“碎碎(岁岁)平安”可以化解不少尴尬与不安。
6.(分析谚语的来由)(2024广东揭阳二模节选)下面文段中的“香饽饽”源自美味食物“饽饽”。与此类似的有新疆谚语“勤劳的人吃羊腿,懒惰的人喝凉水”。请简述“吃羊腿”的含义并分析它得名的缘由。(3分)
近年来,“以高为美”的标准让家长对孩子的身高焦虑不断蔓延,传说中的“增高利器”——生长激素也成了不少家长追捧的香饽饽,医院生长发育门诊更是人满为患。
7.(解释词语的新增义)(2024湖南长沙雅礼中学综合自主测试)“搬砖”一词在当下有新的含义,请仿照示例对下列三句话中加点词作解释。(6分)
示例:搬砖,原指搬运砖块,当下用来指为生计做低收入的辛苦工作。
(1)你看你的工作,多好!朝九晚五的,一点不用担心今天饱明天饥。
(2)科研强国不是靠灌水发多少篇论文就能实现的,需要踏踏实实地去做深度研究。
(3)网络小说中有许多雷人的桥段,让读者忍俊不禁之余,又不免摇头轻叹。
预测风向三 整合语言与思维,分析语言文字现象中的思维逻辑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逻辑是思维的重要准则。新课标的课程目标提到:“运用基本的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则,判别语言运用的正误,准确、生动、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认识。”新高考不仅在辨析并修改病句、句子补写、仿写、赏析语言的表达效果等常规考点中考查逻辑,还可能专门针对逻辑设题,考查学生识别语言表达中的逻辑谬误和有逻辑地进行表达的能力。
8.(2024福建泉州质量监测三节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4分)
在论证的一部分中使用某一词语的一种意义,在另一部分中使用这一词语的另一种意义,会得出根据不足的结论,但因为这些词语乍听起来都是一样的,论证人的言论便貌似有根有据了。关键词语的语义不一致,本来应该存在于论证不同部分之间的逻辑联系便被切断了,而要使前提支持结论,这种联系是不可或缺的。这样的混乱,使前提不可接受,结论无法成立。
比如,“鲁迅的作品不是一天能读完的,《孔乙己》是鲁迅的作品,所以,《孔乙己》不是一天能读完的。”第一处的“作品”是鲁迅“所有”作品的总称,而第二处的“作品”是“各个”作品的通称。这个关键词的词义不统一,结论“《孔乙己》不是一天能读完的”也就无法成立。
请借鉴文中第2段的分析方法,对下述的言论进行分析。
学校里的辅导员建议我上逻辑课。他说,逻辑教人如何论辩。但我觉得现实生活中人们已经论辩得太多了,所以不想学它。其实,我认为压根就不该开逻辑课,它教人逞口舌之利,只会给社会增加紧张气氛。
9.(2024江苏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四市一模节选)请指出下面辩论词第二个理由的逻辑谬误。(4分)
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这是我方的观点,理由如下:
第一,从本体论上看,过程指事情进行或事物发展所经过的程序,它包括起因、经过和结果,也就是说,结果只是过程的一部分,难道我们能见小忘大,以偏舍全吗?祥林嫂置身于封闭保守的鲁镇,饱经磨难和压迫,虽“捐门槛”来救赎自己而不得,最终惨死于祝福之夜,如果我们读这篇小说只关注祥林嫂“死”的结果而漠视事件发展过程,那就“竹篮打水一场空”,什么深意也读不到了。
第二,从逻辑上看,凡事有过程才会有结果,天道酬勤,做好过程,结果必然不会令人失望。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用了19年,班固写《汉书》花了20余年,曹雪芹著述《红楼梦》耗费毕生精力……十年辛苦不寻常,字字读来皆是血,坐不得冷板凳,下不了真功夫,一味追求最后的结果,只会“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0.(2024湖北武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7分)
学习逻辑有助于准确地表达思维和严密地展开论证。有人说,不学习逻辑也能有逻辑地进行思考,照样写出好文章。的确,人不是先学了逻辑才会思考的,正如不是先学了语法才会说话一样。但是,① ,不学习逻辑起码有两点问题:一是遇到不合逻辑的话或文章,不能做出逻辑分析;二是对自己所写文章中的逻辑错误不能及时发现,更不能从逻辑上分析出错误原因。
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例子,如“这个厂的领导很重视思想工作,在领导班子中没有人不认为政治思想工作不重要”,这句话中“没有人不认为政治思想工作不重要”是三重否定判断,实际意思是“② ”,与前一句“重视思想工作”相矛盾。再如,“科技人员都应学外语,我不是科技人员,所以我不必学外语”,这是一个错误的推理,违反了三段论的推理规则。又如著名的“濠梁之辩”,庄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使用诡辩术,把惠施说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中的异类不可以相知、相比的“子”与“鱼”偷换成了“子”与“我”,违反了在一个论辩过程中“论题必须同一”的同一律要求。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2)下列选项和“濠梁之辩”中庄子所犯逻辑错误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我坚信一位哲人的话——“不要相信任何人!”
B.《祝福》中,鲁四老爷知道祥林嫂的死讯后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C.阿Q被闲人欺负后,他觉得“他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状元不也是‘第一个’么?”
D.不薄之谓厚,不白之谓黑。
专题六 语言文字运用
预测风向一 关注文学语言的灵活性和创造性,重视对语意和表达效果的考查
新课标指出“在学习文学作品时,观察词语的活用、句子语序的变化等,体会文学语言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新高考注重在具体情境中考查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考查不同句式、修辞手法、标点符号、语言风格等的表达效果,且设问方式灵活多变,考查内容丰富广阔。
1.(2024广东梅州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0分)
济南的三大名胜,名字都起得好: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都多么响亮好听!一听到“大明湖”这三个字,便联想到春光明媚和湖光山色等等,而心中浮现出一幅美景来。事实上,可是,它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
湖中现在已不是一片清水,而是用坝划开的多少块“地”。“地”外留着几条沟,游艇沿沟而行,即是逛湖。水田不需要多么深的水,所以水黑而不清;也不要急流,所以水定而无波。东一块莲,西一块蒲,土坝挡住了水,蒲苇又遮住了莲,一望无景,只见高高低低的“庄稼”。艇行沟内,如穿高粱地然,热气腾腾,碰巧了还臭气烘烘。夏天总算还好,假若水不太臭,多少总能闻到一些荷香,而且必能看到些绿叶儿。春天,则下有黑汤,旁有破烂的土坝;风又那么野,绿柳新蒲东倒西歪,恰似挣命。所以,它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
(1)下列句子中的“多少”和“多少总能闻到一些荷香”中的“多少”,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只要肯钻研,你多少会有收获的。 B.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C.他年龄尚小,对这个问题没有多少思考。 D.尽管很饱,但碍于主人盛情他还是多少吃了点。
(2)请简要赏析“不湖”这一用词的创造性和灵活性。(3分)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艇行沟内,如穿热气腾腾的高粱地然,有时候还臭气烘烘”,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4分)
答案
(1)A
(2)①“不”一般不与名词连用,这里与名词“湖”连用,体现了用词的创造性;(1分)②“不湖”指不像湖,不具备湖的特点,(1分)与“不大”“不明”形成排比,使文句结构整齐,语势丰沛,体现了用词的灵活性。(1分)
(3)①文中将“热气腾腾”独立后置,能更好地突出艇行沟内的感受;在形式上,单独成句,与其他部分更为和谐。(2分)②“碰巧了”指凑巧,往往指事情与意愿一致,臭气烘烘是不好的感受,却用“碰巧了”,产生了幽默的效果。(2分)
2.(2024福建南平三模节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7分)
话说金桂听了,将脖项一扭,嘴唇一撇,鼻孔里哧哧两声,拍着掌冷笑道:“菱角花谁闻见香来着?若说菱角香了,正经那些香花放在那里(即哪里)?可是不通之极!”香菱道:“不独菱花,就连荷叶莲蓬,都是有一股清香的。但他那原不是花香可比,若静日静夜或清早半夜细领略了去,那一股清香比是花儿都好闻呢。就连菱角、鸡头、苇叶、芦根得了风露,那一股清香,就令人心神爽快的。”金桂道:“依你说,那兰花桂花倒香的不好了?”香菱说到热闹头上,忘了忌讳,便接口道:“兰花桂花的香,又非别花之香可比。”
一句未完,金桂的丫鬟名唤宝蟾者,忙指着香菱的脸儿说道:“要死,要死!你怎么直叫起姑娘的名字来!”香菱猛省了,反不好意思,忙陪笑赔罪说:“一时说顺了嘴,奶奶别计较。”
(1)下列句子中的“哪里”与文中加点的“那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B.哪里,我还指望你多照顾我们生意呢。
C.无论哪里,都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D.半夜里走了,谁也不知开到哪里去。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可以改写成“金桂听了,扭着脖项,撇着嘴唇,鼻孔里发出声,拍着掌冷笑道”。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答案
(1)D
(2)(示例)①原句用把字句,让“一扭”“一撇”的行为成为描写焦点,更有画面动态感。②原句用拟声词“哧哧”形容鼻声,更能让读者如闻其声,如观其状。③原句通过突显动作、描摹鼻声,更鲜明地刻画了金桂飞扬跋扈的悍妇形象。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两点给4分。意思答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2024福建部分地市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0分)
大院的花草树木最令我着迷。每年春天,阳历3月中旬开始,我们一群孩子便天天跑到大院门口去盼望杏花。那里有一棵一抱粗的老杏树,不知是地气还是天光缘故,年年都是它最早抖擞起密密匝匝的花骨朵,在寒风中绽出淡粉色的小花。
那棵老杏树,一定是协和大院众花树的精神领袖。从它的花朵绽开之日起,我们大院便鲜花不断了。第二棵开花的是黄家驷教授楼前的那棵“中年”杏树,而第三棵则必定是29号楼旁边的那棵“青年”杏树。这三棵杏树花谢了,就是雪白的梨花了。
谢了梨花,大院的花事就纷繁起来了:大门口的迎春花迎客始罢,甬道两旁就走来一棵棵丁香花。不几日,桃花也伴着嫩叶开了出来。最给人以喜悦的是生命力极强的杨树叶,等它们唱歌似的一齐摆动着新绿时,不要说从它们之下穿行,你就是看着它们竞长,也痴痴地觉得自己正在长大似的——那时候,我是多么盼望自己快快长大!
如今那三株报春的杏树,竟还都幸存着。我早已不再是20多年前那个梳辫子的小姑娘。那在寒风中天天企盼开花,然后惊喜地向大院里的人报春的小姑娘,该是我的女儿了!这满院神奇的花草树木,也该是属于她的了。
(1)文中画横线的部分可以改写成:“从老杏树的花朵绽开之日起,黄家驷教授楼前和29号楼旁的杏树也次第开放了。”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语言表达上很有特色,请从句式特点、语体色彩、修辞手法中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评点。(3分)
(3)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符号的恰当运用是增强作品表现力的重要手段之一。请分析文中的破折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3分)
答案
(1)①原句用分说,形成一个个特写镜头,增强了画面感;而改句用合说,给人印象不深。②原句将花树一一列举,如数家珍,饱含深情;而改句客观陈述,比较平淡。③原句三棵树先后开花象征协和大院中三代人的传承;改句没有这层象征意义。(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2)角度一:句式特点
“谢了梨花”将“谢了”提前,紧承后面纷繁的花事,突出花事接续的紧密。
角度二:语体色彩
“谢了”“始罢”,措辞古典雅致,简练而富有诗意地强调了花事接续的紧密。
角度三:修辞手法
“迎客”“走来”,赋予花以人的动作,形成视觉上的流动效果,展现花开时序的流转。
(任选一个角度作答,意思对即可)
(3)①破折号实现由叙写回忆到抒情的转换,笔调也由活泼转为深情;②把“我”对大院花木的爱表现得更深沉,也使上下文的衔接更自然。(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意思对即可)
预测风向二 关注语言现象,探究语言运用规律
新高考非常重视对汉语语言现象的考查,要求学生在积累、梳理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基础上,发现语言运用规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解释;能将发现的语言运用规律用于自己的语文学习实践。分析、解释、概括、评价语言现象类的试题值得关注。
4.(2024江苏南通等七市三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0分)
汉字具有表意特点,造字的构形取象一般来自造字者身边所及的事物。民俗作为人们模式化的生活文化,是造字者最多的身边所见,所以汉字的构形难免留下民俗基因的印记。总体来看,① 大致可以通过形象、义符和声符所含信息来呈现。
在字形隶变发生以前的古文字阶段,汉字构形是通过对物象的描摹而形成的,如“为”字的篆文作“豪”形,像“爪”(人手)牵着“象”,蕴含上古时代中原地区民众“役象以助劳”的生产习俗。
随着汉字构形图像性的消退,用文字自身意义来表义的“义符”逐渐增多,因此,民俗基因在晚出的文字中常常② 。这里的“义符”包括会意字的表义部件和形声字的义符。比如,始见于秦简中的“郵(邮)”字是由“垂”“邑”合成的会意字。《说文解字》:“垂,边也”“邑,国也”。二者合起来表示“境上(边远区域)”的“行书舍”(传送书信的客舍),蕴含着历史上长期存在的驿站型传信方式的习俗。
汉字构形中的声符所示语源也蕴含着民俗。例如,“婚”字,从女昏声,之所以用“昏”作声旁,是因为古代有抢婚习俗,③ ,所以“婚”的音义来源于黄昏的“昏”。
(1)请在文段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分析汉字所蕴含的传统文化)请从下面四个字中任选两字,分别谈谈它们的构形及其蕴含的习俗信息。(4分)
答案
(1)①汉字构形中的民俗基因 ②通过义符来呈现 ③抢婚往往在黄昏时分
(2)(示例1)美,由“羊”“大”会意而成,蕴含了古人的饮食习俗。
(示例2)男,由“田”“力”会意而成,指男子在田里用力劳作,蕴含古代男子“主田间劳作”的习俗。
(示例3)社,从示从土,蕴含古代农耕社会对土地崇敬的习俗。
(示例4)财,从贝才声,义符“贝”蕴含古代以贝壳作为货币的习俗。
(每字2分,指出构形1分,习俗阐述1分;意思对即可)
5.(总结、解释汉语中的谐音现象)(2024福建泉州三模节选)请在下面文段中A、B两处补写恰当的句子构成一个事例,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4分)
中华民族具有含蓄、内敛的审美追求,人们会把想要表达的真正含义蕴含在语言深处,讲究言外之意,重在义生文外。汉语谐音艺术正好体现了这种含蓄、内敛的审美意趣。比如,诗词中以“晴”谐“情”,以“丝”谐“思”,以“莲”谐“怜”,等等。通过谐音,可以将看似无关的物象联系起来,间接、委婉地表达某种期愿,满足人们的交际或表达需要。比如,传统婚礼中备办红枣、花生、桂圆、莲子,蕴含着对新婚夫妇“早生贵子”的祝福;A ,B ;年节时打碎杯盘,一句“碎碎(岁岁)平安”可以化解不少尴尬与不安。
答案
(示例1)A家长们为赴考孩子准备糕点和粽子 B以“糕”“粽”之音祈“金榜高中”之愿
(示例2)A春节时倒贴“福”字 B让人产生“福到了”的美好联想
(示例3)A年夜饭中有鱼 B象征“年年有余”
(每处2分。其他答案,若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分析谚语的来由)(2024广东揭阳二模节选)下面文段中的“香饽饽”源自美味食物“饽饽”。与此类似的有新疆谚语“勤劳的人吃羊腿,懒惰的人喝凉水”。请简述“吃羊腿”的含义并分析它得名的缘由。(3分)
近年来,“以高为美”的标准让家长对孩子的身高焦虑不断蔓延,传说中的“增高利器”——生长激素也成了不少家长追捧的香饽饽,医院生长发育门诊更是人满为患。
答案
含义:羊腿象征着美好幸福的生活,美好的生活是靠自己奋斗得来的。(1分)
得名的缘由:源自新疆人的饮食习惯,鲜美的烤羊肉是新疆人美味的食物,久而久之抽象为美好富足生活的代名词。(2分)
7.(解释词语的新增义)(2024湖南长沙雅礼中学综合自主测试)“搬砖”一词在当下有新的含义,请仿照示例对下列三句话中加点词作解释。(6分)
示例:搬砖,原指搬运砖块,当下用来指为生计做低收入的辛苦工作。
(1)你看你的工作,多好!朝九晚五的,一点不用担心今天饱明天饥。
(2)科研强国不是靠灌水发多少篇论文就能实现的,需要踏踏实实地去做深度研究。
(3)网络小说中有许多雷人的桥段,让读者忍俊不禁之余,又不免摇头轻叹。
答案
(1)朝九晚五:原指上班时间,现在一般指一份稳定的工作,是大众羡慕的一种生活和工作方式。
(2)灌水:原指向容器里面注水,当下用来指在网上发一些意义不大的话,或在期刊上写一些价值不高的文章。
(3)雷:原指伴随闪电的声音,当下用来指某些事情或某些话让人感到很讶异或者难以理解。
预测风向三 整合语言与思维,分析语言文字现象中的思维逻辑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逻辑是思维的重要准则。新课标的课程目标提到:“运用基本的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则,判别语言运用的正误,准确、生动、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认识。”新高考不仅在辨析并修改病句、句子补写、仿写、赏析语言的表达效果等常规考点中考查逻辑,还可能专门针对逻辑设题,考查学生识别语言表达中的逻辑谬误和有逻辑地进行表达的能力。
8.(2024福建泉州质量监测三节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4分)
在论证的一部分中使用某一词语的一种意义,在另一部分中使用这一词语的另一种意义,会得出根据不足的结论,但因为这些词语乍听起来都是一样的,论证人的言论便貌似有根有据了。关键词语的语义不一致,本来应该存在于论证不同部分之间的逻辑联系便被切断了,而要使前提支持结论,这种联系是不可或缺的。这样的混乱,使前提不可接受,结论无法成立。
比如,“鲁迅的作品不是一天能读完的,《孔乙己》是鲁迅的作品,所以,《孔乙己》不是一天能读完的。”第一处的“作品”是鲁迅“所有”作品的总称,而第二处的“作品”是“各个”作品的通称。这个关键词的词义不统一,结论“《孔乙己》不是一天能读完的”也就无法成立。
请借鉴文中第2段的分析方法,对下述的言论进行分析。
学校里的辅导员建议我上逻辑课。他说,逻辑教人如何论辩。但我觉得现实生活中人们已经论辩得太多了,所以不想学它。其实,我认为压根就不该开逻辑课,它教人逞口舌之利,只会给社会增加紧张气氛。
答案
(示例)第一处的“论辩”指的是正确使用证据和推理来支持观点的过程,(1分)而第二处的“论辩”指的是逞口舌之利的争吵。(2分)这个关键词的词义不统一,结论“逻辑课只会给社会增加紧张气氛”也就无法成立。(1分)
9.(2024江苏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四市一模节选)请指出下面辩论词第二个理由的逻辑谬误。(4分)
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这是我方的观点,理由如下:
第一,从本体论上看,过程指事情进行或事物发展所经过的程序,它包括起因、经过和结果,也就是说,结果只是过程的一部分,难道我们能见小忘大,以偏舍全吗?祥林嫂置身于封闭保守的鲁镇,饱经磨难和压迫,虽“捐门槛”来救赎自己而不得,最终惨死于祝福之夜,如果我们读这篇小说只关注祥林嫂“死”的结果而漠视事件发展过程,那就“竹篮打水一场空”,什么深意也读不到了。
第二,从逻辑上看,凡事有过程才会有结果,天道酬勤,做好过程,结果必然不会令人失望。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用了19年,班固写《汉书》花了20余年,曹雪芹著述《红楼梦》耗费毕生精力……十年辛苦不寻常,字字读来皆是血,坐不得冷板凳,下不了真功夫,一味追求最后的结果,只会“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答案
强加因果——做好过程未必不会取得令人失望的结果;以偏概全——天道酬勤,这只是做好过程的表现之一,做到“勤”不等同于做好过程。
10.(2024湖北武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7分)
学习逻辑有助于准确地表达思维和严密地展开论证。有人说,不学习逻辑也能有逻辑地进行思考,照样写出好文章。的确,人不是先学了逻辑才会思考的,正如不是先学了语法才会说话一样。但是,① ,不学习逻辑起码有两点问题:一是遇到不合逻辑的话或文章,不能做出逻辑分析;二是对自己所写文章中的逻辑错误不能及时发现,更不能从逻辑上分析出错误原因。
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例子,如“这个厂的领导很重视思想工作,在领导班子中没有人不认为政治思想工作不重要”,这句话中“没有人不认为政治思想工作不重要”是三重否定判断,实际意思是“② ”,与前一句“重视思想工作”相矛盾。再如,“科技人员都应学外语,我不是科技人员,所以我不必学外语”,这是一个错误的推理,违反了三段论的推理规则。又如著名的“濠梁之辩”,庄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使用诡辩术,把惠施说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中的异类不可以相知、相比的“子”与“鱼”偷换成了“子”与“我”,违反了在一个论辩过程中“论题必须同一”的同一律要求。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2)下列选项和“濠梁之辩”中庄子所犯逻辑错误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我坚信一位哲人的话——“不要相信任何人!”
B.《祝福》中,鲁四老爷知道祥林嫂的死讯后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C.阿Q被闲人欺负后,他觉得“他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状元不也是‘第一个’么?”
D.不薄之谓厚,不白之谓黑。
答案
(1)①学和不学有着很大的不同 ②大家都认为政治思想工作不重要(每点2分)
(2)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六 语言文字运用-2024五年高考题分类训练(语文),共6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08 语言文字运用(非选择题)(含解析),共22页。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07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含解析),共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