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5年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预测题(试卷)--专题三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2025年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预测题(试卷)--专题三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第1页
    2025年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预测题(试卷)--专题三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第2页
    2025年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预测题(试卷)--专题三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5年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预测题(试卷)--专题三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年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预测题(试卷)--专题三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预测风向一 呼应教材文言文文体,文本选材与文体丰富多样
    近几年,文言文阅读材料完全放开,文本类型“百花齐放”,并紧密呼应统编教材中的文言文文体。文本的表达方式由以记叙为主转向以议论为主,文本形式也由单篇文本转向双篇复合文本。未来,文言文的选文范围会进一步扩大。其中,侧重记言的历史散文(如《国语》《战国策》)和出自文人、政治家、思想家的杂记、论说文等需重点关注,这些文体,在北京卷和上海卷中已有体现。
    一、(2024山东临沂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20分)
    材料一:
    中行穆子①帅师伐狄,围鼓②。鼓人或请以城叛,穆子不受。军吏曰:“可无劳师而得城,子何不为?”穆子曰:“非事君之礼也。夫以城来者,必将求利于我。夫守而二心,奸之大者也。赏善罚奸,国之宪法也。许而弗予,失吾信也;若其予之,赏大奸也。奸而盈禄,善将若何?且夫狄之憾者以城来盈愿,晋岂其无?是我以鼓教吾边鄙贰也。夫事君者,量力而进,不能则退,不以安贾贰。”令军吏呼城,儆将攻之,未傅而鼓降。中行伯既克鼓,以鼓子苑支来。令鼓人各复其所,非僚勿从。鼓子之臣曰夙沙釐,以其孥行。军吏执之,辞曰:“我君是事非事土也名曰君臣岂曰土臣?今君实迁,臣何赖于鼓?”穆子召之,曰:“鼓有君矣,尔心事君,吾定而禄爵。”对曰:“臣委质于狄之鼓,未委质于晋之鼓也。臣闻之:‘委质为臣,无有二心。’委质而策死,古之法也。君有烈名,臣无叛质。敢即私利以烦司寇而乱旧法,其若不虞何!”穆子叹而谓其左右曰:“吾何德之务而有是臣也?”乃使行。既献,言于公,与鼓子田于河阴,使夙沙釐相之。
    (节选自《国语·晋语》)
    材料二:
    中行穆子帅师伐狄,围鼓。鼓人或请以城叛,穆子不受,曰:“夫以城来者,必将求利于我。夫守而二心,奸之大者也。”非曰:城之叛而归己者有三,有逃暴而附德者,有力屈而爱死者,有反常以求利者。逃暴而附德者休之,曰德能致之也;力屈而爱死者,与之以不死,曰力能加之也。皆受之。反常以求利者,德力无及焉,君子不受也。穆子曰:“夫以城来者,必将求利于我。”是焉知非向之二者耶?
    (节选自柳宗元《非国语·围鼓》)
    [注] ①中行穆子,即中行伯,春秋后期晋国名将,晋顷公时率军围攻鼓国。②鼓,春秋时鼓子国。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我君A是B事C非D事E土也F名曰G君臣H岂曰I土臣?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克,攻下、战胜,与成语“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中的“克”含义相同。
    B.河阴,黄河南岸之地,姚鼐《登泰山记》“其阴,济水东流”则表明济水在泰山北面。
    C.爱,吝惜,与贾谊《过秦论》“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中的“爱”含义相同。
    D.休,赐福、奖励,与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永保无疆之休”中的“休”含义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行穆子率领军队讨伐狄人,包围了鼓国,鼓国有人请求献城投降,穆子却不接受,他认为对方担负守城的任务却怀有二心,这是最奸猾的。
    B.中行穆子认为奸邪之人获利会让善良的人心理不平,而狄人对献城投降却被拒感到很遗憾,晋国也有人认为拒绝敌人投降并不利于国家稳定。
    C.夙沙釐忠心耿耿,拒绝侍奉新君,坚持只要委身为臣属就不能有二心的信条,认为至死也不能改变,中行穆子高度认可他的忠义之举。
    D.材料一记述了中行伯拒绝鼓人投降的史实;材料二对中行伯的做法持批判态度,主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请降者应分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鼓有君矣,尔心事君,吾定而禄爵。
    (2)穆子叹而谓其左右曰:“吾何德之务而有是臣也?”
    5.有人认为,柳宗元借《非国语·围鼓》委婉批评了朝廷对藩镇割据势力“务为姑息”的政策。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3分)
    二、(2024重庆九龙坡区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20分)
    材料一:
    臣闻人主所与共天下者,二三大臣也。二三大臣所与共政事者,内外百执事也。君臣一心,上下同德,表里无贰,颠末不渝;然后平居有所裨益,缓急可以倚仗。如人各有心,身自为谋,则可否不得以相济,小大不能以相维,而天下之患,有不可终穷者矣。
    此其事伏于冥冥,而人莫之觉。故论今日风俗之弊者,莫不议其尚同也,而臣则疑其未尝同也。面焉而唯唯否否,背焉而戚戚嗟嗟;成焉而挟其所尝言以夸于人,不成焉而托于所尝料以议其上。省曹之勘当,掾属之书拟,有司之按事,长吏之举贤,恩焉则敛而归己,怨焉则委之曰:“此安能以自由?”时政之得失,除授之当否,疆场之缓急,言焉而得,则矜以为功,否焉则讪之曰:“此徒言而无益。”
    士大夫而若此,则其心岂复以国事为饥渴休戚者哉?使此习也,而日长月益,见利则逝,见便则夺,陛下亦何赖于此也?况自比岁封章、奏疏、对策、上书,大率应故事,徒文具[注],而无恻怛忠敬之实。其号为谠直,亦不过先为称赞之词,而后微致规切之意。
    虽然,士习至此,亦有由然者矣。老师宿儒,零替殆尽,后生晚辈,不见典型。臣为此惧深愿陛下与二三大臣察人心邪正之实拓开规摹收拾人物。苟挺特自守者,虽无顺适之可喜,而决知其无反复难信之忧,必假借而纳用之;雷同相随者,虽无触忤之可憎,而决知其有包藏不测之患,必疏远而芟夷之。平居有规警之益,缓急无乏才之忧,其于治道兴替,关系非轻。
    (选自魏了翁《鹤山先生大全文集》,有删改)
    材料二:
    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此二者,古今之通义,流俗所共知耳。今犹古也,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古虽扰攘之际,犹有贤能若是之众,况今太宁,岂曰无之?在君上用之而已。博询众庶,则才能者进矣;不有忌讳,则谠直之路开矣;不迩小人,则谗谀者自远矣;不拘文牵俗,则守职者辨治矣;不责人以细过,则能吏之志得以尽其效矣。苟行此道,则何虑不跨两汉轶三代,然后践五帝、三皇之涂哉?
    (选自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有删改)
    [注] 文具,指条文规定。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臣为此惧A深愿陛下B与二三大臣C察人心D邪正之实E拓开F规摹G收拾人物。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长吏之举贤”的“贤”指贤能的人,与《师说》“圣益圣”中的第一个“圣”用法相同。
    B.“此安能以自由?”的“自由”指自作主张,与《孔雀东南飞》中“汝岂得自由”中的“自由”意思相同。
    C.“则矜以为功”的“矜”指夸耀,与《陈情表》中“凡在故老,犹蒙矜育”的“矜”词义相同。
    D.“大率应故事”的“故事”指旧例、旧事,与《六国论》中“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中的“故事”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治理天下需要君臣同心同德,如果臣子各怀异心各谋其利,那就会祸患无穷。
    B.士大夫如怀有私心,给皇帝的奏章也不过是表面讨好应付,并无诚恳忠信可言。
    C.国家因任用贤能而兴盛,因抛弃贤能、专断独行而衰败,这是古今同一的道理。
    D.那些号称正直的士大夫,虽心怀天下而不敢直言,多溢美之词,而少规劝之意。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此其事伏于冥冥,而人莫之觉。
    (2)不责人以细过,则能吏之志得以尽其效矣。
    5.两文都阐述了君王的用人之术,它们提出了哪些共同的主张?(3分)
    预测风向二 命题“言”“文”并重,且紧密衔接教材内容
    传统的文言文重视对“言”(文言实词、虚词、句式、文化常识等文言知识和文意)的考查,侧重考查识记、理解能力,较少涉及对“文”(文本的艺术性)的考查。随着文本选材和形式的多元化,未来文言文命题会“言”“文”并重,会涉及对更高层级的鉴赏、评价、质疑、推理等能力的考查,并且与教材文言基础知识和单元学(研)习任务紧密关联。
    三、(2024浙江金丽衢十二校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20分)
    材料一:
    尝读《汉书·天文志》,载“海旁蜃气象楼台”,初未之信。
    庚寅季春,余避寇海滨。一日饭午,家僮走报怪事曰:“海中忽涌数山,皆昔未尝有,父老观以为甚异。”余骇而出,会颍川主人走使邀余。既至,相携登聚远楼东望。第见沧溟浩渺中,矗如奇峰,联如叠,列如崪岫,隐见不常。移时,城郭台榭,骤变歘起,如众大之区,数十万家,鱼鳞相比。中有浮图老子之宫,三门嵯峨钟鼓楼翼其左右檐牙历历极公输巧不能过。又移时,或立如人,或散如兽,或列若旌旗之饰,瓮盎之器,诡异万千。日近晡,冉冉漫灭,向之有者安在?而海自若也!
    《笔谈》记登州海市事,往往类此。余因始信。
    噫嘻!秦之阿房,楚之章华,魏之铜雀,陈之临春、结绮……突兀凌云者何限!运去代迁,荡为焦土,化为浮埃。是亦一蜃也,何暇蜃之异哉?
    (选自林景熙《蜃说》,有删改)
    材料二:
    洛阳处天下之中,挟殽、渑之阻,当秦、陇之襟喉,而赵、魏之走集,盖四方必争之地也。天下当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必先受兵。予故尝曰:“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
    唐贞观、开元之间,公卿贵戚开馆列第于东都者,号千有余邸。及其乱离,继以五季之酷,其池塘竹树,兵车蹂蹴,废而为丘墟,高亭大榭,烟火焚燎,化而为灰烬,与唐共灭而俱亡,无余处矣。予故尝曰:“园囿之兴废,洛阳盛衰之候也。”
    且天下之治乱,候于洛阳之盛衰而知;洛阳之盛衰,候于园囿之兴废而得,则《名园记》之作,予岂徒然哉?
    呜呼!公卿大夫方进于朝,放乎一己之私,自为之,而忘天下之治忽。其欲退享此乐,得乎?唐之末路是已。
    (选自李格非《书后》,有改动)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三门嵯峨A钟鼓B楼翼C其左右D檐牙E历历F极G公输巧H不能过。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季春,指农历三月,与孟春、仲春合称“三春”,“季”指时代、朝代或季节的末期。
    B.焦土,文中指烧焦了的土,与《阿房宫赋》中“可怜焦土”的“焦土”用法相同。
    C.挟,文中指拥有、倚仗,与《赤壁赋》中“挟飞仙以遨游”的“挟”意思不同。
    D.候,文中指看、观察,与《归去来兮辞》中“稚子候门”的“候”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林景熙按时间顺序——“第见”“移时”“又移时”直到“日近晡”等,细腻地描绘了瞬息万变的海市蜃楼奇观。
    B.历朝历代高耸入云的宫殿楼台那么多,改朝换代之后,终究烟消云散,与之相比,海市蜃楼实在没什么好惊讶的。
    C.洛阳处于全国中心,地理位置重要,是各方势力必争之地。天下太平时则罢,要是发生变乱,洛阳首当其冲必遭兵灾。
    D.唐时在洛阳建造的一千多座楼馆府邸,因唐末战乱全部被毁,作者由此感叹“园囿之兴废,洛阳盛衰之候也”。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日近晡,冉冉漫灭,向之有者安在?而海自若也!
    (2)其欲退享此乐,得乎?唐之末路是已。
    5.(鉴赏写作手法)两则材料在写法上都因事而议,托事兴讽,请选择其中一则简要分析。(3分)
    四、(2024山东联合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20分)
    怀王问于贾君曰:“人之谓知道者先生,何也?”贾君对曰:“此博号也,大者在人主,中者在卿大夫,下者在布衣之士。乃其正名,非为先生也,为先醒也。未治也知所以治,未乱也知所以乱。故昭然先寤乎所以存亡矣,故曰‘先醒’。辟犹俱醉,而独先醒也。故世主有先醒者,有后醒者。昔楚庄王即位,自静三年,以讲得失。乃退僻邪而进忠正,能者任事而后在高位。内领国政,治而外施教,百姓富,民恒一,路不拾遗,国无狱讼。当是时也,周室坏微,天子失制,宋、郑无道,欺昧诸侯。庄王围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奉簪而献国。庄王曰:‘古之伐者,乱则整之,服则舍之,非利之也。’遂弗受。乃南与晋人战于两棠,大克晋人,会诸侯于汉阳,申天子之辟禁,而诸侯说服。庄王归过申侯之邑申侯进饭日中而王不食。申侯请罪曰:‘臣斋而具食甚洁,日中而不饭,臣敢请罪。’庄王喟然叹曰:‘非子之罪也!吾闻之曰,其君贤君也,而又有师者,王;其君中君也,而有师者,伯;其君下君也,而群臣又莫若者,亡。今我下君也,而群臣又莫若不穀,不穀恐亡无日也。吾闻之,世不绝贤。天下有贤,而我独不得,若吾生者,何以食为?’故庄王战服大国,义从诸侯,戚然忧恐,圣智在身,而自错不肖,思得贤佐,日中忘饭,可谓明君矣。此之谓‘先寤所以存亡’,此先醒也。昔宋昭公出亡至于境,喟然叹曰:‘呜呼!吾知所以亡矣!吾被服而立,侍御者数百人,无不曰吾君丽者;吾发政举事,朝臣千人,无不曰吾君圣者。吾外内不闻吾过,吾是以至此。吾困宜矣。’于是革心易行,昼学道而夕讲之。二年,美闻于宋,宋人车徒迎而复位,卒为贤君。既亡矣,而乃寤所以存,此后醒者也。故先醒者,当时而伯;后醒者,三年而复。呜呼,戒之哉!”
    (节选自《新书·先醒》)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庄王归A过B申侯C之邑D申侯E进饭F日中G而王H不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辟,同“譬”,譬如、如同,与后文“申天子之辟禁”中的“辟”意思相同。
    B.邪,指奸邪小人,与《屈原列传》“邪曲之害公也”中的“邪”意思和用法相同。
    C.具,准备,与《陈情表》“具以表闻,辞不就职”中的“具”意思和用法不同。
    D.绝,断绝,与《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中的“绝”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楚庄王研究政治得失,选拔贤能的人管理事务,让他们有了成就后再任以高职,施行教化,从而使国家富强、百姓安定。
    B.楚庄王在疆场上战胜了晋国,在道义上又追随诸侯的步伐,一心想要得到贤才辅佐自己,工作尽心尽力,称得上是贤君。
    C.宋昭公因身边常有成百上千的人为他歌功颂德而被蒙蔽,在逃亡到边境后,他终于认识到这就是自己失国的原因。
    D.楚庄王因“先醒”当时就能称霸,宋昭公流亡三年之后觉醒而重登君位,贾谊以此为例劝勉怀王要做一个自醒者。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故昭然先寤乎所以存亡矣,故曰“先醒”。
    (2)今我下君也,而群臣又莫若不穀,不穀恐亡无日也。
    5.(鉴赏论辩说理艺术·关联必修下册第八单元)贾谊在回答怀王问题时,体现了怎样的言说策略?请简要分析。(3分)
    专题三 文言文阅读
    预测风向一 呼应教材文言文文体,文本选材与文体丰富多样
    近几年,文言文阅读材料完全放开,文本类型“百花齐放”,并紧密呼应统编教材中的文言文文体。文本的表达方式由以记叙为主转向以议论为主,文本形式也由单篇文本转向双篇复合文本。未来,文言文的选文范围会进一步扩大。其中,侧重记言的历史散文(如《国语》《战国策》)和出自文人、政治家、思想家的杂记、论说文等需重点关注,这些文体,在北京卷和上海卷中已有体现。
    一、(2024山东临沂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20分)
    材料一:
    中行穆子①帅师伐狄,围鼓②。鼓人或请以城叛,穆子不受。军吏曰:“可无劳师而得城,子何不为?”穆子曰:“非事君之礼也。夫以城来者,必将求利于我。夫守而二心,奸之大者也。赏善罚奸,国之宪法也。许而弗予,失吾信也;若其予之,赏大奸也。奸而盈禄,善将若何?且夫狄之憾者以城来盈愿,晋岂其无?是我以鼓教吾边鄙贰也。夫事君者,量力而进,不能则退,不以安贾贰。”令军吏呼城,儆将攻之,未傅而鼓降。中行伯既克鼓,以鼓子苑支来。令鼓人各复其所,非僚勿从。鼓子之臣曰夙沙釐,以其孥行。军吏执之,辞曰:“我君是事非事土也名曰君臣岂曰土臣?今君实迁,臣何赖于鼓?”穆子召之,曰:“鼓有君矣,尔心事君,吾定而禄爵。”对曰:“臣委质于狄之鼓,未委质于晋之鼓也。臣闻之:‘委质为臣,无有二心。’委质而策死,古之法也。君有烈名,臣无叛质。敢即私利以烦司寇而乱旧法,其若不虞何!”穆子叹而谓其左右曰:“吾何德之务而有是臣也?”乃使行。既献,言于公,与鼓子田于河阴,使夙沙釐相之。
    (节选自《国语·晋语》)
    材料二:
    中行穆子帅师伐狄,围鼓。鼓人或请以城叛,穆子不受,曰:“夫以城来者,必将求利于我。夫守而二心,奸之大者也。”非曰:城之叛而归己者有三,有逃暴而附德者,有力屈而爱死者,有反常以求利者。逃暴而附德者休之,曰德能致之也;力屈而爱死者,与之以不死,曰力能加之也。皆受之。反常以求利者,德力无及焉,君子不受也。穆子曰:“夫以城来者,必将求利于我。”是焉知非向之二者耶?
    (节选自柳宗元《非国语·围鼓》)
    [注] ①中行穆子,即中行伯,春秋后期晋国名将,晋顷公时率军围攻鼓国。②鼓,春秋时鼓子国。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我君A是B事C非D事E土也F名曰G君臣H岂曰I土臣?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克,攻下、战胜,与成语“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中的“克”含义相同。
    B.河阴,黄河南岸之地,姚鼐《登泰山记》“其阴,济水东流”则表明济水在泰山北面。
    C.爱,吝惜,与贾谊《过秦论》“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中的“爱”含义相同。
    D.休,赐福、奖励,与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永保无疆之休”中的“休”含义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行穆子率领军队讨伐狄人,包围了鼓国,鼓国有人请求献城投降,穆子却不接受,他认为对方担负守城的任务却怀有二心,这是最奸猾的。
    B.中行穆子认为奸邪之人获利会让善良的人心理不平,而狄人对献城投降却被拒感到很遗憾,晋国也有人认为拒绝敌人投降并不利于国家稳定。
    C.夙沙釐忠心耿耿,拒绝侍奉新君,坚持只要委身为臣属就不能有二心的信条,认为至死也不能改变,中行穆子高度认可他的忠义之举。
    D.材料一记述了中行伯拒绝鼓人投降的史实;材料二对中行伯的做法持批判态度,主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请降者应分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鼓有君矣,尔心事君,吾定而禄爵。


    (2)穆子叹而谓其左右曰:“吾何德之务而有是臣也?”


    5.有人认为,柳宗元借《非国语·围鼓》委婉批评了朝廷对藩镇割据势力“务为姑息”的政策。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3分)



    答案
    1.CFH
    2.A
    3.B
    4.(1)鼓国已有新的国君,你用心侍奉新君,我安排你的俸禄和爵位。(4分。“心”“而”“禄爵”各1分,句意1分)
    (2)穆子感叹地对他身边的人说:“我修养怎样的德行才能得到这样的下属呢?”(4分。宾语前置句“何德之务”、“务”、“是”各1分,句意1分)
    5.①柳宗元指出,归顺者如果是为了捞取利益,就坚决不能接受;②唐朝藩镇割据势力是为了捞取利益而对抗朝廷,坚决不能姑息。(3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2024重庆九龙坡区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20分)
    材料一:
    臣闻人主所与共天下者,二三大臣也。二三大臣所与共政事者,内外百执事也。君臣一心,上下同德,表里无贰,颠末不渝;然后平居有所裨益,缓急可以倚仗。如人各有心,身自为谋,则可否不得以相济,小大不能以相维,而天下之患,有不可终穷者矣。
    此其事伏于冥冥,而人莫之觉。故论今日风俗之弊者,莫不议其尚同也,而臣则疑其未尝同也。面焉而唯唯否否,背焉而戚戚嗟嗟;成焉而挟其所尝言以夸于人,不成焉而托于所尝料以议其上。省曹之勘当,掾属之书拟,有司之按事,长吏之举贤,恩焉则敛而归己,怨焉则委之曰:“此安能以自由?”时政之得失,除授之当否,疆场之缓急,言焉而得,则矜以为功,否焉则讪之曰:“此徒言而无益。”
    士大夫而若此,则其心岂复以国事为饥渴休戚者哉?使此习也,而日长月益,见利则逝,见便则夺,陛下亦何赖于此也?况自比岁封章、奏疏、对策、上书,大率应故事,徒文具[注],而无恻怛忠敬之实。其号为谠直,亦不过先为称赞之词,而后微致规切之意。
    虽然,士习至此,亦有由然者矣。老师宿儒,零替殆尽,后生晚辈,不见典型。臣为此惧深愿陛下与二三大臣察人心邪正之实拓开规摹收拾人物。苟挺特自守者,虽无顺适之可喜,而决知其无反复难信之忧,必假借而纳用之;雷同相随者,虽无触忤之可憎,而决知其有包藏不测之患,必疏远而芟夷之。平居有规警之益,缓急无乏才之忧,其于治道兴替,关系非轻。
    (选自魏了翁《鹤山先生大全文集》,有删改)
    材料二:
    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此二者,古今之通义,流俗所共知耳。今犹古也,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古虽扰攘之际,犹有贤能若是之众,况今太宁,岂曰无之?在君上用之而已。博询众庶,则才能者进矣;不有忌讳,则谠直之路开矣;不迩小人,则谗谀者自远矣;不拘文牵俗,则守职者辨治矣;不责人以细过,则能吏之志得以尽其效矣。苟行此道,则何虑不跨两汉轶三代,然后践五帝、三皇之涂哉?
    (选自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有删改)
    [注] 文具,指条文规定。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臣为此惧A深愿陛下B与二三大臣C察人心D邪正之实E拓开F规摹G收拾人物。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长吏之举贤”的“贤”指贤能的人,与《师说》“圣益圣”中的第一个“圣”用法相同。
    B.“此安能以自由?”的“自由”指自作主张,与《孔雀东南飞》中“汝岂得自由”中的“自由”意思相同。
    C.“则矜以为功”的“矜”指夸耀,与《陈情表》中“凡在故老,犹蒙矜育”的“矜”词义相同。
    D.“大率应故事”的“故事”指旧例、旧事,与《六国论》中“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中的“故事”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治理天下需要君臣同心同德,如果臣子各怀异心各谋其利,那就会祸患无穷。
    B.士大夫如怀有私心,给皇帝的奏章也不过是表面讨好应付,并无诚恳忠信可言。
    C.国家因任用贤能而兴盛,因抛弃贤能、专断独行而衰败,这是古今同一的道理。
    D.那些号称正直的士大夫,虽心怀天下而不敢直言,多溢美之词,而少规劝之意。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此其事伏于冥冥,而人莫之觉。


    (2)不责人以细过,则能吏之志得以尽其效矣。


    5.两文都阐述了君王的用人之术,它们提出了哪些共同的主张?(3分)





    答案
    1.AEG
    2.C
    3.D
    4.(1)这私心存在于潜意识之中,而人们没有觉察它。(“伏于”、“觉”、宾语前置句“人莫之觉”各1分,句意1分)
    (2)不以细小的过错责备人,那么有才能的官吏的志向就能完全得到实现了。(“责”“得以”“效”各1分,句意1分)
    5.①要广开选才之路;②要有包容之心;③要远离阿谀奉承之人;④要任用贤人。
    预测风向二 命题“言”“文”并重,且紧密衔接教材内容
    传统的文言文重视对“言”(文言实词、虚词、句式、文化常识等文言知识和文意)的考查,侧重考查识记、理解能力,较少涉及对“文”(文本的艺术性)的考查。随着文本选材和形式的多元化,未来文言文命题会“言”“文”并重,会涉及对更高层级的鉴赏、评价、质疑、推理等能力的考查,并且与教材文言基础知识和单元学(研)习任务紧密关联。
    三、(2024浙江金丽衢十二校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20分)
    材料一:
    尝读《汉书·天文志》,载“海旁蜃气象楼台”,初未之信。
    庚寅季春,余避寇海滨。一日饭午,家僮走报怪事曰:“海中忽涌数山,皆昔未尝有,父老观以为甚异。”余骇而出,会颍川主人走使邀余。既至,相携登聚远楼东望。第见沧溟浩渺中,矗如奇峰,联如叠,列如崪岫,隐见不常。移时,城郭台榭,骤变歘起,如众大之区,数十万家,鱼鳞相比。中有浮图老子之宫,三门嵯峨钟鼓楼翼其左右檐牙历历极公输巧不能过。又移时,或立如人,或散如兽,或列若旌旗之饰,瓮盎之器,诡异万千。日近晡,冉冉漫灭,向之有者安在?而海自若也!
    《笔谈》记登州海市事,往往类此。余因始信。
    噫嘻!秦之阿房,楚之章华,魏之铜雀,陈之临春、结绮……突兀凌云者何限!运去代迁,荡为焦土,化为浮埃。是亦一蜃也,何暇蜃之异哉?
    (选自林景熙《蜃说》,有删改)
    材料二:
    洛阳处天下之中,挟殽、渑之阻,当秦、陇之襟喉,而赵、魏之走集,盖四方必争之地也。天下当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必先受兵。予故尝曰:“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
    唐贞观、开元之间,公卿贵戚开馆列第于东都者,号千有余邸。及其乱离,继以五季之酷,其池塘竹树,兵车蹂蹴,废而为丘墟,高亭大榭,烟火焚燎,化而为灰烬,与唐共灭而俱亡,无余处矣。予故尝曰:“园囿之兴废,洛阳盛衰之候也。”
    且天下之治乱,候于洛阳之盛衰而知;洛阳之盛衰,候于园囿之兴废而得,则《名园记》之作,予岂徒然哉?
    呜呼!公卿大夫方进于朝,放乎一己之私,自为之,而忘天下之治忽。其欲退享此乐,得乎?唐之末路是已。
    (选自李格非《书后》,有改动)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三门嵯峨A钟鼓B楼翼C其左右D檐牙E历历F极G公输巧H不能过。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季春,指农历三月,与孟春、仲春合称“三春”,“季”指时代、朝代或季节的末期。
    B.焦土,文中指烧焦了的土,与《阿房宫赋》中“可怜焦土”的“焦土”用法相同。
    C.挟,文中指拥有、倚仗,与《赤壁赋》中“挟飞仙以遨游”的“挟”意思不同。
    D.候,文中指看、观察,与《归去来兮辞》中“稚子候门”的“候”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林景熙按时间顺序——“第见”“移时”“又移时”直到“日近晡”等,细腻地描绘了瞬息万变的海市蜃楼奇观。
    B.历朝历代高耸入云的宫殿楼台那么多,改朝换代之后,终究烟消云散,与之相比,海市蜃楼实在没什么好惊讶的。
    C.洛阳处于全国中心,地理位置重要,是各方势力必争之地。天下太平时则罢,要是发生变乱,洛阳首当其冲必遭兵灾。
    D.唐时在洛阳建造的一千多座楼馆府邸,因唐末战乱全部被毁,作者由此感叹“园囿之兴废,洛阳盛衰之候也”。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日近晡,冉冉漫灭,向之有者安在?而海自若也!


    (2)其欲退享此乐,得乎?唐之末路是已。


    5.(鉴赏写作手法)两则材料在写法上都因事而议,托事兴讽,请选择其中一则简要分析。(3分)




    答案
    1.ADF
    2.B
    3.D
    4.(1)直到黄昏时分,蜃景才慢慢消失,先前所看到的景象在哪里呢?大海还是一如往常。(“晡”“冉冉”“向”“自若”各1分)
    (2)(公卿大夫们)想退隐后再享受这种园林之乐,能办得到吗?唐朝最后的衰亡就是这样的例证!(“退”“得”“末路”各1分,句意1分)
    5.(示例1)材料一:由蜃楼的瞬息万变,(1分)联想议论历代名楼的繁华毁废,即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1分)从而对封建统治者的奢靡淫乐表示极度的轻蔑和无情的嘲讽。(1分)
    (示例2)材料二:由洛阳城重要的地理位置,想到唐代公卿贵戚在洛阳营造的豪华府邸、终因唐末战乱和五代的破坏而焚荡悉尽,(1分)议论其兴废关乎都市的盛衰、国运的治乱,(1分)讽喻当时官员只知放纵满足私欲,有重蹈唐亡覆辙之险。(1分)
    四、(2024山东联合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20分)
    怀王问于贾君曰:“人之谓知道者先生,何也?”贾君对曰:“此博号也,大者在人主,中者在卿大夫,下者在布衣之士。乃其正名,非为先生也,为先醒也。未治也知所以治,未乱也知所以乱。故昭然先寤乎所以存亡矣,故曰‘先醒’。辟犹俱醉,而独先醒也。故世主有先醒者,有后醒者。昔楚庄王即位,自静三年,以讲得失。乃退僻邪而进忠正,能者任事而后在高位。内领国政,治而外施教,百姓富,民恒一,路不拾遗,国无狱讼。当是时也,周室坏微,天子失制,宋、郑无道,欺昧诸侯。庄王围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奉簪而献国。庄王曰:‘古之伐者,乱则整之,服则舍之,非利之也。’遂弗受。乃南与晋人战于两棠,大克晋人,会诸侯于汉阳,申天子之辟禁,而诸侯说服。庄王归过申侯之邑申侯进饭日中而王不食。申侯请罪曰:‘臣斋而具食甚洁,日中而不饭,臣敢请罪。’庄王喟然叹曰:‘非子之罪也!吾闻之曰,其君贤君也,而又有师者,王;其君中君也,而有师者,伯;其君下君也,而群臣又莫若者,亡。今我下君也,而群臣又莫若不穀,不穀恐亡无日也。吾闻之,世不绝贤。天下有贤,而我独不得,若吾生者,何以食为?’故庄王战服大国,义从诸侯,戚然忧恐,圣智在身,而自错不肖,思得贤佐,日中忘饭,可谓明君矣。此之谓‘先寤所以存亡’,此先醒也。昔宋昭公出亡至于境,喟然叹曰:‘呜呼!吾知所以亡矣!吾被服而立,侍御者数百人,无不曰吾君丽者;吾发政举事,朝臣千人,无不曰吾君圣者。吾外内不闻吾过,吾是以至此。吾困宜矣。’于是革心易行,昼学道而夕讲之。二年,美闻于宋,宋人车徒迎而复位,卒为贤君。既亡矣,而乃寤所以存,此后醒者也。故先醒者,当时而伯;后醒者,三年而复。呜呼,戒之哉!”
    (节选自《新书·先醒》)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庄王归A过B申侯C之邑D申侯E进饭F日中G而王H不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辟,同“譬”,譬如、如同,与后文“申天子之辟禁”中的“辟”意思相同。
    B.邪,指奸邪小人,与《屈原列传》“邪曲之害公也”中的“邪”意思和用法相同。
    C.具,准备,与《陈情表》“具以表闻,辞不就职”中的“具”意思和用法不同。
    D.绝,断绝,与《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中的“绝”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楚庄王研究政治得失,选拔贤能的人管理事务,让他们有了成就后再任以高职,施行教化,从而使国家富强、百姓安定。
    B.楚庄王在疆场上战胜了晋国,在道义上又追随诸侯的步伐,一心想要得到贤才辅佐自己,工作尽心尽力,称得上是贤君。
    C.宋昭公因身边常有成百上千的人为他歌功颂德而被蒙蔽,在逃亡到边境后,他终于认识到这就是自己失国的原因。
    D.楚庄王因“先醒”当时就能称霸,宋昭公流亡三年之后觉醒而重登君位,贾谊以此为例劝勉怀王要做一个自醒者。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故昭然先寤乎所以存亡矣,故曰“先醒”。


    (2)今我下君也,而群臣又莫若不穀,不穀恐亡无日也。


    5.(鉴赏论辩说理艺术·关联必修下册第八单元)贾谊在回答怀王问题时,体现了怎样的言说策略?请简要分析。(3分)


    答案
    1.ADF
    2.A
    3.B
    4.(1)这是事先很清楚地知道存亡的原因,所以叫作“先醒”。(“昭然”“寤”“所以”各1分,大意1分)
    (2)现在我是一个愚笨的君主,而我的各位大臣又都不如我,我恐怕没多久就要灭亡了。(“下”“不穀”“亡”各1分,大意1分)
    5.因势利导。(1分)由对“先生”的分析,顺势转向对“先醒”内涵的阐释,(1分)并举楚庄王、宋昭公的事例,来劝勉怀王。(1分)

    相关试卷

    2025年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预测题(试卷)--专题四 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5年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预测题(试卷)--专题四 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问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5年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三:突破概述题(原卷版与解析版)(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2025年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三:突破概述题(原卷版与解析版)(全国通用),文件包含2025年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三突破概述题原卷版全国通docx、2025年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三突破概述题解析版全国通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语文复习--新高考一卷语文考点训练专题三:文言文阅读: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复习--新高考一卷语文考点训练专题三:文言文阅读,共55页。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