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2025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练习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云南省曲靖市2025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练习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科普阅读题,计算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积沙成塔B.刻舟求剑C.火上浇油D.风吹草动
2.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中质量分数占20%的是氧气
B.空气中含有的稀有气体可用于制作霓虹灯
C.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常温下能与所有的物质发生反应
D.目前计入空气质量指数的有害气体有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臭氧
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纯净的空气B.自来水C.蒸馏水D.食盐水
4.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闻气味B.倾倒液体
C.读取液体体积D.点燃酒精灯
5.从微观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事实,错误的是( )
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不断运动
B.夏天钢轨间缝隙减小——原子间隔变大
C.酒精溶液是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D.用打气筒给气球打气,气球变大——分子体积变大
6.下列描述排列的顺序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气体的密度由大到小:、、
B.地壳中的元素含量由高到低:O、Si、Fe、Al
C.空气中气体体积分数由大到小:、、
D.粒子所含电子数由多到少:、、
7.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通常伴随着发光、放热的现象,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B.原子不显电性,所以不带电的微粒一定是原子
C.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D.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除去He),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
8.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今年10月在北京举行,本届活动包括“绿色发展”等论坛。下列一带一路建设项目或做法不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是( )
A.雅万高铁建设时生活污水任意排放B.巴基斯坦建设恰希玛核电工程
C.匈牙利建设考波什堡光伏电站D.乌干达建设卡鲁玛水电站
9.“含氟牙膏”中的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氟原子核内质子数为9B.氟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0
C.氟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D.在化学反应中氟原子容易失去电子
10.安全离不开化学知识。下列有关安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档案资料起火,立即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B.在加油站不能接听和拨打电话
C.煤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D.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灭
11.下列与碳和碳的氧化物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煤炉上放一盆水可防止中毒
B.用墨绘制的古画经久不变色,说明碳不与任何物质反应
C.和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D.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显酸性
12.“芯片”是电子产品的核心部件,氮化镓是制造芯片的材料之一,如图是镓元素(G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m=3
B.镓元素的位置应该在Z处
C.镓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易形成阳离子
D.镓的最外层电子数与Al相同
13.物质在空气中或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四氧化三铁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白雾,放出热量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红光,放出热量
14.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B.
C.D.
15.胰蛋白酶是我国自主研发新冠疫苗的原料之一,其中一种胰蛋白酶的化学式为。下列关于这种胰蛋白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由四种元素组成B.该物质由碳、氢、氧、磷原子构成
C.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72gD.该物质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
16.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表示硫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是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种类均不变
D.参加反应的分子与生成的分子个数比为3:2
17.下列表示的创新实验方案设计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探究木炭还原氧化铜
B.探究分子运动现象
C.探究石蜡中含碳、氢、氧元素
D.探究能与水反应且密度比空气大
18.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钢铁生锈一定是放热的
C.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D.分解生成氧气的物质一定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分解一定生成氧气
19.在一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不一定是化合物
B.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D.该反应中丙和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9:11
20.读图识图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下列图像与反应过程的变化趋势对应不正确的有( )
A.1个B.2个C.3个D.4个
二、科普阅读题
21.阅读科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地球是一个美丽的“水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淡水仅占总水量的2.5%;其余是海水或咸水。海水淡化是解决人类淡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措施。海水淡化技术主要有热分离法和膜分离法,太阳能海水淡化的热分离法的原理如图一所示。
我国科学家利用太阳光在某种新型催化剂表面高效分解水后,再利用某种高效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有机物X。反应过程如图二所示。
根据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净水方法与太阳能海水淡化原理相似的是_____(填序号)。
A.过滤B.吸附C.蒸馏D.消毒
(2)在图二中,反应①、②使用的新型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的_________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发生变化。
(3)反应①的能量转化形式中存在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产生的、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__。
(4)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三、计算题
22.小芳同学用盐酸与石灰石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根据实验目的,小芳同学必须测量的数据是_________(填序号)
A.锥形瓶质量
B.气球质量
C.反应前整个反应装置(包括里边的物质)质量
D.反应后整个反应装置(包括里边的物质)质量
(2)反应结束后,经称量锥形瓶内固体和液体的总质量为55.7g,则生成气体质量多少g。
(3)若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完全反应(所含杂质不参加反应),则石灰石中所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四、填空题
23.中国向世界宣布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1)大气中的过多会加剧_________效应。
(2)使用氢能源汽车可以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单质硼(B)可与物质X反应制取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3)电动汽车的使用可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是电动车的锂电池常用的正极材料之一,已知Li元素的化合价为+1,则中C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
24.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月4日在北京开幕!北京成为历史上首座“双奥之城”!
(1)冬奥会火种灯采用双层玻璃结构,在低温、严寒、大风等环境下不会熄灭。其创意源自于青铜器精品“中华第一灯”——西汉长信宫灯。
火种燃料用清洁能源丙烷(),丙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如果灯体上部封闭,不与导烟气腔体连通,燃烧的火焰容易熄灭,原因是_________。
(2)“世界棉花看中国,中国棉花看新疆”,冬奥会制服面料采用新疆长线棉,棉花属于_________ (填“天然”或“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3)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火炬点火仪式首次采用微火形式,这形式体现了低碳环保的理念。请你从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产生的角度提出一条缓解该环境问题的具体措施__________________。
25.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请回答下列问题:
(1)液氢、液氧是运载火箭的推进剂,液氢在分类上属于________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氢气燃烧时除了具备充足的氧气外,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_才能燃烧。
(2)宇航服可采用氢氧化锂去除二氧化碳气体。溶液化学性质与溶液相似,在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可观察到溶液变__________________。
(3)东风着陆场做了各种准备工作,公共场所用“84消毒液”(溶液)进行了环境杀菌。中Cl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_______。
(4)航天服中有废气处理系统,能使呼吸产生的废气进入装有活性炭的装置进行净化,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___________性。
26.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请根据下列化学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A和实验B是用红磷完成的两个不同实验:
①写出两个实验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②有关两个实验的分析中正确的是_________;
A.都需要在密闭装置中进行实验
B.为保证实验成功,红磷都需要足量
C.实验A中,集气瓶底部的水可换成细沙
D.实验过程中都要迅速塞紧橡胶塞
(2)实验C中
①该实验目的为_________;
②观察到_________(选填“甲”或“乙”)烧杯中的溶液变红;
(3)可以利用D装置探究水的组成
①玻璃管b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___。
②得出结论_________。
(4)装置E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
27.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的装置如图所示。
(1)写出仪器名称:a_________,b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填序号,下同);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收集到干燥的氧气,收集装置是_________,其验满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
(3)用装置E收集氧气时,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加热前,将集气瓶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b.加热后,观察到水中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时,立即收集气体
c.待集气瓶里的水排完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
d.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气管从水槽中移出
(4)实验室中可以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得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小于空气。实验室中制取氨气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为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积沙成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B、刻舟求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C、火上浇油,涉及油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D、风吹草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故选:C。
2.答案:B
解析:A、按体积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故选项说法错误;B、依据空气中各成分,空气中含有稀有气体,可用于制作霓虹灯,故选项说法正确;C、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但常温下不是能与所有的物质发生反应,如金不和氧气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D、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臭氧等,而二氧化碳是空气成分之一,不是空气污染物,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
3.答案:C
解析:A.洁净的空气是氮气和氧气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选项错误;B.自来水中含有水和一些溶于水的物质,属于混合物,选项错误;C.蒸馏水只含有一种物质水,是纯净物;D.食盐水中含有水、氯化钠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选项错误;故选C。
4.答案:D
解析:A、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故A操作不正确;B、取用液体时:①试剂瓶瓶口没有紧挨试管口,液体会流出;②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液体会流出腐蚀标签;③瓶塞没有倒放桌面上,会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故B操作不正确;C、读取液体体积,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C操作不正确;D、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故D操作正确。故选:D。
5.答案:D
解析:A.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花香中的分子在不断的运动,运动到空气中,故选项解释正确;B.夏天钢轨间缝隙小,是因为夏天温度高,原子间隔变大的缘故,故选项解释正确;C.酒精溶液是混合物,酒精溶液中含有酒精分子、水分子,酒精溶液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故选项解释正确;D.向气球内打气后气球变大,气体内分子的数目增加,气球内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错误。故选D。
6.答案:A
解析:A、氧气密度略大于空气,甲烷密度比空气小,氢气是密度最小的气体,正确;B、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是氧、硅、铝、铁,错误;C、空气中氮气体积分数为78%,氧气为21%,二氧化碳0.03%,错误;D、镁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形成镁离子,镁离子的电子数小于镁原子,错误。故选:A。
7.答案:D
解析:A、化学变化通常伴随着发光、放热的现象,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电灯通电时发光放热,但是只是能量的转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说法错误;B、原子不显电性,但不带电的微粒不一定是原子,例如中子不带电,故说法错误;C、分子和原子的大小没有可比性,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只有在同一种分子中,分子一定比构成它的原子大,故说法错误;D、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可能是离子,如钠离子最外层电子数是8,但不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故说法正确。故选D。
8.答案:A
解析:A、雅万高铁建设时生活污水任意排放会污染水源,造成环境污染。做法不符合“绿色发展”理念。A符合题意;B、巴基斯坦建设恰希玛核电工程,不会造成污染。做法符合“绿色发展”理念。B不符合题意;C、匈牙利建设考波什堡光伏电站,不会造成污染。做法符合“绿色发展”理念。C不符合题意;D、乌干达建设卡鲁玛水电站,不会造成污染。做法符合“绿色发展”理念。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择A。
9.答案:D
解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原子内的质子数,因此氟原子核内质子数为9,说法正确;B、原子中,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氟原子核内中子数=19-9=10,说法正确;C、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氟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00,说法正确;D、氟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多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氟原子容易得到电子,说法错误。故选D。
10.答案:A
解析:A、档案资料着火,应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防止造成图书破坏,符合题意;B、加油站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可燃性颗粒,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火花,容易发生爆炸,不符合题意;C、煤气泄漏,应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稀释煤气的浓度,不符合题意;D、燃着的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立即用湿抹布扑灭,隔绝空气灭火,不符合题意。故选A。
11.答案:C
解析:A、一氧化碳难溶于水,煤炉上放一盆水不可防止中毒,不符合题意;B、用墨绘制的古画经久不变色,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能说明碳不与任何物质反应,碳可以和氧气等许多物质反应,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一氧化碳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符合题意。故选C。
12.答案:C
解析:A、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31=2+8+18+m,m=3,选项说法正确;B、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镓的质子数为31,故处在Z的位置,选项说法正确;C、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3个电子,从而带上3个单位的正电荷,根据离子符号的书写,将数字和正负号标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先写数字,后标正负号,数值为1,省略不写,故镓离子表示为,选项说法错误;D、镓和铝位于同一主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
13.答案:B
解析:A.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能说出生成物的名称,该选项描述不正确;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该选项描述正确;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白烟,而不是白雾,该选项描述不正确;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而不是红光,放出热量,该选项描述不正确。故选B。
14.答案:B
解析: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书写为,选项中的生成物错误,不符合题意;B、三氧化二铁在高温的条件下被一氧化碳还原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书写为,符合题意;C、白磷在点燃的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书写为,选项中的化学方程式未配平,不符合题意;D、一氧化碳需要在点燃的条件下才能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书写为,选项中未写反应条件,不符合题意;故选B。
15.答案:A
解析:A、根据胰蛋白酶的化学式可知,该物质由碳、氢、氧、磷四种元素组成,故A正确;B、一个胰蛋白酶分子由6个碳原子、15个氢原子、12个氧原子和3个磷原子构成,故B错误;C、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1×15)+(16×12)+(31×3)=372,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故C错误;D、胰蛋白酶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6×12)=3:8,故D错误。故应选A。
16.答案:C
解析:A、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一个甲分子由一个硫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甲是,A正确。B、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生成丙,该反应符合多变一,即属于化合反应。B正确。C、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变化,二氧化硫分子和氧分子变成三氧化硫分子;原子种类没变。C错。D、参加反应的分子有2个二氧化硫分子,一个氧分子,生成物有2个三氧化硫分子,所以参加反应的分子与生成的分子个数比为3:2。D正确。故选C。
17.答案:C
解析:A、木炭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会观察得到黑色粉末变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B、一段时间后,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变红色,而两者没有直接接触,说明氨分子运动到了酚酞溶液中,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C、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生成了水,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说明石蜡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无法确定是否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试纸,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试纸。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试纸②③都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与石蕊反应;①④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④比①先变红,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C。
18.答案:B
解析:A、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但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臭氧与氧气的混合物中只含有氧元素,但它属于混合物,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钢铁生锈一定是放热的,说法正确,符合题意;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因此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碳酸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但碳酸不属于氧化物,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分解生成氧气的物质中一定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分解不一定生成氧气,如碳酸钙中含有氧元素,但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没有生成氧气,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
19.答案:C
解析:A.该反应是甲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丙和丁,所以甲一定是化合物,此选项错误;B.乙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不能确定其化学性质是否发生改变,所以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此选项错误;C.该反应为分解反应,此选项正确;D.该反应中丙和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8g:16g=1:2,此选项错误。故选C。
20.答案:C
解析:A、镁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每48份质量的镁与32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0份质量的氧化镁,故等质量的镁和氧气充分反应,镁反应完,氧气有剩余,图像不符;B、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生成物的量,图像不符;C、在密闭容器中点燃红磷,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图像不符;D、木炭在充满的集气瓶中燃烧,放出热量,瓶内气体温度上升,待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瓶内气体温度下降,图像符合。故选C。
21.答案:(1)C
(2)质量
(3)2:1
(4)
解析:(1)太阳能海水淡化利用了使太阳能的作用下,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成水蒸气,水蒸气冷却得到淡水,其淡化原理与蒸馏操作类似,故选:C
(2)根据催化剂的定义可知,新型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发生改变;
(3)由图可知,水在太阳光和新型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
(4)水在太阳光和新型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方程式为:。
22.答案:(1)CD
(2)3.3g
(3)7.5g
解析:(1)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需要测定反应前整个反应装置(包括里边的物质)质量、反应后整个反应装置(包括里边的物质)质量。故选CD;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气体质量为:50g+9g-55.7g=3.3g;
(3)解:设石灰石中含碳酸钙的质量为x
答:石灰石中含碳酸钙的质量为7.5g。
23.答案:(1)温室
(2)
(3)+3
解析:(1)大气中的过多会加剧温室效应;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数目不变,由可知,化学方程式左边有2个硼原子和6个X分子,化学方程式右边有2个硼原子、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则6个X分子中含有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则1个X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
(3)中Li元素的化合价为+1、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设C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解得,故中C元素的化合价为+3。
24.答案:(1);生成的二氧化碳在灯内聚集导致氧气不足而熄灭
(2)天然
(3)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解析:(1)丙烷与氧气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如果灯体上部封闭,不与导烟气腔体连通,会导致生成的二氧化碳在灯内聚集使氧气不足,燃烧的火焰容易熄灭;故填:;生成的二氧化碳在灯内聚集导致氧气不足而熄灭;
(2)棉花是天然纤维,属于天然材料;故填:天然;
(3)二氧化碳的来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产生的角度提出一条缓解该环境问题的具体措施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或使用新能源等;故填: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25.答案:(1)纯净物;温度达到氢气的着火点
(2)蓝色
(3)+1
(4)吸附
解析:(1)液氢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在分类上属于纯净物;
氢气燃烧时除了具备充足的氧气外,还需要温度达到其着火点才能燃烧;
(2)紫色石蕊溶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溶液化学性质与溶液相似,氢氧化锂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均显碱性,在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可观察到溶液变蓝色;
(3)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1)+x+(-2)=0,x=+1;
(4)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航天服中有废气处理系统,能使呼吸产生的废气进入装有活性炭的装置进行净化,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26.答案:(1);AD
(2)验证分子在不断运动;乙
(3)氧气/;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4)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解析:(1)①红磷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故填:。
②A、实验A装置始终密闭,空气没有逸出,实验结果更准确;实验B为防止气体逸出,实验失败,需要在密闭装置中进行实验。A正确;
B、实验A红磷需足量,才能将装置内氧气耗尽,否则实验结果偏小;B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与红磷是否足量无关。B不正确;
C、实验A中集气瓶底部的水作用是加速冷却,同时吸收五氧化二磷,不能换成细沙。C不正确;
D、实验过程中都要迅速塞紧橡胶塞,防止气体受热膨胀逸出,影响实验结果。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AD。
(2)①由于氨水具有挥发性,氨分子运动到酚酞溶液中,与水结合生成碱性的氨水,使酚酞变红,说明分子不断运动,所以该实验目的为验证分子在不断运动。故填:验证分子在不断运动。
②由于氨水具有挥发性,氨分子运动到酚酞溶液中,酚酞变红。乙烧杯中是酚酞,所以观察到乙烧杯中的溶液变红。故填:乙。
(3)①电解水时生成氢气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所以玻璃管b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故填:氧气。
②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所以得出结论: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故填: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4)由于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污染空气,装置E中水用于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故填: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27.答案:(1)酒精灯;集气瓶
(2);B;;D;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收集满
(3)ac/ca
(4)BC/CB
解析:(1)仪器a是酒精灯,b是集气瓶;
(2)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应选用“固体加热型”的发生装置,且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故选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水、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收集较为干燥的氧气应选用向上排空气法,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较为纯净,但是混有水汽,故选D,验满方法为: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收集满;
(3)a、加热前,应将集气瓶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a正确;
b、加热后,观察到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开始收集气体,b错误;
c、待集气瓶里的水排完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因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故移出水槽后要将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c正确;
d、收集完氧气后,先将导气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目的是防止冷水倒吸炸裂试管,d错误;
故选ac;
(4)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应选用“固体加热型”装置,故发生装置选B,由于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且极易溶于水,应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收集装置选择C。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27
x
10
6
反应后的质量/g
3
5
18
22
序号
①
②
③
④
图像
反应过程
等质量的镁和氧气充分反应
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在密闭容器中点燃红磷
木炭在充满的集气瓶中燃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云南省玉溪市2025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练习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计算题,实验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云南省曲靖市九年级(上)阶段评估(月考)(一)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1页。
这是一份云南省曲靖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考试卷·阶段评估卷(一),文件包含云南省曲靖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考试卷·阶段评估卷一pdf、答题卡pdf、答案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