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诗歌鉴赏-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试题

    诗歌鉴赏-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试题第1页
    诗歌鉴赏-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试题第2页
    诗歌鉴赏-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试题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诗歌鉴赏-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诗歌鉴赏-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试题,共8页。

    塞上听吹笛
    (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①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释】①梅花:指笛曲《梅花落》,属于汉乐府横吹曲,善述离情。
    1.下列有关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七言绝句,由雪净月明写到梅花纷飞,动静结合,丰富奇妙的想象,含蓄隽永,委婉深沉。
    B.前二句描绘的画面是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
    C.第三句“梅花何处落”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处”二字,意谓:《梅花落》飘向何处?
    D.第四句写的是梅花纷飞的虚景。试问饱含离情的“梅花落”飘向何处?笛声仿佛像梅花一样,随风落满了关山。
    2.有人评述这首诗虽也是闻笛而生乡关之思,但却无哀怨之感,你同意这种说法吗?(2 分)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题湖上①
    唐·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②是此湖。
    【注释】①本诗是白居易即将离任杭州刺史时所作。②勾留:耽搁。
    3.下面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前三联巧用比喻,状写了千娇百媚、美如画图的西湖景致。
    B.首联诗句中,“乱峰”形容山峰很多,“水平铺”写出了西湖水面平展的特点。
    C.作者在诗的颈联中嵌入农事,描绘早稻已在抽穗,新蒲泛起绿意,别出心裁地将农事诗化了。
    D.尾联直接抒情,表达了诗人对西湖胜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4.围绕诗的首句“湖上春来似画图”,班内同学展开“诗中觅画图”活动,请你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诗的颔联所呈现的画面。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各题。
    【甲】
    野望
    (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乙】
    秋浦①途中
    (唐)杜牧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②无?
    【注]:①秋浦,即今安徽贵池,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②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首联“薄暮”交代时间,渲染气氛。“东皋”点明地点,“徙倚”意为徘徊,表明心态。
    B.甲诗颈联展现了放牛的牧童、猎人骑着骏马回家的安逸场景,表达诗人赏景的欢愉陶醉。
    C.乙诗首句“萧萧秋雨”和“淅淅溪风”把山程水驿、风雨凄迷的行旅图生动地勾勒出来。
    D.乙诗前两句写景,视听结合,后两句抒情。可谓笔力奇横,表现了杜牧绝句的擅胜之处。
    6.同样是写“秋”景,两首诗各表达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7.品读曹植的《梁甫行》,按要求回答问题。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8.对这首古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交代了游踪,从大处落笔,勾画出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颈联以“乱花迷眼”“浅草没蹄”的画面,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初春百花盛放,草木繁茂的景象。
    C.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
    D.全诗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加以描绘,形象鲜活,富有画面感。
    9.请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中“争”的妙处。
    10.请赏析下面这首诗。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与精神?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横溪堂春晓①
    虞似良
    一把青秧趁手青②,轻烟漠漠雨冥冥③。
    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
    【注】①横溪堂春晓:横溪堂春天的早晨。横溪堂,诗人住宅的堂号。②趁手青:指秧苗随手插下就能成活。趁,随即。③冥冥:阴沉沉的样子。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写农夫插下的秧苗迅速返青,说明春天孕育着强大的生命力。
    B.第二句写出了春天的特点:薄雾弥漫,细雨朦朦,这正是万物生长的好时机。
    C.第三句作者用“东风”代替春风,用“染尽”强调了春风的力量,春风吹绿了广阔的田野。
    D.第四句作者以白鹭飞来没有落脚的地方作结,衬托出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12.整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3.日暮黄昏不仅是一个自然景观,也常常成为诗人独特的情感寄托。下列诗句中,借“日暮”表达的情感和本诗一致的一项是( )
    A.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C.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D.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14.这首诗中连用两个“空”字,请结合诗句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15.关于此诗还有一段传闻不胫而走。据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载:“及李白来,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请你结合颈联,从一个角度说说崔颢是如何来描绘这“道不得”的景致。
    阅读下面王维的两首诗,回答后面小题。
    (甲)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
    汉江①临泛
    王维
    楚塞②三湘③接,荆门九派④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⑤。
    【注释】①汉江:即汉水。②楚塞:指古代楚国地界。③三湘: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④九派:长江干流及其支流的统称。⑤山翁:指晋代山简,竹林七贤山涛之子《晋书·山简传》说他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好饮,每饮必醉。
    16.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诗首联写了诗人奉使出征,独当重任,到边疆察看,过居延属国的内容。
    B.(乙)诗尾联通过非常具体细腻的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也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情绪。
    C.(甲)诗用一“直”一“圆”展现了边塞的壮阔;(乙)诗用一“浮”一“动”渲染了水势的磅礴。
    D.王维的诗以“诗中有画”著称,这两首诗在意境创造上也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
    17.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一样吗?请具体分析。
    【注释】①水国:水乡。②蒹葭:水草名。③李十二:李白。
    18.两首诗都提到的意象是( )
    A.流水B.明月C.落日D.清风
    19.《送友人》中“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和《巴陵送李十二》中“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两个句子都寓情于景,请你选择其中一句,描绘其景色。
    参考答案:
    1.A 2.同意。这首诗,首先展现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开篇就造成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境里,不知哪座戍楼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整首诗透露出缕缕乡思。但这乡思却略无哀怨,作者用明快、秀丽的基调,以可见的壮伟景观的实态体现出艺术包容力,昂扬向上,积极乐观,意境开阔。
    3.C 4.示例:群峰上,松树密密麻麻排满山面,千山万峰显得一派苍翠。一轮圆月映入水中,好像一颗明珠,晶莹透亮,跳荡悬浮。
    5.B 6.甲诗于萧瑟的秋天景色描写中流露出诗人忧郁惆怅、孤独寂寞之情。乙诗描绘了一幅秋日风雨凄迷的景象,营造了萧瑟凄凉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贬谪途中的孤寂悲凉。
    7.简陋的柴门冷冷清清,只有狐兔在周围自在奔跑。描绘了居住环境极为简陋荒凉的景象,反衬出边海人民生活痛苦可怜,表达对人民的同情,深化主题。
    8.B 9.示例:“争”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它们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的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
    10.表现了诗人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11.D 12.表达了诗人对田园景色的热爱之情及对农民勤劳纯朴品质的赞美。
    13.C 14.第一个“空”可理解为“只,只有”,强调空间上的虚无。仙人驾鹤离去后,黄鹤楼似乎已无所凭依;第二个“空”可理解为“徒然,只不过(或深、大的意思)”,强调时间上的久远,千载白云,空自飘荡,从中体会到诗人吊古伤今,无限惆怅之感。 15.示例1: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芳草长势茂盛。颈联描绘了一个晴朗、悠远的画面。
    示例2:诗中有画,颈联描绘出了晴川沙洲、绿树芳草这样形象鲜明、色彩缤纷的远眺之景,在诗情之中充满了画意,富于绘画美。
    示例3:运用叠词,“历历”指阳光照耀下树木清晰可见,“萋萋”芳草如茵,非常茂盛,生动描绘了远眺所见的明丽之景。
    16.B 17.不一样,甲诗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乙诗尾联诗人直抒胸臆,言襄阳风光如此美好,欲留下来与山简共谋一醉,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18.A 19.(一)水乡之夜的水边蒹葭笼罩在月色之中好似染上秋霜,令人产生寒意。月色与夜幕下的深青山色浑为一体,苍苍茫茫,无限伤感,想到友人远去,思而不见,内心产生对友人的怀恋。
    (二)山长水远连秋色都来得迟了,在落日下只见芦花飘荡、芦荻飞扬,与空中的云朵在水际融为一体。在这水天一色的风景中,诗人和友人就这样暂时忘记了人生的烦恼,表达了王昌龄与李白深厚的友谊。
    送友人【唐】薛涛
    水国①蒹葭②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巴陵送李十二③【唐】王昌龄
    摇曳巴陵洲渚分,清江传语便风闻。
    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

    相关试卷

    默写-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试题:

    这是一份默写-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默写填空,古诗文默写,按课文原文填空,根据提示填写相应古诗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常识-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试题:

    这是一份常识-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面选段中的“孩子”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诗歌鉴赏-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专项复习试题:

    这是一份诗歌鉴赏-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专项复习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