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课件
      2.2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pptx
    • 教案
      2.2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教案.docx
    • 练习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导学案同步练习解析.docx
    • 学案
      2.2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导学案.docx
    2.2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第1页
    2.2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第2页
    2.2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第3页
    2.2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第4页
    2.2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第5页
    2.2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第6页
    2.2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第7页
    2.2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第8页
    2.2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教案第1页
    2.2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教案第2页
    2.2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教案第3页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导学案同步练习解析第1页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导学案同步练习解析第2页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导学案同步练习解析第3页
    2.2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导学案第1页
    2.2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导学案第2页
    2.2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导学案第3页
    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4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教学课件ppt,文件包含22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pptx、22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教案docx、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导学案同步练习解析docx、22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导学案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公孙龙“白马非马”论题
    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
    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第2框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提示:有逻辑问题。甲:“别人"是除打牌者之外的其他人。乙:“别人”是除打牌者和甲之外的其他人。结论:在同一思维过程中,这种没有保持概念同一性的思维,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甲:“你们这样通宵达旦、吵吵闹闹地在宿舍打牌,影响别人休息。”
    甲与乙的对话中有没有逻辑问题?谈谈你的理由。
    乙:“影响别人,又不影响你。别人都没有怨言,你有什么不平的?”
    一、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
    1.遵循同一律的理由 P10-1
    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要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事实和规律,必须让思维确定下来,这就要遵循同一律的要求。
    2.同一律的常用公式和基本内容 P10-1
    (1)常用公式:“A是A”。 (A是思想,既可指代概念,也可指代判断)(2)基本内容: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
    3.同一律的要求 P10-1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
    这里的“好茶”是指质量好的茶
    我这儿全是好茶,从来不卖变质茶?
    这里的“好茶”是指没变质的茶
    卖茶人的回答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结论:运用概念若不遵守同一律的要求,就会犯“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
    这里“好茶”是一个意思吗?谈谈你的理由。
    4.违反同一律所犯的逻辑错误
    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
    ①“概念”的同一性: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任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必须具有确定性,不能随意变换。(逻辑错误“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② “判断”的同一性: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任一判断断定了什么必须具有确定性,不能随意变换。 (逻辑错误“转移论题”或“偷偷换论题”)。
    例:甲说:“你吃饭了吗?” 乙说:“我吃得很饱。”
    小张去年还是学生,现在已经是教师了。长期以来,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进入新时代,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探究】下列材料中的论断有没有违反同一律的要求?
    5、同一律的条件性:P10-3①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断,同一律并不要求它们一定是同一的。②同一律并不否认认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变化和发展。它所反对的,只限于时间、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任意变更概念或判断。
    1、有人说,“历史剧作为文艺作品,应该允许有艺术虚构”。我不赞成这个说法,我们怎能把历史剧看成“主要是艺术虚构”呢? 上述议论违反了形式逻辑的什么要求?请说明理由。
    提示:“允许有”和“主要是”含义不同。在同一思维过程中,这种没有保持概念同一性的思维,违反了同一律。
    2、某顾客与小吃店的服务员对话如下: 顾客:你们这儿是怎么搞的?啤酒里有苍蝇! 服务员:啊,不要紧,我们这儿的苍蝇不会喝很多酒。上述对话中服务员的回答( )①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 ②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③犯了“偷换论题”的错误 ④并没有违反逻辑的基本规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结合视频,问答这位楚人为什么“弗能应”? (哑口无言)
    《韩非子·难一》载:“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学生思考:这位楚人为什么“弗能应”(哑口无言)?在同一时间,论断一和论断二能不能同时为真?
    存在逻辑矛盾。即同时肯定了“此矛可戳穿此盾”和 “此矛不可戳穿此盾”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违反矛盾律的要求。
    1.遵循矛盾律的理由 P11-1
    2.矛盾律的常用公式和基本内容 P11-1
    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要避免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
    (1)常用公式:“A不是非A”。(2)基本内容: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 和“非A”(表示对A否定的论断)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
    二、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
    ①“概念”角度,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同一个对象不能同时用两个相互矛盾的概念来反映。
    ②“判断”角度 ,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同一对象,不能同时作出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
    例如:对于同一个几何图形,不能既用“三角形”又用“非三角形”来反映它。
    例如:“我是中国人”与“我不是中国人”。对这两个判断不能同时肯定。
    4.违反矛盾律的逻辑错误
    自相矛盾(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1.一个几何图形,既是“三角形” A,又是“非三角形” 非A。2我是中国人A,又不是中国人A 。
    矛盾律:1.既是A又是B. 肯定2. 既是A 又不是A. 既肯定又否定 不能同真,必有一假或者同假
    真理只有一个,对同一个对象同一时间同一方面肯定的描述只有一个,符合的是真的。不能对不同事物都肯定,也不能对同一事物既肯定又否定,矛盾律一般是从肯定这个东西是什么的角度出发。
    不能同真,必有一假,可能同假
    判断:下列论断哪些是自相矛盾的,哪些不是。①小明想画一个方的圆 。 ②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③人类的认识能力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④这几周的军训太紧张了,但已经不知不觉地过去了。
    4.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 P12
    请思考:思维中出现的自相矛盾与唯物辩证法所讲的矛盾是一回事吗?
    想一想:以下判断违反矛盾律的要求吗?
    1.“运动物体既在这一点,又不在这一点”
    2.“雷锋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
    3.“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物体运动“既有间断性,又有连续性,是间断性与连续性的对立统一”。是从不同时间谈论同一对象,不违背矛盾律,而且体现了人们认识的深刻性和全面性。
    其中的“平凡”指他的工作岗位和事迹;而“伟大”是指他的精神和价值。是从不同方面谈论同一对象,不违背矛盾律。
    其中“死了”是指自然生命的结束;“活着”是指精神永存。这样的矛盾是从不同的方面对事物的认识,因而属于辩证矛盾,不违反矛盾律的要求。
    ●会议主持人的话是否合乎逻辑,为什么?
    在一次讨论会上,关于某部古典作品是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优秀作品,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意见。有人认为它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有人认为它不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讨论结束时,会议主持人表态说:“我反对第一种意见,也反对第二种意见。”
    提示:主持人的话对两个具有矛盾关系的判断之一加以否定,必须对另一判断予以肯定。逻辑思维反对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的态度。
    1.遵循排中律的理由 P13-1
    2.排中律的常用公式和基本内容 P13-1
    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明确性的思维。逻辑思维既要排除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也要反对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的态度。
    (1)常用公式:“A或者非A”。(2)基本内容: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
    三、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
    3.排中律的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4.违反排中律的逻辑错误:“两不可”(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①“概念”角度,排中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一定领域的某一个对象,或者用概念“A”来反映。或者用概念“非A”来反映,二者必居其一。②“判断”角度,排中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同一个对象的断定,或者是“A”,或者是“非A”,二者必居其一,必须承认其中一个是真的,不能同时否定。
    例如:我不赞同这样,也不赞同那样。
    例如:我不认为世界上有鬼,也不认为没有鬼。
    排中律: 1. 明确性 2.A或非A 3.反对骑墙居中“两不可” 4.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同一对象
    我不赞同这样,也不赞同那样 。我不认为世界上有鬼,也不认为没有鬼。
    必须是A+B=全部,否则不能用排中律。如:我不认为这个是绿色,也不认为这个是红色。虽然都是双否定不一定违反排中律,得看是否同时满足A+B=全部
    排中律:我不赞同这样,也不赞同那样 这样也不行,那样也不行(1.双否定)矛盾关系 这样那样概括了全部情况,除了A和B没有其他情况。 2.A+B=全部
    例题:甲说:“你赞成丙为班长吗?”乙答:“我不赞成。”甲问:“你反对吗?”乙答:“我不反对。”乙的回答( ) A.正确,符合矛盾律的要求 B.正确,没有违反排中律的要求 C.错误,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 D.错误,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
    【解析】BC:乙既不赞成也不反对丙当班长,乙的回答很明显是犯了骑墙居中的错误,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B不符合题意,C观点符合题意。AD:材料体现的是排中律的问题,与矛盾律无关,AD观点与题意无关。故本题选C。
    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
    有一块空地可以种庄稼。甲一会儿说应该种玉米,一会儿又说不应该种玉米。针对甲的说法,乙说: “你的两种意见,我都不同意。”甲的说法违反了 的要求,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因为他同时肯定了这块空地“应该种玉米”和“不应该种玉米”这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乙的说法违反了 的要求,因为排中律认为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假,也就是说:这块地要么是种玉米,要么是不种玉米,二者必有其一。
    矛盾律表明,论断“A”和“非A”必有一假;排中律进一步表明,“A”和“非A”必有一真。识别与把握“A”与“非A”这种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的矛盾关系,对于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有重要意义。
    【探究】下面材料中,甲和乙分别违反了逻辑思维的什么要求?
    【知识整合】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关系
    (1)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的内容  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2)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与实践的关系  这些基本规律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对认识客观事物的正确思维活动的总结。它们不是逻辑学家头脑中固有的,也不是哪个权威规定的。人们通过无数次社会实践,既认识了客观事物的规律,也认识到了思维自身的规律。(3)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是形成科学思维的必要条件。(必要性)  实践证明,只有遵循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思维,才有可能成为科学的思维,而违背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思维,不可能是科学的思维。
    4.遵循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P13-3
    【请你破案】确定犯罪嫌疑人是甲、乙、丙、丁四人中的一人。在审讯中,四人口供如下:
    甲:我不是罪犯乙:丁是罪犯丙:乙于五天前找人卖盗车丁:盗车的不是我
    (1)假定这四人中只有一人说真话,则罪犯是谁?
    (1)乙和丁供词相互矛盾,假定四人中只有一人供词是真,根据排中律,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必有一真,这唯一的真话在乙和丁中,则甲、丙的供词为假。甲说他不是罪犯为假,因此甲是罪犯。
    (2)假定这四人中只有一人说假话,则罪犯又是谁?
    (2)乙和丁供词相互矛盾,假定四人中只有一人说假话,根据矛盾律,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同真,乙和丁中必有一假,则甲、丙为真话。甲说我不是罪犯是真话,则甲不是罪犯;丙说的话为真,因此乙是罪犯。
    【知识整合】比较三大逻辑基本规律
    1.小张对小李说:“红色象征着热情,我一看到红色就热血沸腾。”小李于是书写了红色两个字,对小张说:“你觉得热血沸腾吗?”小李(   ) ①违背了排中律的要求   ②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③违背了同一律的要求   ④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
    2.下列说法中违反矛盾律的有(  )①那个青年将近20多岁 ②填报志愿时,有人说:“有个人志愿不应该,没有个人志愿也不应该” ③云霞满天,晴空万里,真是大好春光啊 ④有人认为《红楼梦》是文学精品,有人认为《红楼梦》不是文学精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在世界杯足球赛中,A、B、C、D四支球队进入半决赛,四位球迷一起预测冠军归属。 甲:A队不能夺冠,因为A队在小组赛和淘汰赛中胜得艰难; 乙:B队队员年轻、速度快、教练足智多谋,B队会得冠军; 丙:D队队员配合好、攻守平衡、有超级球星,D队将夺冠; 丁:B队磕磕绊绊走到四强已是奇迹,B队不可能最终夺冠。决赛结果表明,他们中只有一个人预测正确。夺冠球队应该是(   ) A.A队 B.B队 C.C队D.D队

    相关课件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精品作业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精品作业课件ppt,文件包含22《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课件统编版政治选择性必修3pptx、22《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教案统编版政治选择性必修3docx、22《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分层作业原卷docx、22《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分层作业解析卷docx、22《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导学案解析版docx、22《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导学案原卷版docx、“核污染水”还是“核废水”警惕日本的文字游戏科学科学综合好看视频mp4、美发言人被记者追问是否坚持“一中政策”普莱斯我们没改变国际国际关系好看视频1mp4等8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示范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示范课课件ppt,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探究与分享P10,“好茶”,示例评析,相关链接,即时训练,探究与分享P11,探究与分享P12,问题思考,知识整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教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教课ppt课件,共1页。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