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阅读专题4】管中窥豹:物象,读出小说的多重境界》教学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阅读专题4】管中窥豹:物象,读出小说的多重境界》教学课件,共30页。
管中窥豹:物象,读出小说的多重境界阅读专题4学习目标本专题精读《百合花》《哦,香雪》两文,整合两篇小说中出现的重要物象,体悟物象在塑造人物形象、调控叙述节奏、彰显作品主旨等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列出《百合花》和《哦,香雪》中的物象,分类整合。圈画新媳妇与“百合花被子”、香雪与“自动铅笔盒”的相关细节,概括人物形象。思考《百合花》中物象重现的作用,探究《哦,香雪》中“自动铅笔盒”出场时间上的安排用意。探讨“百合花被子”和“自动铅笔盒”的象征意义。预习任务目录任务一 “物象”大盘点,聚焦核心处01任务二 人物面面观,物象识其真02任务三 张弛贵有度,物象控节奏03任务一 “物象”大盘点,聚焦核心处导入 小说中的“物象”一词,是从传统诗词的意象中分化而来,最终走向独立运用的。“物”是客观之物,“象”则是物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表征。比如,蒲松龄《促织》中的“小虫”、莫泊桑《项链》中的“项链”、欧·亨利《最后的常青藤叶》中的“藤叶”,都是小说家借以探寻人生、世界奥义的载体。1.两篇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物象,请根据表格提示,分类别进行整合。自然环境类物象树枝与菊花满月大山月亮社会环境类物象枪火车台儿沟小山村日常生活、用品类物象馒头衣肩上的破洞百合花被子发卡、纱巾、尼龙袜和小手表等40个鸡蛋铅笔盒2.小说的情节主线是由许多细节在一条基本线索的统领下辐辏而成的。速读《百合花》和《哦,香雪》,分别概括两文的主要情节。从情节主线入手,你觉得两文的核心物象分别是什么?《百合花》描写的是1946年的中秋之夜,在部队发起总攻之前,小通讯员送文工团的女战士“我”到前线包扎所,之后向一个刚过门三天的新媳妇借被子的故事。《哦,香雪》主要讲述了香雪的一段“历险经历”:她在火车停靠的一分钟间隙里,毅然踏进了火车,用积攒的四十个鸡蛋换来了一个向往已久的带磁铁的泡沫塑料铅笔盒。 卡尔维诺在《新千年文学备忘录》中说:“一个物件出现在叙述中,就立即充满某种特殊力量。恍如一个磁场的极,恍如那个不可见的关系组成的网络中的一个结。”在两文主线脉络的观照下,结合卡尔维诺的论述,“百合花被子”和“自动铅笔盒”分别是两文的核心物象。任务二 人物面面观,物象识其真1.品读《百合花》《哦,香雪》中新媳妇与“百合花被子”香雪与“自动铅笔盒”的相关细节,解读人物形象。《百合花》①她也不作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这次,她不笑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里瞅着。我说完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①羞涩、腼腆的新媳妇是有着传统文化烙印的乡村妇女,但在“掂量话的斤两”后将被子献出足见其深明大义。《百合花》②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她好像是在故意气通讯员,把被子朝我面前一送,说:“抱去吧。③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②面对小通讯员的窘迫不堪,“一送”表明新媳妇的小愠怒和小顽皮。③用百合花被子包裹小通讯员的遗体,从中我们见证了一个后悔自责、悲痛难抑、重情重义的新媳妇。(续表)(续表)《哦,香雪》①有一回她向一位戴眼镜的中年妇女打听能自动开关的铅笔盒,还问到它的价钱。……她追着它跑了好远,当秋风和车轮的呼啸一同在她耳边鸣响时,她才停下脚步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多么可笑啊。②这是一只可以自动合上的铅笔盒……香雪的小木盒,尽管那是当木匠的父亲为她考上中学特意制作的……它在一阵哒哒声中有几分羞涩地畏缩在桌角上。①“询问铅笔盒的价格”揭示了香雪是“台儿沟唯一的学生”的身份,她成为了文化的化身。②面对同学的取笑和自己陈旧的小木盒,香雪展现了其单纯、善良却又自卑的一面。(续表)《哦,香雪》③她放下篮子,心跳着,双手紧紧扒住窗框,认清了那真是一只铅笔盒,只装有吸铁石的自动铅笔盒。④在皎洁的月光下,她才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明天上学时,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⑤面对严峻而又温厚的大山,她心中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骄做。……然后举起铅笔盒,迎着对面的人群跑去。③④交换铅笔盒的行为,体现了香雪对自尊的维护和试图改变命运的努力。⑤由此可见,“铅笔盒”在香雪心中有改变命运、实现梦想的作用,香雪也从自卑、封闭走向自信、开放。2.识真有“径”,通过上述表格的梳理,请分别阐述“百合花被子”与新媳妇、“自动铅笔盒”与香雪的关系,并概括物象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作用。《百合花》中新媳妇的形象在“惜被”“借被”“献被”的细节中逐渐丰满,其复杂的心理情绪由隐而显,由淡而浓,层层地立体式动态呈现。《哦,香雪》中的“自动铅笔盒”见证和助推了香雪的成长,给了香雪改变命运的勇气和自信,它让香雪的形象“清晰起来、独特起来、成长起来”。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创作的首要任务,而物象是塑造人物形象的工具。小说中的物象在塑造人物方面有丰富人物形象、衬托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心理等作用,因为物象的存在使得人物形象动态而立体。任务三 张弛贵有度,物象控节奏1.茅盾说:“《百合花》可以说是在结构上最细致严密,同时也是最富于节奏感的。”请从物象设置的角度探讨对这评价的看法。物象的“重现”是《百合花》最明显也是最重要的节奏表现方法。两次重现小通讯员“插在枪筒里的树枝和野花”,描绘出小通讯员的天真、纯洁、热爱生活,从而使其英勇地献出自己生命的崇高行为更震撼人心;两次重现“两个干硬的馒头”,让读者随“我”睹物思人,激发对英雄的敬仰之情;四次重现“衣肩上的破洞”,照应了故事情节的前后发展,更饱含着对烈士的痛惜和追忆;三次重现“百合花被子”,有层次地表现出新媳妇对小通讯员的感情,最终完成对新媳妇形象的塑造,同时把情节的发展逐渐推向高潮。2.《哦,香雪》中“自动铅笔盒”的登场很关键。小说从“火车到台儿沟”到“香雪打听铅笔盒价格”,再到“换铅笔盒”和“夜归”,整体上是顺叙;“香雪被取笑”是其打听并换取铅笔盒的原因,是文中的插叙,可从时间上看,这一情节发生在“火车到台儿沟”之前,作者为什么不把这一内容设置为文章的开头呢?作者将“香雪被取笑”先隐藏不表,是为小说创设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因为受伤害,所以香雪询问铅笔盒的价格,并义无反顾地用鸡蛋进行换取,层层蓄势让情节走向“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如果小说一开始就交代“香雪被取笑”,文章就失去了悬念感,也与“火车进台儿沟”的情节难以对接。作者用“自动铅笔盒”巧妙架构小说,控制叙事节奏,使文章“隐显自如”。3.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梳理物象在小说叙事节奏中的地位物象作为情节的重要元素,在小说中重复再现,成为故事向前发展的链条,使故事前后呼应,浑然一体。用物象来结构文章,调控叙述节奏,在层层蓄势和铺垫中推动情节发展。物象在小说中“穿针引线”,在徐缓从容的情节叙述中对情调渲染,蕴藉地传达浓郁的感情,使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更加深沉,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任务四 达意寻有径,物象藏深意艺术是一种表情达意的符号,作家运用文字进行创作时,往往“言不尽意”,于是“立象以尽意”,物象由此诞生。物象是题旨和思想倾向的象征,给人以深远的启示和无穷的联想。你觉得“百合花被子”和“自动铅笔盒”象征着什么呢?可从核心物象被赋予的隐喻、衬托等功能来分析。《百合花》中的“百合花被子”象征着新媳妇对美好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向往,最后却被借给了部队,“百合花被子”是新媳妇美好心灵的写照;“百合花被子”是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之间情感的纽带,象征着新媳妇对小通讯员纯洁的感情,是歉意,是痛惜,也是致敬;小通讯员把生命献给了人民,新媳妇把“百合花被子”献给了军队,象征着深厚的军民情谊。《哦,香雪》中的“自动铅笔盒”象征现代文明,蕴含着摆脱落后、融入现代文明的渴望;象征知识、文化,表达了对知识和文化的追求;象征自尊、自信,表现了人主体意识的觉醒。程翔老师说:“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香雪铅笔盒阶段’是一个必经的少年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起点,才会有未来的辉煌。”(程翔《我教〈哦,香雪〉》,《语文建设》2019年第11期)课后作业在茹志鹃的小说中,像“百合花被子”这样的物象信手拈来。比如,《如愿》中的“苹果”、《里程》里的“大石头”、《春暖时节》里的“虾”、《草原上的小路》里的丁香花……请你选择几个物象,谈谈它们在行文起承转合中的重要作用和丰富意蕴。答案提示《如愿》中“苹果”的作用:(1)将过去与现在、母与子、祖与孙等连接,使叙事集中紧凑。(2)可以透视人物命运和时代变化,小中见大。(3)有助于从社会与家庭两个层面刻画人物,展示人物作为劳动者和慈母的形象。(4)苹果是人物心愿的体现,在劳动价值之外也表现了亲情的可贵,丰富了作品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