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2023_2024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614497/0-17364846232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安徽省安庆市2023_2024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614497/0-17364846232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安徽省安庆市2023_2024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614497/0-173648462329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安徽省安庆市2023_2024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安庆市2023_2024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Ca, 为探究外界条件对反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Cl:35.5 Ca:40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对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现象就越明显
B. 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任何一种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C. 某反应速率为0.5ml·L-1·s-1,就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变化都为0.5ml/L
D. 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尺度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有些反应无明显现象,如酸碱中和反应速率很快,但无明显实验现象,故A错误;
B.在化学反应中,由于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视为常数,其浓度变化值为0,故不能用它们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故B错误;
C.由于化学计量数不一定相同,所以在该时间内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变化不一定都为0.5ml/L,故C错误;
D.化学反应有的快,有的慢,则使用化学反应速率来定量表示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故D正确;
答案选D。
2. 下列实验现象或图像信息不能充分说明相应的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的是
A. 图①温度计的水银柱上升
B图②中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
C. 图③中反应开始后,针筒活塞向右移动
D. 图④中反应开始后,甲处液面低于乙处液面
【答案】C
【解析】
【详解】A.温度计的水银柱不断上升,则中和反应放出热量,说明相应的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选项A不符合;
B.由图可知,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说明相应的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选项B不符合;
C.Zn 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氢气可使针筒活塞向右移动,不能充分说明相应的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选项C符合;
D.反应开始后,甲处液面低于乙处液面,说明装置内压强增大,温度升高,反应为放热反应,选项D不符合;
答案选C。
3. 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溴水中有化学平衡Br2+H2OHBr+HBrO,当加入硝酸银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
B. 合成氨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为提高氨的产率,理论上应采取降低温度的措施
C. 反应CO(g)+NO2(g)CO2(g)+NO(g)(正反应放热),平衡后,升高温度体系颜色变深
D. 对于2HI(g)H2(g)+I2(g),达到平衡后,缩小容器容积可使体系颜色变深
【答案】D
【解析】
【详解】A.溴水中有化学平衡Br2+H2OHBr+HBrO,当加入硝酸银溶液后,银离子与溴离子反应生成溴化银沉淀,溴离子浓度减小,平衡正向移动,导致溴单质浓度减小,故溶液颜色变浅,故A不符合;
B.合成氨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可提高氨的产率,故B不符合;
C.反应CO(g)+NO2(g)CO2(g)+NO(g)的正反应放热,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NO2的浓度增大,故体系颜色变深,故C不符合;
D.对于2HI(g)H2(g)+I2(g),达到平衡后,缩小容器容积,平衡不发生移动,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但是体积减小,各气体浓度增大,体系颜色变深,故D符合;
故选D。
4. 羰基硫(COS)可作为一种粮食熏蒸剂,能防止某些昆虫、线虫和真菌的危害。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将10mlCO和一定量的H2S混合加热并达到下列平衡:,平衡后CO物质的量为8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起始时H2S的物质的量为7ml
B. CO、H2S的转化率之比为1:1
C. 升高温度,COS浓度减小,表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D. 恒温下向平衡体系中再加入CO、H2S、COS、H2各1ml,平衡不移动
【答案】A
【解析】
【分析】假设起始时H2S的物质的量为aml,则三段式分析如下:,K===0.1,解得:a=7,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A.由有分析可知,起始时H2S的物质的量为7ml,A正确;
B.CO、H2S的转化率分别为:、,故转化率之比不为1:1,B错误;
C.升高温度,COS浓度减小,说明化学平衡逆向移动,故该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C错误;
D.恒温下向平衡体系中再加入CO、H2S、COS、H2各1ml,则此时的Qc==>0.1,故平衡逆向移动,D错误;
故答案为:A。
5.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pH=1的溶液:Ag+、Al3+、Cl-、
B. 加入Al能放出H2的溶液中:Cl-、、、K+
C. 水电离产生的c(OH-)=10−12 ml·L−1的溶液:K+、Fe2+、、
D. =10−12的溶液:、Cu2+、、Cl-
【答案】D
【解析】
【详解】A.pH=1的溶液中,Ag+与Cl-、都能反应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A不符合题意;
B.加入Al能放出H2的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B不符合题意;
C.水电离产生的c(OH-)=10−12 ml·L−1的溶液中,水的电离受到抑制,则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在酸性溶液中,Fe2+与不能大量存在,在碱性溶液中,Fe2+不能大量存在,C不符合题意;
D.=10−12的溶液中,c(H+)=0.1ml/L,则、Cu2+、、Cl-都能大量存在,D符合题意;
故选D。
6. 为探究外界条件对反应: ΔH的影响,以A和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b开始反应,通过实验得到不同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压强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a+b>c
B. 平衡后增大容器体积,反应会放出热量
C. 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常数也增大
D. 平衡后再充入aml A,平衡正向移动,再次达到平衡后,A的物质的量分数减小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增大压强,A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平衡逆向移动,说明a+b<c,A项错误;
B.平衡后增大容器体积,相当于减小压强,平衡正向移动,由图可看出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平衡正向移动需要吸收热量,B项错误;
C.同一压强下,升高温度,A的物质的量分数减小,说明平衡正向移动,即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常数也增大,C项正确;
D.平衡后再充入aml A,平衡正向移动,再次达到平衡后,A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D项错误。
答案选C。
7. 甲、乙、丙三个容器中最初存在的物质及其数量如图所示,三个容器最初的容积相等、温度相同,反应中甲、丙的容积不变,乙中的压强不变,在一定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平衡时各容器内c(NO2)的大小顺序为乙>甲>丙
B. 平衡时N2O4的百分含量:乙>甲=丙
C. 平衡时甲中NO2与丙中N2O4的转化率不可能相同
D. 平衡时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甲>乙>丙
【答案】B
【解析】
【分析】甲、乙存在平衡2NO2⇌N2O4,该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故甲中压强减小,乙中压强不变,乙中到达的平衡相当于在甲平衡的基础上增大压强,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平衡时N2O4的百分含量增大;但平衡移动的结果是降低NO2浓度的增大,不会消除增大;反应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总的物质的量减小,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增大;
丙中存在平衡N2O4⇌2NO2,相当于开始加入0.2mlNO2,与甲为等效平衡,NO2浓度、N2O4的百分含量、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与甲中相同。平衡时甲、丙中N2O4的物质的量相等,平衡时甲中NO2与丙中N2O4的转化率之和等于1。
【详解】甲、乙存在平衡2NO2⇌N2O4,该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故甲中压强减小,乙中压强不变,乙中到达的平衡相当于在甲平衡的基础上增大压强,丙中存在平衡N2O4⇌2NO2,相当于开始加入0.2mlNO2,与甲为等效平衡,
A. 甲与丙为完全等效平衡,平衡时NO2浓度的相等,乙中到达的平衡相当于在甲平衡的基础上增大压强,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移动,但平衡移动的结果是降低NO2浓度的增大,不会消除增大,故平衡时容器内c(NO2)的大小顺序为乙>甲=丙,故A错误;
B. 甲与丙为完全等效平衡,平衡时N2O4的百分含量相等,乙中到达的平衡相当于在甲平衡的基础上增大压强,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平衡时N2O4的百分含量增大,故平衡时N2O4的百分含量:乙>甲=丙,故B正确;
C. 甲与丙为完全等效平衡,平衡时甲、丙中N2O4的物质的量相等,平衡时甲中NO2与丙中N2O4的转化率之和等于1,故平衡时甲中NO2与丙中N2O4的转化率可能相同,都为0.5,故C错误;
D. 甲与丙为完全等效平衡,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相等,乙中到达的平衡相当于在甲平衡的基础上增大压强,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总的物质的量减小,乙中平均摩尔质量增大,故平衡时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乙>甲=丙,故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等效平衡的建立和建模思想的应用。
8. 已知25℃时二元酸H2A的Ka1=1.3×10-7,Ka2=7.1×10-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等浓度的Na2A、NaHA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前者小于后者
B. 向0.1ml·L-1的H2A溶液中通入HCl气体(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至pH=3,则H2A的电离度为0.013%
C. 向H2A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pH=11,则c(A2-)>c(HA-)
D. 取pH=a的H2A溶液10mL,加蒸馏水稀释至100mL,则该溶液pH=a+1
【答案】B
【解析】
【详解】A.在等浓度的Na2A、NaHA溶液中,A2-的水解程度大于HA-,水的电离程度前者大于后者,故A错误;
B.溶液中c(H+)=10-3ml/L,H2A电离程度较小,溶液中c(H2A)≈0.1ml/L,Ka1=,c(HA-)=1.3×10-5ml/L,c(HA-)≈c(H2A) 电离,则H2A的电离度 0.013%,故B正确;
C.向H2A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pH=11,,则c(A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市2023_2024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本卷命题范围,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安庆市2023_2024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题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制备纳米颗粒M的反应为, 硫酸盐气溶胶是PM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2023_2024化学年安徽安庆大观区安庆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