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重庆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含解析,共3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斯他林提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书写:必须在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无效保持答卷清洁、完整。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题卷学生保存,以备评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稳态是生命科学的一大基本概念,随着生理学及其他学科的发展,稳态的内涵不断充实。下列有关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在分子水平上,正常人体内调节血糖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存在着稳态
B. 在细胞水平上,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表达存在着稳态
C. 在器官水平上,心脏活动、消化腺分泌消化液存在着稳态
D. 在个体水平上,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2.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如图是人体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①②分别代表组织液和细胞内液
B. 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Pa,其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C.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D. 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渗透压、温度和pH的动态平衡
3. “黏液-碳酸氢盐屏障”是保证胃黏膜在强酸和胃蛋白酶的环境中不被消化的原因之一。其原理为:当H+从胃腔向黏膜扩散时,在黏液层中会与胃黏膜细胞分泌并向胃腔扩散的发生中和,使黏液层产生pH梯度。据此推测,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 胃黏膜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胃黏液B. 黏液层可以减轻食物对胃的机械性损伤
C. 胃分泌H+的速率快于的速率D. 胃蛋白酶在到达黏膜时已基本失去活性
4. “中国脑计划”以“认识脑、模拟脑、保护脑、开发脑”为目的,目标是在未来十五年内,在脑科学、脑疾病早期诊断与干预、类脑智能器件三个前沿领域取得国际领先的成果。下列有关人脑高级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短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B. 阅读时通过神经纤维把眼部效应器产生的兴奋传导到神经中枢
C. 对第一级记忆的某一信息加以注意很容易转入第二级记忆
D. 同声传译员进行翻译时,参与的大脑皮层言语区主要有H区和S区
5. 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如图是简化的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神经冲动的传播方向),下列有关排尿反射相关结构及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当尿液充盈使膀胱扩张时,膀胱壁内牵张感受器细胞膜外侧的电位变化是由正电位
变成负电位,从而产生兴奋,兴奋传至脊髓产生了“尿意”
B. 脊髓对膀胱扩大和缩小的控制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所以排尿不受意识控制
C. 排尿反射的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及逼尿肌和括约肌等组成
D. 盆神经和阴部神经分别属于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6. 科研人员将枪乌贼离体的两个神经元置于培养液(相当于细胞外液)中来研究兴奋的传导。图甲表示两个神经元之间形成的突触(其中的神经递质为兴奋性神经递质),电表M的两个电极均接在细胞膜外侧,电表N的两个电极接在细胞膜两侧,其中某个电表测得的膜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乙是由电表N在无刺激发生时测得的膜电位变化
B. 刺激P点后,电表M的指针发生了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C. 若增大培养液中K+浓度,电表N的读数将明显增大
D. 若在培养液中加入Na+通道阻断剂,图乙中C点将下移
7. 针灸是我国传承千年的治疗疾病的手段,以外源性刺激作用于身体特定的部位(穴位)引发系列生理学调节效应。我国科研工作者在《自然》杂志发表成果,首次通过小鼠模型,阐明了针灸治疗疾病的神经生物学机制:①低强度电针刺激小鼠后肢的“足三里(ST36)”穴位,可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发挥抗炎作用;②脂多糖(LPS)是一种细菌毒素,当其进入动物血液后,会刺激肠巨噬细胞释放TNF-α(肿瘤坏死因子)、IL-6(白细胞介素6)等炎症因子,引起炎症反应。具体过程如图所示,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低强度电针刺激小鼠后肢的“足三里(ST36)”穴位,导致肾上腺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该过程为神经-体液调节过程
B. 针对炎症反应,脂多糖与肾上腺素具有相抗衡的效应
C. 由图可知,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通过与靶细胞内的受体结合,进而抑制炎症反应
D. 由图可知,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可定向运输至肠巨噬细胞
8. 斯他林提出:如果一种物质被称为激素,那么它需要满足两个原则,第一,移除这种物质的分泌腺一定会引发疾病或死亡;第二,如果把健康个体的分泌腺移植到受损个体身上,后者的病情将得到缓解。很多激素的发现都离不开科学家们孜孜不倦的探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斯他林的观点体现了科学实验中的“减法原理”和“加法原理”
B. 公鸡睾丸的摘除和重新移植实验证明了是雄性激素睾酮影响了公鸡的雄性特征
C. 手术摘除成年狗的甲状腺,狗出现行动呆笨迟缓、精神萎靡等症状,证明甲状腺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有关
D. 通过抑制胰蛋白酶的活性,直接提取了正常胰腺中的胰岛素,并用于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
9. 肾素也被称为血管紧张素原酶,是一种蛋白水解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是体内肾脏所产生的一种升压调节体系,能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缩,使血压升高,其调节过程如图所示。请结合课本知识,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肾素分泌增加最终可能会导致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强
B. 血管紧张素I和血管紧张素II共同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醛固酮
C. 醛固酮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会失活,所以机体需源源不断地产生醛固酮,以维持其含量的动态平衡
D. 当血钠含量升高时,醛固酮的分泌量减少,以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
10. 适宜的免疫力可以帮助人体保持健康的生理状态,免疫力过强或过弱对于人体都是不利的。下列有关信息分析正确的是()
A. 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的患者因体内出现针对甲状腺的特异性抗体,最终导致甲状腺细胞增生,甲状腺激素合成增加,此病可通过不断增强患者的免疫力来缓解症状
B.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与艾滋病的区别是前者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存在缺陷,后者仅存在细胞免疫的缺陷
C. 对病情严重的自身免疫病患者可通过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进行治疗
D.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是免疫力过强造成的
11. 科研人员研究发现: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是一类不表达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的淋巴细胞,因非专一性的细胞毒杀作用而被命名。其利用细胞表面的PD-1来识别并保护正常细胞(如图1)。某些癌细胞常常具有免疫逃逸现象,其机理是癌细胞表面的PD-L1蛋白质可与NK细胞表面的PD-1结合,导致NK细胞停止攻击癌细胞(如图2)。据此,科研团队开发出PD-1抑制剂类药物,能阻断癌细胞表面的PD-L1与NK细胞的PD-1结合,从而使NK细胞可以清除癌细胞(如图3)。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根据上述机理,用PD-1抑制剂类药物阻断癌细胞与PD-1结合,能够阻止癌细胞的免疫逃逸,也可能会引发某些自身免疫病
B. NK细胞具有处理和呈递抗原的功能,属于APC
C. NK细胞来源于骨髓,与T细胞、B细胞相似都属于免疫系统的第三道防线
D. NK细胞识别杀伤肿瘤细胞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自稳功能
12. 如图所示人体细胞受到某病原体感染后发生的部分免疫应答,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流感病毒与该病原体不同,只能引起图示中的部分免疫应答
B. 除细胞V外,图中所示其他细胞均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功能
C. ①②③过程属于细胞免疫,①②④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D. 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主要是细胞VI发挥二次免疫
13. 油菜素内酯能促进茎、叶细胞的扩展和分裂,在促进花粉管生长、种子萌发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油菜素内酯和萎蔫叶片中产生的脱落酸均能促进种子萌发
B. 油菜素内酯和根冠中产生的脱落酸在细胞分裂方面相抗衡
C. 油菜素内酯和根尖中产生的细胞分裂素均能促进细胞分裂
D. 油菜素内酯在植物体内含量微少,但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14. 光敏色素存在两种状态(如图所示),非活化态光敏色素(Pr)吸收红光后会转变为活化态光敏色素(Pfr),而Pfr吸收远红光会转变回Pr。在农业生产中,作物种植密度大或高位作物(玉米)对低位作物(大豆)的遮阴作用均会导致荫蔽胁迫,主要表现为环境中红光与远红光的比值(R/FR)降低,这一现象会对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产生负面影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发生荫蔽胁迫时,低位植物体内的光敏色素主要以Pr式存在,可减弱对PIFs的抑制作用,有利于多种激素共同响应荫蔽胁迫
B. 赤霉素和油菜素内酯均可通过影响生长素来调控下胚轴和茎秆伸长,且作用机制相同
C. 在玉米-大豆间作体系中,荫蔽胁迫会使大豆植株的茎秆过度伸长而减产
D. R/FR改变可影响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作物生长
15. 关于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的原理,有科学家提出“酸生长假说”:生长素与受体结合,进一步通过信号转导,促进细胞膜上H+-ATP酶的活化,把H+排到细胞壁,细胞外pH下降导致细胞壁松弛,细胞吸水而体积增长。关于该假说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生长素促进生长过程体现了细胞间信息交流
B. 若使用可促进H+外排的壳梭孢菌素,可刺激胚芽鞘切段短暂生长
C. H+排出到细胞外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D. 生长素浓度越高,H+-ATP酶的活性越高,细胞生长越快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5分)
16. 古有“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的洒脱;今有“一杯敬明天,一杯敬过往”的释怀。借酒消愁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健康问题,为了研究乙醇对人体器官及内环境稳态的影响,科研人员选取若干志愿者,等量饮用同一种酒,参照世卫组织神经行为能力测试标准,测试简单反应时(对简单信号作出反应的最短时间)、视觉保留(对视觉信号记忆的准确数)和血液中乙醇浓度。以受试者自身未饮酒时为对照,计算能力指数相对值,结果如图所示,尝试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凡有神经系统疾患、视听觉及手部运动障碍都不能作为测试对象,甲状腺功能分泌过多的患者也不宜作为受试者,原因是_______。
(2)分析实验结果,随着血液中乙醇浓度的迅速升高,神经行为能力指数相对值明显降低,可以推测乙醇会______(延长/缩短)兴奋在相应反射弧上的传输时间,从而降低机体的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
(3)肝脏是酒精代谢的主要场所,酒精的代谢途径如下图所示:
①其中,乙醇和乙醛在人体内都是有害的,都会引起人体产生不同的醉酒反应,例如:过量饮酒会影响人的脑干、_______和_______等处的神经中枢,分别出现心跳加快、行走不稳和胡言乱语的现象。
②饮酒者血浆中的酒精少量会随肺部呼吸排出体外,该过程酒精至少穿过___________层生物膜。
③已知头孢类分子可抑制乙醛脱氢酶活性,医生通常会叮嘱服用头孢类药物的病人不要饮酒,综合以上信息,推测其中原因________。
17. 生活中常听到以下谚语:
请语1:“饥不饱食,渴不狂饮”劝诚我们要合理饮食,切总暴饮暴食:
请语2:“春捂秋冻,不生杂病”建议我们适当增减衣物有益于身体健康。
图1表示人体血糖浓度发生变化和人体受寒冷刺激后的部分调节过程的示意图(其中A、B、C、D表示激素),图2表示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三种调节方式(分别标记为甲、乙、丙),根据所学生物学知识,结合图1、图2、图3所示,理解谚语背后的智慧,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春捂”_____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使人体温升高:“秋冻”(较冷的环境中)图1中激素_______________(填字母)的分泌量明显增加,以增加产热量,同时机体还可以通过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的血流量等变化以减少散热。
(2)血糖升高,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胰岛_______________细胞,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模式(填“甲”或“乙”或“丙”)调节该激素的分泌量。
(3)抗利尿激素(ADH)的合成和分泌是通过图2中_______________模式(填“甲”或“乙”或“丙”)调节,作用是_______________,具体调节机制如图3所示:AQP2、AQP3、AQP4表示肾内集合管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①~③表示体液成分,a、b表示囊泡的不同转运途径。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正常人一次性快速饮用1000mL纯净水,b过程将会_____(填“增强”、“减弱”或“基本不变”)。
②若人体在正常饮水情况下尿量超过3L/d,则可能患有尿崩症。尿崩症是指由于某些因素导致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出现障碍而引起疾病的统称。下列有关引发人体尿崩原因的分析,合理的有________(多选)。
A.自身产生的抗体与ADH受体特异性结合,导致集合管细胞对ADH不敏感
B.下丘脑的损伤导致垂体合成和分泌的抗利尿激素量不足
C.控制合成AOP2的基因过量表达,导致集合管细胞膜上的AQP2增多
D.含AOP2的泡上缺乏某些蛋白,导致AQP2无法定位到集合管细胞的特定
18. 癌症是人类面临的最大健康挑战之一,科学家一直致力于抗击癌症的研究。
(1)免疫系统不仅可以抵抗外来病原体的侵袭,还可以清除体内______的细胞,以维持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以下属于人体内环境成分或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的是_____。
①血红蛋白②甘油三酯③胃蛋白酶④钾离子通道⑤肌酐⑥食物中的淀粉消化为麦芽糖⑦丙酮酸和水反应生产CO2和[H] ⑧乳酸与NaHCO3反应
(2)将畸胎瘤细胞(Tum+)注射到小鼠体内会导致肿瘤的产生。通过诱变,研究者获得了多个成瘤率很低的畸胎瘤细胞株(如Tum20、Tum25)。给小鼠注射Tum细胞,21天后用射线处理小鼠(可杀死大部分淋巴细胞)并接种Tum细胞,检测成瘤率(成瘤小鼠/注射小鼠),过程与结果如下所示。
①第一组的成瘤率为零,合理的解释是:第一次注射的Tum25作为_____刺激机体产生了大量的_______和记忆T细胞,射线处理后保留下来的少数细胞,在第二次注射Tum25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并将Tum25清除。
②第二组的成瘤率介于第一组与第三、四组之间,试解释原因________。
(3)CAR-T细胞免疫疗法是一种能够精准、快速、高效,且有可能治愈癌症的新型肿瘤免疫治疗方法,应用前景广阔。该疗法是指在体外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细胞毒性T细胞激活并装上定位导航装置CAR(肿瘤嵌合抗原受体),修饰后的T细胞经体外扩增培养后回输到患者体内进行肿瘤治疗。试解释CAR-T细胞免疫疗法能对肿瘤细胞进行靶向治疗的原因是_______。
19. 秋冬季节是支原体感染高发期,肺炎支原体是感染小儿呼吸系统的一类常见病原体,该类病原体感染会导致剧烈干咳,由于一般止咳药物治疗疗效不理想,所以往往病症持续时间很久。研究发现,中药百部对于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咳嗽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为了验证中药百部的作用效果,研究人员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完善实验思路并分析相关问题。
实验材料:雄性成年小鼠10只、肺炎支原体、百部提取液、枸橼酸喷托维林、阿奇霉素、滴鼻器、灌胃器等(枸橼酸喷托维林、阿奇霉素是两类止咳药物)
(1)实验思路
①随机选取_______________只雄性成年小鼠编号为A组,作为空白对照组。
②取肺炎支原体,使用_______________对剩余小鼠连续3天滴鼻(20μL)使其感染,制成肺炎模型鼠。
③将模型鼠随机均分为4组,依次编号为B、C、D、E组,各组小鼠置于相同条件下培养。
④实验处理
A组(空白对照组):不作处理;
B组(模型组):_______________;
C组(实验组):_______________;
D组:_______________。
E组:每天用等量枸橼酸喷托维林灌胃:
⑤各组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周后,进行引咳实验,用蘸有氨水的棉球刺激小鼠,记录小鼠的咳嗽潜伏期和3分钟内咳嗽次数,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咳嗽潜伏期:D组>E组>C组>A组>B组
咳嗽次数:B组>D组>A组>E组>C组
(注:咳嗽潜伏期是指咳嗽刺激后到初次引发咳嗽的间隔时间。)
(2)回答问题:
①从实验设计的严谨性角度分析,本实验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
②由实验结果可知,中药百部可通过_______来减轻小鼠肺炎的病症,实现治疗的目的。
③小鼠在对抗支原体的过程中还能够发生特异性免疫,消灭病原体,该过程主要发生在________(填免疫器官)。
20. 根据豆类种子的自然生长特性及国内外在芽菜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合理、合法地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够提高种子的利用价值,提高豆芽产出率,改善感官品质。
(1)在生产实践中,用_______(填激素名称)处理大麦种子,可使大麦种子无需发芽就可以产生α-淀粉酶:大麦在即将成熟时,如果经历一段时间的干热之后,又遇大雨,种子就容易在穗上发芽,这与_______(填激素名称)含量的降低有关;常用于豆芽生产的6-苄基腺嘌呤,具有抑制植物叶内叶绿素、核酸、蛋白质的分解,保绿防老,促进细胞核分裂和生长等多种效能,该物质与_______(填激素名称)的作用类似。
(2)当研究水稻胚芽鞘的向光生长时,发现生长素分布不均也能引起根的背光生长现象,现已测得图中A、B、C、D四处生长素浓度,请在坐标曲线上标出A、B、C、D对应的位点_______。
(3)生长素极性运输的运输方式为_______________。有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来验证“植物根尖产生的生长素在幼根处进行极性运输”的猜想,请绘出实验组的设计方案及结果并标注说明_______。
(4)赤霉素(GA)对水稻生长发育有重要调控作用,其信号传导途径如图丙所示,分析可知蛋白Della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促进”或“抑制”)枝条生长。由此可知,赤霉素(GA)和动物激素的1个共同作用特点是_______________。
高2025届2023-2024学年(上)12月名校联考
生物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书写:必须在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无效保持答卷清洁、完整。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题卷学生保存,以备评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稳态是生命科学的一大基本概念,随着生理学及其他学科的发展,稳态的内涵不断充实。下列有关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在分子水平上,正常人体内调节血糖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存在着稳态
B. 在细胞水平上,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存在着稳态
C. 在器官水平上,心脏活动、消化腺分泌消化液存在着稳态
D. 在个体水平上,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作稳态,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都存在着类似于内环境稳态的特性。
【详解】A、在分子水平上,正常人体内调节血糖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存在着稳态,如果这个稳态受到破坏,机体就可能患糖尿病,A正确;
B、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存在着稳态,属于分子水平,B错误;
C、在器官水平上,存在心脏活动的稳态(血压、心率)、消化腺分泌消化液的稳态等,C正确;
D、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属于个体水平,D正确。
故选B。
2.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如图是人体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①②分别代表组织液和细胞内液
B. 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Pa,其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C.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D. 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渗透压、温度和pH的动态平衡
【答案】C
【解析】
【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图中①代表组织液,②代表内环境,A错误;
B、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 kPa,B错误;
C、内环境是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C正确;
D、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D错误。
故选C。
3. “黏液-碳酸氢盐屏障”是保证胃黏膜在强酸和胃蛋白酶的环境中不被消化的原因之一。其原理为:当H+从胃腔向黏膜扩散时,在黏液层中会与胃黏膜细胞分泌并向胃腔扩散的发生中和,使黏液层产生pH梯度。据此推测,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 胃黏膜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胃黏液B. 黏液层可以减轻食物对胃的机械性损伤
C. 胃分泌H+的速率快于的速率D. 胃蛋白酶在到达黏膜时已基本失去活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酶的作用特点是高效性、专一性、酶的作用条件温和,高温、强酸、强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改变而失去活性。胃蛋白酶的最适宜ρH是2左右,碱性条件下会使胃蛋白酶失活。
【详解】A、胃黏液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
B、黏液层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糖蛋白,糖蛋白具有润滑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食物对胃的机械性损伤,B正确;
C、胃腔中整体pH呈酸性,因此胃部分泌H+应比HCO3-快,C正确;
D、根据图示分析,胃蛋白酶在中性条件下失活,到达胃黏膜已经基本失去活性,无法破坏黏膜细胞,D正确。
故选A。
4. “中国脑计划”以“认识脑、模拟脑、保护脑、开发脑”为目的,目标是在未来十五年内,在脑科学、脑疾病早期诊断与干预、类脑智能器件三个前沿领域取得国际领先的成果。下列有关人脑高级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短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B. 阅读时通过神经纤维把眼部效应器产生的兴奋传导到神经中枢
C. 对第一级记忆的某一信息加以注意很容易转入第二级记忆
D. 同声传译员进行翻译时,参与的大脑皮层言语区主要有H区和S区
【答案】D
【解析】
【分析】学习和记忆:
(1)学习和记忆是指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2)条件反射的建立也就是动物学习的过程。
(3)人类的记忆过程分成四个阶段,即感觉性记忆、第一级记忆、第二级记忆和第三级记忆。前两个阶段相当于短时记忆,后两个阶段相当于长时记忆。
(4)短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详解】A、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A错误;
B、阅读时眼部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通过神经纤维把兴奋传导到相关的神经中枢,B错误;
C、第一级记忆中的小部分信息经过反复运用、强化,在第一级记忆中停留的时间延长,这样就很容易转入第二级记忆,C错误;
D、同声传译员进行翻译时,要听语言,需要听觉性语言中枢即H区参与,同时需要运动性语言中枢即S区参与,D正确。
故选D。
5. 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如图是简化的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神经冲动的传播方向),下列有关排尿反射相关结构及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当尿液充盈使膀胱扩张时,膀胱壁内的牵张感受器细胞膜外侧的电位变化是由正电位
变成负电位,从而产生兴奋,兴奋传至脊髓产生了“尿意”
B. 脊髓对膀胱扩大和缩小的控制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所以排尿不受意识控制
C. 排尿反射的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及逼尿肌和括约肌等组成
D. 盆神经和阴部神经分别属于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答案】C
【解析】
【分析】人体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递,兴奋在突触处产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
【详解】A、尿意是一种感觉,产生于大脑皮层,A错误;
B、排尿受意识控制,大脑皮层可以通过控制脊髓来调节排尿行为,如憋尿现象,B错误;
C、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和腺体,排尿反射的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及逼尿肌和括约肌等组成,C正确;
D、根据图示分析,盆神经即包括传入神经又包括传出神经,D错误。
故选C。
6. 科研人员将枪乌贼离体的两个神经元置于培养液(相当于细胞外液)中来研究兴奋的传导。图甲表示两个神经元之间形成的突触(其中的神经递质为兴奋性神经递质),电表M的两个电极均接在细胞膜外侧,电表N的两个电极接在细胞膜两侧,其中某个电表测得的膜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乙是由电表N在无刺激发生时测得的膜电位变化
B. 刺激P点后,电表M的指针发生了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C. 若增大培养液中K+浓度,电表N的读数将明显增大
D. 若在培养液中加入Na+通道阻断剂,图乙中C点将下移
【答案】D
【解析】
【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详解】A、图乙是由电表N在受到刺激发生时(产生了动作电位C)测得的膜电位变化,A错误;
B、刺激P点,不能从从左边神经元传到右边神经元,电表M只偏转一次,B错误;
C、静息电位的形成与钾离子外流有关,若增大培养液中K+浓度,细胞内外钾离子浓度差减小,电表N的读数将明显减小,C错误;
D、动作电位的形成与钠离子内流有关,若在培养液中加入Na+通道阻断剂,动作电位时Na+内流过少,C点下移,D正确。
故选D。
7. 针灸是我国传承千年的治疗疾病的手段,以外源性刺激作用于身体特定的部位(穴位)引发系列生理学调节效应。我国科研工作者在《自然》杂志发表成果,首次通过小鼠模型,阐明了针灸治疗疾病的神经生物学机制:①低强度电针刺激小鼠后肢的“足三里(ST36)”穴位,可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发挥抗炎作用;②脂多糖(LPS)是一种细菌毒素,当其进入动物血液后,会刺激肠巨噬细胞释放TNF-α(肿瘤坏死因子)、IL-6(白细胞介素6)等炎症因子,引起炎症反应。具体过程如图所示,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低强度电针刺激小鼠后肢的“足三里(ST36)”穴位,导致肾上腺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该过程为神经-体液调节过程
B. 针对炎症反应,脂多糖与肾上腺素具有相抗衡的效应
C. 由图可知,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通过与靶细胞内的受体结合,进而抑制炎症反应
D. 由图可知,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可定向运输至肠巨噬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低强度电针刺激小鼠后肢穴位“足三里”可以激活迷走神经一肾上腺抗炎通路机理是:在电针刺激“足三里”位置时,会激活一组Prkr2感觉神经元,其延伸出去的突起部分可以将后肢的感觉信息通过脊髓传向大脑的特定区域,通过迷走神经作用到肾上腺,肾上腺细胞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等具有抗炎作用,导致针灸抗炎。
【详解】A、针灸或低强度电针刺激足三里穴位都能引起肾上腺分泌的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经历了完整的反射弧,肾上腺是效应器,该过程为反射,属于神经调节,A错误;
B、针对炎症反应,脂多糖刺激肠巨噬细胞释放TNF-α,引起炎症反应,肾上腺素抑制TNF-α的释放,二者具有相抗衡的效应,B正确;
C、由图可知,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的受体在细胞膜上,C错误;
D、激素是随体液运输,不具有定向性,但特性性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D错误。
故选B。
8. 斯他林提出:如果一种物质被称为激素,那么它需要满足两个原则,第一,移除这种物质的分泌腺一定会引发疾病或死亡;第二,如果把健康个体的分泌腺移植到受损个体身上,后者的病情将得到缓解。很多激素的发现都离不开科学家们孜孜不倦的探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斯他林的观点体现了科学实验中的“减法原理”和“加法原理”
B. 公鸡睾丸的摘除和重新移植实验证明了是雄性激素睾酮影响了公鸡的雄性特征
C. 手术摘除成年狗的甲状腺,狗出现行动呆笨迟缓、精神萎靡等症状,证明甲状腺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有关
D. 通过抑制胰蛋白酶的活性,直接提取了正常胰腺中的胰岛素,并用于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
【答案】B
【解析】
【分析】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在发现过程中,沃泰默实验分为三组,两组为对照组,一组对照是排除盐酸对胰腺作用的影响,另一组是想验证胰液分泌是由神经作用的结果,所以该组将神经切除;斯他林和贝丽斯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具有大胆质疑、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详解】A、斯他林的观点一“移除这种物质的分泌腺一定会引发疾病或死亡”体现了科学实验中的“减法原理”,观点二“如果把健康个体的分泌腺移植到受损个体身上,后者的病情将得到缓解”体现了“加法原理”,A正确:
B、公鸡睾丸的摘除和重新移植实验只能证明睾丸影响了公鸡的雄性特征,不能证明雄性激素睾酮影响了公鸡的雄性特征,B错误;
C、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生理作用:一是促进幼年动物个体的发育;二是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三是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手术摘除成年狗的甲状腺,狗出现行动呆笨迟缓、精神萎靡等症状,证明甲状腺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有关,C正确;
D、由于胰岛素是蛋白质,班廷通过抑制胰蛋白酶的活性,直接提取了正常胰腺中的胰岛素,并用于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D正确。
故选B。
9. 肾素也被称为血管紧张素原酶,是一种蛋白水解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是体内肾脏所产生的一种升压调节体系,能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缩,使血压升高,其调节过程如图所示。请结合课本知识,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肾素分泌增加最终可能会导致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强
B. 血管紧张素I和血管紧张素II共同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醛固酮
C. 醛固酮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会失活,所以机体需源源不断地产生醛固酮,以维持其含量的动态平衡
D. 当血钠含量升高时,醛固酮的分泌量减少,以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题图分析:血管紧张素原在肾素催化下转换为血管紧张素I,血管紧张素I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作用下转换成血管紧张素II,血管紧张素II转换成血管紧张素III,二者共同作用于肾上腺,促进肾上腺分泌醛固酮。
【详解】A、肾素分泌增加导致醛固酮增多,肾小管对Na+的重吸收增加,导致内环境渗透压增大,最终可能会导致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强,A正确;
B、血管紧张素Ⅱ和血管紧张素Ⅲ共同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使其分泌醛固酮,B错误;
C、醛固酮作为激素,一与靶细胞结合并发挥作用后就会失活,所以机体需源源不断地合成分泌醛固酮,C正确;
D、醛固酮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当血钠含量升高时,醛固酮分泌量减少,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D正确。
故选B。
10. 适宜的免疫力可以帮助人体保持健康的生理状态,免疫力过强或过弱对于人体都是不利的。下列有关信息分析正确的是()
A. 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的患者因体内出现针对甲状腺的特异性抗体,最终导致甲状腺细胞增生,甲状腺激素合成增加,此病可通过不断增强患者的免疫力来缓解症状
B.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与艾滋病的区别是前者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存在缺陷,后者仅存在细胞免疫的缺陷
C. 对病情严重的自身免疫病患者可通过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进行治疗
D.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是免疫力过强造成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
(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详解】A、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是一种自身免疫病,导致甲状腺细胞增生,甲状腺激素合成增加,不能通过增强患者的免疫力来缓解症状,A错误;
B、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缺陷病,而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是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两者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存在缺陷,B错误;
C、目前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主要适应症是白血病,且这种方法在治疗自身免疫疾病方面也取得较好疗效,即对病情严重的自身免疫病患者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目前很有前景的治疗方法,C正确;
D、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病,是免疫力过强造成的,D错误。
故选C
11. 科研人员研究发现: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是一类不表达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的淋巴细胞,因非专一性的细胞毒杀作用而被命名。其利用细胞表面的PD-1来识别并保护正常细胞(如图1)。某些癌细胞常常具有免疫逃逸现象,其机理是癌细胞表面的PD-L1蛋白质可与NK细胞表面的PD-1结合,导致NK细胞停止攻击癌细胞(如图2)。据此,科研团队开发出PD-1抑制剂类药物,能阻断癌细胞表面的PD-L1与NK细胞的PD-1结合,从而使NK细胞可以清除癌细胞(如图3)。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根据上述机理,用PD-1抑制剂类药物阻断癌细胞与PD-1结合,能够阻止癌细胞的免疫逃逸,也可能会引发某些自身免疫病
B. NK细胞具有处理和呈递抗原的功能,属于APC
C. NK细胞来源于骨髓,与T细胞、B细胞相似都属于免疫系统的第三道防线
D. NK细胞识别杀伤肿瘤细胞的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自稳功能
【答案】A
【解析】
【分析】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无限增殖;(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
【详解】A、使用PD-1抑制剂类药物,阻断癌细胞与PD-1结合的同时,能够阻止癌细胞的免疫逃逸,也会使免疫细胞不能识别正常细胞,从而对正常细胞进行攻击,造成组织细胞损伤,从而引发某些自身免疫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A正确;
B、APC能识别抗原,处理和呈递抗原的功能,而NK细胞是一类不表达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的淋巴细胞,即NK细胞不能识别抗原,故不属于APC,B错误;
C、由题意可知,NK细胞不表达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归于免疫系统第二道防线,而T细胞、B细胞都属于免疫系统的第三道防线,C错误;
D、NK细胞识别杀伤肿瘤细胞的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D错误。
故选A。
12. 如图所示人体细胞受到某病原体感染后发生的部分免疫应答,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流感病毒与该病原体不同,只能引起图示中的部分免疫应答
B. 除细胞V外,图中所示其他细胞均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功能
C. ①②③过程属于细胞免疫,①②④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D. 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主要是细胞VI发挥二次免疫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①是吞噬细胞摄取病原体的过程,②吞噬细胞处理和呈递病原体的过程,③表示效应T细胞作用于靶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其中抗原的过程,④是抗体与抗原结合消灭抗原的过程,I是巨噬细胞,II是效应T细胞,III是记忆T细胞,IV是B细胞,V是浆细胞,VI是记忆B细胞。
【详解】A、流感病毒与该病原体一样会入侵宿主细胞,会引起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A错误;
B、I吞噬细胞,V浆细胞都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B错误;
C、①是吞噬细胞摄取病原体的过程,②吞噬细胞处理和呈递病原体的过程,③表示效应T细胞作用于靶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其中抗原的过程,①②③过程属于细胞免疫,④是抗体与抗原结合消灭抗原的过程,①②④过程属于体液免疫,C正确;
D、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主要是III记忆T细胞和VI记忆B细胞发挥二次免疫,D错误。
故选C。
13. 油菜素内酯能促进茎、叶细胞的扩展和分裂,在促进花粉管生长、种子萌发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油菜素内酯和萎蔫叶片中产生的脱落酸均能促进种子萌发
B. 油菜素内酯和根冠中产生的脱落酸在细胞分裂方面相抗衡
C. 油菜素内酯和根尖中产生的细胞分裂素均能促进细胞分裂
D. 油菜素内酯在植物体内含量微少,但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1、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2、植物激素主要包括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其中生长素是调节茎生长速度的,可以抑制侧芽的长势,帮助新根生长,赤霉素能使长日照植物在短日照的环境下抽薹开花,可用于马铃薯、水稻、麦子等。细胞分裂素能抑制茎伸长,解除顶端优势。脱落酸能使叶子脱落,帮助芽进入休眠状态。乙烯产生于植物体各个部位,主要作用于果实的成熟。
【详解】A、油菜素内酯能促进茎,叶细胞的分裂,促进花粉管生长,种子萌发等,但脱落酸能抑制种子萌发,A错误;
B、油菜素内酯能促进茎,叶细胞的分裂,而根冠中产生的脱落酸能促进脱落,抑制生长,因而在细胞分裂方面二者表现为相抗衡,B正确;
C、油菜素内酯能促进茎,叶细胞的分裂,根尖中产生的细胞分裂素也能促进细胞分裂,C正确;
D、油菜素内酯作为植物激素,其在植物体内含量微少,且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D正确。
故选A。
14. 光敏色素存在两种状态(如图所示),非活化态光敏色素(Pr)吸收红光后会转变为活化态光敏色素(Pfr),而Pfr吸收远红光会转变回Pr。在农业生产中,作物种植密度大或高位作物(玉米)对低位作物(大豆)的遮阴作用均会导致荫蔽胁迫,主要表现为环境中红光与远红光的比值(R/FR)降低,这一现象会对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产生负面影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发生荫蔽胁迫时,低位植物体内的光敏色素主要以Pr式存在,可减弱对PIFs的抑制作用,有利于多种激素共同响应荫蔽胁迫
B. 赤霉素和油菜素内酯均可通过影响生长素来调控下胚轴和茎秆伸长,且作用机制相同
C. 在玉米-大豆间作体系中,荫蔽胁迫会使大豆植株的茎秆过度伸长而减产
D. R/FR改变可影响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作物生长
【答案】B
【解析】
【分析】1、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
2、在植物个体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相互协调共同调节,植物激素的合成受基因的控制,也对基因的程序性表达具有调节作用。
【详解】A、据图可知,活化态(Pfr)可抑制光敏色素互作因子(PIFs)的作用,荫蔽胁迫时,Pfr减少,减弱了对PIFs的抑制作用,有利于多种激素共同响应荫蔽胁迫,A正确;
B、据图可知,赤霉素通过增加生长素的量影响植物的生长,但油菜素内酯并没有增加生长素的量,B错误;
C、在玉米一大豆间作体系中,则会引起荫蔽胁迫,合成的有机物少,使大豆植株下胚轴消耗更多的有机物,进而导致大豆减产,C正确;
D、R/FR改变会导致Pr和Pfr之间的相互转化、油菜素内酯合成基因和BZRI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作物生长,D正确。
故选B。
15. 关于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的原理,有科学家提出“酸生长假说”:生长素与受体结合,进一步通过信号转导,促进细胞膜上H+-ATP酶的活化,把H+排到细胞壁,细胞外pH下降导致细胞壁松弛,细胞吸水而体积增长。关于该假说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生长素促进生长过程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B. 若使用可促进H+外排的壳梭孢菌素,可刺激胚芽鞘切段短暂生长
C. H+排出到细胞外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D. 生长素浓度越高,H+-ATP酶的活性越高,细胞生长越快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酸假说的内容,H+运到细胞外,导致细胞外pH降低,而酸性条件下,细胞壁松弛,细胞吸水而生长。
【详解】A、生长素是一种信息分子,促进生长的过程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A正确;
B、酸假说认为H+运到细胞外,细胞外pH下降导致细胞壁松弛,细胞吸水而体积增长,所以如果促进H+外排的壳梭孢菌素可刺激胚芽鞘切段短暂生长,B正确;
C、H+排出到细胞外,需要细胞膜上H+-ATP酶的催化,该过程为主动运输,C正确;
D、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其浓度过高,会抑制细胞生长,D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5分)
16. 古有“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的洒脱;今有“一杯敬明天,一杯敬过往”的释怀。借酒消愁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健康问题,为了研究乙醇对人体器官及内环境稳态的影响,科研人员选取若干志愿者,等量饮用同一种酒,参照世卫组织神经行为能力测试标准,测试简单反应时(对简单信号作出反应的最短时间)、视觉保留(对视觉信号记忆的准确数)和血液中乙醇浓度。以受试者自身未饮酒时为对照,计算能力指数相对值,结果如图所示,尝试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凡有神经系统疾患、视听觉及手部运动障碍都不能作为测试对象,甲状腺功能分泌过多的患者也不宜作为受试者,原因是_______。
(2)分析实验结果,随着血液中乙醇浓度的迅速升高,神经行为能力指数相对值明显降低,可以推测乙醇会______(延长/缩短)兴奋在相应反射弧上的传输时间,从而降低机体的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
(3)肝脏是酒精代谢的主要场所,酒精的代谢途径如下图所示:
①其中,乙醇和乙醛在人体内都是有害的,都会引起人体产生不同的醉酒反应,例如:过量饮酒会影响人的脑干、_______和_______等处的神经中枢,分别出现心跳加快、行走不稳和胡言乱语的现象。
②饮酒者血浆中的酒精少量会随肺部呼吸排出体外,该过程酒精至少穿过___________层生物膜。
③已知头孢类分子可抑制乙醛脱氢酶活性,医生通常会叮嘱服用头孢类药物的病人不要饮酒,综合以上信息,推测其中原因________。
【答案】(1)神经系统疾患、视听觉及手部运动障碍者不能作为测试对象,原因是受试者的反射弧必须结构完整和功能正常;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也不宜作为受试者,原因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从而干扰测试结果
(2)延长 (3) ①. 小脑 ②. 大脑皮层 ③. 4 ④. 头孢类分子可抑制乙醛脱氢酶活性,导致乙醛大量积累,乙醛中毒引起的呼吸抑制,使通气量减少导致二氧化碳积累
【解析】
【分析】据图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饮酒后测试时间,因变量检测指标有血液中乙醇浓度、简单反应时和视觉保留相对值。
【小问1详解】
反射弧必须结构完整,在适宜的刺激下才能发生反射,因此,凡是有神经系统疾患、视听觉及手部运动障碍都不能作为测试对象,原因是受试者的反射弧必须结构完整和功能正常;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也不宜作为受试者,原因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从而干扰测试结果。
【小问2详解】
随着血液中乙醇浓度升高,神经行为能力指数相对值明显降低,可推测乙醇会延长兴奋在相应反射弧上的传输时间,从而降低机体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
【小问3详解】
①由题意可知,饮酒过量后出现出现心跳加快是对脑干的影响、行走不稳是对小脑的影响,胡言乱语是对大脑皮层的影响。
②饮酒者血浆中的酒精少量随肺部呼吸排出体外,至少要穿过毛血管壁(单层细胞)、肺泡壁(单层细胞)共4层生物膜。
③头孢类分子可抑制乙醛脱氢酶活性,导致酒精转化成的乙醛大量积累,乙醛中毒引起的呼吸抑制,使通气量减少导致二氧化碳积累,因此服用头孢类药物的病人不要饮酒。
17. 生活中常听到以下谚语:
请语1:“饥不饱食,渴不狂饮”劝诚我们要合理饮食,切总暴饮暴食:
请语2:“春捂秋冻,不生杂病”建议我们适当增减衣物有益于身体健康。
图1表示人体血糖浓度发生变化和人体受寒冷刺激后的部分调节过程的示意图(其中A、B、C、D表示激素),图2表示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三种调节方式(分别标记为甲、乙、丙),根据所学生物学知识,结合图1、图2、图3所示,理解谚语背后的智慧,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春捂”_____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使人体温升高:“秋冻”(较冷的环境中)图1中激素_______________(填字母)的分泌量明显增加,以增加产热量,同时机体还可以通过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的血流量等变化以减少散热。
(2)血糖升高,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胰岛_______________细胞,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模式(填“甲”或“乙”或“丙”)调节该激素的分泌量。
(3)抗利尿激素(ADH)的合成和分泌是通过图2中_______________模式(填“甲”或“乙”或“丙”)调节,作用是_______________,具体调节机制如图3所示:AQP2、AQP3、AQP4表示肾内集合管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①~③表示体液成分,a、b表示囊泡的不同转运途径。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正常人一次性快速饮用1000mL纯净水,b过程将会_____(填“增强”、“减弱”或“基本不变”)。
②若人体在正常饮水情况下尿量超过3L/d,则可能患有尿崩症。尿崩症是指由于某些因素导致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出现障碍而引起疾病的统称。下列有关引发人体尿崩原因的分析,合理的有________(多选)。
A.自身产生的抗体与ADH受体特异性结合,导致集合管细胞对ADH不敏感
B.下丘脑的损伤导致垂体合成和分泌的抗利尿激素量不足
C.控制合成AOP2的基因过量表达,导致集合管细胞膜上的AQP2增多
D.含AOP2的泡上缺乏某些蛋白,导致AQP2无法定位到集合管细胞的特定
【答案】(1) ①. 不会 ②. B和C
(2) ①. B ②. 丙
(3) ①. 乙 ②.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③. 增强 ④. AD
【解析】
【分析】分析图3,受到刺激后,下丘脑合成和分泌ADH至垂体,再由垂体释放至内环境。ADH经血液循环运送至肾集合管细胞,与其上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完成信息传递。集合管细胞接受到信息后,通过a过程增加膜上AQP2的量,促进肾集合管细胞吸水。当细胞吸水量减少时,通过b过程把AQP2运回细胞。
【小问1详解】
“春捂”不会使体温升高,因为此时机体体温调节正常,机体的产热等于散热,体温处于平衡状态。寒冷状态下甲状腺分泌的激素B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分泌的C肾上腺素都会增加,以增加产热量。
【小问2详解】
血糖调节主要是激素调节,同时也存在神经调节,血糖升高,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下丘脑的神经调节,通过副交感神经即丙过程来调节胰岛素的分泌。
【小问3详解】
抗利尿激素的是在下丘脑合成的,储存于垂体,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后,引起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下丘脑通过神经调节作用于垂体,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即过程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进而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
①b过程会导致细胞膜上水通道蛋白减少,大量饮水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重吸收作用减弱,b过程会增强。
②A、ADH可促进集合管细胞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减少尿量。若自身产生的抗体与ADH受体特异性结合,导致集合管细胞对ADH不敏感,集合管细胞重吸收水减少,则会导致尿崩,解释合理,A符合题意;
B、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解释不合理,B不符合题意;
C、据图可知,若控制合成AOP2的基因过量表达,集合管细胞膜上的AQP2增多,集合管细胞吸水能力加强,促进对原尿中水分的吸收,不会引起尿崩,解释不合理,C不符合题意;
D、若含AQP2的囊泡上缺乏某些蛋白,导致AQP2无法定位到集合管细胞的特定位置,则会导致细胞膜上AQP2数量减少,集合管细胞重吸收作用减弱,可能引起尿崩,解释合理,D符合题意。
故选AD。
18. 癌症是人类面临的最大健康挑战之一,科学家一直致力于抗击癌症的研究。
(1)免疫系统不仅可以抵抗外来病原体的侵袭,还可以清除体内______的细胞,以维持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以下属于人体内环境成分或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的是_____。
①血红蛋白②甘油三酯③胃蛋白酶④钾离子通道⑤肌酐⑥食物中的淀粉消化为麦芽糖⑦丙酮酸和水反应生产CO2和[H] ⑧乳酸与NaHCO3反应
(2)将畸胎瘤细胞(Tum+)注射到小鼠体内会导致肿瘤的产生。通过诱变,研究者获得了多个成瘤率很低的畸胎瘤细胞株(如Tum20、Tum25)。给小鼠注射Tum细胞,21天后用射线处理小鼠(可杀死大部分淋巴细胞)并接种Tum细胞,检测成瘤率(成瘤小鼠/注射小鼠),过程与结果如下所示。
①第一组的成瘤率为零,合理的解释是:第一次注射的Tum25作为_____刺激机体产生了大量的_______和记忆T细胞,射线处理后保留下来的少数细胞,在第二次注射Tum25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并将Tum25清除。
②第二组的成瘤率介于第一组与第三、四组之间,试解释原因________。
(3)CAR-T细胞免疫疗法是一种能够精准、快速、高效,且有可能治愈癌症的新型肿瘤免疫治疗方法,应用前景广阔。该疗法是指在体外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细胞毒性T细胞激活并装上定位导航装置CAR(肿瘤嵌合抗原受体),修饰后的T细胞经体外扩增培养后回输到患者体内进行肿瘤治疗。试解释CAR-T细胞免疫疗法能对肿瘤细胞进行靶向治疗的原因是_______。
【答案】(1) ①. 衰老、损伤和突变 ②. ②⑤⑧
(2) ①. 抗原 ②. 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 ③. 每个株系的细胞具有多种抗原决定簇,不同株系的细胞具有部分相同的抗原决定簇。第0天注射的Tum-25可以刺激机体产生针对Tum-25的多种特异性的T淋巴细胞,其中一部分就是可以识别和清除Tum-20的
(3)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CAR)和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特异性结合,针对性的杀灭肿瘤细胞从而达到靶向治疗的目的
【解析】
【分析】特异性免疫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题中第二问实验可分析出:实验的目的是注射不同畸胎瘤细胞株并射线处理之后再次注射,观察此时的成瘤率。第一组成瘤率为零的合理解释是在第一次注射Tum-25之后机体产生了大量针对Tum-25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在射线处理之后再次注射的Tum-25会被记忆T细胞快速增殖并清除。第二组的成瘤率为53%,原因是每个株系的细胞具有多种抗原决定簇,不同株系的细胞具有部分相同的抗原决定簇。第0天注射的Tum-25可以刺激机体产生针对Tum-25的多种特异性的T淋巴细胞,其中一部分就是可以识别和清除Tum-20的。第三、四组为对照组,成瘤率为100%。
【小问1详解】
免疫系统除了能够抵御外来病原体的入侵,还可以清除体内衰老、损伤和突变的细胞以维持人体的内环境稳态;①、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①错误;②甘油三酯是脂肪的消化产物,属于营养物质,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②正确;③胃蛋白酶位于消化道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③错误;④钾离子通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成分,④错误;⑤肌酐是肌肉细胞代谢的产物,属于内环境成分,⑤正确;⑥食物中淀粉消化为麦芽糖发生在消化道中,不属于内环境,⑥错误;⑦丙酮酸和水反应生产CO2和[H]发生在线粒体基质当中,不是内环境,⑦错误;⑧乳酸与NaHCO3反应发生在内环境当中,可以维持内环境pH的稳定,⑧正确。故答案为②⑤⑧。
【小问2详解】
第一次注射的Tum-25在免疫学上称为抗原,能够引起特异性免疫,产生大量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第二组的成瘤率为53%,原因是每个株系的细胞具有多种抗原决定簇,不同株系的细胞具有部分相同的抗原决定簇。第0天注射的Tum-25可以刺激机体产生针对Tum-25的多种特异性的T淋巴细胞,其中一部分就是可以识别和清除Tum-20的。
【小问3详解】
CAR-T细胞免疫疗法能对肿瘤细胞进行靶向治疗的原因是细胞膜上的CAR(肿瘤嵌合抗原受体)能够和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特异性结合,诱导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针对性的杀灭肿瘤细胞从而达到靶向治疗的目的。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免疫调节的特异性细胞免疫的相关知识点,要求考生需要熟知细胞免疫和二次免疫的过程的过程,以及对实验内容的分析能力,关键是考生是否能够看懂题目当中第二问的实验。
19. 秋冬季节是支原体感染的高发期,肺炎支原体是感染小儿呼吸系统的一类常见病原体,该类病原体感染会导致剧烈干咳,由于一般止咳药物治疗疗效不理想,所以往往病症持续时间很久。研究发现,中药百部对于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咳嗽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为了验证中药百部的作用效果,研究人员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完善实验思路并分析相关问题。
实验材料:雄性成年小鼠10只、肺炎支原体、百部提取液、枸橼酸喷托维林、阿奇霉素、滴鼻器、灌胃器等(枸橼酸喷托维林、阿奇霉素是两类止咳药物)
(1)实验思路
①随机选取_______________只雄性成年小鼠编号为A组,作为空白对照组。
②取肺炎支原体,使用_______________对剩余小鼠连续3天滴鼻(20μL)使其感染,制成肺炎模型鼠。
③将模型鼠随机均分为4组,依次编号为B、C、D、E组,各组小鼠置于相同条件下培养。
④实验处理
A组(空白对照组):不作处理;
B组(模型组):_______________;
C组(实验组):_______________;
D组:_______________。
E组:每天用等量枸橼酸喷托维林灌胃:
⑤各组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周后,进行引咳实验,用蘸有氨水的棉球刺激小鼠,记录小鼠的咳嗽潜伏期和3分钟内咳嗽次数,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咳嗽潜伏期:D组>E组>C组>A组>B组
咳嗽次数:B组>D组>A组>E组>C组
(注:咳嗽潜伏期是指咳嗽刺激后到初次引发咳嗽的间隔时间。)
(2)回答问题:
①从实验设计的严谨性角度分析,本实验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
②由实验结果可知,中药百部可通过_______来减轻小鼠肺炎的病症,实现治疗的目的。
③小鼠在对抗支原体的过程中还能够发生特异性免疫,消灭病原体,该过程主要发生在________(填免疫器官)。
【答案】19. ①. 生长状况相似的2 ②. 滴鼻器 ③. 不作处理 ④. 每天用等量百部提取液灌胃 ⑤. 每天用等量阿奇霉素灌胃
20. ①. 合理增加实验小鼠的数量,原因是实验材料太少,易因个体差异造成误差 ②. 止咳 ③. 脾、淋巴结、胸腺
【解析】
【分析】1、体液免疫过程为:
(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再由辅助性T细胞呈递给B细胞;
(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
(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2、细胞免疫过程为:
(1)感应阶段: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
(2)反应阶段:细胞毒性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同时细胞毒性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细胞因子,增强免疫功能;
(3)效应阶段:细胞毒性T细胞发挥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的通透性改变,渗透压发生变化,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侵入到人体内的病毒往往先通过体液免疫过程阻止病毒的散播,再通过细胞免疫过程予以消灭.
【小问1详解】
本实验的研究目的是验证中药百部对于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咳嗽的作用效果。
①选材,题干提供了雄性成年小鼠10只,分为五组进行实验,因此每组两只生长状况相似的雄性成年小鼠。
②取肺炎支原体,使用滴鼻器对剩余小鼠连续3天滴鼻(20μL)使其感染,制成肺炎模型鼠。
④根据单一变量和等量原则:
A组(空白对照组):不作处理;
B组(模型组):不作处理;
C组(实验组):每天用等量百部提取液灌胃
D组:每天用等量阿奇霉素灌胃;
E组:每天用等量枸橼酸喷托维林灌胃;
【小问2详解】
①从实验设计的严谨性角度分析,本实验方案可增加模型鼠的数量,避免偶然性误差,增强实验说服力。
②实验结果:咳嗽潜伏期:D组>E组>C组>A组>B组;咳嗽次数:B组>D组>A组>E组>C组,可以看出中药百部可通过止咳来减轻小鼠肺炎的病症,实现治疗的目的。
③脾、淋巴结、胸腺是免疫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因此鼠在对抗支原体的过程中还能够发生特异性免疫,消灭病原体,该过程主要发生在脾、淋巴结、胸腺。
20. 根据豆类种子的自然生长特性及国内外在芽菜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合理、合法地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够提高种子的利用价值,提高豆芽产出率,改善感官品质。
(1)在生产实践中,用_______(填激素名称)处理大麦种子,可使大麦种子无需发芽就可以产生α-淀粉酶:大麦在即将成熟时,如果经历一段时间的干热之后,又遇大雨,种子就容易在穗上发芽,这与_______(填激素名称)含量的降低有关;常用于豆芽生产的6-苄基腺嘌呤,具有抑制植物叶内叶绿素、核酸、蛋白质的分解,保绿防老,促进细胞核分裂和生长等多种效能,该物质与_______(填激素名称)的作用类似。
(2)当研究水稻胚芽鞘的向光生长时,发现生长素分布不均也能引起根的背光生长现象,现已测得图中A、B、C、D四处生长素浓度,请在坐标曲线上标出A、B、C、D对应的位点_______。
(3)生长素极性运输的运输方式为_______________。有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来验证“植物根尖产生的生长素在幼根处进行极性运输”的猜想,请绘出实验组的设计方案及结果并标注说明_______。
(4)赤霉素(GA)对水稻生长发育有重要调控作用,其信号传导途径如图丙所示,分析可知蛋白Della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促进”或“抑制”)枝条生长。由此可知,赤霉素(GA)和动物激素的1个共同作用特点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赤霉素 ②. 脱落酸 ③. 生长素
(2) (3) ①. 主动运输 ②.
(4) ①. 抑制 ②. 发挥作用都需要与受体结合
【解析】
【分析】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共同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例如,生长素主要促进细胞核的分裂,而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细胞质的分裂,二者协调促进细胞分裂的完成,表现出协同作用。又如,在调节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赤霉素促进萌发,脱落酸抑制萌发,二者作用效果相反。此外,不同激素在代谢上还存在着相互作用,例如,当生长素浓度升高到一定值时,就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含量的升高,反过来会抑制生长素的作用。
【小问1详解】
赤霉素可促进种子的萌发,用赤霉素处理大麦的种子,无需发芽就可以产生α-淀粉酶:高温和一定湿度会导致脱落酸的含量降低,脱落所抑制种子的萌发;生长素促进细胞核分裂,也能促进细胞生长,可利用其做植物生长调节剂,保绿防老。
【小问2详解】
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根的敏感性大于茎,当单侧光照射时,背光侧生长素含量高于向光侧,对于茎来说B点的生长素浓度高于A点,B点促进作用更强,向光生长;而对于根来说,C点生长素浓度高于D点,但高浓度抑制了生长,D点生长快,即图示为:
【小问3详解】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根据题目,M是形态学的上端,N是形态学的下端,为了验证生长素在根尖是极性运输,应设置的实验组是将形态学的上端和下端反过来,结果是在空白琼脂块中未出现放射性的IAA,即如图。
【小问4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DELLA可抑制赤霉素的表达,即抑制枝条生长;根据图示信息,赤霉素和动物激素都需要和特定的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
第0天注射
射线处理后注射
成瘤率
第一组
Tum-25
Tum·25
0%
第二组
Tum25
Tum·20
53%
第三组
不注射
Tum·25
100%
第四组
不注射
Tum·20
100%
第0天注射
射线处理后注射
成瘤率
第一组
Tum-25
Tum·25
0%
第二组
Tum25
Tum·20
53%
第三组
不注射
Tum·25
100%
第四组
不注射
Tum·20
10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重庆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联考12月试题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35~7, 长时程增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2023_202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科研人员利用虎皮鹦鹉进行研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