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前预习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前预习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秦的统一,秦统一天下的背景,秦国的优势,秦的军事统一,1灭六国,2征服南方,3征服北方,秦的制度统一,1皇帝制度的确立,皇帝制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材料一: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划,不得休息。——《吕氏春秋》材料二: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孟子·梁惠王章句上》材料三:战国时代,随着兼并不断,此前较小的国,这时多已灭亡;诸大国地益广,兵益多,进而互相吞并。而位处不同区域的华夏政权楚、燕、赵、秦等国与周边少数民族出现同源共祖的观念,为秦最终建立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打下根基。——吕思勉《吕思勉讲中国史》材料四:秦以牛田,水通粮。——《战国策·赵策》
1.民心所向: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2.思想基础:孟子提出“定于一”的思想。
3.客观条件: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为统一创造了客观条件。
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具有必然性
4.经济基础: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1)地理优势: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意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自内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史记·李斯列传》
秦具备了统一的条件,有能力实现统一
(2)变法彻底:商鞅变法后,秦尊奉法家,奖励耕战,吏治清明,国家日益强盛,为日后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
(4)主观原因:数代秦王励精图治;在统一过程中采取了正确的战略。
军功爵制1."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凡立有军功者,不问出身门第、阶级和阶层,都可以享受爵禄。2."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取消宗室贵族所享有的世袭特权,他们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仅凭血缘关系,即"属籍",就可以获得高官厚禄和爵位封邑。
(3)人才战略:任人唯贤,广纳贤才。
第一步:前230年灭韩
策略: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第二步:前228年灭赵
李牧死,赵国亡 前229年,赵王中了秦国的离间计,听信谗言杀害了良将李牧。前228年,赵国灭亡。
第三步:前225年灭魏
第四步:前224年灭楚
第五步:前222年灭燕
第六步:前221年灭齐
秦朝征服了南方越族地区,加强了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
①秦朝击退了游牧民族匈奴的进攻。②公元前214年起,秦朝在原有北方诸侯国旧长城的基础上,修筑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
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统一的影响:1.秦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奠定了此后历代疆域的基本版图。2.空前的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史记》
(2)中央:三公九卿制
三公九卿各司其职,互相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最高权力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賞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通过阅读以上材料,回答:你认为分封制的弊端在于?
思考:分封制与郡县制有哪些区别?
①彻底废除分封制,将战国时己经产生的郡县官僚制在全国推广,设立郡、县两级行政机构(少数民族地区的县级行政机构称“道”),中央直接管辖地方郡、县,其主要官员由中央直接任免和考核。②县以下设乡、里、亭,分别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
作用:①国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稳定。②贵族政治被官僚政治取代。③国家掌握了稳定的赋税、徭役与兵源。④后世影响深远,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朝沿用并不断加强和完善
3.其他巩固统一的措施
把六国富豪和强宗十二万户迁到咸阳,另一部分迁到巴蜀、南阳、三川和赵地。
4.秦朝政治体制的影响
与地方分权相对。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律受制于中央。
与民主政体相对。是一种决策方式,指由皇帝一人或由统治集团个别人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即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汇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是决策方式。
重要概念: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
(1)皇帝控制着百官,中央控制着全国各地。(2)秦朝确立的政治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至为深远。
至此,秦朝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制度。
讨论:秦朝的体制对后世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与哪些消极影响?
(1)大兴土木,赋役繁重
材料一:据估计,当时全国人口有2000万,秦始皇北筑长城征调30万,南戍五岭50余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又70余万,加上修驰道等其他徭役,每年征调不下300万人,严重影响社会生产。
迷信法家“轻罪重罚”理论,刑法非常残酷。一人犯罪,株连亲族、邻里。刑法的种类繁多,仅死刑就有十多种。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秦律修订,作为全国统一的法律颁行各地。秦二世即位后,又修订了秦朝的律令。《秦律》的律文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生活等各个方面,使各行各业“皆有法式”。
①焚书: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下令天下将非秦国历史的史书,非博士官所堂管的《诗》、《书》、诸子百家著作等,在30天内全部交给官府焚毁。只有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不在其列。②坑儒:秦始皇以 “或为妖言以乱黔首”罪名,将460余名儒生方士坑杀。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
1、积极: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维护统一2、消极: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秦朝的暴政引起了极其严重的社会危机
三、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
公元前 209年,一队被派往北部边境的戍卒,在大泽乡遇雨受阻。按照严酷的秦朝法律,不能如期赶到戍地将被处死。这些戍卒于是铤而走险,在陈胜、吴广领导下“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陈胜自立为王,国号“张楚”。天下云集响应,起义迅速蔓延。不久,起义失败。
在风起云涌的起义浪潮中,项羽、刘邦等领导的反秦势力日益壮大。公元前207年,刘邦的军队进入咸阳,秦朝灭亡
秦统一之后,秦始皇多次到各地巡视,并且用刻石方式宣扬自己的显赫业绩,宣称“一家天下,兵不复起”,“人迹所至,无不臣者”。然而就在一次出巡途中,随从车辆被刺客掷出的铁椎击中,秦始皇侥幸逃生。后来,又有人在陨石上刻下“始皇帝死而地分”的标语。这都说明外表强盛的秦朝,存在着严重的统治危机。
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刘邦“约法三章”废秦苛法,善于用人,听取谏言,指挥得当;项羽刚愎自用,不善用人,赏罚不明,烧杀掳掠,加之分封政策失当,缺乏稳固的根据地,最终被刘邦击败。刘邦建立大汉王朝。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成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史记·项羽本纪》
秦二世而亡的历史教训:
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徵对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资治通鉴·唐纪》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堂教学ppt课件,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堂小结,谢谢大家合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备课课件ppt,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何谓“封建国家”,为什么是秦,中央三公九卿制,互不相属互相牵制,皇帝制度,特点家国一体,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争议,分封制,郡县制,专制主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备课课件ppt,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战国后期疆域图,秦的统一,中央三公九卿制,地方郡县制,度量衡,有利于经济发展,思想文化措施,焚书坑儒,统一文字,大兴土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