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卷含答案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卷含答案第1页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卷含答案第2页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卷含答案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1, “高温穹顶”会造成江浙沪地区, 陕西波浪谷的岩石特点, 推断该地貌的形成过程, 判断此地貌最可能属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1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和考生号等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4年8月3日~12日,江浙沪地区发生罕见的“高温穹顶”现象,持续遭遇炼狱式38℃高温灾难。下图示意“高温穹顶”现象的形成原理。在正常年份,“高温穹顶”现象主要影响中纬度的西风带地区。完成下面小题。
    1. “高温穹顶”会造成江浙沪地区( )
    A. 多晴天,空气质量好B. 光照充足,农作物生长快
    C. 高温天气,耗能增加D. 粮食作物小麦的大幅减产
    2. 造成江浙沪地区“高温穹顶”现象的直接原因( )
    A. 空气受热强抬升B. 大气保温作用强C. 冷热空气交换快D. 空气下沉压缩强
    3. 下列地区中最容易发生“高温穹顶”现象的是( )
    A. 欧洲西部B. 东非高原C. 印度半岛D. 巴西高原北部
    【答案】1. C 2. D 3. A
    【解析】
    【1题详解】
    由于空气下沉,内部空气流动性弱,污染物不易扩散,从而加剧空气污染,A错误;由于热穹顶内部空气的稳定,外面冷空气受排斥,昼夜温差不大,且极端高温不利于农作物生长,B错误;“高温穹顶” 现象会导致该地区出现高温天气,人们利用制冷设备,会增加能源消耗,C正确;江浙沪地区粮食作物主要为水稻,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夏季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多,近地面气温高,空气受热抬升;热空气上升后被高压向下推,气流下沉,在气流下沉过程中,热空气被压缩,气温升高;内部空气因空气压缩密度变大,外界冷空气无法进入,冷空气受排斥,造成江浙沪地区“高温穹顶”现象的直接原因空气下沉压缩强,D正确;“高温穹顶”现象外围空气受热抬升,A错误;大气保温作用强弱不是“高温穹顶”现象的直接原因,B错误,冷空气无法进入,冷热空气交换受阻,C错误。故选D。
    【3题详解】
    “高温穹顶”现象主要影响中纬度的西风带地区,欧洲西部受中纬度的西风带影响,A正确;东非高原、印度半岛、 巴西高原北部不受中纬度西风影响,BCD错误。故选A。
    【点睛】夏季时,太阳高度角大,白昼时间长,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多,地面的温度很高;靠近地面的空气会被加热,导致地面热空气的体积增大(热胀冷缩),热空气密度减小,热空气就会在热穹顶内部上升;但由于上方也是高气压,它会把上升的热空气压回到地面,这就使得地面的热空气温度升高;升高后还会继续上升,再被上方的高气压压回来,温度继续上升,这样的一个死循环,导致温度越来越高。再加上吸收热空气,排斥冷空气,冷空气没办法进入,热穹顶的温度就无法下降,高温就会一直持续下去。
    2023年7月28日,中国东方航空使用中国商飞全球首架交付的C919大型客机,开通MU9191航班,从上海虹桥机场飞往北京首都机场,开启这一机型全球首次商业载客飞行。经过两个小时的飞行,于10时31分,中国东方航空C919顺利飞抵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穿过象征民航最高礼仪的“水门”。完成下面小题。
    4. C919从上海飞往北京过程中,太阳位置大多位于驾乘人员的( )
    A. 左后方B. 左前方C. 右后方D. 右前方
    5. 首次商业载客飞行后的半年内,在虹桥机场发生的现象有( )
    ①日出方位与正北方向夹角先变小再变大②正午日影先变长再变短③白昼时间先变短再变长④有两次日出方位相同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②④
    6. 飞机起飞时,7月28日的范围约占全球的( )
    A 1/2B. 1/3C. 1/4D. 2/3
    【答案】4. C 5. B 6. A
    【解析】
    【4题详解】
    结合材料及已学知识,该日(7月28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太阳日出东北方向,上午太阳位于东南方向,飞机由上海飞往北京是东南向西北,但是与经线偏角较小,可近似为自南往北飞行,起飞时(8时31分)正值上午,经过两个小时的飞行,于10时31分抵达北京首都机场,所以太阳位置大多位于驾乘人员右后方,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2023年7月28日开通MU9191航班,从上海虹桥机场飞往北京首都机场,首次商业载客飞行后的半年内(7月28至次年1月28),日出方位与正北方向的夹角先变大再变小,①错误,AC错误;太阳直射点先向南移动后向北移动,故正午日影先变长再变短,白昼时间先变短再变长,②③正确,B正确;首次商业载客飞行后的半年内(7月28至次年1月28),先是日出东北,秋分时日出正东,之后日出东南,日出方位不同,④错误,D错误。故选B。
    【6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经过两个小时的飞行,于10时31分,中国东方航空C919顺利飞抵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可知飞机起飞时,北京时间(东八区)为7月28日8时31分,可以计算出东12区为7月28日12时31分;然后计算出中时区为7月28日0时31分,故7月28日的时区数约占12.5个,7月28日的范围约占全球的1/2,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日出方位角,指太阳升起时太阳光线在地平面上的投影与当地经线的夹角,可近似看作是竖立在地面上的直线在阳光下的阴影与正南方的夹角。太阳视运动的判断,关键在三个点:日出点、正午点、日落点,要找准三个时间点的太阳方位及对应的地方时。如(1)该地位于北半球,正午时太阳位于南方;(2)该地夏至日日出东北方,日落西北方(极昼、极夜地区除外);(3)该地春、秋分日日出正东方,日落正西方;(4)该地冬至日日出东南方,日落西南方(极昼、极夜地区除外)。
    波浪谷是一种红色砂岩地貌,因砂岩上的纹路像波浪,被称为波浪岩,陕西靖边有一处世界罕见的波浪形红砂岩景观,靖边位于干旱—半干旱的沙漠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历史上该地区曾是湖泊。水平与交错层理的形成是水流动荡变化的反映。下图为陕西波浪谷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7. 陕西波浪谷的岩石特点( )
    A. 岩性致密,横向节理发育B. 岩浆喷出地面层层冷却堆积形成
    C. 岩石经过高温高压形成D. 细小碎屑物经积压胶结而成
    8. 推断该地貌的形成过程( )
    A. 流水沉积—地壳抬升—风力侵蚀—风化剥离B. 风力沉积—地壳抬升—风力侵蚀—风化剥离
    C. 流水沉积—地壳抬升—风化剥离—风力侵蚀D. 风力沉积—流水侵蚀—地壳抬升—风力侵蚀
    9. 判断此地貌最可能属于( )
    A. 雅丹地貌B. 喀斯特地貌C. 丹霞地貌D. 海岸地貌
    【答案】7. D 8. C 9. C
    【解析】
    【7题详解】
    根据材料,波浪谷的岩石是砂岩,属于沉积岩,由细小碎屑物经沉积作用形成,后经地壳运动抬升,露出地表,不断被外力侵蚀,因此岩石垂直节理发育,D正确,A错误;该岩石为沉积岩,岩浆喷出地面层层冷却堆积形成岩浆岩,高温高压形成变质岩,BC错误;故选D。
    【8题详解】
    根据材料,波浪谷是一种红色砂岩地貌,砂岩属于沉积岩,“历史上该地区曾是湖泊,水平与交错层理的形成是水流动荡变化的反映”,说明流水沉积形成红色砂岩,之后地壳抬升,岩层露出地表,在风化剥离作用下,砂岩裸露,该地位于干旱—半干旱的沙漠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风力大,砂岩受风化侵蚀,形成“波浪式丹霞”,因此该地貌的形成过程大致是流水沉积—地壳抬升—风化剥离—风力侵蚀,C正确,ABD错误;故选C。
    【9题详解】
    雅丹地貌主要是受风蚀作用影响而形成的垄岗状地貌,多形成于干旱地区,A错误;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广布且长期经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地貌,常见有石林、峰林、溶洞等,B错误;丹霞地貌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加之特殊的地质结构、气候变化以及风力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波纹状岩石等,所以靖边的波浪谷是一种典型的丹霞地貌,C正确;海岸地貌是海岸在构造运动、海水动力、生物作用和气候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各种地貌的总称,该地远离海洋,深居内陆,不存在海岸地貌,D错误;故选C。
    【点睛】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其中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低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
    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于2024年正式通过世界遗产评审。巴丹吉林沙漠位于我国西北温带荒漠地区。该地区年降水量约90mm,蒸发量约3000mm。该地区以连绵起伏的高大沙山(海拔1080~1590m)和丘间众多湖泊(湖水冬季不结冰)而闻名。下图示意巴丹吉林沙漠及周边地理事物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10. 造成图中湖泊群水量年际变化较小的原因是( )
    ①年降水量稳定 ②地下水补给稳定 ③多年气温稳定 ④地表径流稳定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②④
    11. 近些年湖泊群面积比较稳定,若不考虑下渗因素的影响,推断此湖泊群非降水补给量约为( )
    A. 3000mmB. 80mmC. 2900mmD. 3100mm
    12. 该地区湖泊群水位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推测湖泊水位最低的月份是( )
    A. 1-2月B. 4-5月C. 7-8月D. 9-10月
    【答案】10. B 11. C 12. D
    【解析】
    【10题详解】
    该地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较少,年降水量变化较大,①错误;当地蒸发量大于降水量,但湖泊面积稳定,说明有稳定的地下水补给,②正确;当地气候类型几乎没有变化,气温多年相对稳定,蒸发量稳定,湖泊水量变化较小,③正确;该地位于沙漠中,几乎没有地表径流注入湖泊,④错误。②③组合正确,故选B。
    【11题详解】
    若不考虑下渗,该地湖水收入为降水和地下水补给,支出为蒸发,近些年面积比较稳定,湖水收支平衡;再结合材料,湖区全年降水量约90mm,蒸发量约3000mm,则湖泊群的非降水补给量=3000-90=2910mm,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2题详解】
    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10月份进入冬季,气温较低,湖泊冰封,蒸发量减少,10月份之前,蒸发量大于补给量,湖泊水位不断降低,在9—10月份湖泊水位达到最低值,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水量平衡原理地球上任何圈层或任何地段都是一个开放系统,既有水分的输入,又有水分的输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对于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地区在任意时段内,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差额必然等于该地区在该时段内需水量的变化量。
    涌浪是风浪离开风吹的区域后所形成的波浪,涌浪池是指大洋风浪遇陆地阻碍而形成的涌浪汇聚,池内表层海水朝一定方向流动。研究表明,南太平洋始终存在着涌浪指标的高值区(即涌浪池),由于涌浪池面积受风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涌浪(池)面积存在季节变化。下图为局部海域涌浪速率示意图(正值表示速度加快,负值表示速度减慢)。完成下面小题。
    13. 图示区域南美洲西侧海域涌浪池中,产生涌浪的动力源是( )
    A. 盛行西风B. 东南信风C. 东北信风D. 极地东风
    14. 在图示区域涌浪池内表层海水的流动强度大的年份,对亚洲东部的影响( )
    A. 我国出现南旱北涝B. 副高北移速度减慢C. 厄尔尼诺现象增强D. 亚洲东部降水减少
    15. 当南半球的太平洋东岸涌浪池面积最大时,描述正确的是( )
    A. 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附近B. 我国长江流域进入主汛期
    C. 涌浪池内风速达到最大D. 澳大利亚的热带草原进入旱季
    【答案】13. A 14. A 15. A
    【解析】
    【13题详解】
    据材料、图及可知,南太平洋东部海域涌浪流动速率大致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小,因此南太平洋东部涌浪流动的方向大致是自东南向西北,涌浪是风浪离开风吹的区域后形成的波浪,故南太平洋涌浪池的涌浪主要来源于南纬50°左右的西风漂流,由于西风漂流受南美陆地的阻挡,一部分海水北上而形成,A正确。东南信风、东北信风、极地东风纬度位置不对,不是中纬度,BCD错误。故选A。
    【14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若南太平洋东部涌浪池内表层海水流动速度加快,则高纬较低温度的海水流向低纬海域,利于厄尔尼诺现象衰退,拉尼娜现象增强,西太平洋海域水温升高,低压增强,加快副高北移,我国易出现南旱北涝现象,A正确,BC错误;拉尼娜现象增强,西太平洋海域水温升高,低压增强,亚洲东部降水增多,D错误。故选A。
    【15题详解】
    图中赤道附近的东太平洋的涌浪池一部分位于北半球,一部分位于南半球,要使南半球的太平洋东岸涌浪池面积最大,则图中的赤道附近的东太平洋的涌浪池要整体南移,即盛行西风要整体南移,即太阳直射点应移至最南端,即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附近,A正确;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附近我国处于冬季,长江流域进入枯水期,B错误;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附近,澳大利亚处于夏季,澳大利亚的热带草原进入湿季,D错误;涌浪是风浪离开风吹的区域后所形成的波浪,涌浪池内风速较小,C错误。故选A。
    【点睛】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及影响:东南信风减弱,东太平洋冷水上翻现象消失,表层暖水向东回流,导致赤道东太平洋海面上升,海面水温升高,秘鲁、厄瓜多尔沿岸由冷洋流转变为暖洋流。下层海水中的无机盐类营养成分不再涌向海面导致当地的浮游生物和鱼类大量死亡,大批鸟类亦因饥饿而死。形成一种严重的灾害。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二、综合分析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石冰川是在高山地区出现的岩石碎块和冰的混合体沿着谷地或者坡地缓慢移动而形成的巨大舌状或叶状堆积体。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的乌连沟(下图)中段分布有石冰川,每年5-6月易发泥石流,发生泥石流前几天表面常形成多个热融凹陷的湖塘,该地年平均降水量约500毫米,8月(最热月)均温约10℃。
    (1)简述乌连沟石冰川的发育条件。
    (2)分析该地区5—6月份该地区多发生泥石流原因。
    【答案】(1)青藏高原东部海拔高气温低,东南部地区水汽充足,受地形抬升,降水多,冰川发育;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岩石破碎,易风化、崩塌成碎屑;沟内坡度较缓,利于石冰川发育。
    (2)冬春季节流水搬运量小,风化积累的松散物质多;5—6月气温快速回升,冻土解冻松散物质易被搬运;积雪和冻土消融,径流量增大。
    【解析】
    【分析】该题以石冰川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石冰川发育条件以及泥石流成因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海拔较高,气温较低;该地受夏季风影响,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带来充沛水汽,受地形影响,多地形雨,降水较多,冰川发育,冰川规模较大;该地位于板块交界处,多地壳运动,岩层破碎,该地昼夜温差较大,光照较强,风化作用显著,岩石易风化崩塌,形成大量碎屑物质;乌连沟中段坡度较缓,利于岩石碎块和冰的混合体沿着谷地或者坡地缓慢移动而形成的巨大舌状或叶状堆积体,利于石冰川的发育。
    【小问2详解】
    该地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冰川活动频繁;冬春季节流水搬运量小,后部基岩区风化积累的松散物质多(贮存在碎屑通道中),为泥石流的发展提供大量堆积物。5~6月气温快速回升,冰川和积雪融化加剧,为泥石流的演变提供了大量水源;地势落差较大,坡度较大,石冰川结构不稳定,水流速度较快,容易汇聚成泥石流,冰川底部有残余冰,冰面光滑,容易滑动。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飑线是指一种范围小、时间短、强度大的对流天气系统,飑线系统多伴随强风和强风切变,易产生下击暴流(是一种雷暴云中局部性的强下沉气流),对地表地物造成严重损毁,6月4日—5日在横断山区的峡谷地带发生一次飓线活动并引发下击暴流,当飑线到达时,有短时干冷空气入侵该地区的对流云体,下图示意当地气象站测得的2016年6月4日04时至5日16时的气压、气温和相对湿度变化曲线。
    (1)结合材料,分析夏季横断山区峡谷地带产生飑线系统的自然条件。
    (2)判断此次飑线系统产生的时间,并分析此次飑线系统引发下击暴流的原因。
    【答案】(1)夏季,太阳高度角大,峡谷中大气受强烈太阳辐射增温,气温偏高;地处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夏季热量不易散失,温度高,使得大气结构不稳定,易发生强对流。
    (2)6月4日18时—20时。当飑线到达时,短时间内干冷空气入侵对流云体,云内气温骤降,降温后强冷空气促进下沉运动,导致下击暴流,诱发地面强风。
    【解析】
    【分析】本题以横断山区飑线及其下击暴流为命题情境,考查金沙江峡谷地区产生该灾害性天气自然条件、飑线经过时段的天气状况、飑线和下击暴流的形成过程,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旨在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飑线是一种对流天气系统,结合所学知识,空气对流是空气受热不均,受热的空气膨胀上升,而受冷的空气下沉而形成的空气流动现象,横断山区峡谷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地形复杂,河谷众多,夏季,太阳高度角大,峡谷中大气受强烈太阳辐射增温,气温偏高;且山高谷深,夏季热量不易散失,温度高,使大气结构不稳定,气流容易受热膨胀上升,空气对流运动频繁,产生飑线系统。
    【小问2详解】
    飑线系统是空气受热膨胀上升产生的对流系统,因此在飑线到达前,由于日间的强烈太阳辐射,河谷内的气温较高,低空高温条件有助于大气能量的积累,为飑线的发展和维持提供了能量,根据材料“飑线系统到达时,有短时干冷空气入侵该地区的对流云体”可知,飑线到达时,短时干冷空气入侵对流云体会导致气温急剧下降,大气中存储的不稳定能量迅速释放,形成强对流现象,此时,强烈的冷空气下沉运动促使地面风速加大,形成了下击暴流。因此飑线系统到达时会带来强降水,空气相对湿度增加,气温急剧下降,冷空气下沉使得气压升高,根据图中变化曲线,符合飑线系统产生时的气温、气压、相对湿度变化时间是6月4日18时—20时,这也是此次飑线系统产生的时间。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伊犁河是中国径流量最大的内陆河,也是新疆水量最丰富的河流,全长1236km。伊犁河发源于我国的天山山脉,流经伊犁河谷地后穿越国境,进入哈萨克斯坦境内,最终注入巴尔喀什湖。雅马渡以上为上游,雅马渡至哈萨克斯坦的卡普恰盖为中游,卡普恰盖至巴尔喀什湖为下游。在卡普恰盖以上,河道蜿蜒曲折,穿流在多沼泽与湖泊的宽河谷中。自卡普恰盖以下,进入卡普恰盖峡谷,水流清澈。伊犁河谷地是我国五大宜居区之一。下图为伊犁河水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分析卡普恰盖以上河谷地区沼泽分布广泛的原因。
    (2)描述伊犁河雅马渡以上河段的水文特征。
    (3)从地形角度分析伊犁河谷成为宜居区原因。
    【答案】(1)该地区有较丰富的冰雪融水、大气降水;河谷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较低,蒸发弱;地下冻土层发育,阻滞水分下渗。
    (2)径流较丰富,径流季节变化大,夏季水位较高;冬季有结冰期;含沙量较小;落差大,流速较快,水能丰富。
    (3)地形向西开口,利于河谷形成地形雨,降水丰富,气候湿润;冬季北部高大山脉可抵御来自西伯利亚的干冷气流;南部高大山脉可阻挡来自塔里木盆地的风沙入侵;夏季三面环山,山脉阻挡了周边荒漠地区热浪的侵袭;独特的地形使该地比同纬度其它地区冬温夏凉。
    【解析】
    【分析】本题以伊犁河谷为背景,设置3道小题,涉及沼泽、水文、民居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及地理实践力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卡普恰盖以上河谷地区靠近天山山脉,海拔较高,有较丰富的冰雪融水、大气降水,水资源丰富;河谷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容易积水;当地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弱,地表水较多;当地地下冻土层发育,阻滞水分下渗,导致地表积水形成沼泽。
    【小问2详解】
    伊犁河雅马渡以上河段支流较多,径流较丰富,河流补给主要是季节性积雪和冰川融水、大气降水,径流季节变化大,夏季水位较高;冬季气温低,河流有结冰期;河流上游植被丰富,含沙量较小;位于上游,地势落差大,流速较快,水能丰富。
    【小问3详解】
    伊犁河谷向西开口,利于西风深入,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降水丰富,气候湿润;冬季北部高大的天山山脉可抵御来自西伯利亚的寒冷气流,受冷空气影响小,冬季气温高于同纬度;南部高大山脉可阻挡来自塔里木盆地的风沙入侵,大气质量好;夏季三面环山,山脉阻挡了周边荒漠地区热浪的侵袭,温度适宜;独特的地形使该地比同纬度其它地区冬温夏凉,气候宜人,适合人类居住。
    1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陕西省南部凤凰山南麓山前冲积扇上的凤堰古梯田入选2024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该梯田沿等高线走势修建的,呈流线型,主要分布在海拔500—650m之间,连片共1.2万余亩。当地气候温暖湿润,常有云海奇观,梯田灌溉系统完备,200多年来持续使用并不断发展,形成了集“水源林—村庄—梯田—汉江”为一体的立体循环稻作系统的。下图为凤䁘古梯田景观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1)分析凤堰古梯田多云雾的水汽来源。
    (2)分析沿等高线修建梯田对发展水稻种植的促进作用。
    (3)分析“水源林—村庄—梯田”为一体的立体循环稻作系统的形式优点。
    【答案】(1)该地谷地开口朝东南,夏季风带来的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降水多;周围森林茂密,植物蒸腾作用强,增加空气湿度;河流多,地表水丰富。
    (2)沿等高线修建梯田,减少坡地开挖,减轻修建阶段的水土流失;降低梯田的修建难度;梯田面平坦,利于田间管理;扩大了耕地面积,促进了水稻产量。
    (3)山区降水丰富,山顶森林可以涵养水源(或保持水土、满足薪炭需求),村寨位于山腰,水源充足洁净(或冬暖夏凉,适宜居住),便于排水,避免洪涝灾害;山坡梯田海拔较低,热量充足,水肥可顺着地势自流到农田,利于水稻种植;山坡梯田具有保水保士。(或净化地表径流、防止滑坡等作用)
    【解析】
    【分析】本题以凤堰古梯田为材料,涉及水循环、农业区位因素以及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凤堰古梯田位于陕西省南部秦岭和大巴山之间的凤凰山南麓山前冲积扇上,谷地开口朝向东南,有利于夏季风携带暖湿气流深入,这种地形使得水汽在山谷中不易散失,容易形成云雾‌;凤堰古梯田有数条沟溪流经,这些沟溪为梯田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同时也为云雾的形成提供了条件‌;该地区森林茂密,植被覆盖率高,能够吸收大量的水汽并通过植物蒸腾作用释放到空气中,进一步增加了云雾的形成‌。
    【小问2详解】
    凤堰古梯田修筑后对水稻种植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可从减少水土流失、利于蓄水保肥、利于田间耕作和管理、增加耕地面积等角度作答。凤堰古梯田主要分布在海拔500~650m之间,属于山区,地形起伏大,所以坡地改梯田可以减轻水土流失,有利于蓄水保肥;沿等高线修建梯田,能够极大的降低梯田修建的难度;该梯田面上地形平坦,有利于耕作和田间管理;坡地改梯田可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水稻产量,增加经济收入等。
    【小问3详解】
    山区降水较多,水源林通过涵养水源,调节和改善水文状况,防止河流、湖泊、水库淤塞,保护可饮水水源,这种系统能够确保梯田的灌溉水源充足,减少旱涝灾害的发生‌;村寨位于半山腰,能够保障有充足且洁净的水源,坡度较大利于排水,避免洪涝灾害的威胁;山坡为梯田,海拔较低,热量条件较好,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村寨的水肥可以借地势自流进入农田,有利于水稻的种植;山坡的梯田可以拦蓄地表径流,减少水土流失的发展,有利于保护生态系统等。

    相关试卷

    2024~2025学年山东省青岛即墨区高三(上)期中地理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山东省青岛即墨区高三(上)期中地理试卷(含答案),共8页。

    山东省青岛即墨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即墨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实验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检测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实验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检测地理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