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数学人教版(2024)二年级下册1 数据收集整理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2024)二年级下册1 数据收集整理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二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与观察能力,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在日常生活中也时常接触到各类数据信息,但他们尚未系统学习过数据收集与整理的方法,缺乏数据意识与科学的分类、统计观念。学生思维活跃、好动,喜欢直观形象的学习方式,面对抽象的数据收集整理任务,需要教师从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引导其逐步掌握用简单的方法收集、记录、整理数据,培养其初步的数据处理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数据收集与整理的意义,明确数据收集的方法,如调查、测量、实验等,并能选择合适的方法收集简单的数据。
学会用简单的统计图表(如画 “正” 字、表格)对数据进行整理与呈现,能根据统计图表准确回答简单的问题,描述数据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参与有趣的实践活动,如校园植物调查、班级同学兴趣爱好统计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
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全过程,体会数据蕴含的信息,学会用数据说话,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据收集与整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精神,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数据收集与整理的基本方法,如确定调查对象、设计调查问题、用恰当方式记录数据等。
学会用 “正” 字统计法对数据进行整理,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并从中获取信息。
难点
根据实际问题,灵活设计合理的数据收集方案,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据分析意识,能依据数据结果进行简单的预测与决策,感受数据的价值。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践操作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调查问卷、记录表格、小贴纸(用于奖励)、不同颜色的彩笔、校园植物图片、实物投影仪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校园活动的动画视频,画面中有同学们在操场玩耍、在图书馆阅读、在兴趣小组活动等场景,突然画面定格,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咱们学校的活动丰富多彩,老师想知道大家最喜欢的校园活动是什么,有什么好办法能快速了解呢?” 引导学生思考获取信息的途径,激发探究兴趣。
教师拿出一些校园植物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同学们,咱们校园里有一些漂亮的植物,像校门口的 5 棵桂花树、花坛里的 8 盆月季花、操场边的 3 棵柳树,老师想知道每种植物各有多少棵,你们能帮老师想想办法吗?” 进一步引发学生对数据收集需求的思考,自然引出课题 “数据收集与整理”。
(二)探究新知
数据收集方法
教师结合前面校园活动的例子,介绍:“要知道大家最喜欢的校园活动,我们可以进行调查。调查前,首先要确定调查对象,在这里就是咱们班的全体同学;然后设计调查问题,比如‘你最喜欢的校园活动是什么’。” 边说边在黑板上写下问题,接着展示调查问卷,讲解问卷的填写方法,如在选项后面打勾。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调查问卷,说:“现在,各小组开始行动,调查小组内成员最喜欢的校园活动,记得要认真记录哦。” 小组调查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礼貌询问、如实记录,确保调查的顺利进行。
调查结束后,选取几个小组汇报调查结果,教师在黑板上简单记录,如:跳绳 5 人、画画 3 人、踢球 7 人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杂乱的数据,提问:“同学们,这么多数据,看起来有点乱,怎样才能让它们更清楚呢?” 引发学生对数据整理的需求。
数据整理方法
教师介绍 “正” 字统计法:“大家看,老师教你们一个神奇的方法 —— 画‘正’字统计。‘正’字的每一笔代表一个,一个‘正’字刚好是 5 个,这样统计起来又快又准。” 边说边示范用 “正” 字统计刚才的校园活动数据,如跳绳画一个 “正”,画画画 “丅”,踢球画一个 “正” 加两笔,让学生直观感受。
给每个学生发放记录表格,让他们用 “正” 字统计法整理小组内的调查数据,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书写错误,对掌握方法快的学生给予小贴纸奖励,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整理完成后,邀请几位同学上台,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他们的,教师引导其他同学观察:“大家看看,用‘正’字统计后的数据是不是清晰多了?现在我们能一眼看出哪种活动最受欢迎。” 强化学生对 “正” 字统计法的理解与应用。
教师引导学生将统计结果绘制成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在黑板上示范绘制,讲解条形统计图的组成部分,如横轴表示活动项目,纵轴表示人数,每个条形的高度对应数据大小,让学生初步了解统计图的直观呈现方式,感受数据可视化的魅力。
(三)巩固练习
课件展示一些生活场景中的数据收集与整理问题,如班级同学的生日月份统计、家庭宠物种类调查等,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引导:“小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了生活的大数据世界,看看这些问题,你们能运用刚才学到的知识,设计调查方案,收集并整理数据吗?比一比谁是咱们班的数据小能手。” 学生动手操作时,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对表现优秀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鼓励,通过课件展示正确答案,让学生对比自查,强化数据处理技能。
开展 “小小统计员” 游戏,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些小物品,如不同颜色的积木、形状各异的卡片等,要求小组内成员先确定统计内容,如积木的颜色、卡片的形状,然后进行数据收集与整理,最后推选代表上台汇报统计结果,包括数据收集方法、整理过程以及发现的信息,教师认真倾听,对表现出色的学生给予小贴纸奖励,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实践应用能力。
小组合作 “校园探秘” 活动:教师给出任务,如调查校园里垃圾桶的分布情况,发现教学楼 A 前有 4 个垃圾桶,教学楼 B 侧有 6 个垃圾桶,操场角落有 3 个垃圾桶;不同教学楼的教室数量,教学楼 A 有 20 个教室,教学楼 B 有 18 个教室等,各小组领取任务后,走出教室,实地进行数据收集与整理,回到教室后,用简单的图表呈现结果,并分享调查过程中的趣事与发现,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适时给予引导和提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播放一段轻柔舒缓的音乐,帮助学生静下心来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小朋友们,今天咱们在数学乐园里玩得开心又充实,收获满满,谁能像个小博士一样说一说学到了什么?” 邀请几位同学发言,教师像专业评委一样站在一旁补充总结,强化重点知识,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简单画出思维导图,展示 “数据收集与整理” 的知识脉络,包括数据收集的方法、“正” 字统计法、条形统计图的绘制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教师语重心长地强调:“数据收集与整理可是我们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哦,以后遇到想了解的事情,都可以用今天学到的方式去收集数据、分析数据,让我们的决策更明智。希望大家课后多找些有趣的问题,练习数据处理,好不好?”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培养持续学习的习惯。
(五)布置作业
基础作业
回家后,调查家庭成员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用 “正” 字统计法整理数据,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写在作业本上,让家长签字确认。
完成课本上相关的 “数据收集与整理” 练习题,要求书写工整,认真答题。
拓展作业
选择一个小区内的公共设施,如健身器材、长椅等,调查它们的使用情况,包括使用人数、使用时间等,设计调查问卷,收集并整理数据,写一篇简短的调查报告,下节课分享。
观察家里一周的垃圾产生情况,统计各类垃圾的数量,如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等,分析数据,给家人提出合理的垃圾分类建议,锻炼数据应用能力。
实践作业
和家长一起去超市购物,留意超市里商品的陈列,思考哪些商品的摆放是基于数据收集与整理的结果,记录下至少 3 种,下节课交流。
七、板书设计
数据收集与整理
数据收集:
确定调查对象:如调查班级同学最喜欢的校园活动,对象为全班同学;了解校园植物数量,对象为校园内各类植物。
设计调查问题:“你最喜欢的校园活动是什么”“校园里某植物有多少棵” 等。
选择调查方法:调查、测量、实验等,如通过问卷了解同学喜好,实地数植物数量。
示例:
想知道班级同学最喜欢的校园活动,发放问卷给全班同学。
要统计校园里桂花树、月季花、柳树的数量,实地去数对应植物棵数。
数据整理:
“正” 字统计法:一笔代表一个数据,一个 “正” 字 5 个数据。
如统计校园活动喜好人数,跳绳 5 人画一个 “正”,画画 3 人画 “丅”,踢球 7 人画一个 “正” 加两笔。
绘制条形统计图:
横轴表示项目:如校园活动项目、植物种类等。
纵轴表示数量:对应活动的人数、植物的棵数。
条形高度反映数据大小:人数多、棵数多,条形就高。
示例:绘制班级同学最喜欢校园活动的条形统计图,横轴为跳绳、画画、踢球等,纵轴为人数,根据统计数据画出高低不同的条形。
生活应用:
了解校园:如知晓哪种校园活动最受欢迎,合理安排活动资源;清楚校园植物分布与数量,便于养护。
家庭:通过调查家庭成员喜好,安排娱乐活动。
社会:超市依据商品销售数据摆放,提高销量。
八、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通过创设校园、生活等生动情境和多样化的小组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探究 “数据收集与整理” 的知识。数据收集环节,学生能较好地参与调查,但在设计问题时部分学生考虑不够周全。数据整理环节,大部分学生掌握了 “正” 字统计法,但在绘制统计图时,对坐标轴的理解和操作还有些困难。巩固练习环节趣味性足,学生参与热情高,在游戏与实践中对知识的掌握得到强化。整体教学过程较流畅,但在培养学生深度数据分析思维以及灵活运用数据解决复杂问题方面仍可加强,后续教学应设计更多具有挑战性的活动,促使学生数据处理能力进一步提升。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二年级下册1 数据收集整理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1 数据收集整理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现场调查,收集数据,身临其境,收集数据,联系实际,体验应用,结合实际,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1 数据收集整理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借助生活情景,创设问题情境,实践操作,初步体验统计,巩固深化,应用拓展,课堂小结,课外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