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语文模拟作文《隧道与阳台》详细批改点评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年高考语文模拟作文《隧道与阳台》详细批改点评,共5页。
文题呈现
根据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希望自己能扩大眼界,只有这样,才能见识丰富,人生才会有更高的境界;也有人认为眼界高了,什么都看不上,但什么也做不了,带来了个人的痛苦。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关系类作文,材料中列举的对象是“眼界”和“境界”打关系,并且提出两种相反的观点,答题时注意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进行论述即可。
审题方法:
材料作文区别于过去的话题的作文的一个关键就是多角度立意,一般材料作文中都有“明确立意”“选准角度”的说法,言下之意就是可以多角度立意,这样就给考生打开思维的空间。因此材料作文要注意多元立意的原则。但绝不意味着可以任意的立意,还有“不要脱离材料的范围”的限制,就如同2017年的“车”,许多考生抛开“车”直接写“时代发展”“社会变迁”等,就是偏题甚至走题。言论之基不可动摇。因此注意要在多元中寻求最佳,如是两个对立的方面注意辩证的谈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要只强调其中的一面。此题重点分析“眼界”和“境界”之间的关系。
立意角度参考:(这段富有哲理的话可以记忆与改编)
眼界是你所看的地方和所朝的方向,眼界可以引申为:见识的广阔性,意识的前瞻性,认识的全面性。眼界不一样,决定了各人的人生境界、人生目标也不一样。
所谓登高望远,眼界高者必目标远大,考虑长远,胸怀天下,不局限于一人、一时,不会故步自封。其成就必大,对社会贡献也必大。眼界狭者其作为必微。
人是一种很特殊的动物,他既不能困于一隅,注目于一角;也不能眼界过高、自高自大、好高骛远,妄图以一己之力登得九霄以凌云,只有量力而行,先着眼自己的实力,放眼面前的道路,踏踏实实,才可能路越走越宽,境界越来越高。否则,就只能作茧自缚,陷入求而不得的痛苦。
隧道与阳台
(原文)佛从“一沙”中观摩世界,从“叶脉”中接近天堂。在芸芸众生眼中,水即是水,然,于眼界开阔者,“一滴水亦能折射太阳的光辉”。可以说,眼界决定高度,高度人生境界。
(修改文)佛从“一沙”中观摩世界,从“叶脉”中接近天堂。在芸芸众生眼中,水即是水,然,于眼界开阔者,“一滴水亦能折射太阳的光辉”。可以说,眼界决定高度,高度乃人生境界。
【点评:借佛出世,引出论题,提出论点】
(原文)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隧道视野效应”,即身处隧道之中,只能看到前后非常狭窄的视野。视野不开,心路亦难开,未来的路只会越来越窄,最终只会成为一只困于核桃之中的青蛙,活在“自许为无限空间之王”的虚幻美梦中。隧道视野将人们困于金丝鸟笼中,任自欺欺人的骗局催眠自己,于无知之中毁灭自己。正所谓,井底的蛙,当你自我欢唱时,世界迷失了;笼中的鸟,当你安于供养时,自由便没了。
(修改文)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隧道视野效应”,即身处隧道之中,只能看到前后非常狭窄的视野。视野不开,心路亦难开,未来的路只会越来越窄,最终只会成为一只困于井底之中的青蛙,活在“自许为无限空间之王”的虚幻美梦中。隧道视野将人们困于金丝鸟笼中,任自欺欺人的骗局催眠自己,于无知之中毁灭自己。正所谓,井底的蛙,当你自我欢唱时,世界迷失了;笼中的鸟,当你安于供养时,自由便没了。
【点评:借心理学的名词,从反面探讨题旨,指出囿于视野者,往往会心胸狭窄】
(原文)才高八斗的胡适,已然在文学史上立下不朽丰碑,但他仍在国学大师陈寅恪面前,谦虚得像个学生:“我等身的著作也不如陈先生的一篇文章呀!”眼界开阔者,看到的是自己的不足,是未来无限的可能性,他们乐于探索一切未知,缩小自己未知的范围,朝向未知领域而昂首阔步。眼界开阔者或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或是在芥子中探须弥,更有如卡夫卡一类人,哪怕从未远行,亦能凭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自己,对身边人细致入微的揣摩,使《变形计》成为他蜕变的证明。正所谓,空中的鸟,当你展翅蓝天时,宇宙就大了,宇宙属于自己;地下的煤,当你燃烧自己后,贡献就大了,价值在于自己。
(修改文)才高八斗的胡适,已然在文学史上立下不朽丰碑,但他仍在国学大师陈寅恪面前,谦虚得像个学生:“我等身的著作也不如陈先生的一篇文章呀!”眼界开阔者,看到的是自己的不足,是未来无限的可能性,他们乐于探索一切未知,缩小自己未知的范围,朝向未知领域而昂首阔步。眼界开阔者或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或是在芥子中探须弥,更有如卡夫卡一类人,哪怕从未远行,亦能凭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自己,对身边人事进行细致入微的揣摩,使《变形计》成为他蜕变的证明。
【点评:举例论述,从正面论证,才高者还要谦虚,眼界开阔者想象丰富人生】
(修改文)正所谓,空中的鸟,当你展翅蓝天时,宇宙就大了,宇宙属于自己;地下的煤,当你燃烧自己后,贡献就大了,价值在于自己。
【点评:描述视野开阔者的心胸和价值】
(原文)但眼界开阔后,难免会有一些负面影响。杨斌教授曾提出“阳台视觉”的概念,站在阳台上看风景,会比在隧道中看到的宽阔得多。这的确是打破隧道视野的极佳方法,眼界宽了,关注的也就多了,站得高了,会有一种君临天下的错觉,什么也看不上,站在空中,却又什么也做不了,以至于活在多心的痛苦中。
(修改文)但眼界开阔后,难免会有一些负面影响。杨斌教授曾提出“阳台视觉”的概念,站在阳台上看风景,会比在隧道中看到的宽阔得多。这的确是打破隧道视野的极佳方法,眼界宽了,关注的也就多了,站得高了,会有一种君临天下的错觉,什么也看不上,站在空中,却又什么也做不了,以至于活在多心而无奈的痛苦中。
【点评:从侧面进行论证,再借心理学名词进行论述,强调站得高有无奈之时】
(原文)愚以为,这些现象归根到底还是视野不宽,眼界不高的表现。古诗有云:“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当一个人处于最高层时,一切带来迷茫的云雾都不能够遮蔽双眼,而登上高峰的过程正是修心的过程,君临天下的错觉,无所事事的幻觉,不过是内心不坚定的后果。而内心不坚定者,定无法登上真正的高峰。“江海不与坎井争其清,雷霆不与鸟雀争其声”,当眼界宽阔者能够登上人生顶峰,自有一份斑斓星空。
(修改文)愚以为,这些现象归根到底是视野虽宽,境界不高的表现。古诗有云:“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当一个人处于最高层时,一切带来迷茫的云雾都不能够遮蔽双眼,而登上高峰的过程正是修心的过程,君临天下的错觉,无所事事的幻觉,不过是内心不坚定的后果。而内心不坚定者,定无法登上真正的高峰。“江海不与坎井争其清,雷霆不与鸟雀争其声”,当眼界宽阔者能够登上人生顶峰,自有一份斑斓星空。
【点评:进一步论证,阳台视觉,虽然站在高处,境界却不高】
(原文)一粒种子,即使渺小却心怀希望,她不甘做一棵杂草,努力生长,疲惫中醒来的她,发现自己绿色的希望和头顶纯净的蓝色,那是她梦寐以求的天下。愿人们能打破隧道的限制,从阳台上眺望远方,攀登人生的高峰。
(修改文)一粒种子,即使渺小却心怀希望,她不甘做一棵杂草,努力生长,疲惫中醒来的她,发现自己绿色的希望和头顶纯净的蓝色,那是她梦寐以求的天下。愿人们能打破隧道的限制,从阳台上眺望远方,攀登人生的高峰。
【点评:描述式结尾,希望打破隧道限制,攀登人生高峰,赢得高远】
总评:这是一篇夹叙夹议的论述式散文。文章借佛出世,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借心理学名词,进行举例对照论述,从正反侧面多个角度进行充分论述,指出囿于视野者,往往会心胸狭窄;大家气象者,谦虚应对生活;再借心理学的阳台视觉来论述,虽高,却境界不高,需要扩大心胸,最后,描述视野开阔者的美好生活。
文章最大的优点,论证方式多样,比喻论证、举例论证、正反对照;语言成熟,流畅,表达准确。
原文按照70分制,可以进入一类卷中65左右。
配套新素材:
芝诺是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芝诺素有“悖论之父”之称,他有四个数学悖论一直传到今天。他曾经讲过一个“知识圆圈说”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一次,一位学生问芝诺:“老师,您的知识比我的知识多许多倍,您对问题的回答又十分正确,可是您为什么总是对自己的解答有疑问呢?”
我准备从鲁迅先生自比为一头牛,郭沫若自比为牛尾巴,而茅盾先生自比为牛尾巴上的毛落笔,写到伟人的谦逊,再写自己的感受。
俗语:大事做不来,小事看不起
"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如师."老师不是十全十美的完人,不一定样样都不学生强.同时,"人非圣贤,熟能无过?"老师也可能会犯错误.有过矢.对此,我们不必求全责备,老师也需要理解.宽容和体谅,甚至需要帮助.我们就要选择合理的时机,以善意的态度向老师指出,并与老师探讨解决的办法。
哲理语段参考
1:人与人眼界的不同注定了人不同的命运。
2:人既不能困于一隅,注目于一角;也不能自高自大,妄图以己之力登得九霄以凌云,只有先着眼自己的实力,再放眼面前的道路,才可以走出最平坦的一生,也可能走出最辉煌的一生。
3:人生的结果由眼界而定。我们要慎于睁眼,也不要妄自菲薄。迈开步子向你看到的最美好的路上走去吧,迎接你的或许是酸甜苦辣,但你最终必将取得属于自己的灿烂,你必将拥有星空的斑斓。
主体段参考
1正面:学习一句话概括一个例子
曾经有那么多伟人,他们眼界不同,从而有了不同的成就。像马克思,他的眼界大到整个世界,整个人类历史,他看到了社会的规律,从而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像伽利略,他放眼整个宇宙,整个空间,他看到了星际运行特点,将物理学推向一个巅峰的道路上。还有啊!像孔子的眼界广至百姓,他看到了大同社会;韩信的眼界超然市井打斗,他立下赫赫战功;诸葛亮的眼界扩展至天下时局,他影响了汉末的天下大势。
2反面:学习因果关系的深度分析
眼界广者其成就必大,眼界狭者其作为必微。三国的袁术固然有极深的心机,却只看到了弹丸之利,贸然自尊为帝,使得从叛亲离,天下豪杰群起而攻之。袁术的失败正是因为他的眼界只局限于中原,只浮于表面。他没有放眼天下,着眼隐患,终究只得惨死。
再看拿破仑吧。他作为法国王族的炮军司令,却在认清时代潮流后,毅然炮轰封建残余,因而踏上了其前无古人的权力巅峰。拿破仑是成功的,他霸业的取得所依赖的正是他洞悉一切的目光。是他广阔的眼界让他成功欧洲的神话。
“江海不与坎井争其清,雷霆不与乌雀争其声。”这就是说,眼界的大小决定了人成就的高低。江海之所以浩瀚无际,雷霆之所以引动暴雨,都在于它们知其当为,眼界开阔。没有广远的目光,再有本事的人平庸而无所作为;然而同样,倘若能力有限,眼界即便广至渺渺星空,他也找不到那隐于无形的通往璀璨的路。
修改后完整文章
隧道与阳台
佛从“一沙”中观摩世界,从“叶脉”中接近天堂。在芸芸众生眼中,水即是水,然,于眼界开阔者,“一滴水亦能折射太阳的光辉”。可以说,眼界决定高度,高度乃人生境界。
【点评:借佛出世,引出论题,提出论点】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隧道视野效应”,即身处隧道之中,只能看到前后非常狭窄的视野。视野不开,心路亦难开,未来的路只会越来越窄,最终只会成为一只困于井底之中的青蛙,活在“自许为无限空间之王”的虚幻美梦中。隧道视野将人们困于金丝鸟笼中,任自欺欺人的骗局催眠自己,于无知之中毁灭自己。正所谓,井底的蛙,当你自我欢唱时,世界迷失了;笼中的鸟,当你安于供养时,自由便没了。
【点评:借心理学的名词,从反面探讨题旨,指出囿于视野者,往往会心胸狭窄】
才高八斗的胡适,已然在文学史上立下不朽丰碑,但他仍在国学大师陈寅恪面前,谦虚得像个学生:“我等身的著作也不如陈先生的一篇文章呀!”眼界开阔者,看到的是自己的不足,是未来无限的可能性,他们乐于探索一切未知,缩小自己未知的范围,朝向未知领域而昂首阔步。眼界开阔者或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或是在芥子中探须弥,更有如卡夫卡一类人,哪怕从未远行,亦能凭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自己,对身边人事进行细致入微的揣摩,使《变形计》成为他蜕变的证明。
【点评:举例论述,从正面论证,才高者还要谦虚,眼界开阔者想象丰富人生】
正所谓,空中的鸟,当你展翅蓝天时,宇宙就大了,宇宙属于自己;地下的煤,当你燃烧自己后,贡献就大了,价值在于自己。
【点评:描述视野开阔者的心胸和价值】
但眼界开阔后,难免会有一些负面影响。杨斌教授曾提出“阳台视觉”的概念,站在阳台上看风景,会比在隧道中看到的宽阔得多。这的确是打破隧道视野的极佳方法,眼界宽了,关注的也就多了,站得高了,会有一种君临天下的错觉,什么也看不上,站在空中,却又什么也做不了,以至于活在多心而无奈的痛苦中。
【点评:从侧面进行论证,再借心理学名词进行论述,强调站得高有无奈之时】
愚以为,这些现象归根到底是视野虽宽,境界不高的表现。古诗有云:“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当一个人处于最高层时,一切带来迷茫的云雾都不能够遮蔽双眼,而登上高峰的过程正是修心的过程,君临天下的错觉,无所事事的幻觉,不过是内心不坚定的后果。而内心不坚定者,定无法登上真正的高峰。“江海不与坎井争其清,雷霆不与鸟雀争其声”,当眼界宽阔者能够登上人生顶峰,自有一份斑斓星空。
【点评:进一步论证,阳台视觉,虽然站在高处,境界却不高】
一粒种子,即使渺小却心怀希望,她不甘做一棵杂草,努力生长,疲惫中醒来的她,发现自己绿色的希望和头顶纯净的蓝色,那是她梦寐以求的天下。愿人们能打破隧道的限制,从阳台上眺望远方,攀登人生的高峰。
【点评:描述式结尾,希望打破隧道限制,攀登人生高峰,赢得高远】
总评:这是一篇夹叙夹议的论述式散文。文章借佛出世,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借心理学名词,进行举例对照论述,从正反侧面多个角度进行充分论述,指出囿于视野者,往往会心胸狭窄;大家气象者,谦虚应对生活;再借心理学的阳台视觉来论述,虽高,却境界不高,需要扩大心胸,最后,描述视野开阔者的美好生活。
文章最大的优点,论证方式多样,比喻论证、举例论证、正反对照;语言成熟,流畅,表达准确。
原文按照60分制,可以进入一类卷中55左右。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高三学生模拟考试详细点评:接好诗词复兴的完美一棒,共2页。
这是一份专题17 认清自我于他人-2023年高考语文热门主题作文精选及点评,共16页。
这是一份专题20 与子同袍,与子偕行-2023年高考语文热门主题作文精选及点评,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