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 化学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威海市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 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5g固体B.检查气密性,5mL液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三化学试题
1.本试题共6页,考试时间60分钟,共70分。
2.将考试信息条码贴在答题卡“贴条码处”;每题的作答要答在该题指定区域内,题框外的答题将不能被批阅。选择题答案请用2B铅笔涂抹相应的位置。考试结束,只收答题卡,试题自己保管。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a-40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1.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已完成既定任务,成功返回地球。下列研究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的范畴的是
A.研制火箭的燃料
B.神舟十六号返回舱返回落点的预报
C.空间站内水分的二次利用与净化
D.返回舱耐烧蚀材料的研制
2.《天工开物》中记载了铸钟工艺。下列步骤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掘坑深丈几尺B.以牛油、黄蜡附其上数寸
C.雕镂书文、物象,丝发成就D.各炉一齐鼓鞲熔化
3.下列实验操作或数据中,正确的是
A.称量10.05g固体B.检查气密性
C.加热液体D.量取9.5mL液体
4.阿奇霉素适用于敏感细菌所引起的感染,如:中耳炎、鼻窦炎,也常用于支原体感染等。已知阿奇霉素化学式为C38H72N2O12,下列关于阿奇霉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阿奇霉素分子是保持阿奇霉素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B.阿奇霉素是由124个原子构成的
C.阿奇霉素分子中含有氮分子
D.阿奇霉素由碳原子、氮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5.化合价是学习化学用语的基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化合物中,金属元素都显正价,非金属元素都显负价
B.在NH3、N2、NO2、NO、HNO3这五种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有5种
C.元素的化合价与原子的相对质量有关,原子的相对质量相同,元素的化合价也相同
D.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一定不变
6.中国人造金刚石产量占全世界的95%以上,而河南省的产量占到80%以上。人造金刚石是将碳原料放置在高压腔体中,通过高温、高压,使碳原料转变为金刚石晶体。下列有关人造金刚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造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B.人造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C.人造金刚石的过程中,物质结构发生了变化D.人造金刚石硬度低
7.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与事实相符的是
A.水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
B.电解水和蒸发水的过程中水分子都没有变化
C.过滤不能除去河水中的所有杂质
D.水蒸馏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8.下列一定属于纯净物的是
A.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B.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D.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9.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解释不合理的是
A.水壶内水受热变为水蒸气时体积增大——温度升高,水分子本身体积变大
B.肉眼不能看到单个分子——分子很小
C.空气通常用来充轮胎——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比较大
D.钢瓶中液态二氧化碳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都能使用来灭火——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10.归纳小结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AB.BC.CD.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21分)
11.成语和俗语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其中蕴含着大量的化学知识。
(1)“铜壶漏断”原意中的所含金属的化学式是 。
(2)“冰清玉洁”中“玉”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铝,其化学式: ,构成氧化铝的阳离子符号是 。
(3)“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 性质稳定。
(4)“百炼成钢”是指铁经过锻打后,铁中的含碳量降低,韧性增强,最后成钢。“含碳量”的“碳”是指碳 ,组成钢的主要金属元素符号是 。
12.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多种,请将构成物质的微粒符号填在后面的括号里。
(1)氢气 。
(2)二氧化碳 。
(3)水 。
(4)氯化镁 。
(5)氦气 。
(6)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的联系是化学学习的独特方式。
①宏观与微观:a.氯化钾;b.汞;c.二氧化硫中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
②模型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如图所示,是氧气在三态变化时的微观模型图,物质在A点时为 态。(填“固”、“液”或“气”)。结合该图示说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三态变化的微观实质是: 。
13.人们对分子、原子的认识经历了曲折的过程。
材料一:1808年,道尔顿在《化学哲学新体系》一书中论述了原子论的观点;物质由看不见的原子构成,原子是不可分割的。
材料二:1811年,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学说,他认为构成任何气体的粒子不是原子,而是分子。随后科学家们确立并逐步完善了“原子分子学说”。
材料三:1897年,汤姆森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所有原子都含有带负电荷的电子,否定了“原子不可分割”的观点。
材料四: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a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如图),卢瑟福推测: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1)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是由 首先提出来的, 首次提出了原子是可分的观点。
(2)阿伏加德罗认为“构成任何气体的粒子不是原子,而是分子”,请举例说明阿伏伽德罗的说法是否正确: 。
(3)如图是道尔顿当时采用的元素符号,根据这些符号,下列水分子的模型最接近的是_______(填编号)。
A.B.C.D.
(4)①卢瑟福实验中能佐证“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这个“很小的结构”是指 。
②卢瑟福“a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可推出的原子结构模型为 (填下图图1中的序号)。
(5)1919年,卢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a粒子(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构成)轰击氮原子,a粒子留在氮原子中,使氮转化为氧,并释放出-一个质子,实现了人类历史以来第一次人工核反应。该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你认为核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不同点是 。
14.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面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请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1)在元素周期表中,氯元素在第 周期,第 族;属于 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 (多于/少于/等于)4个。
(2)钠元素是海水中含量较多的金属元素,也是被广泛使用的元素之一。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核内质子数是 ,大多数钠原子的中子数是 。
(3)已知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它属于 (原子/阴离子/阳离子),请写出该微粒的符号 。该微粒属于 元素(写元素名称)。
(4)由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的化学式为 。
(5)表中Li和Na的单质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 。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有2个小题共22分)
15.某同学对酒精灯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打开酒精灯的灯帽,可以闻到有“酒味”,说明酒精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远距离可以闻到酒味,说明了酒精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
(2)观察到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中(如图)约1秒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选填“a”或“b”或“c”)处最先碳化变黑。结论:酒精灯火焰的 部分温度最高。
(3)证明酒精燃烧的产物有水和二氧化碳,请你设计实验分别证明酒精燃烧产物有水和二氧化碳。
(4)酒精燃烧过程中发生的能量转化是: 。要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在盖灭后还要把灯帽拿起来,再一次盖上,也就是要盖两次,根据燃烧的产物说明这种操作的原因: 。你还知道有关酒精灯使用的其它要求: (答一条)。
16.水是实验室常用的一种试剂。依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A、B、C三个装置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2)A装置中,从玻璃片滴落的水通常称为 水。
(3)解释B中试管1内得到的气体为 ,这种气体由 组成,由 构成;文字表达式表示电解水的反应: 。反应前后原子的 、 、 没有发生改变。
(4)C中净化装置中,小卵石和石英砂的作用是: ,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 。蓬松棉的作用是 。
(5)当下,氢气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燃料,电解水制氢气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制氢方法。
①写出氢气作为燃料的文字表达式: 。
②写出氢气做燃料的优点(一条): 。
③写出电解水制氢气的缺点(一条): 。
四、计算(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7分)
17.资料:
碳酸钙化学式为CaCO3,是一种白色晶体,无味,不溶于水,密度为2.93g/cm3,碳酸钙是石灰石、大理石等的主要成分,亦为某些动物骨骼或外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在高温下能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碳酸钙还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钙能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钙。
根据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1)碳酸钙属于 (填编号)
a.纯净物 b.混合物 c.单质 d.化合物 e.不能确定物质的种类
(2)写出一个碳酸钙参与的分解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3)计算碳酸钙中钙元素、碳元素、氧元素的最简质量比是 。
(4)计算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
A.物质的构成
B.影响因素
①O3—由臭氧分子构成
②水银(汞)——由汞原子构成
③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①元素种类由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决定
②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为密切
③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C.数字“2”的含义
D.粒子的认识
①2Cu—铜原子个数
②Cu2+—每个铜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③H2O—每个水分子中氢原子个数
①分子—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②原子—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
③离子—带电的粒子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酒精燃烧产物有水
酒精燃烧产物有二氧化碳
1.B
【详解】A、研制燃料,属于对物质的研究,属于化学学科研究范畴,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神舟十六号返回舱返回落点的预报,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范畴,该选项符合题意;
C、空间站内水分的二次利用与净化,属于物理变化的研究,属于化学学科研究范畴,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返回舱耐烧蚀材料的研制,属于对物质的研究,属于化学学科研究范畴,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D
【详解】A、掘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以牛油、黄蜡附其上数寸”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雕镂书文、物象,丝发成就”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各炉一齐鼓鞲熔化”过程中,涉及到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3.B
【详解】A、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砝码和药品的位置放反了,且托盘天平只能精确到0.1g,不能用托盘天平称量10.05g固体,不符合题意;
B、检查气密性:将导管置于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且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量筒量程的选择,应遵循“大而近”的原则,故量取9.5mL液体,应选择10mL的量筒,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A
【详解】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阿奇霉素由阿奇霉素分子构成,则阿奇霉素分子是保持阿奇霉素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正确。
B、阿奇霉素由阿奇霉素分子构成,1个阿奇霉素分子由38个碳原子、72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12个氧原子构成,1个阿奇霉素分子中含有38+72+2+12=124个原子,则阿奇霉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错误。
C、分子由原子构成,1个阿奇霉素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错误。
D、1个阿奇霉素分子由38个碳原子、72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12个氧原子构成;错误。
故选:A。
5.B
【详解】A、在化合物中,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不一定显负价,如H2O中氢元素显+1价,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NH3中氢元素化合价为+1价,则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N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NO2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则氮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NO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则氮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HNO3中氢元素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设氮元素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为0,则有(+1)+ x+(-2)×3=0,得x=+5价,因此五种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有5种,故选项说法正确;
C、元素的化合价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关,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有些化学反应变化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如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氢元素由0价变成+1价,氧元素由0价变成-2价,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6.D
【详解】A、人造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该选项说法正确;
B、人造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该选项说法正确;
C、将碳原料放置在高压腔体中,通过高温、高压,使碳原料转变为金刚石晶体,物质的结构发生改变,该选项说法正确;
D、金刚石为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人造金刚石的硬度也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7.C
【详解】A、水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错误,淡水资源很不丰富,而且分布很不均匀,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电解水过程中水分子发生改变,不变的是氢原子和氧原子;蒸发水的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分子种类无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C、过滤只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水蒸馏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8.A
【详解】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由不同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所以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B、由不同种分子组成的物质一定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例如氧气和臭氧混合,故选项错误;
D、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化合物,也可能是混合物,例如氢气和氧气混合就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A。
9.A
【详解】A、水受热变为水蒸气时体积增大,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但分子体积不变,该选项解释不合理;
B、肉眼不能看到单个分子,是因为分子很小,该选项解释合理;
C、空气能被用来充轮胎,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且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较大,该选项解释合理;
D、液态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气体都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该选项解释合理。
故选A。
10.D
【详解】A、①O3是由臭氧分子构成,正确;②汞属于金属,是由汞原子构成,正确;③食盐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正确;故正确;
B、①元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种类由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决定,正确;②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为密切,正确;③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正确;故正确;
C、①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2Cu表示2个铜原子,正确;②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每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故Cu2+表示每个铜离子带的2个单位的正电荷,正确;③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原子的个数,故H2O中的2表示每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正确;故正确;
D、①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正确;②原子是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错误;③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错误;故错误。
故选:D。
11.(1)Cu
(2) Al2O3 Al3+
(3)化学
(4) 元素 Fe
【详解】(1)铜壶是由铜制成的,铜的化学式为Cu。
(2)氧化铝中,铝元素化合价为+3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化学式为Al2O3;
氧化铝中的阳离子为铝离子,符号为Al3+。
(3)“真金不怕火炼”,是因为金的化学性质稳定。
(4)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含碳量”的“碳”是指碳元素;
钢为铁合金,其中的金属元素符号为Fe。
12.(1)H2
(2)CO2
(3)H2O
(4)Mg2+、Cl-
(5)He
(6) 汞 氯化钾 固 分子间隔改变
【详解】(1)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化学式可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符号为H2。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符号为CO2。
(3)水是由水分子构成,化学式为H2O。
(4)氯化镁是由镁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符号为Mg2+、Cl-。
(5)氦气是由原子构成,元素符号可表示一个原子,符号为He。
(6)①氯化钾是由氯离子和钾离子,汞是由汞原子构成,二氧化硫是由二氧化硫分子构成。
②分子间的间隔为:气体>液体>固体,A中二氧化碳分子间隔最小,则为固态;
由图可知,发生三态变化时,分子间的间隔改变。
13.(1) 道尔顿 汤姆森
(2)不正确,稀有气体是由原子构成
(3)B
(4) 原子核 C
(5)原子种类是否改变
【详解】(1)由短文可知,道尔顿最先提出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汤姆森否定了“原子不可分割”的观点,即提出原子是可分的观点。
(2)稀有气体是由原子构成的,则阿伏伽德罗的说法不正确。
(3)一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故选B。
(4)①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其中电子的质量很小,可忽略不计,则原子的质量主要几种在原子核上,则“很小的结构”是指原子核。
②卢瑟福“a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可推出原子大部分为空的,只有中间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故选C。
(5)由题干可知,核变化中,原子种类改变,但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种类不变,则核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不同点是原子种类是否改变。
14.(1) 三##3 ⅦA 非金属 多于
(2) 22.99 11 12
(3) 阴离子 O2- 氧
(4)O2
(5)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详解】(1)根据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可知,氯元素位于第三周期,第ⅦA族;氯元素名称带“气”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个,故填:三或3;ⅦA;非金属;多于;
(2)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钠的原子序数为11,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则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22.99-11≈12,故填:22.99;11;12;
(3)该粒子的质子数为8,为氧元素,核外电子数为2+8=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是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氧离子,其离子符号为O2-,故填:阴离子;O2-;氧;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组成单质的化学式是O2,故填:O2;
(5)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的数目有关,中Li和Na的单质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15.(1) 挥发性 分子在不断运动
(2) a 外焰
(3) 在酒精灯火焰上罩一个干冷的烧杯 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 在火焰上罩一个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 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产物有水蒸气,冷却后会液化,则内部气体变少,压强变小,不利于下次取灯帽 酒精灯内的酒精含量不能少于四分之一(合理即可)
【详解】(1)能闻到有“酒味”,说明酒精具有挥发性;
远距离可以闻到酒味,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2)酒精火焰外焰温度最高,则外焰加热的地方最先炭化,则a处最先碳化变黑。
(3)点燃酒精后,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产物有水;
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4)酒精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由于产物有水蒸气,冷却后会液化,则内部气体变少,压强变小,不利于下次取灯帽,则要盖两次;
使用酒精灯时,酒精灯内的酒精含量不能少于四分之一,不能超过三分之二,不能用点燃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等。
16.(1)B
(2)蒸馏
(3) 氢气 氢元素 氢分子 种类 数目 质量
(4) 除去不溶于水的固体 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除去不溶于水的固体
(5) 无污染等(合理即可) 消耗大量电能(合理即可)
【详解】(1)水的沸腾、水的净化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水的电解生成新物质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故填B;
(2)水受热沸腾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滴,通常称为蒸馏水;
(3)B中试管1内得到的气体是电源的负极产生的气体较多为氢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氢气是非金属单质,是由氢分子构成的;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
(4)小卵石、石英砂和蓬松棉的作用相当于过滤,可以除去不溶于水的固体;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5)①氢气燃烧生成水,反应的的文字表达式为:;
②氢气做燃料的优点:①资源丰富、以水为原料;②燃烧释放出的热量多;③燃烧产物是水,无毒、无污染,且可以循环使用等;
③电解水时,正极上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上产生的是氢气,过程中消耗大量的电能(合理即可)。
17.(1)ad
(2)
(3)10:3:12
(4)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答: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是40%。
【详解】(1)碳酸钙中只含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且碳酸钙中含有钙、碳、氧三种元素,属于化合物,故选ad。
(2)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3)碳酸钙中钙元素、碳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40:12:(16×3)=10:3:12。
(4)见答案。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威海市临港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文件包含山东省威海市临港区五四制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pdf、24-25初三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答案docx、24-25初三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答题卡手批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威海市临港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87,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44,2024年山东省威海市临港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