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 上册 第二单元 6*《芣苢》课堂同步练习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 上册 第二单元  6*《芣苢》课堂同步练习第1页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 上册 第二单元  6*《芣苢》课堂同步练习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1 芣苢复习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1 芣苢复习练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填空,下列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芣( ) 苢( ) 掇( ) 捋( )
    袺( ) 襭( )
    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薄言采之 言:说话。
    B.薄言有之 有:取得,获得。
    C.薄言掇之 掇:拾取,摘取
    D.薄言袺之 袺:提起衣襟兜东西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学校举行的“我读《诗经》”比赛活动,使我们锻炼了组织能力,增强了集体意识,彰显了青春活力,提高了诗歌鉴赏水平。
    B.“两让两争取”这一办学思路的提出,目的就是切实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争取社会的广泛认可,使我们学校真正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一流的名校。
    C.根据各种民调显示,人们高度钦佩中央的反腐勇气,坚决拥护中央对所有贪官开展调查的决定。
    D.加快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坚定不移地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要求我们的政府努力加强执政能力和水平,为中原经济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4.根据语境,依次填入下列语段中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诗经》是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故乡。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诗经》的传唱,使原本遥远的地域变得可以想象,可以亲切地感知。________。因此说,_________。
    ①这当然不利于人们建立地理意义上“天下”的概念
    ②春秋战国时期,乃至更早,《诗经》就为凝聚我们的民族精神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③在当时,由于相距遥远,交通不便,普通人的旅行范围是非常有限的
    ④《诗经》在当时各国之间,缔造了宝贵的文化亲缘
    ⑤齐国的海,宋国的河,秦、晋的高山,他乡丰富的物产奇异的风情,都因《诗经》的描绘而进入人们的视野。
    A.④③①⑤②
    B②③①⑤④
    C.④③⑤①②
    D②③①④⑤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五经”之一。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6.填空。
    (1)《芣首》是《________》中的一篇,是当时人们_________时所唱的歌谣。
    (2)《芣苜》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全诗采用的________手法,仅仅只变换了
    __________个动词,其余一概不变,细腻地描绘出劳动的过程,表现了劳动的__________。
    (3)《____________》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源头。
    (4)《文氏外孙入村收麦》的作者是_________代________(姓名),他与父亲_________、兄长_________齐名,合称“三苏
    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7.《诗经》常使用赋、比、兴的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______。
    8.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芣苜的劳动过程。这个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你读这首诗时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
    苏辙
    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
    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睛日舞比邻。
    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
    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
    10.下列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赖有诸孙替老人 赖:幸亏,幸好
    B.三夜阴霪败场圃 败:使……毁坏
    C.多博村酤劳苦辛 博:求取
    D.赋诗怜汝足精神 怜:可惜
    11.赏析诗句“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
    12.这首诗在抒情上有什么特点?
    答案与点拨
    1. fú yǐ duō luō jié xié
    2.A(言:助词,无实义。)
    3.B(A项,缺少主语,“通过”与“使”删去其一。C项,句式杂糅,删掉“根据”或“显示”。D项,搭配不当,不能说“加强执政能力和水平”,可改为“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
    4.B(由时间的逻辑关系“春秋战国时期,乃至更早”及“在当时”可知,②③是连在一起的;由“但”的转折,可确定其前应选①句;最后一个横线处的句子,是对“但”后内容进行小结的句子,故选④。故选B。)
    5.D(《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6.(1)诗经 采芣苢(2)重章叠句 六 欢乐
    (3)诗经 现实主义
    (4)宋 苏辙 苏洵 苏轼
    7.赋(赋,即是平铺直叙,铺陈、排比。本诗对于妇女们采集芣苢这件事,重章叠唱进行叙述。全诗只变化六个字,其余一概不变。)
    8.通过“采”“掇”“袺”等动词的变换,细腻地描绘了采集芣苢的过程
    9.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芣苢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

    相关试卷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1 芣苢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1 芣苢当堂检测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这首诗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的形式,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1 芣苢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1 芣苢当堂检测题,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诗歌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1 芣苢优秀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1 芣苢优秀同步达标检测题,文件包含61《芣苢》课后巩固解析版-人教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docx、61《芣苢》课后巩固原卷版-人教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