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2 拿来主义一课一练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2 拿来主义一课一练,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课文节选部分,回答下面问题,课内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1.下列引号的作用不是反语的一项是( )
A.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B.否则太不“摩登”了。
C.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
D.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2.下列对文中的文化常识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鱼翅:是鲨鱼翅在民间的简称。
B.烟枪和烟灯:抽大烟的用具。有玉镶的,一般贩夫走卒用的只是竹制的。
C.象征主义:西方文学艺术流派之一,19世纪兴起于法国,是通过象征的、隐喻的和装饰性的画面来表现虚幻的梦想以启示于人。
D.梅兰芳(1894-1961),名澜,字豌华,艺名兰芳。京剧演员。四大名旦之首,创立荀派。
3.写出下列比喻论证的本体。
鱼翅:
鸦片:
烟枪和烟灯:
姨太太:
4.结合文章内容,联系你学过的文史知识,说说“拿来主义”在当时有什么现实意义。在当今还有指导意义吗?
5.鲁迅先生认为,要做到“拿来主义”,“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这几点的顺序能改变吗?为什么?
二、课内阅读
1.下列对本文语言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作者巧妙地叙述了1840年鸦片战争帝国主义入侵,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的事件。
B.“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作者用“催进”讽刺“送去主义”者媚外求荣的丑态。
C.“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作者从性情方法、心胸等方面论述拿来的条件。
D.“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这句话强调了继承的重要性。
2.下列表述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送去主义”是近代中国继“闭关主义”之后实行的另一种对外政策,过去的“闭关主义”导致后来的“送去主义”
B.送去主义者先是送古董,送画,后是准备送活人,能够只是送出去,可见送去主义者的“丰富”和“大度”
C.在当时“送去”是“摩登”,送去主义者与自诩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的哲学家尼采一样“发了疯”。
D.送去主义者不给后代留下一点东西,“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的子孙“只好磕头贺喜”,向别人“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3.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尼采的例子是用来证明分论点的,即自诩丰富大度的送去主义是没有好结果的,尼采发疯就是一个典型。
B.作者先把中外文化遗产比作一所大宅子,强调了“拿来”的态度,要果敢,要坚决;然后反面设喻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C.对待文化遗产,作者用“孱头”“昏蛋”“废物”来批判三种错误观点:用“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来比喻三个组成部分;用“占有”“挑选”和创新来说明批判继承的三个步骤。
D.鲁迅既批判了在遗产面前畏首畏尾的“孱头”,也批判了那种为了表示自己的“革命性”而故意毁灭遗产的“昏蛋”,但对前者的批判明显强于后者。
4.作者在阐述“拿来主义”之前,为什么先谈“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
答案解析
一、
1.答案:D。
解析:D项中引号的作用是强调。
2.答案:D。
解析:梅兰芳创立梅派。
3.答案:鱼翅:指外国文化中的精华部分。
鸦片:指外国文化中精华和糟粕并存的部分。
烟枪和烟灯:指中华文化中的糟粕,但可以保存一点儿,让子孙引以为戒。
姨太太:中华文化中的槽粕,没有保存价值。
4.答案:第一问,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文化受外来文化影响最集中、最剧烈。“五四”新文化的倡导者,对旧文化彻底产生了怀疑,传统中国似乎“老旧”得只剩下小脚、八股文了,“全盘西化”曾一度一呼百应。可是没过多久,新文学的年轻、稚拙也让一些人失望。另外,清末民初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一直处于帝国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侵略中,这使中国对外来的东西充满了恐惧,而复古主义又甚嚣尘上,针对当时“发扬国光”的复古潮流,鲁迅提出了“拿来主义”。不过,鲁迅的“拿来主义”与五四运动时期的一味模仿不同,他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是有选择地拿,为我所用地拿,不卑不亢地拿。是要鼓励中国青年,既要有向外国文化学习的勇气,又有向外国文化学习的智慧。
第二问,我们今天学习传统文化,借鉴外国文化,也应采取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的态度,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为时代所用。如学习《论语》,要吸取其文化的精华,如仁爱,“仁者爱人”;和谐,“礼之用和为贵”;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对其中的愚孝、愚忠等思想要扬弃。学习外国文化时,也不能崇洋媚外,只过外国的节日,忘记了中国的传统节日。所以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在今天依然有现实指导意义。
5.答案:不能。“沉着”,排在第一位,只有先沉着,才能有理智,才能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一把火先烧了它。“勇猛”,在冷静思考的前提下,要敢于去拿,不被外来的东西吓着,才可能去选择,所以排在第二位。“有辨别”,是有眼光,能区分好坏,知道哪些对现实发展有利,所以放在第三位。“不自私”,既然敢于去拿,且能拿到对当今发展有利的文化产品,那就涉及人的品质——拿给谁?有公心吗?只占为己有吗?所以,品格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高要求,所以排在第四位。因此,这四个词的顺序不能改变。
二、课内阅读
1.答案:D。
解析:这句话强调了“拿来”的意义。
2.答案:A。
解析:“过去的‘闭关主义’导致后来的‘送去主义’”错误,强加因果,文章中没有这个因果关系。
3.答案:D。
解析:“但对前者的批判明显强于后者”,在文中没有依据,鲁迅先生对“孱头”“昏蛋”和“废物”都是给予强烈批判的
4.答案:①先不谈“拿来主义”,却大谈“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表面上绕了个弯子,实际上是先破后立、破中有立;
②“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是作为“拿来主义”的对立面出现的,与“拿来主义”形成鲜明的对比,把“拿来主义”衬托得更加突出。
解析:作者批判了“闭关主义”“送去主义”之后,又一针见血地揭示“送来”的实质,然后提出“拿来主义”,一“送”一“拿”,将二者严格区分,既可以明辨是非,澄清人们“吓怕”了的模糊思想,又可以使所立的论点更加鲜明突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2.2 红烛课后复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内精读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14.2 *荷塘月色课后复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内阅读Ⅰ,课内阅读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统编版14.1 故都的秋同步练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课文,回答下面问题,课内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