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 上册 第三单元 9*《念奴娇 赤壁怀古》课外阅读训练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 上册 第三单元 9*《念奴娇 赤壁怀古》课外阅读训练第1页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 上册 第三单元 9*《念奴娇 赤壁怀古》课外阅读训练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1 念奴娇·赤壁怀古综合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1 念奴娇·赤壁怀古综合训练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下面问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①月,湖山应梦武林②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释:
    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官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
    ③莫道中朝第一人: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1.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下列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2.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习题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词人远看之景,天水交融,气象阔大。
    B.“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运用了拟人、用典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山,生动形象。
    C.“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引用张翰的典故,既写了人有家难归的乡思,又抒发了对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激愤,有一石三鸟的作用。
    D.“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写出了词人自伤抱负不能实现,时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悲叹。
    2.在这首词中,作者是通过哪些方法来表现自己的“登临意”的?请分析说明。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习题
    水调歌头
    杨炎正①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千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②,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①杨炎正:南宋词人,也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负得不到施展。②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
    1.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首两句,对愁态轻描淡写,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斜日,实写景物,点明时间。
    B.“胭脂”两句,以乐景衬哀情,写词人问西风: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染得它这样红?以此反衬愁怀,更为沉郁。
    C.“天在阑干角”两句,写出了非醉非醒、似醉仍醒的状态,一边收束上片的离愁别绪,一边又开启下片的矛盾心理。
    D.“尚想三径菊花丛”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诗意,也暗含词人的软弱和对现实的逃避。
    2.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词句分析。
    答案解析
    一、阅读理解
    1.答案:B D。
    解析:B项“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的说法不正确,把典故理解得过偏过实;苏轼兄弟也并没有“自居第一”的想法。D项“切莫以家世傲人”的说法不正确,“家世”并无“傲人”之处,苏轼也了解弟弟,这一点无须嘱咐。
    2.答案:首联表现了苏轼豁朗旷达洒脱、持重隐忍大度的性格特点。首句“云海相望寄此身”追索原因,写出兄弟二人宦游他乡,四海为家,天各一方,相思相望已是常事的境况;次句“那因远适更沾巾”述说结果,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的诗句,表明此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的心态。弟弟这次出使北辽,诗人其实十分牵挂,但偏偏要说不悲伤落泪,还要追索并说明因由。54岁的苏东坡可谓世事练达。
    二、阅读理解
    (一)
    1.答案:B。
    解析:B项,没有运用用典的修辞手法。
    2.答案:①作者用秋天里的青天、流水、远山、落日、征鸿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意境,以烘托“登临意”。
    ②又通过看吴钩、拍栏杆的动作来表达自己的“登临意”。
    ③再用张翰、刘备以及桓温等历史人物的典故来阐发自己的情感。
    解析:作者的“登临意”是这首词的核心,登高望远,怀乡忧国,英雄无用武之地。作者为了表达这种思想情感,先写登临景,再直接写自己的行为,最后用一连串的典故暗示。能结合词的内容分析即可
    (二)
    1.答案:D。
    解析:“暗含词人的软弱”错误,从词中来看,“尚想三径菊花丛”只是寄托了词人的田园之思。
    2.答案:①岁月蹉跎、青春难驻之悲慨。起首两句中的“西风”与“斜日”暗含年华流逝之意。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之愁思。词人愤然发问:谁是国中豪杰?写出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③欲归隐田园之心情。“尚想三径菊花丛”“借我五湖舟楫”,词人愿效法陶渊明与范蠡,做个高洁的隐士。④漂泊的愁绪。下片“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三句,词人自言其人生道路:客游他乡,漂泊不定,由此发出“吾生如寄”的感叹。⑤对故国山河的无限眷恋之情。词人回首故国,“此意莫匆匆”,还是希望能够为国效力,收复失地
    解析:“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和“吾生如寄”,一起写出了年华流逝,暗寓岁月蹉跎、青春不再的感慨。“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词人之所以醉酒,是由于内心积郁,愁肠百结:而仍醒,是因为胸中块垒难平,写出了词人的愁绪。“离愁万斛”,以“万斛”言愁之可量、量而不尽。“无处”一句,再次极言愁之多,强化愁情:离愁满江,竟连飞鸟立足栖息的地方都没有,何况人呢?写出了词人的满腔离别之愁绪。“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词人萍踪浪迹于大江南北,走遍了浙西浙东,表达了漂泊不定的感叹。“尚想三径菊花丛”寄托了词人的田园之思、归隐之心。“谁是中州豪杰”,写出了词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之愁思。“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承接上文归隐之意,写出了仍旧不能归隐,表现对故国山河的无限眷恋之情。

    相关试卷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1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1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检测,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阅读理解,阅读下面这首宋词,解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1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1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时训练,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语言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1 念奴娇·赤壁怀古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1 念奴娇·赤壁怀古练习,文件包含第91课《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步检测原卷版-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第91课《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步检测解析版-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