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 上册3-9.3*《声声慢(寻寻觅觅)》优质教学设计(2课时)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 上册3-9.3*《声声慢(寻寻觅觅)》优质教学设计(2课时)第1页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 上册3-9.3*《声声慢(寻寻觅觅)》优质教学设计(2课时)第2页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 上册3-9.3*《声声慢(寻寻觅觅)》优质教学设计(2课时)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9(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寻寻觅觅))9.3* 声声慢(寻寻觅觅)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9(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寻寻觅觅))9.3* 声声慢(寻寻觅觅)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介绍李清照的后期创作,内容赏析,分析意象,让学生通过联想,再现诗歌的意境,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感受作品的意境,品味平淡自然的语言中蕴含着的丰富情感,深刻领悟李清照的悲怀愁绪。
    2.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积累鉴赏的经验。
    3.比较三首词的异同。
    重点难点
    重点
    1.鉴赏词的意境美,体会词中蕴含的细腻情感。
    2.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
    难点
    比较三首词的异同。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
    2.了解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属性。
    重点难点
    体味词中的“愁”
    教学设计
    一、介绍李清照的后期创作
    李清照后期的词和前期迥然不同,国破家亡使她精神痛苦,所以词风也充满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感怀旧、悼亡之情。《声声慢》便是作者后期作品的代表作。
    二、内容赏析
    1.齐读全诗,思考:这首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一种深深的愁思。
    2.词人是通过什么样的手法抒发出这种感情的?
    明确:采用直接抒情和借景抒情相结合的方式。
    3.能不能从词中找出直接抒情的句子?
    明确: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雁过也,正伤心。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4.朗读开头三句词,思考:“凄凄惨惨戚戚”这种感觉是如何产生的?
    明确:词人早起百无聊赖,若有所失,东张西望,想要找点儿什么寄托自己的空虚,找的也许是丈夫,也许是以前美好生活的点滴,可是四周却是冷冷清清,只有她自己孤单的身影。
    (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如今沦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其凄惨之景象,令人目不忍睹,其悲伤之心情,在叠词的回环往复中传到读者心中。让我们再齐读这三句来感受一下吧。读时请注意语速要缓慢、低沉。)
    5.“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该如何理解明确:表面埋怨天气冷暖不定,令人身体不适,实际上是在说生活的变故际遇令人沉沉浮浮,忧喜不定。想想夫唱妇随、共赏拓片的欢乐时光犹在眼前,顷刻之间却剩己一个人承受生活的风风雨雨。
    6.为什么大雁飞过会让词人感觉是旧时相识,又为什么会勾起词人的伤心之情?
    明确:《一剪梅》中说:“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那雁,也许就是当年为他们传信的使者。甜言蜜语犹在耳边,斯人却已逝,千山暮雪,万里层云,天人相隔,睹物思人,情何以堪?大雁冬天南飞,春暖北归,词人自北方逃难至南方,早已国破家亡,有家不能回,新愁又添旧根。旧时相识异乡相逢,更增添词人天涯沦落之感。
    小结:大雁是古诗中常用来表现离愁别恨的意象。
    7.“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直抒愁之重之多,让人想起李清照《武陵春》中两句词: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三、分析意象
    刚才讲到,“雁”是作者用来表情达意的一个意象,在此词中,你还能找到类似的意象吗?这些意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学,讨论总结,老师可稍作点拨)
    小结:词人选择的是惨淡的黄昏、堆积的黄花、南飞的大雁、点滴的细雨等,这样一些饱含愁情的事物,将它们别具匠心地组合在一起,反复地渲染,给我们营造了一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意境。
    四、让学生通过联想,再现诗歌的意境
    五、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鉴赏诗词的方法。
    2.比较阅读三首词作。
    重点难点
    学习鉴赏诗词的方法,并比较阅读三首词作
    数学设计
    一、直截了当,导入新课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这句话告诉我个道理—比较,是人们认识、鉴别事物的一种有效方法,如果我们在阅读中,经常采用比较法。就能深刻地理解阅读的内容,增强阅读效果。比较阅读,一般说来是把内容相关而又有所不同的文章联系起来进行比较式的阅读,是一种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思维过程。人们认识事物,往往始于比较。有比较才能鉴别,在比较探究中形成自己的观点,从而拓宽我们的阅读面,提高阅读能力、欣赏能力和思辨能力。
    (设计意图:直奔主题—比较阅读,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教学目的,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效率。)
    二、点拨方法
    1.鉴赏诗词的角度。
    (1)了解意象。
    意境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意象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是作者思想情感的外化。
    (2)品味意境
    意境是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词中所描绘的事物或画面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3)从风格流派上把握作者的思想观点、诗词的内容及所表达的情感
    2.鉴赏的基本术语。
    (1)思想感情:山水情,故园情,别离情,亲友情等。
    基调: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欢乐、仰慕、激愤等。
    主题:寄情山水,归隐田园;厌恶战争,思乡念亲;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怀古伤今,忧国忧民;相知相思,离愁别恨;登高览胜,惜春悲秋;蔑视权贵,借事言志;昔盛今衰,黍离之悲等。
    (2)语言鉴赏:炼字、押韵、平仄、节奏、抑扬顿挫、回环往复;形象性、抒情性、含蓄性、准确性等。
    ①风格:清新明快,自然质朴;平淡工丽,直率奔放;含蓄委婉,清净幽深;雄伟奇特,慷慨悲壮;洗练质朴,沉郁遒劲;明白晓畅,悠扬轻快。
    ②结构:重章叠句、统领全诗、照应、承上启下等
    (3)表达技巧
    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
    手法:渲染、烘托、衬托、对比、前后照应等。
    修辞:比兴、象征、夸张、互文等。
    三、比较阅读,引导点评
    1.背诵三首词。
    2.对比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词有哪些异同?
    生讨论明确:
    相同:(1)人物描写方面:《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周瑜“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孙权年轻有为、英明果断、积极抗曹;刘裕虽出身卑微,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成就北伐大业。都描写了古代的英雄形象,体现出豪放气势。
    (2)事件描写方面:二者描写的都是重大历史事件,如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赤壁之战,刘裕北伐中原,宋金之战等,以这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作背景,为英雄驰骋战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3)情感抒发方面:两首词都有词人在面对祖国山河时,抒发的缅怀古代英雄以及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结尾虽有点感伤,但不同于一般的感伤(如“凄凄惨惨戚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而是感伤之中激荡着腔追慕英雄、壮心不已的豪迈之情。
    不同:(1)形象上,所写之景及人有所不同。《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主要写的是周瑜,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出现了孙权等多个历史人物。周瑜、孙权同是三国时代的风云人物,苏轼与辛弃疾却根据自己的需要分别作出了不同的选择。周瑜高雅洒脱,春风得意,年纪轻轻就建功立业;而满腹经纶的苏轼却不但未被重用,而且被贬。苏轼写本词时已年近半百,功业无成,因而特别仰慕周瑜。孙权十九岁成为东吴的统治者,果敢坚毅;十岁作为三军统帅,不畏强敌,以少胜多。辛弃疾推崇他其实是批判软弱无能、妥协投降的南宋统治者。
    (2)语言上,《念奴娇·赤壁怀古》开阔明朗,如:“穿”字形象地写出了山的陡峭,具有立体感;“卷”字逼真地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因用典多而显得含蓄深沉,如:“赢得”二字就蕴含着浓烈的讽刺意味。
    (3)手法上,《念奴娇·赤壁怀古》以描写为主,从写景中逐层托出人物;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以叙事为主,人物蕴含在事件之中。另外,《念奴娇·赤壁怀古》运用了衬托手法,以“多少豪杰”及“小乔初嫁”衬托周郎;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典颇多,典中套典,自然精当。
    (4)抒情上,《念奴娇·赤壁怀古》紧扣个人际遇,在感伤自我的同时,豪中带旷,即借周瑜的英雄气度抒写自己的豪迈、旷达;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紧扣政治现实,借咏史来谈自己的战略见解,更主要的是借颂扬孙权、刘裕等英雄的壮举来斥责统治者的贪图享乐、苟且偷安,流露出浓烈的忧国忧民情怀,豪放之中蕴含更多悲壮之气。
    五、课堂小结
    比较阅读有利于提高我们的语文能力,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人物形象、结构层次、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等方面的理解;比较阅读可以培养我们的综合归纳能力,开阔我们的视野,培养我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对语文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梳理的水平,有利于提高阅读速度,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明白比较阅读的好处,启发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要善用比较法。)
    六、布置作业
    比较阅读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和《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进行比较鉴赏。
    板书设计
    声声慢
    比较阅读
    鉴赏要点:
    1.了解意象。
    2.品味意境。
    3.从风格流派上把握作者的思想观点、诗词内容及所表达的情感。
    鉴赏的基本术语:
    1.思想感情:基调、主题。
    2.语言鉴赏:风格、结构。
    3.表达技巧:抒情、手法、修辞。

    相关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9(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寻寻觅觅))9.3* 声声慢(寻寻觅觅)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9(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寻寻觅觅))9.3* 声声慢(寻寻觅觅)教案,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定位,素养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任务引导,任务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3* 声声慢(寻寻觅觅)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3* 声声慢(寻寻觅觅)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单元知能对标,课文内容分析,学情整体分析,教学活动准备,教学活动设计,多媒体展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3* 声声慢(寻寻觅觅)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3* 声声慢(寻寻觅觅)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诗眼,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字眼?,初步感知,意象探究,以愁作结,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