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 上册10.1 劝学教学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10.1 劝学教学ppt课件,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检查作业导入新课,任务四课堂小结,学习目标,任务五布置作业,学不可以已,学习具有重大的意义,知明而行无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任务一:朗读课文,理清结构
任务三:鉴赏课文,赏析论证艺术
任务二:分析课文,把握论证方法
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劝学的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
1.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理清文章结构,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3.鉴赏本文的语言。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这个观点的?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就是学习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松,不可以半途而废。这一中心论点,是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三个方面来论述的。
学习使本性与一般人没有差别的人成为君子
应持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的方法和态度
1.课文中心论点用“君子曰”引出有什么好处?中心论点包括哪几方面的意思? 用“君子曰”引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使观点更具权威性。这个论点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因为学习意义很大,所以学习不能停止;二是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就是不能停止学习。
2.在论述学习的意义时,用“青”“冰”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用“轮”“木”“金”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
比喻论证了学习可以提高人的水平。
比喻论证了学习可以改造人的品性。
这五个比喻论述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提高人的智能、改造人的品性,使人智慧明达,不犯过错。
3.在论述学习的作用时,“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这个比喻是论述什么观点的?
论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这个观点的,强调了学习的作用。
4.“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这四个比喻为什么要强调“臂非加长”“声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
这就强调了“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这些效果的取得并不是因为人的本身有什么特异功能,而是因为凭借了外界条件。这就与文章的推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相吻合,有力地论证了学习的作用,学习可以弥补人的不足。
5.课文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是如何正反设喻论证的?
课文具有怎样的写作特点?1.本文运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使读者容易接受。(1)比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①有时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作者的观点。例如: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积土成山、积水成渊。
②有时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照,让读者从中明白道理。如将骐骥与驽马对照,朽木与金石对照。
2.论证方法灵活,是本文的另一特点。
3.语言特点:多用对偶,夹用排比,也是一个特点。
本文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文章以朴素的唯物主义理论为基础,旁征博引,娓娓道来,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其中阐述的关于学习的道理,在今天也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同时,本文也体现了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第六单元10(劝学 *师说)10.1 劝学教学演示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观点争鸣,主题思想,重点难点,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与态度,重点二,1有正面设喻,2有正反对比设喻,说明学习要注重积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1 劝学教学ppt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习目标,认识荀子,通假字,“有”同“又”,文言虚词,非凡的智慧,圣人的心怀,地下的泉水,作动词专一的意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1 劝学教学课件ppt,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重点字,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