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2* 师说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2* 师说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检查作业,试背课文,分析论证结构,分析概括,归纳语言特色,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了解有关“说”的文体知识,了解古文特点及韩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指导学生通过翻译课文,掌握、积累文言实、虚词以及词语的特殊用法、特殊文言句式。
3.了解文中所采用的论证结构,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4.从课文内容、论证方法的角度比较阅读《劝学》和《师说》。
5.激发学生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热情,古为今用,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重点难点
重点
1.学习并掌握本文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2.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难点
1.了解文中所采用的论证结构,学习本文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2.分析文章的整体思路,引导学生背诵全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掌握课文内容。
2.分析课文论证结构、思想内容及话言特色。
重点难点
把握古代论说文的特点,理清文章脉络,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设计
一、检查作业
1.检查学生对文言知识点的归纳情况。
2.抽查重点句子的翻译情况。
二、试背课文,分析论证结构
(一)学生背诵第1段,讨论思考:
1.本段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它是什么?
2.作者怎样对中心论点作初步论证的?
3.本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述了哪些内容?
明确:1.古之学者必有师。
2.第一层: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作者要以“古之学者”为榜样来宣扬师道,所以文章开始就把它提了出来。“必有师”,把学者之所以有成就、有专长归结为从师的结果。这句不仅起到点题作用,而且统领了全文,概括了要论及的内容、范围,成为本文的中心论点。
第二层:正面概论教师的职能:传道、受业、解惑。
第三层:反面论述无师不能解惑,从理论上阐明从师的必要性。
第四层:正面提出择师的标准。
这里作者表达了不耻下问、能者为师的进步思想。
3.道理论证;论述了教师的职能、从师的必要性和择师的标准。
(二)学生背诵第2段,思考:
1.本段论述的分论点是什么?
2.本段论述针对的是什么现象?
3.说说这一段与第1段有怎样的联系?
4.这段文字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明确: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2.主要批判当时“耻学于师”的社会陋习。
3.这段以第1段为立论根据,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通过针砭时弊,又从反面论证了第1段所提出的观点,说明了从师的必要。
4.这段文字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第一层:提出分论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第二层:针对时弊,从三方面对比,剖析“不从师”的症结。先以“今之众人”与“古之圣人”作对比,作者在这组纵向比较中用反诘句点出不从师的原因。再以“为子择师”与“其身则耻师”作对比:作者在这组自身矛盾的对比中,对不从师的表现加以评论,并给予直接的否定。最后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作对比:作者在这组横向比较中,对不从师的言行加以描述,并发出带有讽刺语气的强烈感慨。
(三)学生背诵第3段,讨论思考:
1.本段提出的分论点是什么?
2.第3段与第1段有怎样的联系?
明确:1.圣人无常师。
2.这一段是正面论证,用历史事例论证第1段中的论点。
第一层:提出分论点:圣人无常师。
第二层:用孔子的行和言两方面的事例论证。作者先举出孔子请教官职名称于郯子,请教音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问礼于老聃的事例。然后作者引用孔子的话来说明应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请教。最后作者推断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结论。
(四)学生背诵第4段,讨论思考:
1.作者为什么称赞李蟠?
2.这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1.作者赞扬李蟠,既是对他不从流俗的肯定,也是对士大夫们“不从师”的有力批判;既针砭时弊,又通过赞扬李蟠倡导从师。
2.这段点明作者作《师说》的缘由,树立“不拘于时能行古道”的榜样,总结全文。同时“不拘于时”照应第2段,“能行古道”照应第3段
(设计意图:讨论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及论证方法,方面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可加强学生对“说”这种文体的把握和运用。)
三、分析概括,归纳语言特色
1.整句散句结合。
整齐的排偶句和灵活的散句交错运用,配合自然,错落有致。例如,第2段:“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与“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也,而耻学于师”,是排偶句。接下去,“是故圣益圣,愚亦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则是散句。而这长的散句中,“圣益圣,愚亦愚”和“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又都是排偶句。
2.一个意思,多种句式
第2段一连用了三个对比,结语都是批判士大夫不重师道的恶劣风气,但语气一句比一句加重。第一句“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反诘语气;第二句“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否定、责备语气;第三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讽刺语气,感情强烈。
3.顶真修辞手法的运用。
顶真,指上句的结尾与下句的开头使用相同的字或词。本文有好几处运用这种修辞手法,例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设计意图:分析语言特点,有助于学生把握文章情,体会作者写作意图。)
四、课堂小结
全文通过对师的讨论,表达了作者对古人从师之道的赞扬,对“耻学于师”的社会风气的无情批判。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试说说作者的观点在当时有哪些进步意义,在今天仍有什么借鉴作用。
3.结合《劝学》和《师说》谈谈你对学习的认识。
板书设计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2* 师说第2课时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直截了当,导入新课,检查朗读情况,研习课文,探究阅读,课文总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10.2* 师说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把握大意,整体把握,理清文章思路,研习课文,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第六单元10(劝学 *师说)10.2* 师说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简介作者,了解背景,诵读课文,感知文意,合作探究,互动交流,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