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5 我与地坛(节选)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5 我与地坛(节选)导学案,共2页。
1.圈画、梳理文中所写的景物,能归纳作者在不同时期关注的景物的特点,并用自己的话阐述这些景物与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之间的关系。
2.找出文中充满诗意和哲理的语句,认真研读探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其哲理意蕴。
3.用旁批、圈点等方法与作者对话,完成《我与地坛》的个人评点本。
4.借鉴作者通过写景叙事抒发感情、阐释哲理的写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学习活动
1.地坛,又名方泽坛,明嘉靖年间建造,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地神的重要场所,但《我与地坛》用“与”字联结“我”的生命经验,赋予地坛多种身份。请根据文章内容梳理地坛的身份,至少写出三个,并说明理由。
提示
①可以从地坛的自然环境的角度思考。
②可以从“我”身心交困时来到地坛的角度思考。
③可以从地坛如何启发“我”的角度思考。
④可以从“我”和母亲的角度思考。
⑤可以从“我”找到出路后依然离不开地坛的角度思考。
⑥可以从旁观者的角度思考。
2.下图是古人对《阿房宫赋》起句十二字的集评集注,请参考图中的评注方法,给《我与地坛》第3、5、7段中写景的文字做评注。
提示
①图中《古文观止》从整体上概括了起句十二字的内涵。
②图中《国文读本评注》《拊掌录》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印证了起句十二字的艺术魅力。
③图中《文艺散论》从语势、情感色彩、结构、考据等角度评点起句十二字的作用效果。
④除此以外,也可以用提问、质疑等方式评点,课后请老师、同学帮助解决。
3.《我与地坛》的第二部分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哪些复杂的情感?请你根据这些情感为“缓缓离去的背影”和“步履茫然又急迫”两个场景补充母亲的心理活动。
提示
①回答第一问前,先要将文中作者的心理独白归纳为几种类型,比如“那条路”“聪慧和坚忍”“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可以归为一类;“疼爱”“懂得理解”可以归为一类;“难题”“母亲已经不在了”“倔强或羞涩”可以归为一类;“加倍的”“最苦的”可以归为一类;“上天的考虑,也许是对的”可以归为一类。
②补充母亲的心理活动时,要扣住“缓缓”和“茫然又急迫”两个词语,它们分别表现母亲寻到儿子后的安心和寻不着的紧张不安。
4.《我与地坛》第一、二两部分呈现出时空交织的特征,过去的“我”和现在的“我”,曾经的“地坛”和现在的“地坛”,生前的“母亲”和现在的“母亲”(记忆中的),都随着作者的心绪有条不紊地时隐时现,最终汇聚在文中的一句话上,请找出这句话,并阐释理由。
提示
①既然包括“我”“地坛”和“母亲”三个要素,这句话就应该在第二部分。
②阐释理由时要紧扣句中词语,从词语的表现力上去判断能否关联过去与现在。
③若第一问完成不了,可以直接将题目置换为:“多少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一句是如何体现时空交织之感的?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5 我与地坛(节选)学案及答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任务一,学习任务二,学习任务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必修 上册15 我与地坛(节选)导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任务一,学习任务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15 我与地坛(节选)导学案,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