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2025学年上学期三年级语文期末备考真题汇编(北京专版)
专题04:名篇名句 2024-2025学年上学期三年级语文期末备考真题汇编(北京专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4:名篇名句 2024-2025学年上学期三年级语文期末备考真题汇编(北京专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信息匹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解题技巧
了解背景
- 知晓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例如,在分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时,了解王维当时年少离家,在他乡求学或谋事的背景,就更容易理解诗句中所表达的在佳节来临之际对亲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解释字词
- 先对名句中的重点字词进行解释。如分析“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可以先解释“坐”是“因为”的意思。这样能帮助理解句子的基本含义,清楚诗人是因为喜爱枫林的晚景才停车观赏。
理解句意
- 把字词的解释串联起来,把握句子的整体意思。对于“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理解为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描绘出一幅壮美而灵动的画面。
体会情感
- 感受作者通过名句传达的情感。像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能体会到诗人对春雨滋润万物的喜悦和赞美之情。
分析手法
- 注意句子中用到的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庐山瀑布的磅礴气势,增强了诗句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真题演练
一、选择题
1.(23-24三年级上·北京朝阳·期末)小美在西湖游玩时,拍下了晴天和雨天不同的美景。她想在“诗情画意”板块为这组照片配一句诗进行展示。你认为最合适的一句是( )
A.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B.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C.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D.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2.(23-24三年级上·北京通州·期末)为图片配上诗句,最合适的是哪一项?( )
A.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B.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C.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3.(22-23三年级上·北京朝阳·期末)小明看到西湖在阳光下和雨中的景色非常迷人,想起的诗句是( )
A.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B.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C.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D.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4.(22-23三年级上·北京朝阳·期末)下面诗句出自《山行》的一项是( )
A.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B.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C.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5.(22-23三年级上·北京昌平·期末)下面的诗句,出自叶绍翁《夜书所见》一诗的是( )
A.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B.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C.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D.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6.(22-23三年级上·北京怀柔·期末)给下面这幅图配上古诗,哪一句最恰当? ( )
A.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B.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C.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7.(22-23三年级上·北京昌平·期末)下面诗句中,不是描写秋天景色的一项是( )
A.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B.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C.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8.(22-23三年级上·北京怀柔·期末)下列诗句不是描写秋天景色的是( )
A.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B.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C.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二、填空题
9.(23-24三年级上·北京东城·期末)按原文填空。
①“ ,其利断金”这句话,告诉我们两个人一条心,就能发挥很大的力量。
②《望天门山》一诗中,最令我难忘的诗句是: , 。
③水, 。下雨的时候, 。
10.(23-24三年级上·北京昌平·期末)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1) ,最是橙黄橘绿时。
(2)湖光秋月两相和, 。
11.(23-24三年级上·北京通州·期末)日积月累。
(1)从《山行》“ , ”这两句诗可以看出这首诗描写的是秋季的景色。
(2)写出一句描写洞庭湖美景的诗句:“ , 。”
12.(23-24三年级上·北京朝阳·期末)小红也想在“诗情画意”板块展示她的作品。她画了两幅画,请你帮她选一幅,并配上合适的诗句,写在横线上。
我建议小红选择第 幅画,可以搭配的诗句是: , 。
13.(23-24三年级上·北京顺义·期末)填空。
在“金秋诗会”主题活动中,磊磊和川川积累了与秋天有关的诗句。从“停车坐爱枫林晚, ”和“ ,最是橙黄橘绿时”中,他们看到了秋的色彩;从“萧萧梧叶送寒声, ”中,他们听到了秋的声音,感受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14.(22-23三年级上·北京房山·期末)根据情境,填写诗句。
诗中有壮美河山。杜牧看到深秋山中枫林的晚景,停下车来,情不自禁地吟诵“停车坐爱枫林晚, 。”李白看到东流而去的长江水经过天门山时形成回旋的水流,写下“ ,碧水东流至此回。”站在秋月映照、风平浪静的洞庭湖边,我们会想起刘禹锡的诗句“ ,潭面无风镜未磨。”在古诗中,描写山水美景的诗句还有: , 。
15.(22-23三年级上·北京东城·期末)根据原文内容填空。
(1)秋天的雨,有 五彩缤纷的 。(《秋天的雨》)
(2)两岸青山相对出, 。(李白《望天门山》)
(3)光 击瓮破之,水迸, 。(《司马光》)
16.(22-23三年级上·北京海淀·期末)先把下面带有颜色词语的诗句补充完整,再写一句带有颜色词语的诗句。
(1)两岸青山 ,孤帆一片 。
(2)停车坐爱 ,霜叶红于 。
(3)
17.(22-23三年级上·北京延庆·期末)默写古诗。
(1) ,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李白)
(2)远上寒山石径斜, 。(《山行》杜牧)
18.(22-23三年级上·北京通州·期末)根据语境填空。
(1) 课上,遇到争论时,老师总让我们相互讨论,通过辩论,事理会越来越明晰。正所谓“ , 。”
(2) 10月到了,爸爸带我去游香山。看到满山火红的枫叶,我赶紧停下来拍照留念。我不禁吟诵道:“ , 。”
(3) 深秋时节,落叶满地,果实累累,又让人感受到了秋天的生机,这正如苏轼《赠刘景文》中所描写的那样“ , 。”
(4) 我们可以从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绝美名句“ , 。”感受到古诗的魅力。
19.(22-23三年级上·北京石景山·期末)按要求填空。
(1)看图片。看到这样的景色,你会想到哪句诗呢?请你认真地写在横线上。
(2)宋代大文人苏轼对杭州西湖情有独钟,写了很多有关西湖的诗。其中一句“欲 ,淡妆浓抹总相宜。”不仅流传千古,后人还因此把西湖称为“ ”。
20.(22-23三年级上·北京昌平·期末)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1)远上寒山 , 有人家。
(2) 相对出, 日边来。
21.(22-23三年级上·北京西城·期末)把诗句补充完整。
(1)天门中断 ,碧水东流 。
(2) 枫林晚, 二月花。
22.(22-23三年级上·北京怀柔·期末)默写古诗文。
(1) ,白云生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2)两岸青山相对出, 。(李白《望天门山》)
23.(21-22三年级上·北京昌平·期末)根据情境,填上合适的内容。
(1)深秋时节,小雅和父母去乡下看望外公。路上,他们看到蜿蜒曲折的石径向上延伸,山顶白云
缭绕,隐约可见山中客人家,看看眼前的情景,小雅不禁咏诵起杜牧《山行》中的诗句
:“ , 。”
(2)运动会上,乒乓球男子叙打比赛就要开始了。小明和小宇上场前,同学们用这句俗语鼓励他们:“ , 。”
(3)这学期,我读了很多书,比如《 》,它的作者是 我的阅读收获是: 。
24.(22-23三年级上·北京昌平·期末)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1) ,最是橙黄橘绿时。(宋·苏轼《赠刘景文》)
(2)两岸青山相对出, 。(唐·李白《望天门山》)
25.(22-23三年级上·北京顺义·期末)填空。
夏日清晨,妈妈带小红来到了洞庭湖。远远望去,广阔无边的湖水中冒出一座小小的青山。小红见到这种景象随口吟诵出诗句:“ , 。”
26.(22-23三年级上·北京东城·期末)按要求完成。
1.本学期,我积累了形容秋季的词语: 、 。
2.按原文填空。
(1) ,白云生处有人家。
(2) ,泰山移。
(3)水, 。下雨的时候, 。
27.(22-23三年级上·北京昌平·期末)日积月累。
1.《山行》一诗中,有两句诗表明了诗人停下车欣赏的原因,这两句诗是: , 。
2.天门山的壮丽景象在李白笔下是: ,碧水东流至此回。 ,孤帆一片日边来。
3.做人要讲道理。正所谓:“一时强弱在于力, 。”
4.“ ,有礼者敬人。”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学会文明礼貌,尊重他人。
28.(22-23三年级上·北京延庆·期末)根据情境补充句子。
(1)雨后,面对波光闪动的西湖,我想起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 。”秋天,面对红红的枫林,我不由得吟诵起杜牧《山行》中的诗句: , 。
(2)一句善意的话语,会使人倍感温暖;而一句恶意的语言,会使人伤心和痛苦。这正是“ ,暖于布帛; ,深于矛戟”
(3)观察画面,写出古诗《夜书所见》中最适合的两句诗。
三、信息匹配
29.(23-24三年级上·北京西城·期末)根据语境选择相应的内容,把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A.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B.不迁怒,不贰过
C.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1)细雨中的西湖展现出与晴日不同的美,我不禁赞道:“ ”.
(2)《采莲曲》中描写不见人影但闻歌声的诗句是“ ”。
(3)“ ”告诉我们不要把怒气发泄(xiè)到别人身上,相同的错误(wù)不要犯第二次。
30.(22-23三年级上·北京西城·期末)根据语境选择诗句,把相应的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诗人以奇特的想象,为我们描绘(huì)出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刘禹锡游览洞庭湖时吟(yín)诵道“遥望洞庭山水翠, ”;苏轼游览西湖时不禁赞叹道“ ,淡妆浓抹总相宜”;王昌龄亲眼看到采莲姑娘的劳动生活,写下了“ ,芙蓉向脸两边开”。
A.荷叶罗裙一色裁 B.白银盘里一青螺 C.欲把西湖比西子
参考答案:
1.D
本题考查诗句理解。
结合题干“小美在西湖游玩时,拍下了晴天和雨天不同的美景。”可知,诗句是描写西湖的晴天和雨天不同的美景。
A.不合适;“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此句写秋天正是收获的季节,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B.不合适;“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此句描写落木萧萧,寒声阵阵的自然环境,塑造了凄怆落寞的气氛,此萧索之景引发了诗人思乡的愁绪。
C.不合适“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此句描写细腻入微,诗人调动视觉与听觉,通过描写荷塘的荷叶荷花,映衬出采莲女姣好的容貌和清丽的穿着,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美感。
D.合适;“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此句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雨时的不同景色,可想见诗人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性格、开阔的胸怀。
故选D。
2.D
本题考查为图片配诗句。
图片的中间是一条江河,在江水的两岸是高山,在远处的天边是升起的太阳和行驶过来的一艘帆船。“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这句诗描写的情景与画面中的景物相符。
故选D。
3.C
本题考查了对古诗句的灵活运用。
题干要求诗句和西湖有关,结合对诗句的大意的分析选择正确答案。
A.本句诗出自宋代苏轼的《赠刘景文》,全诗为: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本句诗意思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B.本句诗出自宋代叶绍翁的《夜书所见》,全诗为: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本句诗意思是: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C.本句诗出自宋代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全诗为: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本句诗意思是: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D.本句诗出自唐代王昌龄的《采莲曲》,全诗为: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本句诗意思是: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融为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
故选:C。
4.C
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识记能力。
解答时根据课内外积累完成作答。
《山行》是诗人杜牧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原文是: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A.“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出自宋代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B.“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出自唐代刘禹锡的《望洞庭》。
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出自唐代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故选C。
5.C
考查课内背诵。
《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的七言古诗。
全诗: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故选C。
A.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出自宋代苏轼的《赠刘景文》。
B.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出自唐代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D.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出自唐代刘禹锡的《望洞庭》
6.A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结合图画可知,图上画的是在一秋天的傍晚,诗人来到枫树林里,看到红红的枫叶从树上飘落下来,比春天的花还红。
A.“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出自唐代杜牧的《山行》,意思: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B.“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出自唐代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意思: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回荡,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万重青山。
C.“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望洞庭》,意思: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结合诗意和图意思可知,与这幅图相配的古诗是:A。
7.A
本题主要考查对诗词名句的理解。
A.“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采莲曲》,意思是:采莲女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出水的荷花正朝着采莲女的脸庞开放。描写的是夏季的景色。
B.“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赠刘景文》,意思是:荷花已经凋谢殆尽,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凋谢枯萎菊花还傲寒斗霜。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色。
C.“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出自南宋诗人叶绍翁的《夜书所见》,意思是: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色。
8.C
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理解。
A 描写秋天。该句出自北宋苏轼《赠刘景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B 描写秋天。该句出自宋代叶绍翁的《夜书所见》,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秋风吹来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C 描写春天。该句出自唐代贺知章的《咏柳》,高高的柳树长满了嫩绿的新叶,轻垂的柳条像千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故选C。
9. 二人同心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他喜欢玩打击乐器
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识记和默写。
①书写时注意“同”的正确写法。
②《望天门山》作者唐代李白,原诗: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一叶孤舟从太阳旁边飞速飘来。
③书写时注意“然、喜、器”的正确写法。
10. 一年好景君须记 潭面无风镜未磨
本题考查古诗词默写。
(1)书写时注意“景、君、须”的正确写法。
(2)书写时注意“潭、镜、磨”的正确写法。
11.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本题考查古诗的积累与默写。
(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这两句话的意思为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霜染的枫叶胜过二月的鲜花。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秋景的喜爱之情。从“枫林晚”、“霜叶红”可以看出这个季节描写的秋天的景色。书写时注意“枫、霜”的正确写法。
(2)“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望洞庭》。这两句的意思是风平浪静,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一样,光滑平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美景的喜爱之情。全诗前两句写的是洞庭美景,后两句写的是洞庭湖里的君山美景。书写时注意“湖、潭”的正确写法。
12. ①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本题考查对古诗的识记和理解。
根据图意选择其中一幅画,并配上对应的古诗即可。
图一画了两座山河一条河,河里有一叶小舟,搭配的诗句是: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图二画了一片枫林,诗人在枫林旁欣赏景色,旁边停了一辆马车。搭配的诗句是: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3. 霜叶红于二月花 一年好景君须记 江上秋风动客情
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积累与默写。
书写时注意“霜”“月”“景”“须”“秋”“情”的正确写法。
14. 霜叶红于二月花 天门中断楚江开 湖光秋月两相和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本题考查诗词歌赋默写。
书写时注意“霜”“楚”“湖”的正确写法。
描写山水美景的诗句有:①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②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③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④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⑤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15. 一盒 颜料 孤帆一片日边来 持石 儿得活
本题考查古诗、文言文及课文默写。
(1)书写时注意“颜”的正确写法。
(2)书写时注意“孤”的正确写法。
(3)书写时注意“得”的正确写法。
16. 相对出 日边来 枫林晚 二月花 示例: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的默写与积累。
(1)书写时注意“出、边”的正确写法。
(2)书写时注意“枫、晚”的正确写法。
(3)带有颜色词语的诗句还有:
①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②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③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④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⑤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17. 两岸青山相对出 白云生处有人家
本题考查古诗默写。
(1)书写时注意“岸”“青”的正确写法;
(2)书写时注意“白”“家”的正确写法。
18. 灯不拨不亮 理不辩不明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本题考查名篇名作和谚语俗语的识记。
(1)根据关键词“相互讨论”“通过辩论,事理会越来越明晰”,结合所学可知,为俗语“灯不拔不亮,理不辩不明。”意思是:灯不经过木棒拨一下(灯油),是不会明亮的;道理不经过辩论,是不会被人所明悟的。
(2)杜牧《山行》,全诗为: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意思是:深秋时节,沿着远处的石子铺成的倾斜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经过深秋寒霜的枫叶,比二月的春花还要红。描写满山火红的枫叶的诗句是: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苏轼《赠刘景文》,全诗为: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意思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描写落叶满地,果实累累,又让人感受到了秋天的生机的诗句是: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4)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全诗为: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意思是:天晴气朗时的西湖,水光盈盈波光楚楚;细雨迷蒙中的西湖,山色空灵似有似无。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绝代佳人西施,那么无论浓妆还是淡抹,都令人倾倒折服。描写出绝美名句的诗句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9.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把西湖比西子 西子湖
(1)本题考查古诗的理解。
解答时,先看图片,图上画着红红的枫叶,还有一个人停下马车在枫树林中站立着观赏着美景。
结合图意可知,此处可想到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出自唐代杜牧的《山行》,全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意: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白云生发之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2)本题考查古诗的默写与理解。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出自宋代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全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意: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美人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结合诗意可知,后人还因此把西湖称为西子湖。
20. 石径斜 白云生处 两岸青山 孤帆一片
本题考查的是诗词歌赋的背诵默写。
(1)本题考查的诗歌是唐代杜牧的《山行》,全诗内容是: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本题考查的诗歌是唐代李白的《望天门山》,全诗内容是: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1. 楚江开 至此回 停车坐爱 霜叶红于
本题考查了诗句的默写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本句诗出自于唐代李白的《望天门山》,原文: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译文: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滚滚东流到这里,又回旋向北流去。两岸青山互相对峙美景难分高下,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2)本句诗出自于唐代杜牧的《山行》,原文: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22. 远上寒山石径斜 孤帆一片日边来
本题考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课文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更要做到熟背。
(1)本句出自于唐代杜牧的《山行》,原文: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2)本句出自于唐代李白的《望天门山》,原文: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译文: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滚滚东流到这里,又回旋向北流去。两岸青山互相对峙美景难分高下,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23.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二人同心 其利断金 鲁滨逊漂流记 丹尼尔·笛福 生活用不管遇到任何困难,都要乐观的去面对,寻找解决的办法,总会克服困难。
本题考查对诗词名句及俗语的理解,以及课外阅读的积累。
(1)唐代杜牧的《山行》,全诗为: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2)“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出自《周易·系辞上》意思是只要两个人一条心,就能发挥很大的力量。泛指团结合作。
(3)《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长篇小说。该作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生志在遨游四海的故事。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一段与世隔绝的生活。他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在岛上生活了28年2个月零19天后,最终得以返回故乡。教育我们生活用不管遇到任何困难,都要乐观的去面对,寻找解决的办法,总会克服困难。
24. 一年好景君须记 孤帆一片日边来
本题考查对诗词名句的识记。
北宋苏轼的《赠刘景文》,全诗为: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唐代李白的《望天门山》,全诗为: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5.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本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的识记。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出自唐代刘禹锡《望洞庭》翻译: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遥望洞庭,山青水绿,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
26. 秋高气爽 硕果累累 远上寒山石径斜 人心齐 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他喜欢玩打击乐器
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点有词语的积累、诗句与课文的默写及俗语的识记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与平时的知识积累,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答案。
1.根据词语的积累,写出形容秋季的词语,如:五谷丰登、硕果累累、春花秋月、天高云淡、秋风送爽等。
2.(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出自唐代杜牧的《山行》,原文是: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人心齐,泰山移。”民间俗语,意思是:只要大家一心,就能发挥出极大的力量。
(3)“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下雨的时候,他喜欢玩打击乐器。”出自课文《大自然的声音》。这篇课文属于说明性文章。它运用人格化的写法,以及大量的形象鲜活、熟悉生动的有新鲜感的语句,分别从风、水和动物三个方面描写了大自然美妙的声音。故根据课文原文填空即可。
27.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天门中断楚江开 两岸青山相对出 万古胜负在于理 仁者爱人
1.本题考查了诗歌默写。
诗词的默写,要注意在体会诗词的含义的基础上,加强背诵,增加知识积累,并能正确书写。
本句出自唐代杜牧的《山行》。原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表明了诗人停下车欣赏的原因。意思是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2.此题考查对诗句的识记能力。
本句出自唐代李白的《望天门山》。原诗: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一、二句写出了天门山水雄奇险峻不可阻遏的气势,给人惊心动魄之感;三、四句写足也写活了浑阔茫远的水势。
3.本题考查了名言警句的积累。
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留传。
“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意思是:短时间的强弱在于力气大小,长时间的胜负在于道理。靠力气只能取得一时的胜利,凭正理才能取得长久的胜利,意在强调理是不能违背的。
4.本题考查了名言警句的积累。
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留传。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摘自《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八节》。意思是仁慈的人爱人,有礼貌的人尊敬人。
28. 山色空蒙雨亦奇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与人善言 伤人以言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这道题考查学生对古诗和国学的理解和掌握。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山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的意思:和人有礼貌地说话,会让人感觉比穿棉衣还要温暖。伤害他人的话语,给人的伤害比矛戟可以带来的伤害更深。这句话出自《荀子·荣辱》。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29. C A B
本题考查诗句内容理解。
A.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
B.不迁怒,不贰过:不会把愤怒发泄在别人身上,也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C.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1)结合句子语境,抓住关键词“细雨中的西湖”“与晴日不同的美”可知选择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故选C;
(2)结合句子语境,抓住关键词“《采莲曲》”“不见人影但闻歌声”可知选择诗句“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故选A;
(3)结合句子语境,抓住关键词“不要把怒气发泄到别人身上”可知选择“不迁怒,不贰过”,故选B。
30. B C A
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识记能力。
解答时根据课内外积累完成作答。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出自唐代刘禹锡的《望洞庭》,原文是: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出自宋代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是: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出自唐代王昌龄的《采莲曲》,原文是: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故分别填上B、C、A。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D
D
C
C
C
A
A
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04:名篇名句默写 2024-2025学年上学期三年级语文期末备考真题汇编(河北专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理解记忆,反复背诵,重点突破,情景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4 名句名篇的默写-2024-2025学年三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新疆专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熟练背诵是关键,书写时注意字词的准确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4 名篇名句默写-2024-2025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学期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 (宁夏专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本内容梳理,理解与记忆,复习方法多样化,趣味复习与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