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考模拟】最新高考政治全程考评特训卷阶段检测卷(新教材新高考)
阶段检测卷47 把握逻辑要义含解析-【考评特训】新教材高考政治阶段检测卷
展开
这是一份阶段检测卷47 把握逻辑要义含解析-【考评特训】新教材高考政治阶段检测卷,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重视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关注现实热点问题,用哲学观点分析学科内的知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重视对基础知识的复习。 2.注重提高综合能力。
3.关注现实热点问题。 4.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
5.用哲学观点分析学科内的知识。考生在复习哲学知识时,应重视渗透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内容,运用所学哲学道理去分析、理解经济生活(常识)、政治生活(常识)和文化生活中的有关理论和现象,真正做到学科内综合,才能够达到最好的复习效果。
课时巩固卷47 把握逻辑要义
一、选择题
1.王充《论衡·订鬼》中说:“天地之性,本有此化,非道术之家所能论辩。”此处的“论辩”意指( )
A.说明和解释B.推理和证明
C.论证和说明D.揭露和推翻
2.有人说,论辩,不过是抬杠耍嘴皮;又有人说,论辩,不过是转得大些的脑筋急转弯而已;还有人说,论辩中抽到自己都不认可的立场是无论如何不能获胜的。逻辑学中的论辩指的是( )
A.由前提推导结论
B.把推理的理由讲出来
C.用来说服人、反驳别人的方式
D.思维中的规则
3.“遵守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这句话应该这样理解( )
①只要遵守形式逻辑的规律和规则,就能获得正确思维
②只有遵守形式逻辑的规律和规则,才能获得正确思维
③如果没有获得正确思维,说明没有遵守形式逻辑的规律和规则
④如果获得了正确思维,说明遵守了形式逻辑的规律和规则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一个警察叫一个人不要动,那个人没动,警察说手举起来,那个人没举,警察问为什么不举,那个人说:“你叫我不要动,我怎么举呀?”这个警察( )
①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 ②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 ③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④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5.一位中学老师给学生讲中国近代史,在课堂上向某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是怎样认识孙中山的?”这位学生居然回答说:“我根本不认识孙中山。”全班同学听了这个回答哄堂大笑,老师也被弄得哭笑不得。这位同学的错误在于( )
A.违反了逻辑规则
B.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
C.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
D.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
6.成语“自相矛盾”出自《韩非子》。这一经典成语为一则思维规律的命名提供了借鉴。下列选项中违反这一规律的有( )
①不等速的等速运动 ②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接近和发达国家的水平 ③在他们当中,有些人是学生,有些不是学生 ④可以计算的无限序列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7.电视剧《宰相刘罗锅》的歌词,相信大家已经耳熟能详,那就是:“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故事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如果有人因此说“这歌词违背逻辑”,那么此人所说的“逻辑”是指( )
A.客观规律B.思维规律
C.形式逻辑D.理论观点
8.“正义终究战胜邪恶,这是社会发展的逻辑。”此句中“逻辑”的含义与下列选项中涉及“逻辑”的含义一致的是( )
①任何脱离现实生活逻辑的文学作品都是没有生命力的 ②大学生应该上逻辑课 ③历史的逻辑决定人类社会一直向前发展 ④这几句话不合逻辑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9.张先生买了块新手表。他把新手表和家中的挂钟对照,发现手表比挂钟慢了三分钟;后他又把家中的挂钟与电台的标准时间对照,发现家中的挂钟比电台标准时间快了三分钟。张先生因此断定:他的手表的时间是准确的。以下哪项是对张先生推断的正确评价( )
A.张先生的推断是正确的。因为手表比挂钟慢三分钟,挂钟比标准时间快三分钟,这说明手表的时间是准确的
B.张先生的推断是正确的。因为他的手表是新的
C.张先生的推断是错误的。因为他不该把手表和挂钟比,应该直接和标准时间比
D.张先生的推断是错误的。因为挂钟比标准时间快三分钟,是标准的三分钟;手表比挂钟慢三分钟,是不标准的三分钟
10.如同时否定“小周或小王独舞表演”和“小周或小王都不独舞表演”,则( )
A.违反同一律要求B.违反矛盾律要求
C.违反排中律要求D.不违反逻辑规律要求
11.亚里士多德认为:“一切都无分别,是非真假相混,落入如此境地的人便绝不能说出使人明白的道理。”他实质上是强调了( )
A.要避免思维中的自相矛盾
B.遵守不矛盾律
C.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
D.要遵守排中律的要求
12.“人类的认识能力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这句话( )
A.违背了矛盾律
B.违背了排中律
C.不违背矛盾律,体现了人们认识的深刻性和全面性
D.不违背排中律,是人们对一件事情的可否还没有认真考虑
13.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茂盛,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而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庄子的观点( )
A.违背了矛盾律B.违背了排中律
C.违背了同一律D.不违反逻辑规律
14.在新冠疫情肆虐期间,美国政府首席传染病学家却在极力劝阻民众戴口罩,表示口罩“不能有效地防止冠状病毒传播”。一个月后,这位传染病学家又主张民众戴口罩,表示戴口罩“作为一种保持社交距离的补充手段”。这位学者的说法违反了逻辑思维( )
A.确定性要求B.一致性要求
C.明确性要求D.普适性要求
15.某天,一辆小轿车被盗,公安机关经过半个月的侦察,现确定犯罪嫌疑人是甲、乙、丙、丁四人中的一人。在审讯中,四人口供如下:
甲:我不是罪犯。乙:丁是罪犯。丙:乙于五天前找人卖盗车。丁:盗车的不是我。
假定这四人中只有一人说真话,请问罪犯是( )
A.甲B.乙C.丙D.丁
二、非选择题
16.有一个博士分配到一家研究所工作,成为该研究所学历最高的一个人。有一天他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钓鱼,正好正副所长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钓鱼。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心想:“这两个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不一会儿,正所长放下钓竿,伸伸懒腰,噌噌噌从水面上飞快地走到对面上厕所。博士眼睛睁得都快掉下来了。“水上飘?不会吧?这可是一个池塘啊!怎么回事?”博士又不好意思去问,自己可是博士生哪!过了一阵,副所长也站起来,走几步,噌噌噌地飘过水面去上厕所。这下子博士更是差点昏倒:“不会吧,到了一个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后来,博士生也想上厕所,但是这个池塘两边有围墙,要到对面厕所非得绕十分钟的路,而回单位上厕所又太远,怎么办?该博士也不愿意去问两位所长,憋了半天后,他起身往水里跨:“我就不信本科生能过的水面,我博士生不能过。”只听咚的一声,博士栽到了水里。两位所长将他拉了出来,问他为什么要下水,他问:“为什么你们可以走过去呢?”两所长相视一笑:“这池塘里有两排木桩子,由于这两天下雨涨水正好在水面下,我们都知道这木桩的位置,所以可以踩着桩子过去,你怎么不问一声呢?”
(1)博士敢于“水上漂”的原因何在?
(2)上述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
课时巩固卷47
1.A 王充认为道术之家不能揭示天地之性,A符合题意,排除B、C、D。
2.C 逻辑学中的论辩在于说服人、反驳别人,C符合题意,排除A、B、D。
3.D 题干的意思是“获得正确思维,需要很多条件,其中遵守形式逻辑规律与规则是其中条件之一”,②④符合题意。①③该选项的内容与题意不符,排除。
4.C 这个警察既让犯人动,又不让犯人动,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②③符合题意,排除①④。
5.D 题中两个“认识”意思不同,该同学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D符合题意,排除A、B、C。
6.B ①符合题意,矛盾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个思想,不能既是自身,又是对自身的否定。选项中“不等速”与“等速”自相矛盾,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②符合题意,“接近”与“达到”自相矛盾;③不符合题意,“有些人是学生,有些不是学生”,前后不矛盾;④符合题意,“可以计算”与“无限”自相矛盾,违反了矛盾的要求。故选B。
7.B 很显然,说歌词违背逻辑的人,是在说歌词中存在违背思维规律和规则的错误。选项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8.A 依题意知,无论是“社会发展的逻辑”“生活逻辑”,还是“历史的逻辑”,均是指客观规律。因此,任何脱离现实生活逻辑的文学作品都是没有生命力的,历史的逻辑决定人类社会一直向前发展,①③正确。②中的“逻辑”指的是逻辑学这门课程,与题意不符,②不选。④中的“逻辑”指的是思维规律,④不选。
9.D 从材料中可以确定前后两个三分钟不是同一概念。张先生的推断违反同一律,犯了“混淆概念”的错误,D项正确。A、B、C三个选项均错误,排除。
10.C 小周或小王要么独舞表演,要么都不独舞表演,二者必具其一。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矛盾的论断不能都否定,骑墙居中,否则就犯了“两不可”的错误,题中说法违反排中律要求,C符合题意。如同时否定“小周或小王独舞表演”和“小周或小王都不独舞表演”,则违反排中律。因为小周或小王要么独舞表演,要么都不独舞表演,二者必具其一,不能都否定,故A、B、D均错误。
11.D 亚里士多德的话强调了排中律,反对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D符合题意。A、B、C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12.C 认识能力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它体现了人们认识的深刻性和全面性,不违背矛盾律,故C入选。选项A、B、D均与题意不符,不选。
13.B 排中律的基本内容通常用公式“A或者非A”来表示。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的意思:处于有用无用之间,是在两者之间摆动,违反了排中律,B正确。A、C、D选项均不符合题意,错误。
14.B 在新冠疫情肆虐期间,美国政府首席传染病学家却在极力劝阻民众戴口罩,一个月后,这位传染病学家又主张民众戴口罩,违反了逻辑思维一致性要求,B符合题意。确定性指要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必须让思维确定下来,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游移不定,A不符合题意。明确性指既要排除自相矛盾的逻辑性错误,也要反对“两不可”的态度,C不符合题意。普适性指某一事物比较普遍的适用于同类对象或事物的性质,D不符合题意。
15.A 首先,已经确定犯罪嫌疑人是甲乙丙丁四人中的一人。根据四人供词——甲:我不是罪犯。乙:丁是罪犯。丙:乙于五天前找人卖盗车。丁:盗车的不是我。可知乙、丁供词相互矛盾,假定这四人中只有一人供词为真,根据排中律,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因此,唯一的真话在乙、丁中,则甲、丙的供词为假,甲说他不是罪犯为假,则甲是罪犯。故A符合题意,B、C、D与题意不符。
16.答案:(1)原因在于这位博士只想到了“水上漂”这种几乎不存在的可能性,而轻易排除了其他可能。
(2)进行科学思维要遵循排中律的要求,尽量考虑各种可能的情况。
解析:博士没有考虑其他可能性,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十分有害的。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阶段检测卷50 正确运用判断含解析-【考评特训】新教材高考政治阶段检测卷,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重视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关注现实热点问题,用哲学观点分析学科内的知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阶段检测卷49 准确把握概念含解析-【考评特训】新教材高考政治阶段检测卷,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重视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关注现实热点问题,用哲学观点分析学科内的知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阶段检测卷46 走进思维世界含解析-【考评特训】新教材高考政治阶段检测卷,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重视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关注现实热点问题,用哲学观点分析学科内的知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