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考二轮】最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解读和分层练习(教师版+学生版)
专题31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环境保护-【提分讲练】最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解读和分层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31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环境保护-【提分讲练】最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解读和分层练习,文件包含专题3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环境保护教师版docx、专题3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环境保护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要点速记】
1.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__________相对稳定的能力。
(1)结构的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动植物_____________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一般相关种群数量呈现周期性变化,可用如图曲线表示。
(2)功能的相对稳定:生物群落能量的________________保持相对平衡,物质的___________保持相对平衡。
2.生态系统稳定性形成的原因: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能力。
(1)实例:
(2)基础:__________调节。
3.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特点: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不是无限的,当外界干扰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能力会迅速丧失。
4.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1)控制对生态系统________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________,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________________投入,保证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__的协调。
【重难点突破】
1.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两种类型
(1)区别:
(2)联系:
一般情况下二者呈负相关,a为抵抗力稳定性,b为恢复力稳定性。
2.生态系统中正负反馈调节的比较
3.设计和制作生态缸
考点二、全球性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要点速记】
1.人口增长
(1)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①现状:人口出生率和____________明显下降,目前已进入____________国家的行列。
②前景:____________,我国人口仍将在较长的时期内持续___________。
③目标:实现人口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协调发展。
(2)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三个影响:
①人均耕地减少,________需求量增加。
②_____________被大量消耗。
③___________________加剧。
(3)协调人口与环境的五个措施:
①继续控制__________________;
②加大保护____________的力度;
③____________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
④加强____________保护和____________建设;
⑤推进__________。
2.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1)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及主要成因:
(2)特点:___________。
(3)影响:对生物圈的_________造成严重威胁,并且影响到人类的______________。
3.生物多样性
(1)范围:___________。
(2)组成:所有的____________,它们所拥有的__________以及各种各样的__________。
(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实例
(4)保护措施
①___________:主要指建立自然保护区及风景名胜区等。
②___________:是指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迁至动物园或植物园,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
③利用___________如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
④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
4.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
(1)内涵:追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2)实现措施。
①保护_____________。
②保护_____________。
③建立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协调与平衡。
【重难点突破】
1.人口增长规律与其他生物种群消长规律的比较
(1)人口数量是通过控制出生率来实现的,而其他种群数量可通过出生率和死亡率两方面来进行控制。
(2)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生物种群消长规律有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的一面。
(3)人不同于一般的生物:人具有发达的、善于思维的大脑,具有制造工具和能主动地调控人口增长以及能主动地改造和保护自然的本领等。因此,人口增长规律又有其特有特点,如实行计划生育。
2.“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环境污染”模型
(1)人口增长初期,劳动力增加,开垦土地,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增加;人口继续增加,土地资源利用过度,耕地退化,导致粮食产量下降。
(2)自然资源因世界人口激增而发生严重枯竭,环境污染严重,人口大量死亡。
(3)人类可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地球不可能最终毁灭。
(4)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人类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受能力。
3.水污染类型的判断技巧
(1)根据污染成因判断:
①若水中富含N、P等营养元素引起的污染,则为无机污染。
②若水中富含有机物引起的污染,则为有机污染。
③若重金属、农药进入食物链引起的污染,则为重金属、农药污染。
(2)根据危害结果判断:
①藻类大量繁殖、水体浑浊度增加,水体缺氧,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则为无机污染。
②若异养生物大量繁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使河水变黑发臭,则为有机污染。
③若较高营养级生物的体内重金属、农药浓度高,则为重金属、农药污染。
4.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原因
(1)从分子水平看:
基因(DNA)多样性(根本原因)→蛋白质多样性(直接原因)→生物性状多样性(体现生物多样性)
(2)从进化角度看:
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变异与定向的自然选择在进化过程中共同作用的结果。
5.生物多样性的层次
Ⅰ反映了同一物种中的差异应为“基因多样性”;
Ⅱ反映了不同物种间的差异应为“物种多样性”;
Ⅲ反映了生物与无机环境间的关系应为“生态系统多样性”。
6.理解外来物种入侵引发的危机
(1)外来物种入侵的含义:就是某物种从它的原产地,通过自然或人为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的过程。人们把在新侵入地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对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外来物种称为侵入种。
(2)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破坏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或生态平衡;使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即引发生态危机。
(3)侵入种引发生态危机的原因:如果迁入地环境条件适宜,侵入种由于缺少天敌的控制,传播能力特别强,一旦侵入,能迅速传播蔓延开来,在短时间内呈种群的“J”型增长。
要点速记答案
考点一、1.结构和功能 (1)种类及数量 (2)输入量与输出量 输入与输出 2.自我调节能力 (1)物理 微生物 增加 减少 (2)负反馈 3.自我调节能力 自我调节 4.(1)干扰 适度 自我调节能力 (2)物质、能量 内部结构与功能
考点二、1.(1)自然增长率 低生育水平 人口基数大 增长 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 (2)粮食 自然资源 环境污染 (3)人口增长 资源和环境 监控和治理 生物多样性 自然保护区 生态农业 2.(1)CO2 污染严重 氟利昂 大量燃烧 植被 污染物 环境 (2)全球性 (3)稳态 生存和发展 3.(1)生物圈 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全部基因 生态系统 (2)①-c ②-a ③-b (3)就地保护 易地保护 生物技术 4.(1)自然、经济、社会 (2)生物多样性 环境和资源 人口、环境、科技和资源消费
专题31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环境保护(基础)
一、单选题
1.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关键作用。这是通过( )
A.种群密度有一定规律性的变化而实现的 B.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物质循环而实现的
C.生态系统内部的反馈机制来实现的 D.人工进行的绿化和环境保护来实现的
【答案】C
【解析】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所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通过生态系统内部的反馈机制来实现的。
2.下列关于“人工微型生态系统”的生态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需不断向生态瓶内输入能量 B.需定期向生态瓶中通入空气
C.要对瓶中的土壤进行灭菌处理 D.白天置于室外,晚上置于室内
【答案】A
【解析】生态瓶应放置在光照环境中,目的是让水藻等植物需要通过光合作用为水生动物提供氧气和养料,动物通过呼吸作用为水藻等植物提供二氧化碳,排泄物被分解者分解成简单小分子物质再被水藻等利用,进行光合作用,所以需要不断向生态瓶内输入太阳能,A正确;生态瓶是密封的,不需要通入一定量的空气供生态系统的生物利用,B错误;瓶中的土壤里的微生物主要是作为分解者,可将动物的排泄物分解成简单小分子物质再被水藻等利用,进行光合作用,瓶中的土壤不需要灭菌,C错误;生态瓶中的植物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夜晚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与室内室外无关,D错误。
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 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
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 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B
【解析】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A正确。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能量的输入= 输出(散失);B错误。信息传递有利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有利于种群的繁衍,还有利于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正确。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的能力,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而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由此可知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D正确。
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
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间接价值
D.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
【答案】D
【解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就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A正确;由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定义可知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B正确;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强,即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C正确;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有状态的能力,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系统一旦遭到破坏,恢复原状的时间越长,难度也越大,D错误。
5.负反馈调节是维持生命系统平衡或稳态的重要调节机制。不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
A.长期服用睾丸酮会导致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减少
B.大量猎杀草原食肉动物,导致食草动物的数量先升后降
C.在酶促反应中,反应终产物过量致使酶的活性下降
D.湖泊受污染后鱼类数量减少,鱼体死亡腐烂进一步加重污染
【答案】D
【解析】负反馈调节是指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正反馈调节是指某一生成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促进或加强最初所发生的变化。长期服用睾丸酮会导致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减少,属于负反馈调节,A正确;大量猎杀草原食肉动物,导致食草动物的数量先升后降,属于负反馈调节,B正确;在酶促反应中,反应终产物过量致使酶的活性下降,C正确;湖泊受污染后鱼类数量减少,鱼体死亡腐烂进一步加重污染,属于正反馈调节,D错误。
6.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历程
B.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大于它的间接价值
C.建立植物园、动物园等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D.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禁止对野生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答案】A
【解析】生物多样性是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其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历程,A正确;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大于它的直接价值,B错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C错误;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而不是禁止对野生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D错误。
7.呼伦贝尔草原四季分明,被世人誉为“世界美丽的花园”,那里动植物资源丰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草原上狼数量的变化与野生黄羊数量的变化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
B.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低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C.该草原内的人工牧场形成的群落不存在垂直分层现象
D.人类活动可以改变该草原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答案】C
【解析】草原上狼数量的变化与野生黄羊数量的变化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A正确;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低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B正确;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故该草原内的人工牧场形成的群落存在垂直分层现象,C错误;人类活动可以改变该草原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正确。
8.某同学依据生态学原理制作了“人工微型生态系统”的生态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的数量越多,生态瓶的稳定性越强
B.需不断向生态瓶内输入能量
C.要对生态瓶中的土壤进行灭菌处理
D.白天给予生态瓶适宜的光照、晚上作保温处理
【答案】B
【解析】生态瓶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要维持合适的比例,有利于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保持其稳态,生态瓶中植物的数量越多,固定二氧化碳的速率越大,而生物群落返回的二氧化碳较少,会导致碳循环不能正常进行,故植物数量越多,生态瓶不一定稳定性越强,A错误;由于呼吸散失的能量不能在利用,故需不断向生态瓶内输入光能,来保证生态瓶中的能量输入,B正确;对生态瓶中的土壤不能灭菌处理,灭菌后生态瓶中的微生物会比较少,不符合生态瓶的制作原理,C错误;白天给予生态瓶适宜的光照、晚上不需要做保温处理,因夜间保温后会导致生态瓶中生物在夜间呼吸消耗的有机物增加,不利于生态瓶的稳定,D错误。
9.生物的多样性有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其原因不包括( )
A.复杂生态系统中的个体出生率和死亡率相近
B.物种多的生态系统中包含着复杂的负反馈调节机制
C.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
D.一种生物大量减少,它在食物链中的位置可以由这个营养级的其他生物来取代
【答案】A
【解析】简单生态系统若达到稳定,其中的生物个体出生率和死亡率也相近,A错误;生态系统有自我调节的能力,主要依赖于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B正确;生物种类多,食物网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C正确;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通常不止一条,而且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又不止一种,因此当一种生物大量减少时,它的位置可以由同一营养级上其他生物来取代,D正确。
10.某池塘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污染后,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鱼虾死亡。水中微生物分解死亡的藻类、鱼虾等,进步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并产生毒素,水质持续恶化。人们通过种植香蒲、芦苇等挺水植物能改善水质,使池塘生态系统得到恢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受污染后,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B.受污染后,池塘的水质持续恶化可能与生态系统的正反馈调节有关
C.香蒲等挺水植物与藻类争夺阳光和无机盐,可抑制藻类的大量繁殖
D.香蒲、芦苇等挺水植物能改善水质,体现了生物名样性的间接价值
【答案】A
【解析】生活污水中含大量有机物,池塘受污染后,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和生活污水中有机物的化学能,A错误;池塘受污染出现水华现象,藻类大量繁殖,鱼类等动物死亡,水质变差又导致鱼类进一步大量死亡、污染程度再加剧,水质进一步恶化,池塘的水质持续恶化可能与生态系统的正反馈调节有关,B正确;香蒲、芦苇等挺水植物能遮盖水体,与藻类争夺阳光和无机盐,抑制藻类的大量繁殖,C正确;香蒲、芦苇等根水植物能改善水质,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的调节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正确。
11.负反馈调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调节机制,下列对应关系不符合负反馈调节的是( )
A.a:胰岛素分泌增多,b:血糖降低
B.a:水体污染,b:赤潮
C.a: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b: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D.a:昆虫数量增多,b:食虫鸟数量增多
【答案】B
【解析】胰岛素分泌增多,能够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这一效果反过来会抑制胰岛素进一步分泌,符合负反馈调节,A错误;水体污染导致发生水华或赤潮,会加剧水体污染的程度,属于正反馈调节,B正确;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反过来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属于负反馈调节,C错误;昆虫数量增多,食虫鸟的食物丰富导致其数量增加,进而捕食更多的昆虫,导致昆虫数量不再增多,属于负反馈调节,D错误。
12.下列有关生态学规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农田中适当增加食物链,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C.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说明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
D.红树林在调节气候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答案】C
【解析】在农田中适当增加食物链,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正确;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的生活,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低碳,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的生活方式。简单理解,低碳生活就是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因此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B正确;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C错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起着重要调节功能的价值。如,调节气候和水土保持等,D正确。
1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保护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是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条件
B.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C.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环境容纳量
D.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存在负反馈调节
【答案】D
【解析】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生态系统稳定性强,生物多样性是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条件,A正确;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B正确;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环境容纳量,C正确;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D错误。
14.为改善城市环境,人们常在依山傍水的区域修建湿地公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湿地公园的观赏性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B.调查湿地公园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采用样方法
C.湿地公园中人工林群落的演替速度和方向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D.为了提高人工林群落的稳定性,应当尽可能多的引进新物种
【答案】C
【解析】湿地公园的观赏性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A错误;调查湿地公园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B错误;湿地公园中人工林群落的演替速度和方向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C正确;多引进新物种可能会引起物种入侵,D错误。
15.“发展经济不应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为此,某市市政府精心筹划以长江为依托修建了湿地文化公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春天湿地公园群落中的青蛙呈“J”型曲线增长
B.若在江边的空地通过人工管理提高某种速生树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C.人工林生态系统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而原始森林生态系统不需要
D.湿地公园的观赏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答案】B
【解析】春天湿地公园群落中青蛙的繁殖也有环境阻力,不会呈“J”型曲线增长,应该是“S”型曲线,A错误;通过人工管理提高某种速生树的产量后,导致生物种类减少,其抵抗力稳定性降低,B正确;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一般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有的生态系统还需外源能量的投入),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得到外部的能量补给,C错误;湿地公园的观赏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错误。
16.以下实例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是( )
A.废弃多时的耕地上会逐渐生长出杂草,进而逐渐出现小灌木林
B.豆科植物能供给根瘤菌有机养料,同时能通过根瘤菌获得含氮养料
C.山区植被遭到破坏或掠夺式砍伐后造成水土流失甚至泥石流的发生
D.草原上羊数量剧增会导致草的数量减少,进而抑制了羊的数量增长
【答案】D
【解析】废弃多时的耕地上会逐渐生长出杂草,进而逐渐出现小灌木林,属于群落的演替,A错误;豆科植物能供给根瘤菌有机养料,同时能通过根瘤菌获得含氮养料,说明豆科植物和根瘤菌是共生关系,B错误;植被破坏导致泥石流发生,是自然灾害没有体现自我调节能力,C错误;草原上羊数量剧增会导致草的数量减少,进而抑制了羊的数量增加,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D正确。
17.生物多样性包含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等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是种内所有遗传变异信息的综合,蕴藏在各种生物的基因里;物种多样性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的复杂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不同的个体的蛋白质不同、性状不同,这是遗传多样性的表现形式
B.维持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是在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
C.生物群落的丰富度是评价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指标
D.建立种子库、基因资源库属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易地保护
【答案】D
【解析】遗传多样性主要是遗传物质的多样性,遗传物质可以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控制生物的性状,所以遗传的多样性可以体现在蛋白质多样性、性状多样性,A正确;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属于生态系统的功能,所以维持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是在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B正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是指某地域物种数目的多少,属于物种多样性的范畴,C正确;易地保护是将生物活体改变原地理位置进行的保护,建立种子库、基因资源库不属于易地保护,D错误。
18.生态环境的保护主要就是“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下列不符合这种环保措施的是( )
A.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即“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当代人的需要”
B.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
C.建立人口、环境、科技和资源消费之间的协调平衡
D.利用生物防治农田害虫,有利于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答案】B
【解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即“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当代人的需要”,符合“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这种环保措施,A正确;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B错误;建立人口、环境、科技和资源消费之间的协调平衡,符合“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这种环保措施,C正确;利用生物防治农田、森林等病虫害,有利于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符合“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这种环保措施,D正确。
19.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B.在生物圈中,物质可以循环利用,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传递、逐级递减
C.湖泊具有蓄水防洪、调节气候等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人类活动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起支配作用,但分解者的功能较弱
【答案】C
【解析】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A正确。在生物圈中,物质可以循环利用,但能量沿着食物链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B正确。湖泊具有蓄水防洪、调节气候等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生态价值,即间接价值,C错误。人类活动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起支配作用,但产生了很多的排遗物或垃圾,所以分解者的功能较弱,D正确。
20.改造盐碱化草原是利用多种恢复生态学技术治理退化的生态系统,使这一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恢复到或接近受干扰前的状态,下图所示为一个简化的技术流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人为恢复生态系统时需向生态系统输入物质和能量
B.演替过程中食物链逐渐缩短以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C.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盐碱化草地的改造使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答案】B
【解析】盐碱地植被较少,生产者同化量较低,人为恢复生态系统时需向生态系统输入物质和能量,A正确;随着群落的演替,群落的结构趋于复杂化,营养级数目增多,食物链不会缩短,而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20%,与食物链长短无关,B错误;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使得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结构更加复杂,因而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正确;盐碱化草地的改造过程,随着群落的演替,草地的物种丰富度发生了变化,群落的空间结构也就发生了变化,D正确。
21.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当今主题,人们进行植树造林,并在许多城市建造了湿地公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工林群落中垂直结构的主要原因是阳光
B.在某片林地大力种植某种速生树并清除其他树种,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C.春天湿地公园群落中的青蛙呈“J”型曲线增长
D.湿地公园的观赏性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答案】A
【解析】造成人工林中群落垂直分布的主要原因为阳光,A正确;在一片山林地上通过人工管理提高某种速生树的产量后,导致生物种类减少,其抵抗力稳定性降低,B错误;春天湿地公园群落中青蛙的繁殖也有环境阻力,应该呈“S”型曲线增长,C错误;湿地公园的观赏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错误。
22.下列关于生态学原理及其应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多引进外来物种可以提高本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会威胁本地原有的物种
B.农田除草可以降低杂草和作物间的竞争,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
C.大火后的森林会发生次生演替,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先增加后降低
D.降低化石燃料的燃烧可以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循环
【答案】B
【解析】引进的外来物种可能会引起物种入侵,进而对本地原有的物种造成威胁,A错误;农田除草使农作物获得更多的光能和空间,从而可以降低杂草和作物间的竞争,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B正确;大火后的森林会发生次生演替,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会增加到一定程度保持相对稳定,C错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不是循环的,D错误。
二、综合题
23.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高原咸水湿地,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名贵鱼类资源众多,鸟类多达222种。回答下列问题:
(1)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____价值。
(2)青海湖面积广大,不同区域生境大不相同,分布着不同群落,这体现了湿地群落具有_______________结构。区别湿地中不同区域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
(3)繁殖季节,青海湖中雌雄鸟上下翻飞,互相追逐,彼此通过飞翔来了解对方,这就是鸟类中的“戏飞”求配现象,“戏飞”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信息,该事实说明信息传递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4)湿地的水体中含丰富的微生物和藻类等,具有一定的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作用,生活污水经湿地处理后有机物含量大大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间接
(2)水平 物种组成
(3)行为 影响种群繁衍
(4)微生物降解分解有机物
【解析】(1)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体现了物种多样性的生态价值,即间接价值。
(2)青海湖不同区域分布着不同群落,体现的是水平方向上的群落分布情况,故为群落的水平结构。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故区别湿地中不同区域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物种组成。
(3)鸟类中的“戏飞”求配现象属于行为信息,即以生物的表现或动作传递的信息。繁殖季节,雌雄鸟上下翻飞,互相追逐,彼此通过飞翔来了解对方,目的是为了彼此交配繁殖后代,该现象说明信息传递可影响种群的繁衍,即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4)湿地的水体中含丰富的微生物和藻类等,具有一定的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作用,生活污水经湿地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后有机物含量会大大减少,即湿地中微生物降解分解有机物导致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减少,有机物变成无机物之后对导致藻类的生长。
24.如图是我国南方开始尝试的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它利用雏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里的杂草和害虫,用作物养猪、养鸭,用秸秆培育蘑菇、生产招气,猪鸭粪、沼渣肥田,生产出无公害的大米与蛋肉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该生态系统中某种杂草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的事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两点)。
(2)一般来说,农田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稳定性较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示,在农业生产上,将蘑菇房与蔬菜大棚相通,可提高蔬菜产量,试分析其增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碳元素一样,氮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也是不断循环的。为什么还要往稻田中不断地施加氮肥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样方法 样方大小要适宜,样方数量要多,随机取样
(2)抵抗力 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3)蘑菇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供蔬菜进行光合作用,使其光合作用增强
(4)农田土壤中氮的含量往往不足以使作物高产,加之农产品源源不断地自农田生态系统输出,其中氮元素并不能都归还土壤,所以需要施加氮肥。
【解析】(1)调查该生态系统中某种杂草种群密度,植物的种群密度调查常用样方法,样方法注意的事项有样方大小要适宜,样方数量要多,随机取样等。
(2)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农田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所以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3)如图示,在农业生产上,将蘑菇房与蔬菜大棚相通,可提高蔬菜产量,试分析其增产的原因:蘑菇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供蔬菜进行光合作用,使其光合作用增强。
(4)氮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也是不断循环的,但农田土壤中氮的含量往往不足以使作物高产,加之农产品源源不断地自农田生态系统输出,其中氮元素并不能都归还土壤,所以需要施加氮肥。
25.“千里金堤柳如烟,芦苇荡里落大雁。渔歌催开千张网,荷花映红水底天……”洞庭湖曾经是中国的第一大淡水湖,近百年来,在自然和人为活动的双重作用下,湖泊面积逐渐萎缩。
(1)流经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山的鸟类主要分布在从从君山公园大门到乌龙尾,沿途植被有芦苇、灌丛、乔木、茶园和水域滩涂,适合不同的鸟类栖息,林鸟和水鸟均有分布。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结构。
(3)人们仍然注重湖区的资源价值,注重当前的利益,忽视长久的发展,使用着最先进技术,以最大强度向洞庭湖索取,使得洞庭湖朝着破碎化、陆地化的方向发展。上述情况说明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
(4)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已遭到严重破坏,湖泊萎缩,调蓄功能下降,灾害频率上升,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___价值愈来愈体现出来。为此,国家建立了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护。
【答案】(1)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流入(或人工输入)到湿地生态系统中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2)水平
(3)速度和方向
(4)间接 就地
【解析】(1)流经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流入(或人工输入)到湿地生态系统中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2)从君山公园大门到乌龙尾,沿途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3)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4)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说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专题31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环境保护(提高)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不存在负反馈调节
B.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比苔原生态系统恢复得慢
C.外来物种入侵会增加物种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红树林具有净化海水和空气的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答案】D
【解析】生态系统存在负反馈调节,使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A错误;由于苔原生态系统中环境比较恶劣,恢复力比较弱,所以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比苔原生态系统恢复得快,B错误;外来物种入侵会降低物种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错误;红树林具有净化海水和空气的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正确。
2.用生态学观点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昆虫,降低其种群密度属于化学防治
B.清除田间杂草和鱼塘中肉食性的“黑鱼”,其目的是保持生态平衡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以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可通过增加食物链提高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减少病虫害
【答案】D
【解析】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昆虫,降低其种群密度属于生物防治,A项错误;田间杂草和鱼塘中肉食性的“黑鱼”,捕食其它的鱼, 食物链延长,能量散失,另外能量流向黑鱼, 不符合人类需要。清除以后,草食鱼中的能量就多,产量也会提高;清除田间杂草和鱼塘中肉食性的“黑鱼”,其目的是调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方向,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向对人类有利的部分,B项错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指的是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C项错误;农田和果园等人工生态系统食物链单一,自身稳定性差,易受病虫害破坏。通过研究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增加或延长食物链,增加生物种类,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减少病虫害,D项正确。
3.生态文明是我国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关于生态系统及其保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是生物种群和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具有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功能
B.大置引入外来物种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C.减少CO2的排放、大力植树造林和开发新能源均可缓解温室效应
D.河流遭到轻微污染,可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和微生物分解消除,说明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
【答案】C
【解析】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和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功能,A错误;大置引入外来物种可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B错误;减少CO2的排放、大力植树造林和开发新能源均可缓解温室效应,C正确;河流遭到轻微污染,可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和微生物分解消除,说明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D错误。
4.湿地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下列与湿地有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湿地被破坏会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
B.负反馈调节是湿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C.湿地生态系统如果遭到严重破坏,物种会大量减少,恢复力稳定性会下降
D.湿地上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物种多样性
【答案】C
【解析】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是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在旅游观赏、科研等方面是直接价值,因此湿地被破坏会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A正确;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B正确;湿地生态系统如果遭到严重破坏,物种会大量减少,营养结构趋于简单,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下降,恢复力稳定性上升,C错误;湿地上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物种多样性,所有物种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D正确。
5.以下实例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的是( )
A.废弃多时的耕地上会逐渐生长出杂草,进而逐渐出现小灌木林
B.草原上羊数量剧增会导致草的数量减少,进而抑制了羊的数量增长
C.豆科植物能供给根瘤菌有机养料,同时能通过根瘤菌获得含氮养料
D.山区植被遭到破坏或掠夺式砍伐后造成水土流失甚至泥石流的发生
【答案】B
【解析】废弃多时的耕地上会逐渐生长出杂草,进而逐渐出现小灌木林,这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A项错误;草原上羊数量剧增会导致草的数量减少,进而抑制了羊的数量增长,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B项正确;豆科植物能供给根瘤菌有机养料,同时能通过根瘤菌获得含氮养料,说明豆科植物和根瘤菌具有互利共生关系,C项错误;山区植被遭到破坏或掠夺式砍伐后造成水土流失甚至泥石流的发生,没有体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D项错误。
6.永州市环保局研究双牌日月湖湿地对生活污水的净化作用,实验结果如图。其中P表示磷,N表示氮,BOD表示生物需氧量(代表水中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氧气消耗量)。据图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日月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组成
B.日月湖湿地生态系统对污水中的P去除效果好于N
C.从图像看出8月份生物消耗的氧要比11月份多,产生的氧可能也多
D.12月份BOD的曲线较低,主要是分解者数量较多
【答案】C
【解析】生态系统的结构由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组成,A错误;由曲线变化趋势可知,日月湖湿地生态系统对污水中的N去除效果好于P,B错误;由图示可知,8月份生物消耗的氧(BOD)要比11月份多,8月份环境因素(温度、光照等)优于11月,产生的氧气可能也多,C正确;12月份BOD的曲线较低,主要是分解者数量较少,D错误。
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
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答案】B
【解析】一般地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相反,生态系统中各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一般呈相反的关系。 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可能会使杂草等其他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减少,导致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8.下图表示“粮桑渔畜”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模式。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农田生态系统中除草、治虫可以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
B.利用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毒蛋白基因培育抗虫作物,利用了其间接价值
C.饲养家禽可以适当延长光照时间来提高产蛋率,这是利用了物理信息的作用
D.该生态农业有效地促进了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答案】C
【解析】农田生态系统中除草、治虫可以降低其抵抗力稳定性,故A错误;利用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毒蛋白基因培育抗虫作物,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故B错误;饲养家禽可以适当延长光照时间来提高产蛋率,这是利用了物理信息的作用,故C正确;该生态农业有效地促进了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但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不能提高,故D错误。
9.某地建设完成的千亩荷花湿地,千亩水稻高产示范田,百亩稻蟹共养区,构成了一种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荷花湿地中的动植物种类多样,但是遭到重度污染面被破坏后较难恢复原状
B.在水稻示范田水稻种植期间通过除草,除虫可以合理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
C.稻蟹共养的生产模式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沿食物链的传递效率
D.若让湿地自然演替,该地的物种丰富度可能逐渐升高、优势物种可能发生变化
【答案】C
【解析】湿地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多样,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强,但是遭到重度破坏后恢复力稳定性较弱,A正确;水稻田中的杂草和水稻是竞争关系,害虫和水稻是捕食关系,通过除草、除虫可以合理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更多地流向有益于人类的方向,B正确;稻蟹共养的生产模式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能量沿食物链的传递效率不会发生改变,C错误;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地的物种丰富度可能会逐渐升高,群落可能会发生演替,优势物种可能会发生变化,D正确。
10.植树造林是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重要途径,是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增进民生福祉的必然要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植树造林能降低大气的CO2浓度,也是降低温室效应最有效的方法
B.在天蓝、地绿、水净的过程中,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在不断增强
C.桑基鱼塘是通过延长食物链的方法提高能量利用率,同时获得更多的产品
D.森林生态系统无需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也能维持其正常功能
【答案】B
【解析】降低温室效应最有效的方法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A项错误;在天蓝、地绿、水净的过程中,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会越来越复杂,进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在不断增强,B项正确;桑基鱼塘能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并没有延长食物链,C项错误; 森林生态系统也要源源不断获得太阳光照,才能维持其正常功能,D项错误。
11.2020年2月12日,持续了整整210天的澳大利亚山火终于结束。统计结果显示,这场大火烧掉了400公顷的森林,当地植被焚烧严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失去负反馈调节,森林生态系统将不会保持稳定状态
B.火灾后,该地区植被焚烧严重,将发生初生演替
C.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强,但其调节能力依然有限
D.森林区域在火灾后,群落依旧有演替至森林阶段的潜力
【答案】B
【解析】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生态系统稳定状态依靠自我调节能力来维持的,因此,失去负反馈调节,森林生态系统将不会保持稳定状态,A正确;火灾后,该地区植被尽管焚烧严重,发生的依然是次生演替,B错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因此,尽管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强,但其调节能力依然有限,C正确;森林区域在火灾后,由于原有的气候条件、植被繁殖体等的存在,因此群落依旧有演替至森林阶段的潜力,D正确。
12.水华是指淡水水体中蓝藻等藻类大量繁殖后使水体呈现绿色的一种生态现象。某大型水库近年来常常爆发大规模水华,为探究水华爆发的原因,研究者调查并分析了影响藻类数量变动的部分环境因素,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从营养结构角度分析,人工大量捕捞银鱼更容易导致水华的爆发
B.从种间关系角度分析,图中的“抑制”是通过捕食关系影响藻类数量变动的部分环境因素来实现的
C.水华发生时,水中含氧量降低的原因之一是藻类大量繁殖,导致夜间呼吸作用增强,消耗了大量溶氧
D.水华发生时,水中含氧量降低的原因之一是水体生物大量死亡,导致需氧型微生物大量繁殖,进一步消耗了溶氧
【答案】A
【解析】从营养结构角度分析,人工大量捕捞银鱼会增加浮游动物的数量,能更好的控制藻类的数量,抑制水华的出现,A错误;从种间关系角度分析,图中的“抑制”即鲢鱼和浮游动物对藻类的捕食,B正确;水华发生时,藻类大量繁殖,导致夜间呼吸作用增强,消耗了大量溶氧是水中含氧最降低的原因之一,C正确;水华发生时,水中含氧量降低的原因之一是水体生物大量死亡,导致需氧型微生物大量繁殖,进一步消耗了溶氧,D正确。
13.生物圈内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北虎和华南虎是两个老虎品种,可体现出生物多样性中的物种多样性
B.一个有多种未知用途植物的风景区,只能体现出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
C.建立自然保护区、动物园和植物园等是目前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方法
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历程,其形成与生物的共同进化有关
【答案】D
【解析】东北虎和华南虎是两个老虎品种,但属于同一物种,因此不能体现出生物多样性中的物种多样性,A项错误;一个有多种未知用途植物的风景区,能体现出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B项错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方法是就地保护,但建立动物园和植物园属于易地保护,C项错误;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共同进化能增加生物的多样性,D项正确。
14.调查研究表明,红树林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物种最多样化的生态系统之一,一般分布于高潮线与低潮线之间的潮间带,既是海岸的天然防护林又是潮间带多种贝类。鱼类,水鸟的栖息繁衍地。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一些物种的生存受到影响。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红树林中物种多样性减少,降低了其抵抗力稳定性
B.潮间带中的贝类、鱼类、 水鸟组成食物链。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传递
C.决定水鸟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
D.红树林能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净化海水。体现了红树林的间接价值
【答案】B
【解析】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红树林中物种多样性减少,营养结构变得简单,降低了其抵抗力稳定性,A正确;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级消费者,故贝类、鱼类、 水鸟不能组成食物链,B错误;决定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C正确;红树林能防风消浪、固岸护堤、净化海水体现了红树林对生态平衡调节的间接价值,D正确。
15.曾经历了由“千里松林”到“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塞罕坝,建国后,历经三代林场人的不懈努力,终于建成了森林覆盖率高达80%的“绿色屏障”,林场建设者也因此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殊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伐木、垦荒使塞罕坝森林生态系统退化成荒原沙丘,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限
B.影响塞罕坝林场中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中动物类群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
C.塞罕坝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从荒丘变为森林,说明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D.重建的人工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的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答案】B
【解析】当外界干扰超过一定的限度,森林生态系统崩溃,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A正确;影响动物类群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B错误;从群落演替的角度看,塞罕坝从荒原沙丘变成森林,荒原沙丘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还有少量生物,属于次生演替,这个事例说明人类生产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C正确;从生物多样性价值分析,塞罕坝生态系统的恢复对于人类的贡献主要为间接价值,D正确。
二、综合题
16.某山区分布着原始森林,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强,森林不断遭到砍伐,野猪的栖息环境受到了很大的破坏。为了更好地保护野猪,科研人员进行了研究。他们同时也对发源于该山区的一条河流进行了研究,该河流流经县城时会有来自食品工厂和居民生活的污水(含大量有机物)排入,流经县城时浮游植物在一年内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森林不断遭到砍伐,野猪的栖息环境受到了很大的破坏,导致生活在该空间的野猪的环境容纳量__________________。同时生存环境破碎化会加快该环境中的其他物种的灭绝,导致群落中__________________降低。
(2)根据图示推测,10月份无机盐含量大幅增多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河流流经山区、农田、县城时,在生物种类上的差异属于群落空间结构中的_______________结构,其中该河流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县城的食品工厂向河流排污,导致鱼类因为缺少氧气而大量死亡,使水体变浑浊,但是村庄附近的河流又保持清澈见底,这依赖于该河流的__________________能力。
(5)随着旅游开发和旅游业的发展,山区和县城结合部景观发生了很大变化,周围很难见到高大的植被,取而代之的是低矮的草,甚至有不长草、土壤板结的现象。这说明人类的活动能够影响群落演替的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减小 丰富度
(2)浮游植物大量死亡,水体中有机物增加,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增强
(3)水平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生活污水中有机物中所含的能量
(4)自我调节
(5)速度和方向
【解析】(1)森林不断遭到砍伐,野猪的栖息环境受到了很大的破坏,导致生活在该空间的野猪的环境容纳量减小。同时生存环境破碎化会加快该环境中的其他物种的灭绝,导致群落中丰富度降低。
(2)根据图示推测,10月份由于浮游植物大量死亡,水体中有机物含量增加,分解者分解作用增强,水体中无机盐含量大幅增多。
(3)该河流流经山区、农田、县城时,在生物种类上的差异属于群落空间结构中的水平结构,由于该河流流经县城时会有来自食品工厂和居民生活的污水(含大量有机物)排入,所以该河流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源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生活污水中有机物中所含的能量。
(4)县城的食品工厂向河流排污,导致鱼类因为缺少氧气而大量死亡,使水体变浑浊,但是村庄附近的河流又保持清澈见底,这依赖于该河流的自我调节能力。
(5)随着旅游开发和旅游业的发展,山区和县城结合部景观发生了很大变化,周围很难见到高大的植被,取而代之的是低矮的草,甚至有不长草、土壤板结的现象。这说明人类的活动能够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17.氧化塘是一种利用天然净化能力对污水进行处理的构筑物的总称。其净化过程与自然水体的自净过程相似,主要利用菌藻的共同作用处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通过在塘中种植水生植物,进行水产养殖,以水生植物和水产、水禽的形式作为资源回收,使污水处理与利用结合起来,实现污水处理资源化。下图为即氧化塘的示意图,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氧化塘下游生活有大量的动植物,当沉水植物大量繁殖后,部分浮游植物的数量下降,大型底栖动物的数量有所增加,这是在_________________(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水平上研究的结果。池塘鱼类养殖中要采用立体养殖法,从群落结构的角度分析,立体养殖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沉水植物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吸引浮游动物栖息在其叶表面,从而抚育出高密度的浮游动物。浮游动物能够大量捕食浮游藻类,也间接地控制了浮游藻类的数量。这体现出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流入氧化塘的污水量比较少,污染比较轻微,氧化塘能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微生物分解等途径很快消除污染,氧化塘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该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
(4)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群落 提高对资源和空间的利用率(充分利用资源和空间)
(2)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物理沉降 化学分解 自我调节
(4)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中有机物所含的化学能
【解析】(1)据图可知,在池塘下游生活有大量的动植物,其中沉水植物大量繁殖后,部分浮游植物的数量下降,大型底栖动物的数量有所增加,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鱼类养殖中要采用立体养殖法,从群落结构的角度分析,立体养殖可以充分提高对资源和空间的利用率(充分利用资源和空间)。
(2)沉水植物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吸引浮游动物栖息在其叶表面,从而抚育出高密度的浮游动物。浮游动物能够大量捕食浮游藻类,也间接地控制了浮游藻类的数量。这体现出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的作用。
(3)由图示看出,氧化塘净化污水的途径有物理沉降、微生物的分解、化学分解和藻类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行的。该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4)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中有机物所含的化学能。
18.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一般包括红树林、滩涂和基围鱼塘三部分。下图为某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红树林湿地不同潮间带分布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有差异,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_____结构。
(2)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后的修复过程中发生的演替属于________________演替,随着生物多样性和食物网的恢复,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稳定性增强。
(3)基围鱼塘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水产品,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___价值。为保护红树林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可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这属于__________________保护。
(4)每年输入红树植物、半红树植物、伴生植物等生产者的能量,一部分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流入初级消费者,其余能量的去向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生产者 水平
(2)次生 抵抗力
(3)直接 就地
(4)流向分解者 暂时未被利用的能量
【解析】(1)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成分是生产者,它能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供其他生物生存利用。红树林湿地不同潮间带是受地形起伏影响形成的,其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的不同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
(2)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并未造成全部生物灭绝,其原有的土壤条件被保留,还有植物的繁殖体等,所以属于次生演替。随着演替的进行,物种数目增加,食物网恢复,增强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干扰保持原状的能力,即增强了抵抗力稳定性。
(3)基围鱼塘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水产品,这是给人类提供食物的实用价值,属于直接价值。在红树林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没有进行生物迁移,属于就地保护。
(4)生产者体内的能量有四个去路,①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②流入下一营养级;③被分解分解利用;④未被利用的能量。
19.某河流的中下游流域水质富营养化严重,水体发绿发臭时有发生,对渔业和居民生活用水构成严重威胁。近几年随着生态治理力度的加大,该河段生态环境逐渐恢复。请回答下列问题:
(1)河流群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区别不同河流群落的重要特征。当河流遭到严重污染时,会导致某些鱼类等种群不断减少甚至消失,使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明显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该河流中下游流域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与水质中富含N、P等矿质元素有关。为了证明水体富营养化是由N和P元素引起的,设计了下面的实验。从绿色的河水中取样,并进行如下处理:
A.静置4小时,倒去上清液,留下藻类,加清水。如此重复3次。
B.再加水至1000mL,混匀后分装于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
C.在甲烧杯中加0.3g洗衣粉(含P);在乙烧杯中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丙烧杯中加0.15g洗衣粉和0.15g尿素;丁烧杯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将甲、乙、丙、丁四个烧杯置于向阳的窗台上培养5天,取得水样。
分析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A步骤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预计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藻类密度最大的是丙,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物种组成 生物多样性减少,营养结构简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降低 加0.3g尿素
(2)不加任何物质(注意这两空可互换答题位置) 除去样品中原有的矿质元素 藻类生长所需的矿质元素N、P等含量丰富
【解析】(1)区分群落的主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生态系统中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而该河流受到严重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营养结构简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降低,所以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2)C、实验目的是证明水体富营养化是由N和P元素引起的,所以自变量是否含有N和P;乙烧杯中加入0.3g含尿素(含氮),丙烧杯中加0.15g洗衣粉和0.15g尿素,丁烧杯作为对照不加任何物质。
①倒去上清液,留下藻类,加蒸馏水,重复3次,目的是除去样品中原有的矿质元素。
②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藻类密度最大的是丙,因为藻类生长所需的矿质元素N、P等含量丰富。
专题31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环境保护(挑战)
一、单选题
1.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对于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关键作用。这是通过( )
A.种群密度的一定的规律性变化而实现的
B.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物质循环而实现的
C.生态系统内部的负反馈调节机制来实现的
D.人工建造“生态屏障”和环境保护来实现的
【答案】C
【解析】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群落的丰富度有关,群落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而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正确。
2.某地盛产大桃,但果园大量废弃枝条和落叶乱堆乱放占用土地,被焚烧后污染环境。为解决此问题,当地政府建设了“生态桥”工程,将废弃枝条和落叶加工成有机肥后施加到果园土壤中,减轻污染的同时提高了桃的产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将有机肥施加到果园中,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会发生改变
B.“生态桥”工程的实施,使果园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得更复杂
C.果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其自我调节能力高于当地自然生态系统
D.流入果园生态系统的能量包括果树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和有机肥中的化学能
【答案】A
【解析】有机肥施加到果园中,土壤中有机物含量升高,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会发生改变,A正确;“生态桥”工程的实施,改变土壤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主要改变分解者结构,不改变果园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B错误;生态系统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果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结构没有当地自然生态系统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低于当地自然生态系统,C错误;流入果园生态系统的能量包括果树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有机肥中的化学能和其它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D错误。
3.雾霾天气给人体健康带来很大危害,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雾霾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从生态系统稳定性分析,雾霾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丧失
C.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分析,雾霾可作为物理信息影响种群繁殖
D.从生态系统的保护分析,雾霾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答案】B
【解析】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雾霾属于空气中的成分,在生态系统中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正确;从生态系统稳定性分析,雾霾污染环境,导致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减弱,并不是完全丧失,B错误;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分析,雾霾可作为物理信息或者化学信息影响种群繁殖,C正确;从生态系统的保护分析,雾霾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废气、颗粒性粉尘等对环境造成的污染,D正确。
4.棉铃虫是一种常见的棉田害虫。某地农业部门提出,通过放养棉铃虫的天敌——赤眼蜂将棉铃虫的种群数量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放养赤眼蜂能够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提高棉田中的能量利用率
B.放养赤眼蜂既改变了该群落的物种组成,又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C.若棉田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过多地流入棉铃虫,则该生态系统可能不能处于稳态
D.与喷洒高效农药相比,放养赤眼蜂的优点之一是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答案】A
【解析】放养赤眼蜂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A错误;放养赤眼蜂增加该群落的物种组成,且有利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正确;若棉田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过多地流入棉铃虫,则可能使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C正确;放养赤眼蜂防治棉铃虫属于生物防治,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比优点之一是不会污染环境,D正确。
5.苔草和旅鼠是苔原生态系统的两种常见生物。当苔草被旅鼠大量啃食时,苔草会产生化学防御,最终抑制旅鼠消化道内蛋白质的水解。如图为某一时期旅鼠神群密度与苔草化学防御水平的关系图。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苔草是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其种群数量变化和捕食者旅鼠有关
B.调查旅鼠的种群密度时可用标志重補法,要注意标志的有效性
C.据图分析,样地一之前旅鼠密度过高,样地三苔草化学防御水平将降低
D.苔草化学防御水平的变化有助于维持苔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稳定
【答案】C
【解析】苔草是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其种群数量变化和捕食者旅鼠有关,A正确;调查旅鼠的种群密度时可用标志重捕法,要注意标志的有效性,B正确;样地1中的苔草化学防御水平最高,可以推测样地1中旅鼠种群密度降至极低水平是此前一段时间旅鼠种群密度过高所致;样地3中旅鼠种群密度最大,可以预测样地3中的苔草化学防御水平此后将会增高,C错误;苔草化学防御水平的变化有助于维持苔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稳定,D正确。
6.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各国的普遍关注,改善环境、治理环境成为重要课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生物体的呼吸作用释放大量CO2
B.森林能调节气候、改善环境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雾霾现象可自行退去,说明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D.过度放牧导致草原生态系统退化,没有改变牲畜的环境容纳量
【答案】C
【解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大量CO2,A错误;森林能调节气候、改善环境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错误;雾霾现象可自行退去,即生态系统的环境状态受到干扰而变差后可自行调节变好,说明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C正确;过度放牧导致草原生态系统退化,牲畜的环境容纳量会变小,D错误。
7.茶毛虫是黄山茶区的一种重要害虫,其幼虫常聚集在叶背取食,对茶叶生产影响较大。防治方法有人工捕抓幼虫、利用灯光诱杀成虫、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茶园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
B.茶毛虫同化能量的去向有:被茶毛虫呼吸消耗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以及通过茶毛虫的粪便流向分解者
C.放置黑光灯诱杀茶毛虫成虫,利用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D.增加茶园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复杂程度可减少茶毛虫危害
【答案】B
【解析】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就是沿着这个渠道进行的,A正确;茶毛虫同化能量的去向有:被茶毛虫呼吸消耗、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茶毛虫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茶毛虫同化的能量,B错误;放置黑光灯诱杀茶毛虫成虫,利用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C正确;增加茶园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复杂程度可提高茶园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从而减少茶毛虫危害,D正确。
8.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是指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区域内有特别多的物种存在。一般说来,含有1500种以上本地植物物种的区域才有资格被评为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我国的中南部山地就是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之一。选用植物作为热点区域标志,这是因为( )
A.植物既容易调查和鉴定,又是其他生物类群多样性的基础
B.植物光合作用是二氧化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唯一途径
C.物种种类数决定了遗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D.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外来物种都能增加生物多样性
【答案】A
【解析】选用植物作为热点区域标志,这是因为植物既容易调查和鉴定,又是其他生物类群多样性的基础,A正确;植物光合作用是二氧化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此外二氧化碳还可以通过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B错误;植物种类数只是会影响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决定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是自然选择和共同进化,C错误;外来物种不都能增加生物多样性,也可能会导致生态入侵,使生物多样性降低,D错误。
9.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湿地水禽的重要越冬地、繁殖地、停歇地,被誉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典范”,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流水中,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溶解氧越多,N、P等无机盐也越多
B.负反馈调节是湿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C.由于污染而死亡的鱼腐烂后会加重污染并导致更多鱼类死亡属于正反馈调节
D.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如果遭受严重破坏,物种数可能大量减少,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答案】A
【解析】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流水中,由于排污口处有机物较多,聚集的微生物或藻类等较多,它们均会进行呼吸作用,因此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溶解氧越少,故A错误;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故B正确;由于污染而死亡的鱼腐烂后会加重污染并导致更多鱼类死亡,即系统工作的结果对过程起促进作用,因此,属于正反馈调节,故C正确;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如果遭受严重破坏,物种数可能大量减少,造成营养结构变得简单,因而抵抗力稳定性降低,故D正确。
10.为减少某自然水体中N、P含量过高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的不良影响,环保工作者拟利用当地原有水生植物净化水体。选择其中3种植物分别置于实验池中,90天后测定它们吸收N、P的量,结果见下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N和P元素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流动形式与C元素相同
B.由表格数据可知,投放浮水植物甲和沉水植物丙有利于净化水体
C.植物甲和丙投放到水体中会导致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方向改变
D.该水体可净化一定量的N和P,说明该生态系统通过正反馈调节维持其稳态
【答案】B
【解析】C元素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以二氧化碳气体的形式流动,而N和P元素以离子形式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体中,A错误;由分析可知,浮水植物甲和沉水植物丙单位水体面积N吸收量和P的吸收量都相对较高,有利于净化水体,B正确;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不会因浮水植物甲和沉水植物丙的投放而发生改变,C错误;该水体能对一定量的N和P进行净化,说明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强,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主要依赖于负反馈调节,D错误。
11.湿地被誉为地球“肾脏”,具有蓄洪防旱,调节区域气候,自然净化污水,为迁飞的鸟类和多种动、植物提供栖息地,以及为人们提供体闲娱乐的环境等功能。湿地生态恢复工程是采用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如废水处理、污染源控制、土地处理工程以及植物物种的引进种植等,使受到干扰的湿地得以恢复的工程。下列有关湿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述材料只体现了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B.湿地生态系统在恢复过程中,消费者种类和数量的增加对生态系统的恢复有阻碍作用
C.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工程主要是利用了生物群落演替理论
D.湿地生态系统依靠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能很快恢复到正常的健康状态
【答案】C
【解析】湿地具有蓄洪防旱,调节区域气候的功能为间接价值,为迁飞的鸟类和多种动、植物提供栖息地,以及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环境等功能属于直接价值,A错误;湿地生态系统在恢复过程中,消费者能加快物质循环、能量流动,故消费者种类和数量的增加对生态系统的恢复有促进作用,B错误;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工程是群落的次生演替,主要是利用了生物群落演替理论,C正确;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弱,依靠其自我调节能力就需要很长时间恢复到正常的状态,D错误。
12.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然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B.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
C.火灾后的森林生态系统恢复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D.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
【答案】B
【解析】负反馈调节是自然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A正确;能量流动是单向传递的,不能循环利用,B错误;火灾后的森林生态系统恢复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C正确;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是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D正确。
二、综合题
13.在我国,红树林生态系统广泛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沿海的潮间带,既是海岸的天然防护林,又是潮间带多种贝类、甲壳类.鱼类的栖息繁衍地,也是多种水鸟营巢繁殖的处所。由于人类的围海造地和人工养殖以及建筑、薪柴之需,其面积日益缩小。请回答相关问题:
(1)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角度分析,红树林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可以作为____________。
(2)红树林中的鱼、虾、蟹、水禽和候鸟等消费者的存在,能加快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
(3)若潮间带受到轻微污染,红树林可以净化海水,吸收污染物从而消除污染,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能力,该能力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
(4)海水富营养化会导致赤潮发生。红树林中的植物(常绿灌木或乔木)能防止赤潮发生。原因是红树林中的植物在与藻类竞争_____________的过程中占优势,使藻类不能大量繁殖。
(5)红树林可以护堤固滩、防风浪冲击,对保护海岸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__价值。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要在________________三个层次上制定保护措施。我国已建立了多个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这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属于_______________保护。
【答案】(1)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
(2)物质循环
(3)自我调节 负反馈调节
(4)N、P等营养物质和阳光
(5)间接 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 就地
【解析】(1)红树林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很多,可以作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2)消费者的作用是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该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4)红树林中的植物(常绿灌木或乔木)能防止赤潮发生。原因是红树林中的植物在与藻类竞争N、P等营养物质和阳光的过程中占优势,使藻类不能大量繁殖。
(5)红树林可以护堤固滩、防风浪冲击,对保护海岸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是属于红树林在生态系统方面的调节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要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制定保护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
14.图为某地进行生态养殖的创新模式, 该模式将乳鸽养殖销售、鱼塘养殖、果林种植等产业进行有机结合。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鸽种群一般遵循“一夫一妻制”,这就需要使种鸽种群具有适宜的_______________,以维持鸽种群正常的出生率。
(2)肉鸽摄入的饲料,其能量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_________________,其他能量进入粪便。
(3)桉树能分泌出“杀菌素”和芳香化合物,在鸽舍周边种植桉树林隔离带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鸽舍需经常清扫、冲洗、废水进入鱼塘得以净化,体现了鱼塘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能力。
(4)调查发现,鱼塘中存在水草→草鱼→鳜鱼所构成的食物链,其能量流动情况如表所示。 (注:NP 为净同化量,GP 为总同化量,R 为呼吸量,NP=GP-R。)
上表生物类群中,代表草鱼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该食物链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保留两位小数)。
【答案】(1)性比率
(2)生长、发育和繁殖
(3)净化空气 自我调节
(4)I 3.16%
【解析】(1)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只有保护了种鸽种群具有适宜的性别比例,才能维持鸽种群正常的出生率。
(2)肉鸽摄入的饲料,其能量一部分以呼吸热能散失、一部分用于肉鸽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其他能量进入粪便。
(3)桉树能分泌出“杀菌素”和芳香化合物,因此在鸽舍周边种植桉树林隔离带可以净化空气。鸽舍需经常清扫、冲洗、废水进入鱼塘得以净化,体现了鱼塘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4)调查发现,鱼塘中存在水草→草鱼→鳜鱼所构成的食物链。生物类群总同化量大小关系为:59.3×106>176×103>55.6×102,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因此生物类群Ⅰ是草鱼,生物类群Ⅱ是水草,生物类群Ⅲ是鳜鱼。该食物链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55.6×102÷176×103×100%=3.16%。
15.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排入湖泊,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时可引起蓝藻迅速繁殖,发生水华。采用生态浮岛(如图1所示)可治理水体富营养化,防止水华发生。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浮岛对水质的净化主要利用植物根系___________,从而对水质起净化作用;此外,生态浮岛上的植物与浮游藻类之间存在________关系,通过________,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
(2)浮岛植物根系上吸附着大量的微生物,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浮岛上的植物可供鸟类筑巢、下部根系形成鱼类和水生昆虫的栖息环境,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
(3)随着生态浮岛的建立,水体中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使该水域群落发生了________演替。生态浮岛净化污水、防治水华发生、美化环境,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价值。
(4)若某种食草鱼类摄入的藻类含480 J能量,其粪便中含有240 J能量,要满足该食草鱼类正常生长,则至少需要藻类固定__________J的太阳能。
【答案】(1)吸收水中的N、P等营养物质 竞争 与浮游藻类争夺光照(或抑制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
(2)分解者 垂直
(3)次生 直接价值 间接(价值)
(4)1200
【解析】(1)根据题意可知,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排入湖泊,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N、P等营养物质属于植物生长发育需要的无机盐,因此可以被植物根系吸收,而对水质起净化作用;藻类植物的正常生长要进行光合作用,生态浮岛上的植物会与藻类竞争阳光,受到阳光的影响,浮床下方阳光较弱,从而抑制藻类繁殖,防止水华发生。
(2)浮岛植物根系上吸附着大量的微生物,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生态浮床上的植物可供鸟类筑巢,下部根系形成鱼类和水生昆虫栖息环境,表现为垂直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这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
(3)根据题意,随着生态浮岛的建立,水体中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使该水域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也叫生态功能,生态浮床的净化水质、防止水华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指供人类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的实用意义,以及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生态浮床的美化环境的价值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4)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食草鱼类摄入的藻类含480 J能量,其粪便中含有240 J能量,则食草鱼同化的能量为480-240=240J,至少消耗的藻类那么传递效率按照20%计算,则:240÷20%=1200 J。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实质
保持自身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
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
核心
抵抗干扰,保持原状
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影响因素
比较项目
正反馈调节
负反馈调节
调节方式
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结果
常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
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实例分析
已污染的湖泊污染加剧
设计要求
相关分析
生态缸一般是封闭的
防止外界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干扰
生态缸中投放的几种生物必须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成分齐全
生态缸中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
生态缸的材料必须透明
为光合作用提供光能;保持生态缸内温度;便于观察
生态缸宜小不宜大,缸中的水量应适宜,要留出一定的空间
便于操作;缸内储备一定量的空气
生态缸的采光应用较强的散射光
防止水温过高导致水生植物死亡
植物种类
单位水体面积N吸收量(g/m2)
单位水体面积P吸收量(g/m2)
浮水植物甲
22.30
1.70
浮水植物乙
8.51
0.72
沉水植物丙
14.61
2.22
生物类群
I
Ⅱ
Ⅲ
GP 和NP
GP=176×103NP=6×103
GP=59.3×106 NP=50.5×106
GP=55.6×102NP=1.3×102
NP/GP
0.03
0.85
0.02
R
170×103
8.8×106
54.3×102
未利用
62.8%
99.7%
﹣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36 细胞工程-【提分讲练】最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解读和分层练习,文件包含专题36细胞工程教师版docx、专题36细胞工程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35 基因工程-【提分讲练】最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解读和分层练习,文件包含专题35基因工程教师版docx、专题35基因工程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25 免疫调节-【提分讲练】最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解读和分层练习,文件包含专题25免疫调节教师版docx、专题25免疫调节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