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单元研习任务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单元研习任务教学设计,共8页。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单元课文中生僻字的读音
2.掌握本单元课文中通假字的读音、含义,了解通假字读音的一般规律。
3.了解文言长句的朗读停顿规律。
教学重难点
掌握课文中通假字的读音、含义。
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一:通读选文,感知整体
1.课前预习,默读全部选文。
教师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注解、《古汉语常用词典》等工具书标出生僻字的读音。
2.自由轻声诵读,整体感知所有文本内容。
教师提醒学生在诵读时特别注意生僻字的读音。学生诵读时,教师PPT展示生僻字(或板书生僻字)如下,明确其读音。
功亏一箦(kuì)怵惕(chù tì)三十辐共一毂(gǔ)
埏埴(shān zhí)以为器 五石之瓠(hù) 非呺(xiā)然大也
吾为其无用而掊(pǒu)之
以洴(píng)澼(pì)絖(kuàng)为事
学习活动二:辨识通假,读准字音
1.找出选文中的通假字,写出本字,并为其注音。
具体教学活动可以采用填写下列表格的方式完成。
2.拓展延伸,梳理通假字类别;举一反三,掌握通假字读音的基本规律
明确:一般来说,通假字的类型分为两类:音同(近)通假,形似通假。(提示:教学时可将以下例句打乱顺序,让学生自主理解并归纳)
(1)音同(近)通假。从读音上看,通假字与本字具有音同,或音近,或双声,或叠韵的关系。例如:
①信以结之,则民不倍。(《礼记·缁衣》)
②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孟子·公孙丑》)
③故九万里则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庄子·逍遥游》
④没死以闻。(《战国策·赵策》)
例①的“倍”和例②的“畔”分别是“背”和“叛”的借字,“倍”与“背”同音、“畔”与“判”同音;例③的“培”和例④的“没”分别是“凭”和“冒”的借字,“培”与“凭”、“没”与“冒”的声母相同。
(2)形似通假。如教材“以说吴王”“当察乱何自起”句中的通假字,即为形似通假。如果通假字和本字是形声字的话,则两者多具有相同的声符,或声母相同,或韵母相同。
掌握以上规律,既可以帮助我们读准通假字读音,也可以帮助我们辨识未学过的通假字,有利于我们理解文言字词,疏通句意。
设计意图
通过梳理通假字,准确掌握选文通假字读音;通过朗读,加深对相关通假字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掌握一定的通假字读音规律,并能举一反三,将其运用于陌生文言文的阅读。
学习活动三:辨识结构,读对停顿
在文言诵读中,读破句,也就是未读对停顿,往往是不解句意的外在表现。为了更好地把握诵读节奏,更好地把握文意,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长句的停顿。本单元长句的停顿,以下几种情形需加以特别说明。
1.师生挑选长句朗读,总结归纳长句停顿的一般规律。
明确:(1)领起长句或分管多个分句的主语,朗读时要在主语后停顿以示强调。如:
①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2)较长的介词结构后应加以停顿,以舒缓诵读节奏,保证语法结构完整。如: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3)固定结构后应加以停顿,以保证其结构的独立性。如下列各句中的“非所以”“是以”“不可不+动词”“恶得不”等结构。
①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②是以/圣人欲不欲,学不学
③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
④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4)倒装句、判断句等特殊句式要根据句式特点进行必要停顿。如:
①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本句为定语后置句,为突出前置的中心词,必须在中心词“宋人”后停顿)
②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本句为判断句,为强调主谓间的判断关系,要在主语“圣人”后加以停顿)
2.选取《兼爱》一文练习诵读,要求读对停顿,读出节奏。
设计意图
通过节拍停顿练习,掌握复杂文言长句的句法;通过辨析常见的句法结构掌握朗读停顿的规律。两者相辅相成,有效提高文言阅读理解水平。
作业
1.熟读选文。
2.利用各种资料,口头翻译选文。如有不会翻译的句、段,做好记录,提交课堂讨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梳理、掌握本单元高频虚词“而、之、于、其”的主要意义和用法。
2.通过虚词,揣摩句子语气及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背诵经典篇章。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主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通过虚词揣摩句子语气。
2.背诵经典篇章。
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一:辨识虚词,领悟文气
1.整理虚词用法。
引导学生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通过小组分工合作形式,整理、归纳、积累重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制成卡片,并汇报交流。在整理过程中,特别提示学生,判断虚词意义和用法要密切联系前后语境。同时,建议同学联系已学过的典型例句,由已知推导未知,举一反三,形成知识网络框架。虚词整理示例如下:
除上述示例外,还可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整理“其、也、乎、为、所”等词的用法。
设计意图
通过整理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虚词在表达语气和感情时的重要作用。通过诵读,强化对虚词的理解。
2.领悟虚词,读出语气。
明确:清代刘淇在《助字辨略》中说:“盖文以代言,取肖神理,抗坠之际,轩轾异情,虚字一乖,判于燕越。……且夫一字之失,一句为之蹉跎;一句之误,通篇为之梗塞。”又说:“构文之道,不过实字虚字两端,实字其体骨,而虚字其性情也。”虚词虽然不表示实际意义,不承担实际语法功能,但它对语言单位的组合、语气的表达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应通过反复诵读加强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领会,并反过来,通过领悟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加强对诵读节奏、语气和感情的把握。
在诵读中,应着重通过句中语气词帮助把握语句节奏,通过句末语气词把握语句语气。
比如,第4课中“朝闻道,夕死可矣”“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等句中的“矣”,对陈述内容起了强调作用,对陈述语气起了强化作用,所以朗读时要读出坚定的语气,以表明作者坚信之意。
第5课,“其坚不能自举也”“非不呺然大也”中的“也”字,一望可知是表示判断语气,但是用于否定判断中,暗含了惠子对大而无当事物的哂笑、轻视。“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三个“也”字,明显是庄子对惠子的语言表达(含语意、语气)的回应。后两个“也”字所涉内容,均暗含对比之意,庄子通过这一点小小的对比,表明对惠子论调的反对和嘲讽。在朗读时一定要读出一点互相调侃、辩难的语气。
第6课,“犹有不孝者乎”“犹有不慈者乎”“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诸句中的“乎”字,则一定要读出强烈的反问语气,以表现作者确信将不会产生“不孝”“不慈”等现象的坚定判断。
各课中,都存在句末虚词连用的现象,如“也已”“也夫”“而已矣”等词,虚词连用都起着强化语气的作用。在诵读指导中,可根据学生情况适当加以指导。
学习活动二:诵读选文,体悟感情
1.有感情地诵读所有选文。
在读准字音、读对停顿、理解文意、领会语气的基础上,展开多种形式的诵读实践活动。具体形式可以有品析名家朗诵、跟学名家朗诵、个人诵读、分组诵读、集体诵读、直接朗诵、配乐朗诵、诵读表演等。要求所有的朗诵都要注意体察作者的思想感情,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
2.选择背诵经典片段。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诵读能有效加深对文意的理解。一些经典的文本,比如教材要求背诵的篇章(《〈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老子〉四章》等),应在熟读基础上尽早完成背诵任务,以方便后续学习。
设计意图
通过朗诵,体悟选文思想感情;通过背诵,加强对选文思想内容的把握。
作业
1.背诵《〈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老子〉四章》。
2.整理课堂上未整理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例句
通假字
本字
读音
知者不惑
知
智
zhì
非所以内交与孺子之父母也
内
纳
nà
若火之始然
然
燃
rán
其脆易泮
泮
判
pàn
九层之台,
起于累土
累
蔂
léi
不龟手之药
龟
皲
jūn
以洴澼絖为事
絖
纩
kuàng
以说吴王
说
悦
yuè
当察乱何自起
当
尝
cháng
故不孝不慈亡
亡
无
wú
故盗贼有亡
有亡
又无
yòu wú
虚词
意义
用法
课文例句
而
并且
连词,表并列关系
敏于事而慎于言
然后
连词,表顺承关系
就有道而正焉
如果
连词,表假设关系
人而不仁,如礼何
但,却
连词,表转折关系
而忧其瓠落无所容
用来
连词,表目的关系
故亏父而自利
虚词
意义
用法
课文例句
之
它
第三人称代词
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的
结构助词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无义
助词,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用于调整音节
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
无义
用法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虚词
意义
用法
课文例句
以
把,拿
介词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用来
介词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因为
介词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
凭借
介词
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
用
介词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另有“所以”“以至于”等“以”字固定结构
虚词
意义
用法
课文例句
于
可不译
介词,用于引出对象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在
介词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从
介词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单元研习任务教学设计,共6页。
这是一份【单元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单元学习任务一-学写诗歌》教案,共8页。
这是一份【单元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学习任务二:立足现实,严密论证》名师单元教学设计(2课时),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