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6 句式转换-2024-2025学年三年级语文寒假知识点衔接讲义(统编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6622707/0-173668441170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06 句式转换-2024-2025学年三年级语文寒假知识点衔接讲义(统编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6622707/0-173668441177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06 句式转换-2024-2025学年三年级语文寒假知识点衔接讲义(统编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6622707/0-173668441181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4-2025学年三年级语文寒假知识点衔接讲义(统编版)
专题06 句式转换-2024-2025学年三年级语文寒假知识点衔接讲义(统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6 句式转换-2024-2025学年三年级语文寒假知识点衔接讲义(统编版),共3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直接叙述与间接叙述的互改,改写方法和步骤,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改,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仿写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句式转换是小学语文考试中必考的项目,当然也有不少的题型。因此掌握这些句子的解题方法非常重要,想要拿高分,这些都是必须掌握的。
✒一、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
陈述句直接陈述所要表达的意思,语调比较平稳。
反问句则是通过反问的语气,把原来陈述的意思进一步强调,更加肯定,感情强烈,语调更高。
如:作为一个市民,应该遵守公共道德。
作为一个市民,难道不应该遵守公共道德吗?
反问句变陈述句方法:
第一步:有否定词的要去掉,没有否定词的要加上。
第二步:去除疑问词(吗、呢等),把问号改为句号。
第三步:也就是最重要的一步,把句子整理通顺(通过朗读检查是否修改正确)。
如:“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改成:“这比山还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不能忘怀。”
陈述句变反问句的方法:
第一步:加上反问词和语气词“难道不??吗?”、“怎么能(会)??呢?”,把句号改成问号。
第二步: 有否定词的要去掉,没有否定词的要加上。
第三步:通过朗读检查修改后的句子意思应和原来的意思是否一样。
二、直接叙述与间接叙述的互改:
直接叙述:把某人说的话直接描述出来接叙述;
如: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 (直接叙述句)
间接叙述:把某人说的话通过第三人称转述出来。
如:蔺相如说,秦王他都不怕,他会怕廉将军吗?(间接叙述句)
直接叙述改成间接叙述的方法:
第一步:冒号前边的内容照着写下来 ;
第二步:将冒号改为逗号,同时去掉引号。
第三步:将第一称的“我”“我们”改为第三人称的“他”、“她”或“他们、她们”。
第四步:如果句子中还有其他的人就改成人的名字。
如:孙膑对田忌说:“我能帮你取胜。”
改成:孙膑对田忌说,他能帮田忌取胜。
间接叙述改成直接叙述的方法:
第一步:在第一个小分句“说”字后面把逗号去掉加上“冒号”和“前双引号”,在句子末加好“后双引号” 。
第二步:第三人称的“他”或 “她”应改为第一人称的“我”。
第三步:将第一人称“我”应改为第二人称的“你”。
如:老班长说,他没有完成任务,没把我们照顾好。
改成:老班长说:“我没有完成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
注:如果句中的“你、我、他”太多而弄不清楚时,可在心中暗暗把“你、我、他”还原成人名,这样能帮助我们理解句意。
三、陈述句改成双重否定句的方法和步骤
1.双重否定句是使用两个否定副词来表达肯定含义的句子。
例如"不??不"、"没有??不"、"非??不"等。
2.双重否定句的肯定语气比一般肯定句强烈或委婉。
例如:①他不敢不去。(强烈)
②他不会不同情我的。(委婉)
3.书面语中还经常使用"无不、无非、不无、未必不"等双重否定词语来表示肯定。
例如:①他的话不无道理。
②在场的观众无不为他的精彩表演所打动。
③我虽然年轻,但未必不是你的对手。
4.双重否定句也就是一种语义大于肯定句的语句。
如: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可以改为:①我不能不对老师们的勇敢,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②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不能不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四、改写方法和步骤:
1、根据句子意思,选择恰当的双重否定词;
双重否定词及分类:
不得不、不能不、不会不、不是不、不敢不;无不、无非、没有不、不是没有、不可能不;
不…不…、没有…不…、非…不可。
2、替换或删去原句中“要、得(děi)、都、应该、只好、一定、必须、肯定”等词语;
3、删去原句中“很、非常、十分、分外、更加”等表示程度深的词语;
4、检查改后的句子是否读得通顺。意思是否改变。
五、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改:
反问句变陈述句
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如: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
我们不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
陈述句变反问句
1.先加上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加上“。”变“?”。
如: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心。
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怎么能伤他们的心呢?
六、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
对话与转述的互换练习:(直接引语改间接引语)
如:①外公对小英说:“我告诉你,这是中国最有名的花。”
外公对小英说,他告诉小英,这是中国最有名的花。
②小强笑着对妈妈说:“李明今天生病了,我去帮他辅导功课。”
小强笑着对妈妈说,李明今天生病了,他去帮李明辅导功课。
六、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技巧
一、把字句
把字句(是)现代汉语的一种句式。用介词“把”构成的句子。其结构模式可以记作:甲把乙怎么样。在书面语言中,有时用“将”字代替“把”字,仍称把字句。
二、被字句
被字句(是)现代汉语的另一种句式。用介词“被”构成的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其结构模式可以记作:甲被(乙)怎么样。口语中常用“叫”、“让”、“给”替代“被”,仍称被字句。
把字句、被子句的转换方法
方法:
“把字句”的基本格式是“谁把谁怎么样”。其中前者的“谁”为主动者,后面的“谁”为被动者,而“怎么样”为动作。用公式清晰地来表示,即:把字句=主动者+把+被动者+动作成分
“被字句”的基本格式是“谁被谁怎么样”。其中前者的“谁”为被动者,后面的“谁”为主动者,而“怎么样”为动作。用公式清晰地来表示,即:被字句=被动者+被+主动者+动作成分
首先找出句子中人和物的关系,再用把字句或被字句来重新描述他们之间的关系。
如:大水淹没了庄稼。
这句说的是谁和谁的关系:(大水和庄稼的关系);那谁把谁怎么样了:主动者是大水,被动者是庄家。淹没了是动作。
所以改成把字句是:(大水把庄稼淹没了)。那是谁被谁怎么样了?(庄稼被大水淹没了)。
其实 “把字句”和“被字句”的互换方法很简单:首先要找出句中的”主动者“和”被动者”,再“主被换位,把被互换,动作部分照抄”即可。
注意事项
1.在互换中,句子中的成分不能随意丢掉。
例:茂密的树林把太阳遮住了。(把字句)
变换后:太阳被树林遮住了。(被子句中把“茂密的”丢掉了,因此是错误的。)
2.在互换中,句中的词语搭配不能改变。
例:全部敌人被八路军消灭了。(被字句)
变换后:八路军把敌人消灭了。(把子句中把“全部”丢掉了,也是错误的。)
七、仿写句子
仿写的要求:
1、内容要协调一致,前后呼应内容协调一致。
2、句式要统一句式,即是指仿句与被仿句的结构要一致。
3、修辞要相同修辞要相同。是指仿句和被仿句所用的修辞方法要完全相同。
4、字数要相等或大致相等。
仿写的方法:
1、仔细揣摩例句,寻找和例句在内容上与结构上的相同点。
2、依据例句的特点,仿抄相同点改写不同点。
3、仿写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仿句与被仿句不能雷同。二者的内容要做到:“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要有创新。
②修辞要恰当。熟知各种修辞的特点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③用词不能重复。除了明显的供用词语以外,仿句的用词尽可能不与被仿句重复,避免语意雷同。
一、把字句、被字句练习。
1.把下列句子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1)阳阳冒雨捆好刮倒的小树苗。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弟弟骑走了一辆共享单车。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改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1)垃圾填没了船与船之间的空隙。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正好包住了苍蝇和蜘蛛。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雨水淋湿了战士们的衣服。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下面句子改为把字句。
①教室被我们打扫干净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树被狂风吹得东倒西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知识的大门被勤奋的孩子打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一座堤坝被凶猛的洪水冲掉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西蒙的两个孩子被桑娜抱回了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被”字句和“把”字句的变换。
(1)小鱼被他扔到海里。(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很快就学会了新的技术。(“被”字句)(“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浓墨似的乌云一下子遮黑了半边天。(“被”字句)(“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把教室打扫干净了。(改为“被”字句)
(5)牛身上被他刷得干干净净,不沾一点儿草叶、土粒。(改为“把”字句)
(6)我蹲在旁边,看着父亲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改为“被”字句)
5.“被”字句和“把”字句的变换。
(1)蟋蟀建好了住宅。
“把”字句:
“被”字句:
(2)有两粒豌豆被鸽子吃掉了。(改为把字句)
(3)浓浓的花香弥漫了整个校园。(改为被字句)
(4)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人们称为“天下奇观”。(改为把字句)
(5)西门豹叫卫士架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改为被字句)
6.改为“被”字句。
(1)主人把母鸡的蛋拿走了。
(2)最小的蚂蚁吃掉了奶酪。
(3)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4)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5)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
7.改为“把”字句。
(1)夕阳染红了天空。
(2)我被闹钟吵醒了。
(3)猪笼草吃掉了一条蜈蚣。
(4)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
(5)大家又干起活来了,劲头比刚才更足,奶酪一会儿就被搬进洞里去了。
8.把下列句子改成“被”字句。
(1)密密层层的枝叶挡住了我的视线。
(2)澎湃的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
(3)我把珍珠鸟放在一个简易的笼子里。
(4)猎人海力布从老鹰爪下救回了小白蛇。
(5)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写了一遍。
二、陈述句与反问句练习
1.我会把反问句变为陈述句。
(1)钱塘江大潮难道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2)梅兰芳的民族气节难道不令人敬佩吗?
(3)20世纪怎能不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4)花儿自己已经被雨点打得抖个不停了,怎能容它们藏身呢?
(5)它们是那样的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
2.我会把下列陈述句改写成反问句。
(1)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2)蚂蚁团结自律的精神值得敬佩。
(3)我的小雨靴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
(4)灰雀没有告诉列宁昨天它去哪儿了。
(5)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
3.把下面句子改为陈述句。
(1)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
(2)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担心吗?
(3)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呢?
4.陈述句改反问句。
(1)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2)这幅画是我们班彩颖画的。
(3)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心。
(4)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5.把下面句子改为陈述句。
(1)不帮助别人,怎么能体会到给予别人的快乐呢?
(2)西沙群岛不是个可爱的地方吗?
(3)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吗?
(4)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
(5)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6.句型转换。
(1)像桑娜那样品德高尚的人值得赞扬。(改为反问句)
(2)为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强盛,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改为反问句)
(3)人的聪明与愚笨,难道是天生的吗?(改为陈述句)
(4)江南风景如画,怎么比得上我的家乡美呢?(改为陈述句)
7.把下面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1)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2)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3)男孩简直不敢相信他会变成小狐仙。
8.把下面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难道不会豁虎跳就不能扮老虎吗?
(2)从此,还有谁敢再给河伯娶媳妇呢?
(3)钱塘江大潮难道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4)20世纪怎能不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5)它们是那样的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
9.把下面的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1)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很是傲慢。
(2)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
(3)秋天的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4)少先队员不该向困难低头。
(5)这样的天气是不会下雨的。
10.句型转换
(1)全国人民支持申办奥运会。(改为反问句)
(2)我们不会允许台湾离开祖国的怀抱。(改为反问句)
(3)我们现在不好好学习,长大了怎么能挑起建设祖国的重任呢?(改为陈述句)
(4)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不正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吗?(改为陈述句)
(5)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改为双重否定句)
三、反问句、肯定句、否定句、双重否定句练习
1.将下列句子改成双重否定句。
(1)说出来的话必须算数。
(2)说起地道战,谁都承认是个奇迹。
(3)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了赵国。
(4)大家都说蔺相如是一位机智勇敢、顾全大局的英雄。
(5)王母娘娘也拗不过她,就允许她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跟牛郎会一次面。
2.句式转换。
(1)我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陈述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2)为了避免暴露,他们决定暂时断绝通讯联系。(陈述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3)每个访问埃及的外国人,都不得不去看一看金字塔。(双重否定改写成肯定句)
(4)我暗暗叮嘱自己,这两天非要给他们姐弟俩买到两张电影票不可。(双重否定改写成肯定句)
3.双重否定句与肯定句练习。
(1)它只有一只脚,停落时只得扇动翅膀保持平衡。(改为双重否定句)
(2)这些作业我一定要完成。(改为双重否定句)
(3)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改为双重否定句)
(4)外面的噪音太大了,我只好关上门窗。(改为双重否定句)
(5)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相当糟糕的诗。(改为肯定句)
(6)你若想在这个世界上留下值得让人怀念的事迹,那就非得有毅力不可。(改为肯定句)
4.把下列句子改成反问句和双重否定句。
(1)我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
改成反问句:
改成双重否定句:
(2)为了避免暴露,他们决定暂时中断通讯联系。
改成反问句:
改成双重否定句:(3)我听说他为了帮助一位盲人,昨天很晚才回家。
改成反问句:
改成双重否定句:
5.把下面的句子改为双重否定句,意思不变。
①这件事我一定要做。
②我们离开了这个地方。
③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
④这个故事使我感动得流下眼泪。
⑤你承认电子计算机是“天之骄子”。
四、转述句与直述句练习
1.将下列句子改成转述句。
(1)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2)妈妈对我说:“今天我要开会,你自己做饭吃。”
(3)张老师对小明说:“这件事情,你冤枉了小红。”
(4)他对父亲说:“我来替您写吧,我能写得和您一样好呢!”
(5)蔺相如说:“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就和壁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
2.把下列句子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
(1)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2)小红军对陈赓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3)他微笑着说:“我们到延安来,专门赶来采槐花蜜。”
(4)妈妈对我说:“我想看看你洗的衣服干净不干净。”
3.把直接引语改成间接引语。
(1)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2)老师说:“同学们,疫情期间,咱们停课不停学,就利用网络来学习吧!”
(3)张林告诉我:“要是星期日下雨,就不去看电影了。”
(4)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
(5)她深有感触地说:“我小时侯总是羞羞答答的。”
4.我会改转述句。
(1)爸爸对妈妈说:“我明天要深圳出差。”(转述句)”
(2)王老师对小华说:“我把你的书包缝好了。”
(3)姐姐对小慧说:“你说得对,我就这样做。”
(4)妈妈对我说:“今天我要开会,你自己做饭吃。
(5)普罗米修斯坚定地回答:“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5.把引述句转为转述句。
(1)老师对我说:“我教你怎么写。”
(2)巴金说:“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
(3)董存瑞坚决地说:“我去炸掉它!”
(4)乌龟对青蛙说:“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5)鲁迅在回信中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6.句型转换。
(1)李晓玲对王虹说:“我要像你一样热爱集体。”(直接改间接)
(2)小雪对小明说;“明天我去你家一起写作业。”(直接改间接)
(3)李松说,他做作业虽然准确率高,但速度太慢。(间接改直接)
(4)贝贝说,她家养的小花狗很通人性。(间接改直接)
(5)巨人望着凄凉的花园哀叹道:“我不懂为什么春天来得这么迟。”(改为转述句)
7.请将下面的转述句改成直述句。
①那个美丽的姑娘说,她是智慧的女儿。
②赵王告诉蔺相如,要蔺相如带着宝玉到秦国去。
③老班长说,他没有完成任务,没把我们照顾好。
④渔夫问桑娜,他不在家,桑娜在家里做些什么。
⑤爸爸对我说,今天晚上我跟妈妈先吃饭,他有事。
8.把下面直接引语改间接引语。
(1)妈妈问:“我的钱包怎么不见了?”
(2)爸爸对奶奶说:“我儿子长大以后会好好孝敬您的。”
(3)老师对我说:“我教你造句。”
(4)爸爸说:“今天晚上,你和妈妈先吃饭。我有事情。”
(5)她说:“昨天爸爸给我买了一双新鞋。”
(6)小明说:“我今天步行来上学的。
五、仿写句子练习
1.读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再照样子写一写。
(1)他热得像蒸笼里的大虾,浑身上下通红通红的。
爸爸累得。
(2)微风吹来,沙沙的竹叶声,如同温柔的细雨。
如同。
(3)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数、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热带树木。
2.仿写句子。
(1)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都盯着越来越短的蜡烛上。(仿写一个比喻句)
(2)我先把姑父的大睡衣给她围上,再摆出剃头师傅的架势,嚓嚓两刀,就剪下一堆头发。(写一个句子来描述一连串动作,用上“先……再……”)
(3)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仿写句子)
人们都爱春日,
3.照样子,写句子。
例:妈妈端饭来了。 妈妈把饭端来了。
(1)叔叔带小狗回家了。
(2)我做完今天的作业了。
4.照样子仿写句子。
(1)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照样子仿写句子)
(2)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发挥想象,照样子写一写“冷”的情景)
(3)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它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时间好比清风,它能帮助我门驱散心头的愁云。(照样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仿写句子)
书籍好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阳阳冒雨把刮倒的小树苗捆好。 刮倒的小树苗被阳阳冒雨捆好。 弟弟把一辆共享单车骑走了。 一辆共享单车被弟弟骑走了。
【详解】本题考查将陈述句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把”字句是用介词“把”构成的表示主动意义的句子,因此句子中要含有“把”这个字,其结构模式可以记作:甲把乙怎么样,根据“甲把乙怎么样”的句式,改写“把”字句即可。
陈述句改“被”字句的方法是:①读句子,找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并在词下面加上点。②在句子开头上加一个“被”字。③把动作词后面的全部移到“被”字的前面。
2. 垃圾把船与船之间的空隙填没了。 船与船之间的空隙被垃圾填没了。 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正好把苍蝇和蜘蛛包住了。 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苍蝇和蜘蛛正好被包住了。 雨水把战士们的衣服淋湿了。 战士们的衣服被雨水淋湿了。
【详解】本题主要对把字句和被字句进行考查。
“陈述句”改“把字句”的步骤是:例如“垃圾填没了船与船之间的空隙”:①读句子,找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填没了)。②把动作词移到句子最后(变成“垃圾船与船之间的空隙填没了”)。 ③在刚刚移走动词的地方加个“把”字(变成“垃圾把船与船之间的空隙填没了”)。
“陈述句”改“被字句”的步骤是:例如“垃圾填没了船与船之间的空隙”:①读句子,找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填没了)。②在句子开头加一个“被”字(变成“被垃圾填没了船与船之间的空隙”)。③把动作词后面的全部移到“被”字的前面(变成“船与船之间的空隙被垃圾填没了”)。
3.我们把教室打扫干净了。 狂风把小树吹得东倒西歪。 勤奋的孩子把知识的大门打开了。 凶猛的洪水把一座堤坝冲掉了。 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了家。
【详解】此题考查“被”字句改“把”字句。原则是把“被字句”前后主语调换即成为“把字句”。把“被”改成“把”。即成为“把字句”。
①把“教室”与“我们”互换位置,用“把”相连。
②把“小树”与“狂风”互换位置,用“把”相连。
③把“知识的大门”与“勤奋的孩子”互换位置,用“把”相连。
④把“一座堤坝”与“凶猛的洪水”互换位置,用“把”相连。
⑤把“西蒙的两个孩子”与“桑娜”互换位置,用“把”相连。
4.他把小鱼扔到海里。 我们很快就把新的技术学会了。新的技术很快就被我们学会了。 浓墨似的乌云一下子把半边天遮黑了。
半边天一下子被浓墨似的乌云遮黑了。 教室被我打扫干净了。 他把牛身上刷得干干净净,不沾一点儿草叶、土粒。 我蹲在旁边,看着书和有字的纸片被父亲投到火炉里去。
【详解】本题考查陈述句与“把”字句、“被”字句之间的转换。
首先要找出句中的两个称谓,(谁或什么)并确定它们之间的执行者与被执行者关系。
“把”字句:要强调执行者,就将句中执行者调到句首做主语,后面再加上“把”字和被执行者,即成把字句。
“被”字句:要强调被执行者,就将句中的被执行者调到句首做主语,后面再加上“被”字和执行者,即成被字句。
1.本题执行者是“他”,被执行者是“小鱼”。
“把”字句:他把小鱼扔到海里。
2.本题执行者是“我们”,被执行者是“新的技术”。
“把”字句:他把小鱼扔到海里。我们很快就把新的技术学会了。
“被”字句:新的技术很快就被我们学会了。
3.本题执行者是“浓墨似的乌云”,被执行者是“半边天”。
“把”字句:浓墨似的乌云一下子把半边天遮黑了。
“被”字句:半边天一下子被浓墨似的乌云遮黑了。
4.本题执行者是“我”,被执行者是“教室”。
“被”字句:教室被我打扫干净了。
5.本题执行者是“他”,被执行者是“牛身上”。
“把”字句:他把牛身上刷得干干净净,不沾一点儿草叶、土粒。
6.本题执行者是“父亲”,被执行者是“书和有字的纸片”。
“被”字句:我蹲在旁边,看着书和有字的纸片被父亲投到火炉里去。
5.蟋蟀把住宅建好了。 住宅被蟋蟀建好了。 鸽子把两粒豌豆吃掉了。 整个校园被浓浓的花香弥漫了。 自古以来,人们把钱塘江大潮称为“天下奇观”。 巫婆被西门豹叫的卫士架起,投进了漳河里。
【详解】1-5题主要考查了改为“把”字句、“被”字句和“陈述句”的互换。
首先,找出“事物1”、“事物2”与“怎么样”;其次,把、被两字互换;再次,“事物1”和“事物2”交换位置;最后,“怎么样”不变,照搬下来。
1.改为“把”字句,“把”字句的结构是:主语+“把”+宾语+动作。即:蟋蟀把住宅建好了。
改为“被”字句,“被”字句的结构是:被动者+被+主动者+动作成分。即:住宅被蟋蟀建好了。
2.把、被两字互换,“两粒豌豆”和“鸽子”交换位置,去掉“有”,“吃掉了”不变,照搬下来。即:鸽子把两粒豌豆吃掉了。
3.把、被两字互换,“浓浓的花香”和“整个校园”交换位置,“弥漫了”不变,照搬下来。即:整个校园被浓浓的花香弥漫了。
4.把、被两字互换,“钱塘江大潮”和“人们”交换位置,“自古以来”放在句首,“称为“天下奇观”不变,照搬下来。即:自古以来,人们把钱塘江大潮称为“天下奇观”。
5.“西门豹叫卫士架起”和“巫婆”交换位置,中间加“被”字,把“把她”去掉,“投进了漳河”不变,照搬下来。即:巫婆被西门豹叫的卫士架起,投进了漳河里。
6.母鸡的蛋被主人拿走了。 奶酪被最小的蚂蚁吃掉了。 你和草会被它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学校被那鲜艳的服装打扮得绚丽多彩。 森林被密密层层的枝叶封得严严实实的。
【详解】(1)—(5)考查学生“把”字句和“被”字句互换。
“把”字句和“被”字句的互换方法如下:
首先,找出“事物1”、“事物2”与“怎么样”;
其次,把、被两字互换;
再次,“事物1”和“事物2”交换位置;
最后,“怎么样”不变,照搬下来。
被字句结构:宾语+“被”+主语+动作。
(1)宾语是“鸡蛋”,主语是“主人”,结构是:鸡蛋+被+主人+拿走了;
(2)宾语是“奶酪”,主语是“最小的蚂蚁”,结构是:奶酪+被+最小的蚂蚁+吃掉了;
(3)宾语是“它”,主语是“你和草”,结构是:你和草+被+它+吞到肚子里去。
(4)宾语是“那鲜艳的服装”,主语是“学校”,结构是:学校+被+那鲜艳的衣服+打扮得绚丽多彩。
(5)宾语是“密密层层的枝叶”,主语是“森林”,结构是:森林+被+密密层层的枝叶+封得严严实实的。
7. 夕阳把天空染红了。 闹钟把我吵醒了。 猪笼草把一条蜈蚣吃掉了。那香味常把小朋友的脚勾住。 大家又干起活来了,劲头比刚才更足,一会儿就把奶酪搬进洞里去了。
【详解】本题考查陈述句、“被”字句与“把”字句之间的转换。
首先要找出陈述句中的两个称谓,(谁或什么)并确定它们之间的执行者与被执行者关系。
把字句:要强调执行者,就将句中执行者调到句首做主语,后面再加上“把”字和被执行者,即成把字句。
被字句:要强调被执行者,就将句中的被执行者调到句首做主语,后面再加上“被”字和执行者,即成被字句。
(1)本题考查陈述句改为“把”字句。
本题中的执行者是“夕阳”,被执行者是“天空”。“把”字句:夕阳把天空染红了。
(2)本题考查“被”字句改为“把”字句。
本题中的执行者是“闹钟”,被执行者是“我”。“把”字句:闹钟把我吵醒了。
(3)本题考查陈述句改为“把”字句。
本题中的执行者是“猪笼草”,被执行者是“一条蜈蚣”。“把”字句:猪笼草把一条蜈蚣吃掉了。
(4)本题考查“被”字句改为“把”字句。
本题中的执行者是“那香味”,被执行者是“小朋友的脚”。“把”字句:那香味常把小朋友的脚勾住。
(5)本题考查“被”字句改为“把”字句。
本题中的执行者是“大家”,被执行者是“奶酪”。“把”字句:大家又干起活来了,劲头比刚才更足,一会儿就把奶酪搬进洞里去了。
8. 我的视线被密密层层的枝叶挡住了。 海里的泥沙被澎湃的波涛卷到岸边。 珍珠鸟被我放在一个简易的笼子里。 小白蛇被猎人海力布从老鹰爪下救回了。 诗被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写了一遍。
【详解】本题考查陈述句、“把”字句与“被”字句的转换。
1.本题考查陈述句与“被”字句的转换。
首先要找出陈述句中的两个称谓,(谁或什么)并确定它们之间的执行者与被执行者关系。
被字句:要强调被执行者,就将句中的被执行者调到句首做主语,后面再加上“被”字和执行者,即成被字句。
本题中的执行者是“密密层层的枝叶”,被执行者是“我的视线”。
被字句:我的视线被密密层层的枝叶挡住了。
2.本题考查的是“把”字句改为“被”字句。
“把字句”和“被字句”的互换,首先要找出句中的“主动者”和“被动者”,再“主被换位,把被互换”即可。
本题“主动者”是“澎湃的波涛”,“被动者”是“海里的泥沙”。
被字句:海里的泥沙被澎湃的波涛卷到岸边。
3.本题考查的是“把”字句改为“被”字句。
本题“主动者”是“我”,“被动者”是“珍珠鸟”。
被字句:珍珠鸟被我放在一个简易的笼子里。
4.本题考查陈述句与“被”字句的转换。
本题中的执行者是“猎人海力布”,被执行者是“小白蛇”。
被字句:小白蛇被猎人海力布从老鹰爪下救回了。
5.本题考查的是“把”字句改为“被”字句。
本题“主动者”是“我”,“被动者”是“诗”。
被字句:诗被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写了一遍。
二、陈述句与反问句练习
1.钱塘江大潮是伟大的奇观。 梅兰芳的民族气节令人敬佩。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花儿自己已经被雨点打得抖个不停了,不能容它们藏身。 它们是那样的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禁不起这猛烈的风雨。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1.本小题把“难道……吗”删去,把“不是”改为“是”,句尾问号改为句号即可。即:钱塘江大潮是伟大的奇观。
2.本小题把“难道……吗”删去,把“不令人”改为“令人”,句尾问号改为句号即可。即:梅兰芳的民族气节令人敬佩。
3.本小题把“怎能”删去,把“不是”改为“是”,句尾问号改为句号即可。即: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4.本小题把“怎能”改为“不能”,去掉“呢”,句尾问号改为句号即可。即:花儿自己已经被雨点打得抖个不停了,不能容它们藏身。
5.本小题把“怎么……呢”删去,把“禁得起”改为“禁不起”,句尾问号改为句号即可。即:它们是那样的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禁不起这猛烈的风雨。
2. 这难道不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吗? 蚂蚁团结自律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敬佩吗? 我的小雨靴不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吗? 难道灰雀告诉列宁昨天它去哪儿了? 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怎能不叫人越吃越爱吃呢?
【详解】(1)-(5)考查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转换。
陈述句变反问句方法如下:
首先,加反问词;
其次,肯定词变否定词,否定词变肯定词;
再次,加语气词;
最后,句号变问号。
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使我们流连往返。 这点小事,不要妈妈担心。 大千世界,到处都有野花的倩影。
【详解】本题考查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例句都是以问号结尾的,可知这些句子都是反问句。因此,同学们要将这些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方法技巧:①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有“不”去“不”,没“不”加“不”。)②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③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根据以上方法,各例句应改为:
1.这里的景色这么美,使我们流连往返。
2.这点小事,不要妈妈担心。
3.大千世界,到处都有野花的倩影。
同学们改写好句子后,要朗读一遍,查看句子是否通顺或有无错漏。
4.我们怎么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呢? 难道这幅画不是我们班彩颖画的吗? 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怎么能伤他们的心呢? 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怎么能不闻不问呢?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①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②把否定句中的否定词改为肯定词。③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加上“怎、怎么、难道”等反问语气词。④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1.本题可将否定词“不能”改为肯定词“能”,再加上反问语气词“难道”,句末加上疑问助词“吗”,最后将句号改为问号。
2.本题可将肯定词“是”改为否定词“不是”,再加上反问语气词“怎么”,句末加上疑问助词“呢”,最后将句号改为问号。
3.本题可将否定词“不应该”改为肯定词“应该”,再加上反问语气词“难道”,句末加上疑问助词“吗”,最后将句号改为问号。
4.本题可将否定词“不能”改为肯定词“能”,再加上反问语气词“难道”,句末加上疑问助词“吗”,最后将句号改为问号。
5.不帮助别人,不能体会到给予别人的快乐。 西沙群岛是个可爱的地方。 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我们不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 那浪花所奏的正是一首欢乐的歌。
【详解】本题考查反问句改陈述句。
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可分为四步:①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②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去掉。③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 去掉,问号改为句号。④将句子梳理通顺。
1.本题首先将肯定词“能”改为否定词“不能”,将反问语气词“怎么”与疑问助词“呢”去掉,最后将问号改为句号即可。
2.本题首先将否定词“不是”改为肯定词“是”,将疑问助词“吗”去掉,最后将问号改为句号即可。
3.本题首先将否定词“不应该”改为肯定词“应该”,将反问语气词“难道”与疑问助词“吗”去掉,最后将问号改为句号即可。
4.本题首先将肯定词“能”改为否定词“不能”,将反问语气词“怎”去掉,最后将问号改为句号即可。
5.本题首先将否定词“不正是”改为肯定词“正是”,将疑问助词“吗”去掉,最后将问号改为句号即可。
6.像桑娜那样品德高尚的人难道不值得赞扬吗? 为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强盛,我们难道不应该努力学习吗? 人的聪明与愚笨,不是天生的。 江南风景如画,比不上我的家乡美呢。
【详解】1. 2.陈述句变为反问句,首先注意反问成分的变换,有否定词改时去掉,没有否定词改时加上,然后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3. 4.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7. 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难道没有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吗?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难道不比泰山还要重吗? 男孩怎么敢相信他会变成小狐仙呢?
【详解】考查了句子的改写,改写句子,侧重于改变原句的形式。句式的改变或要求的其他形式的改变。各种句型掌握方法,熟能生巧,反复练习,即可达到效果。
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一个反问词“难道”和一个否定词“不”,句末变问号。
8.不会豁虎跳也能扮老虎。 从此,没有人敢再给河伯娶媳妇。 钱塘江大潮是伟大的奇观。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它们是那样的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禁不起这猛烈的风雨。
【详解】这道题考查学生陈述句和反问句互换。
反问句变陈述句方法如下:首先,去掉反问词;其次,肯定词变否定词,否定词变肯定词;再次,去掉语气词;最后,问号变句号。
1.去掉“难道”、“吗”,把否定词改为肯定词,问号变句号。
2.去掉“呢”,把“还有”改为“没有”,否定词改为肯定词,问号变句号。
3.去掉“难道”、“吗”,把否定词改为肯定词,问号变句号。
4.去掉“怎能”,把否定词改为肯定词,问号变句号。
5.去掉“怎能”、“呢”,把“禁得起”改为“禁不起”,问号变句号。
9.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难道不是很傲慢吗? 难道飞卫不是一名射箭能手吗? 秋天的田野难道不像金色的海洋吗?#秋天的田野怎能不像金色的海洋呢? 少先队员怎能向困难低头呢? 这种天气怎么会下雨呢?
【详解】这道题考查学生陈述句和反问句互换。
陈述句变反问句方法如下:首先,加反问词;其次,肯定词变否定词,否定词变肯定词;再次,加语气词;最后,句号变问号。
1.把肯定词“是”改为不是,示例: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不是很傲慢吗?
2.把肯定词“是”改为不是,示例:飞卫难道不是一名射箭能手吗?
3.把“像”改为不像,示例:难道秋天的田野不像金色的海洋吗?
4.把“不该”改为应该,示例:难道少先队员应该向困难低头吗?
5.把“不会”改为会,示例:难道这样的天气是会下雨的吗?
10.难道全国人民不支持申办奥运会吗? 难道我们会允许台湾离开祖国的怀抱吗? 我们现在不好好学习,长大了不能挑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我不得不对老师们的勇敢,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型转换的掌握。
(1)(2)陈述句改反问句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1.将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即有“不”去“不”;无“不”加“不”。
2.在句中一般添加合适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
3.在句末一般添加恰当的疑问助词(呢、吗、啊等) ,句号改为问号。
最后检查语句通顺,表达与原意相符。
(3)(4)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
1.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
2.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
3.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5)陈述句改双重否定句方法:
1.根据句子意思,选择恰当的双重否定词。
2.替换或删去原句中“要、得、都、应该、只好、一定、必须、肯定”等词语。
3.删去原句中“很、非常、十分、分外、更加”等表示程度深的词语。
4.检查改后的句子是否读得通顺。
双重否定词及分类:
1.不得不、不能不、不会不、不是不、不敢不。
2.无不、无非、没有不、不是没有、不可能不。
3.不.......没有........非.....不可。
三、反问句、肯定句、否定句、双重否定句练习
1.说出来的话不能不算数。 说起地道战,没有一个人不承认是个奇迹。 秦王没有办法,不得不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了赵国。 没有人不说蔺相如是一位机智勇敢、顾全大局的英雄。 王母娘娘也拗不过她,不得不允许她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跟牛郎会一次面。
【详解】本题考查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
要在句中加上“不能不”“不要不”“不是不”“不会不”“不得不” “非……不可”等双重否定词。
1.本题将肯定词“必须”改为“不得不、不能不”等双重否定词即可。
2.本题可将肯定词“都”改为双重否定词“没有……不”,也可以在“承认”前面加上“不得不、不能不”等双重否定词。
3.本题将肯定词“只得”改为“不得不、不能不”等双重否定词即可。
4.本题将肯定词“都”改为“不得不、不能不、非……不可”等双重否定词即可。
5.本题将肯定词“允许”前面的“就”改为“不得不、不能不”等双重否定词即可。
2.我不可能没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 为了避免暴露,他们不得不决定暂时断绝通讯联系。 每个访问埃及的外国人,都会去看一看金字塔。 我暗暗叮嘱自己,这两天要给他们姐弟俩买到两张电影票。
【详解】1.2.肯定句转换为双重否定句的方法:①根据句子意思,选择恰当的双重否定词;②替换或删去原句中“要、得(děi)、都、应该、只好、一定、必须、肯定”等词语;③删去原句中“很、非常、十分、分外、更加 ”等表示程度深的词语;④检查改后的句子是否读得通顺。
3.4.双重否定句变肯定句的方法:找到双重否定词,然后改成带肯定的词语。①“不得不”带有“无奈、勉强、不情愿”等语义,改写成肯定句时,通常加上“只能”或“只好”、“只得”等词。②“不能不”“不要不”“ 非……不可”等语气强烈,改写时可以加上“必须”“肯定”或“当然”“一定”等词。
3. 它只有一只脚,停落时不得不扇动翅膀保持平衡。 这些作业我非完成不可! 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不得不脱鞋挽裤。 外面的噪音太大了,我不得不关上门窗。 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必须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相当糟糕的诗。 你若想在这个世界上留下值得让人怀念的事迹,那就必须得有毅力才行。
【详解】本题考查双重否定句与肯定句之间的互换。
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时要在句中加上“不能不”“不要不”“不是不”“不会不”“不得不” “非……不可”等双重否定词。
双重否定句改为肯定句首先要找到双重否定词,然后将双重否定词改成带肯定的词语。“不得不”带有“无奈、勉强、不情愿”等语义,改写成肯定句时,通常加上“只能”或“只好”等词; “不能不”“不要不”“非……不可”等语气强烈,改写时可以加上“一定”“必须”“肯定”或“当然”等词;“没有一个不”改写时用“都”。
1.本题考查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
本题可将肯定词“只得”改为“不得不、不能不”等双重否定词。
2.本题考查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
本题可将肯定词“一定要”改为“不得不、非……不可”等双重否定词。
3.本题考查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
本题可将肯定词“必须”改为“不得不、不能不”等双重否定词。
4.本题考查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
本题可将肯定词“只好”改为“不得不、不能不”等双重否定词。
5.本题考查双重否定句改为肯定句。
本题可将双重否定词“不得不”改为“必须、肯定”等肯定词。
6.本题考查双重否定句改为肯定句。
本题可将双重否定词“非……不可”改为“必须、一定”等肯定词。
4.难道我没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吗? 我不会没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 为了避免暴露,他们怎能不决定暂时中断通讯联系呢? 为了避免暴露,他们不得不决定暂时中断通讯联系。 我怎能没有听说他为了帮助一位盲人,昨天很晚才回家呢? 我不是没有听说他为了帮助一位盲人,昨天很晚才回家。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陈述句转化成反问句或双重否定句。
陈述句改成反问句方法如下:①加上反问词,一般加上“难道”或者“怎么”,“难道”通常加在句首,“怎么”加在句中的主语后面。②把句子中表示肯定的词改成否定,或者把表示否定的词改成肯定。例如,把能改成不能,把可以改成不可以,把不会改成会,没有改成有。③在句末加上”吗“或者”呢“,句前为“难道”时,句末加“吗”,句前为“怎么”时,句末加“呢”。④把句号改成问号。
陈述句改成双重否定句的方法和步骤:①根据句子意思,选择恰当的双重否定词;②替换或删去原句中“要、得(děi)、都、应该、只好、一定、必须、肯定”等词语;③删去原句中“很、非常、十分、分外、更加”等表示程度深的词语;④检查改后的句子是否读得通顺。
5.这件事我非做不可。 我们不得不离开了这个地方。 我们不能不遵守交通规则。 这个故事使我感动得不能不流下眼泪。 你不得不承认计算机是“天之骄子”。
【详解】考查将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
肯定句转换为双重否定句的方法:
①根据句子意思,选择恰当的双重否定词;
②替换或删去原句中“要、得、都、应该、只好、一定、必须、肯定”等词语;
③删去原句中“很、非常、十分、分外、更加”等表示程度深的词语;
④检查改后的句子是否读得通顺。
①把“一定”改为“非……不可”,即:这件事我非做不可。
②在“离开”前加上“不得不”,即:我们不得不离开了这个地方。
③把“要”改为“不能不”,即:我们不能不遵守交通规则。
④在“眼泪”前加上“不能不”,即:这个故事使我感动得不能不流下眼泪。
⑤在“承认”前加上“不得不”,即:你不得不承认计算机是“天之骄子”。
四、转述句与直述句练习
1.父亲说,对。这是他对我们的希望。 妈妈对我说,今天她要开会,我自己做饭吃。 张老师对小明说,这件事情小明冤枉了小红。 他对父亲说,他来替父亲写吧,他能写得和父亲一样好呢!蔺相如说,秦王要是强逼他,他的脑袋就和壁一起撞碎在那柱子上!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引述句改为转述句。
首先要改标点符号,冒号改为逗号,去掉引号,再改人称。
1.本题要把第一人称“我”改为第三人称“他”,把第二人称“你们”改为第一人称“我们”。
2.本题要把第一人称“我”改为第三人称“她”,把第二人称“你”改为第一人称“我”。
3.本题要把第二人称“你”改为第三人称“小明”。
4.本题要把第一人称“我”改为第三人称“他”,把第二人称“您”改为第三人称“父亲”。
5.本题要把第二人称“您”改为第三人称“秦王”,把第一人称“我”改为第三人称“他”。
2. 贝多芬说,他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小红军对陈赓说,他还要等他的同伴。 他微笑着说,他们到延安来,专门赶来采槐花蜜。 妈妈对我说,她想看看我洗的衣服干净不干净。
【详解】本题考查句型转换。可依据以下方法进行。标点符号的改变:冒号要改为逗号,双引号去掉。人称的变化:引述句改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当引述内容涉及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
3.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他真不如诸葛亮。 老师说,同学们,疫情期间,我们停课不停学,就利用网络来学习。 张林告诉我,要是星期日下雨,就不去看电影了。 蔺相如说,秦王他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 她深有感触地说,她小时侯总是羞羞答答的。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直接引语改成间接引语能力。转换方法为:①引述句改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②引述句改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当引述内容涉及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
1.本小题句子把“说”后面的冒号改为逗号,去掉双引号,把第一人称“我”改为第三人称“他”,把“他”改为“诸葛亮”即可。即: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他真不如诸葛亮。
2.本题要把第一人称“咱们”改为“我们”,冒号改为逗号,去掉引号。句尾的感叹词“吧”去掉,句尾改为句号。
3.本小题句子把“说”后面的冒号改为逗号,去掉双引号即可。即:张林告诉我,要是星期日下雨,就不去看电影了。
4.本小题句子把“说”后面的冒号改为逗号,去掉双引号,把第一人称“我”改为第三人称“他”即可。即:蔺相如说,秦王他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
5.本小题句子把“说”后面的冒号改为逗号,去掉双引号,把第一人称“我”改为第三人称“她”即可。即:她深有感触地说,她小时侯总是羞羞答答的。
4.爸爸对妈妈说,他明天要去深圳出差。 王老师对小华说,他把小华的书包缝好了。#王老师对小华说,她把小华的书包缝好了。 姐姐对小慧说,小慧说得对,她就这样做。 妈妈对我说,今天她要开会,叫我自己做饭吃。 普罗米修斯坚定地回答,他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详解】1-5题主要考查改为转述句。
陈述句改为转述句,只改变引语部分,提示语不变;标点符号要作相应改变,即把冒号、前引号变成逗号,后引号删除;注意引语中的人称变化。
1.把冒号、前引号变成逗号,后引号删除,把“我”改为“他”,即:爸爸对妈妈说,他明天要去深圳出差。
2.把冒号、前引号变成逗号,后引号删除,把“我”改为“他(她)”,“你”改为“小华”,即:王老师对小华说,他(她)把小华的书包缝好了。
3.把冒号、前引号变成逗号,后引号删除,把“我”改为“他”,“你”改为“小慧”,即:姐姐对小慧说,小慧说得对,她就这样做。
4.把冒号、前引号变成逗号,后引号删除,把“我”改为“她”,“你”改为“叫我”,即:妈妈对我说,今天她要开会,叫我自己做饭吃。
5.把冒号、前引号变成逗号,后引号删除,把“我”改为“他”,即:普罗米修斯坚定地回答,他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5.老师对我说,他(她)教我怎么写。 巴金说他爱月夜,但他也爱星天。 董存瑞坚决地说,他去炸掉它。 乌龟对青蛙说,让它跳出井口来看一看。 鲁迅在回信中说,他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他可以同意。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引述句改为转述句。
首先要改标点符号,冒号改为逗号,去掉引号,再改人称。
1.本题首先要改标点符号,冒号改为逗号,去掉引号,再把第一人称“我”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将第二人称“你”改为转述者“我”。
2.本题首先要改标点符号,冒号改为逗号,去掉引号,再把第一人称“我”改为第三人称“他”。
3.本题首先要改标点符号,冒号改为逗号,去掉引号,再把第一人称“我”改为第三人称“他”。
4.本题首先要改标点符号,冒号改为逗号,去掉引号,再把第二人称“你”改为第三人称“它”。
5.本题首先要改标点符号,冒号改为逗号,去掉引号,再把第一人称“我”改为第三人称“他”。
6.李晓玲对王虹说,她要像王虹一样热爱集体。 小雪对小明说,明天她去小明家一起写作业。 李松说:“我做作业虽然准确率高,但是速度太慢。” 贝贝说:“我家养的小花狗很通人性。”巨人望着凄凉的花园哀叹道,他不懂为什么春天来得这么迟。
【详解】引述句和转述句之间的转换:①A标点符号的改变:引述句改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B人称的变化:a引述句改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b当引述内容涉及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②陈述转转述句,要将冒号和双引号去除,主观人物的主语由第一人称变为第三人称。
转述句和引述句之间的转换:要记住“两变一不变”的基本方法,即:人称变,符号变,但句子原来意思不变。第三人称“ 他 ” 或 “ 她 ”应改为第一人称“ 我 ”,说话内容涉及第一人称应改为第二人称。
7.那个美丽的姑娘说:“我是智慧的女儿。” 赵王告诉蔺相如:“你带着宝玉到秦国去。” 老班长说:“我没有完成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 渔夫问桑娜:“我不在家,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 爸爸对我说:“今天晚上你跟妈妈先吃饭,我有事。”
【详解】考查把转述句改成直述句。
转述句转换成直述句方法:
1.要加上冒号和引号。
2.说话内容涉及第三人称“他”或“她”应改为第一人称“我”;第一人称“我”应改为第二人称“你”。
①将“,”改为“:”,将“她”改为“我”,将说的话用“引号”引起。
②将“,”改为“:”,将“要蔺相如”改为“你”,将说的话用“引号”引起。
③将第一个“,”改为“:”,将“他”改为“我”,将“我们”改为“你们”,将说的话用“引号”引起。
④将第一个“,”改为“:”,将“他”改为“我”,将“桑娜”改为“你”,将说的话用“引号”引起。
⑤将第一个“,”改为“:”,将“我”改为“你”,将“他”改为“我”,将说的话用“引号”引起。
8.妈妈问,她的钱包怎么不见了。 爸爸对奶奶说,他儿子长大以后会好好孝敬奶奶的。
老师对我说,她/他教我造句。 爸爸说,今天晚上,让我和妈妈先吃饭。他有事情。 她说,昨天她爸爸给她买了一双新鞋。 小明说,他今天步行来上学的。
【详解】本题考查引述句和转述句之间的转换。
首先,标点符号的改变:引述句改转述句,需要将“说”后的冒号改为逗号,双引号去掉。
其次,人称的变化:引述句改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当引述内容涉及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如,
(1)“我”改为“她”,在这里指“妈妈”。
(2)“我”改为“他”,在这里指的是“爸爸”。
(3)“我”改为“他”或“她”,在这里指的是“老师”。
(4)“你”改为“我”,在这里指的是“我”。
(5)“我”改为“她”,在这里指的是“她”。
(6)“我”改为“他”,在这里指的是“小明”。
再次,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
五、仿写句子练习
1.直不起腰 高挂在天空上的明月 晶莹剔透的美玉 公园里开满了鲜花,有菊花、三角梅、大红花,还有桂花。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1)题目要求仿照例句形容一下爸爸累的样子。当人感觉到很累的时候,有时会气喘吁吁,手足无力,整个人感觉不是很精神。
示例一:爸爸累得直不起腰。
示例二:爸爸累得气喘吁吁。
(2)例句将“沙沙的竹叶声”比作“温柔的细雨”,同学们可以想一下类似的例子再仿照例句写话。
示例一:高挂在天空上的明月如同晶莹剔透的美玉。
示例二:夜幕上闪闪发亮的星星如同亮晶晶的宝石。
(3)题目要同学们用“有……还有……”的句式来写句子。同学们可以想一下某个地方或者某个人有什么东西。
示例一:公园里开满了鲜花,有菊花、三角梅、大红花,还有桂花。
示例二:他的书包里有书本、文件袋、笔盒,还有水杯。
2.1.月亮就像镰刀似的弯弯地挂在天边。2.我回到家,先换上睡衣,再写作业。 3.爱她的柳绿花红,爱她的莺歌燕舞,爱她的鸟语花香。
【详解】(1)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
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德军比作恶狼,写出了德军凶恶、残忍的特点;
例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句式为“……就像……似的……”,仿写句要用此句式。
例子:成熟的柿子就像小灯笼似的照亮小院
(2)本题考查句子的仿写能力。
这是开放性题目,答案不唯一,用“先……再……”描写做两件事的先后顺序即可。如:我先把书包拉开,再拿出语文书;我先吃完饭,再去洗碗。
(3)①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仿写一个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②仿写句子,一般要根据例句,从形式(结构、修辞、句式、字数)和内容两方面入手进行仿写。应遵循:内容统一;结构一致;修辞相仿的要求。注意句子结构。所以本句话中可以写成一个排比句,具体写出这个季节的特点即可。
3. 叔叔把小狗带回家了。 我把今天的作业做完了。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注意加点词和例句的结构,仿写要注意使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和结构即可。注意仿写的合理,不要有错别字。
例句把句子改为“把字句”。“把字句”的基本格式是“谁把谁怎么样”。其中前者的“谁”为主动者,后面的“谁”为被动者,而“怎么样”为动作。
(1)改为:叔叔把小狗带回家了。
(2)改为:我把今天的作业做完了。
4.西瓜愿意开花就开花,愿意结果就结果。 三九天,太冷了,冷得人不敢出门,冷得鸡犬都不敢露面,冷得人哈出一口气可以结冰。 黄色给了落叶 黄黄的叶子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飘来了秋天的凉爽 4.尺子 它能帮助我们度量人的得失
【详解】(1)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
原句形式为“什么愿意怎样就怎样”,强调的是“谁”以及“愿意”后面的内容,据此仿写即可。
如:弟弟愿意玩就玩,愿意学习就学习。
(2)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要求学生根据题干的句式进行造句。学生需要掌握题干中例句的特点,例句中通过不同动物的动作来表现天气的热,答案中也是根据小动物们对寒冷天气的不同感受进行描写。
例如:腊月,天真冷。小青蛙冷得钻到了泥土里,蛇冷得互相搂抱在一起,小燕子冷得收拾好行李准备南迁。
(3)句子的仿写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选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
如:它把红色送给高粱,红红的高粱像一个个火把,烧啊烧啊,烧起了人们丰收的热情;它把橙色送给了橘子,橙橙的橘子像一个个灯笼,照啊照啊,照亮了人们前进的道路。
(4)句中将“时间”比作“清风”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据此仿写。示例:书籍好比一座灯塔,它能帮助我们指引成功的方向。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专题13 课外阅读-2024-2025学年三年级语文寒假知识点衔接讲义(统编版),共4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阅读方法,答题技巧,解题步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2 课内阅读-2024-2025学年三年级语文寒假知识点衔接讲义(统编版),共3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阅读方法,答题技巧,解题步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1 口语交际-2024-2025学年三年级语文寒假知识点衔接讲义(统编版),共3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的知识要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