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二历史寒假衔接讲练预复习讲练
预习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高二历史寒假衔接讲练预复习讲练
展开
这是一份预习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高二历史寒假衔接讲练预复习讲练,文件包含预习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原卷版docx、预习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课标要求:从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本课重点: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本课难点:中华文化对世界发展的意义;
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1.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
(1)魏晋南北朝,佛教盛行,逐渐同儒学和道教相融合。
(2)隋唐时期,禅宗成为主流,佛教完成中国化。
(3)两宋时期,佛教由盛转衰,宋明理学形成,佛教融合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影响:(1)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文学艺术、绘画建筑、音乐和礼仪习俗等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2)对中国人的传统思维具有启迪作用。
(3)中国的建塔造像艺术就是佛教艺术的体现。
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是中国佛教艺术的结晶。
2.明朝末年,利玛窦等带来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1)徐光启、李之藻、方以智等人主张会通中西文化。
(2)《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西方译著相继介绍到中国。
(3)17世纪,清政府采用太阳历,任命汤若望、南怀仁等主持钦天监工作。
3.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传入,中国传统文化受到空前冲击。
(1)洋务运动时期 1862年,设立京师同文馆;选派留学生,如严复、詹天佑等)。
(2)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创办,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由政府创办的西书翻译机构。
(3)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封建士大夫,提倡“经世致用”,御侮强国。
(4)康有为、梁启超等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推动了戊戌变法的展开。
(5)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后来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力求解决中国问题。
二、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
(一)对亚洲的影响
1.前4世纪至3世纪,汉字已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
各国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本国文字,如朝鲜谚文、日本假名、越南喃字。
2.3—5世纪,儒学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区流行。朝鲜、日本等国的学校把儒学经典作为教科书,儒学成为官学。
3.佛教经由中国传入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促进了各国佛教的发展。
4.朝鲜、日本和越南的社会制度大多效仿唐朝。
(1)朝鲜的政治体制基本模仿中国。
(2)646年,日本开始大化改新,推行的班田制、租庸调制以及中央集权制,都以唐制为蓝本。
(3)越南的教育体制主要移植于中国,其科举制跟中国基本相同。
5.15世纪,华侨下南洋,大批华侨移居东南亚,在当地传播中华文化。
6.郑和下西洋,加深了中国文化对亚非各国的影响。
(二)对欧洲的影响
1.四大发明,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对欧洲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1)造纸术推动了欧洲书写材料的变革,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2)火药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主义创造了条件。
(3)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4)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
2.16一18世纪,孔子思想及儒家经典传入欧洲,在欧洲出现了“中国热”。
3.中国的茶、丝绸、瓷器在欧洲深受喜爱,中国式园林和建筑成为风尚。
1.唐朝诗人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柳宗元公开宣扬自己“援佛入儒”的思想经历。这说明唐朝时期( )
A.儒学出现危机B.奉行三教并行政策
C.佛教取得统治地位D.道教的发展
2.胡适指出,新文化不应用突然置换的方式取代旧文化,而要考虑“怎样才能以最有效的方式吸收现代文化,使它能同我们的固有文化相一致、协调和继续发展?”由此可知,胡适
A.承认传统与现代文化的不可分割性B.主张全面有序借鉴西方现代文化
C.旨在强调新文化运动具有不彻底性D.力求用科学精神弘扬传统价值观
3.观察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关于明末清初东西文化交汇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为中国传统科技注入新的生机
B.儒学与基督教在中国融为一体
C.西学东渐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
D.开始介绍并传播西方民主思想
4.中国文化十分重视“他山之石”的作用。近代“睁眼看世界”的先驱者编译书报、编辑书籍以了解外部世界,其中主要介绍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的是
A.《四洲志》B.《海国图志》
C.《番客篇》D.《华事夷言》
5.据学者研究,晚清成册的小说至少在一千种以上,其中翻译多于创作,翻译的数量占总数的三分之二。但1840—1899年中国翻译的外国小说仅7部,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A.闭关锁国状态刚刚被打破B.西方文化的传播遭到顽强抵制
C.国人更关注西学中的器物与制度D.中国古典小说具有强大影响力
6.请看下图书影。下列选项中对该书内容解读错误的是
A.开始探索新知B.寻求强国御侮之路
C.冲破“天朝上国”观念D.形成思想解放潮流
7.19世纪40年代的清朝出现“新思想的萌发”,“新”的主要含义是( )
A.揭露腐败现象,呼吁革除弊端B.批判程朱理学,提倡“经世致用”
C.宣传“物竞天择”,实行君主立宪D.“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8.下面是近代以来西学东渐主题变化表。这一变化反映出近代中国( )
A.社会性质不断变化B.西学理念逐渐深入
C.民主观念持续更新D.民族意识逐渐强化
9.下表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10.下图的洛阳龙门石窟《杨大眼造像记》是“龙门四品”之一,记载了名将杨大眼南征凯旋,途经龙门时发愿为北魏孝文帝刻记造像。据此可知,此碑( )
A.印证三教并行政策推行B.表明北魏统一说汉语
C.受到外来文化传播影响D.体现佛教完成本土化
11.历史认识是人们对历史事物的描述、看法和评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洋务运动,当时的人颇有批评,以下看法较具代表性
(1)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它是对鸦片战争前后出现的哪一思想的发展?
(2)刘锡鸿和郭嵩焘都批判洋务运动舍本逐末、但他们的主张并不相同。根据材料一对此加以分析。
时间
主题
代表文献或译作
鸦片战争后
了解世界
《大英国统志》、《四洲志》、《海国图志》等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求强求富
《行军指要》、《水师操练》、《工程致富》等
甲午战争后
救亡图存
《泰西新史概要》、《中东战纪本末》、《文学兴国策》等
20世纪初
民主革命
《万法精理》、《美国《独立宣言》等译作
20世纪初
科学启蒙
《天文歌略》、《地理歌略》、《地球韵言》等
史实
结论
A
西周时期,周公将远古到殷商的原始礼仪加以整理、改造,形成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至深的“周礼”
“周礼”源远流长,继往开来
B
3一5世纪,儒学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区流行。隋唐以后,朝鲜、日本等国的各级学校把儒学经典作为教科书
中华传统文化具有传承性和包容性
C
伏尔泰认为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言基督未曾说过,赞美孔子“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的思想
儒家思想总体上符合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D
莱布尼茨在阅读中国的《易经》后,发现易经图可以用来解释二进制数表
《易经》推动了西方近代科学的产生
刘锡鸿
中国空虚不在无船无炮,而在无人无财,此皆政教之过也;西洋技巧文字,似不可纷纷讲求,致群鹜于末,而忘治道之本;不思整饬纪纲(纲常伦理),而惟骛心于凶器之末何欤?
——《刘光禄遗稿》
郭嵩焘
西洋立国以政教为本;日本仿行西法,大小取法泰西,月异而岁不同;(中国专注于造船、制器、练兵)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自以为安
——《伦敦与巴黎日记》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预习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高二历史寒假衔接讲练预复习讲练,文件包含预习第8课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原卷版docx、预习第8课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预习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高二历史寒假衔接讲练预复习讲练,文件包含预习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原卷版docx、预习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预习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高二历史寒假衔接讲练预复习讲练,文件包含预习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原卷版docx、预习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