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益阳市沅江市两校联考2024年下学期七年级生物期末自我检测
展开
这是一份湖南省益阳市沅江市两校联考2024年下学期七年级生物期末自我检测,共23页。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室和座位号;
2.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答题时,请考生注意各大题题号后面的答题提示:
4.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
5.答题卡上不得使用涂改液、涂改胶和贴纸;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就像一座座神秘的宝库,吸引着人们去探究和发现。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A.机器人B.钟乳石C.珊瑚D.花生
2.每年6月6日是世界爱眼日,世界卫生组织呼吁青少年“把梦想点亮,为光明导航”,保护眼睛从小做起。如果想要了解我市小学生的近视情况应该选用( )
A.观察法B.测量法C.实验法D.调查法
3.生物可以适应环境,也可以影响环境。下列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实例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仙人掌的叶退化为刺B.青草丛中的蝗虫体色是绿色的
C.千里之堤,毁于蚁穴D.竹节虫与竹的枝叶相似
4.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内蒙古草原B.热带雨林C.北极冰原D.沙漠地区
5.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变化可用下列来表示( )
A.B.
C.D.
6.实验课上,小青用显微镜观察字母“e”玻片,视野中看到的图像是( )
A.B.C.D.
7.下列关于双目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中。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取镜时,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
B.观察时,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载物台下降
C.调光时,用光源调节旋钮调节视野亮度
D.转动粗准焦螺旋使载物台上升时,眼睛从侧面看着物镜
8.“满筐圆实骊珠滑,入口甘香冰玉寒”是诗人对葡萄的描写。葡萄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其中入口甘甜的汁液主要来自( )
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核D.液泡
9.画思维导图是进行对比的有效方法。观察下图,其中阴影部分是两种生物的共同特征,下列特征不能写在阴影区的是( )
A.具有细胞结构B.具有遗传变异现象
C.具有生长发育现象D.能够自己制造有机物
10.科研人员提取一个流产猕猴胎儿的部分体细胞,将其细胞核“植入”若干个摘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中,产生了基因完全相同的后代——克隆猴“中中”和“华华”。这一实例说明了( )
A.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膜中B.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
C.细胞核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和遗传D.细胞核可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
11.小壁虎断尾再生过程中,断尾处的细胞通过分裂使数量不断增多,此时细胞发生的变化依次是( )
①细胞质一分为二 ②细胞膜向内凹陷 ③细胞核分成两个 ④染色体复制
A.②①③④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D.④③②①
12.下图表示人体的部分结构层次,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是①→②→③→④
B.④表示人体消化系统,具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等功能
C.皮肤、血液属于②这一结构层次
D.③中 A 是保护组织,主要由上皮细胞构成
13.种植番茄时,需要在适当的时间掐去番茄的顶端,植株就不再长高了,营养物质就会更多集中在番茄果实中,这是因为番茄的顶端有( )
A.输导组织B.分生组织
C.保护组织D.薄壁组织
14.下列由一个细胞构成,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的是( )
A.水稻B.鸽子C.菊花D.衣藻
15.如图是喇叭虫(一种单细胞生物)受到刺激时,弯曲躲避,用纤毛驱除异物以及收缩和游走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此过程受神经系统的调节
B.纤毛是喇叭虫的运动结构
C.喇叭虫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喇叭虫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16.山西被称为“煤海”,煤炭资源储量丰富,煤炭是其主要经济支柱产业。形成这些煤炭的主要植物类群是( )
A.古代蕨类植物B.古代裸子植物
C.古代苔藓植物D.古代被子植物
17.海带是含碘比较丰富的食物,下列关于海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海带靠孢子繁殖后代B.海带是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
C.海带的可食用部分主要是叶D.海带靠根吸收水和无机盐
18.用“岁寒三友”来形容松、竹、梅,是因为它们都具有不畏严寒的特点。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种子都是裸露的B.都有根、茎、叶的分化
C.繁殖过程都不依赖水环境D.都有发达的输导组织
19.为探究“绿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请预测3天后种子萌发数量最多的一组是( )
A.25℃、干燥B.0℃、水适量
C.25℃、水适量D.25℃、种子浸没在水中
20.2024年巴黎奥运会开幕式前夕,乐昌黄金奈李(如图)第一次远销巴黎。下列有关黄金奈李花与果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雄蕊由花药和花丝构成
B.雌蕊子房中有多个胚珠
C.黄金奈李的可食用部分由子房壁发育而来
D.若开花期间天气阴雨连绵,常会造成减产
2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把叶片放入酒精内隔水加热的目的是( )
A.给叶片染色B.溶解淀粉
C.酒精杀菌D.溶解叶绿素
22.将西红柿幼苗栽种在适宜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由原来的30g增重至100g,使其质量增加的物质主要来自( )
A.土壤中的无机盐和有机物
B.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
C.土壤中的水和无机盐
D.土壤中无机盐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23.生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能量。下列关于能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在食物中的能量属于化学能
B.所有的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和线粒体两种能量转换器
C.叶绿体可以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D.线粒体可以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
24.下面公式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公式中字母A、D代表的物质分别是
A.一氧化碳、淀粉
B.二氧化碳、蛋白质
C.二氧化碳、有机物
D.有机物、二氧化碳
25.为了探究绿色植物和种子的生命活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实施了如图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在实验前进行暗处理的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B.图2中收集的气体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C.图3所示实验装置,可形成2组对照
D.图4实验现象说明萌发的种子释放了二氧化碳
二、非选择题(大题共50分)
26.鼠妇常分布在校园阴暗的环境里,如在花盆或砖块的底下。某生物兴趣小组用方形白色瓷盘作为容器,在盘底部一侧放入潮湿土壤,在盘底部另一侧放入干燥土壤,再在上面盖上不透光纸板(如图所示)。在两侧中央各放入10只等大的鼠妇,观察和记录5分钟内两侧鼠妇的数量。请据图回答问题:
(1)根据题中信息,可提出的问题是 ?
(2)装置中选用不透光纸板的依据是 ,目的是 。
(3)该实验研究的变量是 。
(4)若5分钟后鼠妇全部分布在潮湿土壤一侧,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27.下图中的A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B是某食物链中三种生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条形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共有 条食物链,从图A可以看出,蛇与鹰之间的关系是 。
(2)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A中缺少的成分是分解者和 。
(3)如果图B中三种生物构成的是图A中的某条食物链,其中可以表示草的是 。
据图B可知该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为 (用字母和“→”连接表示)。
28.如图中,A~E表示人体的不同结构层次,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细胞通过 形成B,通过此过程,细胞的数目增多。
(2)B通过 形成C,在此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 产生了差异性的变化,C能进一步形成[ ] 。
(3)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 。
(4)人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关可表述为 。
29.草履虫是一种常见的单细胞生物,一般生活在池沼、小河、稻田等淡水中。某校生物兴趣小组野外采集草履虫时,发现它喜欢聚集在有机物较多的稻秆附近,于是提出疑问:草履虫是否有趋利避害的特性?
(1)在图乙中观察到草履虫向左移动,说明食盐对草履虫是 刺激,在图丙中观察到草履虫向右移动,说明肉汁对草履虫是 刺激。得出结论:草履虫有趋利避害性。
(2)用来观察草履虫的液滴应取自培养液的表层,因为此处含 丰富,草履虫是通过丁图[③] 来进行呼吸。
(3)草履虫每天大约吃掉43200个细菌,食物由[②] 进入体内,形成 ,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通过[⑨]胞肛排出体外,所以草履虫对净化污水有一定的作用。
30.在“互联网+新农业应用”中,农民通过控制系统对大棚内的温度、水分、二氧化碳等实时监控,为农作物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如图1是大棚内甲、乙两种植物的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图;图2是叶肉细胞示意图,1~6表示叶绿体、线粒体吸收或释放气体的过程;图3是植物体的各项生理活动。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大棚中安装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可检测土壤中的含水量,实现农作物的自动灌溉。根尖吸收的水主要用于 。
(2)图1中,当外界温度降低时,a点会向 (填“上”或“下”)移动;当光照强度为d时,甲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当光照强度为f时,甲植物叶肉细胞内发生的生理过程对应的是图2中的过程 (填数字)。
(3)完成E生理活动需要通过茎中的 (填“导管”或“筛管”)完成。图3中表示蒸腾作用的是 (填字母)。
作出假设
假设:草履虫有趋利避害性。
实验过程
①取甲、乙、丙三块载玻片,两端各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并使两滴培养液连通。
②在乙、丙两块载玻片的右侧培养液的边缘分别放食盐、肉汁,用放大镜观察培养液中的草履虫。
实验现象
图乙中,观察到草履虫向左移动;图丙中,观察到草履虫向右移动。
得出结论
草履虫有趋利避害性。
1.D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点播:A.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不具备生物的基本特征,不是生物,A错误。
B.钟乳石是自然界中由碳酸钙等矿物质沉积形成的,它的“长大”是矿物质沉积的结果,而非生物体的生长。钟乳石不具备生物体的任何特征,因此不属于生物,B错误。
C.“珊瑚”是成千上万的珊瑚虫骨骼(由碳酸钙组成)在数百年至数千年的生长过程中形成,故珊瑚没有生命,不属于生物,C错误。
D.花生是被子植物中的双子叶植物,具有生长繁殖等生命现象,属于生物,D正确。
故选D。
2.D
【分析】调查法可分为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全面调查是指对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每一个单位进行调查; 抽样调查是指以对象总体中抽出部分作为样本进行考查,并由样本情况推断总体情况的调查方式。该方法根据需要,还可以区分为随机抽样调查与非随机抽样调查。
点播:A.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查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故A错误。
B.测量法是按照某种规律,用数据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即对事物作出量化描述,故B错误。
C.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故C错误。
D.调查法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我国的森林资源每五年清查一次是调查,这就是调查。人口普查也是调查,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并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要了解我市青少年的近视率,应采用调查法,故D正确。
故选D。
3.C
【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环境;环境也影响生物。
点播:ABD.仙人掌的叶退化为刺、青草丛中的蝗虫体色是绿色的、竹节虫与竹的枝叶相似都是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ABD不符合题意。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明生物影响环境,C符合题意。
故选C。
4.B
【分析】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生态系统越稳定,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少,自动调节能力越差。
点播:A.内蒙古草原的生物种类相对较少,食物网较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于热带雨林,故A不符合题意。
B.热带雨林分布在赤道附近,气候温暖湿润,降水充足,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优越条件,动植物种类繁多,生物多样性程度高,相较于内蒙古草原、北极冰原和沙漠地区,其生态系统更为复杂。丰富的物种使得热带雨林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复杂多样,一种生物的数量变化会受到多种其他生物的制约和调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更高,自我调节能力也就更强,故B符合题意。
C.北极冰原气候寒冷,生物种类稀少,生态系统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较差,故C不符合题意。
D.沙漠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植被以耐旱的灌木、草本植物等为主,生物种类少,自我调节能力也较弱,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D
【分析】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一般是相对稳定的,它们之间及其与环境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点播:在一定的时间内,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内,生物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它依赖于生态系统的自动(自我)调节能力。可见,四个选项的曲线图中,符合“相对稳定”、“动态平衡”的是D图,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6.B
【分析】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
点播:显微镜成倒立的像,是上下左右皆颠倒,比较简便的方法,是把要观察的字母或汉字写在纸上倒过来看,即旋转180°,就是在显微镜中看到的像。用显微镜观察字母“e”玻片,视野中看到的图像是。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7.B
【分析】双目显微镜的操作步骤:1.对光调光①打开显微镜电源开关,确认载物台已经降到最低处、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②调节两个目镜间距离以适应瞳距,用光源调节旋钮调节视野亮度。2.调焦观察③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固定,通过调整移动手轮来移动玻片,将标本移至通光孔中心。④转动粗准焦螺旋,使载物台缓慢上升,至玻片标本尽量接近物镜。此过程要从侧面注视。⑤转动粗准焦螺旋,使载物台缓慢下降,直到看清物像。微调目镜间距离使双目观察到的视野完全重合。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⑥转换物镜观察的操作方法与单目显微镜的基本相同。
点播:A.取镜时,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这是显微镜取镜的标准操作,可以防止显微镜在取放过程中受到损坏,A正确。
B.观察时,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载物台上升到合适位置,再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载物台下降,直到找到物像,B错误。
C.通过调节光源旋钮可以改变通过反光镜反射到镜筒内的光线强弱,从而调节视野的亮度,C正确。
D.转动粗准焦螺旋使载物台上升时,眼睛从侧面看着物镜,以防止物镜压碎玻片或损坏镜头,D正确。
故选B。
8.D
【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叶绿体;各有不同的功能。
点播:A.细胞壁在植物细胞的最外层,有保护和支持作用,A不符合题意。
B.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选择性透过性)。细胞膜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有害的物质挡在外面,同时把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B不符合题意。
C.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C不符合题意。
D.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营养物质等;因此,葡萄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其中入口甘甜的汁液主要来自液泡,D符合题意。
故选D。
9.D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点播:A.熊猫和竹子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是它们的共同特征,故A不符合题意。
B.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都会发生遗传和变异,故B不符合题意。
C.生物都会经历从出生到成长再到衰老和死亡的过程,这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动植物也不例外,故C不符合题意。
D.熊猫是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竹子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0.C
【分析】克隆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以及由无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组成的种群。通常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的后代的过程。
点播:A.遗传信息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特别是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而不是细胞膜中。细胞膜主要起保护细胞内部、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故A不符合题意。
B.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是细胞膜的功能之一,但与本题中描述的克隆技术原理无关。克隆技术的关键在于细胞核的移植,而不是细胞膜对物质的控制,故B不符合题意。
C.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它包含了细胞的遗传信息,能够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和遗传。在克隆技术中,通过将流产猕猴胎儿的体细胞核植入摘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中,产生了基因完全相同的后代——克隆猴“中中”和“华华”。这一实例充分说明了细胞核在控制生物遗传方面的重要作用,故C符合题意。
D.细胞核并不具备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的功能。这一功能主要由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完成。叶绿体能够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D
【分析】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分裂的结果是细胞数目的增加。
点播:细胞分裂第一步是染色体的复制,确保每个新细胞都能获得完整的遗传信息。然后,细胞核开始发生变化,主要是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开始缩短变粗,并且逐渐排列到细胞中央,细胞核分裂成两个,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把细胞质缢裂成两部分,形成两个新细胞,即壁虎断尾再生过程中,断尾处的细胞数量不断增多,此时细胞发生的变化依次是④③②①,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2.B
【分析】图中①是细胞,②是器官,③是组织(其中:A上皮组织,B肌肉组织,C神经组织,D结缔组织),④是系统。
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如动物的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
点播:A.图中①是细胞,②是器官,③是组织,④是系统;人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即图中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是①→③→②→④,A错误。
B.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叫做系统。④表示人体消化系统,具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等功能,B正确。
C.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人的皮肤是②器官,血液属于结缔组织,C错误。
D.人体的组织主要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等。③中的A是上皮组织,主要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D错误。
故选B。
13.B
【分析】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薄壁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等。它们分布在不同的部位、各有一定的特点和功能。
点播:A.输导组织包括在茎、叶脉、根尖成熟区等处的导管和筛管,具有运输营养物质的作用,如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A不符合题意。
B.分生组织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通过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形成其他组织。因此,种植番茄时,需要在适当的时间掐去番茄的顶端,植株就不再长高了,营养物质就会更多集中在番茄果实中,这是因为番茄的顶端有分生组织,B符合题意。
C.保护组织是由植物体表面的表皮构成,具有保护功能,C不符合题意。
D.薄壁组织的细胞壁薄、液泡较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有叶绿体的还能进行光合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D
【分析】单细胞生物的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点播:A.水稻是一种植物,但它是由多个细胞构成的,属于多细胞生物。因此,水稻不能由一个细胞独立完成生命活动,故A不符合题意。
B.鸽子是一种动物,同样由多个细胞构成,属于多细胞生物。鸽子也不能由一个细胞独立完成生命活动,故B不符合题意。
C.菊花也是一种植物,和水稻一样,由多个细胞构成,属于多细胞生物。菊花不能由一个细胞独立完成生命活动,故C不符合题意。
D.衣藻是一种单细胞藻类,它由一个细胞构成,并且这个细胞能完成所有的生命活动,如摄食、呼吸、排泄、运动、生殖等,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5.A
【分析】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喇叭虫属于单细胞生物,能够独立地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等生命活动,并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点播:A.喇叭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其整个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没有组织、器官和系统层次,喇叭虫没有神经系统,因此该过程不受神经系统的调节,故A错误。
B.喇叭虫能够利用纤毛进行游走,说明纤毛是喇叭虫的运动结构,通过纤毛的摆动能够使喇叭虫运动,故B正确。
C.喇叭虫在受到刺激时能够弯曲躲避和用纤毛驱除异物,这说明它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故C正确。
D.喇叭虫作为单细胞生物,虽然结构简单,但它能够独立完成摄食、呼吸、排泄、运动、生殖等各项生命活动,故D正确。
故选A。
16.A
【分析】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1)可供食用:多种蕨类植物可食用,如蕨的嫩叶和富含淀粉的地下茎。
(2)药用:许多蕨类植物可供药用,如卷柏、贯众。
(3)作为绿肥和饲料:如生长在水田、池塘中的满江红。
(4)古代的蕨类植物形成了煤。
点播:在距今2亿年以前,地球上曾经茂盛的生长着高达数十米的蕨类植物,它们构成了大片大片的森林,后来,这些蕨类植物灭绝了,它们的遗体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炭。所以,形成这些煤的植物类群主要是古代的蕨类植物。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7.A
【分析】海带属于多细胞藻类,藻类的特征: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没有输导组织。
点播:A.海带属于多细胞藻类,靠孢子繁殖后代,故A正确。
B.海带体内含叶绿体,全身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故B错误。
C.海带属于藻类,无根、茎、叶的分化,因此可食用部分不是它的叶,只是像叶一样的叶状体,故C错误。
D.海带无根、茎、叶的分化,因此不是靠根吸收水和无机盐,故D错误。
故选A。
18.A
【分析】生物根据生殖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孢子生物和种子植物。孢子生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着,其外没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能形成果实。
点播:A.松属于裸子植物,其种子是裸露的,没有果皮包被。而竹和梅则属于被子植物,它们的种子有果皮包被,故A错误。
B.松、竹、梅都是种子植物,它们都有根、茎、叶的分化,故B正确。
C.松、竹、梅的繁殖方式虽然有所不同,但它们都不完全依赖水环境进行繁殖。例如,松可以通过种子繁殖,其种子在干燥的环境中也能保存较长时间;竹则可以通过分株或扦插等方式繁殖;梅则主要通过种子繁殖,但其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也能在干燥的环境中发芽,故C正确。
D.松、竹、梅作为种子植物,都有发达的输导组织来运输水分和营养物质。这是植物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故D正确。
故选A。
19.C
【分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点播:A缺少一定的水分,种子不萌发;B缺少适宜的温度,种子不萌发;C具有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满足种子萌发的条件,种子萌发;D缺少充足的空气,种子不萌发;因此,3天后种子萌发数量最多的一组是C,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0.B
【分析】一朵完整的花包括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雌蕊和雄蕊等部分。花柄是花与茎相连的短柄,它起到支持和输导的作用。花托是花柄的顶端部分,花的其它部分按一定的方式排列在它的上面。在花绽放之前,花萼和花冠(所有的花瓣构成花冠)对花蕊起保护作用。花蕊分为雄蕊和雌蕊。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花药里有许多花粉。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子房内有一个或多个胚珠。花蕊(雌蕊和雄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它们是花的主要结构。
点播:A.花药和花丝构成雄蕊,故A正确。
B.黄金奈李只有一个种子,因此雌蕊子房中有一个胚珠,故B错误。
C.黄金奈李的可食用部分是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来,故C正确。
D.若开花期间天气阴雨连绵,会影响授粉和果实的生长,常导致减产,故D正确。
故选B。
21.D
【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点播:A.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并不需要给叶片染色。给叶片染色通常是为了在显微观察中提高对比度,而通过酒精加热是为了去除叶绿素,使后续的碘液处理能够显现淀粉的存在,而不是染色,A错误。
B.淀粉不溶于酒精。我们需要在去除叶绿素之后,用碘液检测淀粉的存在,因此使用酒精不是为了溶解淀粉,B错误。
C.在此实验中,并不是为了杀菌。杀菌常见于无菌操作中,而该实验的目的在于检测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与杀菌无关,C错误。
D.将叶片放在酒精中并加热,目的是溶解叶绿素。这使得叶片褪色,从而在后续加入碘液时可以更清晰地观察淀粉的存在,因为酒精会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使其褪色,D正确。
故选D。
22.B
【分析】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
点播:使西红柿植株质量增加的物质主要是有机物,有机物主要来源于光合作用(不是从土壤中吸收的),原料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无机盐虽重要,但它仅是参与植物代谢的一部分,并不像光合作用那样直接增加生物质量,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3.B
【分析】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线粒体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点播:A.食物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的能量属于化学能,是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的,A正确。
B.绿色植物细胞内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不是所有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如植物的根细胞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
C.叶绿体是植物细胞内特有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C正确。
D.线粒体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共有的能量转换器,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细胞通过呼吸作用,把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换为其它形式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利用,D正确。
故选B。
24.C
【分析】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捕获太阳光,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点播:光合作用的公式如图所示:
所以A是二氧化碳,B是光,C是叶绿体,D是有机物,所以C正确。
故选C。
25.D
【分析】(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2)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点播:A.图1在实验前将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进行暗处理,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避免对实验的干扰,A正确。
B.氧气有助燃的特征,因此试管中收集的气体是氧气,图2中收集的气体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B正确。
C.图3所示实验装置,甲与乙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水分,甲与丙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所以图3所示实验装置,可形成2组对照实验,C正确。
D.图4用燃烧的蜡烛检验氧气,萌发的种子瓶中蜡烛熄灭,煮熟的种子瓶中蜡烛继续燃烧,所以图4实验现象说明萌发的种子消耗氧气,D错误。
故选D。
26.(1)鼠妇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还是干燥的环境中呢/鼠妇的分布与土壤的干湿程度有关系吗
(2) 依据鼠妇常分布在校园阴暗环境里 目的是营造阴暗环境,排除光照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3)土壤的干湿程度
(4)鼠妇喜欢生活在潮湿的土壤环境中
【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要注意设计唯一变量,因为验证的是土壤潮湿程度的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故变量应该为土壤潮湿程度,其他条件保持一致。
点播:(1)根据题中信息,鼠妇常分布在校园阴暗的环境里,如在花盆或砖块的底下,而实验又设置了潮湿土壤和干燥土壤两种环境,因此可以提出的问题是:鼠妇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还是干燥的环境中呢?或者鼠妇的分布与土壤的干湿程度有关系吗?
(2)装置中选用不透光纸板的依据是鼠妇常分布在校园阴暗环境里,这说明鼠妇可能喜欢阴暗的环境。因此,使用不透光纸板的目的是为了营造阴暗环境,从而排除光照这一因素对鼠妇分布的影响,使得实验结果更加准确。
(3)该实验研究的变量是土壤的干湿程度。实验中设置了潮湿土壤和干燥土壤两种环境,其他条件都相同且适宜,以观察鼠妇在不同湿度土壤中的分布情况。
(4)若5分钟后鼠妇全部分布在潮湿土壤一侧,那么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鼠妇喜欢生活在潮湿的土壤环境中。因为在这个实验中,除了土壤的干湿程度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且适宜,所以实验结果可以归因于土壤湿度这一变量的影响。
27.(1) 五/#5 捕食和竞争
(2)非生物部分
(3) 丙 丙→甲→乙
【分析】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腐生的细菌、真菌)组成。
2.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
3.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因此,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含有的有机物总量越多;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含有的有机物总量越少。
点播:(1)图A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分别是: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可见,一方面,鹰以蛇为食,这构成了捕食关系;另一方面,蛇和鹰都以鼠为食,这又构成了竞争关系。所以,蛇与鹰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不仅包括生物部分,还包括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观察图A,我们可以看到生产者(如草)、消费者(如兔、鼠、狐、蛇、鹰等),但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水等)。因此,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A中缺少的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3)能量在食物链中的流动规律:营养级越低,体内有机物的总量越多;营养级越高,体内有机物的总量越少。因此,可以判断图B中丙的营养级最低,是生产者,对应的生物是草,甲和乙则是消费者。该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是从生产者(草)到初级消费者(甲),再到次级消费者(乙),用字母和箭头连接表示就是:丙→甲→乙。
28.(1)分裂
(2) 分化 生理功能 D器官
(3)系统
(4)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分析】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是A细胞→C组织→D器官→E系统→人体;与人体的结构层次相比,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无系统,即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点播:(1)A细胞是受精卵,A细胞通过细胞分裂形成B,通过细胞分裂过程,细胞的数目增多,但细胞的形态结构未发生变化。
(2)细胞分行形成不同的组织,B通过细胞分化形成C,在此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产生了差异,C组织能进一步形成D器官。
(3)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系统。
(4)人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29.(1) 不利 有利
(2) 氧 表膜
(3) 口沟 食物泡
【分析】草履虫的身体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图示中①是纤毛,②是口沟,③是表膜,④是食物泡,⑤是收集管,⑥是伸缩泡,⑦是细胞核,⑧是细胞质,⑨是胞肛。
点播:(1)根据实验:在图乙中观察到草履虫向左移动,说明食盐对草履虫是有害刺激,在图丙中观察到草履虫向右移动,说明肉汁对草履虫是有利刺激。得出结论:草履虫有趋利避害性。
(2)草履虫需要吸收氧气进行呼吸,草履虫培养液的表层氧气丰富,因此,用来观察草履虫的液滴应取自培养液的表层。草履虫通过③表膜摄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3)草履虫通过②口沟取食,口沟内的密长的纤毛摆动时,能把水里的细菌和有机碎屑作为食物摆进口沟,形成④食物泡,在草履虫体内慢慢消化吸收,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通过⑨胞肛排出体外。
30.(1)蒸腾作用
(2) 上 等于 1、2、5、6
(3) 导管 B
【分析】观图可知:图1中,a、b光照强度是0,植物只释放二氧化碳,不吸收二氧化碳,表明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c、d二氧化碳吸收量是0,表明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e点植物甲、植物乙二氧化碳吸收量相等;f点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图2中,1是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把氧气释放到大气中,2是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3是线粒体通过呼吸作用把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4是线粒体通过呼吸作用吸收大气中的氧气;5是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供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6是线粒体通过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供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图3中,A生理过程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表示呼吸作用;B生理过程释放水蒸气,表示蒸腾作用;C生理过程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表示光合作用;E表示水分的运输,F表示有机物的运输。
点播:(1)植物的根生长在土壤中,主要通过根尖的成熟区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了大气中,从而促进了植物对水分的吸收,以及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只有很少的水分参与植物体的组成和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因此,植物根尖吸收的水主要用于蒸腾作用。
(2)温度是影响呼吸作用的一种因素,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降低,呼吸作用减弱,释放的二氧化碳减少,因此在图1中,当外界温度降低时,甲植物呼吸作用减弱,释放的二氧化碳减少,a点会向上移动;在a点时植物甲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从a点(不包括a点)开始,植物释放的二氧化碳逐渐减少,说明植物甲开始进行光合作用,但光合作用的强度小于呼吸作用的强度,当到达d时从外界吸收的二氧化碳为0,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正好被光合作用利用,说明此时甲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当光照强度为f时,甲植物叶肉细胞要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说明此时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从图2来看,叶肉细胞的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要远远大于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要把氧气释放到大气中,即要发生1、5过程;而线粒体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远远不能满足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需要的二氧化碳,叶绿体要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即要发生2、6过程,因此当光照强度为f时,甲植物叶肉细胞内发生的生理过程对应的是图2中的过程1、2、5、6。
(3)植物体内有导管和筛管,并且导管与导管之间,筛管与筛管之间,都是相互连通的,导管能够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能够运输有机物。因此,在图3中,完成E水分的运输生理活动需要通过茎中的导管完成。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在图3中,植物通过B生理过程释放水蒸气,表示的是蒸腾作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南省益阳市沅江市两校联考2024年下学期八年级生物期末自我检测,共23页。
这是一份湖南省益阳市沅江市四校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A4,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识图作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益阳市沅江市四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文件包含沅江市四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生物期中考试试题docx、八年级生物参考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