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2024学年全国部分地区初中语文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合集(含详细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部分学校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部分学校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语言表达,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研读经典古诗文,可以让我们领略文学的精妙,收获人生的感悟。阅读下面语段,将古诗文原句填写在横线处。
诗文中有壮美山河:仰望泰山,“造化钟神秀,① ______ ”,奇景雄姿激起杜甫的豪情壮志;夜泊秦淮,“② ______ ,夜泊秦淮近酒家”,朦胧月色引发杜牧的兴亡之忧。
诗文中有丰富情思:登幽州台,“念天地之悠悠,③ ______ ”,想到天地无穷、人生有限,陈子昂潸然泪下;攀飞来峰,“④ ______ ,⑤ ______ ”,浮云重重,遮天蔽日,王安石充满自信;游山西村,“⑥ ______ ,⑦ ______ ”,乐声阵阵,古风犹存,陆游心生欢喜。
诗文中有高尚情操:周敦颐独爱莲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⑧ ______ ”,彰显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生态度;龚自珍移情落红,“⑨ ______ ,⑩ ______ ”,展现虽远离官场,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
二、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2分。
2.《木兰诗》是乐府名篇,其中有些诗句的上下句意思是相互交错、补充的。请从下面节选语段中找出这样的诗句,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三、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3.探险,是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寻,也是对自身的挑战。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1) 请为下面的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舷窗 ______
②承载 ______
③呼xià ______
④苍qióng ______
(2) 阅读甲文,你从中感受到杨利伟的什么精神品质?请根据甲文的内容,并联系上下文语境,为乙文空缺处补充恰当的语句。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46分。
4.科幻小说是文学作品的重要类型,展示了人类对未来的大胆想象。请阅读下面两段科幻小说节选,完成问题。
【材料一】
现在,“落日六号”内部已完全处于失重状态,飞船已下沉到6300公里深处,那里是地球的最深处,她是第一个到达地心的人。
她在地心的世界是那个活动范围不到 10立方米的闷热的控制舱。飞船上有一个中微子传感眼镜,这个装置使她同地面世界多少保持着一些感性的联系。但这种如同生命线的联系不能长时间延续下去,飞船里中微子通信设备的能量最后耗尽,这种联系在两个月前就中断了,具体时间是在我从草原返回航天中心的途中。
那个没有日出的细雨蒙蒙的草原早晨,竟是她最后看到的地面世界。
【材料二】
“艇上储存的空气还够我们用多久?”我问道。
船长直视着我说:“用到明天就没有了!”
我惊出一身冷汗。不过,听到船长这样的回答我还有什么可惊讶的呢?“鹦鹉螺”号 3月22日就潜入未被冰封的南极海底了,而今天已是26日了。五天来,我们是一直靠着船上储气舱中的储备维持着!而清新空气必须留给干活的人用。在我记下这件事的这一刻,一种不由自主的恐惧感攫住了我,似乎我的肺里已经缺少氧气了!这种感觉至今仍挥之不去。船长仍旧在静静地思索着,一动不动。不难看出,他脑子里刚刚闪过一个念头,但他仿佛在想法把它驱开,他在自己否定自己的那个想法。最后,他终于开口了。
“沸腾的开水!”他自言自语说。“沸腾的开水?”我大声重复道。
“是的,先生。 我们被困在一个相对来说比较狭窄的空间里,如果让‘鹦鹉螺’号上的水泵不停地往外喷出沸腾的开水的话,难道不会提高水的温度,延缓海水结冰的速度吗?”
“应该试一试。”我坚决赞同道。“那我们就试试吧,教授先生。”
(1) 科幻小说是在尊重科学结论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设想而创作出的文学作品。请从以上两个画线句中任选一句,说说作者是如何将科学与幻想结合起来,创造出奇妙而又合理的想象天地的。
(2) 材料二中的船长是谁?请你根据原著内容,为这位船长写一则人物小传。要求:①介绍人物的身份、主要事迹和性格特征;②不少于80字。
5.美无处不在,但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请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郁金香
祁云枝
郁金香擅长宏大叙述,它撰写的是大散文,读来心神皆震。
你看,酒杯状的花朵,斟满了阳光,似乎烁烁地向你递过来,邀你一醉方休。带绒毛花边的鹦鹉型郁金香,像信笺,像随笔,也像杂文。多头郁金香,有多个中心思想。毫无拘束的色彩呢,是锦词妙句,有从云朵上采撷的白,飘浮在紫色迷雾里的黑,向太阳光要来的红黄渐变,人面桃花相映的胭脂……字斟句酌,懂文法,会修辞,这样的大散文,没有人比郁金香写得更好。
田地,是一张画有底纹的稿纸,郁金香字迹娟秀,书写齐整。 一粒种球,一个句子;一种色彩,一节段落;一片花海,一篇美文。随便拎出一句,既新鲜又清丽,一茎、一花,配三五叶子,亭亭玉立。
阅读郁金香的时候,大概没有人去想这种美是如何呈现在眼前的。
时光之河逆流而上,郁金香只摇曳在奥斯曼“迪万”的诗歌里,十六世纪德国奥格斯堡植物园里,还有,荷兰、土耳其广袤的土地上。
郁金香二十世纪进驻中国后,明显水土不服,鳞茎退化得不成样子。那些年,也有人对它杂交选育,但结局总令人沮丧。几十年过去了,郁金香依然不能走出深闺,让更多的人认识它们,阅读它们。
唯他心有所执。试验田里,他不时俯下身躯。瘦高的身影、黝黑的皮肤,像早年间的乡贤。事实上,他是名牌大学毕业的研究员,大半生在太阳下从事宿根花卉的研究栽培。他认为,没有郁金香,他组建的球根花卉队伍是不完整的。然而,花开花落,那些生长了一年后纷纷退化的郁金香种球,总是击打他的热情,要么子球太小,要么已成为虫子的盘中餐,他没有想到过程如此艰难。这是一项没有立项没有经费的研究,所有的执念,不过是源于对球根花卉的热爱。
星光下,他或许默默地鼓励过自己,这是他的天职,也是他的宿命。他试着模拟原生境,采取异地栽培、遮阴、冷藏,改变土壤基质、施肥方法、栽植温度……在《园史》如此简单的措辞中,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还是听到了隆隆炮声,无比真切。他像一只逆风雪飞翔的鸿雁,离群放弃温暖的南方,一次次用羽翼拂去郁金香上的蒙尘。他的心里始终生长着一片士兵般齐整的花海,这样的憧憬,是星光,一路指引着他。
整整八年,他的眼里、手中,只有郁金香。如此执着的爱,如光照耀,促使一粒粒郁金香穿越生境与气候的藩篱,破茧而出,他终于摸索出了科学的栽培技术和防种球退化法。热爱,可抵岁月漫长。一九八八年,一座北方的植物园举办了首届郁金香花展,这是郁金香在中国百年栽培史上的首次盛大出场。
郁金香在我们脚下的土地上第一次写出了磅礴美文,这个春天,比以往所有的春天,都美。
他叫张俭。若他活到现在,该百岁高龄了。
每年的郁金香花节上,张俭的名字会被业界提起,人们忘不了他,想必,郁金香也一样忘不了他。这些美妙的鲜花,已把他对花朵的深情,写进了花瓣,写进了色彩,写进了整齐划一的株高,也写进了花朵美文。
(有删改)
祁云枝的花草散文得到诸多赞美。美文鉴赏课上,同学们品读了《郁金香》一文。
(1) 佳句品析:请揣摩下面的语句,分析该句写景状物的妙处。
A.你看,酒杯状的花朵,斟满了阳光,似乎烁烁地向你递过来,邀你一醉方休。
B.一粒种球,一个句子;一种色彩,一节段落;一片花海,一篇美文。
(2) 疑点探究:宗璞在《紫藤萝瀑布》中说:“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有同学认为这句话同样适用于这篇《郁金香》,有的同学则认为并不适用。你同意哪种看法?为什么?
写作提示:①结合本文的具体内容;②不少于150字。
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他拿到一本书,不是翻开从头至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然后闭目静思。他猜想书的谋篇布局,斟酌完毕再打开书,如果作者的思路与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读了。华罗庚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而且培养了自己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不至于使自己沦为书的奴隶。
马克思的一生虽然颠沛流离,经济经常陷入困境,生活十分艰难,但他依然克服各种困难,坚持读书和科研。他在读书时重视有针对性地阅读,每逢书中他认为重要的和有参考价值的地方,都加以摘要,并做笔记。
圈点批注是古人读书时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凝聚阅读的注意力,便于复习、巩固、查考,也是一种治学的方式。宋代大学者朱熹,每读一遍书都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勾画,从而把思考引向精深境地。运用圈点批注法,要注意圈点虽然是随手勾画,但勾画的内容应该是文章的重点、难点、疑点,或者是自己深有体会之处。批注可以从作品的内容、结构、写作手法、语言特色等方面着手,或展开联想、想象,补充原文内容,或写出心得体会,提出自己的见解。
(1) 从以上华罗庚和马克思的小故事中,你学到了哪些读书的方法呢?
(2) 材料中介绍了圈点批注法,请你研读后完成下面两道小题。
①根据材料内容,为“圈点”下一个定义。
②参照语段所介绍的批注法,为下文中圈点的一个词、一句话分别补全批注。(每处批注不少于30字)
7.班里召开了“古韵端午•家国情长”主题班会,请你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完成问题。
【活动一:粽情品端午】
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的一项重要传统习俗,粽子不仅是一种美食,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寓意和象征意义。
粽子的由来与楚国诗人屈原紧密相连。据传,屈原在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为了防止鱼虾侵扰他的身体,人们划船打捞,并向江中投放粽子喂鱼。这一习俗逐渐演变为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用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包粽子是一项传统手工艺活动,人们用竹叶包裹糯米和各种馅料,制作出美味的粽子,寓意着丰收和团圆。粽子的制作是一个家庭成员共同参与的过程,这象征着亲情和睦、家庭幸福。
【活动二:非遗迎端午】
端午节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非遗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在端午节期间,各地会举办各种非遗文化活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龙舟竞赛。龙舟竞赛既是一种体育竞技,更是一种文化展示。参赛队员们奋力划桨,配合默契,展现出团结拼搏的精神风貌。
端午节还有许多其他非遗文化元素。比如,挂艾叶和菖蒲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人们认为这样可以驱邪避疫、祈求平安。此外,一些地方还会举办射五毒、打马球等民俗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也为人们带来了欢乐。
【活动三:文化溯端午】
端午节,这一深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节日,自古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和民俗风情。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节日,更是文化的载体,历史的见证,民族的记忆。
追溯端午节的起源,我们不难发现它与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祭祀文化以及民间信仰紧密相连。端午节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节日,后来又有纪念屈原、伍子胥、曹娥等说法。这些传说和故事,为端午节增添了浓厚的神秘色彩和人文气息。
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尊重,它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如团结、勇敢、智慧、善良等。这些美德和精神在端午节的庆祝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传承。
【活动四:倡导过端午】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的节日文化传承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一方面,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兴趣逐渐减弱,非遗文化的传承面临人才短缺的问题;另一方面,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也使得一些传统习俗逐渐淡化。
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是不变的。我们应该积极弘扬传统节日的优秀文化元素,让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和光彩,继续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1) 在“粽情品端午”环节,同学们对包粽子跃跃欲试。请你根据包粽子的流程图,用准确、简洁的语言说明包粽子的方法。
(2) 在“非遗迎端午”活动中,板报小组绘制的宣传海报得到同学们的赞扬。请你仔细观察,向大家介绍这幅海报的内容和寓意。
写作提示:①介绍画面内容及内涵;②语言生动,表达有条理;③不少于80字。
(3) 有同学觉得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种美食平时都能吃到,所以端午这类节日也没有什么过的必要了。请你针对这种观点进行发言,倡导大家重视我们的传统节日,彰显新时代少年的责任与担当。
写作提示:①结合以上四则材料;②不少于100字。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18分。
8.浩如烟海的古典诗文,传递着古人对生活的体验,蕴含着他们对人生的思考。请阅读选文并完成问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 古人著文,辞约而旨丰。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有仙则名: ______
②谈笑有鸿儒: ______
(2)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______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
(3) 本文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请说出本文托的是什么“物”?言的是什么“志”?
9.阅读回答问题。
草本之花,经霜必死。其能死而不死,交春复发者,根在故也。常闻有花不待时,先期使开之法,或用沸水浇根,或以硫磺代土,开则开矣,花一败而树随之,根亡故也。 然则人之荣枯显晦成败利钝皆不足据但询其根之无恙否耳。根在,则虽处厄运,犹如霜后之花,其复发也,可坐而待也。如其根之或亡,则虽处荣显①之境,犹之奇葩烂目②,总非自开之花,其复发也,恐不能坐而待矣。
予谈草木,辄以人喻。岂好为是哓哓③者哉?世间万物,皆为人设。观感一理,备人观者,即备人感。天之生此,岂仅供耳目之玩、情性之适而已哉?
(选自《闲情偶寄》)
【注】①荣显:荣盛显赫。②烂目:绚烂夺目。③哓哓(xiā xiā):唠叨,多言的样子。
(1) 古时没有标点符号,称文词停顿的地方叫句或读。请用“/”标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停顿处。
然则人之荣枯显晦成败利钝皆不足据但询其根之无恙否耳。
(2) 作者认为,“世间万物,皆为人设”,供人观看的,就能让人感受。本文作者通过观察草木的荣枯生死,领悟到了什么道理?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10.作文。
同学们,人生就是一场场遇见,吕蒙遇见孙权,开启了求学之路,令人刮目相看;鲁迅遇见长妈妈,不仅拥有了心爱的宝书,而且收获了质朴的关爱与温情;贾平凹遇见小桃树,领悟了人生真谛,直面命运的坎坷……你在生活中一定遇到过令你印象深刻的人、事、物、景,或者有你盼望遇见的人、事、物、景。
请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完成一篇不少于 600字的作文。
题目一:我们一定会遇见
题目二:遇见你,使我
写作提示:①如果选择题目二,请务必先补全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答案和解析
1.【答案】阴阳割昏晓,烟笼寒水月笼沙,独怆然而涕下,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濯清涟而不妖,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解析】答案:
①阴阳割昏晓(注意“割”的写法)
②烟笼寒水月笼沙(注意“笼”的写法)
③独怆然而涕下(注意“怆”的写法)
④不畏浮云遮望眼(注意“畏”的写法)
⑤自缘身在最高层(注意“缘”的写法)
⑥箫鼓追随春社近(注意“箫”的写法)
⑦衣冠简朴古风存(注意“朴”的写法)
⑧濯清涟而不妖(注意“濯清涟”的写法)
⑨落红不是无情物
⑩化作春泥更护花(注意“作”的写法)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2.【答案】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运用互文手法。意思是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得以凯旋。表现了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烘托了木兰的英勇善战。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从提供的三句诗中选择依据,分析诗句的上下句意思是怎样相互交错、补充的,说出对诗句的理解。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运用对偶和互文手法,语言凝练。将士们征战多年,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有不少人都牺牲了,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而英勇善战的木兰,则是有幸生存、胜利归来的将士中的一个。“百战死”“十年归”从战争的时间和牺牲的人数来看,体现出战争的持久与激烈,衬托出花木兰从军的艰辛和英勇顽强,歌颂了木兰替父出征的孝心。
答案:
诗句: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理解:运用互文手法。意思是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得以凯旋。表现了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烘托了木兰的英勇善战。
《木兰诗》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赏析诗歌要注意熟读全诗,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懂得用心去感悟,有时需结合写作背景进行赏析。
3.【答案】【小题1】xián,zài,啸,穹
【小题2】略
【解析】答案:
(1)①xián;②zài;③啸;④穹
(2)示例:我感受到杨利伟沉着冷静、大胆细致的精神品质和面对死亡威胁的镇定从容。
示例:是他面对突发情况时的沉着 是他无惧无畏的镇定从容
(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①“舷窗”中的“舷”读作“xián”;
②“承载”中的“载”读作“zài”;
③“呼xià”写作“呼啸”;
④“苍qióng”写作“苍穹”。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及语言连贯。第一问:解答此题,要结合文章的内容来分析,从杨利伟的心理描写中,可看出他的精神品质。如:“外面高温,不怕!有碎片划过,不怕!过载,也能承受!但是看到舷窗玻璃开始出现裂缝,我紧张了,心想:完了,这个舷窗不行了”“这个时候我反而放心一点儿了:哦,可能没什么大问题!因为如果是故障,重复出现的概率并不高”这些描写体现了杨利伟沉着冷静、大胆细致的精神品质和面对死亡威胁的镇定从容。第二问: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补写,做到语意连贯。根据前一句“是他训练中的坚韧”可知,此处应用“是……”这样的句子来表现杨利伟的精神品质,据此可拟写为:我暗下决心,不管前面遇到多少困难险阻,都要坚持下去。
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4.【答案】【小题1】 (1)科幻小说全称科学幻想小说,是一种起源于近代西方的文学体裁。其定义为在尊重科学结论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设想,而非妄想,而创作出的文艺,一般认为优秀的科幻小说须具备逻辑自洽、科学元素、人文思考三要素。科幻小说将科学与幻想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片奇妙又合理的想象天地。阅读科幻小说,既要关注其中的科学原理,又要体会其间的奇思妙想。只有兼顾其知识性和趣味性,才能充分领略科幻小说的魅力。
如:《带上她的眼睛》中6300多公里是地球半径,所以地下6300公里深处即是地心,符合地理知识;而小姑娘第一个到达地心的幻想大胆,令人为其担心。
(2)本题考查人物小传。结合名著内容,根据尼摩船长的特点、事迹和精神品质,为他写一段小传。
答案:
(1)《海底两万里》潜艇被困南极冰盖下,开水可以融化坚冰,符合科学常理;而让水泵不停往外喷开水破冰的幻想,则让人惊叹。
(2)尼摩船长。他是个神秘、聪明、遇事冷静、在反抗殖民主义斗争的烈火中成长起来的全能船长。他搜集海底宝藏、支援被压迫民族的正义斗争、关注世界政治风云、为水手举行庄严的珊瑚王国葬礼勇敢营救采珠人等行为体现出了沉着勇敢、机智进取、追求自由与和平的精神。
【小题2】
【解析】本题是以“科幻小说”为主题的材料阅读。第一题考查句子理解;第二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
语文阅读理解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找原话,所谓“找原话”,就是要找到语文阅读理解上要求的关键字、词或句子所在段落,要求学生在阅读文字材料时有重点地圈下来,然后再来重点理解与分析。
5.【答案】【小题1】(1)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好处。
A 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郁金香的花朵比作酒杯,形象地写出了花朵的形状。“斟满了阳光”,把阳光具象化,仿佛阳光是可以被斟入花朵中的液体,生动地表现出花朵的明艳和光彩照人。“似乎烁烁地向你递过来,邀你一醉方休”赋予花朵人的动作和情感,“递过来”“邀你一醉方休”生动地展现出郁金香花朵热情、迷人的姿态,让人感受到它强烈的吸引力和魅力。
B 句: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将一粒种球比作一个句子,一种色彩比作一节段落,一片花海比作一篇美文,通过比喻,形象地展现出种球、色彩、花海与句子、段落、美文之间的对应关系,强调了郁金香从个体到整体所蕴含的美感和表现力。排比的使用,增强了语势,节奏感强,更加突出了郁金香在不同层次上展现出的美丽和魅力,也让读者更能感受到作者对郁金香的赞美和喜爱之情。例如,在描写其他花卉时,我们也可以采用这样生动形象且富有节奏感的语言来表现它们的特点和魅力。
(2)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我同意“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适用于《郁金香》。
文中郁金香在进驻中国后,明显水土不服,鳞茎退化,历经几十年都未能被广泛认识和推广,这是郁金香所遭遇的不幸。
而张俭,这位致力于郁金香研究栽培的研究员,在没有立项和经费的情况下,面对郁金香种球的不断退化,研究过程艰难,这是他所面临的困境。
然而,张俭凭借对球根花卉的热爱,坚持八年,最终摸索出科学的栽培技术和防种球退化法,让郁金香在中国的土地上绽放出磅礴美文。
这正如生命的长河,虽然会有波折和阻碍,但只要心怀热爱与执着,就能够克服困难,不断前行。就像郁金香,虽曾面临退化的困境,但最终还是迎来了盛大绽放;张俭虽历经研究的艰辛,但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生命的长河不会因为一时的不幸而停止流淌,而是会在坚持和努力中不断延续,创造出新的可能。
答案:
(1)A.“酒杯状的花朵,斟满了阳光,似乎烁烁地向你递过来,邀你一醉方休”,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郁金香的花朵比作酒杯,形象地写出了花朵的形状;“斟满了阳光”“递过来”“邀你一醉方休”,把花朵拟人化,生动地展现出花朵充满活力、热情邀人欣赏的姿态,让人感受到郁金香的明艳和生机。
B.“一粒种球,一个句子;一种色彩,一节段落;一片花海,一篇美文”,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把一粒种球比作一个句子,一种色彩比作一节段落,一片花海比作一篇美文,同时通过排比增强了语势,生动且有层次地展现出郁金香从个体到整体的美妙与独特,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和美的感受。
(2)我同意“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适用于这篇《郁金香》。文中郁金香在进驻中国后,明显水土不服,鳞茎退化得不成样子,这是郁金香的不幸。而张俭在研究郁金香栽培技术时,面临没有立项、没有经费的困境,种球生长状况不佳,总是打击他的热情,这是张俭的不幸。然而,郁金香最终在张俭八年的执着努力下,穿越生境与气候的藩篱,在中国的土地上绽放出磅礴美文。张俭也成功摸索出科学的栽培技术和防种球退化法。就像生命的长河永无止境,虽然会遭遇挫折,但只要坚持不懈,总会迎来新的生机与希望。这正体现了“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一观点,告诉我们面对困难和挫折不应放弃,而应保持信念,勇往直前,总会迎来美好的未来。
【小题2】
【解析】本文主要讲述了郁金香之美,包括其形态和色彩的独特,同时着重叙述了研究员张俭在没有立项和经费的情况下,历经八年执着研究,最终摸索出郁金香科学的栽培技术和防种球退化法,使郁金香在中国成功绽放的故事,表达了对张俭的赞美以及对其执着精神的歌颂。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意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6.【答案】【小题1】“浮”的意思是漂在液体表面或飘在空中,描写了父亲在大雾中干活的情景,表现了父亲的勤劳,营造出朦朦胧胧的意境。
【小题2】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具体细致地描写了父亲头发上的水珠和额头上的露珠,突出强调父亲造台阶过程的艰辛,突出父亲的勤劳。
【解析】(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根据“华罗庚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而且培养了自己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不至于使自己沦为书的奴隶”可知,华罗庚的读书方法是猜读法;根据“他在读书时重视有针对性地阅读,每逢书中他认为重要的和有参考价值的地方,都加以摘要,并做笔记”可知,马克思的读书方法是摘要法。
(2)①本题考查下定义。
下定义是一种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概括的说明方法。下定义是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下定义“必须抓住被定义事物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多采用判断单句的形式。其格式多为“×××(种概念)是×××的×××(属概念)“。根据下定义的特点和原文“圈点批注是古人读书时常用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凝聚阅读的注意力,便于复习、巩固、查考,也是一种治学的方式。宋代大学者朱熹,每读一遍书都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勾画,从而把思考引向精深境地。运用圈点批注法,要注意圈点虽然是随手勾画,但勾画的内容应该是文章的重点、难点、疑点,或者是自己深有体会之处”可知,答案可为:圈点是一种在阅读时随手勾画文章重点、难点、疑点,或者是自己深有体会之处的读书方法和治学方式。
②本题考查做批注。
a.“浮”的意思是漂在液体表面或飘在空中,“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一句描写了父亲在大雾中干活的情景,表现了父亲的勤劳,“浮”字营造出朦朦胧胧的意境。
b.“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具体细致地描写了父亲头发上的水珠和额头上的露珠,突出强调父亲造台阶过程的艰辛,突出父亲的勤劳。
答案:
(1)华罗庚的猜读法和马克思的摘要法。
(2)a.“浮”的意思是漂在液体表面或飘在空中,描写了父亲在大雾中干活的情景,表现了父亲的勤劳,营造出朦朦胧胧的意境。
b.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具体细致地描写了父亲头发上的水珠和额头上的露珠,突出强调父亲造台阶过程的艰辛,突出父亲的勤劳。
本文介绍了华罗庚的猜读法、马克思的摘要阅读法和朱熹的圈点批注法三种读书方法。
阅读分析题是语文学科中常见的题目类型,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7.【答案】【小题1】(1)根据图一中的图片内容以及文字提示进行叙述,注意不要漏掉步骤即可。
(2)在这幅“非遗迎端午”的宣传海报中,设计者巧妙地融合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手法,让人眼前一亮。画面中央,两位男孩坐在木质小船上,划向波光粼粼的河面,一个在划桨,后面一个在敲鼓,不仅展现了端午时节赛龙舟的古老习俗,更以萌趣横生的方式吸引眼球。参赛队员们奋力划桨,配合默契,展现出团结拼搏的精神风貌。海报通过生动的形象,传递了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深刻意义,引导同学们在享受节日欢乐的同时,不忘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
(3)针对这一观点,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进行反驳和倡导。结合“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的一项重要传统习俗,粽子不仅是一种美食,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寓意和象征意义”“端午节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非遗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端午节,这一深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节日,自古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和民俗风情。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节日,更是文化的载体,历史的见证,民族的记忆”“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尊重,它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如团结、勇敢、智慧、善良等。这些美德和精神在端午节的庆祝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传承”“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是不变的。我们应该积极弘扬传统节日的优秀文化元素,让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和光彩,继续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等内容进行提炼阐述即可。
答案:
(1)示例:首先将粽叶卷成圆锥状,然后放入糯米,接着盖住开口处,最后用线绳将粽子捆扎好即可。
(2)这幅“非遗迎端午”宣传海报以男孩划船为画面核心,融合了赛龙舟的传统文化元素,展现了端午节赛龙舟的团结拼搏的精神风貌。通过生动的形象和清爽的设计,传递了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和对非遗传承的重视,激发观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尊重。
(3)同学们,我们不能仅因生活条件的改善就忽视了传统节日的重要性。端午节不仅仅是一个品尝粽子的日子,它更承载着对屈原爱国精神的缅怀,对家国情怀的传承。这些传统节日如同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作为新时代少年,我们有责任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继续发扬光大,让传统节日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彰显出新时代少年的责任与担当,共同守护和传承我们的传统节日。
【小题2】
【小题3】
【解析】本题是关于“端午节”的材料阅读。第一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第二题考查海报的内容及寓意,第三题考查观点的表达。
材料阅读题给出一组材料,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简洁、流畅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见解。
8.【答案】【小题1】出名。,同“洪”,大。
【小题2】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小题3】略
【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①句意: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名:出名。
②句意:说说笑笑的都是博学的人。鸿:同“洪”,大。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
①重点词有:上,长到;入,映入。句意为: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②重点词有:丝竹,指音乐;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乱,使动用法,使……乱;案牍,官府文书;劳,使动用法,使……劳累;形,身体。句意为: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旨。
《陋室铭》从陋室的清幽环境、陋室主人的交往对象以及陋室主人的日常活动这三个方面来表现陋室不陋。全文托物言志,借陋室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道德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答案:
(1)①出名。
②同“洪”,大。
(2)①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②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3)借陋室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道德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参考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觉得简陋了)。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说说笑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可以弹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茅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翻译基本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9.【答案】【小题1】(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句句意:这样说来,人的荣枯显晦,成败利钝,都不能成为依据,只有去问他的根基是否安然无恙。根据句意断句为:人之荣枯显晦/成败利钝/皆不足据/但询其根之无恙否耳。
(2)本题考查理解感悟。根据“根在,则虽处厄运,犹如霜后之花,其复发也,可坐而待也”“如其根之或亡,则虽处荣显之境,犹之奇葩烂目,总非自开之花,其复发也,恐不能坐而待矣”可知,根基还在,那么虽处在厄运当中,也像经霜打后的花,重新开花的日子是可以期待的;如果根基不存在了,即使处于荣盛显赫的境地,像奇花绚烂夺目,总不是自然开出的花,要它重新开花,恐怕是等不到了。由此可理解为:一时的荣耀或者失败不能成为评判一个人的依据,只要稳固好根基,打好基础,即使经历风霜也不会被打败。
答案:
(1)人之荣枯显晦/成败利钝/皆不足据/但询其根之无恙否耳。
(2)一时的荣耀或者失败不能成为评判一个人的依据,只要稳固好根基,打好基础,即使经历风霜也不会被打败。
【小题2】
【解析】参考译文:
草本的花,一经霜打就会死。它能看上去死了实际上并没有死,春天一到又重新开花,这是因为它的根还活着。常常听人说有能让花在花期前开放的方法,就是用开水浇它的根,或者用硫磺代替土栽花。这样花是开了,但是花一败落花树也就死了,因为它的根死了。这样说来,人的荣枯显晦,成败利钝,都不能成为依据,只有去问他的根基是否安然无恙。根基还在,那么虽处在厄运当中,也像经霜打后的花,重新开花的日子是可以期待的;如果根基不存在了,即使处于荣盛显赫的境地,像奇花绚烂夺目,总不是自然开出的花,要它重新开花,恐怕是等不到了。
我一谈到草木,就用人来作比喻,难道是为了说费话吗?世间的万物,都是为人设置的,观看和感受是同一个道理,供人观看的,就能让人感受。天生出这些东西,难道仅仅是供人愉悦耳目、怡情悦兴的吗?
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10.【答案】(1)
我们一定会遇见 在那个被夕阳染得金黄的傍晚,我独自站在小镇的老槐树下,手中紧握着一张泛黄的照片——那是我和爷爷在老屋前的合影。爷爷的笑容温暖而慈祥,仿佛能驱散所有的阴霾。自爷爷去世后,我时常感到孤独,但内心深处总有一个声音告诉我:“我们一定会遇见。”
爷爷生前是个爱讲故事的人,每当夜幕降临,他总会搬出那把旧摇椅,坐在院子里,给我讲述那些古老而神秘的故事。那些故事像是一盏盏明灯,照亮了我童年的夜空,也在我心中种下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向往。爷爷常说:“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你会遇见许多人,经历许多事,但只要你心怀希望,就一定能遇见属于你的美好。”
随着年岁的增长,我离开了小镇,去往了遥远的城市求学。城市的喧嚣与忙碌让我渐渐忘记了那些故事,也淡忘了爷爷的话语。直到有一天,我在图书馆里偶然翻到了一本关于古老传说的书籍,那些熟悉的情节瞬间唤醒了我心中的记忆。那一刻,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充满故事的夜晚,爷爷的声音在耳边回响,让我再次感受到了那份温暖与力量。
从那以后,我开始尝试着去寻找那些曾经遗失的美好。我利用假期回到小镇,重新走遍了那些与爷爷共度的每一个角落。我站在老槐树下,闭上眼睛,仿佛能听见爷爷的笑声在耳边回荡。我知道,虽然爷爷已经不在身边,但他的爱与教诲已经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里。
如今,每当我遇到困难或迷茫时,我都会想起爷爷的话:“我们一定会遇见。”这句话成了我前行的动力,让我相信无论未来道路多么崎岖,只要我保持信念,坚持不懈,就一定能遇见属于我的美好。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东西是值得我们去追寻和等待的,就像我和爷爷之间那份永不褪色的亲情与记忆。
(2)
遇见你,使我坚强
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我独自一人走在回家的路上,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失落与迷茫。考试的失利像一块巨石,压得我喘不过气来,让我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就在这时,我遇见了你——一棵在风雨中屹立不倒的老树。
你的树干粗壮,枝叶繁茂,尽管狂风肆虐,雨点如豆般砸在你的身上,但你却没有丝毫的动摇。你的根系深深扎入土壤之中,仿佛与大地融为一体,无论风雨多么猛烈,都无法将你撼动。那一刻,我被你的坚韧所震撼,仿佛有一股力量涌入我的心田,让我重新找回了信心。
我停下脚步,静静地凝视着你,心中涌动着复杂的情感。我开始反思自己,为什么在面对困难时总是选择逃避和放弃?为什么不能像这棵老树一样,勇敢地面对风雨,坚持自己的信念?想到这里,我仿佛找到了答案,一股前所未有的勇气在我心中油然而生。
从那以后,每当遇到挫折和困难时,我都会想起那个夜晚,想起你——那棵在风雨中屹立不倒的老树。你成了我的精神支柱,让我学会了坚强和勇敢。我不再畏惧失败,因为我知道,只要我坚持不懈地努力,总有一天会迎来属于自己的成功。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我已经走过了那段最艰难的时光。如今的我,已经变得更加自信和坚强。我感谢那次与你的遇见,因为它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坚强,也让我明白了只有经历过风雨的洗礼,才能更加茁壮地成长。
遇见你,使我坚强。这不仅仅是对你的一种赞美,更是对我自己的一种肯定。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挑战,我都会牢记你的教诲,勇敢地面对一切,直到实现自己的梦想。
【解析】(1)本题考查命题作文,题目是“我们一定会遇见”。审题立意:“我们一定会遇见”这一题目,关键在于理解“遇见”的深层含义和“一定会”的坚定信念。这里的“遇见”不仅仅是物理空间上的相遇,更是心灵、情感、思想或人生道路上的交汇与碰撞。它可能是一次偶然的机会,也可能是长期努力后的必然结果。而“一定会”则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相遇的坚定信念和期待,暗含了无论经历多少困难和挑战,那份相遇终将到来的乐观态度。立意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成长与蜕变:讲述自己或他人在成长过程中,如何坚信会遇见某个重要的人、事、物,从而激励自己不断前行,最终实现自我超越。②梦想与追求:表达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坚信在不懈努力下,终会遇见梦想成真的那一刻。③爱与温暖:描述在人生旅途中,对亲情、友情、爱情的期待与坚信,相信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会与那份温暖和关爱相遇。选材构思:①选材:可以从个人经历、历史故事、文学作品、社会现象等多个角度选取素材。比如,可以写自己与理想大学的“遇见”,通过努力学习,坚信自己一定会踏入那扇梦想之门;或者讲述一个关于亲情的故事,坚信无论走多远,都会与家的温暖再次“遇见”。②构思:开头,可以采用情境导入法,设置一个引人入胜的场景或提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引出“我们一定会遇见”的主题。正文,通过具体事例或细节描写,展现“遇见”前的努力与坚持,以及“遇见”时的激动与感悟。可以采用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结尾,升华主题,表达对未来“遇见”的坚定信念和美好憧憬,或者总结全文,点明“遇见”的意义和价值。通过这样的构思,文章将能够生动展现“我们一定会遇见”这一主题,传达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坚定的人生信念。
(2)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题目是“遇见你,使我_____”。审题立意:首先,明确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题目中的“遇见你”是固定的部分,而“使我_____”则是需要考生根据自身经历和感受来填充的部分。这里的“遇见”可以是与人的相遇,也可以是与事、物、景的邂逅,关键在于这次“遇见”给“我”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或改变。立意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成长与变化:讲述某次遇见如何促使自己成长,学会了某项技能、改变了某种态度或观念,让自己变得更加成熟或坚强。②感悟与启迪:通过遇见某个人或事物,获得深刻的感悟或启迪,对人生、价值观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③情感与温暖:描写与某人或某物的相遇带来的情感共鸣,如友情的建立、亲情的加深,或是感受到来自陌生人的善意与温暖。选材构思:①选材:选择一个或几个具体、生动的事例作为素材,确保这些事例能够有力地支撑你的主题。可以是与亲人、朋友、老师、偶像的相遇,也可以是与自然景观、文化遗迹、书籍作品的邂逅。②构思:开头,可以采用直接描述“遇见”的场景作为开头,迅速吸引读者注意力;也可以通过一段富有哲理或情感的引言,引出主题。正文,详细叙述“遇见”的过程,包括时间、地点、人物(或事物)的描写,以及这次“遇见”给自己带来的具体影响。可以通过对比手法,展现遇见前后的变化;也可以采用心理描写,深入挖掘内心的感受和思考。结尾,总结全文,点明“遇见你,使我_____”的主题,升华情感,留下深刻印象。可以是对未来的展望,也可以是对“遇见”的感激与珍惜。
(1)本文以深情的笔触回忆了与爷爷共度的美好时光,通过具体场景和细节描写,展现了祖孙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文章巧妙地将“遇见”的主题与对爷爷的怀念相结合,传达出对亲情、对美好记忆的珍视与追寻。语言流畅,情感真挚,结尾处对“我们一定会遇见”的坚定信念,升华了主题,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是一篇情感丰富、引人深思的记叙文。
(2)本文以风雨中的老树为引,巧妙地比喻人生中的挫折与挑战,展现了遇见老树后主人公内心的转变与成长。文章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反思,传达了坚强面对困难的重要性。结尾处点题自然,升华了主题,是一篇富有感染力和启发性的记叙文。木兰诗(节选)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诗句: ______
理解: ______
甲
我现在还能回想起当时的情形:飞船急速下降,跟空气摩擦产生的激波,不仅有极高的温度,还伴随着尖利的呼 xià声;飞船带着不小的过载,在不停振动,里面咯咯吱吱乱响。外面高温,不怕!有碎片划过,不怕!过载,也能承受!但是看到舷窗玻璃开始出现裂缝,我紧张了,心想:完了,这个舷窗不行了。
当时我突然想到,美国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不就是这样出事的吗?一个防热板先出现一条裂缝,然后高热就使航天器解体了。现在,这么大一个舷窗坏了,那还得了!
先是右边舷窗有裂纹,当它裂到一半的时候,我转过头一看左边的舷窗,也开始出现裂纹。这个时候我反而放心一点儿了:哦,可能没什么大问题!因为如果是故障,重复出现的概率并不高。
——选自《太空一日》
乙
天河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从古至今,中华民族从未停止对浩瀚苍 qióng的探索和想象。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承载着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的坚韧, , ,是他成功后的平和。而这也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
——感动中国人物杨利伟颁奖词(有改编)
选文
批注
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选自《台阶》
a ______
b ______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西省阳泉市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名著阅读,语言表达,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西省晋中市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