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北京市石景山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

    北京市石景山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第1页
    北京市石景山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第2页
    北京市石景山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北京市石景山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北京市石景山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实验探究题,简答题,计算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分。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 )
    A. 米(m)B. 立方米(m3)
    C. 千克(kg)D. 千克/立方米(kg/m3)
    2.如图所示的现象中,主要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铅笔在水面处“弯折”
    B. 屏幕上手的“影子”
    C. 泳池看起来变“浅”
    D. 大跳台在水中的“倒影”
    3.2024年3月20日,“鹊桥二号”中继星由“长征八号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图所示是火箭上升过程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以地面为参照物,发射塔是运动的
    B. 以发射塔为参照物,火箭是静止的
    C. 以火箭为参照物,“鹊桥二号”是静止的
    D. 以“鹊桥二号”为参照物,发射塔是静止的
    4.下列措施中,能加快液体蒸发的是( )
    A. 盖上酒精灯的灯帽B. 用电吹风机吹头发
    C. 用地膜覆盖育有幼苗的农田D. 把新鲜的苹果装入塑料袋保存
    5.图示的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
    A. 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
    B. 清晨,草叶上形成露珠
    C. 深秋,树叶上形成霜
    D. 雨后,山谷中形成浓雾
    6.通常情况下关于某中学生的估测,下列数据合理的是( )
    A. 质量约为70gB. 立定跳远的距离约为250dm
    C. 正常体温约36.5℃D. 50m短跑用时约为9min
    7.如图所示,贾湖骨笛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现的最早的管乐器,管内中空无簧哨,上下两端管口皆为通孔。用骨笛吹奏发声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发出的声音一定不是噪声
    B. 笛声的传播可以不需要介质
    C. 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的振动产生的
    D. 按压骨笛上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发出的声音的音色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点燃走马灯的蜡烛,灯罩会转动起来,用到气体密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小的特点
    B. 影视剧中倒塌的楼房通常是用泡沫塑料制作的,是利用泡沫塑料密度小的特点
    C. 铸造青铜器时需把材料变成液态是因为液态具有流动性、没有固定形状的性质
    D. 篆刻艺术是国粹之一,与篆刻前相比,篆刻后方章的质量变小,密度也变小
    9.如图所示,是小石眼球成像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石属于近视眼
    B. 小石应配戴凸透镜矫正视力
    C. 小石眼球中的晶状体相当于凹透镜
    D. 小石眼球中的晶状体过于凸起,折光能力较弱
    10.毕业班的同学在照毕业照时发现有一部分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为了使全班同学都进入取景框,接下来的操作是( )
    A. 应使照相机靠近学生,并调节镜头使镜头靠近胶片
    B. 应使照相机远离学生,并调节镜头使镜头靠近胶片
    C. 应使照相机远离学生,并调节镜头使镜头远离胶片
    D. 应使照相机靠近学生,并调节镜头使镜头远离胶片
    11.图甲所示是“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是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气泡上升的情景,图丙是描绘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查资料可知,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判断水沸腾的依据是温度计示数不变
    B. 图乙:A表示的是水沸腾后水中气泡的情景
    C. 图丙:第5~7min内,水的温度不变说明水沸腾后不需要吸收热量
    D. 图丙:此时水的沸点是98℃,说明此时水表面上方的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
    12.小丽向瓶子中逐渐装入某种液体,直至把瓶子装满。她记录了每次瓶子中液体的体积V、及液体和瓶子的总质量m,实验数据如下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表中①处数据应为60B. 瓶子的质量为27g
    C. 液体的密度为1.1g/cm3D. 该瓶子能装下58g的水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分。
    13.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的
    B. 图乙:安装双层中空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C. 图丙:太阳光经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
    D. 图丁:阳光照射到建筑物的玻璃幕墙时造成“光污染”是由于光的漫反射形成
    14.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固体密度一定比液体密度大
    B. 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相同
    C. 不能在用锡制作的器皿里熔化金块
    D. 在环境温度为−50℃的严寒地区,可以使用酒精温度计
    15.甲、乙两人在同一长为50m的赛道上向东沿直线运动,运动的位置−时间(s−t)图像如图所示,其中甲的运动用实折线描述,乙的运动用虚直线描述,关于甲、乙两人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40s内,甲、乙两人的平均速度相同
    B. 10~30s内,甲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C. 甲、乙两人最远相距20m
    D. 34s末甲、乙两人第二次相遇
    第II卷(非选择题)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26分。
    16.根据图片回答问题。

    (1)如图1所示,物体A的长度是______cm。
    (2)如图2所示,温度计的读数是______℃。
    (3)如图3所示,MM′为平面镜,AO为入射光线,ON为法线。已知∠AON=60°,∠BON=30°,∠CON=45°,∠DON=60°。则与入射光线AO对应的反射光线将沿着______(选填“OB”、“OC”或“OD”)方向射出。
    (4)如图4所示,小刚将一枚跳棋放在两面互成角度的平面镜中间,在平面镜中看到了多个棋子的像。改变两面平面镜间的夹角,发现平面镜所成棋子的像的个数也发生了变化,请你根据这一现象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______。
    17.为测量某金属块的密度,小东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线处,指针所处的位置如图甲所示,为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端调节。
    (2)用调好的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右盘中所放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为______g。
    (3)再将金属块用细线系好放进盛有60mL水的量筒中,量筒中的液面升高到如图丙所示的位置。该金属块的密度为______g/cm3。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可判断组成该金属块的物质可能是______。
    18.小石将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放在水平台面上,其中圆柱形烟雾室可以通过旋转底座水平转动,可调节的激光器M发出的绿光始终斜射向O点,并发生反射,激光器N发出的红光始终过平面镜上的O点与平面镜垂直。

    (1)实验中先观察到图乙所示的现象。小石旋转底座,当从侧面观察到______现象时,初步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继续多次改变入射光线和法线所在的平面,也总能观察到相同的现象,从而得出结论。
    (2)为了得到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准确的位置关系,小石利用图丙所示实验装置,不断调整激光器M的位置,将入射角∠i与反射角∠r记录在下表中。
    分析表格中数据,归纳得出:在反射现象中,______。
    (3)若在(2)中的6次实验中,用另一激光器沿着反射光线方向射到镜面时,它被反射后的光总会沿着原入射光线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______。
    19.小石在学习“测量平均速度”时,想测得从斜面上滑下的小车在不同阶段内的平均速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带有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图中显示的是小车到达A、B、C各位置时电子表显示的时间(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
    (2)通过分析图中所给信息可以判断,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3)小车在A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v= ______m/s。
    (4)在实验前必须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小车到达C点后没有立即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量的AC段的平均速度偏______(选填“大”或“小”)。
    20.小石利用两支完全相同的可调节高度的电子蜡烛A和B、薄透明玻璃、白纸和刻度尺,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的高度(h)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u)是否有关”。
    (1)小石进行了如下主要操作:
    ①将白纸铺在水平桌面上,薄透明玻璃竖立放在白纸上,电子蜡烛A作为物体竖立放在薄透明玻璃前的适当位置,打开电子蜡烛的电源,观察到薄透明玻璃中出现蜡烛A清晰的像。
    ②将电子蜡烛B放在薄透明玻璃另一侧,调整电子蜡烛B的位置和高度,从不同角度观察,当蜡烛B与蜡烛______(选填“A”或“A的像”)完全重合时,用刻度尺测量此时物距u,蜡烛B的高度h,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③ ______(选填“改变”或“不改变”)蜡烛A的高度,______(选填“改变”或“不改变”)蜡烛A到薄透明玻璃的距离,仿照步骤(2)再做一次实验,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2)请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
    21.在研究某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规律时,用图甲所示装置持续加热该物质,记录并描绘出了该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该物质在第10min开始熔化,第25min刚好全部熔化,由图像可知该物质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判断依据是______。
    22.小明利用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其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50cm刻度线处,将蜡烛放在25cm刻度线处,当光屏放在图中的位置时,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生活中的______(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应用了这个成像特点。
    (2)将图中的光屏移到85cm刻度线处,调节蜡烛的位置,当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时,蜡烛一定处于______刻度线之间。
    A.0cm~20cm
    B.20cm~30cm
    C.30cm~40cm
    D.40cm~50cm
    (3)在85cm刻度线处的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后,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换成焦距为5cm的凸透镜,同样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并使其中心与烛焰、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为了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将85cm刻度线处的光屏向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若不移动光屏仍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可以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放置一个合适的______透镜(选填“凸”或“凹”)。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分。
    23.生活中会出现金属钥匙因为受热膨胀而难以插入锁孔,但当将钥匙放入冰箱冷却后,金属收缩,钥匙就能更容易地插入锁孔。请根据以上现象,结合物理知识分析并判断金属钥匙的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7分。
    24.行人信号灯上的绿色数字表示绿灯亮的时间,也就是行人能通行的时间。如图所示,小石在路一侧的斑马线前看到绿灯亮的时间还有7s,道路宽7m,如果他步行的速度为1.2m/s,通过计算说明他在7s的时间内能否安全通过马路。
    25.工程师想要制作一个体积是10cm3的实心零件,希望零件的质量小一些。现有两种待选金属A和B,金属A的密度是7.9g/cm3,金属B的密度是8.9g/cm3。你推荐工程师选择哪种金属制作零件呢?请写出计算、推理过程和结论。
    六、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26.请阅读下面的短文《圭表与二十四节气》,并回答问题。
    圭表与二十四节气我国古代的天文观测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天文学家们发明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如图甲中的圭表是典型的代表。圭表包括圭和表两部分,正南北方向平放的尺,叫作圭,直立在平地上的标竿或石柱,叫作表,圭和表相互垂直。用它测量正午时表影的长度,从而确定一年的时间和季节。
    战国时已经采用水面来校正圭使其水平用铅垂线来校正表使其与圭垂直。由于光的散射和漫反射等的影响,早期圭表的表影边缘模糊不清,影响测量表影长度的精度。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对圭表进行改进与创新,他将表的高度增加到原来的五倍,且在表顶加一根架空的横梁,他还发明了景符,用小孔成像原理可以在圭面上形成太阳和梁的清晰像,把确定表端影的位置变为确定梁影中心的位置,较大提高了测量的精度,如图乙所示。

    通过测量正午时表影长短的变化,推算出一年为365.25天,按照季节变化将一年划分为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所对应的点位即为杆顶影子的位置如图丙),用以指导生活和农业生产。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古代天文学家用______来校正表使其与圭垂直。
    (2)圭表的影子是______现象(选填“光沿直线传播”或“光的反射”)。
    (3)一年中,学校的旗杆正午杆影最长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______。
    (4)除了圭表,我国古代计时工具还有什么,举一例。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在国际单位制中,
    A、米是长度的基本单位。故A符合题意;
    B、立方米是体积的基本单位。故B不符合题意;
    C、千克是质量的基本单位。故C不符合题意;
    D、千克/米 ​3是密度的基本单位。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根据对常见物理量及其单位的掌握作答。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常见物理量及其单位的掌握情况,属于识记性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容易解答。
    2.【答案】D
    【解析】解:
    A、从水中筷子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筷子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故A不符合题意;
    B、屏幕上手的“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水看起来很浅,是由于光线通过水、空气进入人的眼睛时,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而形成的现象,故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大跳台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
    故选:D。
    (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此题通过不同的现象考查了学生对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及光的折射的理解,在学习中要注意区分,并要学会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的物理现象。
    3.【答案】C
    【解析】解:A.以地面为参照物,发射塔的位置不发生变化,发射塔是静止的,故A错误;
    B.以发射塔为参照物,火箭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火箭是运动的,故B错误;
    C.以火箭为参照物,火箭升空时,“鹊桥二号”的位置不发生变化,是静止的,故C正确;
    D.以“鹊桥二号”为参照物,发射塔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C。
    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
    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答案】B
    【解析】解:A、酒精极易蒸发,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就可以减小酒精与外界的接触,从而减少酒精的蒸发,故A不符合题意。
    B、用电吹风吹干湿头发,即加快了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又使液体表面的温度升高,蒸发加快,故B符合题意;
    C、用地膜覆盖育有秧苗的农田,控制了蒸发的表面积和空气流动,可减慢蒸发,故C不符合题意;
    D、把新鲜的苹果装入密封袋保存,即减小了液体的表面积又控制了表面空气的流动,所以会使蒸发减慢,利于保鲜,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加快液体蒸发的方法有三种,即:提高液体的温度、增大液体的表面积以及加快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认真分析四个选项中给出的措施,对照加快液体蒸发的三个条件进行判断。
    该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难度不大,但与生活现象密切联系,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是解答此类的关键。所以在解答时,要细心分析各选项内容,从中提取出与三个因素相关联的有用信息,从而确定对蒸发是加快还是减慢。
    5.【答案】A
    【解析】解:A、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属于熔化现象,故A符合题意;
    B、清晨,草叶上形成露珠,属于液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深秋,树叶上形成霜,属于凝华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雨后,山谷中形成浓雾,属于液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熔化指物质由固态转变成液态。
    本题考查物态变化,属于基础题。
    6.【答案】C
    【解析】解:A.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故A不符合实际;
    B.中学生立定跳远的距离约为2m=20dm,故B不符合实际;
    C.中学生的正常体温约36.5℃且变化幅度不大,故C符合实际;
    D.中学生50m短跑用时约为9s,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C。
    首先要对相关物理量有个初步的认识,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经过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换算,最后判断符合要求的是哪一个。
    物理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多了解一些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数值可帮助我们更好地学好物理,同时也能让物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7.【答案】C
    【解析】解:A.发出的声音如果影响工作或学习,是噪声,故A错误;
    B.笛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B错误;
    C.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的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
    D.按压骨笛上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故D错误。
    故选:C。
    从物理学角度来说,噪声是发声体的无规则振动产生的;乐音是由发声体的规则振动产生的。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说,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生活、工作、休息和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
    本题考查噪声的界定,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属于基础题。
    8.【答案】D
    【解析】解:A、点燃蜡烛,上方的空气吸收热量,温度升高,体积膨胀,密度变小,密度小的热空气上升,形成对流,吹动灯罩转动。故A正确。
    B、影视剧中倒塌的楼房通常是用泡沫塑料制作的,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泡沫塑料的密度较小,在体积相同时,泡沫塑料道具比砖石质量小,以防伤人,故B正确。
    C、铸造青铜器时需把材料变成液态是因为液态具有流动性、没有固定形状的性质,故C正确。
    D、与篆刻前相比,篆刻后方章的质量变小,但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所以密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D。
    (1)密度大小的影响因素:物质的种类、温度、气压、状态。
    (2)根据ρ=mV可知,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密度越小,质量越小。
    (3)液体具有流动性、没有固定形状的性质。
    (4)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都没有关系;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状态和温度有关,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
    此题是考查密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是一道基础题,要掌握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9.【答案】A
    【解析】解:由图可知,小石眼球中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眼球的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配戴凹透镜矫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是中考的热点之一。
    10.【答案】B
    【解析】解:为了使全体同学都进入镜头,需要把成的像变小点,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就要减小像距,增大物距,所以全体同学不动,照相机向后移,且镜头向后缩,故B正确。
    故选:B。
    为了使全体同学都进入镜头,则像要变小一些,像要变小,则像距变小,物距变大。
    本题主要考查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要知道照相机是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制成的,要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特别是成像特点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
    11.【答案】D
    【解析】解:A.图甲:判断水沸腾的依据是温度计示数不变,但还得持续吸热,故A错误;
    B.图乙:B表示的是水沸腾后水中气泡的情景即逐渐变大,故B错误;
    C.图丙:第5~7min内,水的温度不变说明水沸腾后还得需要吸收热量,故C错误;
    D.图丙:此时水的沸点是98℃,说明此时水表面上方的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因为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故D正确;
    故选:D。
    温度计、钟表;温度计用来测量水温,钟表用来计时。
    用了对比观察法.水沸腾前,水温不断升高,容器底部受热产生气泡,上升变小;水沸腾时,温度不变,水中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放出大量的水蒸气。
    大气压小于或大于1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减小,沸点降低,气压升高,沸点升高。
    本题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涉及到实沸点及沸腾图象的分析等,属于中考常考命题点,难度不大。
    12.【答案】B
    【解析】解:BC.设瓶子的质量为m0,液体密度为ρ,根据题意有:m=m0+ρV,
    把表格中前两组数据带入公式,得:
    36g=m0+ρ×10cm3,
    45g=m0+ρ×20cm3,
    联立解得:m0=27g,ρ=0.9g/cm3,故B正确,C错误;
    A.把V=40cm3代入公式m=m0+ρV得,m=27g+0.9g/cm3×40cm3=63g,故A错误;
    D.该瓶子装液体的最大体积为55cm3,则装水的最大体积也为V水=55cm3,可得质量为:
    m水=ρ水V水=1g/cm3×55cm3=55g,故D错误。
    故选:B。
    通过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增加的质量数与增加的体积是对应的,因此,利用密度的公式可求出液体的密度,进而求出瓶子的质量,再根据密度公式及变形公式求出有关的物理量。
    本题考查的是密度计算公式的应用,解答本题关键是知道瓶子的质量和容积不变。
    13.【答案】BC
    【解析】解:A、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故A错误;
    B、安装双层中空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故B正确;
    C、太阳光经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故C正确;
    D、阳光照射到建筑物的玻璃幕墙时会造成“光污染”是由于光的镜面反射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BC。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2)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3)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分散成多种色光;
    (4)平行光射向平而光滑的反射面,反射光线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向凹凸不平的反射面,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
    本题考查光现象和声现象的知识,属于综合题。
    14.【答案】CD
    【解析】解:A、固体密度不一定比液体密度大,如水和冰,故A错误;
    B、不同的物质密度也可能相同,如酒精和煤油,故B错误;
    C、因为锡的熔点比金块低,故不能在用锡制作的器皿里熔化金块,故C正确;
    D、因为酒精的凝固点为−117℃,故在环境温度为−50℃的严寒地区,可以使用酒精温度计,故D正确。
    故选:CD。
    根据表中信息对各选项进行判断。
    本题考查了熔点和凝固点、密度等,属于基础题。
    15.【答案】ACD
    【解析】解:A、0~40s末的时间内,甲从10m位置运动到50m位置,路程为40m,乙从0运动到40m位置,路程也是40m,根据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st可知,相同时间内运动路程相同时,平均速度也相同,故A正确;
    B、由图可知,10~30s,甲处于静止状态,故B错误;
    C、由图像可知,一开始甲、乙相距10m,第10s甲、乙相距20m,后续的甲、乙相距的距离都小于20m,所以甲、乙两人最远相距20m,故C正确;
    D、因为乙的图像是直线,根据一次函数的公式有s=kt+b的形式,取点(10,0)和(40,40)代入计算得k=43m/s,b=−403(m)所以乙图像的函数关系式为:s=43(m/s)t−403m;
    同理可得甲图像在30~40s内的函数关系式为:s′=3(m/s)t−70m;
    当甲、乙在同一时间运动到同一位置时相遇,由图像可知当甲、乙第二次相遇时,有s=s′,即43(m/s)t−403m=3(m/s)t−70m,解得:t=34s,因此34s末甲、乙两人第二次相遇,故D正确。
    故选:ACD。
    (1)根据图像分析0~40s甲、乙运动的路程,根据速度公式分析甲、乙两人的平均速度;
    (2)s−t图像中水平直线表示静止;
    (3)分析图像可知甲、乙两人相距最远的距离;
    (4)s−t图像相交的点表示在同一时间运动到同一位置,即两人相遇。
    本题考查的是运动图像的分析和运动公式的应用,属于常考题型,难度中等。
    16.【答案】1.60 34 OD 平面镜所成棋子的像的个数与两面平面镜间的夹角是否有关
    【解析】解:(1)图中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分度值为1mm;起始端从零开始,物体末端与1.6cm刻度线对齐,估读为1.60cm;
    (2)液柱如果靠近零刻度,温度计示数是零下;液柱如果远离零刻度,温度计示数是零上。如图,示数是零上。每一个大格代表10℃,每一个小格代表1℃,示数为34℃;
    (3)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因为入射角AON等于60°,所以反射角也等于60°,已知∠NOD=60°,则反射角是∠NOD,所以反射光线将沿OD射出;
    (4)改变两面平面镜间的夹角,发现平面镜所成棋子的像的个数也发生了变化,探究的科学问题:平面镜所成棋子的像的个数与两面平面镜间的夹角是否有关。
    故答案为:(1)1.60;(2)34;(3)OD;(4)平面镜所成棋子的像的个数与两面平面镜间的夹角是否有关。
    (1)刻度尺的使用要首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起始端从零开始,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温度计的读数:首先确定是零上还是零下,然后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代表的示数;
    (3)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本题考查刻度尺的使用、温度计的使用、光的反射和平面镜成像的知识,属于综合题。
    17.【答案】左 158 7.9 铁
    【解析】解:(1)使用天平时,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调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若指针不在分度盘的中央,按照左偏右调,右偏左调的方法,调节平衡螺母,直到天平平衡,图甲中指针右偏,故应向左端调节平衡螺母。
    (2)金属块的质量m=100g+50g+5g+3g=158g;
    (3)图丙中量筒的分度值为2mL,量筒中金属和水的总体积V总=80mL=80cm3,
    金属的体积V=V总−V水=80cm3−60cm3=20cm3,
    金属的密度ρ=mV=158g20cm3=7.9g/cm3=7.9×103kg/m3,
    从计算结果和表中数据可知:该金属可能是铁。
    故答案为:(1)左;(2)158;(3)7.9;铁。
    (1)使用天平时,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调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若指针不在分度盘的中央,按照左偏右调,右偏左调的方法,调节平衡螺母,直到天平平衡。
    (2)天平平衡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3)在用量筒测固体体积时,要用两次的体积之差求出固体的体积,密度等于质量除以体积;根据计算密度结果,结合表中密度情况,判断该金属可能是什么金属。
    本题考查了天平的使用方法,质量、体积的测量,密度的计算,根据密度鉴别物质。
    18.【答案】入射的绿光和激光笔发出的红光、反射的绿光看起来重合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逆
    【解析】解:(1)沿水平方向缓慢转动圆台,直到看到绿光和红光看起来重合,证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在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如果让一束红光逆着绿光的反射方向射到镜面,这时的入射角为原来的反射角,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时的反射角为原来的入射角,所以会发现光线逆着原来绿光的入射方向射出,也就是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故答案为:(1)入射的绿光和激光笔发出的红光、反射的绿光看起来重合;(2)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可逆。
    (1)沿水平方向缓慢转动圆台,直到看到绿光和红光看起来重合,证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得出结论;
    (3)根据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位置互换进行实验,观察反射光线与原来入射光线的关系得出结论。
    本题考查了探究光的反射实验,光的反射遵循反射定律,光在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19.【答案】v=st 不是 0.3 小
    【解析】解:(1)本实验测量平均速度采用的是一种间接测量法,通过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然后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平均速度,所以这个实验的原理是v=st;
    (2)由图可知,上段时间长,路程小,而下段时间短,路程长,说明小车在斜面上做加速运动,故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3)由图可知,sAC=90.0cm,tAC=3s,
    则vAC=sACtAC=90.0cm3s=30.0cm/s=0.3m/s;
    (4)如果小车到达C点后还没有停止计时,则计时的时间会比实际的时间长,根据速度公式可知,在路程一定的情况下,平均速度的结果会偏小。
    故答案为:(1)v=st;(2)不是;(3)0.3;(4)小。
    (1)在测平均速度实验中所采用的是一种间接测量法,原理是速度公式;
    (2)根据所给信息分析小车的运动状态;
    (3)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需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读出相应路段的路程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进行计算即可;
    (4)如果小车到达C点后还没有停止计时,则计时的时间会比实际的时间长,利用速度公式即可判断所测速度的情况。
    本题是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考查了速度大小的判断、平均速度的理解以及计算、对加速运动的图象的认识等,属于一道中等题。
    20.【答案】A的像 不改变 改变
    【解析】解:(1)②将电子蜡烛B放在薄透明玻璃另一侧,调整电子蜡烛B的位置和高度,从不同角度观察,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用刻度尺测量此时物距u,蜡烛B的高度h,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③本实验研究平面镜成像时,像的高度(h)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u)是否有关,故应不改变蜡烛A的高度,改变蜡烛A到薄透明玻璃的距离,
    (2)请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
    待测物理量有两个,分别是物距和像的高度,实验多次,据此设计表格如下:
    故答案为:(1)②A的像;③不改变;改变。
    (2)见上表。
    (1)②根据等效替代法确定像的位置;
    ③本实验研究平面镜成像时,像的高度(h)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u)是否有关,据此回答;
    (2)待测物理量有两个,分别是物距和像的高度,实验多次,据此设计表格。
    本题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的高度(h)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u)是否有关”,考查操作过程的理解及表格的设计。
    21.【答案】晶体 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解析】解:由图象可知,物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
    故答案为: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晶体熔化的特点:吸收热量,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的特点: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本题考查了晶体和非晶体的判别,属于基础题。
    22.【答案】照相机 C 靠近 凹
    【解析】解:(1)由图可知,此时物距为25cm,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为照相机;
    (2)将图中的光屏移到80cm刻度线处,此时的像距为30cm,像距在二倍焦距以外,物距应该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30cm~40cm范围,故应该选C;
    (3)将焦距为10cm的薄凸透镜换成焦距为5cm的薄凸透镜,相当于增大物距,则像距减小,所以应将光屏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若不移动光屏仍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可以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放置一个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
    故答案为:(1)照相机;(2)C;(3)靠近;凹。
    (1)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为照相机;
    (2)像距在二倍焦距以外,物距应该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据此分析;
    (3)将焦距为10cm的薄凸透镜换成焦距为5cm的薄凸透镜,相当于增大物距,则像距减小,据此分析;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本题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是解题关键。
    23.【答案】解:当将钥匙放入冰箱冷却后,钥匙质量不变,遇冷后体积收缩,由密度公式ρ=mv可知,金属钥匙密度变大,故由此现象可得,金属的密度是随着温度降低而变大。
    【解析】在我们常见的物质中,固体、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本题考查了对质量和密度概念以及特性的了解,注意密度是与物质的温度有关的。
    24.【答案】解:由v=st得s=vt=1.2m/s×7s=8.4m>7m,因为小石在7s内走的距离为8.4m,大于道路宽度7 m,所以他能在7s的时间内安全通过马路。
    答:小石能在7s的时间内安全通过马路。
    【解析】先利用s=vt求小石在7s内走的距离,和道路宽比较,得出其能否在7s的时间内穿过道路。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属于基础题目。
    25.【答案】解:金属A的质量为:
    mA=ρAV=7.9g/cm3×10cm3=79g;
    金属B的质量为:
    mB=ρBV=8.9g/cm3×10cm3=89g;
    由于mA

    相关试卷

    2024~2025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京源学校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京源学校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共11页。

    2023-2024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共10页。

    2023-2024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九上物理期末监测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九上物理期末监测试题含答案,共11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