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龙江省绥化市明水二中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2月份)
展开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绥化市明水二中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2月份),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彰显中华文化的魅力和影响力。下列文化体验活动主要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 烧制陶瓷B. 编中国结C. 冶炼金属D. 粮食酿酒
2.分子和原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事实,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B. 物体的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发生变化
C. 和水相比,氧气更易被压缩——氧气分子间间隔较大
D. 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3.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是化学常用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氧气和臭氧(O3)性质不完全相同—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B. 夏季在校园里闻到阵阵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 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压强增大,气体分子变小
D. 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4.如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B.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C. 反应物都是由分子构成的D. 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5.下列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分别表示两种的原子,其中表示纯净物的是( )
A. B.
C. D.
6.下列实验分别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证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B. 氮气检验
C. 验证氧气的助燃性
D. 探究分子运动的规律
7.硒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严重缺硒有可能诱发皮肤疾病。已知硒原子的质子数为34,相对原子质量为79。下列有关硒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中子数为45B. 质子数为34C. 核电荷数为79D. 核外电子数为34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碳分子是保持二氧化碳性质的最小粒子
B. 氮气和氧气混合后,它们的化学性质会改变
C. 分子由原子大构成的,所以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D. 氧气和液氧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纯净物
9.关于物质燃烧的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 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 磷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剧烈,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10.仿照拉瓦锡定量研究空气组成的原理,设计如图实验。对其实验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
A.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烟雾
B. 燃烧匙伸入的速度过慢,会影响测定结果
C. 红磷的量过多,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会大于15
D. 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铁丝达到实验目的
11.下列反应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的是( )
A. B. 碳酸氢铵→氨气+水+二氧化碳
C. 乙炔+氧气→点燃水+二氧化碳D. 镁+二氧化碳→点燃氧化镁+碳
1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各种颜色的光,该性质属于物理性质
B. 按质量计算,空气中氧气约占21%,稀有气体约占0.94%
C.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金属焊接的保护气
D. 二氧化碳在蔬菜大棚中作气体肥料促进光合作用
13.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污染减排、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下列物质中属于大气主要污染物,必须减少排放的是( )
A. 二氧化硫B. 二氧化碳C. 氮气D. 氧气
14.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食醋、稀有气体B. 牛奶、冰水混合物
C. 液氧、二氧化碳D. 洁净的空气、食盐水
15.实验室用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下列图像错误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分。
16.现有下列物质:①氧气、②液氮、③人体呼出的气体、④空气中的稀有气体、⑤二氧化碳、⑥过氧化氢溶液,利用序号回答下列问题。
(1)属于纯净物的有 ______ ;
(2)含有水分子的有 ______ 。
17.分别写出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硫: ______
红磷: ______
铁丝: ______ .
18.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图1所示,图中①表示的是 ______ ,②表示的是 ______ 。
(2)上述变化Ⅰ、Ⅱ和Ⅲ(如图2)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______ ,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______ ,该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微观粒子是 ______ (填微观粒子名称),微观上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______ 。
(3)用“”和“”分别表示氮原子和氧原子,如图3是氮气与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将图B中的粒子补充完整。
(4)请根据下列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①图4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 ______ (填字母),C图质子数是 ______ 。
②图4中,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的粒子是 ______ 。
③图4中A、E表示的微观粒子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 ______ 。
④图4中D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若该粒子不显电性,则该粒子的符号为 ______ ;当x=16时,则表示该粒子的符号为 ______ 。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19.研究常见物质的性质据图所示实验,并阅读小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1集气瓶中加入水的作用是 ______ ;铁丝下端系一根火柴的目的是: ______ 。
(2)在图1实验中,可观察到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______ 。
(3)某同学在该实验过程中,没有观察到铁丝燃烧,可能的原因有 ______ (填标号)。
A.铁丝生锈
B.集气瓶底部忘了留少量水
C.集气瓶中氧气的浓度太低
D.点燃系在铁丝上的火柴后,太早伸入集气瓶中
(4)图2集气瓶中加水的目的为 ______ ,燃烧的现象是 ______ 。
(5)将两个装满氧气的集气瓶,按图3所示,用带火生的木条分别以A、B两种方式插入,观察到木条复燃,且在A中燃烧比在B中燃烧更旺。从以上实验现象可知氧气的性质有 ______ 、 ______ 。
20.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制备常见气体,请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①的名称: ______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在加入试剂前的操作是 ______ ,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 (填字母)。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______ ;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宜选用 ______ (填字母)。
(3)A装置中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 ______ ;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 ______ 。
(4)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 ______ (填字母标号,下同),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 ;要把长颈漏斗末端伸入液面以下的原因是 ______ ;用F装置来收集气体的验满方法是 ______ 。
(5)如F图是一个正放的多功能瓶,可用于收集气体、洗涤气体、干燥气体、贮存气体等。在实验室里,用锌和稀硫酸溶液反应来制取氢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 (填字母),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且难溶于水,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时,氢气从 ______ (填“a”或“b”)端通入。
(6)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不变的粒子是 ______ 。
21.刚学完《分子与原子》,化学小组对微观粒子性质进行探究实验:
查阅资料:氨气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氨气密度比空气小。
(1)小连做了图1对比实验,发现 ______ 更容易被压缩,证明气体分子间的间隔比液体 ______ (填“大”或“小”)。
(2)图2实验中观察到 ______ 。小江针对该实验进行图3所示改进,改进后的优点是 ______ (写一点)。该实验无法说明 ______ (填序号)。
a.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b.氨分子的质量很小
c.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3)小组同学讨论后设计了图4实验,实验中观察到 ______ 处棉花团先变红。微热v管处的浓氨水,发现棉花团变红的速率会 ______ (填“变慢”或“加快”)。
1.【答案】B
2.【答案】B
3.【答案】C
4.【答案】C
5.【答案】D
6.【答案】D
7.【答案】C
8.【答案】D
9.【答案】D
10.【答案】B
11.【答案】A
12.【答案】B
13.【答案】A
14.【答案】B
15.【答案】C
16.【答案】①②⑤ ③⑥
17.【答案】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
18.【答案】原子 分子 Ⅰ 化合反应 碳原子与氧原子 分子构成不同 C、D 12 A、E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Ar S2−
19.【答案】防止高温熔容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 引燃铁丝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ACD 吸收二氧化硫,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气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支持燃烧 密度比空气大
20.【答案】锥形瓶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A 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E 防止冷凝水回流,造成试管炸裂 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 B 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 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b处,若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满 B b 氧分子
21.【答案】气体 大 乙中液体变红色 更环保 b a 加快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绥化市明水县明水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绥化市明水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1页。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绥化市明水二中八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