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5年上海市宝山区初三一模试卷和答案解析

    2025年上海市宝山区初三一模试卷和答案解析第1页
    2025年上海市宝山区初三一模试卷和答案解析第2页
    2025年上海市宝山区初三一模试卷和答案解析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5年上海市宝山区初三一模试卷和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年上海市宝山区初三一模试卷和答案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诗文,现代文,综合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古诗文(34分)
    (一)默写与运用(13分)
    1.悠哉悠哉, 。 (《关雎》)
    2. ,二十三年弃置身。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 (欧阳修《醉翁亭记》)
    4.早春游览西湖东畔时,你借用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 , ”两句,表达对湖东美景的喜爱之情。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5——7题(8分)
    【甲】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甲】诗作者是 时期的陶渊明;【乙】文中的“康乐”指的是 (人名)。(2分)
    6.【甲】【乙】两篇作品中都有描写傍晚山川美景的语句:【甲】诗中的“相与还”,描绘飞鸟 这一画面;【乙】文中的“竞跃”,描绘鱼儿 这一画面。(4分)
    7.下列对【甲】【乙】两篇作品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乙】两篇作品的作者虽处于不同境遇,但两人的志趣与追求是相同。
    B.【甲】【乙】两篇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不尽相同,但都体现对现实处境的厌恶。
    C.【甲】【乙】两篇作品在写景手法上各有不同,但都采用了视听结合的方法。
    D.【甲】【乙】两篇作品都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了对山川之美的赞叹。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8——10题(13分)
    吕僧珍在任,不私亲戚,不仗势谋利。从父兄子①先以贩葱为业,僧珍既至,乃弃业欲求州官。僧珍曰:“吾荷国重恩,无以报效,汝等自有常分,岂可妄求叨越②,但当速反葱肆耳。”僧珍旧宅在市北,前有督邮廨,乡人咸劝徙廨以益其宅。僧珍怒曰:“督邮,官廨也,置立以来,便在此地,岂可徙之益吾私宅!”姊适于氏,住在市西,小屋临路,与列肆杂处。僧珍常导从卤簿③到其宅,不以为耻。
    (选自《梁书》,有删改)
    【注释】①从父兄子:堂侄。②叨越:非分占有。③卤簿:仪仗。
    8.选出下列对加点词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4分)
    (1)乡人咸劝徙廨以益其宅( )
    A.更加 B 好处 C.增加 D.富足
    (2)姊适于氏( )
    A.满足 B.出嫁 C.适合 D.恰好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僧珍既至,乃弃业欲求州官。

    文章首句点明吕僧珍“不仗势谋利”的形象特点。文中选用的三个材料是否能够体现这一特点?请结合材料内容分析。(6分)



    二、现代文(36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6分)
    春节申遗成功,让传统文化在传承创新中走向世界
    孔德淇
    ①2024年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②自古以来,春节就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炎黄子孙心中无可替代的盛事。从腊月底的精心筹备,扫尘除旧以迎新春,到贴上寓意吉祥的春联,阖家团圆围坐共享年夜饭;从守岁时对新岁的殷切期盼,到初一清晨走亲访友的拜年之礼,再到街头巷尾热闹非凡的舞龙舞狮表演,这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年俗活动,饱含着中国人对家庭、对亲情、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与热爱,凝聚着中华民族数千年传承不息的文化基因与情感密码。此次申遗成功,无疑是对春节深厚文化底蕴与广泛社会影响力的高度认可,是在世界舞台上为这一承载着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节日树立起了重要里程碑,同时也是对这一传统节日全方位、立体式的价值彰显。
    ③毫无疑问,春节这一传统节日申遗成功,对于进一步弘扬传播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推动年俗文化发展和展示意义重大。当然,非遗既要有历史的厚重,也要在当下保持鲜活,更要走向未来。
    ④这也意味着,非遗 (jí)需要代代传、人人享,也需要常常新。虽历经时代变迁,春节文化的核心内涵与情感纽带不会断,但与春节文化相关的传承与推广,一定要推陈出新,才能让古老民俗在当代生活中续写。
    ⑤与观赏传统手工艺等非遗不同,公众体验春节文化,有更强的情感共鸣与群体参与性。每一声鞭炮炸响,每一次红包传递,每一句新年祝福,都能直击心灵深处,唤起中国人内心最柔软、最炽热的情感回应。如今,通过重新注入时尚元素和互动体验,如线上线下结合的“云拜年”创意互动等活动,满足了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在传统文化中的社交需求。近段时间,“国潮春节市集”成为文化消费界的“宠儿”,正契合了年轻人期望在传统节日中感受新意与乐趣,在古老习俗中探寻时代精神的追求。
    ⑥事实也表明,类似用潮流方式推广传统聚人心,有助于进一步释放文化魅力,激发其在新时代的传承活力,刷新中国传统春节是“古老旧俗”的刻板印象,在年轻的群体中枝繁叶茂,成为一种融入血脉、深入灵魂的精神寄托和文化标识。
    ⑦无论怎样创新,申遗的核心目的是“守遗”,守护的最佳途径则是融入人们的生活日常。当然,春节文化的传承保护仍需相关部门不懈努力推进,在深挖春节文化底蕴的基础上,以创新发展、动态传承、多元交融等方式,使其回归本真、回归大众,让每一个中华儿女都能成为春节文化的传承者与传播者。同时助力中国春节文化在全球范围的传播,推动春节文化及相关产业“走出去”,让古老的非遗在现代社会中跨越国家界别和文化差异,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魅力与精神风貌。
    11.根据拼音,第④段“_ ”处应填入的汉字是 。(2分)
    12.第②段首先强调了春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要性;然后论述了 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 。(4分)
    13.联系上下文,请分别简析第③段与第⑥段的作用。(4分)



    14.有人认为,文章标题“春节申遗成功,让传统文化在传承创新中走向世界”太长,可以删去“春节申遗成功”这几个字。你是否同意这一看法,请阐述理由。(6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20分)
    顺风车
    聂鑫森
    ①一连四个早晨,在六点四十分的时候,三十八岁的付忠林,就急急地从江山置业社区的地下停车场,把他那辆米黄色的车开出来,停在社区的大门边。这么早把车开出来干什么?等待搭顺风车的人!
    ②车身上贴着一张白纸,上面醒目地用毛笔写着粗黑的仿宋体字:江山置业至清水湾,请搭顺风车,不收费!
    ③奇怪的是,许多人从车旁走过去,瞥一眼那张纸,嘴角便叨起淡淡的笑。难道没有人需要搭车?难道不相信他决不收费?难道害怕中途会遭到敲诈勒索?他是这里的固定住户,有家有室;光天化日之下,车经过的都是繁华路段,有什么值得担忧呢?付忠林茫然不解。
    ④几天前,报纸上倡导有车的人,搭乘顺路的人上班,既可和谐邻里关系,又可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付忠林决定身体力行,一个人开车、坐车,再捎带上三四个人,又轻松又热闹,多好。
    ⑤今天是第四个早晨了。
    ⑥忽有一个单瘦的身影,缓缓地移过来。他戴着一副近视眼镜,双鬓微白,微笑着问:“先生,我叫马力,住一栋303室。我去清水湾,可以搭你的车吗?”“谢谢你的搭车。我叫付忠林,住五栋206室。请上车。”马力上了车。
    ⑦又等了一阵,再没有人来搭车了。付忠林叹了口气,说:“马先生,只有你相信我,肯搭我的车。”他按了声喇叭,一踏油门,车便呼呼地跑起来了。
    ⑧“付先生,你在哪个单位工作?”“我自己开了一家广告公司,上上下下有几十号人哩。马先生,你呢?”“原单位是化工厂,是搞技术的。”“幸会。马先生,我就不明白,人们怎么不愿意搭我的车?”“因为你是老板!”“我不是愿意让人来搭车吗?”“他们认为你是施舍,宁肯保持一种所谓的清高。在我家的阳台上,可以看见你的车,你等了三个早晨了,不容易。”“终于等来了马先生,这是伟大的胜利!今天是去厂里看看?”“不!我得破一破这种世俗之见。靠勤劳、智慧致富,有房也有车,不去崇尚,倒变成了嫉妒、怨恨、冷淡,正常吗?这是真正的俗到骨了。”“你是为了安慰我。”“我是怕冷了你的这一片爱心,更怕社会的公德受到歧视。”
    ⑨付忠林的眼睛湿润了。“谢谢马先生。”“值得谢谢的是你,付先生。从今天开始,我每早都来坐你的车。一种新风气的传播,都要费心费力。等到有第二个人坐你的车,我就可以“退休”了。”
    ⑩半个月过去了。
    ⑪付忠林的车上有了第二个乘客,是一个四十多岁的女同志,在一家超市当营业员。马力本想马上下车的,但一想:不行,万一女同志以为是个圈套,也跟着下车怎么办?付忠林问:“马先生,你”马力立即打断了他的话,说:“厂里还有事要办哩。”
    ⑫一些日子又过了。
    ⑬终于,车上有了第三个、第四个乘客。
    ⑭那一天,马力一直坐到付忠林的那家广告公司的门口,两人都下了车。“付先生,我是最后一次坐你的车了,明天我和老伴要去北京了,去看看我的孙子!大家逐渐接受你和你的车了,社区里有车的人,都在向你看齐哩。再见!”
    ⑮付忠林看着晨光中马先生的背影,缓缓地远去,忍不住大声喊道:“马先生,祝你明天一路顺风!”
    (有删改)
    15.第④段中加点词语“身体力行”,在字典中的解释是“亲身体验,努力实行”,在文中具体指 。(3分)
    16.阅读文章第③——⑨段,完成填空。(6分)
    (1)
    等待愿意搭车的人
    高兴、感激
    (2)
    付 忠 林
    感动
    (3)
    (4)
    继续等待其他人搭车
    17.联系第⑪段中两处加点字词,分析马力的形象特点。(4分)



    18.第⑤⑩⑫段都提及了时间。请联系全文,分析其作用。(4分)


    19.下列对小说主旨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呼吁人们不要因外在条件对他人产生歧视
    B.呼吁人们不要践踏他人努力付出的善与爱
    C.呼吁人们需要为某种新风气的传播而努力。
    D.呼吁人与人之间应该要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三、综合运用(20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20——22题。
    2024年12月4日,春节申遗成功。于是,同学们围绕春节文化展开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追溯春节历史】
    20.(1)小文想向同学介绍春节的起源,请帮助他将查找到的文字信息有序组合起来。以下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是一种原始的宗教仪式。
    ②这种祭祀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为各种庆祝活动,最终形成了今天的春节。
    ③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早期人类的原始信仰与自然崇拜。
    ④人们会在年初之际举行祭祀活动,祈求来年五谷丰登、人畜兴旺。
    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②③①④ D.③④②①
    (2)春节的时间跨度从农历腊月底直至转年的正月十五,民间俗称“过年”。小明结合《经典常谈》中有关《说文解字》的内容,对“年”字进行探究。
    《说文解字》中关于造字的条例
    一是“象形”,象物形的大概。
    二是“指事”,用抽象的符号,指示那无形的事类。
    三是“会意”,会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为一个字,这一个字的意义是那几个字的意义积成的。
    四是“形声”,也是两个字合成一个字,但一个字是形,一个字是声,形是意符,声是音标。
    (选自《经典常谈)
    结合引用文字和图示,甲骨文“年”字运用“ ”这一造字法;由“年”的字形,可推测人们在过年时祈福祝愿的内容是 。(4分)
    【探寻春节习俗】
    21.(1)同学们搜集有关“春节习俗”的古诗句,下列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3分)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B.扫除茅舍涤尘嚣,一柱清香拜九霄。(戴复古《除夜》)
    C.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D.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苏轼《守岁》)
    汤圆是春节期间非常重要的传统美食,吃汤圆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对团圆的期盼。同学们想要学习包汤圆的方法。请你依据图示,将说明包汤圆步骤的文字补充完整,给同学们的实践操作提供帮助。(4分)
    包汤圆的步骤说明
    ①首先,取一小块糯米粉面团,将它压扁;
    ② ;
    ③接着,将面皮向中心收拢,包裹住馅料,并收口;
    ④ 。
    【传承春节文化】
    22.探究活动临近尾声,你需要在活动结束时发言。请结合本次探究活动的具体内容,阐述你的收获和思考,拟写一段60字左右的发言稿。(6分)



    四、写作(60分)
    23.人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真正理解个中甘苦,也才能获得更丰富、更深刻的人生体验请以“个中滋味”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1)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2)不得抄袭。
    2025年上海市宝山区初三一模答案解析
    一、古诗文(34分)
    (一)默写与运用(13分)
    1.悠哉悠哉, 。 (《关雎》)
    2. ,二十三年弃置身。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 (欧阳修《醉翁亭记》)
    4.早春游览西湖东畔时,你借用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 , ”两句,表达对湖东美景的喜爱之情。
    答案:
    辗转反侧 2. 巴山楚水凄凉地 3. 而不知太守之乐何乐也 4.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5——7题(8分)
    【甲】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甲】诗作者是 时期的陶渊明;【乙】文中的“康乐”指的是 (人名)。(2分)
    6.【甲】【乙】两篇作品中都有描写傍晚山川美景的语句:【甲】诗中的“相与还”,描绘飞鸟 这一画面;【乙】文中的“竞跃”,描绘鱼儿 这一画面。(4分)
    7.下列对【甲】【乙】两篇作品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乙】两篇作品的作者虽处于不同境遇,但两人的志趣与追求是相同。
    B.【甲】【乙】两篇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不尽相同,但都体现对现实处境的厌恶。
    C.【甲】【乙】两篇作品在写景手法上各有不同,但都采用了视听结合的方法。
    D.【甲】【乙】两篇作品都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了对山川之美的赞叹。
    答案:
    东晋 谢灵运
    结伴飞回巢穴 争相跳出水面
    A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8——10题(13分)
    吕僧珍在任,不私亲戚,不仗势谋利。从父兄子①先以贩葱为业,僧珍既至,乃弃业欲求州官。僧珍曰:“吾荷国重恩,无以报效,汝等自有常分,岂可妄求叨越②,但当速反葱肆耳。”僧珍旧宅在市北,前有督邮廨,乡人咸劝徙廨以益其宅。僧珍怒曰:“督邮,官廨也,置立以来,便在此地,岂可徙之益吾私宅!”姊适于氏,住在市西,小屋临路,与列肆杂处。僧珍常导从卤簿③到其宅,不以为耻。
    (选自《梁书》,有删改)
    【注释】①从父兄子:堂侄。②叨越:非分占有。③卤簿:仪仗。
    8.选出下列对加点词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4分)
    (1)乡人咸劝徙廨以益其宅( )
    A.更加 B 好处 C.增加 D.富足
    (2)姊适于氏( )
    A.满足 B.出嫁 C.适合 D.恰好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僧珍既至,乃弃业欲求州官。

    文章首句点明吕僧珍“不仗势谋利”的形象特点。文中选用的三个材料是否能够体现这一特点?请结合材料内容分析。(6分)



    答案:
    C B
    僧珍到任之后,(他的堂侄)就放弃贩葱的职业,想求他在州里给自己安排个官职。
    文中的三个材料能体现吕僧珍“不仗势谋利”的特点。三个素材均通过主人公的行为和语言从正面塑造了吕僧珍“不仗势谋利”的形象。第一个材料写吕僧珍在任期间,不偏私亲戚,堂侄原本以贩葱为业,想让他替自己谋求官位,吕僧珍严辞拒绝的语言体现他尽忠报国,不利用权势为亲戚谋私,坚守公正的一面。第二个材料写吕僧珍的市北旧宅前有督邮官署,乡人劝他迁走官署来扩建自己的宅子,吕僧珍发怒拒绝,并指出官署是公家的,不能倚仗权势为自己谋取房产方面的利益,体现他不因私损公,清正廉洁。第三个材料写吕僧珍的姐姐嫁给于氏后,住在与商铺杂处的临街小屋,吕僧珍经常带着依仗前去,并不觉得有辱身份,体现出他不因权势而远离平民亲戚,也没有用权势帮助姐姐改变居住环境,进一步体现其不倚仗权势、不贪慕虚荣的品质。(参考)
    二、现代文(36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6分)
    春节申遗成功,让传统文化在传承创新中走向世界
    孔德淇
    ①2024年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②自古以来,春节就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炎黄子孙心中无可替代的盛事。从腊月底的精心筹备,扫尘除旧以迎新春,到贴上寓意吉祥的春联,阖家团圆围坐共享年夜饭;从守岁时对新岁的殷切期盼,到初一清晨走亲访友的拜年之礼,再到街头巷尾热闹非凡的舞龙舞狮表演,这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年俗活动,饱含着中国人对家庭、对亲情、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与热爱,凝聚着中华民族数千年传承不息的文化基因与情感密码。此次申遗成功,无疑是对春节深厚文化底蕴与广泛社会影响力的高度认可,是在世界舞台上为这一承载着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节日树立起了重要里程碑,同时也是对这一传统节日全方位、立体式的价值彰显。
    ③毫无疑问,春节这一传统节日申遗成功,对于进一步弘扬传播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推动年俗文化发展和展示意义重大。当然,非遗既要有历史的厚重,也要在当下保持鲜活,更要走向未来。
    ④这也意味着,非遗 (jí)需要代代传、人人享,也需要常常新。虽历经时代变迁,春节文化的核心内涵与情感纽带不会断,但与春节文化相关的传承与推广,一定要推陈出新,才能让古老民俗在当代生活中续写。
    ⑤与观赏传统手工艺等非遗不同,公众体验春节文化,有更强的情感共鸣与群体参与性。每一声鞭炮炸响,每一次红包传递,每一句新年祝福,都能直击心灵深处,唤起中国人内心最柔软、最炽热的情感回应。如今,通过重新注入时尚元素和互动体验,如线上线下结合的“云拜年”创意互动等活动,满足了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在传统文化中的社交需求。近段时间,“国潮春节市集”成为文化消费界的“宠儿”,正契合了年轻人期望在传统节日中感受新意与乐趣,在古老习俗中探寻时代精神的追求。
    ⑥事实也表明,类似用潮流方式推广传统聚人心,有助于进一步释放文化魅力,激发其在新时代的传承活力,刷新中国传统春节是“古老旧俗”的刻板印象,在年轻的群体中枝繁叶茂,成为一种融入血脉、深入灵魂的精神寄托和文化标识。
    ⑦无论怎样创新,申遗的核心目的是“守遗”,守护的最佳途径则是融入人们的生活日常。当然,春节文化的传承保护仍需相关部门不懈努力推进,在深挖春节文化底蕴的基础上,以创新发展、动态传承、多元交融等方式,使其回归本真、回归大众,让每一个中华儿女都能成为春节文化的传承者与传播者。同时助力中国春节文化在全球范围的传播,推动春节文化及相关产业“走出去”,让古老的非遗在现代社会中跨越国家界别和文化差异,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魅力与精神风貌。
    11.根据拼音,第④段“_ ”处应填入的汉字是 。(2分)
    12.第②段首先强调了春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要性;然后论述了 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 。(4分)
    13.联系上下文,请分别简析第③段与第⑥段的作用。(4分)



    14.有人认为,文章标题“春节申遗成功,让传统文化在传承创新中走向世界”太长,可以删去“春节申遗成功”这几个字。你是否同意这一看法,请阐述理由。(6分)



    答案:
    既(参考)
    春节申遗成功 春节对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和情感认同的重要性
    第③段在上文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春节申遗成功对于弘扬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及推动年俗文化发展和展示的意义,同时点明非遗既需要历史的厚重,也需要保持鲜活走向未来,引出下文。第⑥段说明通过创新方式推广春节文化可以进一步释放文化魅力,激发其在新时代的传承活力,改变人们对春节“古老旧俗”的刻板印象,使其在年轻群体中焕发新的生命力。(参考)
    14.不同意。文章的主要论证内容均针对“春节申遗成功”这一事件展开,它为整篇文章提供了背景和出发点,强调了春节在国际上的认可和重要性。这个短语突出了春节文化的价值和影响力,为后续讨论春节文化传承和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标题中的“春节申遗成功”和“让传统文化在传承中走向世界”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文章的主旨,即春节申遗成功是其走向世界的第一步。若去掉,则标题无法针对性地点明本文论证内容,使主旨不够明确,减弱了说服力和吸引力。(参考)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20分)
    顺风车
    聂鑫森
    ①一连四个早晨,在六点四十分的时候,三十八岁的付忠林,就急急地从江山置业社区的地下停车场,把他那辆米黄色的车开出来,停在社区的大门边。这么早把车开出来干什么?等待搭顺风车的人!
    ②车身上贴着一张白纸,上面醒目地用毛笔写着粗黑的仿宋体字:江山置业至清水湾,请搭顺风车,不收费!
    ③奇怪的是,许多人从车旁走过去,瞥一眼那张纸,嘴角便叨起淡淡的笑。难道没有人需要搭车?难道不相信他决不收费?难道害怕中途会遭到敲诈勒索?他是这里的固定住户,有家有室;光天化日之下,车经过的都是繁华路段,有什么值得担忧呢?付忠林茫然不解。
    ④几天前,报纸上倡导有车的人,搭乘顺路的人上班,既可和谐邻里关系,又可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付忠林决定身体力行,一个人开车、坐车,再捎带上三四个人,又轻松又热闹,多好。
    ⑤今天是第四个早晨了。
    ⑥忽有一个单瘦的身影,缓缓地移过来。他戴着一副近视眼镜,双鬓微白,微笑着问:“先生,我叫马力,住一栋303室。我去清水湾,可以搭你的车吗?”“谢谢你的搭车。我叫付忠林,住五栋206室。请上车。”马力上了车。
    ⑦又等了一阵,再没有人来搭车了。付忠林叹了口气,说:“马先生,只有你相信我,肯搭我的车。”他按了声喇叭,一踏油门,车便呼呼地跑起来了。
    ⑧“付先生,你在哪个单位工作?”“我自己开了一家广告公司,上上下下有几十号人哩。马先生,你呢?”“原单位是化工厂,是搞技术的。”“幸会。马先生,我就不明白,人们怎么不愿意搭我的车?”“因为你是老板!”“我不是愿意让人来搭车吗?”“他们认为你是施舍,宁肯保持一种所谓的清高。在我家的阳台上,可以看见你的车,你等了三个早晨了,不容易。”“终于等来了马先生,这是伟大的胜利!今天是去厂里看看?”“不!我得破一破这种世俗之见。靠勤劳、智慧致富,有房也有车,不去崇尚,倒变成了嫉妒、怨恨、冷淡,正常吗?这是真正的俗到骨了。”“你是为了安慰我。”“我是怕冷了你的这一片爱心,更怕社会的公德受到歧视。”
    ⑨付忠林的眼睛湿润了。“谢谢马先生。”“值得谢谢的是你,付先生。从今天开始,我每早都来坐你的车。一种新风气的传播,都要费心费力。等到有第二个人坐你的车,我就可以“退休”了。”
    ⑩半个月过去了。
    ⑪付忠林的车上有了第二个乘客,是一个四十多岁的女同志,在一家超市当营业员。马力本想马上下车的,但一想:不行,万一女同志以为是个圈套,也跟着下车怎么办?付忠林问:“马先生,你”马力立即打断了他的话,说:“厂里还有事要办哩。”
    ⑫一些日子又过了。
    ⑬终于,车上有了第三个、第四个乘客。
    ⑭那一天,马力一直坐到付忠林的那家广告公司的门口,两人都下了车。“付先生,我是最后一次坐你的车了,明天我和老伴要去北京了,去看看我的孙子!大家逐渐接受你和你的车了,社区里有车的人,都在向你看齐哩。再见!”
    ⑮付忠林看着晨光中马先生的背影,缓缓地远去,忍不住大声喊道:“马先生,祝你明天一路顺风!”
    (有删改)
    15.第④段中加点词语“身体力行”,在字典中的解释是“亲身体验,努力实行”,在文中具体指 。(3分)
    16.阅读文章第③——⑨段,完成填空。(6分)
    (1)
    等待愿意搭车的人
    高兴、感激
    (2)
    付 忠 林
    感动
    (3)
    (4)
    继续等待其他人搭车
    17.联系第⑪段中两处加点字词,分析马力的形象特点。(4分)



    18.第⑤⑩⑫段都提及了时间。请联系全文,分析其作用。(4分)


    19.下列对小说主旨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呼吁人们不要因外在条件对他人产生歧视
    B.呼吁人们不要践踏他人努力付出的善与爱
    C.呼吁人们需要为某种新风气的传播而努力。
    D.呼吁人与人之间应该要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答案:
    15.付忠林决定亲身体验报纸上倡导的,开自己的车,搭乘顺路的人上班
    16.(1)茫然、疑惑 (2)马力主动愿意搭车 (3)失望 (4)马力鼓励陪伴直到有第二个人坐车
    17.“但”字体现了马力洞察人情,特别细心。为了让女同志放心搭车,自己并没有马上下车。“立即”一词体现了马力反应能力很快,执行力很强。
    18.通过三个时间,写出了付忠林等待坐车人时间之长,既体现了付忠林对待搭乘顺路人的耐心与坚持,也体现了陌生人对于他人释放的善意需要接受和相信的时间,新风气传播也需要过程。三个时间构成时间线索,串联全文,使结构严谨,同时起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的作用。(参考)
    19.C
    三、综合运用(20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20——22题。
    2024年12月4日,春节申遗成功。于是,同学们围绕春节文化展开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追溯春节历史】
    20.(1)小文想向同学介绍春节的起源,请帮助他将查找到的文字信息有序组合起来。以下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是一种原始的宗教仪式。
    ②这种祭祀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为各种庆祝活动,最终形成了今天的春节。
    ③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早期人类的原始信仰与自然崇拜。
    ④人们会在年初之际举行祭祀活动,祈求来年五谷丰登、人畜兴旺。
    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②③①④ D.③④②①
    (2)春节的时间跨度从农历腊月底直至转年的正月十五,民间俗称“过年”。小明结合《经典常谈》中有关《说文解字》的内容,对“年”字进行探究。
    《说文解字》中关于造字的条例
    一是“象形”,象物形的大概。
    二是“指事”,用抽象的符号,指示那无形的事类。
    三是“会意”,会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为一个字,这一个字的意义是那几个字的意义积成的。
    四是“形声”,也是两个字合成一个字,但一个字是形,一个字是声,形是意符,声是音标。
    (选自《经典常谈)
    结合引用文字和图示,甲骨文“年”字运用“ ”这一造字法;由“年”的字形,可推测人们在过年时祈福祝愿的内容是 。(4分)
    【探寻春节习俗】
    21.(1)同学们搜集有关“春节习俗”的古诗句,下列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3分)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B.扫除茅舍涤尘嚣,一柱清香拜九霄。(戴复古《除夜》)
    C.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D.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苏轼《守岁》)
    汤圆是春节期间非常重要的传统美食,吃汤圆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对团圆的期盼。同学们想要学习包汤圆的方法。请你依据图示,将说明包汤圆步骤的文字补充完整,给同学们的实践操作提供帮助。(4分)
    包汤圆的步骤说明
    ①首先,取一小块糯米粉面团,将它压扁;
    ② ;
    ③接着,将面皮向中心收拢,包裹住馅料,并收口;
    ④ 。
    【传承春节文化】
    22.探究活动临近尾声,你需要在活动结束时发言。请结合本次探究活动的具体内容,阐述你的收获和思考,拟写一段60字左右的发言稿。(6分)



    答案:
    (1)B(2)会意 粮食丰收
    (1)C(2)然后,在压扁的面皮中间放入适量馅料 最后,将包好馅料的面团揉搓成圆形
    通过本次探究,我了解到春节的起源、“年”字的奥秘、习俗诗句以及汤圆包法。春节文化深厚,我们要传承它,让传统在新时代绽放光彩,增添生活温度。
    四、写作(60分)
    23.人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真正理解个中甘苦,也才能获得更丰富、更深刻的人生体验请以“个中滋味”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1)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2)不得抄袭。
    【解析】
    一、审题立意:“个中滋味”这个标题富有深意,“个中”强调的是特定的、内在的;“滋味”则可以是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也可以是情感上的喜怒哀乐,或是对某件事、某种经历的独特感受。根据前面的引导语可知,要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并且通过这件事情体会到其中的酸甜苦辣等各种滋味,从而获得独特的人生体验。可以用简洁的语言引出自己要讲述的经历,如“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而我在那次演讲比赛中,真正尝到了其中的个中滋味。”
    立意可以是通过描述自己的亲身经历,揭示生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表达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也可以是通过对某一传统文化、习俗的深入体验,传达其中蕴含的深厚情感和价值。
    二、选材构思:主题可以围绕成长、亲情、传统文化的传承等展开。可以选择一件有深刻记忆的事情,比如参加一次比赛、经历一次旅行、克服一次困难等。例如选择参加演讲比赛这个主题,比赛过程中的紧张、准备时的辛苦、获奖后的喜悦或者失败后的沮丧等都是“个中滋味”。

    相关试卷

    2025年上海市宝山区 初三一模 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2025年上海市宝山区 初三一模 语文试卷,共6页。

    2025上海市宝山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2025上海市宝山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共6页。

    2024上海市宝山区初三二模语文试卷附答案和评分标准:

    这是一份2024上海市宝山区初三二模语文试卷附答案和评分标准,共8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