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八中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 物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湖南省衡阳市八中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 物理试题(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与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对八年级的小明同学估测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上学步行速度约 4km/hB. 一次深呼吸时间约0.2s
C. 身高约为16.5cmD. 校运会百米速度约72km/h
【答案】A
【解析】
【详解】A.上学步行速度约
故A符合题意;
B.一次深呼吸时间约3s,故B不符合题意;
C.身高约为165cm,故C不符合题意;
D.校运会百米速度约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许多诗词中蕴含着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里的“日行八万里”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
B. “掬水月在手,弄香花满衣”,手中的“月”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
C.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声语”指的是声音的音调
D. “潭清疑水浅”,“疑水浅”这是光的折射现象
【答案】D
【解析】
【详解】A.以地面为参照物,人的相对位置不变,是静止的,不可能“日行八万里”,故A错误;
B.“掬水月在手,弄香花满衣”,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手中的“月”是平面镜成像,成的是虚像,故B错误;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C错误;
D.“潭清疑水浅”指的是水比较清澈,水底看起来比较浅,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看水底是逆着光的传播方向看的,即逆着折射光线看,由于错觉,我们始终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浅,故D正确。
故选D。
3. 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反射形成的是( )
A. 水中倒影B. 海市蜃楼
C. 筷子变弯D. 手影
【答案】A
【解析】
【分析】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比如透镜成像、水变浅了、水中的筷子折断了等;光的反射是指光线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出去的现象,比如平面镜成像;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详解】A.水面上景物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
B.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时发生的折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筷子变弯是由于从水中筷子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使人看到的筷子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故C不符合题意;
D.手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 中华诗词蕴藏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对古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
A.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雪的形成是熔化,需要放热
B.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需要吸热。
C.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冰的形成是凝固,需要放热
D. “向深秋、芦花风起,吹散一天珠露”使“露”消失的物态变化需要放热
【答案】C
【解析】
【详解】A.雪的形成是凝华,需要放热,故A错误;
B.霜的形成是凝华,需要放热,故B错误;
C.冰的形成是水遇冷凝固,需要放热,故C正确;
D.“露”消失的物态变化是汽化,需要吸热,故D错误。
故选C。
5. 如图所示,红外线感应水龙头无需人体直接接触,当手伸近感应窗前的感应区域时,机器自动出水;当手离开感应区域时,机器自动关水,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细菌交叉感染。下列没有利用红外线工作的是( )
A. 验钞机B. 测温枪C. 电视遥控器D. 人体“热谱图”
【答案】A
【解析】
【详解】验钞机是利用紫外线来工作的,测温枪、电视遥控器、拍摄人体热谱图都是利用红外线来工作的。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 雨后的夜晚,当你行走在有积水的路上,为了避让水洼,描述正确的是( )
A. 背着月光走,应走较暗的地方,月光照水面上发生镜面反射
B. 背着月光走,应走较亮的地方,月光照到地面上发生漫反射
C. 迎着月光走,应走较亮的地方,月光照到地面上发生漫反射
D. 迎着月光走,应走较暗的地方,月光照水面上发生漫反射
【答案】B
【解析】
【详解】AB.背着月光走,月光经水面发生镜面反射,没有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水面暗;地面发生漫反射,有少量的光线反射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地面亮,因此需要走较亮的地方,故A错误,B正确;
CD.迎着月光走,月光经水面发生镜面反射,光线集中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很亮;地面发生漫反射,有少量的光线反射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地面暗,因此需要走较暗的地方,故CD错误。
故选B。
7. 小明对“①由针孔照相机所成的像、②在潜望镜中看到景物的像、③透过水面看到鱼的像、④人照镜子时镜中的像”进行了归纳整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④是实像B. ②③④是虚像
C. ①③是折射成像D. ①②是反射成像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由针孔照相机所成的像属于小孔成像,成的是实像,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②在潜望镜中看到景物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成的是虚像;
③透过水面看到鱼的像,经过不同的介质,原理是光的折射,成的是虚像;
④人照镜子时镜中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成的是等大的虚像。
故选B。
8. 2024巴黎奥运会张雨霏勇夺6枚奖牌,如图中能表示张雨霏在水下看到岸上终点线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人在水下看到岸上终点线,是岸上的终点线反射的光由空气中斜射入水中进入人的眼睛,光由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应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偏向法线偏折。
故选D。
9. 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 在距凸透镜10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若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此凸透镜前30cm处, 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的位置, 可得到烛焰清晰的( )
A. 倒立、缩小的实像B. 倒立、放大的实像
C. 倒立、等大的实像D. 正立、放大的虚像
【答案】A
【解析】
【详解】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太阳光是平行光,且平行于主光轴,在距凸透镜10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光斑就是凸透镜的焦点,所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f=10cm。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此凸透镜前30cm处,此时物距u>2f,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可以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烛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 示波器的自白:把声音听进心里,把感受映在屏上,用图像勾勒心情。声音不能被肉眼直接看见,但可以用手机软件→示波器显示出其波形来进行研究。下列对手机软件上显示的四幅波形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B. 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C. 乙、丁的音色和振幅相同D. 丙、丁的音色和频率相同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甲、乙的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振幅相同,所以响度相同,故A正确;
B.由图可知,甲、丙的频率不同,所以音调不同,波形相同,所以音色相同,故B错误;
C.由图可知,乙、丁的波形不同,所以音色不同,乙的振幅大于丁的振幅,故C错误;
D.由图可知,丙、丁的波形相同,所以音色相同,丙的频率小于丁的频率,故D错误。
故选A。
11. 视力检测时要求被测的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5m。如图所示,视力表与平面镜的距离是3.5m,为满足检测要求,人与平面镜的距离应为( )
A. 1mB. 1.5mC. 2.5mD. 3.5m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由于视力表距平面镜3.5m,所以视力表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距离平面镜也为3.5m。已知视力检测时要求被测的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5m,但房间空间太小,可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人与视力表的像的距离为5m,所以人与平面镜的距离应为
5m−3.5m=1.5m
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 有一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它是通过光束经液面反射后射到光电屏上的光斑位置来判断液面高低的。如图所示,一束光与液面的夹角为4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此时图中反射角为40°
B. 当液面上升时,光屏上的光斑向右移动
C. 当液面上升时,反射角不变
D. 当水面上有波纹时,不再遵循反射定律
【答案】C
【解析】
【详解】A.如图,入射光与液面的夹角为40°,则入射角为
90°-40°=50°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等于50°,故A错误;
BC.当液面上升时,液面方向与原液面平行,入射光线位置不变,所以入射角不变,则反射角也不变;而入射点向左上方移动,所以反射光线向左移动,则光屏上的光斑向左移动,故B错误,C正确;
D.当水面上有波纹时,入射角会发生改变,引起反射光的变化,但是仍遵循反射定律,故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与作图题:本大题共5小题,填空题每空2分,作图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3. 2024年9月20日至22日,衡阳市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文旅发布会,其中位于衡山脚下的“南岳里”夜景备受瞩目,水上花船摇曳,船上彩灯高高挂起,古风舞蹈精彩呈现。已知水深2m,水面小船上一彩灯距离水面2.8m,则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________m;若水面上涨0.3m则该彩灯与其对应“倒影”相距________m。
【答案】 ①. 2.8 ②. 5
【解析】
【详解】[1]我们知道彩灯距离水面2.8m,由于水面可以看作是一个平面镜,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所以彩灯的“倒影”距离水面也应该是2.8m。
[2]如果水面上涨了0.3m,那么彩灯距离新水面的高度就变成了
2.8m−0.3m=2.5m
同样地,由于水面仍然可以看作是一个平面镜,由于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彩灯的“倒影”距离新水面的高度也应该是2.5m。所以彩灯与其“倒影”的距离就是两者到水面距离之和,即
2.5m+2.5m=5m
14. “手机防窥膜”中的防窥结构层采用了超细百叶窗光学技术,其原理类似百叶窗,只能透过一定角度的光线。亮屏时,手机屏幕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光源;如图所示,在可视范围区域之外看不见该区域屏幕的内容,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_现象造成的; 若仅减小超细百叶窗的间距,则可视范围将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
【答案】 ①. 是 ②. 直线传播 ③. 减小
【解析】
【详解】[1]光源是指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在手机亮屏时,手机屏幕能够发出光,因此手机屏幕是光源。
[2]防窥膜的原理类似百叶窗,只能透过一定角度的光线。在可视范围区域之外看不见该区域屏幕的内容,这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造成的。当光线遇到超细百叶窗结构时,只有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的光线才能通过,超出这个范围的光线则被阻挡,因此无法看到屏幕的内容。
[3]若仅减小超细百叶窗的间距,即使得每个百叶窗之间的缝隙变小,那么能够通过的光线角度范围也会相应减小。因此,可视范围将减小。
15. 身高 170cm 的小慧同学站在竖直平面镜前,从平面镜中看到挂钟的指针如图 所示.由此可知识,她在平面镜的像高是______cm,挂钟的实际时间是______.
【答案】 ①. 170 ②. 2:30
【解析】
【分析】(1)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2)根据钟表在平面镜中成像判断实际时间的方法:作图法: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的实际情况.翻看法:由于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时,物像相对平面镜对称,根据这个特点把试卷翻过来观察,即可得出实际时间.
【详解】①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和像大小相等;小明同学的身高是170cm,则他在平面镜中的像高也是170cm.②方法一: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即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平面镜中钟表指针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到钟表的实际时间是2:30.
方法二:把试卷翻过来,注意上下不要颠倒,直接从试卷的反面看钟表的实际时间是2:30.
16. 汽车匀速行驶,在距离隧道右侧入口165m处开始鸣笛,司机经过1s听到隧道入口处山崖反射回来的回声,则汽车的行驶速度是_____ m/s.此时,他看到这条长150m的隧道内有一工人正在检修设备,立即亮灯提醒工人离开.恰好工人正好处在向左、向右跑都能安全脱险的位置.为了安全脱险,工人奔跑的最小速度是___m/s.(当时声音的速度v声=315m/s).
【答案】 ①. 15m/s ②. 5m/s
【解析】
【分析】笛声传播的同时汽车也在行驶,笛声传播的路程和汽车行驶的路程的总和等于鸣笛处到隧道口距离的2倍,鸣笛处到隧道口距离为165mm,则笛声传播的路程和汽车行驶的路程的总和等于330mm,已知笛声的速度、时间和总路程,根据速度公式求出汽车的行驶速度.求出汽车到左右隧道口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求汽车到左右隧道口用的时间;假设工人距右面出口的距离为s右,则距离左面出口的距离为150m-s右,设最小奔跑速度为v,则得出方程,解得s右和v,即工人所处位置距右面出口的距离和他奔跑的最小速度.
【详解】笛声传播的路程和汽车行驶的路程的总和:,笛声传播的路程,汽车行驶的路程,汽车的速度为:,此时汽车到隧道右面出口的距离:,,∴汽车到达隧道右出口的时间:,汽车到达隧道左面出口的时间:设工人距右面出口的距离为s右,则距离左面出口的距离为150m-s右,设最小奔跑速度为v,则向右跑时:,向左跑时:,即:,解得:s右=50m,最小奔跑速度:.
故答案为 15m/s;5m/s.
【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根据汽车的行驶路程和速度,求出左右隧道口的时间,即工人跑到左右隧道口的时间是本题的关键,难点所在!
17.
(1)图中是由同一光源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找到光源S位置,并画出入射光线。
(2)如图所示,在图中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画出相应的折射光线。
【答案】(1) (2)
【解析】
【小问1详解】
先将两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交于一点S′,再通过平面镜作出S′对称点S,即为发光点的位置,连接S与两个反射点画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小问2详解】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如下图所示: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26分。
18.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演示“小孔成像”,调节蜡烛与小孔的位置,在屏上得到蜡烛清晰的像。
(1)实验中蜡烛燃烧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________(选填“上”或“下”)方移动;若只将蜡烛靠近小孔,蜡烛的像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晴天的正午时分,走在茂密的树林下,看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而在地上臂留下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形光斑,这是_______(选填“太阳”“树叶的缝隙”或“树叶”)的像。仔细观察光斑,发现这些圆形光斑大小不一,这些圆形光斑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选填“树叶间小孔的大小”“树叶间小孔到地面的距离”或“太阳到树叶间小孔的距离”)有关。
【答案】(1) ①. 上 ②. 变大
(2) ①. 太阳 ②. 树叶间小孔到地面的距离
【解析】
小问1详解】
[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即光线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实验中,当蜡烛燃烧不断缩短时,由于光线仍然是直线传播的,所以光屏上的像会相对于原来的位置向上移动。
[2]若只将蜡烛靠近小孔,根据小孔成像的特点,即物体距离小孔越近,所成的像就越大。因此,蜡烛的像将变大。
【小问2详解】
[1]晴天的正午时分,走在茂密的树林下,看到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而在地上留下的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形光斑,这是小孔成像的一个实例。这里的“小孔”就是树叶的缝隙,而成像的物体则是太阳。因此,这些圆形光斑是太阳的像。
[2]仔细观察这些圆形光斑,会发现它们大小不一。这是因为小孔成像的大小不仅与物体(这里是太阳)的大小有关,还与小孔到成像屏幕(这里是地面)的距离有关。在本题中,由于太阳到树叶间小孔的距离(即太阳到地球的距离)远大于树叶间小孔到地面的距离,且太阳的大小是固定的,所以圆形光斑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树叶间小孔到地面的距离。当这个距离增大时,光斑会变大;当这个距离减小时,光斑会变小。
19. 小陈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光屏和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两侧。
(1)如图甲,该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 cm。
(2)如图乙,实验前把凸透镜、光屏和蜡烛烛焰的中心调到_______。
(3)小陈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0cm刻度线处,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20.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到 65.0cm处,此时烛焰刚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_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4)小陈将蜡烛从20.0cm刻度线处移动到35.0cm刻度线处时,若要让烛焰在光屏上能再次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此时烛焰在光屏上可成清晰、_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
【答案】(1)10.0 (2)同一高度
(3)缩小 (4) ①. 远离 ②. 放大
【解析】
【小问1详解】
如图甲所示,当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它们会聚焦在一个点上,这个点就是焦点,而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就是焦距。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焦距f为10.0cm。
【小问2详解】
如图乙所示,在进行实验前,我们需要确保凸透镜、光屏和蜡烛烛焰的中心都位于同一高度。这是为了确保光线能够经过凸透镜后准确地聚焦在光屏上,从而形成清晰的像。
【小问3详解】
小陈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0cm刻度线处,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20.0cm刻度线处。此时,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
u=50.0cm−20.0cm=30.0cm
由于u>2f(其中f为焦距,2f=20.0cm),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我们知道此时会在光屏上形成一个缩小的实像。
【小问4详解】
[1][2]当小陈将蜡烛从20.0cm刻度线处移动到35.0cm刻度线处时,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变为
u′=50.0cm−35.0cm=15.0cm
此时,f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南省衡阳市八中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共8页。
这是一份湖南省衡阳市八中教育集团初中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 物理试卷(含解析),共3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作图与填空题,实验与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衡阳市八中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