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年高考地理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上海专用)
重难点专题10 人口变化与环境-2025年高考地理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上海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重难点专题10 人口变化与环境-2025年高考地理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上海专用),文件包含重难点专题10人口变化与环境-2025年高考地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上海专用原卷版docx、重难点专题10人口变化与环境-2025年高考地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上海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9页, 欢迎下载使用。
目 录
TOC \ "1-2" \n \h \u \l "_Tc29752" 命题趋势解读
\l "_Tc18928" 核心知识脉络
\l "_Tc2859" 命题点技巧点拨
\l "_Tc29571" 重难点01 描述人口变化及其特征
\l "_Tc7382" 重难点02 影响人口变化的因素
\l "_Tc1659" 重难点03 人口变化与人口问题
\l "_Tc12963" 重难点04 人口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l "_Tc25878" 易混易错总结
\l "_Tc4714" 限时检测(建议用时:60分钟)
按住 ctrl键,同时点击目录,即可跳转到对应内容
重难点01 描述人口变化及其特征
典型例题
1.读下面两幅人口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对图甲中ABC三国的分析,正确的是( )
A.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3‰
B.B国人口死亡率高于C国主要是因为其医疗水平比C国低
C.与B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类似的国家主要分布于非洲
D.与我国目前人口增长状况最相似的是C国
(2)对图乙中A、B两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国属老年型年龄结构B.B国属年轻型年龄结构
C.B国15~64岁人口比重小于A国D.B国老龄化问题严重
【答案】(1)D (2)D
【解析】(1)根据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图中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3%,A选项错误;B国为“低-低-低”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发达国家的可能性较大,其人口死亡率高于C国并不是因为其医疗水平比C国低,而是人口老龄化较严重,B选项错误;与B国现代型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0增长)类似的国家主要分布于欧洲,C选项错误。我国目前人口增长状况也是“低-低-低”类型,但人口自然增长率远大于0,所以最相似的是C国,D项正确。故选D。
(2)由乙图数据分析,图中A国老年人口比例较低,青少年比例较高,属年轻型年龄结构,A选项错误;B国老年人口比例超过了10%,属老年型年龄结构,B选项错误;B国15~64岁人口比重约为70%,大于A国的50%,C项错误。B国老年人口比例超过了10%,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问题严重,劳动力短缺。D项正确。故选D。
2.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郑州市的常住人口超过1260万人,城镇人口占比为78.40%。在年龄结构上,郑州市0~14岁的人口占比为19.05%,15~59岁的人口占比为68.11%,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比为12.84%。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比为8.98%。下图示意2020年郑州市各县(市、区)人口占比最高年龄组的分布情况,其中中原区、惠济区、二七区、金水区、管城回族区为中心城区,其他地区为郑州市下属的县、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郑州市中心城区人口年龄结构特征的形成原因是( )
A.新生人口数多B.医疗技术先进C.就业吸引力强D.历史文化悠久
(2)未来十年老龄化现象严重的可能有( )
A.巩义市、新密市B.登封市、新郑市C.登封市、巩义市D.新郑市、新密市
【答案】(1)C (2)A
【解析】(1)读图可知,郑州市中心城区人口占比最高年龄组主要以15~24岁、25~34岁为主,人口年龄结构年轻化,主要得益于郑州市中心城市比下属的县市经济发展形势好,就业机会较多,对青壮年劳动力吸引力强,C正确;郑州市0-14岁人口占比较低,新生人口数较少,A错误;医疗技术先进、历史文化悠久并不是中心城区人口年龄结构年轻化的主要原因,BD错误。故选C。
(2)读图可知,2020年巩义市、新密市人口占比最高年龄组为45~59岁,未来十年人口占比最高年龄组可能变为55~69岁,会加重人口老龄化,A正确;登封市、新郑市目前人口占比最高年龄组年龄较小,未来10年初不会出现老龄化严重现象,BCD错误。故选A。
3.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外来人口大量流入,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口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下图显示珠江三角洲地区2000-2020年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变化。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指出珠江三角洲常住人口增长的直接原因。
(2)简述外来人口流入对珠江三角洲常住人口年龄结构产生的影响。
(3)与户籍人口相比,分析珠江三角洲外来流入人口城乡结构特点。
(4)评价珠三角城镇化水平提高对当地农业的影响。
【答案】(1)人口自然增长,人口机械增长(外来人口流入)。
(2)劳动力人口比重上升,少儿人口比重下降,老年人口比重下降。
(3)外来流入人口主要在城镇务工,城镇人口比重大。
(4)有利:扩大农产品市场,优化农业结构,减轻农村生态压力;不利:农村劳动力流失,占用农业用地。
【解析】(1)常住人口增长的直接原因一方面是人口自然增长,即出生人口数量减去死亡人口数量;另一方面是外来人口流入,即人口机械增长。
(2)珠江三角洲经济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吸引了大量的青壮年人口迁入。外来人口主要是劳动力人口,会使珠江三角洲劳动力人口比重上升,少儿人口比重下降,老年人口比重下降。
(3)外来流入人口主要在就业机会多的城镇地区,主要在城镇务工,因此城镇人口比重大。
(4)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对当地农业的影响可以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分析。有利:城镇人口增多会扩大农产品市场,优化农业结构,减轻农村生态压力。不利: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会导致农村劳动力流失;城镇化占用农业用地,导致耕地面积的减少等。
4.四川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但人口分布不均,以平武至盐源一线为界,川东、川西人口差异悬殊。四川许多地方的小城镇和农村出现“留守儿童”和“留守家庭”等中国农村普遍存在的现象。然而近年来,外出就业的农民工回流迁移的“城归”现象表现得更加明显。下图为四川省位置示意图,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平武至盐源一线的东、西两侧,下列关于人口分布密集一侧及其形成原因的推测,正确的是( )
A.东部:人口政策倾斜B.东部;自然条件优越
C.西部;科技水平较高D.西部:交通运输便利
(2)分析当地“留守儿童”和“留守家庭”现象产生的原因。
(3)从经济因素角度,分析劳动力“城归”现象的主要原因。
(4)你认为当地为吸收劳动力“城归”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
(1)B
(2)当地经济落后,就业机会较少,家庭收入少;四川人口众多,劳动力剩余量大;家庭负担较大,需要外出打工抚育儿童和赡养老人。
(3)个人年收入较低;劳动力素质较低,从事体力劳动的劳动力比例高,就业难度较大;乡土情感,回乡自主创业。
(4)制定优惠政策,让回乡农民自主创业;政府出面组织培训;发展经济,联合当地企业,吸收返乡农民参加工作。
【解析】
(1)结合四川的地理环境特征可知,平武至盐源一线以东地区主要地形为盆地,地形相对平坦,自然条件较优越,适合人类居住,人口比较稠密;而该线以西地区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大,且平均海拔较高,地质灾害频繁,人口稀少,B正确,CD错误。四川人口分布主要受自然条件影响,人口政策对人口分布影响小,A错误。故选B。
(2)“留守儿童”和“留守家庭”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从人口迁出分析。当地经济落后,就业机会较少,家庭收入少,人口迁出推力大;四川人口众多,劳动力剩余量大,家庭负担较大,需要外出打工抚育儿童和赡养老人,人口迁出使得幼儿、老人留守。
(3)劳动力“城归”现象的主要原因从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分析。个人年收入较低,人口迁移推力大,劳动力素质较低,从事体力劳动的劳动力比例高,就业难度较大,获得的经济效益较低,乡土情感,回乡自主创业,人口迁移的引力强。
(4)吸收劳动力“城归”应采取的措施主要从增加就业机会等角度分析。制定优惠政策,给与补贴,让回乡农民自主创业;政府出面组织培训,教授返乡工人职业技能;发展经济,联合当地企业,增加就业岗位,吸收返乡农民参加工作。
5.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于2020年11月1日零时起正式开始,采用入户方式调查以下人口基本项目;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婚姻生育、死亡、住房等。下面左图为“五普城乡人口结构图”,右图为“六普城乡人口结构图”。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对比第五次人口普查,描述第六次人口普查人口三个年龄段(0~14岁、15-49岁、50岁以上)城乡人口结构发生的变化。
(2)推测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中上述三个年龄段城乡人口结构变化的趋势。
【答案】(1)六普0~14岁城市人口比重上升,15~49 岁城市人口比重超过乡村,50 岁以上的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并接近乡村。
(2)0~14 岁城市人口比重接近或超过乡村,15~49 岁城市与乡村人口比重差异进一步扩大,50 岁以上的城市人口比重可能超过乡村。
【解析】(1)读图可知,第六次人口普查城市0~14、15~49、50以上人口比重较第五次都有增加,但是15~49岁人口比重在城市年龄结构中比重更大;农村0~14、15~49、50以上人口比重较第五次都减少,但15~49岁人口比重在农村年龄结构中比重减小;50 岁以上的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并接近乡村。
(2)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导致市劳动力比重增加。所以0~14 岁城市人口比重接近或超过乡村;农村15~49岁人口比重在农村年龄结构中比重会继续小;城市15~49岁人口比重在城市年龄结构中比重继续加大;城市50以上人口比重也会继续加大。
6.2023年国家人口普查结果出炉:中国总人口达14.2亿,出生率创新低。根据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胡焕庸线(HuLine),即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1901-1998)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中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胡焕庸线反映了我国人口分布格局。
材料二: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一般在25~30岁,近年来,我国处于这个阶段的女性人口有所减少。并且伴随着教育压力与不完善的相关政策,近来部分年轻人的生育意愿一直较低。
材料三: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和2010-202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折线图.
(1)根据所学知识,列举与胡焕庸线大致上重合的我国自然地理分界线。(至少写出2个)
(2)据图描述2020年-2022年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并分析出现2022年这种增长现象的原因。
(3)举例说明人口负增长带来的问题,并对缓解这种问题提出你的建议。
【答案】(1)400mm 等降水量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地形第二与第三级阶梯分界线,半湿润与半干旱区分界线,东部和西部分界线等
(2)特点:起初增长迅速,2016年开始增速下降,到2022年出现负增长。原因:育龄妇女规模下降,特别是在生育旺盛期的20-34 岁育龄妇女数量减少。年轻人的婚育观念变化,有许多不婚主义者出现;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偏高,但相关社会保障政策不够完善。
(3)问题:经济发展受阻,社会福利负担增加,社会结构变化,就业机会减少,公共设施 利用率下降,创新和创造力下降等。建议: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保证劳动力的充足;完善社会福利制度,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加强人口流动和移民政策;鼓励人口生育。
【解析】(1)胡焕庸线也就是现在的“黑河-腾冲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胡焕庸线与我国400mm 等降水量线(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季风区非季风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东部),第二第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半湿润和半干旱区分界线(大体是400mm 等降水量线),东部和西部分界线大致上重合。
(2)读图可知,到目前为止我国人口增长率的特点是:2016年以前人口增长迅速,2016年后增速逐渐放缓,2022年人口已呈现负增长态势。2022年人口呈现负增长的原因是:读题干“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一般在25~30岁,近年来,我国处于这个阶段的女性人口有所减少。”我国计划生育从1980年左右开始,人口增长速度明显放缓,育龄妇女规模下降,特别是在生育旺盛期的20-30 岁育龄妇女数量减少,出生率快速下降;“并且伴随着教育压力与不完善的相关政策,近来部分年轻人的生育意愿一直较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年轻人的婚育观念变化,有许多不婚主义者、丁克主义者出现,生育率下降;由于房价、培训费高涨等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偏高,国家鼓励和刺激生育相关政策不够完善,居民生育意愿不高等。
(3)人口负增长带来的问题主要是:人口结构老龄化,缺乏创新和活力,经济发展受阻;家庭和社会养老压力大,社会福利负担增加,医疗卫生压力增大;人口负增长导致劳动力红利消失加剧,导致劳动力供给包括结构恶化,机械化和自动化提高,就业机会减少,人口减少,公共设施利用率下降;国防兵员不足,兵员质量下降等。针对人口负增长的问题,可以采取:鼓励和刺激人口生育,实时更积极的人口生育政策;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完善社会福利制度,提高社会福利水平,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缓解劳动力比重下降;加强人口流动和移民政策,缓解发达地区劳动力不足等。
\l "_Tc5337" 重难点02 影响人口变化的因素
一. 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与提高途径
1. 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
2.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途径
二.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1.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自然生态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 人口迁移影响因素的分析思路
(1) 不同阶段、不同区域、不同人群迁移的原因分析
(2) 工业化、城市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①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中心,第二、第三产业发达,就业机会多,工资收入和生活水平高,是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
②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
(3) 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要求发生变化。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学历水平较高的人群迁入,加快普通劳动力技能的提升;伴随着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学历水平较低的人群也随之迁移。
典型例题
1.下表为2000年到2020年我国三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万人),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我国人口从2000年到2020年变化状况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我国人口增长率在不断提升
B.2020年比2010年流动人口增加了约一万五千多人
C.20年间流动人口的增长速度高于人户分离人口的增长速度
D.人户分离人口数量与流动人口数量的差距在逐步扩大
(2)据统计,我国人户分离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下列因素与其无关的是( )
A.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B.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C.一些大城市严格的户籍管理政策D.城市就业机会多
【答案】(1)D (2)A
【解析】(1)据题干材料推测不出我国人口增长率情况,排除A;2020年比2010年流动人口增加了15439万人,B错误;20年间流动人口的增长速度69.72%,人户分离人口的增长速度87.22%,20年间流动人口的增长速度低于人户分离人口的增长速度,C错误;2000年、2010年、2020年人户分离人口数量与流动人口数量的差距分别是2332、4176、11694,所以人户分离人口数量与流动人口数量的差距在逐步扩大,D正确。故选D。
(2)我国人户分离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主要是因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优于乡村区域,城市就业机会多,以及一些大城市严格的户籍管理政策,吸引人口流入,导致我国人户分离人口规模快速增长,BCD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差异减小,吸引城市人口回流,降低了区域人户分离的规模,A观点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A。
2.根据主城区内的主要环城道路(环城路、二环路、三环路),可将昆明市主城区由内到外划分为核心区域、二环区域、三环区域、新城区域。读昆明主城区高收入人口居住空间结构图,完成下面小题。
(1)昆明主城区高收入人口居住空间结构特征呈现( )
A.东北—西南向的集聚轴带B.东北一西南向的点式分布
C.西北—东南向的集聚轴带D.西北—东南向的点式分布
(2)昆明高收入人口选择临近滇池、世博园的新城区域居住主要考虑( )
A.公共交通B.城市规划C.景观特色D.基础教育
(3)昆明主城区的高收入人口更倾向于选择邻近中心区的新城居住,是因为该区域( )
A.文化氛围活跃B.住房价格较低C.购物非常方便D.人口密度适宜
【答案】(1)A (2)C (3)D
【解析】(1)据图可知,昆明主城区高收入人口居住空间呈现以核心区域传统高收入人口集聚区的翠湖片区为中心,向东北方向扩展,串联白云、北教场、北辰、金辰—红云—世博片区,向西南方向串联书林和南市区滇池路片区,共同形成东北—西南向的集聚轴带,故选A。
(2)昆明的高收入人口选择在临近滇池、世博园的新城居住,主要考虑的是这些区域拥有优质景观,远离污染,环境优美,该新城区域在公共交通、城市规划、基础教育方面优势不突出,故选C。
(3)昆明主城区的高收入人口倾向于选择邻近中心区的新城居住,原因在于高收入人口倾向于选择人口密度适宜的区域居住。若人口密度过高,则居住环境较为拥挤和嘈杂;若人口密度过低,则人气不足,D正确,新城的文化氛围不一定活跃,A错误;相较郊区,住房价格较高,且高收入群体对住房价格考虑较少,B错误;购物不如中心区方便,C错误。故选D。
2.蒙古国面积约为156万km²,是世界第二大内陆国,但可利用耕地较少,大部分被草原覆盖,北部和西部多山脉,南部为戈壁沙漠。2023年蒙古国人口约340万,约30%从事游牧或半游牧,人口平均密度低。全国共划分22个行政区,首都乌兰巴托实际常住人口超100万。下图为蒙古国各行政区人口分布示意图(单位:万人)。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乌兰巴托常住人口较多的原因。
(2)从资源环境承载力角度,分析蒙古国人口平均密度低的原因。
(3)简述为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蒙古国可以采取的合理措施。
【答案】(1)为蒙古国首都,经济相对发达,就业机会多;医疗、教育等社会资源健全;自然环境优越等。
(2)气候较干旱,降水较少,淡水资源缺乏;境内多山脉和戈壁沙漠,难利用土地比例高;可利用耕地少,粮食总产量较少;国家经济、科技水平较低;深居内陆,国家对外开放程度较低等。
(3)加大教育资源投入,提高国家科技水平;合理放牧,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速节水工程建设,保障淡水资源安全;改变传统经营方式,实行农牧结合;提高对外开放程度等。
【解析】(1)读图可知,乌兰巴托人口为117.7万人,常住人口较多。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乌兰巴托为蒙古国首都,经济相对发达,就业机会多;乌兰巴托基础设施相对较为完善,医疗、教育等社会资源健全;蒙古国北部和西部多山脉,南部为戈壁沙漠,而乌兰巴托位于蒙古国偏中东部,自然环境较为优越。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蒙古国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较干旱,降水较少,淡水资源缺乏;蒙古国北部和西部多山脉,南部为戈壁沙漠,因此境内多山脉、戈壁沙漠,难利用土地比例高;由于境内多山脉、戈壁沙漠,蒙古国可利用耕地少,粮食总产量较少;蒙古国经济较为落后、科技水平较低;蒙古国深居亚欧大陆内陆,国家对外开放程度较低等。
(3)蒙古国经济较为落后、科技水平较低,因此应该加大教育资源投入,提高国家科技水平;蒙古国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应该合理放牧,加大生态环境保护;蒙古国气候较干旱,降水较少,因此需要加速节水工程建设,保障淡水资源安全;该国农业落后,应改变传统经营方式,实行农牧结合;扩大对外开放程度,与其他国家互通有无,从而提高环境承载力等。
3.下图1为美国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路线图,图2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阶段东北地区人口迁移路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1所示人口迁移类型为 (选填:国内/国际)迁移。图2地区目前的人口自然增长速度 (较快/较慢),该现象常见于 (选填:发展中/发达)国家。
(2)中美两国的东北部在自然环境上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但现阶段,单位面积的土地上 (选填:中国/美国)东北部的人口容量更大,主要影响因素是 。
(3)美国老年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 。1985年后中国东北人口迁移路线转变的主导因素是 ,简述目前的人口迁移趋势对东北地区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
【答案】(1)国内 较慢 发达
(2)美国 科技(或:生产力/经济)
(3)自然环境(气候) 经济 有利影响: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交流;缓减当地的人口和就业压力。不利影响:造成劳动力或人才流失;产生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问题。
【解析】(1)图1所示人口迁移主要发生在美国境内,故为国内人口迁移,图2地区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由于老工业基地衰落等原因,人口外流现象严重,目前的人口自然增长速度较慢,该现象常见于生育意愿较低,人口老龄化严重的发达国家。
(2)中美两国的东北部在自然环境上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但中国相对落后,美国较发达,科技实力更雄厚,生产效率更高,经济发展水平更高,因此,单位面积的土地上美国东北部的人口容量更大,主要影响因素是科技水平高,经济发展水平高。
(3)由图可知,美国东北部老年人主要迁往南方地区,因为美国东北部纬度较高,气候湿冷,且属于老工业基地,环境污染严重,不适合老年人居住,而南部地区纬度较低,气候较温暖,阳光充足,适合老年人居住,故美国老年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自然环境。1985年后我国放开了户籍限制,允许农民进入中小城镇落户,东北地区大量人口往南迁移,主要是务工和经商,故1985年后中国东北人口迁移路线转变的主导因素是经济因素。东北地区人口外迁现象严重,一方面可减轻当地人口压力和人地矛盾,减轻资源、环境、教育、就业压力,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劳动力的短缺和人才的流失,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现象突出。
\l "_Tc16646" 重难点03 人口变化与人口问题
1.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不同区域,因生产力发展水平差异,人口增长状况不同,产生的人口问题和社会问题有差异,应对的策略也因此有差异。
2.人口结构与人口问题
(1)人口年龄结构与人口问题
(2)人口性别结构与人口问题
人口的性别结构通常用“性别比”来衡量,即用100位女性对应的男性数来衡量。它用来反映某一地区或国家人口的性别结构是否合理或协调。性别比失衡会造成婚姻、家庭和社会的不稳定,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应加大思想宣传教育,改变“重男轻女”观念,严禁非医学需要鉴别胎儿性别。
(3)人口文化素质结构与人口问题
3.中国人口问题
中国目前面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双重人口问题,人口国情复杂。
典型例题
1.科学制定人口发展规划、处理好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关系,对城市规划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表1为威海市部分年份人口年龄构成变动情况,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1982年,威海市突出的人口问题是( )
A.人口增长速度快B.受教育水平低C.老龄化问题突出D.男女性别比例失调
(2)应对2009年威海市人口年龄结构特征,合理的措施有( )
①推动多元化养老产业发展,保障老年人权益
②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减少人口流动
③实行弹性退休制度,合理利用老年人才
④推动资源密集型工业发展,减轻就业压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1)A (2)B
【解析】(1)从图表中获取信息,1982年威海市0—14岁的比重时25.04%;65岁及以上的比重为6.99%;少年儿童比重大,人口增长迅速。故选A。
(2)结合表格信息可知,威海市2009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4.02%,说明出现了老龄化现象,因此可以推动多元化养老产业发展,保障老年人权益,①正确;推动户籍制度改革,促进人口流动,减缓人口的老龄化,②错;实行弹性退休制度,合理利用老年人才,③正确;推动劳动密集型工业发展,减轻就业压力,④错。故选B。
2.2024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末全国人口(不含港澳台)比上年末减少208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8‰。中国式现代化将长期同时面临人口负增长和老龄化带来的挑战。下图示意1949~2023年中国人口自然增长变化率。据此完成以下小题。
(1)1949~1957年,新中国的人口数量迎来了第一次增长高峰,主要是由于( )
A.国际人口迁入B.国家鼓励生育C.死亡率的下降D.出生率的上升
(2)我国人口负增长和老龄化产生的共同原因是( )
A.生育水平下降B.医疗水平提升C.预期寿命延长D.国内人口外迁
(3)针对我国将长期同时面临人口负增长和老龄化带来的挑战,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①出台鼓励国际移民政策,吸引国际人口迁入②保障有效劳动投入水平,提升人力资本水平
③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提高生育支持水平④落实国家相关人口战略,释放老年人力资源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1)C (2)A (3)D
【解析】(1)读图可知,1949~1957年间,人口出生率介于32‰~38‰,变化不大,人口死亡率由20‰快速下降到10‰,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社会秩序的稳定、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水平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速度明显快于人口出生率上升速度,C正确,BD错误;当时中国人口再生产近似封闭系统,国际人口迁入可忽略不计,A错误。故选C。
(2)人口负增长是死亡水平上升、生育水平下降、国内人口外迁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我国人口外迁数量少,人口老龄化是预期寿命延长和生育水平下降共同作用的结果。综上所述,我国人口负增长和老龄化产生的共同根源是生育水平下降,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出台鼓励国际移民政策,吸引国际人口迁入不符合中国未进入高收入国家的实情,①错误;保障有效劳动投入水平,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可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短缺等问题,②正确;通过时间支持(产假、陪产假、育儿假等)、经济支持(现金补贴、税收减免等)和服务支持(公共和市场化托育服务等)等一系列生育支持政策,能刺激生育水平回升,③正确;落实国家相关人口战略,释放老年人力资源利于老龄化社会可持续发展,④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宠物经济自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兴起,2020年市场规模已近3000亿元。调查显示,我国2021年单身独居人数接近一亿,近七成养宠人群认为宠物扮演着伴侣、孩子、室友等重要角色。随着养宠需求日益多样化,网络用户经常在网络平台观看各类宠物图片、短视频等,并通过观看直播等方式与其进行实时互动,取代现实生活中饲养宠物的“云养宠”行为应运而生。图(a)示意中国2000-2020年出生率和老龄化率的变化。图(b)示意2021年中国宠物行业消费结构图。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描述2021年我国宠物行业消费结构特征。
(2)中国宠物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从我国人口结构变化的角度,作出合理解释。
(3)说明近年来“云养宠”兴起的主要原因。
【答案】(1)以商品类消费为主,服务类消费占比较小;宠物食品消费是最大的养宠支出;宠物医疗在服务消费中占比最高;以宠物生存为主的初级消费为主,消费升级空间广阔。
(2)人口出生率下降,少年儿童比重下降,人们把宠物当小孩养;人口老龄化加剧,空巢老人增多,陪伴需求增加;结婚率下降,宠物填补家庭成员感情空白;独居群体增加,宠物充当室友陪伴,缓解孤独感;中产阶层人口数量增多,可支配收入增多。
(3)因现实条件无法饲养宠物的爱宠人士日益增多;“云养宠”不受时空限制,不需照料、护理宠物,养宠成本低;可饲养的宠物品种可以更加多样化。
【解析】(1)宠物行业消费结构指的是各类宠物消费类型占总消费的比例。由2021年中国宠物行业消费结构图可知,宠物商品类占比超过宠物服务类,故宠物消费以商品类消费为主,服务类消费占比较小,即商品消费超过服务消费;在商品类服务中食品占比达到54.7%,是所有消费类型中占比最大的,故宠物食品消费是最大的养宠支出;在服务类消费中,医疗占比达到16.2%,故宠物医疗在服务消费中占比最高;总体而言,宠物消费以宠物生存为主的初级消费为主,消费升级空间广阔。
(2)由材料中国2000-2020年出生率和老龄化率的变化及文字材料“我国2021年单身独居人数接近一亿,近七成养宠人群认为宠物扮演着伴侣、孩子、室友等重要角色”可知,近年来我国出生率不断下降,且丁克家庭增多,缺乏子女的家庭增多,人们把宠物当小孩养;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且由于年轻人外出打工经商等原因,空巢老人增多,老人陪伴需求增加;近年来我国结婚率下降、不婚家庭增多,宠物填补家庭成员感情空白;由材料“单身独居人数接近一亿”可知,独居群体增加、流动人口增多(外出务工经商),宠物充当室友陪伴缓解孤独感;另外,中产阶层人口数量增多,可支配收入增多,养宠能力提高。综合以上分析得出,中国宠物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3)近年来“云养宠”兴起的主要原因可以从市场需求、网络条件、养宠成本等角度分析。从市场需求及多样化来看,因现实条件无法饲养宠物的爱宠人士日益增多,“云养宠”可满足人们可饲养宠物品种更加多样化的需求。从网络条件来看,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搭建了移动媒介和网络社交平台,短视频、直播平台不断发展,“在网络平台观看各类宠物图片、短视频等,并通过观看直播等方式与其进行实时互动”,满足养宠需求。从养宠成本来看,网络条件更方便,不需照料、护理宠物;“云养宠”体验不受时空限制;“云养宠”降低养宠的时间及经济成本。由以上原因导致了近年来“云养宠”兴起。
\l "_Tc14784" 重难点04 人口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口变化主要是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从有利(意义)和不利两个方面进行辩证分析。
典型例题
1.巴西利亚是巴西的首都,位于巴西中部戈亚斯州境内。1960年4月巴西将当时的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至巴西利亚的同时伴随着人口的大量迁移。巴西利亚以其快速增长的人口而著名。下图为巴西人口密度和城市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巴西人口分布的特征是( )
A.空间分布较均衡B.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C.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D.集中分布在高原中部
(2)巴西迁都巴西利亚,对迁入地的有利影响是( )
①推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②缓解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城市城镇化问题
③缩小地区差异,促进地区间经济均衡发展④加强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答案】(1)B (2)A
【解析】(1)读图可知,巴西人口分布不均,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B正确,A错误;巴西东南沿海地区地形为高原边缘及狭小的沿海平原,CD错误。故选B。
(2)巴西迁都巴西利亚伴随着人口的大量迁入,能够推动巴西利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加强巴西利亚基础设施建设,①④正确;缓解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城市城镇化问题不是对迁入地有利的影响,②错误;缩小地区差异,促进地区间经济均衡发展不是对迁入地有利的影响,③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自然增长率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个体数减死亡个体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人口机械增长率是指某地某时段内迁入与迁出人口数的差值与总人口数之比。下图为2014—2022年我国东部某省(市)人口增长率变动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时期该省(市)人口总数达到最高值的年份是( )
A.2014B.2018C.2020D.2022
(2)关于该省(市)人口数量变化趋势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减轻资源环境压力B.缓解了人口老龄化
C.人口环境容量降低D.劳动力减少素质降低
【答案】(1)C (2)A
【解析】(1)2014年该地机械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都为正值,说明人口正增长,这之后直到2020年机械增长和自然增长的和值(总和人口增长率)为零,也就是说在2014年-2020年之间由于总和人口增长率一直为正值,所以人口一直正增长,但2020年之后人口总和人口增长率为负值,所以在2020年时人口达到峰值,C正确,排除ABD选项。故选C。
(2)自2020年开始,当地人口数量开始减少,人地矛盾有所减缓,可以减轻资源环境压力,A正确;机械增长率长期为负值说明当地人口以流出为主,而人口迁移主要是劳动力人口,所以劳动力流出会加剧人口老龄化,B错误;人口环境容量与区域的资源有关,不会因为人口数量减少而降低,C错误;劳动力减少未必区域人口素质降低,D错误。故选A。
3.加拿大作为世界上国土面积第二大的国家,全国总人口却不足4000万人。加拿大统计局2022年10月26日发布2021年人口普查报告显示,移民约占加拿大总人口的1/4,有超过830万人曾经以移民的身份进入加拿大,或申请成为永久居民。下图分别为加拿大人口分布图及北美洲气温分布图。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简述加拿大人口分布特征,并指出影响该国人口分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
(2)移民约占加拿大总人口的1/4,说明其对该国的有利影响。
(3)近年来,该国越来越多人口迁往五大湖地区,分析其对五大湖周边环境的不利影响。
【答案】
(1)特征:加拿大总体人口密度小,且分布不均;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南部国境线附近地区;北部广大地区分布极为稀少。自然因素:纬度(或:热量/温度)。
(2)缓解该国劳动力不足,促进经济发展;为该国城镇注入了活力,推动了城镇化进程;丰富本国文化,促进文化多元化;人才的流入,提供了技术和知识支持。
(3)加剧五大湖地区人地矛盾,增加生态压力;生活废水排放增多,影响湖区水质。
【解析】(1)加拿大作为世界上国土面积第二大的国家,全国总人口却不足4000万人,总体人口密度小,且分布不均;读图可知,该国人口主要分布在南部国境线附近地区,而北部广大地区分布极为稀少。原因是因为加拿大南部纬度相对较低,温度较高,热量条件更好,而北部纬度较高,冬季寒冷且漫长,不适合人类生存,因此影响该国人口分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为纬度(或热量、温度)。
(2)加拿大全国总人口不足4000万人,劳动力短缺,移民的迁入增加了劳动力,可以缓解该国劳动力的不足,促进经济发展;移民迁入可以刺激消费,为该国城镇注入了活力,推动了城镇化进程;移民的迁入促进了各国的文化交流,可以丰富本国文化,促进文化多元化;移民中由部分为高素质的人才,人才的流入,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技术和知识支持。
(3)该国越来越多人口迁往五大湖地区,会使五大湖区人口增多,加剧五大湖地区人地矛盾,增加生态压力;人口增多,生活废水排放增多,可能污染湖泊水体,影响湖区水质。
4.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福建省60岁及以上人口占15.9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11.10%。下图是福建省各地市行政区划图,下表示意某年福建省部分区市人口流动状况(单位:%)。
(1)影响表格中各地市人口迁移方向的主导因素是 ;若表格中甲、乙两城市代表的是龙岩和福州,甲城市是 ,乙城市是 。
(2)福建省当前的人口年龄结构问题是 ,简述此人口年龄结构特征对该省发展造成的影响。
(3)与泉州相比,厦门市外来人口迁入多的原因( )
①经济特区,政策优惠多②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
③离台湾更近,受台湾经济带动强④环境优美,宜居宜业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简述大量外来人口迁入对厦门市产生的影响。
【答案】(1) 经济因素 福州 龙岩
(2)老龄化 导致劳动力不足;社会负担加重。
(3)D
(4)有利影响:人口的流入提供廉价劳动力;促进消费,带动经济发展。不利影响:对交通、住房、社会治安等产生压力;可能加剧环境问题。
【解析】(1)由图表可知,沿海地市人口以迁入为主,内陆地市人口以迁出为主。由所学知识可知,近年来影响福建省省际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应为经济因素。根据表格中人口迁移状况可知,甲城市为净迁入地,经济应较发达,乙城市为净迁出地,经济应较为落后,福州是福建省省会,经济较省内普通内陆城市龙岩发达,故判断甲城市是福州,乙城市是龙岩。
(2)一般把60岁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达到7%称为老龄化社会,根据材料“福建省60岁及以上人口占11.42%,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7.89%。”可知,福建省人口老龄化严重,因而会导致福建省劳动人口不足,需要养老的老年人口过多,社会负担加重。
(3)泉州和厦门都是沿海地区,位置优越,这一点没有差别,②错;厦门是经济特区,政策优势强于泉州,①对;厦门是著名旅游城市,环境优美,宜居宜业,对人口吸引力大,④对;我国大陆地区和台湾地区有台湾海峡阻隔,经济联系主要以投资为主,不受距离影响,③错。D对,ABC错。故选D。
(4)影响需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来分析。有利影响有人口的流入提供了廉价劳动力,为城市经济发展增添活力,促进商品流通,刺激消费,带动城市经济发展;不利影响会导致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社会不安定,加剧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恶化,破坏厦门宜居宜业环境。
5.“民工潮”是农民纷纷外出打工所形成的潮流,20世纪90年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民工潮”现象凸显。但是近年来,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发布后,乡村振兴的推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回乡创业,这种人口从城市向农村回流的现象称为“城归”,越来越多的“城归”人员将为乡村发展带来巨大影响。图为近年来“流出地流动人口回流意愿的空间差异”图。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分析导致20世纪90年代出现大规模民工潮现象的原因。
(2)指出图中人口回流意愿的空间差异,并推测云南贵州两省人口回流意愿较高的原因。
(3)分析“城归”现象对乡村地区产生的积极影响。
【答案】(1)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农村收入低、就业机会少、基础设施落后;城市就业机会多,经济发展水平高,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改革开放的推动,国家政策的驱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多。
(2)空间差异较大,新疆、西藏、内蒙古等西部和东北回流意愿低,中部、西南部、东部沿海回流意愿较高。云南、贵州省气候适宜,第三产业发展快,就业机会多;西部大开发政策使两地创业的政策优惠多;云南、贵州近年基础设施建设较快;云南、贵州省是少数民族聚集地,由于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该区域流出的流动人口更愿意回到自己的家乡。
(3)返乡人员多为青强壮年劳动力,为乡村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为农村发展注入创新活力;可通过开展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等推动本地区的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有效缓解留守儿童和人口老龄化问题。
【解析】(1)改革开放后的90年代,东部沿海经济发展迅速,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明显;农村主要以农业活动为主收入低、就业机会少、基础设施落后,有大量剩余劳动力;城市工商业、服务业发达,就业机会多,经济发展水平高,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对劳动力吸引力较强;改革开放的推动,国家政策的驱动;我国人均耕地面积较少,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多。
(2)空间差异较大,新疆、西藏、内蒙古等西部和东北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就业机会少,收入低,且路途遥远,回流意愿低,中部、西南部、东部沿海离工作地较近,当地经济发展较快,回流意愿较高。云南、贵州省气候适宜,比较宜居,且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第三产业发展快,就业机会多;国家近几年的惠民政策向西部倾斜,西部大开发政策使两地创业的政策优惠多;云南、贵州近年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交通设施较快,使人们的出行变得方便;云南、贵州省是少数民族聚集地,由于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较大,家族聚居观念较强,该区域流出的流动人口更愿意回到自己的家乡。
(3)返乡人员多为青强壮年劳动力,一般学历、信息和工作经验较丰富,为乡村发展提供人才支撑;青壮年一般思维活跃,行动执行力较强,为农村发展注入创新活力;当地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土特产,可通过开展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等推动本地区的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能照顾子女和年老的父母,和有效缓解留守儿童和人口老龄化问题。
1.人口增长 ≠ 人口数量的增加
人口增长中的“增长”仅指人口数量的变化,不一定是数量的增加,也可以是零增长、负增长。
2.人口增长率高 ≠ 人口数量增长多,人口增长率低 ≠ 人口数量增长少。
(1)增长率,主要反映增长速度。增长率越大,总量增加(或减少)速度越快;增长率为0%,停止增长,但人口总量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
(2)人口数量的增长,除与自然增长率有关外,还与人口的基数有关,人口增长量=基数x增长率。
例如:我国1975年——2020年人口发展特征是“低增长率、高增长量”,原因是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生率低,故自然增长率低;但因人口基数大,人口数量增加依然很大。
3.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都大于0%,但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率不一定大于0%。
(1)出生率=出生人口÷人口总量;死亡率=死亡人口÷人口总量,故出生率、死亡率均大于0%。
(2)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可能>0%,可能=0%,可能<0%。
(3)机械增长率=迁入率-迁出率,可能>0%,可能=0%,可能<0%。
(4)若某地区机械增长率>0%,说明该地区经济较发达,就业机会多,吸引人口迁入。
(5)若某地区机械增长率<0%,说明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就业机会少,人口迁出。
4.人口增长率=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率
某区域自然增长率虽然小于0%,但机械增长率大,使得人口增长率>0%,人口总量增加。
5.增长率最大的时刻 ≠ 人口数量达到最多时刻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达到最多是在其增长率由正值变为0%的时刻,而不是增长率最大的时刻。
6.增长率最小的时刻 ≠ 人口数量达到最少时刻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达到最少是在其增长率由负值变为0%的时刻,而不是增长率最小的时刻。
7.中国人口老龄化 ≠ 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 ≠ 农村的人口老龄化
8.人口迁移的政治因素 ≠ 社会文化因素
(1)国家变更、战争、首都搬迁等,属于人口迁移的政治因素。
(2)婚姻家庭、宗教分歧、部族冲突,属于人口迁移的社会文化因素。
9.资源环境承载力 ≠ 人口合理容量
(建议用时:60分钟)
1.珠江三角洲某市城镇人口的发展特征是人口增长与收缩并存。如图为该市2008-2014年4种类型城镇空间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从空间分布来看,该市人口发展总体上呈现的格局是( )
A.北增长-南收缩B.中部增长-四周收缩C.北收缩-南增长D.西收缩-北增长
(2)增长类型城镇人口保持稳定增长,主要是因为( )
①吸引资金、人才等高端生产要素集聚
②较早实施产业转型升级战略,延长产业链或与现代商贸结合
③加大劳动密集型产业投资,吸引人口集聚
④通过“机器换人”等手段,对生产环节进行技术升级改造
A.①④B.①③C.②④D.①②
(3)推测该市人口结构变化特征( )
A.人口结构趋于年轻化B.男少女多
C.人口学历向低学历方向转换D.居民外流现象严重
【答案】(1)A (2)D (3)A
【解析】(1)从图片可知该城市北部人口总体上快速增长或缓慢增长,南部缓慢下降或快速下降,说明北增长-南收缩,A正确;中部增长,北部也在增长,B错误;北部并没有收缩,C错误;西部有的在下降有的在增长,D错误。故选A。
(2)增长类型城镇人口稳定增长,主要是吸引资金和人才等高端生产要素集聚,促进该地区产业升级,增加就业机会,①正确;实施产业转型升级,能够增加就业机会,吸引人口迁入,延长产业链或现代商贸结合同样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吸引人口,②正确;劳动密集型产业属于低端产业,不利于人口稳定增长,③错误;机器换人会减少就业岗位,不利于人口增长,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②正确。故选D。
(3)从图片可知该城市大部分地区人口在增长,而迁入人口大多是青壮年劳动力,能够降低老龄化比例,使人口结构趋于年轻化,A正确;题干信息没有体现出产业结构,因此不能判定性别比例,B错误;从图中不能得知城市产业类型,因此迁入人口学历不能判定,C错误;从图中看出人口以增长为主,说明居民并没有大量外流,D错误。故选A。
2.“圣图线”是俄罗斯人口分界线。受自然环境、开发历史、社会经济等因素影响,俄罗斯“西欧洲密、东亚洲疏”的人口分布格局长期存在。研究2010~2017人口数据发现,俄罗斯人口呈现缓慢增长趋势,莫斯科州外围区域却成为俄罗斯人口减少最快的区域之一。下图为俄罗斯人口分布图(单位:人/km²)。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在图中,绘制俄罗斯人口分界线。
(2)分析俄罗斯西南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大的原因。
(3)简述人口分布状况对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
(4)有学者认为,俄罗斯应该进一步优化人口空间布局,引导人口在东、西均衡分布。试为此提供一些有效建议。
【答案】
(1)
(2)气候较为温暖,地形以平原为主开发历史悠久,城镇体系和基础设施更为完善;工农业更发达
(3)“圣图线”东北侧广大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但冬季寒冷漫长,经济落后,基础设施滞后,人口稀疏,劳动力短缺,不利于资源的开采利用;“圣图线”西南侧人口高度集聚,环境压力大,城市化问题显著,人地矛盾突出;人口要素在地区间的配置失衡,不利于俄罗斯东西部的均衡发展。
(4)加大对东部城市的政策扶持,打造人口增长极;发挥资源优势,加强与东北亚国家的合作;制定人口优惠政策,吸引国外劳务人口。
【解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俄罗斯人口空间分布不均匀,在图中可以看出,西部地区人口较多,东部地区人口较少,南部地区人口较多,北部地区人口较少,所以俄罗斯人口分布不均匀,总体来说,西南稠密,东北稀疏。结合图例,绘制出人口密度分界线。图见答案。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俄罗斯西南侧纬度较低,气候较温暖,地形平坦开阔,适合人类生活;西南侧开发历史悠久,经济相对发达,城市体系和交通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自然环境相对较好,工农业较为发达,环境人口容量较大。
(3)结合第一问可知,俄罗斯人口分布差别大,主要集中在欧洲部分,但该区域面积占俄罗斯总面积较小,导致欧洲部分人地矛盾突出,城市化问题显著,环境的压力大,环境污染严重,限制了经济的发展;东部的广大地区人口非常少,地广人稀,缺少劳动力,导致资源开发力度小或者没有开发,资源浪严重,限制了经济发展。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俄罗斯应重点发展东部地区经济,加大对东部城市的政策扶持,才能推进俄人口从西部向东部的迁移,打造人口增长极;东部地区可以发挥地区资源优势、与东北亚国家的经济要素互补优势,加强俄中、俄韩、俄朝等合作;东部地区的开发需要接纳一定数量的外来劳动力,需要适度放开外来人口限制政策,允许国外劳务人员入俄务工。
3.2020年,埃及人口总数突破1亿,成为世界上第14个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右图为埃及人口分布图。埃及的首都开罗是非洲第一大城市,人口超过2000万。2021年12月,埃及政府启动迁都计划,将政府机关和外国使信等迁往新行政首都,新行政首都位于开罗以东45千米的沙漠中,占地约700平方千米,预计搬迁的650万人。下图为埃及人口分布图。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埃及人口分布特点。
(2)分析埃及人口分布特征的自然原因。
(3)简述开罗人口数量超过2000万的原因。
(4)有学者认为埃及应该控制人口增长,你是否赞同?请表明观点。并从环境人口容量的角度说明理由。
【答案】(1)人口分布不均;尼罗河沿岸、河口三角洲地区人口密度大、北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较大;沙漠地区人口稀少。
(2)该国气候干旱,水资源成为影响人口分布的制约因素;面积狭小的尼罗河沿岸、河口三角洲和北部沿海(或:地中海沿岸)地区水资源较丰富,人口密度较大;广大的沙漠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人口稀少。
(3)开罗位于尼罗河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较丰富;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较高;开发的历史较早,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首都的带动作用强。
(4)赞同:埃及气候干旱,沙漠广布,水资源短缺;耕地资源缺乏。
不赞同:埃及经济较发达、科技水平高;是“一带一路”沿线的枢纽国家,对外开放水平高。
【解析】
(1)结合人口密度图例及埃及图相关信息可知,从整个国家来看,人口密度大小不一,说明人口分布不均;尼罗河沿岸、河口三角洲地区人口密度大、北部地中海沿岸地区人口密度较大,其他地区地区人口密度小,人口稀少。
(2)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原因有气候、地形、水源等。由材料可知,埃及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沙漠占到全国90%,该国气候干旱,水资源成为影响人口分布的制约因素;面积狭小的尼罗河沿岸、河口三角洲和沿海(地中海沿岸)地区水资源较丰富,可满足生产生活用水,人口密度较大;广大的沙漠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故而人口稀少。
(3)开罗人口密集,说明其人口容量大,是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共同作用。图示开罗位于尼罗河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较丰富,自然条件优越;为港口城市,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较高;作为首都城市,开发的历史较早,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多,吸引人口迁入,故人口密集。
(4)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赞同主要从自然因素的角度作答,不赞同主要从社会经济角度作答。赞同是因埃及气候干旱,沙漠广布,水资源短缺;耕地资源缺乏,人口容量小。不赞同是因埃及经济较发达、科技水平高,有助于增加人口容量;是“一带一路”沿线的枢纽国家,对外开放水平高,人口容量大。
4.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外来人口大量流入,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口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下图显示珠江三角洲地区2000—2020年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变化。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珠江三角洲常住人口增长是人口 增长和 增长的结果。
(2)简述外来人口流入对珠江三角洲常住人口年龄结构产生的影响。
(3)从产业和城乡分部角度,说明珠江三角洲外来人口分布特点。
(4)评价珠三角城镇化水平提高对当地农业的影响。
【答案】(1)自然 迁入(或:机械)
(2)劳动力人口比重上升,少儿人口比重下降,老年人口比重下降。
(3)外来流入人口主要在城镇从事第二、三产业,城镇人口比重大。
(4)利于扩大农产品市场,优化农产品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但会导致农村优质劳动力流失,农业用地减少,农业压力增大;城市各类污染物的排放及扩散,使得农村土壤、水被污染,降低农产品质量。
【解析】(1)人口增长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即常住人口增长率=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率。材料显示“大量外来人口流入”,属于人口机械增长(迁入增长)。图示户籍人口也在增加,这属于自然增长部分。
(2)结合所学可知,人口年龄结构一般包括少儿人口、劳动力(青壮年)人口和老年人口比重。珠江三角洲经济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吸引了大量的青壮年人口迁入务工,外来人口主要是劳动力人口,会使珠江三角洲劳动力人口比重上升,少儿人口比重下降,老年人口比重下降。
(3)结合所学可知,外来人口来珠江三角洲主要是为了就业,故外来流入人口主要分布在就业机会多的城镇地区,主要在城镇务工,因此城镇人口比重大;其次,从产业的角度来说,珠江三角洲二、三产业占比大,且能够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故外来人口主要在城镇从事第二、第三产业。
(4)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对当地农业的影响可以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分析。有利影响:城镇人口多且消费水平较高,对农产品需求量增大,故城镇人口增多会扩大农产品市场,并且可以根据市场需求优化农业结构,如增加蔬菜用地比重等,发展农旅业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不利影响是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会带动城市二、三产业的发展,吸引大量乡村人口迁入城市,会导致农村劳动力流失;城市的不断扩展会占用农业用地,导致耕地面积的减少,但城市发展需要提供更多的农产品,增加了农业压力;城市工业“三废”排放,使得农村土地污损化,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
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全国人口普查是由国家在统一的时间以统一的方法、项目、调查表,对全国现有人口普遍地、逐户逐人地进行的一次全项调查登记。下图1示意第六、第七两次人口普查(以下简称六普、七普)中的人口年龄构成对比情况,图2示意第七次人口普查中各地区人口比重及变化情况。
材料2:上海市和崇明区第七次人口普查表(部分数据)
(1)与六普相比,第七次人口普查时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为( )
A.青壮年人口比重变化最大B.老年人人口比重有所下降
C.少年儿童的数量有所减少D.劳动人口比重有所增加
(2)与六普相比,七普时我国人口地区分布差异的变化及产生的原因是( )
A.东北地区人口占比增加,振兴东北措施的实施
B.中部地区人口占比减少,产业结构向西部转移
C.西部地区人口略有增加,扶贫攻坚措施的实施
D.东部地区人口明显增加,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
(3)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口比重反映出: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加之出生率下降,可能产生的问题是 。
(4)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中,崇明的城镇化率为 (单选:A.89% B.47% C.25%),属于城镇化的 (单选:A.起步发展 B.快速发展 C.稳定发展)阶段。
材料3:受人口外迁、自然增长率低等因素影响,在2010-2020十年间,东北三省减少1101万人,其中,黑龙江减少了646万人,是流失人口最多的省份。下表为东北三省2010-2020年人口变化统计表,
(5)东北地区外迁的人口中,既有青壮年,也有相当数量的老年人口。请选择任一群体,推测该群体主要迁往哪些地区,并阐明理由。
(6)人口外迁对东北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答案】(1)A
(2)C
(3)老龄化严重/老年人口比重大 劳动力缺乏/社会养老负担重/医疗卫生方面压力大
(4)B B
(5)老年人:迁往南方温暖地区。因为东北地区冬季寒冷且漫长,不利于老年人平安过冬;南方地区纬度低,冬季温暖舒适。
青壮年:迁往东南沿海地区。因为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快,就业机会多;经济发达,收入水平高。
(6)有利影响:有利于缓解人地矛盾,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利于农业规模化发展。不利影响:丧失优质劳动力和人才,不利于产业转型升级;本地市场规模缩小,经济活跃度下降,不利于吸引投资。
【解析】(1)由图可知,与六普相比,第七次人口普查时我国老年人人口比重明显上升,劳动力人口比重明显下降,BD错误;少年儿童的比例有所减少,但人口基数增加,数量是上升的,C错误;青壮年人口比重降低了6.79%,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了5.44%,少年儿童比重下降1.35%,青壮年人口比重变化最大,A正确。故选A。
(2)由图可知,东北地区人口占比下降,A错误;中部地区人口占比减少,主要是人口向东部地区迁移,西部地区的人口吸引力有限,B错误;西部地区人口略有增加,是因为扶贫攻坚措施的实施,经济发展使人口外流减缓,C正确;东部地区人口明显增加受人口自然增长影响不大,主要是其他地区人口迁移所致,D错误。故选C。
(3)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口比重反映出: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主要特点是老年人口比重大,老龄化现象严重,加之出生率下降,可能产生的问题是劳动力供不应求,劳动力缺乏;社会抚养比增大,社会养老负担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方面压力大;经济活力下降等。
(4)由表中数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中,崇明的城镇化率为299566/637921≈47%,B正确,属于城镇化的中期加速阶段,也称快速发展阶段,B正确。
(5)老年人:迁往南方温暖地区。因为东北地区冬季寒冷且漫长,冬季心脑血管、呼吸疾病多发,老年人抵抗力低,不利于老年人平安过冬;南方地区纬度低,冬季温暖舒适,利于老年人保养身体。
青壮年:迁往东南沿海地区。因为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快,就业岗位多,新增就业机会多;经济发达,收入水平高,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大。
(6)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应从有利和不利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有利影响:人口迁出,有利于缓解人地矛盾,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利于土地流转,利于农业规模化发展。不利影响:人口流失,丧失优质劳动力和人才,不利于产业转型升级,不利于优化产业结构;经济活力下降,本地市场规模缩小,经济活跃度下降,不利于吸引外部投资。
6.人口潜力指数是指某一国家或地区在目前人口状况下能够继续容纳人口的潜力大小。澳大利亚是一个文化多元、积极吸纳海外移民的发达国家。下左图为澳大利亚人口分布图,右为澳大利亚外来移民人口特征示意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简述澳大利亚人口分布特征。
(2)从人文因素角度,说明东南部地区人口潜力指数大的原因。
(3)分析澳大利亚外来移民人口特征对澳大利亚的有利影响。
【答案】(1)人口分布不均;东南和西南部人口稠密;广大的中部、西部和北部地区人口稀疏。
(2)地处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开发历史悠久;地区开放程度高;科技水平高;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善。
(3)以中青年为主,可以缓解澳大利亚劳动力短缺的状况;高素质人才迁入,可以促进技术、经济发展;外来人口迁入可以有助于澳大利亚与其他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解析】(1)读图文材料,澳大利亚人口分布的主要特征是空间分布极不均衡,从人口密度的图例来看,东南部和西南部沿海地区水资源丰富,人口稠密;中、西部、北部地区为降水少,人口稀少。
(2)由材料人口潜力指数的定义可知,东南部沿海是欧洲移民最早来到的地区,开发的历史悠久,经济发展水平高,生产水平高,供给人口增加,人口潜力指数大;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善,对外联系便利,地区开放程度高,人口潜力指数大;澳大利亚是发达国家,科技水平高,生产水平高,供给人口增加,人口潜力指数大。
(3)右图显示,从年龄来看,移民多为20-40岁的人口,故以中青年为主,能够为澳大利亚提供充足的劳动力,缓解(发达国家)因出生率低、老龄化高带来的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从文化程度来看,以高素质人才迁入为主,能够促进国家间的技术和经济交流及发展;各国地域文化的差异,外来人口迁入还有利助于澳大利亚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如民族音乐、舞蹈、文学等文化交流。
三年考情分析
2025考向预测
2024上海卷T23:区域发展对人口结构的影响
2023上海卷T4:人口密度
2022上海卷T13,T30:人口年龄结构,农业人口年龄结构
考点预测:上海卷在人口地理,需继续从资源环境承载力原理出发,关注区域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变化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人口结构变化、人口迁移等知识。
考法预测:2025年题目仍然要求学生阅读区域地理情境的图文信息,如根据人口普查各类统计数据,结合产业区位中的劳动力、市场因素、产业升级与城市化、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自然灾害损失等的原因分析,考查人口发展、人口分布、人口迁移、人口年龄结构、文化构成等知识点;提供各类人口统计图表、人口城市分布图等,要求学生提取相关信息,判读人口变化状况、区域人口可持续发展途径等。试题数量1-2题,分数占比2-8%。
差 异
主 要 影 响 因 素
时间差异
随着生产力水平提高,自然环境因素作用越来越小,社会经济因素作用越来越大
地域差异
由经济落后地区迁入到经济发达地区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
年龄差异
青壮年人群迁移主要是经济因素或婚姻因素
18-24岁人群迁移主要是求学需求
老年人群迁移可能是家庭因素或环境因素(养老)
少年儿童人群最可能是家庭因素或教育因素
性别差异
男性人口迁移,迁入区可能重工业发达、以第二产业为主
女性人口迁移,迁入区可能轻工业发达、以第三产业的服务业为主
文化差异
学历水平较高的人群迁入区一般高新技术产业发达
学历水平较低的人群迁入区一般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较多
发达国家
中国
乡村
成因
经济发展水平高、社会保障制度完善,民众生育意愿低,导致出生率低;平均寿命延长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导致出生率低;平均寿命延长
劳动人口迁出
对策
鼓励生育,接纳移民,推迟退休
适度放开生育政策
引进技术、资金,推动乡村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增加乡村就业机会
资源环境承载力
人口合理容量
不同点
内涵
最大的人口规模
最适宜的人口规模
体现的意义
生存
发展
人口规模
大
小
相同点
制约因素相同
都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科技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呈正相关;
都与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都具有不确定性
的特征
不同的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制约因素会随时间发生变化,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重难点07 人口与地理环境-2025年高考地理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浙江专用),文件包含重难点07人口与地理环境-2025年高考地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浙江专用原卷版docx、重难点07人口与地理环境-2025年高考地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浙江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难点专题08 生物与环境、人类-2025年高考地理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上海专用),文件包含重难点专题08生物与环境人类-2025年高考地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上海专用原卷版docx、重难点专题08生物与环境人类-2025年高考地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上海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难点专题07 土壤与环境、人类-2025年高考地理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上海专用),文件包含重难点专题07土壤与环境人类-2025年高考地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上海专用原卷版docx、重难点专题07土壤与环境人类-2025年高考地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上海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