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重难点专题11 城市发展-2025年高考地理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上海专用)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重难点专题11 城市发展-2025年高考地理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上海专用)(原卷版).docx
    • 解析
      重难点专题11 城市发展-2025年高考地理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上海专用)(解析版).docx
    重难点专题11  城市发展-2025年高考地理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上海专用)(原卷版)第1页
    重难点专题11  城市发展-2025年高考地理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上海专用)(原卷版)第2页
    重难点专题11  城市发展-2025年高考地理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上海专用)(原卷版)第3页
    重难点专题11  城市发展-2025年高考地理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上海专用)(解析版)第1页
    重难点专题11  城市发展-2025年高考地理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上海专用)(解析版)第2页
    重难点专题11  城市发展-2025年高考地理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上海专用)(解析版)第3页
    还剩3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重难点专题11 城市发展-2025年高考地理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上海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重难点专题11 城市发展-2025年高考地理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上海专用),文件包含重难点专题11城市发展-2025年高考地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上海专用原卷版docx、重难点专题11城市发展-2025年高考地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上海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7页, 欢迎下载使用。
    目 录
    TOC \ "1-2" \n \h \u \l "_Tc29752" 命题趋势解读
    \l "_Tc18928" 核心知识脉络
    \l "_Tc2859" 命题点技巧点拨
    \l "_Tc29571" 重难点01 城市空间结构
    \l "_Tc7382" 重难点02 城镇化
    \l "_Tc1659" 重难点03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l "_Tc12963" 重难点04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l "_Tc25878" 易混易错总结
    \l "_Tc4714" 限时检测(建议用时:60分钟)
    按住 ctrl键,同时点击目录,即可跳转到对应内容
    重难点01 城市空间结构
    一. 城乡空间结构特征
    城镇和乡村各有不同的空间结构特征。合理利用城乡空间,可以提高土地资源效益,优化人居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城乡可持续发展。
    2. 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主要因素与位置特征
    【点拨一】利用城市土地利用同心圆结构图中的“直线”提供的信息,判断城市功能区(土地利用)类型的方法
    1.直线“斜率”由大到小依次是:商业用地(区)>居住用地(区)>工业用地(区)
    2.直线交点对应横坐标区域,为相应功能区的区域范围。
    3.若郊区的某个地点地价比周围高,说明该地交通便利,为城市副中心/卫星城区,主要是商业区和居住区,如下图中地处郊区中的甲地。
    4.公共服务业用地、绿化用地(生态保育区),属于公共用地,基本不考虑地租高低。
    【点拨二】利用城市空间结构平面示意图,判读城市功能区类型的方法:
    1.看位置。一般商业区分布在中心位置,从里向外依次是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工业区一般位于下风向、下游向。
    2.看面积。面积由大到小依次是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
    3.看形态。商业区一般呈点状,居住区、工业区呈面状。
    4.看人口昼夜变化。上班日商业区昼>夜、居住区昼<夜,休息日则相反。工业区、文教区人口昼夜差别小。
    5.看人流、车流的时间变化。
    ①08时左右为上班时间,此时人口变少的是居住区,变多的是商业区;
    ②18时左右为下班时间,此时人口变少的是商业区,变多的是居住区;
    ③夜间为休息时间,人口密度大的是居住区。
    6.看建筑。建筑物高度和密度由大到小依次是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
    7.看变化趋势。居住区、工业区在市区占地比重下降,商业区在市区占地比重上升。
    【点拨三】利用城市空间结构平面示意图,判断城市功能区布局合理与否的方法
    判断功能区的布局是否合理,主要分析工业区和中心城区相对位置,从距城区的远近、风向、河流流向等地理要素来判断。
    1.根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判断风带、季风的风向,根据图中的指向标、风频图判断风向。
    2.根据等高线弯曲方向、河流的粗细变化等判断河流的流向。(河流流向和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越往下游,河流河道越宽)
    3.一般高级住宅区多、文教区、高新技术产业区多和环境优美的地方(公园/湿地/风景地/河流上游/上风向)相近。
    4.防护带(绿化带)位于工业区与城区之间、城郊热力环流圈附近。
    5.卫星城要位于城市热力环流圈之外的远郊区。
    【点拨四】郊区城镇化过程中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区域差异
    1.工厂从城区迁到郊区,城区的工业用地转变为居住用地、商业用地、休闲绿地
    2.人口从城区迁到郊区,城区的居住用地转变成商业用地
    3.郊区的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增加,农业用地减少
    典型例题
    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受地租水平、城市规模、历史因素、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而形成。下图为某城市内部用地空间分布图,该城市盛行风向为西风,城市各功能用地布局较为合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简述M用地空间分布特征的形成原因。
    (2)描述N用地的空间分布特征。
    (3)简述甲工业用地布局在城市北部的好处。
    【答案】(1)M用地为商业用地,距离市中心近;M用地对交通通达度要求高,沿交通线或十字路口分布;M用地分布地区地租高,占地面积小。
    (2)占地面积大;位于商业区外围;多集中连片分布。
    (3)靠近铁路,方便工业原料和产品运输;位于城市河流下游,可减少工业生产对城区河流的污染;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可减轻对城区大气的污染。
    【解析】(1)读图可知,M用地占地较小,多分布在市中心、沿交通线或十字路口等交通便捷之处,由此判断M用地为商业用地。商业用地对交通通达度要求高,因此应布局在距离市中心近、沿交通线或十字路口等地;商业用地区位要求高,符合商业布局要求的地段少、地租高,因此商业用地占地面积小。
    (2)读图可知,在各种用地中,N用地所占地块多、面积大;N用地主要位于M用地(商业用地)外围,与工业用地相隔不远;N用地多集中连片分布。根据这些分布特征判断,N用地应为居住用地,是城市中最为广泛分布的功能用地。
    (3)读图可知,甲工业用地靠近铁路,对外交通便利,方便工业原料和产品运输;根据图中河流流向判断,甲工业用地位于城市河流下游,工业废水排放可减少对城区河流的污染;材料信息表明,该城市盛行西风,甲工业用地位于城区东侧,即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可减轻工业用地中废气排放对城区大气的污染。
    2.目前大型城市的建设、发展,兴起了TOD模式。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TOD模式(Transit Oriented Develpment公交导向的开发)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的美国,是以公共交通站点为中心,以400~800米(步行5~10分钟)为半径建立办公、商业、文化、教育、居住等职能的城市综合体。
    材料二: 上海市闵行区莘庄地铁站的综合改造项目采用TOD模式,包括加建大平台贯通南、北两侧区域,总建筑面积约70万平方米作为购物中心、超高层办公楼、酒店,形成区域中心,是上海轨道交通用地更新再开发的典型。
    (1)上海大力发展地铁公共交通的主要意义有______(不定项选择)
    A.降低出行成本B.抵御台风暴雨
    C.节约城市土地D.减少地面行人
    (2)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上海各个地铁站共享单车投放量是否合理,需叠加的图层有______(单选)
    ①交通线路 ②公园绿地 ③电网分布 ④人口密度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3)从图2判断,与市中心的地铁站相比莘庄站周围有比重更高的______(单选)
    A.购物人群B.上班人群C.居住人群D.上学人群
    (4)莘庄站核心区域的改造采用立体、分层、高密度设计,可以______(单选)
    ① 增强南、北广场通达性② 腾出更多的工业用地面积
    ③ 增加办公、商务空间④ 发挥核心区域的集聚效益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5)结合土地利用效益,对图1 中甲、乙、丙位置的土地使用进行合理布局:将字母选项的功能区填入下表,并说明理由。
    选项(单选或双选):A.居住区 B.办公区 C.商业区 D.文化区(图书馆)
    (6)关于TOD 开发模式,闵敏的同学有以下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你认为谁的观点有问题?对其观点内容进行分析并给出合理的建议。
    TOD 城市空间开发模式的两种观点
    小刘认为:TOD 模式,能更好地引导人们公交出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现象,降低碳排放。共享单车的出现和迅速发展,地铁等公交站点覆盖的人群数量会大为增加。TOD 模式值得在大、中、小各类城市大力推广。
    小黄认为:TOD 模式,导致一些中心区域人流密集,噪声嘈杂;绿化面积不足,整体环境体验不佳。快递和外卖火爆,人们外出购物的需求大大减少;很多大型超市、商业购物中心人流稀少,难以为继。TOD 模式没有前途。
    【答案】(1)AC (2)D (3)C (4)B
    (5) 甲:C 交通最便利,人流量最大,地租最高,适宜布局核心商业区
    乙:B 位于核心商业区与居住区之间,地租居中,便于上下班及消费、购物
    丙:A、D 地租最低,适宜大面积居住区;环境安静,方便居民参与文化活动。
    (6)小刘的观点是利用TOD 模式能更好地引导人们公交出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现象,降低碳排放。共享单车的出现和迅速发展,地铁等公交站点覆盖的人群数量会大为增加,故TOD 模式值得在大、中、小各类城市大力推广。小黄的观点是TOD模式可能导致一些中心区域人流密集,噪声嘈杂;绿化面积不足,整体环境体验不佳。快递和外卖火爆,人们外出购物的需求大大减少;很多大型超市、商业购物中心人流稀少,难以为继,故TOD模式没有前途。
    【解析】(1)由所学知识可知,上海人口密集,用地紧张,大力发展地铁公共交通可以降低出行成本,节约城市土地AC正确;地铁不能抵御台风暴雨,也不能减少地面行人,BD错误;故选AC。
    (2)共享单车的使用主要考虑人流量,故分析上海各个地铁站共享单车投放量是否合理,需叠加的图层有交通线路、公园绿地、人口密度,①②④正确;电网与人口密度无关,③错误;故选D。
    (3)读图可知,莘庄站位于上海的外围区域,地价较低,与市中心的地铁站相比莘庄站周围有比重更高的居住区,故主要为居住人群,故选C。
    (4)由材料可知,莘庄地铁站的综合改造项目采用TOD模式,包括加建大平台贯通南、北两侧区域,总建筑面积约70万平方米作为购物中心、超高层办公楼、酒店,形成区域中心,莘庄站核心区域的改造采用立体、分层、高密度设计,可以增强南、北广场通达性、增加办公、商务空间、发挥核心区域的集聚效益,①③④正确;是为建立办公、商业、文化、教育、居住等职能的城市综合体,而不是腾出更多的工业用地面积,②错误;故选B。
    (5)读图可知,甲位于区域中心,交通便捷,人流量最大,地租最高,适宜布局核心商业区,故为商业区,故对应C;乙地位于核心商业区与居住区之间,地租居中,便于上下班及消费、购物,故为办公区,故对应B;丙地位于区域最外围,占地面积大,地租较低,接近公共空间,环境安静,方便居民参与文化活动,故为居住区与文化区,对应A、D。
    (6)小刘的观点是根据发展需求的变化,利用TOD 模式能更好地引导人们公交出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现象,降低碳排放。共享单车的出现和迅速发展,地铁等公交站点覆盖的人群数量会大为增加,故TOD 模式值得在大、中、小各类城市大力推广。小黄的观点是根据模式发展会影响区域环境而提出的,TOD 模式,导致一些中心区域人流密集,噪声嘈杂;绿化面积不足,整体环境体验不佳。快递和外卖火爆,人们外出购物的需求大大减少;很多大型超市、商业购物中心人流稀少,难以为继,故TOD 模式没有前途。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考查批判思维、辩证思维等品质,鼓励关注身边现实世界,发表个人见解。
    3.位于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简称“红河州”)哈尼梯田主要分布在海拔400-1800米、坡度15°-75°的红河南岸哀牢山区。“蘑菇屋”(图3)是哈尼村落的一大特色。“蘑菇房”依山而建,以石为基,以木为主,屋顶有平顶和斜面构成,斜面多用稻草和茅草。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3 蘑菇房
    (1)哈尼村为我国南方典型的乡村聚落,其空间单元主要由聚落和 组成。早期,山中居民将未利用的坡地开垦为梯田主要是为了( )
    A.减轻水土流失 B.增加耕地面积 C.提高土壤肥力 D.增加土壤湿度
    (2)哈尼梯田的山顶森林在该生态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 (双选)
    A.吸烟滞尘B.涵养水源C.保持水土D.防风固沙
    (3)哈尼人“山顶森林、山腰村寨、山坡梯田”,分析村寨分布在山腰的优点。
    (4)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对“蘑菇房”民居建筑的影响。
    【答案】(1) 田园 B
    (2)BC
    (3)获得清洁的水源,冬暖夏凉适宜居住,便于梯田生产和管理
    (4)该地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高,降水多;山地地形,平地少,房屋依山而建;植被茂盛,茅草、森林密布。以石为基、以木为主、茅草覆盖,可以就地取材,降低建房成本;房顶斜面利用排水;平顶则可以晾晒农作物。
    【解析】(1)读图2可知,哈尼乡村有“梯田、森林、村庄、河流"组成。哈尼村为我国南方典型的村聚落,其空间单元主要有田园和聚落组成。早期,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山中居民将未利用的坡地开垦为梯田主要是为了增加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B正确;减轻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湿度不是早期梯田开发的主要目的,ACD错误。故选B。
    (2)云南哀牢山降水丰富,哈尼梯田的山顶森林,可以涵养水源与保持水土,保障哈尼梯田区域的土壤水分与肥力,BC正确;城市森林具有吸烟滞尘,北方及西北地区多风沙天气,森林具有防风固沙的作用,AD错误。故选BC。
    (3)读图2联系已学可知,云南哀牢山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山谷地势较低,温度较高,山腰海拔较高,气候较为凉爽,适宜居住;山腰距离梯田较近,方便上山和下山耕作,节省时间;山腰位于森林和梯田之间,可以获取山顶森林涵养的优质水源,同时避免农业生产造成的水源污染等。
    (4)由材料“‘蘑菇房’依山而建,以石为基,以木为主,屋顶有平顶和斜面构成,斜面多用稻草和茅草”结合已学可知,“蘑菇房”位于季风气候区,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气候湿润,年降水量较大,因此蘑菇屋房顶坡度较大,主要是有利于排水;其中蘑菇屋用稻草铺设,主要是用于冬暖夏凉,冬季可以保暖,夏季可以隔热;主要为高原、丘陵地势坡度较大,因此房屋大多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植被茂盛、森林密布,石料、土、稻草丰富,以石为基,以木为主可以就地取材,降低房屋建造成本;“顶有平顶和斜面构成”,气温高,平顶可以晾晒农作物。
    \l "_Tc5337" 重难点02 城镇化
    一. 城镇化动力
    2.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进程和特点
    3.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镇化过程中,伴随着农村人口迁入城市,城市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在不断扩大,甚至出现城市群,大大推动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但城市化发展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不协调时,会给地理环境带来一系列问题。
    【点拨一】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
    1.最客观的指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2.三大产业结构中,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之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3.三大产业就业结构中,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之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4.发达国家(发达地区/人均GDP大)城市化水平>发展中国家(落后地区/人均GDP小)城市化水平。
    5.城市化三个阶段的两个关键数据分别是30%、70%。
    【点拨二】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
    典型例题
    1.摩洛哥是非洲经济落后、发展缓慢的国家。下图是摩洛哥位置、地形、城市分布图。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描述摩洛哥主要地形及分布特点。
    (2)据图归纳摩洛哥城市集中分布特点,并解释其自然原因。
    【答案】(1)多以山地和高原为主;山地主要分布在北部、中部,地形崎岖;高原分布在东部、南部,高原面平坦,边缘陡峭。
    (2)特点:主要分布在北部、西部沿海地区。
    原因:西部为地中海气候,气候温和宜人,海拔大多数在200 m以下,地势平坦;靠近沿海,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解析】(1)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图中摩洛哥大部分地区海拔较高,有些地方等高线密集,说明以山地和高原为主,山地主要分布在北部、中部,高原分布在东部、南部,高原面平坦,边缘陡峭。
    (2)结合所学知识,影响城市分布的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摩洛哥城市集中分布在北部、西部沿海地区。从气候来看北部、西部为地中海气候,气候温和宜人,从地形看,绝大多数在200 m以下,地形平坦,同时靠近沿海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2.城镇化率是国际通用的衡量城镇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其中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是指一个地区城镇常住人口占该地区常住总人口的比例;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是按户籍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直接反映城镇化的健康程度。在我国两个城镇化率存在一定差距,而且差距在逐渐扩大。下图示意我国1990~2014年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变化(数据来源:《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据图归纳1990~2014年间我国人口城镇化率的变化特点。
    (2)从地理角度解释我国两个城镇化率存在差距所反映的城镇化问题。
    (3)简要分析制约农村户籍人口落户城市的主要原因。
    【答案】(1)1990~2014年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均不断上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始终高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且差距逐渐拉大。
    (2)反映了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但很多人的户口仍留在农村,在城镇生活中住房、医疗、教育、就业、养老等方面,得不到充分的保障。
    (3)农村户籍人口落户城市多会涉及家庭,影响因素复杂;农村人口进城务工从事的职业多具有流动性,收入具有不稳定性;城市住房等生活成本普遍比农村高,生存压力大;受一些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户籍政策的制约;近年来农村户籍医疗、养老等政策优厚,导致部分农民不愿意放弃农村户口。
    【解析】(1)从图表中可以看出,1990-2014年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均呈现上升趋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始终高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且两者之间的差距在逐渐拉大,这表明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居住,但他们的户籍并没有随之迁移。
    (2)在城镇化进程中,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但他们的户口仍留在农村,户籍与社会福利紧密相关,没有城镇户籍,他们很难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等的资源和服务,这导致这些人口在城镇生活中面临住房、医疗、教育、就业、养老等方面得不到充分保障的问题,影响城镇化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3)农村户籍人口落户城市涉及多方面复杂因素。农村人口进城务工所从事的职业多具有流动性,收入具有不稳定性,许多农民工从事建筑、家政等季节性或临时性工作,工作地点和收入都不固定;城市的房价、物价等都远高于农村,城市住房等生活成本普遍比农村高,生存压力大。大城市往往对人口数量有控制,设置了诸如学历、社保缴纳年限等落户条件,受大中城市户籍政策的制约,落户门槛较高。近年来农村户籍在医疗、养老等政策上逐渐优厚,导致部分农民不愿意放弃农村户口,这也制约了他们落户城市的意愿。
    2.非洲吉布提是“一带一路”重要国家之一,进入了人口城市和经济发展的新阶段。下图为2022年吉布提人口统计图,据图填写吉布提人口和城镇化特点表格。
    【答案】B A B A
    【解析】读图可知,吉布提0-14岁人口占30.4%,15-64岁人口占65.1%,65岁及以上占4.5%,人口金字塔非常年轻,属于B增长型。2022年吉布提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78.4%,按城镇化率判断,吉布提已进入A稳定发展阶段。吉布提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城市化水平已达到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明显B高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虚假城市化,出现大量的棚户区和贫民窟,最可能出现A“烂皮树”城市问题。
    3.城镇化是人类历史进程的必然趋势,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材料一:2021年,印度人口约13.9亿,但仅有1.29亿人接受过中高等教育,城镇化水平35.4%,低于亚洲主要发展中国家。
    材料二:孟买是印度最大的城市、经济中心。2021年孟买人口为2066.76万,人口密度高达40000人/平方公里,其中贫民窟人口占总人口的48.9%。孟买城市反差极大,一方面市中心和商业区高楼大厦,灯红酒绿,极为繁荣,被称为梦想之城。另一方面,城市贫民窟星罗棋布,可以称为拥挤之城、犯罪之城、拥堵之城、肮脏之城、失业之城。
    材料三:孟买当局针对日益严重的城市问题,规划对孟买进行改造,其主要措施是“建设新的城市中心和郊区中心,平衡区域内的制造业和第三产业布局”,“实施区域交通,即在孟买市区建设地铁系统,建设新的城市中心、郊区中心之间的高速路系统,减少新建中心对老市区交通的依赖”。
    (1)从产业结构角度推测印度城镇化水平较低的原因可能是 (不定项选择)
    A.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低,滞留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
    B.第二产业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对劳动力需求少
    C.信息技术产业属生产性服务业,对劳动力素质要求高
    D.第二产业的发展滞后对城市化水平的影响最明显
    (2根据材料,分析孟买现存的主要城市问题,评价孟买当局提出的改造孟买的规划的合理性。
    【答案】 (1)ACD
    (2)城市问题:贫困人口就业率低,住房拥挤,治安状况差,交通拥挤,公共卫生设施差。合理性:孟买当局通过“建设新的城市中心和郊区中心,平衡区域内的制造业和第三产业布局”,可以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提高就业率,合理分散人口和就业机会,改善城市公共设施通过实施区域交通规划,可以改善城市的交通拥堵状况;从而促进孟买的经济、社会发展因此,这个规划具有合理性。
    【解析】(1)由表可知:第一 产业从业人员比重高达45.6%,但是产值比重仅有21.7%,说明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低,滞留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A正确;第二产业以医药 、 汽车、 钢铁、 化工为主,并不是技术密集型,B错误;信息产业、金融业等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对劳动力素质要求较高,C正确;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员比重最少,说明第二产业的发展滞后对城市化水平的影响最明显,D正确。故选ACD。
    (2)由材料可知:孟买“城市贫民窟星罗棋布,可以称为拥挤之城、犯罪之城、拥堵之城、肮脏之城、失业之城。”说明困人口就业率低,住房拥挤,治安状况差,交通拥挤,公共卫生设施差。建设新的城市中心和郊区中心,平衡区域内的制造业和第三产业布局”,可以可以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提高就业率,合理分散人口和就业机会,“实施区域交通,即在孟买市区建设地铁系统,建设新的城市中心、郊区中心之间的高速路系统,减少新建中心对老市区交通的依赖”,可以改善城市公共设施通过实施区域交通规划,可以改善城市的交通拥堵状况,从而促进孟买的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孟买当局提出的改造孟买的规划是合理的。
    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新加坡铁路廊道是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集生态恢复、休闲娱乐和文化教育等多功能的城市绿道。该绿道由原停运的新马铁路改造而成,新马铁路纵贯新加坡南北,沿途穿过工业区、自然保护区、中央商务区等多个功能区。改造过程中,生态恢复尽量采用本土植物;保留火车站的原有建筑,并将其改建为大型展览、社区聚会等复合空间。
    (1)阐述新加坡铁路廊道产生的效益。
    (2)分析该廊道利用原停运铁路进行改造的优点。
    (3)说明该廊道生态修复尽量采用本土植物的原因。
    【答案】(1)利用本土植物恢复生态,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增加;提供休闲娱乐空间,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利用火车站原有建筑改建为大型展览、社区聚会等复合空间,为文化教育活动提供了场所;促进旅游业发展,提升周边土地价值。
    (2)利用原有基础设施,减少工程建设的难度和成本;原停运铁路纵贯多个功能区,利于连接不同生态区,形成完整的生态廊道;利于传承城市历史文化; 利于促进不同区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提升城市的整体活力。
    (3)适应性强 ,利于提高植被成活率;生态系统稳定性高,维护成本低 ;体现地域文化特色。
    【解析】(1)此题可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个角度作答。生态效益:在生态恢复过程中尽量采用本土植物,这有助于恢复当地的生态系统。为本地的动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增加。社会效益:作为城市绿道,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安全、舒适的休闲和锻炼场所,有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保留火车站的原有建筑并将其改建为大型展览、社区聚会等复合空间,这为文化教育活动提供了场所。 经济效益: 独特的铁路廊道景观,融合了自然生态和历史建筑元素,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促进旅游业发展;铁路廊道的改造提升了周边区域的环境品质,随着休闲娱乐和文化设施的完善,周边土地的吸引力也会增加,土地价值可能会随之提升。
    (2)此题可从改造成本及产生的效益两个角度作答。 原铁路廊道已经有了基本的线性空间布局,包括铁轨、路基等。与新建绿道相比,节省了大量的土地购置成本和路线规划成本, 铁路沿线的桥梁、隧道等基础设施也可以被重新利用。这些结构为绿道提供了穿越河流、山脉或其他障碍的通道,无需重新建设,减少了工程建设的难度和成本;新马铁路纵贯新加坡南北,沿途穿过工业区、自然保护区、中央商务区等多个功能区,可以更好地将破碎的生态斑块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生态廊道。 保留火车站的原有建筑是对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传承。这些建筑是城市发展历程的见证者,改建为大型展览、社区聚会等复合空间后,可以展示新马铁路的历史文化。多功能的融合有利于促进不同区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提升城市的整体活力,使绿道成为一个融合生态、休闲、文化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城市空间。
    (3)本土植物经过长期的进化,已经适应了新加坡当地的气候条件,包括温度、湿度、降雨模式等,不需要额外的特殊环境调节措施就能正常生长,这有利于在铁路廊道的生态修复中迅速扎根,减少植物因环境不适而死亡的概率;生态系统稳定性高,维护成本低。 本土植物在其原生环境中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生态关系,对当地的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有很好的适应性。相比引进的外来植物,本土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可以减少对人工灌溉和施肥的依赖,从而降低了生态修复后的维护成本。本土植物是新加坡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廊道生态修复中使用本土植物可以更好地体现新加坡的地方特色,让人们在使用廊道的过程中感受到本地的自然和文化氛围,增强居民对本地生态和文化的认同感。
    5.巴黎奥运会
    材料一:备受瞩目的第33届奥运会于2024年7月26日至8月11日在法国巴黎举行,开幕式于国际标准时间(零时区区时)26日17时30分开始。
    材料二:法国的人口和产业曾经高度集聚于巴黎,20世纪60年代以后,在巴黎的外围地区,形成了5座卫星城,打破了单一中心城市的模式,有效地吸引了大量工业、金融业和人口迁出中心区,在巴黎城外提供发展新建筑的足够空间。经过不断建设和整治,保持整个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均衡发展。
    (1)简述巴黎市区及近、远郊人口变化情况,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2)1965年巴黎政府出台规划,在外围近郊建五座新城,引导市中心区工业和人口向外围新城迁移,简述巴黎政府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
    【答案】(1)巴黎市人口下降,近、远郊人口增长由于城区人口和产业的集中,出现了住房困难、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治安恶化等城市问题随着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同时,近、远郊城镇基础设施基本完善,促使巴黎市区人口向近、远郊迁移。
    (2)随着巴黎市区工业和人口外迁,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大城市病,在外围近郊建新城有利于疏解中心城市的职能,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的合理布局在外围近郊建新城引导工业和人口迁移到新城,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城市经济发展,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促进城市群发育。
    【解析】(1)由材料可知,人口迁出市区,巴黎市人口下降,近、远郊人口增长由于城区人口和产业的集中,出现了住房困难、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治安恶化等城市问题。随着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同时,近、远郊城镇基础设施基本完善,促使巴黎市区人口向近、远郊迁移。
    (2)由于巴黎城市人口较多,到城市化后期就会出现各种城市问题;随着巴黎市区工业和人口外迁,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大城市病,在外围近郊建新城有利于疏解中心城市的职能,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的合理布局;在外围近郊建新城引导工业和人口迁移到新城,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城市经济发展,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促进城市群发育,促进经济的区域性发展,提升整体的势力。
    \l "_Tc16646" 重难点03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点拨一】关于“区域空间组织理论”的理解
    以城市、城市群为例:城市内部各个功能区之间、城镇网络体系(城市群)大、中、小城市之间,都是通过“物流、人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逐步发育“生产网络、市场网络、交通网络、信息网络”,城市(或城市群)的区域空间组织日趋合理和完善,使得区域获得整体性可持续发展(或: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
    【点拨二】大都市对外的辐射功能,主要表现为大都市的资金、技术、低端制造业流向周边地区,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典型例题
    1.阅读莱茵河流域示意图和德国位于莱茵河流域部分城市的主要特征表,归纳城市的主要功能,说出城市辐射功能强的主要影响因素。
    【答案】城市功能:生产、服务、管理、集散、创新等功能。主要影响因素有:城市位置优越;城市功能突出或多样;城市规模大;城市腹地广;城市发展潜力大;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交通运输网络发达。
    【解析】生产功能:像杜伊斯堡的内河港促进货物生产和运输,斯图加特的汽车生产等都体现了城市在生产领域的重要作用。 服务功能:科隆通过举办展览会为各行业提供了交流和展示的平台,属于典型的服务功能。 管理功能:城市通常是区域的管理中心,负责协调和管理各种事务。 集散功能:杜伊斯堡作为运输枢纽,货物在这里聚集和分散。
    影响城市辐射功能强的因素:城市位置优越,如处于交通枢纽位置等,便于与外界联系和交流;城市功能突出或多样,使得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更大;城市规模大,资源多、市场大,辐射能力也更强;城市腹地广,有广阔的周边地区作为支撑和服务对象;城市发展潜力大,吸引更多资源和要素聚集,进一步增强辐射功能;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能更好地带动周边发展;城市交通运输网络发达是辐射的重要基础。
    2.越南是东南亚重要国家。胡志明市人口近千万,是越南第一大城市、南方重要交通枢纽,拥有最大的内河港口和国际航空港。目前,该市已成为全国领先的经济、文化、教育中心,并逐步发展成为东南亚地区现代化的城市。随着当地工业园区从传统模式转为生态和高技术模式,一些劳动密集型及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正逐渐转移出胡志明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评价地理位置对越南经济发展的影响。
    (2)从空间组织的视角,说明胡志明市的城市辐射功能。
    【答案】(1)有利影响:越南位于低纬,热量资源丰富,利于发展热带农业;与多国相邻,便于发展国际贸易;东部临海,海岸线长,海洋资源丰富,利于发展海洋渔业、旅游业、海洋运输业、对外贸易等。
    不利影响:南北纬度跨度大,不利于南北方的联系;低纬度太平洋(南海)沿岸,台风等自然灾害多发,经济损失大等。
    (2)胡志明市市南部区域的核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强;交通通达度较高,通过人流、物流、信息流联系国内其他区域,带动全国经济、文化发展;通过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移,带动周边城市发展等。
    【解析】(1)地理位置对越南经济发展的影响可从有利与不利两个角度作答;优越性是越南地处热带,纬度低,热量丰富,有利于发展农业;越南的邻国多,区域联系紧密,便于发展国际贸易;东部临海,海岸线长,海洋空间广,海洋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海洋渔业、旅游业、海洋运输业等。局限性是越南南北纬度跨度大,距离较远,不利于南北方的联系,不利于区域协调发展;低纬度太平洋沿岸,夏秋季台风等自然灾害多发,经济损失大,不利于经济发展。
    (2)读图可知,从空间组织的视角,胡志明市为区域内核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强;胡志明市位于沿海,海陆交通便利,交通通达度较高,通过人流、物流、信息流联系国内其他区域;经济水平较高,带动全国经济、文化发展;随着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带动周边城市发展等。
    3.读日本东京都市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东京都市圈简图
    (1)描述东京都市圈的城市分布特征。
    材料二:2000-2020年东京的产业结构变化数据表(单位:%)。
    (2)概括东京产业结构变化特点。
    材料三:东京都市圈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区域产业分工体系。琦玉承接东京政府部分职能的转移,产业布局以轻工业为主。神奈川和千叶形成了工业集聚区,神奈川以电气机械和运输机械制造业等为主,而千叶以石油、化工、煤炭业为主。与此同时,东京也逐步形成以对外贸易、金融服务、文化产业和高新技术等高端产业为主的产业体系。
    (3)阐述东京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材料四:横滨是日本第二大城市,以汽车产业和半导体芯片产业为主。近年来,当地政府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吸引企业落户。目前,在横滨投资的中国企业越来越多,主要分布于汽车、电器、信息科技、环保和金融等领域。
    (4)说明中国企业选择落户横滨的主要原因。
    【答案】(1)分布不均;集中于东京湾沿岸;多沿河流、交通线分布。
    (2)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比重低且逐渐下降,第三产业为主导且比重持续增加,产业结构优化。
    (3)读图可知,东京位于城市群的几何中心,依托便利的交通网、信息网,促进人才、资金等要素的流动,通过政府职能的转出、产业转移等方式,促进周边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4)横滨位于东京都市圈,经济发展水平高,市场广阔;政策支持;有横滨港,交通便利,便于对外联系;人才众多,劳动力素质高;以汽车产业和半导体芯片产业为主,产业基础好。
    【解析】(1)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点先宏观再微观,微观描述时应联系其影响因素具体描述。读东京都市圈示意图可知,东京都市圈主要由东京、横滨、千叶、神奈川、及埼玉等组成,从宏观看、城市空间分布不均;从微观看,城市多集中于东京湾沿岸,如横滨、东京、千叶等;交通能促进城市发展,故城市多沿河流、交通线分布。
    (2)读2000-2020年东京的产业结构变化数据可知,东京第一产业不足0.5%、第二产业约20%说明比重低且逐渐下降,第三产业多在80%以上,为主导产业且比重持续增加,说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3)读图可知,东京位于都市圈的几何中心位置,东京是全国经济中心、交通中心,经济发达、海陆空交通便利,依托便利的交通网以及信息网,促进人才、资金等要素的向周边城市流动;由材料“东京都市圈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区域产业分工体系。琦玉承接东京政府部分职能的转移”可知,东京通过政府职能的转出、产业转移等方式,带动了周边城市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促进了周边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通过政府职能转出、产业转移、经济、文化、信息交流,促进城市群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4)读图可知,横滨位于东京都市圈,是“日本第二大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居民购买力强,市场广阔;由材料“当地政府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吸引企业落户”可知,有当地政府政策的支持;读图,横滨东临东京湾,日本第一大港口—横滨港,海运等运输便利,便于对外联系;日本教育发达、人才众多,劳动力素质高;由材料“以汽车产业和半导体芯片产业为主”可知,横滨以汽车产业和半导体芯片产业为主,发展相关产业的产业基础好。
    4.通勤人口通常指每天需要在居住地和工作地之间进行通勤的人数。京津冀城市群跨城通勤日渐普遍,跨城通勤群体规模不断扩大。2023年仅环京跨城通勤带的总量已超过30万人,平均通勤距离拓展至50.47km,范围已远超北京市行政区边界。下图示意京津冀城市群跨城通勤群体的职住空间分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分析近些年京津冀跨城通勤人口数量增多的原因。
    (2)根据材料,指出京津冀跨城通勤主要廊道的主要方向。
    (3)指出京津冀跨城通勤廊道规模最大的方向,并说明判断理由。
    【答案】(1)北京的科研教育资源优势与天津、河北的制造业优势互补;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城际铁路和高铁的完善,形成了一小时通勤圈;北京城区房价和生活成本高,促使一些人选择在周边城市居住。
    (2)东部廊道(廊坊—北京)、东南廊道(天津—北京)及西南廊道(石家庄—保定—北京)。
    (3)规模最大的方向:东部廊道(廊坊—北京)方向。理由:2023年北京市平均跨城通勤距离为50.47km,图中各城市中廊坊距北京最近;廊坊与北京之间的交通运输成本和所用时间明显低于其他城市,更方便通勤人口的生活。
    【解析】(1)分析通勤人口数量增多的原因要结合三地之间的产业结构差异、生活成本差异和交通运输的发展等条件分析。北京科技发达,教育水平高,劳动力素质高,科研教育资源优势与天津、河北的制造业优势互补;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城际铁路和高铁的不断完善,交通便利,通达性高,形成了一小时通勤圈;北京经济发达,消费水平高,城区房价和生活成本高,促使一些人选择在周边城市居住。
    (2)京津冀跨城通勤主要廊道的主要方向从跨城通勤在京就业人数集中地区与北京市的相对方向判断,由此图中跨城通勤起点的方向可知京津冀跨城通勤主要廊道的主要方向有东部廊道(廊坊—北京)、东南廊道(天津—北京)及西南廊道(石家庄—保定—北京)。
    (3)京津冀跨城通勤廊道规模最大的方向主要从材料中关于平均通勤距离的信息、通勤便利程度对交通时间和成本的影响等角度作答。由材料可知,2023年北京市平均跨城通勤距离为50.47km,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图中各城市中廊坊距北京最近,其他城市距离北京较远;由于廊坊与北京之间距离较近,因此廊坊与北京城市的交通运输成本和所用时间要低于其他城市,更方便通勤人口的生活,因而京津冀跨城通勤廊道规模最大的是东部廊道(廊坊—北京)方向。
    \l "_Tc14784" 重难点04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点拨】资源枯竭型地区(城市/工业区)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思路:
    典型例题
    1.常宁市位于湖南省南部,矿产资源丰富,其中已经探明的金属矿藏有45种之多,铅锌产量居全国之首,金属矿产开采历史超过2000年,有“有色金属之乡”“世界铅都”等美誉。2011年常宁市被国家列为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矿产资源对常宁市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是( )
    A.促使地区产业多元化发展B.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C.带动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展D.扩大城市用地规模
    (2)常宁市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主要原因是( )
    A.受环保限制减产B.长期无序开采
    C.矿产品质下降D.市场需求骤减
    (3)常宁市为促进产业转型发展可采取的措施是( )
    A.推动新兴产业发展B.更新矿产开采技术
    C.引导工业企业外迁D.增加矿产资源储量
    【答案】(1)C (2)B (3)A
    【解析】(1)依托矿产资源,产业结构相对单一,A错误;矿产资源为有色金属冶炼工业提供了原料,矿产资源开发带动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展,从而促进经济发展,C正确;生态环境恶化和城市规模扩大属于环境和社会方面,均不是矿产资源对经济发展的作用,BD错误。故选C。
    (2)根据材料可知,常宁市矿产资源开采历史长,可推测长期无序开采,使得资源趋于枯竭,B正确;若矿产资源充足,在面对环保、矿产品质问题时均可采取技术手段,而不是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AC错误;多种有色金属为战略性矿产资源,市场需求不会骤减,且市场需求减少也不会导致城市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D错误。故选B。
    (3)面对资源枯竭,城市应该依托其他区位优势,推动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产业转型,A正确;更新开采技术、增加矿产储量均是在发展原有产业,而不是转型发展,BD错误;引导工业企业外迁,减少就业机会,不利于本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C错误。故选A。
    3.东北煤层鹤岗市的发展。
    材料一:鹤岗是个因煤而兴的城市,也被煤所困,2011年鹤岗被列入国家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名单。截至2023年,鹤岗已探明石墨矿石储量达20.08亿吨,居全国首位。鹤岗作为石墨新材料产业集群城市,经济表现十分亮眼。为贯彻习总书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鹤岗近年来还持续赋能冰雪产业,打造滑雪等冰雪运动项目,利用冰雕等激活冰雪旅游。
    材料二:鹤岗地处小兴安岭东麓,山地丘陵面积广大。位于松花江、黑龙江汇合处,河流数量多,水域面积广。交通以公路为主,尚未开通高铁和航空线路。
    材料三:下左图为资源型城市转型韧性模式,右图为鹤岗市气候统计图。
    (1)鹤岗通过延伸煤炭产业培育接续产业,主要是为了增强转型中的( )
    A.创新力B.平稳性C.脆弱性D.适应力
    (2)未来鹤岗煤炭产业合理发展的方向是( )
    A.加大煤炭的开采力度
    B.向煤炭精深加工转变
    C.禁止开采煤炭,寻找绿色替代能源
    D.利用交通运输优势进口煤炭
    (3)鹤岗开发石墨产业的最具优势的区位因素是( )
    A.原料B.劳动力C.市场D.政策
    (4)鹤岗的石墨新材料产业集聚有助于 (多选)
    A.共用基础设施B.分散市场风险C.集中污染治理D.加强信息交流与合作
    (5)积极寻找替代产业是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重要措施。结合材料,评价鹤岗发展冰雪产业的区位条件。
    【答案】(1)B (2)B (3)A (5)ACD
    (5)有利条件:山地丘陵面积广大;气温低,积雪较厚,积雪时间较长;接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市场广阔。不利条件:高铁和航空线路尚未开通,交通条件不完善。
    【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鹤岗市因煤而兴,也被煤所困,煤炭是其传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支柱型资源,通过延伸煤炭产业培育接续产业,主要是为了增强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平稳性,促进其经济的平稳转型,而不是为了增强创新力、脆弱性或适应力。故选B。
    (2)据材料可知,鹤岗是个因煤而兴的城市,2011年鹤岗被列入国家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名单,加大煤炭的开采力度,不符合产业合理发展方向,A错误;向煤炭精深加工转变,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收入,B正确;禁止开采煤炭,短期会导致经济快速的下滑,不利于经济稳定发展,C错误;进口煤炭不符合该城市产业发展方向,D错误。故选B。
    (3)据材料可知,截至2023年,鹤岗已探明石墨矿石储量达20.08亿吨,居全国首位,说明鹤岗开发石墨产业的最具优势的区位因素是原料丰富,A正确;我国很多城市的劳动力资源都丰富,鹤岗的优势不明显,B错误;石墨产业的消费市场主要位于发达地区,C错误;很多城市发展都受政策的支持,政策因素不是最具优势的区位因素,D错误。故选A。
    (4)结合所学知识,石墨新材料产业在鹤岗集聚有助于公用基础设施,利于集中污染治理,利于加强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ACD正确;产业集聚不能分散市场风险,B错误。故选ACD。
    (5)评价鹤岗发展冰雪产业的区位条件,主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分析。有利方面:据材料可知,鹤岗地处小兴安岭东麓,山地丘陵面积广大,适宜滑雪的面积广;鹤岗的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冬季降雪不易融化,积雪较厚且积雪时间较长;鹤岗距离京津唐等东部发达地区较近,潜在的旅游者较多,旅游市场广阔。不利条件:材料中显示,鹤岗的交通以公路为主,尚未开通高铁和航空线路,交通设施不够完善,对旅游者的吸引力较弱。
    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牙克石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大兴安岭中段西坡。从建国初期开始,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木材,素有“中国森林工业之都”的美誉。但随着森林不断被采伐,林木蓄积量减少的非常快,牙克石市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近几年东北冰雪旅游持续升温,牙克石市依靠“林海雪原”,大力推介冰雪旅游,将“冰天雪地”变成了“金山银山”,走出了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新路径。下图示意牙克石市的地理位置及地形分布。
    (1)分析建国初期牙克石市森林资源丰富的原因。
    (2)阐述该市产业转型不及时可能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3)针对牙克石市资源枯竭问题提出可行性措施。
    【答案】(1)降水量丰富;地势落差较大,适宜生长的树木种类较多;森林采伐伊始,蓄积多。
    (2)林业萎缩,经济衰退;就业机会减少;伴随着生态破坏,当地居民生活质量下降,人员外流。
    (3)借助冰雪资源,积极发展旅游业;建设自然保护区,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延长产业链,发展林木深加工等。
    【解析】(1)牙克石市位于大兴安岭西坡,夏季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建国初期,此时人类对森林采伐刚开始,森林蓄积量多。据图可知:牙克石市地势落差较大,温度差异较为明显,水分充足,能够适宜生长的树木种类较多。
    (2)据材料可知:如果产业转型不及时,牙克石市成为了资源枯竭型城市,林业萎缩;当地以林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势必会导致经济衰退;就业机会减少,对劳动力的吸引力减弱,导致人员外流;森林开采过程中,伴随着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当地居民生活质量下降,加剧了人员外流。
    (3)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当地的资源枯竭,主要表现为森林资源枯竭,可以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另一方面,可以加大技术投入,延长产业链,发展林木深加工,减缓森林资源的砍伐速度。“当地依托林海雪原,大力推介冰雪旅游”,可以借助当地的冰雪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旅游业。
    1.距离市中心越远,地租不一定越低。
    远离市中心的地方,如果交通便捷,地租也会高于距离市中心较近的地方,如下图中地租A>B>C。
    2.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 城市功能区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是根据土地空间利用方式对土地进行分类。如某块土地上建了商务楼、商场,用于商业,这块地,就属于商业用地;若某块土地上建了工厂,用于工业生产,这块地,就属于工业用地。
    城市功能区,是按区域土地主要功能进行划分的。例如居住区的土地利用类型,有居住用地、交通用地、商业用地(商店/超市/菜场……)、绿化用地、公共事业用地(学校/医院/……),但面积占比最大的是居住用地,主导功能是居住,故为居住区。
    (2)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具体位置,由其地租支付能力决定。例如商业用地之所以位于市中心,是因为商业的单位面积经济效益高,能够支付高额地租。
    城市功能区的具体位置,由该功能区的区位条件决定。商业区位于市中心的区位条件是交通便捷,人流量大。
    (3)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与城市功能区之间的关系:以“商业用地和商业区都位于地租高的市中心”的原因为例:因为城市中心交通便利、人流量大,导致商业的销售额大、利润高,即单位面积经济效益高,故能够支付高额地价。
    3.文教区 ≠ 学校分布区
    文教区内的学校,是高等教育学校(大学)集中分布的区域,大学生都是成年人,可以远离家人求学、生活。
    学校,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社会教育等教育机构,中小幼的学生属于未成年人,需要家长监护,故这类学校一般位于居住区内。
    4.城市绿化带的其他功能开发
    可以设置室外休闲设备、校外观察实验、篮球场等体育设施、仓库,不可以设置医院、学校等公共设施。
    5.大都市 ≠ 大城市
    判断大城市,主要依据城市人口规模。
    判断大都市的依据,除了人口规模,还有城市功能,该城市是区域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6.长三角区域空间组织 ≠ 长三角城市群
    长三角区域空间组织指的是城镇网络体系及城市间的“流”。
    长三角城市群指的是长三角不同等级城市集聚的现象。
    7.资源型城市 ≠ 资源枯竭型城市
    资源型城市是以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与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
    资源型城市往往会经历从兴起到衰退的过程。资源枯竭型城市是(可再生/不可再生)资源消耗殆尽或价值下降而趋于衰落的资源型城市。
    (建议用时:60分钟)
    1.随着城镇化不断推进,城市边缘地区出现了大量即将或已经被城市建成区包围的农村,称为“城边村”。洋泾村是上海边缘“城边村”,它保留了传统风貌和农业,生态环境良好。调查表明,洋泾村吸引了众多中小型企业和创业企业入驻。下图为洋泾村地理位置示意图。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指出“城边村”在上海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2)与大型企业相比,“城边村”更易吸引中小企业、创业企业入驻,分析其原因。
    (3)说明上海城镇化进一步发展对“城边村”的影响。
    【答案】(1)提供劳动力;补充城市用地;限制城市无序扩张;提供休闲旅游、生态保护等功能。
    (2)地处城市边缘,土地成本低;劳动力成本低;“城边村”作为城乡结合部,有特定产业,如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等,为中小企业提供市场;土地资源碎片化,无法满足大型企业的用地需求。
    (3)土地利用类型发生改变,农业用地转变为城市建设用地;城镇化吸引大量人口向城市迁移,这些人口通常首选“城边村”作为落脚点,“城边村”人口数量增加,人口结构变复杂;产业结构升级,由传统农业转向非农产业;环境压力增大。
    【解析】(1)城市边缘地区出现了大量即将或已经被城市建成区包围的农村,这些农村可以为城市提供劳动力;这些农村可以补充城市用地,利于城市结构优化;这些农村可以限制城市无序扩张,限制城市不合理发展;这些农村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旅游、生态保护等功能。
    (2)“城边村”地处城市边缘,人少地多,土地成本低;农村劳动力价格低,劳动力成本低;“城边村”“城边村”作为城乡结合部,有特定产业,这些产业和城市产业不同,如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等,为中小企业提供市场;“城边村”土地资源碎片化,无法满足大型企业的用地需求,但是适合中小企业、创业企业入驻。
    (3)上海城镇化进一步发展会占用周边农村土地,“城边村”土地利用类型发生改变,农业用地转变为城市建设用地;上海城镇化进一步发展会吸引大量人口向城市迁移,这些人口通常首选“城边村”作为落脚点,导致城边村人口数量增加,人口结构变复杂;上海城镇化进一步会促进“城边村”产业结构升级,由传统农业转向非农产业;“城边村”人口增加、企业迁入会导致环境压力增大。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兰斯塔德地区位于荷兰西部,是一个由四个核心城市和周边中小卫星城组成的多中心城市群。兰斯塔德地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000平方千米的“绿心”,“绿心”被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环绕,主要由农田、河湖、沼泽构成,且多条河流由此入海。兰斯塔德地区区域内部交通联系以铁路和高速公路为主,其也有先进的机场和港口。该地区积聚了全国85%以上的产业,但多年来四大核心城市的人口都严格控制在100万人以内。近年来,为了兰斯塔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荷兰政府不断加强核心城市与卫星城之间的交通网络建设。下图示意兰斯塔德地区的位置和地理概况。
    (1)指出“绿心”对兰斯塔德地区交通线沿线环境的有利影响。
    (2)分析兰斯塔德地区内部交通联系以铁路和高速公路为主的主要原因。
    (3)说出兰斯塔德地区核心城市将市区人口控制在100万人以内的益处。
    (4)简述兰斯塔德地区加强核心城市与卫星城之间交通网络建设的主要目的。
    【答案】(1)美化城市群内道路两侧的环境;阻挡过往车辆产生的噪音的传播;吸收过往车辆排放的废气等。
    (2)兰斯塔德地区位于荷兰西部,地势低平,修建铁路和高速公路的难度小;铁路运量大,高速公路运输速度快;铁路和高速公路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小,连续性强等。
    (3)可以合理配置城市公共资源;利于维护城市环境质量;可以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有利于避免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现象的出现。
    (4)完善区内交通网,外联机场、海港,加强内外部联系;加强区域内部产业联系,提高协作效率;强化核心城市的辐射功能,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建立统一的发展机制,加强区域政策协同。
    【解析】(1)绿心是由绿地植被组成,植被具有吸烟除尘的功能,可以吸收过往车辆排放的废气;植被具有美化环境的功能,可以美化城市群内道路两侧的环境;另外植被还可以吸收噪音,阻挡过往车辆产生的噪音的传播。
    (2)兰斯塔德地区位于荷兰西部,而欧洲西部地形平坦,当地又地处沿海,所以修建铁路和高速公路难度小,工程量小;铁路运量大,高速公路较普通公路运速更快,能更便利人们出行。铁路和高速公路具有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小,连续性强等优点。
    (3)将市区人口控制在100万人以内,会使当地公共基础设施压力小,可以合理配置城市公共资源;将市区人口控制在100万人以内,当地的人地矛盾相对较小,利于维护城市环境质量;将市区人口控制在100万人以内,能有效避免城市病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有利于避免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现象的出现,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
    (4)卫星城在主城区的外部,加强核心城市与卫星城之间交通网络建设有利于完善区内交通网,外联机场、海港,加强内外部联系;卫星城有其他产业,加强交通网建设,有利于加强区域内部产业联系,提高协作效率;由核心城市向外延伸的交通网能强化核心城市的辐射功能,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从而建立统一的发展机制,加强区域政策协同。
    3.青海省大部分地区为高原,平均海拔在4500m以上,其东部的河谷地带是重要的农业区。青海省常住人口598.3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达317.5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3.07%。在全省各市州中,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海西州”)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最高,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76.57%。图示意青海省城镇分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描述青海省的城镇空间分布特点。
    (2)说明海西州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较高的原因。
    (3)分析青海省城镇化的发展对自然地理环境的积极影响。
    【答案】(1)东部城镇相对密集,西部城镇稀少;多沿河谷分布。
    (2)海西州自然环境较为恶劣,农牧业发展条件差,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少;矿产资源丰富,工矿业发展快,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大,因此城镇化水平高。
    (3)城镇化的发展,第一产业从业人口减少,有利于天然植被的恢复;生物多样性得以恢复;降水概率增加,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减小;土地沙化减轻等。
    【解析】(1)读图联系材料“青海省大部分地区为高原,平均海拔在4500m以上,”可知,青海省以高原为主,气候较为寒冷,城镇分布不均,西部城镇少,东部相对更多;“其东部的河谷地带是重要的农业区”,城镇多分布在东部的河谷地带。
    (2)读图可知,海西州位于青海省西北部的柴达木盆地,位于内陆,海拔高、降水少,自然环境较为恶劣,农牧业发展条件差,因此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少;由材料可知,该洲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柴达木盆地有聚宝盆之称,钾盐、石油、天然气、煤、铁等资源丰富,工矿业发展快,导致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大,因此城镇化水平高。
    (3)联系已学可知,城镇化的发展,第一产业的比重和从业人口减少,减少了农业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干扰,有利于天然植被的恢复、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恢复;植被蒸腾作用增加了大气的湿度,增加了降水的概率,同时由于比热容较大,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减少;植被能够防风固少,土地沙化现象得以好转。
    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岛经济圈以青岛为中心,紧密联系烟台、潍坊、日照,基本形成为一个空间结构清晰、城市功能互补、要素流动有序、协同创新高效、产业分工协调、交通往来顺畅、公共服务均衡、环境和谐宜居的现代化都市圈。当地政府以滨海海洋经济带为依托,在海洋科技创新、海洋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海洋新兴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升级等方面不断探索新经验、试点新模式。下图为青岛经济圈“三带”产业发展格局示意图。
    (1)从三次产业结构角度,简析青岛滨海海洋经济带适合发展的行业。
    (2)从区域空间组织的视角阐述青岛对都市圈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3)说明青岛经济圈发展经验对我国培育其他都市圈的启示。
    【答案】(1)第一产业:海洋鱼类众多,沿海滩涂广阔,可发展海洋捕捞业和海水养殖业等。
    第二产业:海岸土地资源丰富,海洋油气资源众多,可发展海洋电力、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油气化工业、海洋盐业、海洋设备及船舶制造业;可以利用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发展鱼类加工工业等。
    第三产业:海岸线漫长曲折,多深水良港,可发展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风景优美,可发展滨海旅游业。
    (2)依托完善的交通网络,促进青岛和周边城市之间人和物的流动;通过三大发展轴,加强与周边城市产业分工合作;与周边城市合作,建立产业带,为周边城市提供资金、技术和经验;向周边城市转移相关产业,促进其产业升级。
    (3)根据城市自身特点明确城市定位,加快都市圈的科学合理布局;立足优势资源,着力发展特色经济;加强分工合作和产业集聚度,提高都市圈产业体系的核心竞争力;重视都市圈交通体系建设,密切城市联系;注重城市间的管理协调,弱化行政区划界限,保障经济要素自由流动。
    【解析】(1)青岛滨海海洋经济带,海洋鱼类众多,沿海滩涂广阔,第一产业可发展海洋捕捞业和海水养殖业等;青岛滨海海洋经济带,依托海洋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油气资源等,第二产业可发展鱼类加工工业、海洋电力、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油气化工业、海洋盐业、海洋设备及船舶制造业等;同时海岸线漫长曲折,多深水良港,滨海风景优美,第三产业可发展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滨海旅游业等。
    (2)从区域空间组织的视角来看,青岛依托完善的交通网络,通过三大发展轴,促进青岛和周边城市之间人和物的流动,加强与周边城市产业分工合作;以滨海海洋经济带为依托,通过海洋科技创新和海洋新兴产业培育,辐射带动日照和威海等周边城市;依托便利的陆上交通,通过青潍临港临空产业带,辐射带动潍坊及周边地区;通过先进制造业的产业分工协作,打造青烟先进制造业产业带,辐射带动烟台周边地区。
    (3)由材料可知,青岛立足海洋发展特色经济,同时依托便利的海陆交通,通过产业分工、产业转移、产业集聚和产业协同,辐射带动周边城市,提高都市圈的核心竞争力。青岛经济圈发展对我国其他都市圈的启示有:根据城市自身特点明确城市定位,加快都市圈的科学合理布局,合理规划大中小城市;立足优势资源,着力发展特色经济,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加强分工合作和产业集聚度,提高都市圈产业体系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协调发展;重视都市圈交通体系建设,完善交通运输网,密切城市联系;注重城市间的管理协调,弱化行政区划界限,保障经济要素自由流动,加强区域经济联系等。
    5.徐州曾因煤而兴,又有“中国工程机械之都”的美誉,2017年被定位为淮海城市群中心城市。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徐州市地处江苏省西北部,自古以来采矿业、冶炼业发达。20世纪80年代,徐州工程机械制造业迅速崛起,工程机械是指用于工程施工、土方开挖等领域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徐州所在的淮海城市群由江苏、山东、河南、安徽4省的8个城市组成,均为所在省份经济欠发达地区。
    材料二:城市中心性是通过数据分析衡量城市在区域内功能和地位的指标。城市中心性得分越高,则说明该城市在区域内的影响力越大。这样的城市往往是区域内的增长极,对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辐射带动作用。
    图1 淮海城市群简图
    图2 2021年徐州、淮海城市群、全国产业结构
    (1)淮海城市群的8个城市距离各自的省会城市较 (单选:A.近 B.远),受到的辐射带动作用较小。2021年淮海城市群户籍人口5528.6万人,常住人口4639.3万人,说明该城市群存在人口净 (单选:A.迁入 B.迁出)现象,影响其人口迁移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单选:A.经济 B.生态环境)。
    (2)2021年淮海城市群产业结构呈现“ ”型,与全国相比,第 产业比重偏低。
    (3)依据材料,徐州被定位为淮海城市群中心城市的原因有 (不定项选择)
    A.工业基础雄厚,经济实力强B.交通通达度高,对外联系便捷
    C.煤炭资源丰富,采矿业发达D.教育资源集聚,服务水平最高
    (4)徐州工程机械制造业的迅速发展与当地煤炭开采业密切相关。长期的煤炭开采为工程机械制造提供了
    (单选)
    A.原料B.能源C.市场D.技术
    (5)徐州在早期煤炭开采过程中曾产生众多采煤塌陷区,近年来政府一直致力于对采煤塌陷区进行综合治理。下列综合治理步骤按先后排序依次为( )
    A.①资金筹措与分配B.②项目实施与管理C.③持续管理与维护
    D.④现场调查与评估E.⑤制定项目规划方案
    (6)依据材料,为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徐州对淮海城市群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 B B A
    (2) 三、二、一 三
    (3)AB
    (4)C
    (5)DEABC
    (6)作为城市群中心城市,徐州第一产业比重较高,第三产业比重较低,可适当降低第一产业比重,提升第三产业比重,提升经济社会地位;针对徐州教育和文化服务方面的弱势,应加大教育和文化产业的投入,提升其在区域中的地位,更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完善区域间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徐州向城市群内其他城市产业转移,加强区域的分工协作;推动徐州人才、技术、金融、商贸等优势要素向周边城市辐射,建立淮海城市群协同发展机制。
    【解析】(1)淮海城市群的8个城市受各自的省会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较小,说明8个城市距离各自的省会城市较远。淮海城市群户籍人口大于常住人口,说明当地的户籍人口有部分迁出当地,说明该城市群存在人口净迁出,这说明当地的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人们迁出去寻求发展。
    (2)图示信息可知淮海城市群的第三产业比重是47.8%,第二产业比重是40.3%,第一产业比重是11.9%,第三产业比重大于第二产业大于第一产业,淮海城市群产业结构呈现“三、二、一”型,与全国相比,第三产业比重偏低。
    (3)徐州市地处江苏省西北部,自古以来采矿业、冶炼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经济实力强,A正确;徐州交通中心性数值最大,说明对外联系便捷,B正确;煤炭采矿业产业层次偏低,不足以成为中心城市的主要原因,C错误;教育中心性的1.6小于济宁市,说明徐州并非教育服务水平最高,D错误。故选AB。
    (4)煤炭开采需要用大型工程机械来进行挖掘,而徐州煤炭资源丰富,需要数量极多的工程机械,所以长期的煤炭开采为工程机械制造提供了市场,C正确;煤炭不是工程机械制造的原料,A错误;工程机械制造对能源的需求量并不大,B错误;煤炭开采的技术与工程机械制造无关,D错误。故选C。
    (5)对采煤塌陷区进行综合治理的顺序应是先要进行现场调查与评估,在进行制定项目规划方案,再进行资金筹措与分配,有了资金之后对项目实施与管理,最后进行持续管理与维护。所以顺序是④⑤①②③,即DEABC。
    (6)与全国相比,徐州的第三产业比重偏低,第一产业比重较高,作为城市群中心城市,可适当降低第一产业比重,提升第三产业比重,提高产业层次,提升经济社会地位;针对徐州教育和文化服务方面的弱势,应加大教育和文化产业的投入,提升其在区域中的地位,更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为加强徐州市对外部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完善区域间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应推动徐州向城市群内其他城市产业转移,加强区域的分工协作;推动徐州人才、技术、金融、商贸等优势要素向周边城市辐射,建立淮海城市群协同发展机制。
    6.黑龙江省伊春市的林业工人老马从砍树劳模到种树英雄,见证了伊春市的发展变化。1948年以老马为代表的第一代伐木工人,为支援国家建设,在艰苦的条件下伐木,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同时也因过量砍伐,导致森林资源减少。1982年老马决定向大山“还账”,坚持植树17年,和家人义务植树51000棵。2000年该林区正式设立日月峡国家森林公园。2008年,伊春市被确定为国家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2013年伊春市依托“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的理念,开启了城市转型发展之路。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形、气候角度,简述工人伐木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
    (2)概述设立日月峡国家森林公园的意义。
    (3)列举伊春市转型发展的有效措施。
    【答案】(1)该林场位于山地,海拔高,地势起伏大,伐木和木材的运输风险大;冬季寒冷漫长,多大雪、多大风天气;夏季降水量大,多暴雨等,不利于工人伐木和运输。
    (2)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拯救珍惜、濒危野生动植物,保存物种及遗传基因,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生态监测和科研基地,促进学术研究;提供科普与宣传教育基地,培养公众的生态文明观,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3)建立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持续恢复森林生态功能;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依托森林中野生药材、山野果、山野菜等资源,发展相关产业;林下种植蘑菇、木耳等,发展特色农业;发展农绿色食品加工工业;延长产业链等。
    【解析】(1)地形包括地形类型及分布、地势高低及起伏、特殊地貌等,气候包括气温、降水、大风等。该林场位于山地,海拔较高,地势起伏大,伐木和木材的运输风险大;冬季寒冷漫长,寒潮过境,多大雪、多大风天气;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降水量大,多暴雨等,不利于工人伐木和运输。
    (2)自然保护区具有调节服务功能、供给服务功能、科学研究功能、科普教育功能。森林公园能够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维持生物多样性:拯救珍惜、濒危野生动植物,保存物种及遗传基因,保护生物多样性;科研价值:提供生态监测和科研基地,促进学术研究;提供科普与宣传教育基地,培养公众的生态文明观,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3)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措施主要有延长产业链,提升原有资源的利用价值。如实施资源的深度开发,延长资源产业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也可以开发新的资源,培育新的主导产业。如拓展开发可利用的自然资源类型,甚至延伸至人文资源范畴,培育新的主导产业。保护生态、建立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持续恢复森林生态功能;发展森林生态旅游,观光旅游;依托森林中野生药材、山野果、山野菜等资源,发展相关农业产业;林下种植蘑菇、木耳等,发展特色农业;发展农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加工工业;延长产业链,进行深加工等。
    三年考情分析
    2025考向预测
    2024上海卷T5-6,T7,T12,T24:城市植被功能,城镇村庄分布的自然因素,大都市辐射功能
    2023上海卷T3,T6:城市交通建设
    2022上海卷T12、T21-24:城市建地道,城市土地利用空间变化,城市规划与城市内涝
    考点预测:上海卷在城镇可持续发展方面,需继续关注城镇区位选择、城镇(乡村)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影响、城镇化过程时空差异与影响,继续关注大都市在区域发展中辐射功能,以及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途径。
    考法预测:上海本身就是大都市,故城市可持续发展,历来是上海地理高考热点。2025年题目仍然要求学生阅读城镇区域地理情境的图文信息,如根据城市(村庄)位置、自然和人文环境等信息,判读城市布局的区位因素;根据某城市时、空发展状况的图文和数据资料,评价城市空间结构布局的合理性、大都市对其辐射区域内发展的影响;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国家资源安全,寻找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途径。试题数量2-6题,分数占比4-12%。
    位置
    功能区(填字母)
    布局的理由









    相关试卷

    重难点11 区域发展战略-2025年高考地理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浙江专用):

    这是一份重难点11 区域发展战略-2025年高考地理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浙江专用),文件包含重难点11区域发展战略-2025年高考地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浙江专用原卷版docx、重难点11区域发展战略-2025年高考地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浙江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4页, 欢迎下载使用。

    重难点专题07 土壤与环境、人类-2025年高考地理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上海专用):

    这是一份重难点专题07 土壤与环境、人类-2025年高考地理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上海专用),文件包含重难点专题07土壤与环境人类-2025年高考地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上海专用原卷版docx、重难点专题07土壤与环境人类-2025年高考地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上海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5页, 欢迎下载使用。

    重难点专题04 大气环流与气候-2025年高考地理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上海专用):

    这是一份重难点专题04 大气环流与气候-2025年高考地理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上海专用),文件包含重难点专题04大气环流与气候-2025年高考地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上海专用原卷版docx、重难点专题04大气环流与气候-2025年高考地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上海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9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