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吉林省“BEST合作体”高一上1月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吉林省“BEST合作体”高一上1月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题,每道题 2 分,共 40 分)
1. 新冠肺炎病毒和肺炎支原体均可引发肺炎,但结构有所不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新冠肺炎病毒中的核酸彻底水解后可得到6种小分子
B. 肺炎支原体的线粒体、核糖体、叶绿体这三个结构中都含有RNA
C. 肺炎支原体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储存着它的遗传信息
D. 新冠肺炎病毒和肺炎支原体属于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且都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答案】A
【分析】新冠病毒为非细胞生物,没有独立的代谢系统,专性寄生物,只能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进行蛋白质合成,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肺炎支原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详解】A、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新冠肺炎病毒中的核酸彻底水解后可得到6种小分子(4种含氮碱基,1种核糖,1种磷酸),A正确;
B、肺炎支原体是原核生物,无线粒体、叶绿体,B错误;
C、肺炎支原体遗传物质是DNA,则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储存着它的遗传信息,C错误;
D、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无生命系统结构层次,D错误。
故选A。
2. 关于脂质与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都是还原糖,但元素组成不同
②淀粉、糖原、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
③蔗糖、麦芽糖、乳糖都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④核糖和脱氧核糖属于二糖
⑤脂肪在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供能不足时,可大量转化为糖类
⑥脂肪与糖原都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
⑦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组分,也参与血脂的运输
A. ②⑥⑦B. ②⑤⑥C. ①③⑥D. ②④⑦
【答案】A
【分析】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蔗糖和麦芽糖,动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乳糖,植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纤维素和淀粉,动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糖原。
【详解】①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都是单糖,都属于还原糖,元素组成均为C、H、O,①错误;
②淀粉、糖原、纤维素都是多糖,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②正确;
③蔗糖不属于还原糖,不能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③错误;
④核糖和脱氧核糖属于单糖,是小分子有机物,④错误;
⑤,糖类可以大量转化成 脂肪,而脂肪却不能大量转化成糖类,⑤错误;
⑥脂肪与糖原都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脂肪是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⑥正确;
⑦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组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⑦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的序号为②⑥⑦,三项正确,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 在冬季来临过程中,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植物体内发生了一系列适应性变化,抗寒能力逐渐增强。下图为冬小麦在不同时期含水量变化的关系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9月至12月含水量下降,主要与自由水减少有关
B. 气温低时自由水含量降低,可防止结冰而损伤自身细胞
C. 结合水增加,有利于植物度过不良环境
D. 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与植物的抗寒性呈正相关
【答案】D
【分析】细胞内的水以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主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水还是许多化学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水能自由移动,对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细胞新陈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反之亦然。
【详解】A、据图分析,冬小麦的含水量从9月至12月处于下降趋势,原因主要是自由水减少有关(自由水的下降更为明显),A正确;
BC、气温低,自由水含量降低,可防止结冰而损伤自身,结合水增加,抗寒能力逐渐增强,有利于植物度过不良环境,BC正确;
D、自由水含量高时,细胞的代谢旺盛,抗逆性差,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与植物的抗寒性呈负相关,D错误。
故选D。
4. 脂肪酸分为饱和脂肪酸(SFA)和不饱和脂肪酸(USFA),动物奶油富含SFA和胆固醇。SFA摄入量过高会导致血胆固醇等升高,增加患冠心病的风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SFA和USFA在结构上的区别是碳链中是否存在双键
B. 胆固醇与维生素D、性激素、磷脂等都属于脂质类物质
C. 适量摄入动物奶油,有利于人体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D. SFA和USFA在元素组成上有差异,它们的熔点也不相同
【答案】D
【详解】A、根据题意,脂肪酸分为饱和脂肪酸(SFA)和不饱和脂肪酸(USFA),不饱和脂肪酸(USFA)的长链中存在双键,饱和脂肪酸(SFA)长链上的每个碳原子与相邻的碳原子以单键连接,A正确;
B、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而固醇包括胆固醇与维生素D、性激素,B正确;
C、根据题意,动物奶油富含SFA和胆固醇,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也参与脂质在血液中的运输,C正确;
D、饱和脂肪酸的熔点较高,容易凝固,不饱和脂肪酸的熔点较低,不容易凝固,因此SFA和USFA的熔点不相同,但是二者都属于脂肪,组成元素都是C、H、O,D错误。
故选D。
5. 下列有关甲、乙、丙、丁四幅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若m为胸腺嘧啶,则b是DNA的基本单位,并且a只能是脱氧核糖
B. 乙图说明该蛋白质有两条肽链
C. 丙图中a、b、c三条曲线所指的细胞器分别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D. 丁图中的A,B,C三条曲线所指的膜结构分别是细胞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
【答案】D
【详解】A、胸腺嘧啶是DNA特有的碱基,若m为胸腺嘧啶,则e是DNA的基本单位,并且a只能是脱氧核糖,A正确;
B、羧基总数是17,R基上的羧基是15,羧基数=肽链数+R基上的羧基数,则肽链数是2,B正确;
C、结合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可以发现分泌蛋白是按照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的方向合成、加工和运输的,故丙图中a、b、c三条曲线所指的细胞器分别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C正确;
D、在分泌蛋白质形成后,内质网膜面积减少,细胞膜面积增大,高尔基体膜面积几乎不变,则丁图中的A、B、C三条曲线所指的膜结构分别是内质网膜、细胞膜、高尔基体膜,D错误。
故选D。
6. 下列关于细胞膜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膜的功能是由它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决定的
B.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主动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说明细胞膜可控制物质的进出
C. 胰岛素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体现了细胞膜信息交流的功能
D. 利用台盼蓝染色时,活细胞不会被染色,死细胞被染成蓝色,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答案】D
【详解】A、结构决定功能,细胞膜的功能是由它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决定的,如细胞膜上有载体蛋白决定细胞膜具有主动运输与协助扩散功能,A正确;
B、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主动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物质是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体现,B正确;
C、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随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是细胞膜信息交流功能的体现,C正确;
D、台盼蓝不是细胞所需要的物质,活细胞不会吸收,利用台盼蓝染色时,活细胞不会被染色,死细胞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台盼蓝可进入死细胞,使细胞被染成蓝色,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或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D错误。
故选D。
7.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植物细胞中,高尔基体与细胞壁合成有关
B. 溶酶体能清除细胞内多余的生物大分子、衰老的细胞器等
C. 内质网是封闭的网状结构,是进行蛋白质、脂质合成的场所
D. 线粒体内膜凹陷折叠形成嵴,增大膜面积,有利于葡萄糖分解酶的附着
【答案】D
【详解】A、高尔基体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与细胞壁形成),A正确;
B、溶酶体中的水解酶能分解细胞内多余的生物大分子、衰老的细胞器,也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原体,B正确;
C、内质网是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的合成、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它由膜围成的管状、泡状或扁平囊状结构连接形成一个连续的内腔相通的膜性管道系统,C正确;
D、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为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不进入线粒体,D错误。
故选D。
8. 核孔与核纤层(组分为核纤层蛋白,存在于内层核膜内侧)紧密结合,成为核孔复合体。核孔复合体具有双功能和双向性。双功能表现在既有被动运输,又有主动运输;双向性表现在既介导蛋白质的入核运输,又介导RNA、RNP(含有RNA的核蛋白)等的出核运输。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根尖分生区和成熟区细胞都表达有核纤层蛋白
B. 物质进出细胞核的方式都为需要载体、消耗能量的主动运输
C. RNP中含有的RNA和蛋白质均在细胞核内合成
D. RNA出核运输经过两层核膜
【答案】A
【分析】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详解】A、根尖分生区和成熟区细胞都具有细胞核,都表达有核纤层蛋白,A正确;
B、物质进出细胞核的方式不一定都为需要载体、消耗能量的主动运输,如RNA、RNP的出核运输,B错误;
C、RNP中含有的RNA在细胞核内合成,而蛋白质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合成,C错误;
D、RNA出核运输是通过核孔,没有跨膜,D错误。
故选A。
9. 伞藻是一种单细胞生物,由帽、柄和假根三部分构成,细胞核位于基部。科学家用伞形帽和菊花形帽两种伞藻进行下图所示实验,下列关于这两个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实验一证明伞藻的形态结构由细胞核决定
B. 实验二是对实验一的补充,可排除假根中其他物质的作用
C. 这两个实验证明了细胞核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D. 这两个实验证明了细胞核和细胞质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答案】B
【分析】分析实验一:将伞形帽伞藻的伞柄嫁接到菊花形帽伞藻的假根上,形成菊花形帽伞藻;将菊花形帽伞藻的伞柄嫁接到伞形帽伞藻的假根上,形成伞形帽的伞藻。
【详解】A、实验一伞柄嫁接实验中,伞藻帽的形状与假根有关,由于假根中除了有细胞核外,还有其他结构,因此若要证明伞藻的形态结构取决于细胞核,还应设置伞藻核移植实验,A错误;
B、实验一伞柄嫁接实验中,伞藻帽的形状与假根有关,由于假根中除了有细胞核外,还有其他结构,因此若要证明伞藻的形态结构取决于细胞核,还应设置伞藻核移植实验,故实验二是对实验一的补充,可排除假根中其他物质的作用,B正确;
CD、两个实验没有单独研究细胞核和细胞质各自的功能,不能证明细胞核是代谢的控制中心,也不能证明细胞核和细胞质相互依存、不可分割,CD错误。
故选B。
10. 生活中的众多实例可以运用生物学原理进行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过保质期的酸奶常出现涨袋现象是由于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的气体造成的
B. 煮熟的鸡蛋容易被消化是因为高温破坏了肽键,使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
C. 常用红霉素等抗生素治疗支原体肺炎,原理是破坏细胞壁以抑制其生长繁殖
D. 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由于外界渗透压过高导致细胞死亡后糖类大量进入细胞造成的
【答案】D
【分析】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1)种植农作物时,疏松土壤能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有利于根细胞对矿质离子的主动吸收。
(2)利用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的原理酿酒,利用其发酵产生二氧化碳的原理制作面包、馒头。
(3)利用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的原理制作酸奶、泡菜。
(4)稻田中定期排水可防止水稻因缺氧而变黑、腐烂。
(5)皮肤破损较深或被锈钉扎伤后,破伤风芽孢杆菌容易大量繁殖,引起破伤风。
(6)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剧烈运动会导致氧气供应不足,使肌细胞因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引起肌肉酸胀乏力。
(7)粮食要在低温、低氧、干燥的环境中保存。
(8)果蔬、鲜花的保鲜要在低温、低氧、适宜湿度的条件下保存。
【详解】A、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气体,所以不会导致涨袋,涨袋的原因有可能是酵母菌无氧呼吸在不消耗气体的情况下,产生了二氧化碳导致的,A错误;
B、高温使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但不会破坏肽键,B错误;
C、支原体没有细胞壁,C错误;
D、腌制果脯的过程中,由于细胞外液浓度过高,细胞失水而死亡,然后糖分大量进入细胞才导致慢慢变甜,D正确。
故选D。
11. 下列关于物质X跨膜运输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若X是H2O,则其跨膜运输的方式有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B. 若X是C6H12O6,则其转运既可顺浓度梯度也可逆浓度梯度进行
C. 若X是Na+,则其跨膜转运离不开载体蛋白的参与
D. 若X是性激素分子,则其跨膜运输不受细胞O2供应量的限制
【答案】C
【分析】被动运输:物质顺浓度梯度的扩散进出细胞称为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协助,不消耗能量;协助扩散需要载体,但不需要能量。主动运输: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消耗能量,这种方式叫主动运输。
【详解】A、水分子可以可以自由扩散,也可以通过水通道蛋白协助扩散,与自由扩散相比,通道蛋白的转运速率更快,A正确;
B、葡萄糖可以通过协助扩散顺浓度梯度进入红细胞,也可逆浓度梯度主动运输,B正确;
C、Na+可通过通道蛋白转运,如突触后膜上有Na+通道,C错误;
D、性激素分子通过自由扩散转运,不消耗ATP,不受有氧呼吸速率的限制,故不受细胞O2供应量的限制,D正确。
故选C。
12. 下列关于“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光合作用一定发生在叶绿体中 ②有氧呼吸一定发生在线粒体中 ③没有细胞核的细胞一定是原核细胞 ④酶一定是蛋白质 ⑤核糖体的形成一定与核仁有关 ⑥磷脂是所有细胞一定都有的脂质 ⑦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一定是DNA ⑧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的物质一定是蛋白质 ⑨肽链在核糖体上形成后,一定要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后才具备相应的功能
A. 3个B. 2个C. 1个D. 0个
【答案】B
【分析】(1)科学家依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大类。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但有拟核。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统一性表现在:都有相似的细胞膜、细胞质,唯一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遗传物质都是DNA分子。
(2)除了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等极少数细胞外,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细胞核的结构包括核膜、核仁、染色质等。
(3)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详解】①光合作用不一定发生在叶绿体中,如蓝细菌(蓝藻)没有叶绿体,但能进行光合作用,①错误;
②有氧呼吸不一定发生在线粒体中,如蓝细菌(蓝藻)没有线粒体,但能进行有氧呼吸,②错误;
③没有细胞核的细胞不一定是原核细胞,如没有细胞核的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属于真核细胞,③错误;
④酶不一定是蛋白质,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④错误;
⑤核糖体的形成不一定与核仁有关, 如蓝细菌(蓝藻)没有核仁,但有核糖体,⑤错误;
⑥所有细胞都有生物膜,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因此磷脂是所有细胞一定都有的脂质,⑥正确;
⑦细胞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它们的遗传物质一定是DNA,⑦正确;
⑧具有肽键的化合物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说明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的物质不一定是蛋白质,也可能是短肽,⑧错误;
⑨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上形成后,一定要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后才具备相应的功能,⑨错误。
综上分析,关于“一定”的说法只有⑥⑦正确,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3. 取某一红色花冠的 2 个大小相同、生理状态相似的花瓣细胞,将它们分别放置在甲、乙两种溶液中,测得细胞失水量的变化如图 1,液泡直径的变化如图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第 4 分钟前甲溶液中花瓣细胞的失水速率小于乙溶液
B. 第 4 分钟后乙溶液中细胞由于失水过多而死亡
C. 图 2 中曲线Ⅱ和图 1 中甲溶液中细胞失水量曲线对应
D. 甲、乙两种溶液的浓度不同,溶质种类一定相同
【答案】C
【分析】分析题图1可知,植物细胞放在甲溶液中,植物细胞的失水量逐渐增加,当达到一定的时间后,失水速率减慢,所以甲溶液是高渗溶液;放在乙溶液中,植物细胞失水量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达到一定时间后,细胞的失水量逐渐减少,超过6分钟细胞失水量为负值,说明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乙溶液中的溶质是细胞需要并且可以吸收的。
分析题图2可知:I液泡先变小后恢复到原样,为乙溶液中的变化曲线,Ⅱ液泡先变小后维持不变,为甲溶液中的变化曲线。
【详解】A、第4分钟前,相同时间内,甲溶液中花瓣细胞的失水量比乙溶液中花瓣细胞更大,故第4分钟前甲溶液中花瓣细胞的失水速率大于乙溶液,A 错误;
B、第4分钟后乙溶液中细胞因为吸水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细胞没有死亡,B 错误;
C、图1中甲溶液中细胞失水量曲线表示一定范围内随着处理时间延长,细胞的失水量逐渐增大,当达到一定的时间后,失水速率减慢,最后维持不变,图2中曲线Ⅱ,液泡的直径逐渐减小,最后维持不变,所以图 2 中曲线Ⅱ和图 1 中甲溶液中细胞失水量曲线对应,C 正确;
D、两条曲线的差异是甲、乙溶液溶质种类不同,甲溶液中溶质不能被细胞吸收,乙溶液中的溶质可以被细胞吸收,D 错误。
故选C。
14. 如图是某课外活动小组探究酶活性影响因素时绘制的实验结果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pH为3时酶的活性小于pH为9时酶的活性
B. pH为1时有淀粉水解,则过酸条件下酶没有失活
C. 实验的自变量是1h后淀粉剩余量,因变量是pH
D. 与盐酸相比,淀粉酶降低反应活化能的作用要弱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酶活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以及数据处理能力。
【详解】酸能催化淀粉水解,pH为3时在酶和酸的共同作用下淀粉水解量与pH为9时酶单独作用时的淀粉水解量相同,可见pH为3时酶的活性小于pH为9时酶的活性,A项正确; pH为1时有淀粉水解,是酸对淀粉的水解作用,此时酶已失活,B项错误;实验的自变量是pH,因变量是1h后淀粉剩余量,C项错误; pH为1时,仅盐酸起作用,pH为7时,仅淀粉酶起作用,二者相比,淀粉酶降低反应活化能的作用强,D项错误。
15. 下列对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热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热能
B. ATP中的特殊化学键都水解后所得的产物是RNA的基本单位之一
C. ATP的水解主要是靠近A的特殊化学键水解断裂
D. ATP与ADP分子量不同,化学元素组成也不同
【答案】B
【分析】ATP又叫三磷酸腺苷,简称为ATP,其结构式是:A-P~P~P.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特殊化学键。ATP中大量化学能就储存在特殊化学键中。ATP水解释放能量断裂的是末端的那个特殊化学键。ATP是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但本身在体内含量并不高。ATP来源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和线粒体。
【详解】A、ATP中的能量在植物中可以来自光合作用中的光能和呼吸作用中的化学能,合成的ATP可以转化为光能和热能,A错误;
B、ATP中的特殊化学键都水解后所得的产物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其是RNA的基本单位之一,B正确;
C、ATP的水解主要是远离A的特殊化学键水解断裂,C错误;
D、ATP与ADP分子量不同,化学元素组成相同,均为C、H、O、N、P,D错误。
故选B。
16. 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细胞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B. 所有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都需要核仁的参与,细胞代谢越旺盛,核仁越大
C.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基础是膜上的转运蛋白的种类和数量
D. 生物膜系统是真核生物独有的,原核生物无生物膜系统
【答案】B
【分析】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详解】A、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种物质,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是同一种物质在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分裂期为染色体,分裂间期为染色质,A正确;
B、真核细胞中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细胞代谢越旺盛需要合成的蛋白质越多,核仁越大,但是原核细胞有核糖体,没有核仁,B错误;
C、细胞膜选择透过性的基础是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的种类和数量,C正确;
D、生物膜系统是指细胞器膜、核膜和细胞膜等结构的总称,真核细胞有生物膜系统,原核细胞无生物膜系统,D正确。
故选B。
17. 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某生物小组制作了如图中 a~d 所示装置,a、d 中酵母菌以葡萄糖为底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验证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时需先将空气通过 c 再连接 a ,c 的目的是吸收空气中的 CO2
B. 验证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时将 d 放一会儿再连接 b,可防止 d 中原有的 O2 干扰实验结果
C. 检测酒精的产生,将酵母菌的培养时间适当延长后直接取 d 瓶中的培养液检测即可
D. 若将 b 装置中澄清石灰水换成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则溶液颜色变化为由蓝变绿再变黄
【答案】C
【分析】CO2 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根据石灰水浑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的产生情况。
【详解】A、验证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时,10%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CO2,空气中的CO2是否被除尽可用澄清石灰水检测,A正确;
B、验证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需要保证无氧的条件,故将d放一会儿再连接b,可防止d中原有的O2干扰实验结果,B正确;
C、 酵母菌培养液本身有颜色且不透明影响观察,应取少量酵母菌的培养液进行检测,C错误;
D、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D正确。
故选C。
18. 将一批刚采摘的大小及生理状况均相近的新鲜蓝莓均分为两份,一份用高浓度的CO2处理48h后,贮藏在温度为1℃的冷库内,另一份则直接贮藏在1℃的冷库内。从采后算起每10天定时定量取样一次,测定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计算二者的比值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叙述与实验结果不一致的是( )
A. 曲线中比值大于1时,表明蓝莓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B. 第20天对照组蓝莓产生的乙醇量高于CO2处理组
C. 第40天对照组蓝莓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D. 贮藏蓝莓前用高浓度的CO2处理适宜时间,能抑制其在贮藏时的无氧呼吸
【答案】C
【分析】题图分析,当储藏天数小于等于10天时,两组蓝莓的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比值等于1,说明都只进行有氧呼吸;当储藏天数大于10天时,对照组的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比值大于1,说明蓝莓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CO2处理组当储藏天数小于等于20天时,蓝莓的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比值等于1,说明只进行有氧呼吸;当储藏天数大于20天时,蓝莓的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比值大于1,说明蓝莓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
【详解】A、有氧呼吸氧气的吸收量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相等,无氧呼吸不吸氧只释放二氧化碳,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比值大于1,表明蓝莓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A正确;
B、第20天,处理组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比值等于1,只进行有氧呼吸;对照组比值大于1,存在无氧呼吸,对照组乙醇量高于CO2处理组,B正确;
C、第40天,对照组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比值等于2,设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x,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y,则有关系式(6x+2y)÷6x=2,解得x∶y=1∶3,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C错误;
D、分析题图曲线可知,储藏10天后,处理组蓝莓的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比值小于对照组,说明贮藏蓝莓前用高浓度的CO2处理48h,能一定程度上抑制其在贮藏时的无氧呼吸,D正确。
故选C。
19. 下图中,甲表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图像;乙、丙、丁分别是该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核 DNA 分子数的统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所示时期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
B. 图乙中的 a、c 分别表示染色体和染色单体
C. 图丙所示有丝分裂时期与图甲相同
D. 图丁所示时期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
【答案】C
【分析】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由于图丙与图丁均不含b,说明b表示染色单体,则c表示核DNA,a表示染色体。
【详解】A、分析甲图可知,该细胞正在发生着丝粒分裂,细胞含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而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是中期,A错误;
B、对比分析图丙和图丁可知,两图均不含b,说明b表示染色单体,分析图乙,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1 :2:2,则a表示染色体,c表示核DNA,B错误;
C、图丙中无染色单体且核DNA和染色体均为加倍状态,说明图丙可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可对应图甲,C正确;
D、图丁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核DNA=1 :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说明丁处于有丝分裂G1期或为末期结束产生的子细胞,而细胞板形成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D错误。
故选C。
20. 关于细胞衰老和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鸡爪胚胎发育时期的蹼后来由于细胞凋亡而消失了,这有利于鸡适应陆地环境
B. 因为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吞噬病菌等,所以白细胞凋亡的速度比红细胞慢
C. 老年人骨折后愈合的慢,与成骨细胞的衰老有关系
D. 细胞进入衰老状态,核中的遗传物质会出现收缩状态
【答案】B
【详解】A、鸡爪胚胎发育时期的蹼后来由于细胞凋亡而消失了,这有利于鸡适应陆地环境,蹼的消失利于鸡在陆地上快速行走,蹼则更多是如鸭子等游泳类的生物保留,A正确;
B、细胞凋亡的速率与其功能有关,同样是血细胞,白细胞与红细胞的功能不同,凋亡的速率也不一样,因为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吞噬病菌等,所以白细胞凋亡的速率比红细胞快得多,B错误;
C、成骨细胞是骨形成的主要功能细胞,负责骨基质的合成、分泌和矿化,老年人骨折后很难愈合,与老年人成骨细胞的衰老有关,C正确;
D、细胞进入衰老状态,细胞核体积增大,核中的遗传物质会出现收缩状态,D正确。
故选B。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道题 3 分,共 15 分。选不全得 1 分,出现错误选项不得分)
21. 下列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镁是叶绿体中参与光合作用的各种色素的组成元素
B. 有氧呼吸时,生成物 H2O 中的 H 来自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
C. 植物根尖从土壤溶液中吸收的 N 可以用于合成蛋白质、磷脂和核酸
D. 就一个个体来说,细胞分化的实质是不同细胞中的遗传信息不同
【答案】ABD
【分析】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详解】A、叶绿体中的色素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叶绿素的元素组成中含镁,而类胡萝卜素中不含镁,A错误;
B、有氧呼吸时生成物H2O中的H来自葡萄糖和第二阶段反应物中的H2O,B错误;
C、细胞中的蛋白质、磷脂和核酸的元素组成中均含有N元素,所以合成需要N,C正确;
D、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不同的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情况不同,D错误。
故选ABD。
22. “结构与功能观”的内涵是一定的结构必然有与之相对应的功能存在,且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为加快细胞与周围环境的物质交换,动物卵细胞的体积一般比较大
B.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有利于将细胞内外水环境隔开
C. 细胞膜上附着ATP合成酶,有利于主动吸收某些营养物质
D. 线粒体内膜含有丰富的酶,能够催化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答案】AC
【分析】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与物质运输速率之间的关系: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
【详解】A、动物卵细胞的体积一般都相对较大,相对表面积较小,细胞与周围环境的物质交换效率降低,不能体现该结构与加快物质交换这一功能相适应的观点,A错误;
B、细胞膜能够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有利于将细胞内外水环境分隔开,这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观点,B正确;
C、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细胞膜上附着ATP水解酶,促进ATP水解释放能量,有利于主动吸收营养物质,而不是ATP合成酶,C错误;
D、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内膜中有许多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有关的酶,促进和氧气结合生成水,D正确。
故选AC。
23. 如图所示为平衡时的渗透装置,烧杯内的液面高度为a,漏斗内液面高度为b,液面高度差,在此基础上继续实验,以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观测指标,不正确的是( )
A. 若吸出漏斗中高出烧杯内的液面的溶液,则平衡时m增大
B. 若向漏斗中加入少量蔗糖,平衡时m将增大
C. 若向漏斗中加入适量且与漏斗内的蔗糖溶液浓度相等的蔗糖溶液,则平衡时m不变
D. 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清水,平衡时m将减小
【答案】AC
【分析】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渗透压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反之亦然;漏斗中是蔗糖溶液,烧杯内是清水,因此通过渗透作用烧杯内水分子进入漏斗,使漏斗液面升高,影响m高度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漏斗内和烧杯中的渗透压差值,二是漏斗内液体的体积产生的液压。
【详解】A、若吸出漏斗中高出烧杯液面的溶液,则其中溶质也被吸出,其漏斗中溶质减少,渗透压减弱,吸水能力也减弱,则平衡时m将减小,A错误;
B、若吸向漏斗中加入少量蔗糖,则其中溶质含量,其漏斗中溶质变多,渗透压增加,吸水能力也增强,则平衡时m将增大,B正确;
C、若向漏斗中加入适量等浓度的蔗糖溶液,则漏斗中溶质增多,渗透压增大,则平衡时m将增大,C错误;
D、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清水,使a液面高,而漏斗中溶质的量没变,渗透压也没改变,则吸收的水量也将保持不变,b的高度就不变,平衡时m将减小,D正确。
故选AC。
24. 实验是认识生物学现象及规律的重要途径之一,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及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①B. 实验②C. 实验③D. 实验④
【答案】ACD
【分析】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①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②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③各物质作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层析液:分离色素;二氧化硅:使研磨得充分;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④结果: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
【详解】A、紫色洋葱外表皮作为观察质壁分离实验的材料时,观察到的现象是细胞液呈紫色,原生质层无色,而且也不是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各组成部分,A错误;
B、花生子叶中富含脂肪,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因此在高倍镜下可见细胞中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液滴,B正确;
C、层析后滤纸条上的色素带,自上而下依次为:橙黄色的胡萝卜素,黄色的叶黄素,蓝绿色的叶绿素a和黄绿色的叶绿素b,蓝绿色的条带最粗,黄绿色离铅笔线最近,C错误;
D、观察有丝分裂实验时,在高倍镜的同一个视野中,可能不能同时观察到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各时期的细胞,D错误。
故选ACD。
25. 下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坐标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a点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只有线粒体
B. b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细胞呼吸强度相等
C. 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如图表示该植物处于25℃环境中,则将温度提高到30℃时,a点上移,b点左移,d点下移
D. 当植物缺镁时,b点将向右移
【答案】AC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a点,没有光照,植物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b表示光合作用的补偿点,此时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c点表示光合作用的饱和点,光合速率达到最大。
【详解】A、a点时没有光照,叶肉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A错误;
B、b点表示光补偿点,此时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B正确;
C、由于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所以当温度从25℃提高到30℃后,光合速率减慢,呼吸速率加快。图中a点代表呼吸速率,呼吸速率加快,故a点上移;由于光合速率减慢,呼吸速率加快,因此b点右移;最大光合速率减慢,因此d点上移,C错误;
D、b点表示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当植物缺Mg时,叶绿素合成减少,光合速率降低,只有增大光照强度才能提高光合速率,才能等于呼吸速率,即植物缺Mg时,b点将向右移动,D正确。
故选AC。
Ⅱ卷 非选择题
三、综合题共 4 道,总计 45 分。
26. 请阅读下面短文,并回答问题。
“吃塑料”的“大胃王”
2020 年 5 月 1 日,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垃圾围城”导致地表、地下水和土壤被污染,破坏大气环境,危害居民健康。进行垃圾分类有利于根据垃圾种类加以回收利用及分解处理。因此垃圾分类工作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难以降解的工业合成塑料已经对环境产生严重的危害,被称为“白色污染”。聚氨基甲酸酯(PU)是 一种有机高分子材料,广泛应用于工业、医疗、建筑和汽车等,被称为第五大类塑料。全球 PU 年产量估计约为 800 万吨,并且逐年增加。这些不可降解的 PU 垃圾加剧了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许建初研究组于 2017 年发现了塔宾曲霉菌对 PU 的生物降解作用。研究人员认为,真菌的生物降解是治理合成聚合物污染的重要途径。研究表明,塔宾曲霉菌降解 PU 的第一步是真菌孢子粘附到 PU 表面,第二步是菌丝在 PU 表面的生长,第三步是降解酶的分泌。最终通过酶的分解作用以及菌丝的机械力导致 PU 的生物降解。
为了进一步提高 PU 的降解速度,研究小组探究了不同酸碱度、温度条件下降解酶的活性,结果如图所示。
注:酶的相对活性指每分钟降解 PU 的量
塔宾曲霉菌的发现无疑是解决“白色污染”的一个有效出路。首先,塔宾曲霉菌的降解速度快,一个星期就可以看到明显的降解作用,两个月后其培养基上的塑料聚合物基本消失。西班牙科学家也发现了“吃塑料”的细菌,但细菌降解的效率比不上真菌。科研人员认为,今后生物降解还是要靠真菌,但可能要将多种真菌混合起来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1)塔宾曲霉菌是一种真菌,与“吃塑料”的细菌相比,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__。
(2)塔宾曲霉菌细胞内降解酶的合成起始于细胞的核糖体,后转移至内质网上盘曲折叠成为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再由囊泡包裹转移至_______,在这里完成对蛋白质的进一步修饰加工,再运至细胞膜,通过_______的方式将酶分泌出细胞。
(3)据以上资料分析,塔宾曲霉菌在_______条件下降解 PU 的速度更快。
(4)尽管一些微生物可降解塑料,但这些“白色污染”仍旧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请写出三条日 常生活中减少塑料垃圾产生的措施_______。
【答案】(1)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2)①. 高尔基体 ②. 胞吐
(3)pH=5(pH5)、温度为37℃
(4)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减少塑料餐盒使用 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 A4双面打印等
【小问1详解】
塔宾曲霉菌是一种真菌,与“吃塑料”的细菌相比,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有成形的细胞核)。因为塔宾曲霉菌细胞是真核细胞,而细菌细胞是原核细胞。
【小问2详解】
塔宾曲霉菌细胞内降解酶的合成起始于细胞的核糖体,后转移至内质网上盘曲折叠成为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再由囊泡包裹转移至高尔基体,在这里完成对蛋白质的进一步修饰加工,再运至细胞膜,通过胞吐的方式将酶分泌出细胞。整个过程所需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小问3详解】
根据题图数据对应曲线分析可得,塔宾曲霉菌在pH=5、温度为37℃条件下,酶的活性较高,降解PU的速度更快。
【小问4详解】
尽管一些微生物可降解塑料,但这些“白色污染”仍旧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减少塑料垃圾产生的措施有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 ,减少一次性塑料餐盒,使用A4纸正反面打印等。
27. 进入 2023 年以来,沙尘出现的天气明显增多,说明我国的沙漠化问题依然十分严重,如何有效的抵抗这种现象,种植优良树种将是最快最直接的方案。蒙古沙冬青是中国西北荒漠生态系统中唯一的常绿阔叶灌木,生长在沙砾土壤中,耐干旱,具有防风固沙和保持水土的功能。按照单丛沙冬青大小结构(株高、冠幅、基径)的方法划分,可分为大(L)、中(M)、小(S)蒙古沙冬青三个不同的生长阶段。研究人员在夏季对不同阶段的蒙古沙冬青的光合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得到如下数据:
试回答以下问题:
(1)夏季蒙古沙冬青光合作用中光反应的场所是_______。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_______。
(2)以上是通过构建_______模型来研究蒙古沙冬青生理指标的变化。研究发现,净光合速率与 _______呈显著正相关。
(3)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有气孔限制因素和非气孔限制因素。若光合作用减弱是由气孔导度的变小 影响了 CO₂的固定,则这种限制称为气孔限制因素,否则为非气孔限制因素。本研究中,大蒙古沙冬青(13:00-15:00)Pn 下降,胞间 CO₂浓度_______,说明此时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限制。
【答案】(1)①. 类囊体薄膜 ②. ATP和NADPH
(2)①. 数学 ②. 气孔导度
(3)①. 降低 ②. 气孔
【小问1详解】
光反应阶段是在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的,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NADPH。
【小问2详解】
数学模型主要有方程式和曲线图形式,以上是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来研究蒙古沙冬青生理指标的变化。题中的实验结果显示,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因而可说明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呈显著正相关,这是因为当气孔打开时,更多的CO₂和H₂O进入细胞中,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提供原料,因而光合速率有相应的变化。
【小问3详解】
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有气孔限制因素和非气孔限制因素。若光合作用减弱是由气孔导度的变小影响了CO₂的固定,则这种限制称为气孔限制因素,否则为非气孔限制因素。本研究中,大蒙古沙冬青(13:00-15:00)Pn下降,同时胞间CO₂浓度也表现为降低,说明此时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受到气孔导度下降的限制,说明此时的光照强度为气孔限制因素。
28. 图l表示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的变化,AD表示间期:图2、图3分别表示高等动物甲、高等植物乙有丝分裂的某日期图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BC段细胞核内主要进行____,EF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
(2)图2、图3分别处于图1中的____(填字母)段。
(3)图2下一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数等于____。
(4)甲与乙有丝分裂过程存在显著差异的是图____(“2”、“3”或“2和3”)所示时期。
【答案】(1)①. DNA复制 ②. 着丝粒分裂
(2)DE、FG (3)1∶2∶2
(4)2和3
【分析】分析图1:BC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AD表示有丝分裂间期;DE段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EF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代表有丝分裂后期;FG段每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DNA,表示有丝分裂末期。
分析图2: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
分析图3: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末期,结构H为细胞板。
【小问1详解】
BC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EF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由2变为1,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
【小问2详解】
图2中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处于图1中的DE段;图3中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子,处于图1中的FG段。
【小问3详解】
图2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其下一个时期是中期,每条染色体含2条染色单体,每条染色体上含2个DNA分子,即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数等于1∶2∶2。
【小问4详解】
高等动物甲、高等植物乙有丝分裂过程存在显著差异的是图2有丝分裂前期:动物细胞,纺锤体由中心体发出的星射线形成,而植物细胞的纺锤体由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形成;图3有丝分裂末期,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板由细胞的中央向四周扩展,将细胞一分为二,且最终形成新的细胞壁,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膜向内凹陷,将细胞一分为二。因此甲与乙有丝分裂过程存在显著差异的是图2和3所示时期。
29. 在苹果汁的加工过程中,褐变现象严重影响果汁的色泽和口感。研究表明,苹果汁褐变是由于苹果细胞中的多酚氧化酶(PPO,一种蛋白质)催化无色多酚物质氧化为醌 类物质,然后醌类物质聚合产生色素导致的。寻找抗褐变剂以防止果汁加工过程中发生褐变已成为 目前研究的热点。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PPO 在苹果细胞内的合成场所是_______,提取出的 PPO 通常要在_______(温度) 条件下保存。
(2)已知 L-半胱氨酸和柠檬酸是两种抗褐变剂。科研人员将不同浓度的上述两种物质分别加入到PPO 提取液中,30℃水浴恒温后,测定并得到 PPO 相对酶活性,结果如图。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据图分析,在苹果汁加工过程中,选用_______作为抗褐变剂效果可能更好。
(3)已知短时(3min)高温处理可抑制褐变,其原理是高温破坏了_______,但高温也可能破坏苹果汁中的营养成分。请设计实验探究既能有效防止褐变,又能保留营养成分的最佳高温温度,实验思路为设置一系列_______,分别处理等量苹果汁相同时间后,分别测定 PPO 相对酶活性和某些营养成分的含量。
【答案】(1)①. 核糖体 ②. 低温
(2)①. 褐变剂的种类和浓度 ②. L-半胱氨酸
(3)①. PPO的空间结构使其失去活性 ②. 高温的温度梯度
【分析】一般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包括:温度、pH等,在高温、过酸、过碱的条件下,酶的空间结构会改变,在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会降低。绝大多数的酶都是蛋白质,酶的作用是催化,酶的催化作用是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实现的,酶的空间结构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发挥作用需要适宜的条件,保存酶需要在低温和最适酸碱值的条件下。
【小问1详解】
多酚氧化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合成场所在核糖体;在0 ℃左右时,酶的活性很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会升高,因此,酶制剂适宜在低温下保存。
【小问2详解】
在对实验中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时,自变量会放在横坐标位置,因变量会放在纵坐标位置,所以自变量是抗褐变剂的种类和浓度。比较左右两图,L—半胱氨酸的作用效果更明显,因此在苹果汁加工过程中,选用它作为抗褐变剂效果可能更好。
【小问3详解】
高温、过酸、过碱都可以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使其失去活性。短时(3min)高温处理可抑制褐变,其原理是高温破坏了PPO的空间结构使其失去活性。实验目的是探究既能有效防止褐变,又能保留营养成分的最佳温度,自变量是温度,所以设计实验如下:设置一系列高温的温度梯度,分别测定 PPO相对酶活性和某些营养成分的含量。
编号
实验名称
实验材料
实验操作或现象
①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
紫色洋葱外表皮、0.3g/mL 蔗糖溶液等
原生质层呈紫色,各组成部分结构清晰
②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花生子叶、苏丹Ⅲ染液等
在高倍镜下可见细胞中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液滴
③
色素提取和分离
菠菜叶、 研钵、无水乙醇、滤纸条、层析液等
色素提取液呈深绿色, 层析后滤纸条上蓝绿色色的条带最粗, 离铅笔线最近
④
观察细胞有丝分裂
洋葱根尖、甲紫溶液等
在高倍镜的同一个视野中,就一定可见分裂间期、 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的细胞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吉林省“BEST合作体”高二上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4页。
这是一份吉林省“BEST合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PDF版附答案),共6页。
这是一份[生物][期末]吉林省“BEST合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试题(解析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