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6628182/0-173681662068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6628182/0-173681662077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6628182/0-173681662083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 牵牛花昼开夜合,体现了生物的哪一特征?( )
A. 生物能够繁殖后代
B. 生物具有遗传变异的特征
C. 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 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答案】C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牵牛花昼开夜合,主要体现的生物特征是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2. 为探究温度对玉米发芽的影响,王华同学设计了一组对照实验,在甲和乙两个花盆中种了玉米,并对光、温度和水加以控制,如表中①、②两处分别是( )
A. 向阳处、不充足B. 黑暗、不充足
C. 向阳处、充足D. 黑暗、充足
【答案】C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详解】该同学探究的是温度对玉米发芽的影响,变量是温度,也就是说在实验设计时只能有温度不同,其他因素都必须相同,所以C正确。
故选C。
3. 学校生物园地中的部分生物构成了如下图所示的食物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食物网中存在一条食物链:蟾蜍→蝗虫→玉米
B. 食虫鸟和蜘蛛除捕食关系外,还具有竞争关系
C. 油菜、玉米等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D.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答案】A
【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详解】A.该食物网中存在四条食物链:玉米→蝗虫→蜘蛛→食虫鸟;玉米→蝗虫→食虫鸟;玉米→蝗虫→蜘蛛→蟾蜍;玉米→蝗虫→蟾蜍,A错误。
B.食虫鸟和蜘蛛都捕食蝗虫,食虫鸟捕食蜘蛛,因此它们之间是捕食和竞争的关系,B正确。
C.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某些细菌也能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自己制作有机物,也属于生产者),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油菜、玉米等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C正确。
D.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植物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所以,该生态系统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光能,D正确。
故选A。
4.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有关生物圈和生态系统的描述合理的是
A. 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B. 草原上的牛群是一个生态系统
C. 生物圈内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各自独立,彼此互不相干
D.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个角色组成的
【答案】D
【分析】生物圈就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因此生物圈是一个生态系统,而且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详解】A.生物圈是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表面,A错误。
BD.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腐生的细菌、真菌)组成。所以,草原上的牛群不是一个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个角色组成的,B错误、D正确。
C.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中包含了各种生态系统。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统一的整体,C错误。
故选D。
5. 如图为显微镜结构与视野的示意图,下列操作过程或现象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400倍
B. 由图甲调到图乙之前,需向上方移动临时装片
C. 调到视野乙后,一定不可以调节[a]
D. 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和气体交换的“窗口”是[d]
【答案】B
【分析】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是:首先是物像比实物要大;其次是物像与实物相反,上下倒置,左右反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
【详解】A.图中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为40×10=400(倍),A正确。
B.由图甲调到图乙之前,应先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而物像移动方向和玻片移动方向相反,因此需向下方移动临时装片,B错误
C. 由甲调到视野乙后,物像倍数放大,视野会变模糊,因此可以调节b细准焦螺旋,不需要调节粗准焦螺旋,C正确。
D.d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门户”和气体交换的“窗口”,D正确。
故选B。
6. 图甲所示制作并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操作步骤、图乙是动物细胞模式图、图丙是显微镜构造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正确的操作步骤是a→b→c→d
B. 图乙中染色最深的是2,它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C. 观察时,为了使物像更清晰,应调节图丙中的②细准焦螺旋
D. 观察时,发现物像在视野的左上方,要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向右下方移动装片
【答案】B
【分析】图甲中:a刮,b滴,c染和吸,d盖。图乙中:1是细胞质、2是细胞核、3是细胞膜。图丙中:①是目镜、②是粗准焦螺旋、③是细准焦螺旋、④是反光镜。
【详解】A.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简要的概括为:擦、b滴(生理盐水)、a刮、涂、d盖、c染和吸。所以,图甲中的正确的顺序是:b→a→d→c,A错误。
B.用碘液染色,因为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很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因此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时,会发现细胞中染色最深的是细胞核。可见,图乙中染色最深的是2细胞核,它具有遗传物质,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B正确。
C.观察时,为了使物像更清晰,应调节图丙中的③细准焦螺旋,C错误。
D.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物像在视野的偏左上方,向左上方移动装片,物像会向右下方移动到视野的中央,D错误。
故选B。
7.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目的,不相符的一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D
【分析】为了便于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结构,要对细胞进行染色。在盖玻片一侧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细胞标本的全部。
【详解】A.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口腔上皮细胞如果放在清水中会吸水涨破,因此为了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需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A正确。
B.观察草履虫时,在载玻片的培养液里放几丝棉花纤维是为了限制草履虫的运动,便于观察,B正确。
C.在探究“绿叶在光合作用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需要用碘液来验证,检验是否产生淀粉,C正确。
D.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没有叶绿体无色但不透明,D错误。
故选D。
8.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不需要的物质一定不能通过细胞膜
B. 植物所有细胞都含有合成有机物的叶绿体
C. 线粒体是能量转换器,为细胞生命活动供能
D. 细胞所需要的物质都是由细胞自己制造的
【答案】C
【分析】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详解】A.细胞膜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有害的物质挡在外面,但是这种能力是有限的,A错误。
B.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是植物绿色部分的细胞特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但不是所有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如根尖细胞,B错误。
C.线粒体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能把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C正确。
D.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但是水和无机盐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无法自己合成,D错误。
故选C。
9. 如图表示某种动物三种细胞的形成过程,a、b、c表示细胞不同的生理活动,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物体由小长大离不开a、b、c三个过程
B. 经过b过程后,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减半
C. a过程变化最明显的是细胞核,染色体先复制后均分
D. c过程可导致细胞的遗传物质、形态和功能发生改变
【答案】A
【分析】题图中:a是细胞生长,b是细胞分裂,c是细胞分化。
【详解】A.生物体由小长大,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分不开。细胞生长使细胞的体积逐渐增大,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细胞群(组织)。图中:a是细胞生长,b是细胞分裂,c是细胞分化,A正确。
B.b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先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因此,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与原细胞相同,B错误。
C.a过程是细胞生长,而b细胞分裂过程中,变化最明显的是细胞核,染色体先复制后均分,C错误。
D.c细胞分化指细胞在形态、结构、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但分化后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错误。
故选A。
10. 与金鱼相比,油菜植株没有的结构层次是( )
A. 器官B. 系统C. 组织D. 细胞
【答案】B
【分析】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详解】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比植物体多了系统这个结构层次.油菜植株属于植物,金鱼属于动物,所以在结构层次上二者的区别是菊花无系统这个结构层次,C正确,A、B、D错误。
11. 下列关于草履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结构简单,不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B. 身体呈现绿色,含有叶绿体
C. 通过表膜进行呼吸
D. 没有成形细胞核
【答案】C
【分析】 草履虫全身由一个细胞组成,靠细胞器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如口沟:取食;表膜:氧的摄入,二氧化碳的排出都通过表膜;食物泡:食物泡随着细胞质流动,其中的食物逐渐被消化;伸缩泡及收集管:收集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分,并排到体外;胞肛:排出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纤毛:辅助运动,草履虫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
【详解】A.草履虫全身虽然只由一个细胞组成,但是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A正确。
B.草履虫属于原生动物,细胞内不含叶绿体,B错误。
C草履虫氧的摄入,二氧化碳的排出都通过表膜进行,C正确。
D.草履虫是原生生物,有细胞核,D错误。
故选C。
12. 如图是桃花的基本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③为雄蕊,⑦为雌蕊
B. ①中的花粉落到④上称为受精过程
C. 受精后,⑥中的胚珠可发育成种子
D. 受精后,子房壁可发育成果皮
【答案】B
【分析】图中①花药,②花丝,③雄蕊,④柱头,⑤花柱,⑥子房,⑦雌蕊。
【详解】A.①花药和②花丝构成③雄蕊;④柱头、⑤花柱和⑥子房构成⑦雌蕊,是花的最重要结构,A正确。
B.①花药中的花粉落到④柱头上的过程称为传粉,B错误。
CD.受精后子房的发育情况为:
由图可知,受精后,子房壁可发成果皮,⑥中的胚珠可发育成种子,CD正确。
故选B。
13. 如图是被子植物种子的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的⑤为种子的萌发提供营养物质
B. 甲图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④
C. 两者都具有种皮、胚和胚乳
D. 乙图种子萌发时,②只发育成叶
【答案】A
【分析】种子萌发过程中,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根发育成根,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图甲中,①胚轴、②胚根、③种皮、④胚芽、⑤子叶;图乙中①种皮和果皮,②胚芽,③胚轴,④胚根,⑤胚乳,⑥子叶。
【详解】A.甲图中,⑤子叶为的萌发提供营养物质,A正确。
B.甲图中②是胚根,在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B错误。
C.两者都具有种皮、胚,甲图中不具有胚乳,C错误。
D.乙图中种子萌发时,②胚芽发育成茎和叶,D错误。
故选A。
14. 图是某同学建构的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概念图。图中空格①、②应依次填写( )
A. 淀粉、叶绿素B. 叶绿素、淀粉
C. 叶绿体、有机物(主要是淀粉)D. 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叶绿体
【答案】D
【分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详解】由分析可知,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故图中②代表叶绿体。二氧化碳和水又能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故①代表有机物。
故选D。
15. 为探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种子的呼吸作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实施了以下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甲装置实验前暗处理的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B. 乙装置试管收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细木条复燃
C. 丙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排出的气体能让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 燃烧的蜡烛放入丁装置里,火焰立刻熄灭,说明萌发的种子放出了二氧化碳
【答案】D
【分析】植物 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和氧气,为了检测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产生了淀粉,实验前要对植物进行暗处理,目的是将植物体内原有的有机物耗尽或运走。种子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详解】AB.甲、乙两个装置都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实验前进行暗处理的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和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AB都正确。
CD.丙、丁两个装置中放的都是能萌发的种子,种子萌发时需要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燃烧的蜡烛放入丁装置里,火焰立刻熄灭,说明萌发的种子消耗了氧气,C正确,D错误。
故选D。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
16. 细胞是绝大多数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许许多多活细胞有组织、有秩序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个充满生命活力的生物。让我们一起走近细胞
(1)细胞的生活离不开物质,甲细胞中能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是[ ]___。
(2)乙代表的细胞种类是___细胞,据图而看,你的判断依据是___。
(3)乙细胞中叶绿体能将光能转化成为___,储存在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4)由大量的乙细胞构成叶片的主要结构___,该结构的绝大部分属于___组织。
【答案】(1)1细胞膜
(2)①. 植物 ②. 具有叶绿体
(3)化学能 (4)①. 叶肉 ②. 营养
【分析】图甲中:1细胞膜,2细胞核,3细胞质。图乙中:乙是植物细胞,a是线粒体。
【详解】(1)1 细胞膜有适于运输物质的结构,能够让细胞生活需要的物质进入细胞,而把有些物质挡在细胞外面。细胞在生活过程中会产生一些不需要的或有害的物质,这些物质也要通过细胞膜排出。可见,图甲1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
(2)叶绿体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细胞结构,所以乙代表植物细胞。
(3)叶绿体和a线粒体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能将光能转化成为化学能,储存在所制造的有机物中。线粒体能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a线粒体位于细胞质中。
(4)叶片是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因此由大量的乙细胞构成叶片的主要结构是叶肉。叶肉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属于营养组织。
17. 如图表示油菜个体发育不同时期的结构层次。请据图回答:
(1)戊由细胞甲(新生命的起点)发育而来,甲细胞的名称叫做_____。
(2)[a]过程叫做细胞的_____,该过程中细胞内最重要的变化是_____先复制后均分。
(3)[b]过程形成的图丙中的四种细胞群,丙在结构层次上叫做_____。
(4)图丁在植物体结构层次中,应属于_____。通过显微镜观察叶片的结构,可以发现,叶片由表皮、_____和叶脉三部分组成。其中叶脉主要由图丙中的_____(填序号)组成。
(5)图戊中油菜根尖能完成过程[a]的部位是_____区。
(6)与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相比,植物体没有_____。
【答案】 (1) ①. 受精卵 (2) ②. 细胞分裂 ③. 染色体
(3) ④. 组织 (4) ⑤. 器官 ⑥. 叶肉 ⑦. ①
(5) ⑧. 分生 (6) ⑨. 系统
【分析】图中甲表示受精卵,乙表示细胞的分裂,丙表示形成了不同的组织,丁是叶属于器官,戊是植物体,a 表示分裂,b 表示分化,c 表示组织形成器官,d 表示六大器官形成植物体,①输导组织,②保护组织,③分生组织,④营养组织,解答即可。
【详解】(1)植物体的生长发育是从受精卵开始的。植物体是通过细胞分裂和生长逐渐长大。细胞的生长使细胞的体积增大,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因而生物体也由小长大。
(2)细胞从图甲到图乙经历的a过程叫做细胞的分裂,在细胞的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为明显。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会进行复制,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均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也就是说,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从而确保新细胞与原细胞内所含的遗传物质一样多。
(3)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的分化。图中b的过程表示细胞的分化。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做组织。因此图中丙在结构层次上叫做组织。植物体组织主要有:输导组织、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
(4)器官是指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绿色开花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的。图丁所示的叶片的结构层次属于器官,该结构是由不同的组织按一定次序组合而成的;植物的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叶脉中有导管和筛管,具有运输作用,属于输导组织,因此叶脉主要由图丙中的①输导组织组成。
(5)根尖包括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四部分,其中分生区细胞具有分裂增生能力,能够不断产生新细胞。a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与分生区相似。
(6)动物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植物的结构层次为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由此可知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中不含有系统。
18. 如图为绿色开花植物生活史示意图,据图请回答:
(1)图一中___(填图中序号)被称为新植株的幼体。
(2)图一中的[ ]___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图二结构。图二中___(填图中字母)区域是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该区域除具有大量根毛外,其中还含有___组织。
(3)植物获取营养物质之后,长到一定程度就会开花、结果。图四中可食用部分由图三中的[ ]___发育而成。
【答案】(1)①②③⑤
(2)①. ②胚根 ②. A ③. 输导
(3)②子房壁
【分析】图一中:①胚芽、②胚根、③子叶、④种皮、⑤胚轴;图二中:A成熟区、B伸长区、C分生区、D根冠;图三中:①花粉管、②子房壁、③珠被、④极核细胞、⑤卵细胞;图四中;①果皮、②种子。
【详解】(1)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是幼小的生命体,它能发育成新的植物体,胚由①胚芽、②胚根、③子叶、⑤胚轴四部分组成。
(2) 种子萌发是种子的胚从相对静止状态变为生理活跃状态。种子萌发的过程:种子吸水,把子叶中的营养运给胚根、胚轴、胚芽;②胚根发育,首先突破④种皮,形成根;图二中,根尖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A成熟区、B伸长区、C分生区、D根冠。A成熟区,也称根毛区,内部某些细胞已经形成导管,导管具有运输作用,属于输导组织,表皮细胞的细胞壁向外突起形成根毛,大大增加了吸水的表面积,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3)绿色开花植物经过开花、传粉和受精,才能结出果实和种子。植物在完成传粉和受精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以后,花的大部分结构凋落,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②种子,图三的子房壁发育为图四可食用的①果皮。
19. 下图是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步骤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___。
(2)叶片上下两面用黑纸遮盖的目的是:设置一组__实验。这组实验的变量是___。
(3)叶片在酒精中隔水加热,使_____溶解在酒精中。
(4)滴加碘液的目的是检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____。
【答案】 (1) ①. 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耗尽 (2) ②. 对照 ③. 光
(3) ④. 叶绿素 (4) ⑤. 淀粉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1)把植物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使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转运和消耗掉,以排除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保证实验结果所检测到的淀粉是实验过程中形成的。
(2)叶片上下两面用黑纸遮盖,可形成叶片遮光部分无光,不遮光部分有光,其目的是:设置一组对照实验。这组实验的变量是光。
(3)避免受到叶绿素的颜色干扰,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叶片在酒精中隔水加热,使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
(4)淀粉遇碘变蓝色,滴加碘液的目的是检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
20. 右图为绿色植物的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气体a、b是通过叶表皮的 进出的。
(2)若a代表二氧化碳,b代表氧气,则此图可表示植物体的 过程。
(3)若a代表氧气,b代表二氧化碳,则此图可表示植物体的 过程,此过程是在细胞内的 中进行的。
(4)若c表示水分,则它在植物体内上升的动力主要来自 作用。
【答案】(1)气孔 (2)光合作用
(3)呼吸作用 线粒体 (4)蒸腾
【分析】气孔是叶片散发水分以及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植物体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的过程是光合作用,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的过程是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在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的,水分不断吸收和运输的动力是植物的蒸腾作用。
【详解】(1)由图可知,a表示叶片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b表示叶片释放出氧或水蒸气,气体a、b进出叶片必须通过气孔,气孔是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所以气体a、b是通过叶表皮的气孔进出的.
(2)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的过程,若a代表二氧化碳,b代表氧气,则此图可表示植物体的光合作用过程,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因此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只在含有叶绿体的部位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韧皮部的筛管自上而下运输到植物体各器官.
(3)呼吸作用是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若a代表氧气,b代表二氧化碳,则此图可表示植物体的呼吸作用过程,此过程是在细胞内的线粒体中进行的.
(4)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能够促进水分的运输,使水分由根部上升到叶.因此,水分运输的动力来自植物体的蒸腾作用.
花盆
阳光
温度
水
甲
向阳处
20℃
充足
乙
①
30℃
②
组别
实验
方法步骤
实验目的
A
制作人体口腔上皮临时装片
滴加生理盐水
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B
观察草履虫
在载玻片上放几丝棉花纤维
减慢运动便于观察
C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滴加碘液
检验淀粉的有无
D
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撕取洋葱鳞片叶内表皮
观察叶绿体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生物: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