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陕西省汉中市校际联考高一上11月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陕西省汉中市校际联考高一上11月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细胞学说主要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建立,并经过后人的不断完善而形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物都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
B. 细胞相对独立且有自己的生命
C. 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
D. 细胞学说表明动植物有着共同的结构基础
【答案】A
【分析】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
【详解】A、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A错误;
B、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有自己的生命,这是细胞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B正确;
C、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这是细胞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C正确;
D、细胞学说揭示了动植物有着共同的结构基础,即细胞,D正确。
故选A。
2. 甲、乙为利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细胞的不同视野。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则甲视野比乙视野暗
B. 甲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在乙中均可被观察到
C. 若观察乙时物像不够清晰,可调节细准焦螺旋
D. 若在甲中看到的物像模糊,则转换成乙后物像就会变清晰
【答案】C
【分析】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细胞数目越少,细胞越大;反之,放大倍数越小,细胞数目越多,细胞越小。图中看出,乙图细胞体积更大,甲图为低倍镜观察到的视野,乙图为高倍镜观察到的视野。
【详解】A、显微镜使用相同的光圈,甲放大倍数小,视野范围大,也就是有光的面积比乙大,所以甲视野比较亮,A错误;
B、甲的放大倍数小,乙的放大倍数大,所以甲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更多,因此甲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在乙中不能均被观察到,B错误;
C、据图可知,乙图细胞体积更大,所以甲图表示低倍物镜,乙图表示高倍物镜,所以若观察乙(高倍物镜)时物像不够清晰,可调节细准焦螺旋,C正确;
D、甲的放大倍数小,乙的放大倍数大,若在甲中看到的物像模糊,则改换成乙后物像依然模糊,D错误。
故选C。
3. 下表所示为玉米细胞和人体细胞的部分元素及其含量(干重,质量分数)。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玉米细胞与人体细胞中含量较多的四种元素是C、H、O、N
B. 表格所示元素在细胞中含量较多,属于大量元素
C. 组成不同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基本相同
D. 表格中玉米细胞O元素含量高于人体细胞,是因为其含水量高
【答案】D
【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 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等,其中C、H、O、N为基本元素,C为最基本元素,O是含量最多的元素。
(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 包括Fe、Mn、Zn、 Cu、B、 M等。
【详解】A、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二者含量较多的四种元素都是C、H、O、N,A正确;
B、表格中所列出的元素在细胞中的含量相对较多,都属于大量元素,B正确;
C、组成不同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种类确实基本相同,这体现了生物界不同生物之间具有统一性,C正确;
D 、题干中给出的是干重下元素的含量,此时不考虑细胞的含水量,玉米细胞中O元素含量高于人体细胞,是因为其组成成分中含氧量高,而不是因为含水量高,D错误。
故选D。
4. 如图所示,在1、3、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mL蒸馏水,2、4、6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mL发芽的小麦种子匀浆样液,然后在1~4号试管中适量滴加斐林试剂,5、6号试管中合理滴加双缩脲试剂,摇匀。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只有2、5号试管内呈蓝色
B. 甲组和乙组的实验现象不相同
C. 4号试管内呈砖红色,5号试管内呈紫色
D. 4号试管内呈砖红色,其余试管内都呈蓝色
【答案】B
【分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1、3、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mL蒸馏水,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组成成分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钠,铜离子呈现蓝色,因此1、3、5号试管中均呈蓝色;2、4号试管加入发芽的小麦种子匀浆,发芽的小麦种子中淀粉水解形成了麦芽糖,麦芽糖是还原糖,因此加入斐林试剂后水浴加热后4号出现砖红色,2号试管室温条件下不出现砖红色沉淀,6号试管加入发芽的小麦种子匀浆,由于小麦种子含有的蛋白质,加入双缩脲试剂会呈现紫色反应。
【详解】A、1号试管是蒸馏水+斐林试剂(室温)会呈蓝色,4号试管是小麦匀浆(含还原糖)+斐林试剂(水浴加热)会呈砖红色,5号试管是蒸馏水+双缩脲试剂(室温)会呈蓝色,A错误;
B、甲组室温,乙组水浴,即使有还原糖也要在水浴情况下才能和斐林试剂反应呈砖红色,甲组和乙组的实验现象不相同,B正确;
C、乙中4号试管是小麦匀浆(含还原糖)+斐林试剂(水浴加热)会呈砖红色,5号试管是蒸馏水+双缩脲试剂(室温)会呈蓝色,C错误;
D、乙中4号试管呈砖红色,6号试管呈紫色,D错误。
故选B
5. 随着航天科技事业的发展,目前已经探明在火星两极地区有固态水,而那里的土壤中含有生命必需的K、Na、Mg等元素,科学家也曾在火星上发现流动水的痕迹,下列有关水和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无机盐不可以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B. 水能溶解、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并维持细胞形态
C. 与萌发种子相比,休眠种子中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更大
D. 同一植株,老叶细胞比幼叶细胞中自由水含量高
【答案】D
【详解】A、无机盐属于无机物,不是能源物质,不可以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A正确;
B、水是良好的溶剂,水能溶解、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并维持细胞形态,B正确;
C、与萌发种子相比,休眠种子中,自由水含量更低,结合水含量更高,即休眠种子中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更大,C正确;
D、与幼叶细胞相比较,老叶细胞代谢速率减慢,自由水含量更低,D错误。
故选D。
6. 同位素标记法可用于研究物质的组成,下列物质中均可用15N标记的有( )
A. DNA和蛋白质B. 核糖和磷脂
C. 淀粉和碱基D. 葡萄糖和油脂
【答案】A
【分析】几种化合物的元素组成:①蛋白质是由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P、S等;②核酸(包括DNA和RNA)是由C、H、O、N、P元素构成;③脂质是由C、H、O构成,有些含有N、P;④糖类是由C、H、O构成。
【详解】A、DNA的元素组成是C、H、O、N、P,蛋白质的元素组成主要为C、H、O、N,都含有N元素,均能用15N标记,A正确;
B、核糖是由C、H、O构成,不含有氮元素,B错误;
C、淀粉属于糖类,由C、H、O构成,不含有氮元素,C错误;
D、葡萄糖属于糖类,由C、H、O构成,不含有氮元素,油脂元素组成也只有C、H、O,不含有氮元素,D错误。
故选A。
7. 粗粮、蔬菜、水果等食物中含有的纤维素又叫膳食纤维,被一些科学家称为“第七类营养素”。下列有关纤维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是纤维素
B. 膳食纤维能为人和腐生细菌的生长提供能量
C. 膳食纤维可促进胃肠蠕动,有利于肠道中有害物质的排出
D. 淀粉与纤维素均由葡萄糖连接而成,但葡萄糖的连接方式不同
【答案】B
【分析】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乳糖,麦芽糖是由2分子葡萄糖形成的,蔗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形成的,乳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形成的;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
【详解】A、植物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是纤维素,A正确;
B、人体细胞中缺乏分解纤维素的酶,因此,膳食纤维不能为人的生长发育提供能量,但一些腐生细菌可分解纤维素,B错误;
C、膳食纤维被称为第七营养素,被人体摄入后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抑制肠道有害细菌的活动,同时也有利于肠道中有害物质的排出,C正确;
D、淀粉和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通过脱水缩合连接而成的多糖,但葡萄糖的连接排列方式不同,D正确。
故选B。
8. 地沟油泛指在生活中存在的各类劣质油,如回收的食用油、反复使用的炸油等。长期食用可能会引发癌症,对人体的危害极大。下列有关地沟油主要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是生物体主要的能源物质
B. 遇苏丹Ⅲ染液可能呈现橘黄色
C. 相同质量条件下,比糖类在氧化分解时耗氧量多
D. 植物脂肪大多含不饱和脂肪酸,在室温下通常为液态
【答案】A
【分析】地沟油的主要成分是油脂,还含有一些其它物质,属于混合物。
【详解】A、地沟油的主要成分是油脂,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A错误;
B、地沟油的主要成分是油脂,油脂遇苏丹Ⅲ染液可能呈现橘黄色,B正确;
C、地沟油的主要成分是油脂,油脂中的氢含量较糖类高,所以油脂氧化分解时相同质量条件下耗氧量多,C正确;
D、植物脂肪大多含有的脂肪酸是不饱和的,在室温下通常为液态,D正确。
故选A。
9. 靶向药物是指被赋予了靶向能力的药物或其制剂,可以使药物在目标局部形成相对较高浓度,从而提高药效、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制备靶向药物的主要手段是将能与目标细胞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与药物偶联,从而实现靶向效果。推测与药物偶联的蛋白质的功能是( )
A. 催化作用B. 调节作用
C. 运输作用D. 识别作用
【答案】D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靶向药物能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制备靶向药物的主要手段是将能与目标细胞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与药物偶联,从而实现靶向效果。
【详解】由题意可知,制备靶向药物的主要手段是将能与目标细胞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与药物偶联,故可推测与药物偶联的蛋白质能识别目标细胞,只有这样才能引导药物准确地达到目标细胞,实现靶向效果,因此,与药物偶联的蛋白质的功能是识别作用,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0. 生物体内参与生命活动的生物大分子由单体聚合而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B. DNA彻底水解后的产物共6种
C. 核酸是由核苷酸聚合而成的
D. 单体的排列顺序均具有多样性
【答案】D
【分析】多糖的基本单位是单糖,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这些基本单位称为单体。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生物大分子是由许多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生物大分子也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
【详解】A、蛋白质、多糖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单体都以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生物大分子是由许多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所以生物大分子也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A正确;
B、DNA彻底水解后的产物共6种,4种含氮碱基(A、T、C、G)、脱氧核糖、磷酸,B正确;
C、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核酸是由核苷酸聚合而成的,C正确;
D、单体是葡萄糖脱水缩合的多糖,葡萄糖的排列顺序不具有多样性,D错误。
故选D。
11. 下列各项中,没有直接涉及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是( )
A. 牛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B. 人体内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
C. 植物细胞的物质通过细胞间的通道进入相邻细胞
D. 唾液淀粉酶由唾液腺细胞合成后进入口腔
【答案】D
【分析】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可通过细胞的直接接触,如精卵细胞的结合;也可以通过信息分子,如激素和神经递质;植物细胞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
【详解】A、精子与卵细胞通过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相互识别,涉及细胞间信息交流,A不符合题意;
B、甲状腺激素可通过血液运至全身,但只能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该过程涉及细胞间信息交流,B不符合题意;
C、相邻植物细胞之间可通过胞间连丝直接进行信息交流,C不符合题意;
D、唾液淀粉酶由唾液腺细胞合成后进入口腔,没有涉及不同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D符合题意。
故选D。
12. 以黑藻为材料探究细胞质流动速率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新叶、老叶不同区域的细胞质流动速率不同,且新叶比老叶每个对应区域的细胞质流动速率都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为保持细胞的活性,临时装片中叶片要一直保持有水状态
B. 材料的新鲜程度、适宜的温度和光照强度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C. 显微镜下观察到叶绿体逆时针方向流动,实际上是顺时针方向流动
D. 新叶中的细胞代谢旺盛,物质运输繁忙,故细胞质流动相对较快
【答案】C
【分析】观察细胞质流动选择的材料是黑藻幼嫩的小叶,原因是叶子薄而小,叶绿体较大、数量较少。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强度下,黑藻细胞质的流动速率较快。
【详解】A、为了保持细胞的活性,所以在临时装片制作中,叶片要一直保持有水的状态,A正确;
B、选择新鲜的叶片,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强度下,黑藻细胞质的流动速率较快,实验容易取得成功,B正确;
C、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倒像,胞质环流方向与细胞内实际的环流方向一致,即显微镜下观察到叶绿体逆时针方向流动,实际上也是顺时针方向流动,C错误;
D、新叶中的细胞中,自由水含量较高,代谢旺盛,物质运输繁忙,细胞质的流动速率也快,D正确。
故选C。
13. 人体白细胞能吞噬病菌,细胞碎片或衰老的细胞,在白细胞中与这些物质消化有关的细胞器是( )
A. 核糖体B. 溶酶体
C. 中心体D. 高尔基体
【答案】B
【分析】溶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
【详解】A、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A错误;
B、人体中的溶酶体含多种水解酶,可以消化衰老的细胞或病原体,B正确;
C、中心体与细胞分裂有关,C错误;
D、高尔基体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与物质消化无关,D错误。
故选B。
14. 在分泌蛋白合成、运输的过程中,首先合成分泌蛋白新生肽链的信号肽序列(SP),它与细胞质基质中的信号识别颗粒(SRP)识别并结合,引导核糖体及其上的新生肽链转移至内质网上,信号肽最终在内质网腔中被信号肽酶分解,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SP在附着于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合成
B. 分泌蛋白从内质网运输到高尔基体依靠囊泡来实现
C. 在高尔基体内进行加工的分泌蛋白具有SP
D. 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与溶酶体、线粒体等细胞器无关
【答案】B
【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大致是:首先,在游离的核糖体中以氨基酸为原料开始多肽链的合成。当合成了一段肽链后,这段肽链会与核糖体一起转移到粗面内质网上继续其合成过程,并且边合成边转移到内质网腔内,再经过加工、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内质网膜鼓出形成囊泡,包裹着蛋白质离开内质网,到达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囊泡膜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高尔基体还能对蛋白质做进一步的修饰加工,然后由高尔基体膜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囊泡转运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
【详解】A、依据题干信息:信号肽在游离的核糖体上合成,与细胞质基质中的SRP结合后,引导游离核糖体附着于内质网上,故SP 在游离的核糖体中合成,A错误;
B、分泌蛋白在内质网上完成其合成、加工、折叠后,内质网膜鼓出形成囊泡,包裹着蛋白质离开内质网,到达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囊泡膜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即分泌蛋白从内质网运输到高尔基体依靠囊泡来实现,B正确;
C、根据题干信息可知,SP在内质网腔中被信号肽酶分解了,因此转移到高尔基体中加工的蛋白质不再具有SP,C错误;
D、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所以与线粒体有关,但与溶酶体无关,D错误。
故选B。
15. 单细胞伞藻由帽、柄和假根三部分构成,细胞核在基部。科学家用伞形帽和菊花形帽两种伞藻做嫁接和核移植实验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的结论是:单细胞伞藻的帽的形状取决于细胞核
B. 该实验的结论是:细胞质中存在控制生物形态的物质
C. 该实验的结论是:细胞核是伞藻细胞的代谢活动中心
D. 该实验的结论是:单细胞伞藻代谢活动在假根中完成
【答案】A
【分析】伞藻嫁接实验的实验结论:伞藻的帽的形状由“假根”决定;
伞藻核移植实验的实验结论:伞藻帽的形状由“细胞核”决定。
【详解】由于伞藻的细胞核在基部假根中,在伞藻嫁接实验中,嫁接后的伞藻,假根来自哪种伞藻,伞帽的形态就与之相同,说明伞藻的性状是由假根决定的;假根由细胞核和细胞质组成,在伞藻的核移植实验中,细胞核来自哪种伞藻,伞帽的形态就与之相同,说明伞藻的性状是由细胞核决定的,综上,用伞形帽和菊花形帽两种伞藻做嫁接和核移植实验的实验结论是:单细胞伞藻的帽的形状取决于细胞核,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6. 核膜由内、外两层膜组成。内膜表面有一层网状蛋白质,染色质通过它与核膜相连;外膜常与细胞骨架相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核的锚定与形态的维持与细胞骨架无关
B. RNA分子通过核膜需要穿过2层磷脂分子
C. 核膜的出现为核内物质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环境
D. 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存在于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物质
【答案】C
【详解】A、细胞核的锚定与形态的维持与细胞骨架有关,A错误;
B、RNA分子通过核孔出细胞核,不需要穿过核膜,即不需要穿过磷脂分子,B错误;
C、核膜起屏障作用,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隔开,为核内物质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环境,C正确;
D、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表现形态,D错误。
故选C。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计52分)
17. 如图所示为常见的几种单细胞生物的结构示意图,结合生物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单个的酵母菌属于______层次,酵母菌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的______上。
(2)图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______(填序号),判断依据是______。
(3)图中与绿色开花植物叶肉细胞的结构最相似的生物是______(填序号),它们都有相似的细胞壁、叶绿体等结构,这体现了不同细胞在结构上具有______性。
(4)自然界中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______,理由是______。
【答案】(1)①. 细胞或个体 ②. 染色体
(2)①. ④ ②. 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3)①. ② ②. 统一
(4)①. 细胞 ②.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各层次生命系统的形成、维持和运转都是以细胞为基础的
【小问1详解】
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核生物,因此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单个的酵母菌属于细胞或个体层次,酵母菌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
【小问2详解】
原核细胞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由图可知,属于原核细胞的是④(蓝细菌);
【小问3详解】
绿色开花植物叶肉细胞为真核细胞,含有叶绿体,细胞壁等,能进行光合作用,而图中衣藻(②)含有叶绿体、细胞壁等,与绿色开花植物的叶肉细胞的结构最相似。衣藻和绿色开花植物叶肉细胞都有相似的细胞壁、叶绿体等结构,体现了不同细胞在结构上具有统一性;
【小问4详解】
由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各层次生命系统的形成、维持和运转都是以细胞为基础的,所以自然界中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18. 蚕丝是迄今为止研究和利用最广泛的生物蛋白纤维,主要由丝素蛋白和丝胶蛋白等物质构成,具有高强度、高延展性的优异力学性能。回答下列问题:
(1)蚕丝蛋白中共有18种氨基酸,它们的结构通式为______。
(2)丝素蛋白和丝胶蛋白的功能不同,但所含氨基酸的种类相同,推测二者功能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
(3)某丝素蛋白的一条肽链由124个氨基酸组成,其中有8个-SH;在该肽链中有______个肽键,至少有______个氨基。
(4)科学家在研究家蚕丝腺细胞亚显微结构时,获得如下数据:
(注:粗面型内质网是指有核糖体附着的内质网)
研究结果表明,凡是高产品种,丝腺细胞中粗面型内质网都特别发达。这一事实说明粗面型内质网与______有关。
(5)研究发现,高温、X射线、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等会引起蛋白质的变性,其原因主要是______。
【答案】(1)
(2)氨基酸数量、排列顺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的不同
(3)①. 123 ②. 1##一
(4)蛋白质的合成(或蛋白质的合成、加工、运输)
(5)高温、X射线、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等会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小问1详解】
蚕丝蛋白中共有18种氨基酸,这些氨基酸虽然种类不同,但由共同的结构通式,其结构通式为:。
【小问2详解】
蛋白质的结构决定功能,其功能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有关。丝素蛋白和丝胶蛋白的功能不同,但所含氨基酸种类相同,推测二者功能不同的原因是氨基酸数量、排列顺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小问3详解】
肽键数=氨基酸分子数-肽链的条数=124-1=123,至少含有的氨基数,不考虑R基,与肽链的数目保持一致,即该肽链中,至少含有1个氨基。
【小问4详解】
据表格可知,粗面内质网含量越高,蚕丝产量越高。而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且是分泌蛋白,说明粗面内质网与蛋白质的合成、加工、运输有关。
【小问5详解】
由于高温、X射线、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等会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所以会引起蛋白质变性。
19. 如图是两种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鉴定图甲细胞是否死亡常用______染液,发现死细胞被染成蓝色,而活细胞不着色,这一现象说明细胞膜具有______的功能。
(2)图乙属于______(填“高等植物”或“高等动物”)细胞,与图甲相比,其特有的结构是______(填序号)。
(3)图乙细胞内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是______(填序号),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由______等共同构成。
【答案】(1)①. 台盼蓝 ②.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2)①. 高等植物 ②. ①⑦⑩
(3)①. ①②③ ②. 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
【分析】图示分析:①表示液泡,②表示高尔基体,③表示内质网,④表示核糖体,⑤表示线粒体,⑥表示中心体,⑦表示叶绿体,⑧细胞核,⑨表示细胞膜,⑩表示细胞壁。
【小问1详解】
图甲细胞表示动物细胞,鉴定图甲细胞的死活,常用台盼蓝染液,由于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台盼蓝染色剂并不是活细胞需要的物质,所以活细胞不会着色,死细胞会被染成蓝色。
【小问2详解】
由于图乙中含有⑩细胞壁,⑦叶绿体,①液泡,且不含有⑥中心体,所以该细胞属于高等植物细胞,其特有的结构是①⑦⑩。
【小问3详解】
图乙细胞表示高等植物细胞,其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是①液泡、②高尔基体、③内质网。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是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共同构成。
20. 如图1是某动物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③是细胞膜上的部分化合物或结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对细胞膜成分的研究发现,细胞膜主要是由______和______(两空均填名称)组成的。由图1分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______(填序号);细胞膜的外表面是______(填“A”或“B”)侧。
(2)图1中的①在细胞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如______(答出1点即可)。图1中的②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②的______就越多。
(3)细胞膜不是静止不动的,在结构上具有流动性的特点。主要表现为_______。
(4)小窝是细胞膜内陷形成的囊状结构(如图2),与细胞的信息传递等相关。小窝蛋白中的某些氨基酸在一定的激发光下能够发出荧光,当胆固醇与这些氨基酸结合,会使荧光强度显著降低。
为研究小窝蛋白中间区段与胆固醇的结合位点,分别向小窝蛋白的肽段1(82~101位氨基酸)和肽段2(102~126位氨基酸)加入胆固醇,检测不同肽段的荧光强度变化,结果如图3,据此推测胆固醇是与_______(填“肽段1”或“肽段2”)中的氨基酸结合,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答案】(1)①. 磷脂(分子)②. 蛋白质(分子)③. ③ ④. A
(2)①. 细胞表面的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等 ②. 种类和数量
(3)构成膜的磷脂分子可以侧向自由移动,膜中的蛋白质大多也能运动
(4)①. 肽段1 ②. 胆固醇与氨基酸结合会使荧光强度显著降低,当向肽段1加入胆固醇后荧光强度明显降低,向肽段2加入胆固醇后荧光强度基本不变
【分析】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细胞膜主要是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磷脂双分子层是膜的基本支架,其内部是磷脂分子的疏水端,水溶性分子或 离子不能自由通过,因此具有屏障作用。蛋白质分子以不同方式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这些蛋白质分子在物质运输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小问1详解】
对细胞膜成分的研究发现,细胞膜主要是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组成的。依据图1可知,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③磷脂双分子层;①糖蛋白只分布在细胞膜的外侧,所以A侧表示细胞膜的外表面。
【小问2详解】
①表示糖蛋白,又称为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等功能密切相关。图1中的②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小问3详解】
细胞膜不是静止不动的,在结构上具有流动性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构成膜的磷脂分子可以侧向自由移动,膜中的蛋白质大多也能运动。
【小问4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胆固醇与这些氨基酸结合,会使荧光强度降低。据图2可知,肽段1+胆固醇组与只加肽段1组比,荧光强度明显降低,肽段2+胆固醇组与只加肽段2组比,荧光强度几乎不变,因此可推测小窝蛋白中间区段与胆固醇的结合位点在肽段1中。
21.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中国民间吃食,吃饺子也是中国人欢度佳节的一种传统。请回答下列问题:
(1)饺子馅中含有Na+、K+、Ca2+等无机盐离子,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_______的形式存在。
(2)冬小麦是饺子面粉的主要来源。在某地区种植的冬小麦经常出现白苗病,观点一认为是土壤中缺锌引起的,理由是锌是许多酶的活化剂,缺锌导致叶绿素合成有关酶的活性降低,使叶片失绿;观点二认为是土壤中缺镁引起的,理由是镁是构成叶绿素的元素之一,缺镁导致叶绿素无法形成。有同学利用三组长势相同的冬小麦幼苗完成下列实验,探究哪种观点正确。
①补全实验:B组“?”处_______。
②预测实验结果与结论:若B组冬小麦幼苗表现出白苗病,而A、C组正常生长,则观点一正确;若_______,则观点二正确;若_______,则观点一和观点二都不正确;若B、C两组冬小麦幼苗都表现为白苗病,则观点一和观点二都正确。
③若实验证明冬小麦白苗病是由缺锌引起的,从科学研究的严谨角度出发,进一步证明该观点正确,还应增加的实验步骤是_______。增加步骤后预期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
【答案】(1)离子 (2)①. 只缺锌的“完全培养液” ②. C组冬小麦幼苗表现出白苗病,而A、B组正常生长 ③. A、B、C三组冬小麦幼苗均正常生长 ④. 在已出现白苗病的B组内加入含锌的培养液,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⑤. B组冬小麦幼苗白苗病病症消失,正常生长
【分析】细胞中的无机盐多以离子形式存在,镁是构成叶绿素的元素之一,缺镁导致叶绿素无法形成。
【小问1详解】
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小问2详解】
观点一认为是土壤中缺锌引起的,观点二认为是土壤中缺镁引起的,结合表格内容,故B组“?”处为只缺锌的“完全培养液”。
若B组冬小麦幼苗表现出白苗病,而A、C组正常生长,则观点一正确;若C组冬小麦幼苗表现出白苗病,而A、B组正常生长,则观点二正确;A、B、C三组冬小麦幼苗均正常生长,则观点一和观点二都不正确;若B、C两组冬小麦幼苗都表现为白苗病,则观点一和观点二都正确。
若实验证明冬小麦白苗病是由缺锌引起的,要进一步证明该观点正确,还应增加的实验步骤是在已出现白苗病的B组内加入含锌的培养液,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预期结果是B组冬小麦幼苗白苗病病症消失,正常生长。元素
C
H
O
N
K
Ca
P
Mg
S
玉米细胞
43.57
6.24
44.43
1.46
0.92
0.23
0.2
0.18
0.17
人体细胞
55.99
7.46
14.62
9.33
1.09
4.67
3.11
0.78
0.78
粗面型内质网的含量
N
2N
3N
蚕丝产量
P
1.5P
2P
组别
培养液
实验处理
观察指标
A
完全培养液
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育一段时间
幼苗的生长发育状况
B
?
C
只缺镁的“完全培养液”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陕西省汉中市高二(上)期中校际联考试卷生物(含答案),共8页。
这是一份陕西省汉中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校际联考试题 生物 含答案,共7页。
这是一份陕西省汉中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期中联考生物试卷(含解析),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