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 (2013)二年级下册第三十课 自己的事自己做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 (2013)二年级下册第三十课 自己的事自己做教学设计,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延伸,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二年级学生年龄大约在 7 8 岁,正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孩子开始表现出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和探索欲望,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喜欢尝试新事物。在生活自理方面,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理能力,如自己穿衣、吃饭等,但也有一些学生由于家庭过度溺爱或缺乏锻炼机会,对家长存在较强的依赖心理,缺乏独立完成任务的意识和能力。
从认知特点来看,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直观、生动、有趣的事物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在情感方面,这个阶段的孩子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表扬,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当他们成功完成一件事情时,会获得极大的成就感;而当遇到困难或失败时,可能会产生沮丧、退缩等情绪。
基于以上学情,本次心理健康教学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引导二年级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独立意识和责任感,同时帮助他们克服依赖心理,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学生能够清晰地认识到哪些是自己的事情,理解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学会一些基本的生活自理技能,如穿衣、系鞋带、整理书包等,并能在日常生活中熟练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故事、游戏、儿歌、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模仿能力和实践能力。
2. 引导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进行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让学生在相互学习和评价中不断进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责任感,让学生体验到自己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2. 激发学生主动承担自己的事情的意愿,养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良好习惯,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事情的范围,理解自己的事自己做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2. 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生活自理技能,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这些技能。
教学难点
1. 引导学生克服依赖心理,真正从内心深处愿意自己的事自己做,并将这种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养成长期的良好习惯。
2. 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四、教学方法
1. 故事教学法:通过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让学生在故事中领悟自己的事自己做的道理。
2. 游戏教学法:设计各种与生活自理技能相关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练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儿歌教学法:教学生唱与自己的事自己做相关的儿歌,通过欢快的旋律和简单的歌词,帮助学生记忆生活自理技能和强化自我意识。
4. 角色扮演法:创设各种生活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在实际生活中自己的事自己做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小组合作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一些任务或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同时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学习和监督。
五、教学准备
1. 收集与自己的事自己做相关的故事、图片、视频等资料,制作成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
2. 准备游戏所需的道具,如各种衣物、书包、玩具等,以及用于角色扮演的场景布置道具。
3. 编写并打印与生活自理技能相关的儿歌歌词,制作相应的音频。
4. 设计评价表格,用于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参与度、技能掌握情况、团队协作等方面。
5. 准备小红花、小贴纸等奖励物品,用于鼓励表现优秀的学生。
六、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1. 教师走进教室,故意做出手忙脚乱的样子,一边找东西一边自言自语:“哎呀,我的教案在哪里呀?怎么找不到了,平时都是我家人帮我整理的,今天可怎么办呀?”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好奇。
2.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说老师这样好不好呀?为什么呢?”引导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
3.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对呀,老师平时总是依赖家人帮我做事,结果自己就变得有些慌乱了。所以呀,我们要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得又好又快。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自己的事自己做》。”(板书课题)
(二)故事启迪
1. 教师:“小朋友们,老师要给你们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名字叫《明明的一天》。”播放教学课件,展示故事画面,同时教师富有感情地讲述故事:
明明是个二年级的小朋友,他什么事情都要爸爸妈妈帮忙。早上起床,妈妈帮他穿衣服、刷牙、洗脸;吃饭的时候,爸爸喂他吃;上学前,奶奶帮他整理书包。有一天,爸爸妈妈都去上班了,奶奶也生病了,明明要自己去上学。可是,他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课本,急得大哭起来。最后,还是邻居阿姨帮忙找到了课本,送他去了学校。
2. 故事讲完后,教师提问:
“小朋友们,你们觉得明明做得对不对呀?为什么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让学生认识到明明依赖家人的行为是不好的,遇到问题时自己无法解决。
“那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 教师总结:“小朋友们说得都很对,明明总是依赖爸爸妈妈和奶奶,自己什么都不做,结果遇到困难就不知道怎么办了。我们可不能像明明一样,要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这样才能变得更能干,更独立。”
(三)认识自己的事
1. 教师:“小朋友们,那你们知道哪些是自己的事情吗?”引导学生思考并举手回答,教师将学生提到的事情写在黑板上,如穿衣、吃饭、刷牙、洗脸、整理书包等。
2. 教师:“现在,老师来给大家展示一些图片,看看图片里的小朋友在做什么,这些是不是他们自己的事情呢?”播放教学课件,展示一系列小朋友做自己事情的图片,如自己系鞋带、自己叠被子、自己洗手绢等。每展示一张图片,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小朋友们,看看这张图片里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呀?这是他自己的事情吗?”让学生回答并确认。
3. 教师:“除了这些,你们还能想到哪些自己的事情呢?”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进一步拓展学生对自己事情的认识。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和总结,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事情包括生活自理、学习任务以及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等方面。
(四)生活技能大比拼
1. 穿衣比赛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先来进行一场穿衣比赛。老师把大家分成四组,每组选一名代表来参加比赛。”将学生分成四组,每组推选一名学生到讲台前。
教师为参赛学生准备好相同的衣物,如外套、裤子等。宣布比赛规则:“听到老师说‘开始’,你们就迅速穿上衣服,看谁穿得又快又整齐。”
比赛开始,教师和其他学生一起为参赛选手加油助威。比赛结束后,教师检查参赛学生的穿衣情况,评选出获胜者,并给予小红花奖励。
教师引导其他学生观察获胜者的穿衣方法,邀请获胜者分享自己穿衣的小技巧,然后让全体学生在座位上练习穿衣,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
2. 系鞋带比赛
教师:“接下来,我们进行系鞋带比赛。”同样将学生分成四组,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参加。为参赛学生准备好系有鞋带的鞋子。
宣布比赛规则:“当老师说‘开始’,你们要把鞋带解开,然后再系好,看谁完成得又快又好。”
比赛进行,教师和同学们一起观看并加油。比赛结束后,评选出获胜者,给予小贴纸奖励。
教师邀请获胜者示范系鞋带的方法,一边示范一边讲解系鞋带的步骤,如交叉、打结、拉紧等。然后让学生在自己的鞋子上练习系鞋带,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系鞋带的技巧。
3. 整理书包比赛
教师:“最后,我们来比一比谁整理书包又快又整齐。”再次分组,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将书包和学习用品散放在桌子上。
宣布比赛规则:“老师说‘开始’后,你们要把这些学习用品整理到书包里,按照书本、作业本、文具等分类放好,看谁整理得又快又有条理。”
比赛开始,教师观察学生的整理过程。比赛结束后,检查并评选出获胜者,给予小奖品奖励。
教师请获胜者分享整理书包的经验,如先放什么、后放什么,如何合理利用书包的空间等。然后让学生在座位上整理自己的书包,教师检查并给予指导。
(五)儿歌学习
1.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学会了这么多生活技能,现在老师要教大家一首好听的儿歌,名字叫《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播放儿歌音频,让学生先听一遍,感受儿歌的旋律和节奏。
2. 教师逐句教唱儿歌,一边唱一边做相应的动作,帮助学生理解歌词的含义。例如,唱到“自己穿衣穿袜子”时,做出穿衣、穿袜子的动作;唱到“自己整理小书包”时,做出整理书包的动作。
3. 学生跟着教师一句一句地学唱,反复练习几遍后,让学生自己唱。教师可以先请个别学生站起来唱,给予表扬和鼓励,然后让全体学生一起大声唱。
4.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一边唱儿歌,一边做动作好不好?”带领学生一边唱儿歌,一边做相应的生活自理动作,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六)角色扮演
1.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会了很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本领,现在我们来玩一个角色扮演的游戏。老师要创设一些生活场景,让你们来扮演里面的角色,看看你们能不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2. 教师创设以下三个场景,并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场景一:早上起床
角色:小明、妈妈
剧情:早上,闹钟响了,小明还在床上睡觉。妈妈走进房间叫小明起床,小明自己穿衣、刷牙、洗脸,然后吃早餐。
场景二:放学回家
角色:小红、奶奶
剧情:放学了,小红回到家。奶奶正在厨房做饭,小红自己放下书包,拿出作业开始写作业,写完作业后还帮奶奶择菜。
场景三:准备上学
角色:小刚、爸爸
剧情:第二天早上,小刚起床后,自己整理书包,检查课本和文具是否带齐。爸爸要帮小刚拿书包,小刚说:“爸爸,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然后自己背着书包去上学。
3.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场景进行排练。在学生排练过程中,教师巡视各小组,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角色和剧情。
4. 各小组排练完成后,依次上台进行表演。其他小组的学生作为观众认真观看,表演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评价。教师引导学生从角色的表现、动作的准确性、语言的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优点,同时指出存在的不足和改进的方向。
(七)小组讨论与承诺
1. 教师:“小朋友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很多自己的事自己做的本领,也知道了自己的事自己做的重要性。现在,我们分成小组来讨论一下,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要怎样做到自己的事自己做呢?”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 4-5 人。
2. 教师提出讨论问题:
“你打算从哪些事情开始做起?”
“当你遇到困难时,你会怎么做?”
“怎样让自己坚持做到自己的事自己做?”
3.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倾听学生的想法,给予引导和鼓励。
4. 小组讨论结束后,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向全班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对各小组的发言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自己的事自己做的重要性和具体方法。
5. 教师:“小朋友们,现在请大家拿出一张纸,写下自己的承诺,比如‘我承诺每天自己穿衣、刷牙’‘我承诺自己整理书包’等等。然后我们一起把承诺读出来,让大家都记住自己的承诺。”学生写下自己的承诺后,全体起立,一起大声读出自己的承诺。
(八)课堂总结
1.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自己的事自己做》,通过故事、游戏、儿歌、角色扮演等活动,我们知道了哪些是自己的事情,学会了很多生活自理技能,还明白了自己的事自己做的重要性。老师看到大家在课堂上都表现得非常棒,积极参与,认真学习,很多同学都掌握了新的本领。”
2. 教师:“希望在今后的生活中,大家都能记住自己的承诺,真正做到自己的事自己做。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自己穿衣、系鞋带、整理书包、洗手绢等等。当遇到困难时,不要害怕,要勇敢地尝试,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到。老师相信,你们都会成为独立、能干的好孩子!”
3. 最后,教师对在课堂上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颁发小红花、小贴纸等奖励,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七、教学延伸
1. 在班级设置“自理小能手”评比栏,每周评选出在生活自理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2. 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每天回家后自己完成至少三件自己的事情,并请家长记录下来,第二天在课堂上分享。通过家庭作业,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加强家校合作。
3. 在班级开展“我来帮帮你”活动,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当看到同学有困难时,主动伸出援手,教给同学自己会的生活自理技能,培养学生的互助精神和团队意识。
4. 定期组织生活自理技能比赛,如穿衣比赛、系鞋带比赛、整理书包比赛等,不断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竞争意识。
八、教学反思
在本次《自己的事自己做》心理健康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二年级学生的学情特点,采用了故事、游戏、儿歌、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通过课堂上的互动和实践活动,学生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到自己的事自己做的重要性,并且学会了一些基本的生活自理技能。
然而,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生活技能大比拼环节,部分学生由于平时缺乏练习,动手能力较弱,在比赛中表现不够理想。针对这部分学生,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帮助他们逐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另外,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中,个别学生参与度不够高,存在依赖小组其他成员的现象。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总体而言,本次教学活动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但在教学方法和个别学生的关注上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不断提升自我意识和生活能力。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心理健康北师大版 (2013)六年级上册第九课 正确表达情绪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第二十七课 发现别人的优点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心理健康北师大版 (2013)五年级上册第十六课 远离厌学教案设计,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