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健康北师大版 (2013)五年级上册第八课 让思维做体操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心理健康北师大版 (2013)五年级上册第八课 让思维做体操教案,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认知目标
让学生了解思维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认识到不同类型的思维方式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思维方法和技巧,如发散思维、聚合思维、逆向思维等。
2.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思维训练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勇于尝试不同的思维方式,克服思维定式。
3. 行为目标
通过课堂练习和活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创造性等。
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思维方法应用到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讲解不同类型思维方式的特点和方法,让学生理解并能够区分发散思维、聚合思维、逆向思维等。
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思维训练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掌握思维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2. 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式,培养创新思维,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思维方法转化为实际的行动,能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自觉运用思维技巧解决问题。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思维的概念、类型和方法,让学生对思维有初步的认识。
2. 游戏法:通过各种思维游戏,如脑筋急转弯、创意拼图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锻炼思维能力。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4. 案例分析法:分析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思维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包含思维训练的图片、视频、案例等资料。
2. 准备一些思维游戏道具,如拼图、积木、脑筋急转弯卡片等。
3. 为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纸和一支笔,用于课堂练习和记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播放一段有趣的魔术视频,视频中魔术师通过巧妙的手法和思维技巧完成了一个令人惊叹的魔术表演。
视频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魔术师是怎么做到的吗?他在表演过程中运用了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魔术背后的思维奥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2. 展示一幅复杂的迷宫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找到从入口到出口的最短路径。
邀请几位学生分享他们的想法和策略,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让思维做体操,强调思维训练的重要性和趣味性。
认识思维
1. 讲解思维的概念和作用,通过课件展示大脑的结构和思维活动的过程,让学生了解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
提问学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能想到哪些事情需要用到思维呢?”引导学生思考思维在学习、生活、游戏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加深学生对思维的理解。
2. 介绍思维的多样性,包括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等,并举例说明不同类型思维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
例如,在数学解题中主要运用逻辑思维,而在绘画创作中则更侧重于形象思维。让学生了解不同思维方式的特点和优势,为后续学习不同的思维方法奠定基础。
(三)思维训练方法讲解
1. 发散思维
讲解发散思维的概念和特点,即从一个中心点出发,向四面八方扩散思考,产生尽可能多的想法和创意。
举例说明发散思维的应用,如“杯子的用途有哪些?”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列举杯子除了喝水之外的其他用途,如装笔、做装饰品、当容器等。
组织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发散思维练习,给定一个词语(如“圆形”),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如 3 分钟)写出与该词语相关的所有事物或概念。
2. 聚合思维
介绍聚合思维的概念和作用,与发散思维相反,聚合思维是将众多的信息和想法集中起来,从中筛选出最有价值、最合理的答案。
以解决数学问题为例,讲解如何运用聚合思维从已知条件中推导出结论。例如,给出一道数学应用题,让学生分析题目中的关键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和逻辑推理找到解题思路。
让学生进行一个小组讨论活动,针对一个具体的问题(如“如何组织一次班级活动”),每个小组运用聚合思维提出一个详细的活动方案,包括活动内容、时间安排、人员分工等。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全班同学共同评价和完善方案。
3. 逆向思维
阐述逆向思维的含义和特点,即从问题的相反方向进行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新途径。
讲述一些运用逆向思维解决问题的经典案例,如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按照常规思维方式,可能会采取哪些方法救落水的孩子,而司马光的逆向思维方式有什么独特之处和优势。
给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运用逆向思维进行思考,如“有一个装满水的杯子,如何在不倾倒杯子的情况下,让杯子里的水变少?”鼓励学生打破常规,从相反的角度寻找解决方案(如可以用吸管吸水、将海绵放入杯子吸水等)。
(四)思维游戏与活动
1. 脑筋急转弯游戏
展示一些脑筋急转弯题目,如“什么东西越洗越脏?”“什么人一年中只工作一天?”等,让学生抢答。
每答对一题,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过程,教师进行点评和分析,引导学生体会如何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如突破常规思维、转换思维角度等。
通过脑筋急转弯游戏,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敏捷性,培养学生的幽默感和创新思维。
2. 创意拼图比赛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套拼图积木。
给出一个主题(如“未来城市”),要求每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如 10 分钟)利用拼图积木拼出一幅与主题相关的创意作品,并为作品命名和编写一个简短的介绍。
比赛结束后,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投票,选出最具创意的作品。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表扬,强调在拼图过程中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这个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创造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结合运用。
(五)案例分析与应用
1. 展示一个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如“如何提高学校食堂的饭菜质量和服务水平”。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思维方法,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例如,运用发散思维,学生可以提出增加菜品种类、改善就餐环境、提高厨师厨艺等建议;运用聚合思维,对这些建议进行筛选和整合,制定出一个具体的改进方案,包括实施步骤、责任分工、预算安排等;运用逆向思维,思考如果从学生的需求出发,食堂应该做出哪些改变,如何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口味和营养需求等。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针对案例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巡视各小组,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启发,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多角度思考问题。
全班同学共同对各小组的方案进行讨论和评价,分析每个方案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进一步完善解决方案。通过案例分析和应用,让学生将所学的思维方法真正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关注身边事物的意识。
(六)课堂总结与拓展
1. 课堂总结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思维的概念、类型、训练方法以及在游戏和案例中的应用。
提问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思维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收获?你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会如何运用这些思维方法呢?”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体会,强化对思维训练的重要性的认识。
2. 拓展延伸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现象,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思维方法进行分析和思考,并将思考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例如,“为什么有些植物在冬天会落叶?”“如何让自己的房间布置得更温馨?”等。
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继续进行思维训练,可以阅读一些有关思维训练的书籍、玩一些益智游戏或参加相关的社团活动等。同时,提醒学生要将思维训练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七)板书设计
《让思维做体操》
一、认识思维
思维的概念和作用
思维的多样性(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等)
二、思维训练方法
1. 发散思维
概念和特点
示例与练习
2. 聚合思维
概念和作用
案例分析与小组活动
3. 逆向思维
含义和特点
案例讲解与练习
三、思维游戏与活动
脑筋急转弯游戏
创意拼图比赛
四、案例分析与应用
实际案例展示
小组讨论与解决方案
五、总结与拓展
学习收获总结
课后作业与拓展活动
六、教学反思
1. 观察学生参与度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观察哪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和参与游戏活动,哪些学生相对较为被动。对于积极参与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不太主动的学生,课后了解原因,是否是对内容不理解还是有其他因素影响,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引导。
特别注意在小组活动中,每个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观察学生是否能够积极与小组成员合作,是否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为小组活动贡献想法和力量。对于小组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如个别学生主导、部分学生参与度低等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和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2. 评估思维能力提升
通过课堂练习、游戏表现和案例分析等环节,评估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情况。在课堂练习中,观察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答案的多样性和创新性如何;在思维游戏中,记录学生的反应速度、思维灵活性和创造力表现,如在脑筋急转弯游戏中答对题目的数量和质量,在创意拼图比赛中作品的创意程度和完成效果等;在案例分析中,评估学生分析问题的全面性、深度和提出解决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根据学生的表现,分析学生在哪些思维能力方面有所提高,哪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训练。例如,如果发现学生在发散思维方面表现较好,但在聚合思维和逆向思维的应用上还存在困难,那么在后续的教学中可以增加相关的练习和案例分析,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这些方面的思维能力。
3. 分析教学方法效果
反思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是否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讲授法是否能够清晰地传达思维的概念和方法;游戏法是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参与思维训练,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小组讨论法是否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和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思维;案例分析法是否让学生将所学的思维方法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教学效果的反馈,总结每种教学方法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合理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对于效果较好的教学方法,如游戏法和小组讨论法,可以在其他相关教学内容中适当增加使用频率;对于存在问题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可能过于枯燥,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式,增加互动和趣味性,或者结合其他教学方法一起使用,提高教学效果。
4. 思考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
考虑教学内容是否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是否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观察学生在案例分析和课后作业中对生活问题的关注度和分析能力,是否能够将课堂上学到的思维方法自然地应用到实际生活场景中。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作业反馈,了解学生在生活中对思维训练的需求和应用情况,思考如何进一步丰富和拓展教学内容,使其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具有实用性和指导性。例如,可以增加更多与学生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相关的案例和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思维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困惑和挑战,如如何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如何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等,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思维训练对生活的积极影响。
5. 评价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对照教学目标,全面评价学生在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的目标达成情况。在认知目标方面,评估学生是否理解了思维的概念、类型和各种思维训练方法;在情感目标方面,观察学生是否对思维训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热情,是否增强了自信心和创新意识;在行为目标方面,关注学生是否能够在课堂练习、游戏活动和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提高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果发现教学目标部分未达成,认真分析原因,是教学内容难度过大、教学方法不当、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还是学生自身的因素导致的。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确保教学目标能够更好地实现。同时,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更加明确和细化教学目标,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测量性,以便更好地评估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年级
课题
课时
五上
《让思维做体操》
一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2016)一年级第三课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时间,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教学资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心理健康北师大版 (2013)一年级上册第四课 让我们做朋友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对象,教学时间,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心理健康北师大版 (2013)五年级上册第十一课 做乐观开朗的人教案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