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八校联谊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八校联谊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第1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八校联谊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第2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八校联谊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第3页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八校联谊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八校联谊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作图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物理问题与科学探究方法对应不正确的是( )
    A.探究音调的影响因素——控制变量法
    B.用光线描述光——类比法
    C.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选用完全相同的蜡烛——等效替代法
    D.研究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理想实验法(实验推理法)
    2.生活中的成语、俗语等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理解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辨别的
    B.“长啸一声,山鸣谷应”表明声音通过反射可以形成回声
    C.“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表明声音可以在空气和真空中传播
    D.人们常说“震耳欲聋”,就是形容声波传递的信息多
    3.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哪一个与其他的不同?( )
    A.轻声细语
    B.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C.工人在车间里戴防噪声耳罩
    D.禁止鸣笛
    4.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B.甲、丙的响度和音色相同
    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
    5.南宋著名诗人辛弃疾的诗句“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云里行。”中所描写的“天在清溪底”和“人在云里行”两种情景,是光的( )
    A.反射现象B.折射现象
    C.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D.折射现象和反射现象
    6.光使世界绚丽多彩,人们的生活更离不开光,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潜望镜是利用光的折射来观察景物
    B.塔式太阳能电站是利用光的反射使太阳光会聚,从而实现太阳能发电
    C.小孔成像是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
    D.彩虹是太阳光在传播中遇到空气中的水滴,经反射后产生的现象
    7.如下图所示为检测视力的情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平面镜中的“视力表”与身后的视力表等大
    B.测试时该同学看到平面镜中的“视力表”实际上是身后视力表的虚像
    C.测试时该同学眼睛到平面镜中“视力表”的水平距离大约是5m
    D.为了让学生看清平面镜中的“视力表”,应用灯光照亮身后的视力表
    8.如图所示,一束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夹角,入射光方向不变,将平面镜绕点O顺时针旋转10°,则旋转后的( )
    A.入射角是20°B.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50°
    C.反射角是40°D.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为100°
    9.去年暑假,小梦陪着爷爷到湖里去叉鱼.小梦将钢叉向看到鱼的方向投掷,总是叉不到鱼.如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叉不到鱼的原因的是( )
    A.B.C.D.
    10.光线经过甲、乙两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如图所示,则关于两透镜的类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凸透镜,乙是凹透镜B.甲是凹透镜,乙是凸透镜
    C.甲、乙都是凸透镜D.甲、乙都是凹透镜
    11.如图1,在装有水的杯子里,小红将一支铅笔分别紧贴杯壁内、外竖直放置,两次都观察到铅笔放大的像,俯视图如图2、图3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2中铅笔向前移,像一直变大B.图2中铅笔向前移,像先变小后变大
    C.图3中铅笔向后移,像一直变大D.图3中铅笔向后移,像先变大后变小
    12.物理小组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记录并绘制了物距u和像距v之间的关系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距为30cm时,成放大的像
    B.物距由30cm减小到10cm的过程中,在光屏上看到的像始终是放大的
    C.物距为10cm时,在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可以在其后面看到一个正立的像
    D.物距为5cm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在光屏上找到一个清晰的像
    二、实验题
    13.如图所示的是探究声现象的四个实验情景,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会看到乒乓球被弹开,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乒乓球弹起,乒乓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若把甲、乙两个实验移到月球上去做,不能看到乒乓球被弹起的图是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
    (3)如图丙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先让一端伸出桌边短一些,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然后一端伸出桌边长一些,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使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第__________次钢尺振动得快,它的音调__________(选填“高”或“低”),这说明音调与__________有关,尺子伸出桌面再长一点,用相同的力拨,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因为它发出的是__________。
    14.小明在学习声、光现象时,做了下面两组实验:
    (1)如图所示,小明用手沾水摩擦空高脚杯的杯口,使其发声,发声体为_________(选填“空气柱”或“杯子”)。然后往杯中加水,发现加的水越多,音调越__________(填“高”或“低”);
    (2)小明在上面的实验过程中发现,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查资料可知,这是光的折射。小明想探究“光的折射规律”,他将光从空气分别斜射入水和玻璃中,并记录了如表所示的数据:
    ①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时,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__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
    ②分析表中数据猜想,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时,折射角__________(选填“可能”或“不可能”)达到90°;
    ③当光以40°入射角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为__________;
    ④实验中,小明在清水中滴入几滴牛奶并搅匀,在水面上方的空气中熏了点烟雾,此做法是为了__________。
    15.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公元4世纪前的《墨经》中就记载了小孔成像现象和解释,如图甲所示。
    (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__________;
    (2)小华想根据小孔成像的原理用易拉罐和纸筒制作一个简易针孔照相机,如图乙所示,在纸筒A端封上半透明膜,将纸筒的__________(选填“A”或“B”)端插入易拉罐中;
    (3)小华开始实验时,发现无论怎样调节距离,屏上都看不到烛焰的像,而只能看到一片光亮,最有可能的是___________;
    A.小孔扎成了三角形B.小孔扎成了正方形
    C.小孔太大D.小孔太小
    (4)小华换了一个新的易拉罐并把小孔戳成三角形,用它来观察蜡烛,半透明膜上呈现出了烛焰的__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__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5)为了研究小孔大小对成像的影响,小华又设计了三种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如图丙所示,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改变孔的大小,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能满足实验要求的是__________(选填“A”、“B”或“C”);
    (6)小华无意间在易拉罐底部不同位置戳了两个小孔,用它来观察蜡烛,则半透明膜上会______。(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只会出现一个像
    B.在不同的位置出现两个像
    C.出现两个重合的像
    16.如图甲所示,是胡灏同学在一次研学活动中发现人站在哈哈镜前,会由于哈哈镜的特殊形状而使人体不同部位的像或被拉长或被压短而变形,令人发笑。这个现象引发了胡灏同学探究镜面成像规律的兴趣。
    【实验器材】茶色玻璃板、两个相同的棋子A和B、一张方格纸、一张白纸、铅笔、竖起玻璃板的支架;需要添加的测量器材是__________;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1)选用茶色玻璃板代替日常生活中的镜子做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
    (2)把棋子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棋子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
    (3)改变棋子A的位置,进行三次实验,分别测出棋子B和棋子A到镜面的距离,并记录在下表格中。
    (4)为了验证平面镜所成的是虚像,用白纸代替棋子B,按照图丙中__________(选填“①”“②”或“③”)的方式观察白纸,根据实验现象可以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结论】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及现象可以总结得出:平面镜所成的像,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__,像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应用】根据平面镜成像知识及胡灏同学研学活动中的发现,回答问题:市场上有一种化妆镜,它可以帮助化妆者看清所照部分的细微之处;分析可知,化妆镜属于_________(选填“凸面镜”或“凹面镜”或“凸透镜”),它的成像原理是应用了光的_________ 。
    17.如图是“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平面镜M放在水平面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而且纸板F可绕ON转动。
    (1)实验时,将纸板垂直放在平面镜上,将一束光AO贴纸板E射向平面镜M, 纸板F上会显示出反射光束OB,光在纸板上发生了__________(选填“镜面”或“漫”)反射。接着将纸板F绕ON向后翻转,则纸板F上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显示出反射光束。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填字母);
    A.改变纸板与平面镜之间的夹角,多次实验
    B.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多次实验
    (3)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实验现象,老师进行了如图丙的改进,在一个透明玻璃罩内充满烟雾,激光笔1发出的光束AO为入射光线,光束OB为反射光线;用激光笔2发出__________于镜面射向入射点O的光束作为法线,缓慢转动水平圆台,当看到反射光束同时挡住了入射光线和代表法线的光束时,也能证明步骤(1)中的结论;
    (4)学习完光的反射知识,善于思考的小静理解了生活中这一场景,如图丁,被隔板隔开的两个人偶不能直接看到对方,但人偶A可以从平面镜中看到人偶B,人偶B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人偶A。理由是_________。
    18.小明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实验前,调整烛焰、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凸透镜的__________上,在调整实验器材高度时,蜡烛__________(需要/不需要)点燃;如果实验中固定好透镜和蜡烛后,发现无论如何移动光屏,光屏上只有一个与透镜大小几乎相同的光斑,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2)如图甲,移动光屏后得到烛焰清晰、完整的像,该像是倒立、__________(放大/缩小)的实像。接下来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将凸透镜向蜡烛方向移动,光屏上再次出现了一个倒立、__________(放大/缩小)的清晰实像;
    (3)当光屏上出现蜡烛清晰的像时,如果用遮光板挡住透镜的上半部分,我们观察光屏时,将会在光屏上看到 ;
    A.蜡烛像的下半部分
    B.蜡烛像的上半部分
    C.蜡烛完整的像,像的亮度变暗
    D.蜡烛完整的像,像的亮度不变
    (4)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变短了,可将凸透镜的高度调__________(高/低)些,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5)小明利用上述器材测量某凸透镜的焦距。将凸透镜固定于光具座某刻度处,再将蜡烛、光屏分别自透镜两侧较远处缓慢靠近凸透镜,直至光屏上出现等大的清晰像,此时蜡烛与光屏的距离为50cm,则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cm;
    (6)某同学对第(5)题中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将蜡烛换成带有“F”形的LED灯,如图乙所示,将灯放在离透镜5cm的地方,我们透过透镜能看到的清晰的像是图丙中的__________。若放在离透镜15cm的地方并移动光屏,光屏上成的清晰的像是图丙中的__________。(忽略像的大小的变化)
    三、作图题
    19.
    (1)如图甲,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B是发光物体,是AB经过透镜所成的像,请你通过作图找出透镜的位置用H标出来;
    (2)在图乙中画出通过透镜的折射光线;
    (3)如图丙,牙医借助平面镜观察牙齿的背面,请在图中画出能反映此过程的光路图;
    (4)请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相关知识画出青蛙在井底A点能看到的天空范围。
    四、填空题
    20.自行车的尾灯是由许多两个__________(选填“互相垂直”或“互相平行”)的平面镜组成的角反射器组成的,任何光源射来的光,角反射器均能将光按__________反射回去,此种反射类似于______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21.电闪雷鸣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说明光速比声速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真空中的光速为__________m/s,为实现我国的探月计划,科学家向月球发射的激光到达月球并返回约需2.6s,则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m。
    22.唐朝的张志和在《玄真子》中记载了著名的“人工虹”实验:“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人工虹”是光的_________现象。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将红、__________、蓝三种色光按照不同比例混合,能产生任何一种其它颜色的光。如图所示,漫画中的小孩按图中的方法__________喷水时可以看到彩虹。
    23.当太阳光被月球挡住的时候,在地球上的人可能看不到太阳,这就是日食.如图所示,当人随地球一起运动到__________区域内会看到日全食;在__________区域内会看见日偏食,在__________区域内会看到日环食。(选填“A”“B”“C”或“D”)
    24.根据你所学的光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如图所示,在表演“浇不灭的蜡烛”的魔术时,把玻璃板竖立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后有一玻璃杯,点燃蜡烛,向杯中逐渐加水,透过玻璃板_________(选填“平面镜”或“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杯中的“蜡烛”是实际蜡烛形成的__________(选填“正”或“倒”)立的__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与实际蜡烛大小___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25.如图为手机防窥膜结构图,采用了超细百叶窗光学技术。贴在手机屏幕上的效果,其原理类似百叶窗,只能透过一定角度的光线,两侧之所以看不清屏幕内容,其原理是光的__________;此防窥膜贴在手机屏幕上,__________(能/不能)防止正上方的窥视;为了让防窥效果更好(可视范围减小),可以适当地__________(增大/减小)超细百叶窗的间距。
    26.小明同学在用玻璃做光的折射和反射的探究实验时,描绘了一个光路图如图所示,则反射光线是__________,折射角大小是__________,空气和玻璃的界面是_________。
    2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将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______(填“5.0”或“15.0”)cm位置时,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______(填“缩小”或“放大”)的像。若使光屏上能呈现清晰的等大的像,选用的凸透镜的焦距最大为______cm。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A.在探究音调的影响因素时,通常会改变一个因素(如弦的长度、张力或材料),同时保持其他因素不变,以观察音调的变化。这种方法正是控制变量法,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用光线描述光并不是类比法,而是模型法。光线是为了方便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而引入的一个理想化模型,它并不真实存在,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光的传播规律。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通常会选用完全相同的蜡烛。当一个蜡烛作为物体放在平面镜前时,另一个蜡烛作为像放在平面镜后,并调整其位置直到与像完全重合。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比较这两个蜡烛的大小来得出像与物等大的结论。这种方法是等效替代法,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研究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的实验是一个理想实验。因为在现实中,我们无法完全消除空间中的所有物质来创造一个真正的真空环境。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逐渐减小空间中的物质密度(如使用抽气机抽出玻璃钟罩内的空气)来观察声音传播的变化,并推理出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的结论。这种方法是理想实验法(或称为实验推理法),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答案:B
    解析:A.不同的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的,故A错误;
    B.回声是声音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而形成的,“长啸一声,山鸣谷应”表明声音通过反射可以形成回声,故B正确;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所以“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表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故C错误;
    D.人们常说“震耳欲聋”,就是形容声音的响度大,故D错误。
    故选B。
    3.答案:C
    解析:“轻声细语”、摩托车安装消声器、“禁止鸣笛”,都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戴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控制噪声,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4.答案:B
    解析:A、由图可知,甲和乙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相同,即振动频率相同,所以甲、乙的音调相同,但波形不同,则音色不同,故A错误;B、由图可知,甲和丙偏离原位置的幅度相同,所以响度相同,波形相同,音色相同,故B正确;C、由图可知,乙和丁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相同即振动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但波形不同,音色不同,故C错误;D、由图可知,丙和丁偏离原位置的幅度不同,所以响度不同,只是波形相同,音色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5.答案:A
    解析:
    6.答案:B
    解析:A、用潜望镜观察物体是利用平面镜能反射光线,从而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故A错误;B、塔式太阳能电站把地面上多个平面镜反射的太阳光会聚到塔顶,从而利用太阳能发电,故B正确;C、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小孔成像是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故C错误;D、下雨后,空气中有大量的水,将太阳光进行折射;由于不同颜色的光的折射所成的;故选:B。
    7.答案:C
    解析:A.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像与物等大,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平面镜所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即像距等于物距,图中视力表与平面镜间的距离为2.5m,则像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也为2.5m,则同学与平面镜中的视力表之间的距离为
    故C错误,符合题意;
    D.为了让学生看清平面镜中的“视力表”,应增加反射光线,所以可用灯光照亮身后的视力表,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答案:D
    解析:ABC.因为原来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是30°,当镜面以O为轴顺时针转动10°时,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变为,所以入射角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大小为50°,故ABC不符合题意;
    D.原来入射角为,原来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现在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9.答案:D
    解析:
    10.答案:A
    解析:光线经过甲透镜之后,折射光线会聚了,甲应为凸透镜,光线经过乙透镜后折射光线发散了,因此乙为凹透镜。故选A。
    11.答案:D
    解析:装有水的杯子相当于凸透镜,两次都观察到铅笔放大的像,且由图示可知像与铅笔在凸透镜的同侧,则可知凸透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且图乙、丙中的铅笔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之内;
    图乙中的铅笔向前移,物距变小,由凸透镜成虚像的规律可知,像距也变小,像一直变小;
    图丙中的铅笔向后移动,物距变大,若铅笔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由凸透镜成虚像的规律可知,像距也变大,像变大;当铅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变大时,像距变小,像变小;当铅笔在二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变大时,像距变小,像变小;所以图丙中铅笔向后移,像先变大后变小;
    综上所述,D正确。
    故选:D。
    12.答案:D
    解析:AB.由图可知,当物距等于20cm时,像距也为20cm,此时物距等于像距等于2倍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物距为30cm时,大于2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B错误;
    C.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物距等于10cm时,即物距等于焦距,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与主光轴射出,不成像,故C错误;
    D.物距为5cm时 ,小于1倍焦距,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所以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在光屏上找到一个清晰的像,故D正确。
    故选D。
    13.答案:(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放大微小的振动,使实验现象更明显;乙
    (3)一;高;频率;次声波
    解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放置在其一旁的乒乓球会被弹开。
    (2)左侧音叉的振动幅度较小,不易观察,可以用乒乓球被弹开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图乙中敲击右侧音叉,左侧的音叉不会振动,因此乒乓球不会被弹开。
    (3)第一次实验中,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更短,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钢尺,钢尺振动的频率更快,发生声音的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快,声音的音调越高。
    尺子伸出桌面再长一点,用相同的力拨,振动频率更慢,音调更低,人类听不到该声音,说明属于次声波。
    14.答案:(1)杯子;低
    (2)增大;不可能;60°;显示光路
    解析:(1)用手沾水摩擦空高脚杯的杯口,杯子振动产生声音,所以发声体为杯子。
    往杯中加水,加的水越多,杯子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的音调越低。
    (2)由表中数据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入射角从0°增大到60°,在水中的折射由0°增大到40°,在玻璃中的折射角由0°增大到30°,说明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时,折射角都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由表中数据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折射角总是小于入射角,所以玻璃中的折射角不可能达到90°。
    由表中数据可知,当光沿60°射入水中时,水中的折射角为40°,光路具有可逆性,所以当光以40°入射角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为60°。
    清水中滴入几滴牛奶并搅匀和水面上方的空气中熏了点烟雾可以将光路更清晰的显示出来,所以目的是显示光路。
    15.答案:(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A;(3)C;(4)倒立;实;(5)A;(6)B
    解析:(1)小孔成像原理与影子的形成原理相同,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成的是实像。
    (2)为了防止外界光线对实验造成干扰和得到清晰的像,应将覆有半透明膜的A端插入易拉罐中。
    (3)小孔太大时,烛焰不能通过小孔成像,所以无论怎样调节距离,屏上都看不到烛焰的像,而只能看到一片光亮。
    故选C。
    (4)小孔成像中成的是可以呈现在光屏上的光源的倒立的实像。
    (5)要研究小孔大小对成像的影响,则要控制孔的形状不变。
    故选A。
    (6)两个小孔分别可以成一个像,因孔的位置不同,所以所成的像的位置也不同。
    故选B。
    16.答案:【实验器材】刻度尺;(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4)②;【结论】相等;等于;【应用】凹面镜;反射
    解析:【实验器材】实验中,为了探究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的大小关系,需要用到刻度尺。
    (1)选用茶色玻璃可以减小环境光线对成像的影响,使成像更清晰,因为玻璃是透明的,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4)移去棋子B,在其原来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应在②处观察,白纸上不能承接到棋子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像与物的大小是相同的;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应用】有一种化妆镜是凹面镜,可以帮助化妆者看清所照部分的细微之处,凹面镜可以反射光线,能成放大的虚像。
    17.答案:(1)漫;不能;(2)B;(3)垂直;(4)能;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解析:(1)光在纸板上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从各个方向射出,所以可以从不同方向观察到反射光线。
    在光的反射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将纸板F绕ON向后翻转,则纸板F上不能出现反射光线。
    (2)为了避免偶然性,得出具有普遍性的规律,实验时应多次改变入射角进行重复实验,且实验过程中要保持纸板与平面镜相垂直,否则反射光线不会出现在纸板上。
    故选B。
    (3)法线与平面镜相垂直,所以用激光笔2发出垂直于镜面射向入射点O的光束作为法线。
    (4)光路具有可逆性,人偶A可以从平面镜中看到人偶B,则人偶B也可以从平面镜中看到人偶A。
    18.答案:(1)主光轴;需要;蜡烛放在透镜的一倍焦距处;(2)缩小;放大;(3)C;(4)低;(5)12.5;(6)A;B
    解析:(1)为了使像呈现在光屏中央,实验时要调整好烛焰、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所以在调整时,要将蜡烛点燃。
    当蜡烛刚好放置在凸透镜1倍焦距的位置时,光线将沿着与主光轴平行的方向射出,不能成像,所以无论如何移动光屏,光屏上只有一个与透镜大小几乎相同的光斑。
    (2)图甲中物距为30cm,大于凸透镜两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光路具有可逆性,将凸透镜靠近蜡烛,减小物距,当物距等于图甲中的像距时,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用遮光板挡住透镜的上半部分,光线会经凸透镜的其它部分成像,成的像仍然完整,但因为光线变少,所以像会变暗。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燃烧的蜡烛变短了,由光的直线传播和经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不发生偏折可知,像会向上移动,为了使像重新呈现在光屏中央,应将凸透镜向下移动。
    (5)光屏上出现等大的清晰像,此时物距等于像距等于2倍焦距,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为50cm,则蜡烛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为25cm,故焦距为12.5cm。
    (6)将灯放在离透镜5cm的地方,此时物距小于1倍焦距,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将灯放在离透镜15cm的地方,此时物距在1倍和2倍焦距之间,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上下左右都相反。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9.答案:(1)
    (2)
    (3)
    (4)
    解析:(1)连接A与,连线与主光轴相交的点即为凸透镜光心的位置,由此可确定凸透镜的位置,如图所示:
    (2)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过凹透镜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与入射光线同侧的虚焦点,所以连接虚焦点和入射点,作该连线的延长线即为折射光线;延长线经过凹透镜虚焦点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沿与主光轴平行的方向射出,如图所示:
    (3)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过平面镜找到与牙齿相对称的像点,连接像点与眼睛,与平面镜相交的点即为入射点,眼睛与入射点间光线即为反射光线,牙齿与入射点间的光线即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4)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连接A点与井两侧最上端的位置,两条光线之间的范围即为青蛙在井底A点能看到的天空范围,如图所示:
    20.答案:互相垂直;原来的光路;镜面反射
    解析:由图可知,某入射光线经两块相互垂直的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与原入射光线平行,但方向相反,所以自行车尾灯应选用两个互相垂直的平面镜组成。这种反射类似于镜面反射。
    21.答案:大;;
    解析:闪电和打雷总是同时发生的,但由于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要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所以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大小为。
    向月球发射的激光到达月球并返回约需2.6s,则激光从地球到月球所用的时间为
    根据可得,地球到月球的距离为
    22.答案:色散;绿;二
    解析:彩虹的形成原因是光的色散,当喷出水后,空气中有大量的小水滴,太阳光照在这些小水滴上,被分解成七种色光。
    红、绿、蓝三种色光按照不同比例混合,能产生其他任何颜色,这三种色光就是光的三原色。
    根据“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可知按照漫画中的方法二喷水,我们就可以看到彩虹。
    23.答案:B;A、C;D
    解析:B区是太阳光完全照射不到的区域,因此在B区域会看到日全食;太阳的部分区域发出的光能照射到A、C区,因此在A、C区域内会看到日偏食;在D区域内看不到太阳的中间部分,但可以观察到太阳的边缘部分,因此在D区会看到日环食。
    24.答案:平面镜;正;虚;相等
    解析:该魔术主要利用了平面镜成像,杯中“蜡烛”是实际蜡烛形成的正立的虚像,杯中的“蜡烛”与实际蜡烛大小相等。
    25.答案:直线传播;不能;减小
    解析:由题图可知,两侧之所以看不清屏幕内容,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此防窥膜贴在手机屏幕上,由于屏幕正上方在可视范围内,所以不能防止正上方的窥视。
    为了让防窥效果更好,即减小可视范围,根据光线直线传播可知,可以适当地减小超细百叶窗的间距。
    26.答案:OD;30°;CG
    解析:由题图可知,,则
    所以,故AE为法线,CG为空气和玻璃的分界面,入射光线是FO,反射光线是OD,折射光线是OB,入射角为,折射角为。
    27.答案:15.0;放大;25
    解析: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要能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则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物距一定到大于一倍焦距,即10cm,故选择15.0cm。
    当物距等于15.0cm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光具座总长度为100cm,在光屏上成等大的实像,一定物距等于像距等于两倍焦距,即
    因此焦距最大为25cm。
    空气中的入射角

    30°
    45°
    60°
    水中的折射角

    22°
    32°
    40°
    玻璃中的折射角

    17°
    24°
    30°
    序号
    1
    2
    3
    A到玻璃板的距离/cm
    4.00
    6.00
    9.00
    B到玻璃板的距离/cm
    4.00
    6.00
    9.00

    相关试卷

    江苏扬州市江都区八校联谊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扬州市江都区八校联谊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试卷,文件包含八物期中测试卷20241112docx、八物期中测试卷20241112pdf、八物期中参考答案docx、八年级物理答题卡新pdf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五校联谊物理九上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五校联谊物理九上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答案,共8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五校联谊2023-2024学年八上物理期末预测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五校联谊2023-2024学年八上物理期末预测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如图是某住宅小区内的场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