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11讲 海水性质和海水运动(练习)-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练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第11讲 海水性质和海水运动(练习)(原卷版).docx
    • 解析
      第11讲 海水性质和海水运动(练习)(解析版).docx
    第11讲  海水性质和海水运动(练习)(原卷版)第1页
    第11讲  海水性质和海水运动(练习)(原卷版)第2页
    第11讲  海水性质和海水运动(练习)(原卷版)第3页
    第11讲  海水性质和海水运动(练习)(解析版)第1页
    第11讲  海水性质和海水运动(练习)(解析版)第2页
    第11讲  海水性质和海水运动(练习)(解析版)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11讲 海水性质和海水运动(练习)-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练

    展开

    这是一份第11讲 海水性质和海水运动(练习)-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练,文件包含第11讲海水性质和海水运动练习原卷版docx、第11讲海水性质和海水运动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部分:打牢基础,构建知识框架。1、回归课本,梳理知识点;2、理解原理,深化概念;3、练习题海战术,巩固知识
    第二部分:提升能力,拓展思维深度。1、强化地图技能,提升空间思维;2、分析热点问题,培养综合分析能力;3、模拟考试,适应考试节奏
    一轮复习结束后,要进行至少一次的全真模拟考试,以检验复习效果,并适应高考的考试节奏。模拟考试后,要认真分析试卷,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同时,要学会合理分配答题时间,确保在真实考试中能够稳妥应对。
    第11讲 海水性质和海水运动
    (2024·江西南昌·二模)下图示意某海域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水平分布,图中斜线为等密度线(单位:g/cm2)。受密度影响海水发生流动,且表层、底层流动趋势相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海域位于( )
    A.北半球大陆西侧 B.北半球大陆东侧 C.南半球大陆西侧 D.南半球大陆东侧
    2.图示海水性质的关联性表现为( )
    ①盐度随温度下降而下降 ②密度随温度下降而上升
    ③盐度随密度上升而上升 ④密度随盐度下降而下降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海面大气稳定状态下,甲处表层海水流动方向大致向( )
    A.北B.南C.东D.西
    【答案】1.D 2.D 3.C
    【解析】1.图示水温自北向南降低,说明位于南半球,AB错误;图示西侧海域盐度较低,说明西侧有入海径流,则该海域位于南半球大陆东侧,C错误,D正确。故选D。
    2.图示为等密度线,反映密度与温度、盐度的关系,并不能反映盐度与温度之间关系,所以无法确定盐度与温度的关系,①错误;读图可知,在盐度不变的情况下,密度随温度下降而上升,②正确;该图反映密度随盐度变化而变化,并不能反映盐度随密度变化而变化,③错误;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密度随盐度下降而下降,④正确。故选D。
    3.材料提示:受密度影响海水发生流动。根据密度流的原理,表层海水由密度小的海域流向密度大的海域,读图可知,甲处海水由西北流向东南,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使得海水最终表现为向东流,故选C。
    (2024·安徽合肥·模拟预测)海水叶绿素浓度是用于测度浮游生物散布情况、度量海水富营养化水平的重要参数,其浓度越高,说明水质越差。下图示意我国东海多年平均叶绿素浓度空间分布,该分布季节性变化较明显。研究发现,东海外海区域叶绿素浓度与海水温度具有强负相关性,而沿岸地区相关性弱。完成下面小题。
    4.推测东海外海区域叶绿素浓度最高的季节是(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5.东海外海区域叶绿素浓度与海水温度具有强负相关性的主要原因是( )
    A.冬季沿海上升流势力强B.冬季受黄海暖流影响大
    C.夏季沿海易形成下降流D.夏季海水上下层交换少
    6.造成东海沿岸地区叶绿素浓度与海水温度相关性弱的主要因素是( )
    A.人类活动B.海水深度C.太阳辐射D.海域封闭度
    【答案】4.D 5.D 6.A
    【解析】4.由材料可知,东海外海区域叶绿素浓度与海水温度具有强负相关性,海水温度越低,叶绿素浓度越高,冬季东海外海区域水温最低,D正确;春季、夏季、秋季海水温度高于冬季,叶绿素浓度较低,ABC错误。所以选D。
    5.夏季太阳辐射强,东海表层海水升温快,而深层海水升温慢,海水中易形成温跃层,导致上下层海水交换少,下层海水营养物质难以补充至表层,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造成叶绿素浓度较低,D正确,C错误;冬季由于温度降低,海水混合度较好,表层海水营养盐含量较高,且冬季东海外海区域水温相对较高,浮游生物生长旺盛,造成叶绿素浓度高,上升流和黄海暖流不是影响叶绿素浓度的主要因素,AB错误。所以选D。
    6.东海沿岸地区城市多,人类活动频繁,污水排放多,沿岸地区海水富营养化严重,营养物质较多,浮游生物生长旺盛,叶绿素含量高,故人类活动是影响东海沿岸地区叶绿素浓度的主要因素,海水温度对叶绿素浓度影响减弱,A正确;海水的深度、太阳辐射、海域封闭程度都不是导致叶绿素浓度与海水温度相关性弱的主要因素,BCD错误。所以选A。
    (2024·海南·模拟预测)下图为东北亚局部海域,其表层海水盐度存在显著差异,虚线范围为东北亚局部海域表层海水盐度的低值中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表层海水盐度低值中心的形成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B.风向
    C.洋流D.河流
    8.推测该海域盐度最低的时段是( )
    A.1—2月B.3—4月
    C.7—8月D.11—12月
    【答案】7.D 8.C
    【解析】7.由图可知,低值中心恰好位于阿穆尔河入海口附近,地表径流汇入该海域,稀释了海水盐度,形成表层海水盐度低值中心,D正确;低值中心并没有沿着纬线分布,与纬度位置无关,A错误;风向对表层海水盐度的影响较小,B错误;沿岸为寒流,若受寒流影响,海水蒸发减弱,盐度较低,但图中低值中心范围较小且并未沿着洋流流向分布,C错误;故选D。
    8.由所学知识可知,该区域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量大,阿穆尔河径流量大,汇入该海域的淡水较多,对海水盐度的稀释作用最强,故7~8月该海域盐度应最低。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24高三·全国·专题练习)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风海流会偏离盛行风向。在风向与海岸线夹角合适的条件下,离岸风可形成向岸流,向岸风也可形成离岸流。下图示意某月几内亚湾表层海水平均温度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9.若图示时期向岸风形成的离岸流势力最强,此时最可能为( )
    A.1月B.4月C.7月D.10月
    10.水温低值区的出现能够( )
    A.加速氧气向海洋中的溶解B.提高海洋表面反射率
    C.促进海洋向大气传输潜热D.增强海洋的长波辐射
    11.图示现象可能引起几内亚湾海岸局部出现非地带性的( )
    A.热带雨林B.热带稀树草原C.热带荒漠D.落叶阔叶林
    【答案】9.C 10.A 11.B
    【解析】9.7月,气压带、风带北移,几内亚湾受西南季风(提示:东南信风跨过赤道后偏转形成)的影响最大。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洋流在受西南季风影响的基础上继续右偏,在几内亚湾局部海岸处形成强势离岸流,驱动底层冷海水持续上升补偿,形成表层海水温度低值区。故选C。
    10.海水温度越低,氧气在海水中的溶解度越高(提示:冷水中水分子不活跃,水分子之间间隙较大,能容纳更多气体),且底层海水含氧量低(易错:底层海水虽然温度低,但其深度大,不易与大气接触,导致其溶解氧含量较低),底层冷海水上泛能加速大气中的氧气向冷水团中溶解,A正确;海洋表面反射率与温度关系不大,B错误;温度较低时,蒸发减弱,海洋向大气中输送的潜热减少,C错误;海洋温度较低,则其释放的长波辐射较弱,D错误。故选A。
    11.一般情况下,几内亚湾沿岸应发育热带雨林,但局部地区受低温海水降温减湿的影响,会发育热带稀树草原,排除A,B正确;低温海水能够降温减湿,但不至于使当地的降水量下降到像热带沙漠气候那样的极低水平,排除C;落叶阔叶林是温带地区的典型植被,当地为热带地区,排除D。故选B。
    (2024·山东青岛·一模)2012年1-8月,我国大型拖网渔船在东大西洋渔区毛里塔尼亚海域进行海水中上层鱼类捕捞。通过渔船收集该海域风向、风速、水温、盐度、密度、叶绿素等海洋环境要素,并对该海域月均捕捞量较多的中心渔场位置进行统计分析。图示意该海域中心渔场的月位置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与中心渔场渔获量呈正相关的海洋环境要素是( )
    A.水温B.盐度C.密度D.叶绿素
    13.1-2月中心渔场位置向南移动,主要是由于南部海域( )
    A.太阳辐射增强B.风场势力增强C.洋流向北延伸D.径流入海增多
    【答案】12.D 13.B
    【解析】12.由已学可知,叶绿素丰富,说明浮游生物(植物)众多,能够为鱼群提供充足的饲料,故叶绿素与中心渔场渔获量呈正相关,D正确;海洋生物要在一定范围的温度、盐度和密度环境下才能更好的生长,与题干信息不符,ABC错误。故选D。
    13.读图可知,该渔场位于“东大西洋渔区毛里塔尼亚海域”,是由于离岸风(东北信风)形成上升补偿流,营养盐上泛,饵料丰富,鱼群密集而形成。1-2月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东北信风位置偏南,风场势力增强,上升流增强,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渔获量增加,B正确;1-2月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太阳辐射弱;信风位置偏南,加那利寒流向南延伸;沿岸的热带草原气候正值干季,降水少,径流入海减少,ACD错误。故选B。
    (2024·全国·模拟预测)索马里沿岸流是世界海洋中唯一在洋流方向上表现出季节性变化的边界流。这种季节性的变化使得该海域每年会产生一个季节性的反气旋涡阿拉伯海大涡。图示为索马里海域等深线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4.索马里沿岸流的流向表现出明显季节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太阳辐射的季节变化大B.纬度低,受东北信风影响显著
    C.沿岸海域宽且水深较浅D.受离岸风与向岸风的交替控制
    15.阿拉伯海大涡进入成熟期的季节最可能是(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16.受阿拉伯海大涡及沿岸流影响,索马里沿岸( )
    A.干旱加剧B.蒸发减弱C.暴雨频发D.出现极端低温
    【答案】14.D 15.B 16.A
    【解析】14.结合所学知识,北印度洋冬季盛行东北风,季风洋流向西流,环流系统由季风洋流、索马里暖流和赤道逆流组成,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北印度洋夏季盛行西南风,季风洋流向东流,此时索马里暖流和赤道逆流消失;索马里沿岸受上升流的影响,形成与冬季流向相反的索马里寒流。索马里沿岸流在洋流方向上表现出季节性变化主要是受夏季离岸风与冬季向岸风的交替控制,D正确;与太阳辐射、海域面积以及东北信风关联性较小,排除ABC。故选D。
    15.由材料可知,阿拉伯海大涡是反气旋涡,中心为高压,北半球受偏右的地转偏向力,故其呈顺时针方向流动,而北印度洋地区洋流环流系统夏季呈顺时针方向流动,故阿拉伯海大涡进入成熟期的季节是夏季,B正确,排除ACD。故选B。
    16.结合所学知识,夏季寒流对沿岸气候起到了降温减湿的作用,从而加剧了索马里夏季的干旱,形成了索马里沿海岸线的荒漠带,A正确;夏季气温相对较高,且降水较少,故水汽蒸发较强,B错误;气候全年干旱,暴雨较少,C错误;降温不代表低温,当地纬度较低,不会出现极端低温,D错误。故选A。
    17.(2024·河北沧州·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六甲海峡连接安达曼海与南海,表层海水冬夏季节整体流向相反。随着春季东北季风与西南季风转换期的到来,安达曼海进入海表水温的高温期。下图示意马六甲海峡位置。
    (1)指出北半球冬季马六甲海峡表层洋流的流向并说明理由。
    (2)说明春季的安达曼海海表水温偏高的原因。
    【答案】(1)流向:自东南流向西北。理由:图示区域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在东北季风影响下,大量海水进入南海南部,马六甲海峡东南部海平面上升;安达曼海在东北季风(离岸风)影响下,洋流向西南运动,使安达曼海海平面下降,马六甲海峡东南侧海面高于西北侧,海峡内洋流自东南流向西北。
    (2)纬度低,太阳高度大,海面接受热量多;处于季风转换期,风力较弱,海水热量损失小;该海域春季降水较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处于季风转换期,海水运动减弱,热量交换少。
    【详解】(1)由材料可以推测,洋流的流向主要跟季风有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示区域冬季时,盛行东北季风,在东北季风的吹拂下,会有大量海水进入南海南部,加上地形的影响,马六甲海峡东南部的海平面会上升;而安达曼海在东北季风(离岸风)影响下,洋流向西南运动,因而会使安达曼海的下降,于是马六甲海峡东南侧的海面高于西北侧的海面,因此海峡内洋流自东南流向西北。
    (2)影响海表水温的因素主要是气温,春季时,安达曼海由于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因为海面接受热量多,水温高;刚好处于季风转换期,此时风力较弱,风对水温的影响较小,海水热量损失小;由于该海域春季降水较少,因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使水温保持较高;处于季风转换期,风力小,海水运动较弱,因而热量交换少,水温高。
    18.(2024·湖北黄冈·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红树植物是指生长在海岸潮间带淤泥深厚的海滩上,受周期性海水浸淹,具有特化的形态结构和生理适应机制的一类植物。环南海区域位于印度—西太平洋区红树植物分布区的中心地带,红树植物的地理分布格局与扩散历史非常复杂,其中,洋流是影响环南海区域红树植物种子在一年中随季节变化进行长距离迁移和扩散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南海表层洋流主要受季风环流的影响,下图示意其在冬夏两季的迁移和扩散路线(北半球)。
    (1)据图中红树植物种子迁移方向,推测南海表层海流不同季节变化规律及原因。
    (2)描述该区域大陆沿岸红树林种数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指出其影响因素。
    (3)分析红树林种数量与末次盛冰期出露的陆地面积大小的关系,并说明现今该类海域利用的主要方式。
    【答案】(1)迁移方向:红树植物种子在北半球夏季总体向北迁移,在北半球冬季总体向南迁移。
    原因:夏季,环南海海域盛行西南季风,受西南季风影响形成向北运动的洋流,红树植物种子在北半球总体向北迁移;冬季,环南海海域盛行东北季风,受东北季风影响形成向南运动的洋流,红树植物种子在北半球总体向南迁移;故在冬夏季风和洋流的共同影响下,红树植物种子具有了季节性迁移特征。
    (2)空间分布特征:分布不均匀;大致由西南(南)向东北(北)减少;南部的加里曼丹岛和马来半岛分布最多,巴拉望岛部分最少。
    影响因素:潮间带面积;气温;海水盐度;洋流等。
    (3)呈正相关。末次盛冰期出露的陆地海水深度较浅,更易形成大面积的滨海滩涂,为红树林种的生长提供更大的生存空间。
    利用方式:海水养殖、海底矿产资源开采、海洋交通设施建设、海洋旅游等。
    【详解】(1)左图中红树种子大致由南向北迁移,右图中红树种子大致由北向南迁移。由材料可知,洋流是影响南海区域红树植物种子在一年中随季节变化进行长距离迁移和扩散的重要因素,即红树种子的迁移方向与洋流流向一致。南海表层洋流主要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即南海区域的季风风向以西南风与东北风为主。南海海域位于北半球低纬度,夏季时,全球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西南风,导致洋流由西南流向东北;冬季时,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南海海域盛行东北风,导致洋流大致由东北流向西南。
    (2)图示区域红树林种数量从21至45,不同区域的分布非常不均匀。加里曼丹岛、马来半岛南部红树林种数量最多,北部的巴拉望岛、台湾岛等地较少,大致由西南向东北递减。红树林生长在海岸潮间带淤泥深厚的海滩上,由末次盛冰期出露的陆地面积可知,南部随身较浅,潮间带面积大,适合红树林的生长。南部地区纬度更低,气温较高,红树林生长条件优越。南部地区降水较多,海水盐度较低。受南北赤道暖流的影响,红树林种子聚集较多,红树林分布较多。
    (3)由图可知,南部地区末次盛冰期出露的陆地面积较大,同时红树林种数量也较多,二者呈正相关。主要是因为末次盛冰期出露的陆地较多,说明海平面下降同样的高度,出露的陆地面积较大,说明当地的水深较浅,更容易形成大面积的滨海滩涂,为红树林生长提供足够的生存空间。该类海域水深较浅,可以利用广阔的潮间带进行海水养殖。水深交钱,工程建设难度相对较小,有利于海底矿产资源的开采,交通设施建设等。该类海域拥有红树林等旅游资源,且距离大陆较近,可以发展旅游业。
    19.(2023·四川成都·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多年平均海表温度在28℃以上的暖海区域被称为暖池。受大气环流和洋流影响,西太平洋赤道附近形成了全球面积最大、水位最高的区域,被称为西太平洋暖池。印尼海道的开合控制着西太平洋与东印度洋暖池之间水体和热量的输送。晚中新世以来,强烈板块构造运动使印尼海道逐渐关闭,从而改变了西太平洋和东印度洋之间的洋流体系,使连接西太平洋暖池和东印度洋暖池的印尼贯穿流水体由高温高盐的南赤道太平洋水团转变为低温低盐的北赤道太平洋水团。印尼海道和印尼贯穿流的演化也影响着澳大利亚西北部的气候。下图为印尼海道位置及印尼贯穿流演化路径示意图。
    (1)从大气环流和洋流的角度说明西太平洋暖池的形成过程。
    (2)从板块运动方向的角度,分析印尼海道关闭的过程。
    (3)指出印尼海道逐渐关闭对西太平洋暖池的影响并说明理由。
    (4)分析印尼贯穿流的演化对澳大利亚西北部气候的影响。
    【答案】(1)在(东南信风和东北)信风作用下,(形成南北)赤道暖流,赤道附近太平洋表层的暖水移动到西太平洋汇集,形成西太平洋暖池。
    (2)太平洋板块向西朝亚欧板块持续俯冲(或碰撞、挤压);印度洋板块向北朝亚欧板块持续俯冲(或碰撞、挤压);板块碰撞使印尼海区逐渐发生构造变形,使印尼海道逐渐关闭。
    (3)西太平洋的暖池效应加强(变暖)原因:印尼海道的关闭,改变了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能量交换,高温高盐的南赤道海水受阻;暖的海水在西太平洋堆积,使西太平洋区域温度升高。
    (4)印尼贯穿流性质由高温变为低温,使澳大利亚西北部海水温度下降,从而使其大陆西北部降水减少,气温下降,气候变寒冷干旱。
    【详解】(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西太平洋暖池位于西太平洋赤道附近,在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的作用下,形成南北赤道暖流,这样东太平洋被加热的海水,在信风的作用下,海水源源不断的自东向西运动,在西太平洋汇集,形成西太平洋暖池。
    (2)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该海域位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印尼海道的关闭是由于三个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导致的。其中太平洋板块向西朝亚欧板块挤压,印度洋板块向北朝亚欧板块挤压,最终板块碰撞使印尼海区逐渐发生构造变形,使印尼海道逐渐关闭。
    (3)结合图文信息可知,印尼海道关闭之后,高温高盐的南赤道太平洋海流,无法通过印尼海道进入印度洋地区,而低温低盐的北赤道太平洋海流可以正常通过,最终高温高盐的南赤道太平洋海流在西太平洋海域逐渐堆积,使该海域海水温度升高,使西太平洋的暖湿效应加强。
    (4)结合图文信息可知印尼贯穿流由原先的高温高盐的南水道海流演变为低温低盐的北赤道太平洋海流,洋流性质由高温变为低温,使澳大利亚西北部海水温度下降,温度越低海水降温减湿作用越为显著,最终使澳大利亚西北部降水减少,气温下降,气候变寒冷干燥。
    (2024·安徽卷)某全球海洋观测网在全球海洋投放数千个监测浮标,获取了全球海洋不同深度的温度、盐度、溶解氧、叶绿素等海量数据。我国于21世纪初加入该观测网。图1为我国在阿拉伯海投放的某个浮标2011年11月至2016年6月持续漂移轨迹示意,图2为该浮标获取的不同深度海水逐旬平均温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1 图2
    1.浮标获取的数据显示,在200~500m深度,甲海区海水年均盐度高于乙海区,主要原因是甲海区( )
    A.受高盐海水输入影响B.蒸发旺盛C.缺少陆地淡水注入D.降水稀少
    2.图2中7—8月份表层与50m深度海水温度相近,主要是因为( )
    A.西南季风强劲,形成持续大量降雨B.西南季风强劲,带动下层海水上涌
    C.热带气旋活跃,减少太阳直接辐射D.热带气旋活跃,消耗海洋表层热量
    3.该全球海洋观测网获取的海量数据可应用于( )
    ①研究厄尔尼诺现象 ②提高中长期天气预报能力
    ③调控海水温度和盐度 ④指导远洋捕鱼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1.A 2.B 3.B
    【解析】1.蒸发、降水、陆地径流主要影响表层海水盐度,所以BCD错误。浮标获取200~500m深度海水盐度说明甲海区受高盐海水输入影响,海水年平均盐度高于乙,A正确。故选A。
    2.该海域夏季7、8月份受西南季风影响形成上升补偿流,冷海水上泛导致表层和50米深度海水温度相近。所以B正确,A错误。夏季7、8阿拉伯海西部海域受到上升流影响,表层海水温度低,不利于热带气旋生成,阿拉伯海热带气旋活跃抓在4-6和9-11月,CD错误。故选B。
    3.根据材料,该全球海洋观测网在全球海面投放数千个监测浮标,获取了全球海洋不同深度的温度、盐度、溶解氧、叶绿素等海量数据可知,这些海量数据可以为研究厄尔尼诺现象提供依据,以及提高长中长期天气预报的能力,指导远洋捕捕鱼意义重大,所以①②④正确,但不能调控海水温度和盐度,所以③错误,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
    (2023·辽宁卷)沿岸水是河水与海水在沿岸混合而成的水体。受盛行风、海岸线形态、入海径流和海水运动等因素影响,渤海南部沿岸水的盐度、运动范围等季节变化较明显。图为渤海局部海域1月盐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甲海域低值中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海域结冰少B.径流汇入多
    C.沿岸水蒸发少D.沿岸水积聚多
    5.1月渤海与黄海海水交换的模式是( )
    A.南进北出B.北进南出
    C.中间进南北出D.南北进中间出
    6.与1月相比,推测7月( )
    A.甲海域与渤海海峡盐度差变小
    B.渤海南部沿岸水范围向东扩大
    C.渤海与黄海之间海水交换加强
    D.渤海南部沿岸水盐度明显降低
    【答案】4.D 5.B 6.A
    【解析】4.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海域位于黄河入海口南侧,且海域相对封闭,沿岸水在此积累较多,海水盐度较低,D正确;该海域盐度较低,海水结冰较多,A错误;该地不是位于河流入海口,黄河入海口没有形成低值中心,B错误;海水蒸发不是影响近岸海域盐度的主要因素,C错误。所以选D。
    5.根据图示信息可知,1月渤海海峡等盐度线北侧向渤海方向凸起,南侧向黄海方向凸起,说明渤海与黄海海水交换的模式是北侧黄海流向渤海,南侧渤海流向黄海,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6.根据河流入海口盐度,分析径流的变化趋势,及其与季风共同作用对海水性质的影响,推断7月海水的性质和运动。该海域夏季受偏南季风的影响,渤海南部沿岸水向渤海中部扩展,低盐度沿岸水堆积作用减弱,夏季径流增加对海水盐度降低作用远低于沿岸水堆积作用对盐度值的影响,渤海南部沿岸水盐度值相对1月增加,同时受季风等影响,渤海北部的高盐度舌向黄海退缩,甲海域低盐度中心向黄河口区移动,使该海域盐度增加更为明显,所以甲海域与渤海海峡盐度差减小,A正确,BD错误;由于受夏季风影响,海水向中部扩张,与黄海海水的北进南出相比,交换减弱,C错误。所以选A。
    (2023·江苏卷)澳大利亚西海岸的蒙基米亚拥有典型的砂质海岸,该地是游客全年与野生海豚互动的最佳地点。下图为“游客与野生海豚互动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游客在蒙基米亚全年都能与野生海豚互动,主要取决于( )
    A.海水密度B.海水盐度C.海水温度D.海水水质
    8.最有利于游客与野生海豚互动的蒙基米亚海底剖面形态是( )
    A. B.
    C. D.
    【答案】7.C 8.A
    【解析】7.海豚主要生长于热带海域,游客在蒙基米亚全年都能与野生海豚互动,主要是该地区纬度低,海水水温高,C正确;海水密度、盐度 、水质对海豚的分布影响较小,ABD错误。故选C。
    8.澳大利亚西海岸的蒙基米亚拥有典型的砂质海岸,说明其沿海海水较浅,地势平坦,有利于游客与野生海豚互动,A正确;BCD选项沿海地区水位变化大,水较深,BCD错误。故选A。
    (2023·浙江6月卷)下图为南半球部分海域水温分布和海水运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海域表层海水性质的比较,正确的是( )
    A.甲密度最低B.丁盐度最小C.甲盐度大于丁D.乙密度大于丙
    10.磷虾主要分布在约50°S以南的环南极洲海域,其栖息海域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 )
    ①大陆冰川融化 ②暖寒流的交汇 ③深层海水上升 ④西风漂流携带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9.D 10.C
    【解析】9.甲地纬度高,水温最低,密度最高,A错误;丁地水温最高,盐度最高,B错误;甲地水温低于丁地,所以甲地盐度小于丁地,C错误;乙地水温低于丙地,所以乙地海水密度高于丙地,D正确。故答案选D。
    10.依据题意,磷虾主要分布在约50S以南的环南极洲海域,而该海域南部有一股环绕南极大陆的南极环流,其水温很低,它在极地东风影响下向北流去时下沉。而来自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暖流在南下时,遇到这股下沉的寒流,就形成上升流。这股上升流可将深层海水中丰富的营养物质带至表层,使得微生物大量繁殖,成为磷虾摄食和栖息的理想场所,故②③正确;大陆冰川融化速度缓慢,提供的营养物质数量不大,①错;西风漂流为闭合的全球性环流,携带的营养物质少,④错。②③正确,故选C。
    (2023·浙江1月卷)读8月世界局部海洋表层盐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1.P、Q附近洋流对流经地区的影响是( )
    A.P沿岸降水增多B.Q附近海水温度降低
    C.Q沿岸降水减少D.P附近海水温度降低
    12.导致P、Q海域等盐度线向高值方向凸出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洋流、洋流B.纬度、洋流C.径流、纬度D.洋流、径流
    【答案】11.D 12.D
    【解析】1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P附近洋流由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为寒流,对流经地区有降温减湿的作用;Q附近洋流由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的海域,为暖流,对流经地区有增温增湿的作用,ABC错误,D正确。所以选D。
    12.等盐度线向高值方向凸出,表明当地盐度相对两侧区域盐度较低。根据图示信息可知,P海域有寒流流经,水温较低,海水的蒸发作用较弱,海水盐度较低;图中显示,Q海域有河流注入,带来大量的淡水,导致海水盐度较低,因此导致P、Q海域等盐度线向高值方向凸出的主要因素分别是洋流和径流,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2024·安徽卷)潮差是指潮水的一次涨落过程中最高水位与最低水位之差。如图为2024年4月上海堡镇、苏州浒浦、南通天生港三地的月平均潮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该月,堡镇月平均潮差明显大于天生港,主要原因是( )
    A.天生港处河道较窄,涌浪堆积较高B.堡镇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风力较弱
    C.堡镇与天生港所受日月引潮力差异大D.堡镇至天生港段潮水沿江上溯过程中能量消耗较大
    14.天生港4月11日(农历三月初三)潮差为该月最大。该日的日、地、月三者相对位置关系可示意为( )
    A.B.
    C.D.
    【答案】13.D 14.C
    【解析】13.根据题干可知,潮差是指潮水的一次涨落过程中最高水位与最低水位之差,天生港河道较窄,涌浪堆积较高,潮差应该较大,而本题较小,A错误;该月为4月,两地均不受副高控制,受副高影响较小B错误;两地距离较近,受引潮力影响接近,C错误;堡镇位于长江口,天生港位于长江口内部,该段潮水沿江上溯过程中能量消耗较大,使得天生港最高水位与最低水位高差并不显著,D正确。故选D。
    1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日点位于1月初,而本题时间为4月11日(农历三月初三),故应在顺地球公转的近日点之后, AB位于近日点之前,排除AB;农历三月初三属于新月之后,月球绕地方向与地球公转方向相同,C选项图中为新月之后,符合题意,D选项图中为新月之前,不符合题意,C正确,D错误。故选C。
    (2023·江苏卷)西风漂流绕过南美大陆南端后部分向北形成北上寒流,与巴西暖流交汇后东流。下图为“1993-2016年西南大西洋海区36°S和41°S附近两个截面逐月洋流流量及变化趋势图”(数值表示流量大小;正负表示流向,北向为正,南向为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从总体上看,1993—2016年西南大西洋海区( )
    A.北上寒流和巴西暖流都增强B.北上寒流和巴西暖流都减弱
    C.北上寒流增强,巴西暖流减弱D.北上寒流减弱,巴西暖流增强
    16.与该海区洋流强弱变化趋势直接相关的是( )
    A.极地东风带向南极方向收缩B.盛行西风带向南极方向移动
    C.极地东风带向低纬方向扩张D.盛行西风带向低纬方向移动
    17.下图中反映北上寒流和巴西暖流交汇处纬度位置年内变化的曲线是(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15.D 16.B 17.C
    【解析】15.材料信息表明,正负代表流向,据图可知,36°S图中为负,为南向,表示此处为巴西暖流,同理判断,41°S处为北上寒流。数值代表流量大小,1993—2016年西南大西洋41°S海区为正值,且变化趋势变小,说明北上寒流减弱,左图中1993—2016年变化趋势线数值变大,说明变化趋势是变大, 则36°S的巴西暖流增强。D正确,排除ABC。故选D。
    16.根据上题分析可知,1993—2016年西南大西洋海区北上寒流减弱、巴西暖流增强,说明盛行西风向高纬(南极)方向移动,B正确;极地东风纬度位置较高,不会影响该海域,AC错误;盛行西风带向低纬方向移动会导致北上寒流增强、巴西暖流减弱,D错误。所以选B。
    17.北半球夏半年,气压带风带北移,导致北上寒流和巴西暖流交汇处纬度位置偏北;北半球冬半年气压带风带南移,导致北上寒流和巴西暖流交汇处纬度位置偏南,③曲线符合,C正确,①②④曲线不符合,ABD错误。所以选C。
    (2022·山东卷)亚得里亚海是地中海的一个海湾(下图),其洋流是地中海洋流系统的一部分。洋流在海湾内的运动促进了海水更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图示甲、乙、丙、丁四处表层海水盐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
    A.甲乙丁丙B.甲丁乙丙C.丙乙丁甲D.丙丁乙甲
    19.亚得里亚海东岸表层洋流( )
    A.为寒流,且丙处流速大于丁处B.为寒流,且丁处流速大于丙处
    C.为暖流,且丙处流速大于丁处D.为暖流,且丁处流速大于丙处
    20.图示M海域多数岛屿的类型为( )
    A.大陆岛B.珊瑚岛C.冲积岛D.火山岛
    【答案】18.D 19.C 20.A
    【解析】18.亚得里亚海位于地中海沿岸,受地中海气候影响明显,其南部受副高控制时间更长,北部受西风带影响时间更长。南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更长,晴天多,降水少,蒸发旺盛,故其南部盐度较高,丙地在四地中纬度最低,受副高控制时间最长,其盐度最高;甲地其纬度最高,受副高控制时间短,且北部有大量河流注入,甲地盐度最低。乙地和丁地处于同纬度地区,降水与蒸发较为接近,乙地有河流注入,使其盐分较丁地相对更低。故其盐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丙丁乙甲, D选项正确。故选D。
    19.从题目可知,亚得里亚海区洋流是地中海洋流系统的一部分,且洋流在海湾内运动,促使海水更新,说明亚得里亚海内部形成一个洋流环流。该地位于北纬40度以北,风向受盛行西风带影响显著,受西南风影响,亚得里亚海东海岸自南向北进入海湾,沿海湾环形运动,在亚得里亚海西海岸由北向南出海湾。故亚得里亚海东海岸应为暖流性质, A、B选项错误。丙处位于亚得里亚海与地中海交界位置附近,且该海域有明显的喇叭口形状,受狭管效应影响,该处流速更快,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故选C。
    20.该地为山地海岸中海水淹没与海岸平行的山脊及谷地而形成的海岸,海岸线的总方向与地质构造线大致平行,港湾、岛屿多呈长条状,受板块挤压碰撞影响,该地多为沉降式海岸,该地附近的岛屿是原有陆地受海水淹没而形成的岛屿,应为大陆岛。 A选项正确。珊瑚岛应为珊瑚礁沉积形成,多数处于低纬度热带地区, B选项错误。冲积岛多为河流泥沙堆积而形成,多位于河流河口处, C选项错误。火山岛由火山喷发冷却而形成,其岛屿的形态多呈圆形,其岛屿内部通常有高大的火山, D选项错误。故选A。
    21.(2023·海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极地地区的某些海区,盐度是影响海水密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受某些因素的影响,表层海水的盐度会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左图为极地地区某海区由于表层海水盐度升高形成的环流示意图。右图为中低纬地区的某海区受盛行风影响而形成的上升补偿流示意图。
    (1)说明左图所示环流的形成原因。
    (2)分析右图中盛行风减弱对该海区生物资源的影响。
    【答案】(1)表层海水盐度升高,密度增大,受重力作用水体下沉;底层海水盐度更低,密度较小,被下沉的高盐度海水顶托抬升,从而形成图示环流。
    (2)盛行风减弱,导致上升流减弱,海底上泛的营养盐类减少,不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饵料减少,该海区生物资源减产。
    【详解】(1)所示环流是因表层海水和底层海水的密度差异导致的环流。而盐度是影响海水密度变化的主要因素,读图可知,表层海水盐度升高,密度增大,受重力作用水体下沉;底层海水盐度更低,密度较小,被下沉的高盐度海水顶托抬升,从而形成图示环流。
    (2)中低纬地区处于信风带控制区,该地位于大陆西岸,信风为离岸风,受离岸风影响,形成上升补偿流。盛行风减弱,导致上升流减弱,海底上泛的营养盐类减少,不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饵料减少,该海区生物资源减产。
    22.(2023·广东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日本海背靠亚欧大陆,冬季其西部沿岸海域常有海冰形成。洋流系统对日本海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具有重要影响。在寒冷的末次冰期最盛期(距今约21—18千年),日本海几乎与外海分隔。在随后气候转暖过程中,于距今约17—15千年期间再次变冷,日本海西部近岸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显著降低。距今约8千年以来,日本海西、中和南部海域的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才呈现同步增强特征。图示意日本海位置及其现代洋流分布状况。
    (1)分析在距今约17—15千年期间,日本海西部近岸海域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显著降低的原因。
    (2)有人认为现代对马暖流形成于距今约8千年,但也有人并不认同。基于所给材料,请表明你支持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1)距今约17—15千年期间,气候变冷,日本海西部近岸海域表层海水迅速冷却,形成海冰,上、下层海水密度差减小;冬季风势力增强,对马暖流势力减弱;北部海域结冰,寒流减弱,寒暖流交汇减弱,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降低;气温降低,南北侧环流减弱,西部上、下层洋流交换减弱。
    (2)赞同:对马暖流的入侵提高了表层和底层水体交换,而且距今8千年以来,日本海西部、中部和南部海域的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同步增强。
    不赞同:距今约8千年,日本海西部、中部和南部海域的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才开始同步增强,则此时对流暖流势力增强,由于影响洋流的因素复杂,因此这一现象不足以支持现代对马暖流即形成于此时。
    【详解】(1)由材料信息可知,距今约17-15千年,气候再次变冷,导致水温降低,日本海西部近岸海域表层海水迅速冷却,海冰大量形成,导致上、下层海水密度差减小,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降低;气候变冷,高低纬的温差加大,冬季风势力增强,北上的对马暖流势力减弱;北部海域结冰,堵塞南下寒流运行通道,寒流势力减弱,因此日本海西部近岸海域寒暖流交汇减弱,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降低;气温降低,寒流势力减弱,南北侧环流减弱,西部上、下层洋流交换减弱。
    (2)若赞同现代对马暖流形成于距今约8千年,原因可结合材料信息“距今约8千年以来,日本海西、中和南部海域的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才呈现同步增强特征",对马暖流的入侵会提高表层和底层水体交换,且距今8千年以来,日本海西、中和南部海域的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同步增强,由此可认为现代对马暖流形成于距今8千年。
    若不赞同现代对马暖流形成于距今8千年,其原因为:距今约8千年,日本海西部、中部和南部海域的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才开始同步增强,则此时对流暖流势力增强,由于影响洋流的因素复杂,该处深受季风影响,季风转换、海水温度的四季差异等均可能对洋流造成影响,因此因此这一现象不足以支持现代对马暖流即形成于此时。
    (2024·浙江绍兴·二模)辐射雾指由于地表辐射冷却,使近地面空气水汽凝结而形成的雾。下图为福建省沿海某地5月1日14时至3日14时风速、气温及相对湿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最可能出现辐射雾的时段是( )
    A.a时段B.b时段
    C.c时段D.d时段
    2.与其它时间相比,该地出现辐射雾时大气( )
    A.保温作用较强B.削弱作用较弱
    C.对流运动较强D.环境质量较差
    【答案】1.A 2.D
    【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辐射雾指由于地表辐射冷却,使近地面空气水汽凝结而形成的雾。a时段气温较低、空气湿度较大、风速较低,有利于近地面空气水汽凝结而形成的雾,容易出现辐射雾,A正确;bcd时段空气湿度较小,风速较大,气温较高,不会出现辐射雾,BCD错误。所以选A。
    2.辐射雾指由于地表辐射冷却形成的,说明保温作用没有明显增强,A错误;辐射雾会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削弱作用较强,B错误;近地面气温较低,对流运动较弱,C错误;近地面风速较低,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环境质量较差,D正确。所以选D。
    (2024·甘肃张掖·三模)2019年8月台风利奇马影响黄海西岸,青岛附近海域及岸滨地区发生了一次较为明显的海雾过程。研究同时发现大气边界层内形成了“上稳下湍”的层结结构,是此次海雾维持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下图为2019年8月11日19时—21时青岛地区大气水平能见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台风中心东侧海域海雾的形成原因是( )
    A.冷暖气团相遇水汽凝结B.暖湿气流遇到寒流影响的冷海面
    C.冷湿气流遇到暖流影响的暖海面D.暖湿气流遇到海面辐射降温
    4.本次海雾出现时,雾区地面以上气温垂直变化可能是( )
    A.B.C.D.
    【答案】3.B 4.C
    【解析】3.海雾是海洋上低层大气中的一种水汽凝结现象,通常是由于暖气流与较冷的海面相遇而形成的。冷暖气团相遇水汽凝结。虽然冷暖气团相遇可能会导致水汽凝结,但在图中台风中心东侧海域,并没有明显的冷暖气团交汇的迹象,A错误。暖湿气流遇到寒流影响的冷海面。寒流会使海面温度降低,当暖湿气流遇到寒流影响的冷海面时,容易形成海雾。这与图中台风中心东侧海域的情况较为符合,B正确。冷湿气流遇到暖流影响的暖海面,暖流会使海面温度升高,而冷湿气流遇到暖流影响的暖海面时,不容易形成海雾,C错误。暖湿气流遇到海面辐射降温。海面辐射降温可能会使海面温度降低,但这通常不是海雾形成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B。
    4.由材料可知,该次海雾形成原因是暖湿气流遇到寒流影响的冷海面而形成,近海面的大气受海面的冷却作用及湍流影响,气温下降,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减;到一定高度,大气稳定,上下层的热量交换少,且热量难以扩散,加上高层的水汽吸收太阳辐射热量多,形成逆温层;随着海拔升高,大气水汽减少,且吸收海面辐射的热量减少,气温逐渐下降,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3-24高三上·河北唐山·阶段练习)纳米布沙漠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干燥的沙漠之一,位于非洲西南部,濒临大西洋。沿岸海雾浓重,日出后海雾逐渐飘向内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关于沿岸海雾浓重、多而不散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偏东气流流经沿岸冷水区域B.纬度低,气温高,气流上升
    C.偏西气流流经沿岸冷水区域D.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
    6.日出后沿岸海雾向陆地方向漂移的主要原因是( )
    A.陆地气温高B.地面逆温影响C.东南信风影响D.盛行西风影响
    【答案】5.A 6.A
    【解析】5.读图分析,纳米比亚主要位于低纬度地区, 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海洋水汽蒸发较多,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偏东(东南)气流流经沿岸冷水区域,气流下沉,风力小,水汽不易扩散,A对C错; 纬度低,气温高,常年位于副高影响区域,多下沉气流,B错;沿岸有寒流流经,不是暖流,水温低,水汽遇冷凝结成雾,D错;故选A。
    6.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日出后,陆地升温快,白天陆地气温高于海洋,陆地近地面形成低压,海洋近地面形成高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因而沿岸雾气在日出后逐渐漂向内陆,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A对;地面逆温现象影响,会导致海雾形成,但是不会水平漂移,B错;东南信风在此处是离岸风,会使海雾向海洋方向漂移,C错;该地多受东南信风带控制,D错;故选A。
    (2024·云南曲靖·二模)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MOC)是北大西洋表层洋流向北流动过程中海水性质发生变化,在北部地区下沉,然后在中深层海洋折返向南运动后再上升汇入表层洋流形成闭环的洋流系统。有研究表明AMOC在本世纪都将减弱。下图为AMOC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北大西洋表层洋流向北流动过程中海水性质将转变为( )
    A.高温低盐B.低温低盐C.高温高盐D.低温高盐
    8.AMOC系统存在的意义主要在于( )
    ①地球热量再分配②维持全球气候系统平衡
    ③对地表气候变暖起缓冲作用④塑造地表形态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9.若AMOC系统短期内大幅减弱甚至崩溃,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是( )
    A.加勒比海、墨西哥湾水位下降B.北极航线通航里程增加
    C.北大西洋深层洋流增加D.西欧北美剧烈降温
    【答案】7.D 8.C 9.D
    【解析】7.来自低纬度的温暖海水不断向北移动过程中,途中海水释放出热量,逐渐变冷,再加上不断的蒸发使海水的盐度增加,因此,北大西洋表层洋流向北流动过程中海水性质将转变为温度降低,盐度升高,低温高盐,D正确,ABC错误。故选D。
    8.AMOC系统存在的意义主要在于实现高低纬度间的热量交换,地球热量再分配,①正确;调节全球气候,维持全球气候系统平衡,②正确;能够对地表气候变暖起缓冲作用,③正确;不经过陆地,对塑造地表形态影响小,④错误。综上所述,ABD错误,C正确。故选C。
    9.若AMOC系统短期内大幅减弱甚至崩溃,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是中高纬沿岸大幅度降温,西欧北美剧烈降温,D正确;加勒比海、墨西哥湾水位将升高,A错误;北大西洋深层洋流流减弱甚至消失,C错误;北极附近水温降低,海水结冰期变长,北极航线通航时间缩短,里程降低,B错误。故选D。
    (2024·安徽安庆·三模)温盐环流是指依靠海水的温度和盐密度驱动的全球洋流循环,其主要路径是以风海流等将赤道的暖流带往北大西洋,并在高纬度处被冷却后下沉到海底,这些高密度的冷水接着流入洋盆南下前往其它的暖洋位加热循环。近年来北极浮冰的消融对温盐环流产生了重要影响。图示意北大西洋温盐环流,完成下面小题。
    10.与北大西洋温盐环流的形成关联最小的是( )
    A.纬度差异B.大气环流C.海水密度D.海陆分布
    11.北极浮冰消融,意味着( )
    ①海面反射太阳辐射能力减弱②全球的航运沟通可能更迅捷
    ③全球极端天气现象可能多发④北极熊的活动空间可能扩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2.北极浮冰的消融对温盐环流的影响是( )
    A.北冰洋海水温度上升,盐度上升,密度减小
    B.北冰洋海水温度下降,盐度下降,密度增大
    C.暖海水从北冰洋流入大西洋,温盐环流减弱
    D.冷海水从北冰洋流入大西洋,温盐环流增强
    【答案】10.D 11.A 12.C
    【解析】10.结合材料“温盐环流是指依靠海水等将赤道的暖流带往北大西洋”可知,温盐环流是在不同海区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的差异,及盛行风的共同影响下形成,ABC不符合题意,与海陆分布关联较小,D符合题意。故选D。
    11.冰层的反射率高,浮冰消融导致海面反射太阳辐射能力减弱,①正确;浮冰消融会加速北极航道的开通和运营,全球的航运沟通可能更迅捷,②正确;浮冰消融改变了全球热量的时空分布格局,从而引发全球气候异常,极端天气可能多发,③正确;北极熊可借助浮冰捕猎和活动,浮冰消融压缩了北极熊的生存空间,④错误;A项正确,BCD错误,故选A。
    12.北大西洋温盐环流主要表现为低纬度低盐低密度暖水依靠风海流在海表输送至高纬度海区,变冷变重后下沉,在海底流回低纬其它暖水区。北极浮冰的消融会使得北冰洋水温升高,盐度下降,密度减小,AB错误;变暖的海水从北冰洋流入大西洋,降低了北大西洋下沉海水的盐度和密度,导致温盐环流减弱,C正确,D错误。故选C。
    (2023·江苏苏州·二模)黑海(下图)是一个双层海,深层水脱胎于古地中海的海盆,北部有多瑙河、第聂伯河、顿河等多条河流注入。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关于黑海南北坡度差异主要原因是( )
    ①北部风力沉积;②南部海水侵蚀;③北部河流注入,泥沙沉积严重;④小亚细亚半岛受板块挤压抬升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14.由于黑海盐度“表底”不一,被称为双层海,其成因是( )
    A.海水来源B.大气降水C.结冰融冰D.海水蒸发
    15.黑海盐度“表底”不一带来的影响( )
    A.海底生物丰富B.海水对流旺盛C.表层海水流出D.出现“海水断崖”
    【答案】13.D 14.A 15.C
    【解析】13.黑海北坡较缓、南坡较陡主要是因为北部河流注入,泥沙沉积严重,使得近海深度变浅,③正确、①错误;南坡由于小亚细亚半岛受板块挤压抬升黑海海底和陆地起伏变大,④正确、②错误。故选D。
    14.根据材料可知,黑海双层海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上下两层海水含盐度不同,而注入黑海的水体包括了多瑙河、第聂伯河等河流淡水以及来自地中海的海洋咸水,故黑海海水的来源不同导致了上下两层的海水盐度不同,从而形成双层海,A正确;海水结冰融冰 、蒸发量和降水量主要影响表层海水,并非黑海形成双层海的主要原因,BCD错误。故选A。
    15.黑海盐度“表底”不一会使得黑海与地中海之间形成表层密度流和深层补偿流,表层密度流海水流出,深层补偿流海水流入,C正确;底部盐度高,表层盐度低,海底生物活动受抑制,盐度高密度大在底部,则不会发生海水对流交换,AB错误;海水断崖出现在底部密度小的海域中,不是盐度“表底”不一带来的影响,D错误。故选C。
    目录
    01 模拟基础练
    02 真题实战练
    03 热点应用练

    相关试卷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18海水的性质运动与海_气相互作用: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18海水的性质运动与海_气相互作用,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11讲 海水的性质和海水的运动(练透):

    这是一份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11讲 海水的性质和海水的运动(练透),文件包含第11讲海水的性质和海水的运动练习原卷版docx、第11讲海水的性质和海水的运动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11讲 海水的性质和海水的运动(讲通):

    这是一份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11讲 海水的性质和海水的运动(讲通),文件包含第11讲海水的性质和海水的运动讲义原卷版docx、第11讲海水的性质和海水的运动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7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