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炎德英才名校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湖南省炎德英才名校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为某些细胞结构的模式图,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乳酸菌、酵母菌、噬菌体都具有的结构是f
B.在浆细胞中,参与合成和分泌抗体的结构有b、c、d、f
C.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与e密切相关
D.b是动物细胞特有的能量转换器
2.癌细胞主要依赖无氧呼吸产生ATP。癌细胞通过细胞膜上的GLUT大量摄取葡萄糖,生成乳酸,细胞单羧酸转运蛋白(MCT1)是哺乳动物细胞膜上同向转运乳酸和H⁺的跨膜蛋白,癌细胞中MCT1基因显著表达。当葡萄糖充足时,MCT1能将乳酸和H⁺运出细胞,当葡萄糖缺乏时则将乳酸和H⁺运进细胞。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ATP的过程一般与吸能反应相联系
B.GLUT是一种转运蛋白,在癌细胞膜上的数量比正常细胞多
C.癌细胞无氧呼吸过程不会使细胞内CO₂浓度发生变化
D.乳酸被MCT1运入癌细胞后可作为替代葡萄糖的能源物质
3.肠绒毛长度增加常引起肿瘤,肠上皮细胞增殖和死亡的平衡决定了肠绒毛长度。正常情况下,肠道干细胞产生新的肠上皮细胞,肠上皮细胞在向末端迁移的过程中,逐渐远离血液供应,导致末端细胞缺氧凋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肠道干细胞经过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产生新的肠上皮细胞
B.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肠道干细胞和肠上皮细胞中所含的mRNA完全不同
C.末端肠上皮细胞的凋亡不受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
D.末端肠上皮细胞衰老和凋亡意味着整个个体衰老和凋亡
4.黄瓜的有刺和无刺是一对相对性状,无刺黄瓜汁水多、口感好、产量高,深受人们的喜爱。现用一株有刺黄瓜和一株无刺黄瓜杂交,F₁有刺和无刺都有。让F₁自交,其中无刺黄瓜自交产生的F₂全为无刺,有刺黄瓜自交产生的F₂有刺和无刺
均有。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亲本中有一株为纯合子
B.根据有刺黄瓜自交产生的F₂性状表型可判断有刺对无刺为显性
C.F₁中有刺的基因型与F₂中有刺的基因型相同
D.F₂中有刺黄瓜与F₁中无刺黄瓜杂交,可根据后代来判断是否为纯种
5.为了让目的基因沉默(基因表达不能进行或不能完成),科学家先合成与目的基因互补的人造双链RNA,然后将该双链RNA导入可以表达目的基因的细胞内,以干扰目的基因的表达,最终达到基因沉默的效果。人造双链RNA使目的基因沉默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其中沉默复合体是由蛋白质与人造双链RNA结合而形成的,图中mRNA被结合后,最终被酶降解。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沉默复合体与DNA甲基化的作用机理相同,都是影响转录过程从而使基因不表达
B.沉默复合体与染色体的主要组成成分相同
C.④和⑥过程中都存在磷酸二酯键的合成
D.图中原理可用于治疗某些遗传病
6.乳糖不耐受是全球常见的营养吸收障碍,其在不同人群中的发病率差异显著。一般情况下,婴儿可正常代谢乳糖。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乳糖酶的合成不断减少,成年个体会出现乳糖不耐受。某些族群的成年个体仍可正常代谢乳糖,研究发现这与MCM6基因的突变有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突变基因能增加遗传多样性,丰富人类种群的基因库
B.不同族群中MCM6基因的突变具有不定向性
C.婴儿可正常代谢乳糖是生物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性特征
D.突变基因有利于人类利用牛奶中的乳糖,因此决定了人类进化的方向
7.运动锻炼对身体的好处通常包括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促进新陈代谢等。一定强度的锻炼可能导致人体丢失大量水分、细胞外液量减少和血钠含量降低。健康人早晨和下午不同时段、同等运动强度的锻炼条件,体内醛固酮含量的变化如图。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锻炼能增加醛固酮的分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K
B.早晨比下午锻炼时血浆醛固酮含量更高,对机体失钠调节能力更强,故晨练时宜进行高强度运动
C.大量出汗后,下丘脑渴觉中枢兴奋,促进人体主动饮水
D.运动后适量补充含葡萄糖和无机盐的功能性饮料有助于快速恢复体液平衡
8.研究发现,猫的皮屑、唾液、体毛、尿液等组织或体液中含有多种致敏蛋白,普通人通常可以耐受这些蛋白,但对过敏体质者而言,其免疫防御系统将这些蛋白类物质视为外来的威胁,从而产生了过度的应答,这就是过敏反应。如图是猫唾液中的蛋白质Feld1(简称F蛋白)引发的过敏反应发生过程示意图(部分)。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服用抗组胺类药物可以消除症状从而根治过敏
B.常规的体液免疫也能产生抗体,没有引发过敏的原因可能是这类抗体并未吸附在肥大细胞表面
C.抗体与肥大细胞结合后,立即引起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引发过敏症状
D.组胺分泌导致机体出现红肿、发疹现象属于激素调节
9.野苜蓿是一种豆科植物,适应能力强,是具有高营养价值的优良牧草。有人通过不同浓度赤霉素(GA₃)和生长素(IAA)处理野苜蓿种子,研究野苜蓿种子发芽率的变化规律,得到如下表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为达到实验目的,用外源植物激素处理过的种子每天还需补充蒸馏水
B.随着GA₃浓度升高,种子发芽率呈先增后降趋势,500mg/L的GA₃促进野苜蓿种子的萌发
C.IAA对野苜蓿种子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着实验中IAA浓度升高,抑制效果越明显
D.GA₃和I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常常表现为作用相反的效果
10.1980年全球仅我国陕西存活7只朱鹮,随着保护和拯救工作的开展,2023年底,全球朱鹮数量突破1万只,摘掉了“极濒危”的帽子。但近年来陕西朱鹮野外个体数量增速明显变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处理方式
浓度/(mg/L)
发芽率/%
1天后
3天后
5天后
7天后
对照组
0
3.3
43.3
66.7
66.7
GA₃
100
0
16.7
76.7
83.3
300
0
70
90
96.7
500
3.3
46.7
66.7
80
IAA
100
0
10
53.3
63.3
300
0
0
23.3
33.3
500
0
0
6.7
10
A.科研人员早期通过标记重捕法统计朱鹮的数量
B.要研究朱鹮的数量特征,需要研究朱鹮的食物、天敌、栖息地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C.鲫鱼是朱鹮的主要食物,不能通过调查鲫鱼的种群密度来估算朱鹮的环境容纳量
D.遗传多样性较低可能是朱鹮野外个体数量增速明显变缓的原因之一
11.水稻矮缩病毒(RDV)可借助叶蝉侵染水稻。利用携带RDV的叶蝉(带毒叶蝉)取食水稻后移除叶蝉,获得带毒水稻作为实验组。将15头饥饿处理的叶蝉接入图1装置两株水稻的中心点,统计对照组和实验组水稻上的叶蝉数量,结果如图2。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图1 图2
A.RDV与水稻之间属于寄生关系,叶蝉与水稻之间属于捕食关系
B.用等量不携带RDV的叶蝉(不带毒叶蝉)取食水稻后移除叶蝉,获得对照组水稻
C.根据实验结果,带毒、不带毒叶蝉对水稻的取食偏好分别是带毒水稻、不带毒水稻
D.可通过引入叶蝉的天敌来降低RDV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12.互花米草入侵是当前我国滨海湿地面临的严重威胁之一,芦苇是分布于我国滨海湿地的一种本土植物,与互花米草具有相似的生态位。研究人员在东海岸10个湿地进行调查,在每块湿地随机选取3~5个取样点,采集植物和土壤样本,测定相关数据,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互花米草会与芦苇形成种间竞争,从而出现相互排斥的现象
B.互花米草的入侵会导致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下降
C.随土壤盐度增加和含水量下降,芦苇比互花米草叶面积下降幅度小
D.海滨湿地土壤中的盐度和含水量会使生物群落在水平方向上呈现镶嵌分布
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
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3.海洋软体动物——绿叶海天牛,幼体时通体褐色,以藻类为食,并将藻类的叶绿体完整地保留到自己的肠细胞中且有活力,最终海天牛成体身体变绿。将其移到实验室中,仅提供光照和CO₂的情况下能存活10个多月。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海洋藻类为绿叶海天牛提供了用于光合和呼吸作用的物质与能量
B.水中的CO₂可以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绿叶海天牛肠道中的叶绿体内
C.经光合作用合成的糖类在绿色海天牛的体内可转化成其他有机物
D.绿叶海天牛在一生中能产生ATP的生理过程会发生显著变化
14.某家族有甲、乙两病,均为人类单基因遗传病,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该家族遗传家系图如下,其中Ⅱ₄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Ⅱ₂的乙病致病基因来自Ⅰ₁和Ⅰ₂
C.Ⅲ₆的基因型和I₁相同的概率是1/2
D.若Ⅲ₃与Ⅲ₅婚配,生育一个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男孩的概率为1/8
15.布氏田鼠是生活在寒冷地带的一种非冬眠小型哺乳动物。下图为持续寒冷刺激下机体调节褐色脂肪组织细胞BAT细胞产热过程的示意图,UCP-1蛋白可消除H⁺浓度梯度使线粒体内膜无法合成ATP。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据图可知,BAT细胞内的甲状腺激素和cAMP能促进UCP-1基因的表达
B.寒冷刺激能促进下丘脑合成并释放促甲状腺激素,最终导致体内甲状腺激素的量增加
C.有氧呼吸过程中大量ATP的合成是线粒体内膜完成的
D.在持续寒冷的环境中,布氏田鼠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最终引起BAT细胞中脂肪分解和ATP合成增加,实现产热增加
16.我国长江口水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简图如下,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据图判断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呼吸作用消耗,有约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
B.该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可通过第二营养级对有机碎屑的利用实现循环
C.有机碎屑中的部分能量也能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和呼吸作用而散失
D.第三营养级生物与第四营养级生物间的信息转递能影响两者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7.(10分)研究发现,人体长期过度紧张、焦虑等刺激会导致黑色素细胞和毛囊细胞数量减少分别引起白发、脱发。相关调节机制如下图所示,其中去甲肾上腺素和Gas6蛋白都能促进靶细胞增殖、分化,黑色素细胞干细胞异常增殖分化,会引发干细胞耗竭。回答下列问题。
(1)途径②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称为神经—体液调节,该途径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为__________(填“单向”或“双向”)。
(2)下丘脑通过垂体调节肾上腺分泌糖皮质激素的方式为__________,该调节方式可以__________,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
(3)根据以上研究,可通过以下__________途径预防白发,__________途径预防脱发。(填字母)
a.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合成b.促进去甲肾上腺素的合成
c.抑制糖皮质激素的合成d.促进毛乳头细胞中Gas6的表达
18.(13分)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流感每年呈季节性流行,冬季是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疾病的高发季节。甲型流感病毒(IAV)为冬季流感的主要病原体。机体感染后主要表现为高热、咳嗽、流涕、肌痛等症状。图1是人体对病毒的部分免疫过程示意图,Ⅰ~Ⅶ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Th细胞(辅助性T细胞)是T细胞的一种,a~g代表不同的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人体抵御外来IAV的攻击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功能。Ⅰ细胞在图1所示免疫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
(2)图1中Ⅰ~Ⅶ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__________(填写Ⅰ~Ⅶ)。
(3)IAV侵入人体后,激活V细胞需要两个信号,且需要借助d__________的促进作用,V细胞才快速分裂、分化。
(4)为寻找防控甲型流感病毒(IAV)的新思路,科研人员以小鼠为实验对象,研究高脂肪低糖类(KD)的饮食对抵御IAV感染的效果。科研人员用不同的饲料饲喂小鼠,7d后再用一定浓度的IAV感染小鼠,统计小鼠的生存率以及细胞毒性T细胞和γT细胞(一种新型T细胞)的相对数量,部分结果如图2。实验中,用含KD饲料饲喂的小鼠组为__________组(“实验”或“对照”)。在IAV感染三天后,实验组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KD饮食可以提高小鼠抵御IAV感染的能力。分析图2推测,KD饮食下,__________细胞在提高小鼠抵御IAV感染能力方面发挥主要作用,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
19.(12分)水稻抛秧栽培技术(riceshtculture)是60年代在国外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水稻育苗移栽技术。它是将水稻秧苗连同营养土一起均匀撒抛在空中,使其根部随重力落入田间定植的一种栽培法。它具有省工、省力、省种子和秧田、操作简单、高产、稳产、高效的优点,是水稻栽培技术的一项重大改革。在抛秧育苗过程中,植物幼苗被抛撒在空中后,由于重力的作用,茎和根会自然下垂,导致多数茎和根平躺在田面上。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生长素主要由__________和发育中的种子等部位合成。在这些部位,__________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2)水稻幼苗横放一段时间后,茎弯曲向上生长而根弯曲向下生长。对根生长现象的合理解释是重力因素引起近地侧生长素浓度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远地侧,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__________(填“高”或“低”),近地侧生长素浓度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细胞的生长。
(3)光对植物生长的调控需要IAA作为中介,蓝光条件下水稻幼苗生长得慢。用不同光照条件处理水稻幼苗进行实验,结果如下图。由下图结果分析,推知蓝光照射下水稻生长慢的原因是__________。
(4)根对单侧光表现为负向光性,有人认为是单侧光引起IAA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导致的,也有人认为是单侧光引起向光侧的生长素部分降解导致的。科研小组用单侧光处理水稻根后,检测根尖4mm处向光侧和背光侧IAA含量,结果如下表。
根据上表结果分析,根对单侧光表现为负向光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使得根背光侧IAA浓度大于向光侧,向光侧生长快。
20.(11分)我国南方很多的村落背后都有一片充当绿色屏障的防护林。防护林保留了部分原始植被的特征,
处理
弯曲度
向光侧(ng·g⁻¹FW)
背光侧((ng·g⁻¹FW)
光照强度((100ml·m⁻²·s⁻¹)
63
184
498
黑暗
0
418
418
同时由于深受人类活动的干扰而与自然群落有一定差异。研究表明,在华南某地,随着干扰(主要是砍伐成树)强度的增加,防护林林下的植物丰富度增加,阳生植物增多。在人工干扰强度不同的防护林中,占优势的树种也有差异。受到重度干扰的防护林,比自然林更容易遭受外来物种的入侵。
(1)砍伐成树后,郁闭度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使林下植物受到的光照强度增加。
(2)受到人工干扰后,防护林林下的植物丰富度增加,群落结构发生自我调整,这种调整的意义是__________。
(3)在人工干扰强度不同的防护林中,占优势的树种不同。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不同人类活动影响了群落演替的__________。占优势的树种的种群数量是否一定是群落中最多的?试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
(4)为什么重度人工干扰的防护林比自然林更容易遭受外来物种入侵?
__________。
21.(14分)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森林生态系统是森林中的生物群落与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森林火灾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且导致一定的经济损失。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__________。
(2)输入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沿着__________(填渠道)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其中,生态系统中能量单向流动的原因是__________。
(3)图1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正常情况下图中过程吸收的总量应该__________(填“>”“=”或“(答“大于”不得分) 森林吸收的CO2总量要大于生物所释放的CO2总量,才能降低大气中的CO2,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或“CO2吸收总量大于释放总量才能产生更多有机物维持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且生物还有部分未利用的能量”)(答到“森林总CO2吸收量要大于生物所释放的CO2总量”合理即可)
(4)垂直 光热刺激和KAR类活性物质的作用促进了种子萌发,体现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或林下光照增强,促进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或土壤矿质元素增多,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从生态系统的三大功
能分析,合理即可)
【解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这些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相联系,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2)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而捕食关系是不可逆的,所以能量流动也不可逆;生态系统散失的能量不能再回到生态系统中,所以能量流动也不能循环。
(3)森林生态系统整体上能吸收大气中的CO2,释放出O2,维持着大气中的碳氧平衡,因此,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要大于所有生物成分释放出的CO2量。
(4)垂直结构是群落内不同生物垂直方向上的分布,山火有地下火、地表火和树冠火,这是由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决定的;结合图2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分析,即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角度分析,由图2可知,地表火能烧掉枯枝落叶,使有机物被分解为无机物被生产者再次利用,因此可促进物质循环;地表火可产生光热刺激,作为物理信息促进种子萌发,地表火还可以产生KAR类活性物质,通过信息传递刺激种子萌发;地面植物被烧毁,林下光照增强,促进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故强度较弱的地表火对森林反而是有利的。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南省炎德英才名校联考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11月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炎德英才名校联考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联考生物试卷(PDF版附解析),共12页。
这是一份湖南省炎德英才名校联考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联考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文件包含生物试卷docx、生物答案25联考四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