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2024学年全国部分地区初中语文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真题合集(含详细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
(1) 《登幽州台歌》写出天地之“悠悠”与人之茕茕“独”影互为映照的诗句是“ ______ , ______ ”。
(2) 《己亥杂诗(其五)》的“落红不是无情物, ______ ”被后世多借指甘愿牺牲自我的无私奉献精神。
(3) 《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 ______ ”即景说理:站得高看得远。
(4) 《游山西村》写出山环水绕路曲折,似入绝境忽在转弯处看到另一个妙景的诗句是“ ______ , ______ ”。
(5) 《陋室铭》中,写与朋友的交往,借以显示作者交友的品位和高雅的情趣的句子是: ______ , ______ 。
(6) 《木兰诗》中写出将士艰苦征战多年,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归来的诗句是“ ______ , ______ ”。
二、名著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2.阅读回答问题。
在阅读《海底两万里》这部名著后,晓文同学绘制出了一张思维导图。请你根据这张思维导图填写小说情节:① ______ →勇斗鲨鱼,救采珠人→险斗章鱼,哀悼艇员→海底漫步,埋葬船员→② ______ →撞沉战舰,静静忏悔。
3.《骆驼祥子》中祥子是一名人力车夫,但的书名并不是“车夫祥子”,而是“骆驼祥子”,请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合理分析一下,以“骆驼祥子”为书名的用意。
【链接材料】骆驼颇能忍饥耐渴,每饮足一次水,可数日不喝水,在气候恶劣、水草供应不足的情况下,仍可坚持运输。骆驼虽不善于奔跑,但其腿长,步幅大而轻快,持久力强,是荒漠半荒漠地区尤其是沙漠地区的主要骑乘工具,发挥着其他家畜及交通工具难以替代的作用。
三、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4.请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作答。
也许还有人心里甲 (A.犹犹豫豫 B.隐隐约约)地说: 你说的就是那些“兵”吗?他们看来是很乙 (A.平凡 B.平常)、很简单的哩,既看不出他们有什么高深的知识,又看不出他们有什么丰富的感情。可是,我要说,这是由于他跟我们的战士接①触 太少,还没有了解我们的战士: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②chún 朴和谦③xùn ,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1) 根据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触 ______
②chún ______
③xùn ______
(2) 为甲乙两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序号)
甲: ______
乙: ______
(3) 下面句子中引号(“”)和语段中划线句子(你说的就是那些“兵”吗?)中的引号的用法相同的是 ______
A.队伍挤得紧紧的,站累了,就在路旁坐下来,等前头喊着“走,走,走”,就站起来再走。(《老山界》)
B.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燥,养不过夜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C.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驿路梨花》)
D.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朝花夕拾》)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41分。
5.阅读文学类文本,完成问题。
我的玉米情结
夏青
①我出生在黔北的一个小镇上,在我四岁多时,弟弟出生了,父母只得把我送到乡下,让外公外婆帮着带我。这是我记事起第一次到外公外婆家,正是玉米成熟的季节。那天,已是傍晚时分,外公外婆准备了一大桌饭菜等着我们。一路上的奔波让我早就饥肠辘辘,就在我大快朵颐时,突然闻到一阵香味从厨房传来,那种香味浓郁、强烈,完全盖住了满桌饭菜的香味。我放下碗问外公,这是什么香味?外公说,柴火烧苞谷。在我的家乡,苞谷就是玉米的别称。
②不一会儿,外婆端着一筲箕烧苞谷从厨房走进堂屋。那是我第一次见到烧玉米——外观焦黑,还粘着灰,那模样有点无法引起我的食欲,可我又无法抵挡那香味的诱惑。我拿起半截烧玉米,吹了吹表面的灰,啃了一口,嚼在嘴里嘎嘣脆,香酥脆嫩,咽进肚里,口中的回味有一点甘甜,让人沉醉。 从那一刻起,烧玉米的味道就烙在我的记忆中。
③外公家住在黔北群山深处的小村子中。初到农村的日子,外公外婆很少约束我,我对这里的一切都感到新鲜、好奇。淌水的小河、稻田里的蛙叫、茅屋上升起的炊烟……每一件事物仿佛都在诱惑我探索这个崭新的世界。我白天和村里的孩子们跑到林中捡蘑菇、摘松子、拾柴火,要不就帮邻居家哥哥姐姐把牛羊赶到草坪上放养,放不到多久我又跑去和大一点的孩子们到河沟里摸鱼……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天地间任我逍遥。
④外公在地里耕种的时候,我大多数是在一边玩耍的。可是一到玉米播种的季节,外公教给我简单的农活,我就来了兴致,也会到地里帮外公干点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帮着清除地里的杂草,用手在地里刨窝……等到出苗时节,我又用酒瓶装满水给玉米浇水。玉米秆拔节时是我最兴奋的时候,看到一粒种子从出苗、分叶到拔节,一点点成长起来,我有种说不出的激动,眼看着玉米在我们爷孙俩的栽培下茁壮成长,我幼小的心里竟有了一点成就感。从抽穗期到花粒期,玉米地里常常会散发出一股香味,这香味甘甜、清凉,一直会持续到玉米的成熟期。玉米成熟后,玉米地的香味更加浓郁,饱满的玉米棒子,浅紫色的穗,在阳光的炙烤下,会散发出一种近乎奶油的香味,这是我一年中最欢快的时候。我站在地里,脚边是被太阳暴晒的大地,地里散发出一种干燥的气息,混合着玉米的香气,这是我童年最熟悉的气味,就像外公身上那股永远都摆脱不掉的乡土气息,让我倍感亲切,又无限怀恋。
⑤每年玉米丰收时,外公总变着花样给我做好吃的,水煮糯玉米、柴火烧玉米、玉米粑…… 玉米粑是我最喜欢的,用石磨把玉米磨成茸泥,加入白糖拌匀,捏成三角形状的玉米粑,用新鲜的玉米叶包上蒸熟,撕开玉米叶,玉米粑呈暗黄色,热腾腾的香气直往鼻孔里钻。当我吃多了吃腻了玉米后,外公到镇上赶集时,有时会买些排骨、鲜肉回家,外公做的排骨炖玉米、玉米炒肉末,又重新点燃我对玉米的喜爱。
⑥我在乡下和外公外婆生活了三年时光,在半玩耍半劳动的状态下跟随外公种了三年玉米。我七岁时父母把我接回镇上念书,从那以后,外公和那块玉米地离我就遥远了,我只能在每年暑假回到乡下,和外公外婆短暂相聚数日,也在那块玉米地里寻找我童年的足迹。 虽然走进玉米地的机会变少了,但是玉米在地里熟透的香气,却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陪伴我至今……
(选自《人民日报》)
(1) 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在我的家乡,苞谷就是玉米的别称”,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
B.第②自然段采用先抑后扬的写法,强调烧玉米香气之诱人。
C.在农村,玉米有多种吃法,但“我”吃多了也会吃腻。
D.玉米成熟是“我一年中最欢快的时候”,体现“我”是个贪吃的孩子。
(2) 请根据材料三内容,补全如表。
(3) 品析语言。
①从那一刻起,烧玉米的味道就烙在我的记忆中。(赏析加点字)
②玉米粑是我最喜欢的,用石磨把玉米磨成茸泥,加入白糖拌匀,捏成三角形状的玉米粑,用新鲜的玉米叶包上蒸熟,撕开玉米叶,玉米粑呈暗黄色,热腾腾的香气直往鼻孔里钻。(从描写角度,赏析句子)
(4) 请概括结尾句中“玉米香气”的含义。
6.阅读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问题。
孝心无价
毕淑敏
①我不喜欢一个苦孩子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学子。求学的路很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几年蹉跎?况且这时间的分分秒秒都苦涩无比,需用母亲的鲜血灌溉!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位置的人,怎能成为为人类奉献的大师?
②我也不喜欢父母重病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无论你有多少理由。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动,不必将个人的力量夸大到不可思议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后期冀的希望斩断,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
③我相信每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④父母走了,带着对我们深深的挂念。父母走了,遗留给我们永无偿还的心情。你就永远无以言孝。
⑤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⑥“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亿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⑦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我们父母健在的光阴。
(材料来自互联网)
(1) 下列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文章以典型的事例开头,阐述自己的看法,提出问题。
B.第④⑤段告诉我们,忘了尽孝,父母走后还可以补偿。
C.第⑥段“……”后可以补上“也许是一次促膝长谈”。
D.《说文解字》“孝……子承老也”与本文“孝”含义不完全一样。
(2) 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3) 文章的①②段,作者批评哪两种人?请概括。
7.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近3年泉港区民政局扶老养老举措
持续推进“互联网 +”居家养老助残服务。加强对全区特困供养人员、低保对象、重点优抚对象、重度残疾人等7类对象中的老年人的帮扶力度,实现服务对象足不出户享受养老助残服务。近3年累计投入840万元,为7类老年人免费发放SOS一键呼救功能老人手机和提供上门援助服务。累计实现基础信息服务近2000人,实体援助13000多人次。
制定《泉港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完善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和运营有关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放宽社会力量准入条件,进一步激活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发展。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实施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补贴制度。近三年已扶持 5家养老机构,共发放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补贴近850万元,受益老年人约490人。
为高龄老人生活护航。在全市率先实行高龄老人补贴扩标制度,第一个为 7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补贴,并大幅度提高高龄老人健康补贴。70—79、80—89、90—99、100周岁以上四个年龄段的高龄津贴,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50元、80元、100元、500元。每年发放高龄津贴1800多万元,每月发放人数达2.66万人。
(材料来自网络)
(1) 对材料一、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现在和未来一段时间,我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在总人口的占比逐年提高。
B.预计到2030年,我国养老产业容量达22.3万亿元,是2014年的4.444倍。
C.我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总数逐年增多和养老产业容量扩大成正相关的关系。
D.旅游娱乐、教育社交、医疗健康、护理服务等是养老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近三年,泉港区民政局扶老养老有哪三个亮点?请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
(3) 请结合上述材料,为进一步做好养老服务工作,你认为泉港区民政局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举出两点即可)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6分。
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梦溪笔谈•活板》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火烧令坚 ______
②持就火炀之 ______
③瞬息可就 ______
④则字平如砥 ______
(2)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B.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C.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D.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3) 翻译下面句子。
①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②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4) 本文介绍活字印刷术,注意突出“活”的特点,结合文章内容,参考示例,说说活字印刷术的“活”体现在哪里。(举出两例即可)
示例:“每字为一印”,取用灵活,体现了字印“活”。
六、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7分。
9.阅读古诗文类文本,完成问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 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其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
B.首联以问答形式写出泰山横跨齐鲁,峰峦连绵不断。
C.颔联“割”字使静止的山峰充满活力雄浑的力量。
D.全诗扣住泰山“低小”来写,以“望”贯穿全诗。
(2)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此联号为绝响。简要说说这两句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的原因。
七、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0.作文。
请以《这样的课堂也精彩》为题,写一篇 600字以上的记叙文。
要求:①具体明确,文从字顺;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和解析
1.【答案】【小题1】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小题2】化作春泥更护花
【小题3】自缘身在最高层
【小题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小题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小题6】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解析】答案:
(1)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注意“怆”的书写)
(2)化作春泥更护花
(3)自缘身在最高层(注意“自”的书写)
(4)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5)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注意“鸿”的书写)
(6)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本题考查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根据提示和语境写出相应的句子,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2.【答案】舰体通电,智退土著,冲破冰层,重获氧气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情节。
第①空:“鹦鹉螺”号搁浅于巴布亚新几内亚,尼摩船长同意阿罗纳克斯三人上岸打猎,阿罗纳克斯三人在打猎时被土著人发现险些被刺伤,狼狈地逃上小艇划回“鹦鹉螺”号。土著人从来没有见过“鹦鹉螺”号这样一个大家伙,不敢贸然进攻。渐渐地土著人见大家伙不动就跑上了甲板,尼摩船长却把舱门大开,几个土著人一进入就被电击,吓得逃跑。
第②空:前往南极时遇到了冰山封路,尼摩船长驾驶着海挺下潜至更深的水层,从冰山底下穿过,从南极往回返时冰山翻倒,潜艇被迫搁浅,面临缺氧危机,潜艇上的人轮流凿冰,并喷射沸水,最后用潜艇的冲角撞开了冰层逃了出来。
答案:
①舰体通电,智退土著;(用电吓退土著人)②冲破冰层,重获氧气。(冲破冰层)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凡尔纳三部曲”(另两部为《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神秘岛》)的第二部。小说主要讲述了博物学家阿龙纳斯、其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一起随鹦鹉螺号潜艇船长尼摩周游海底的故事。在这部作品中,他将对海洋的幻想发挥到了极致,表现了人类认识和驾驭海洋的信心,展示了人类意志的坚韧和勇敢。这些想象都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的。
阅读名著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3.【答案】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和名著情节。
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合理分析一下,以“骆驼祥子”为书名的用意即可。结合“骆驼颇能忍饥耐渴,每饮足一次水,可数日不喝水,在气候恶劣、水草供应不足的情况下,仍可坚持运输。骆驼虽不善于奔跑,但其腿长,步幅大而轻快,持久力强,是荒漠半荒漠地区尤其是沙漠地区的主要骑乘工具,发挥着其他家畜及交通工具难以替代的作用”可知,“骆驼”形象地暗示祥子像骆驼一样吃苦耐劳、勤奋肯干、健壮结实,预示着祥子的命运就像骆驼一样饱经风霜、步履维艰。再结合原著内容,可知,点明小说主人公;点出了书中的祥子被乱兵连人带车强行带走后,牵走兵营的骆驼卖了的情节;暗示着主人公祥子的命运像骆驼的背部一样几起几落,最后归于悲剧。
答案:
1、点明小说主人公。2、点出了书中的祥子被乱兵连人带车强行带走后,牵走兵营的骆驼卖了的情节;3、形象地暗示祥子像骆驼一样吃苦耐劳、勤奋肯干、健壮结实;4、暗示着主人公祥子的命运像骆驼的背部一样几起几落,最后归于悲剧;5、预示着祥子的命运就像骆驼一样饱经风霜、步履维艰。
【解析】小说以北平(今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行踪为线索,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的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
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4.【答案】【小题1】chù,淳,逊
【小题2】B,A
【小题3】D
【解析】答案:
(1)①chù
②纯
③逊
(2)甲B
乙A
(3)D
(1)本题考查汉字字音字形。根据字词积累,”接触“中的“触”读作“”,“chún朴”写作“淳朴”,“谦xùn”写作“谦逊”。
(2)本题考查选词填空。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进行分析。为甲乙两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序号)
甲:隐隐约约:指看起来或听起来模糊,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犹犹豫豫:指迟疑,不果断,缺少主见,对事难以做决定。结合语境可知,此处指不很清楚地说,填“隐隐约约”更合适。
乙:平凡:普通。平常:无特别。结合语境可知,此处指人物我们的战士普通,填“平凡”更合适。
(3)本题考查标点符号。语段中划线句子(你说的就是那些“兵”吗?)中的引号的表强调。
A.不相同,“走,走,走”是引用的话,表直接引用。
B.不相同,“张飞鸟”是对鸟的称呼,表特定称谓。
C.不相同,“驿路梨花处处开”是引用的古诗,表直接引用。
D.相同,“书”加引号,起强调作用。
故选:D。
词语的搭配要符合两个原则:一是合乎事理;另一个是合乎习惯。在日常学习中要注意积累。
5.【答案】【小题1】D
【小题2】准备一大桌饭菜(柴火烧苞谷),沉醉于烧玉米的香味,对一切感到新奇(天地间任逍遥),玉米播种季节,玉米丰收时,为“我”做玉米美食
【小题3】略
【小题4】略
【解析】(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
ABC.正确;
D.有误,玉米成熟是“我一年中最欢快的时候”,体现“我”对玉米的喜爱。选项“体现‘我’是个贪吃的孩子”错误。
故选:D。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梳理。结合“那天,已是傍晚时分,外公外婆准备了一大桌饭菜等着我们”,①概括为:准备一大桌饭菜(柴火烧苞谷)。结合“突然闻到一阵香味从厨房传来,那种香味浓郁、强烈,完全盖住了满桌饭菜的香味”,②概括为:沉醉于烧玉米的香味。结合“初到农村的日子,外公外婆很少约束我,我对这里的一切都感到新鲜、好奇”,③概括为:对一切感到新奇(天地间任逍遥)。结合“可是一到玉米播种的季节,外公教给我简单的农活”,④概括为:玉米播种季节。结合“每年玉米丰收时,外公总变着花样给我做好吃的,水煮糯玉米、柴火烧玉米、玉米粑……”,⑤概括为:玉米丰收时;⑥概括为:为“我”做玉米美食。
(3)本题考查词句赏析。
①“烙”是用烧热的金属器物烫、熨的意思。作者把烧玉米的嗅觉香气形容为高温金属烫熨的触觉印迹,化无形为有形地写出烧玉米的味道给“我”印象之深刻,从那时起玉米给“我”美好的记忆,表现了“我”对玉米的喜爱。
②联系文章内容“磨成茸泥”“加入白糖拌匀”“捏成三角形状的玉米粑”“包上蒸熟”可知写出了做玉米粑的详细过程,说明了做玉米粑程序不简单,体现了外公的手艺好,能干,表达了“我”对做玉米粑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外公的思念之情。
(4)本题考查词句理解。结合“突然闻到一阵香味从厨房传来,那种香味浓郁、强烈,完全盖住了满桌饭菜的香味”分析,玉米做成食物的香味;玉米成长所散发的香味;结合“我只能在每年暑假回到乡下,和外公外婆短暂相聚数日,也在那块玉米地里寻找我童年的足迹。虽然走进玉米地的机会变少了,但是玉米在地里熟透的香气,却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陪伴我至今”分析,农村及外公身上散发的乡土气息;“我”对故乡玉米的思念,还指“我”对外公外婆的思念,也指“我”对快乐童年生活的怀念。
答案:
(1)D
(2)①准备一大桌饭菜(柴火烧苞谷);②沉醉于烧玉米的香味;③对一切感到新奇(天地间任逍遥);④玉米播种季节;⑤玉米丰收时;⑥为“我”做玉米美食。
(3)①“烙”是用烧热的金属器物烫的意思;作者把烧玉米的嗅觉香气形容为烫熨的触觉印迹,写出烧玉米的味道给“我”的深刻印象,从那时起玉米给“我”美好的记忆。
②运用“磨、拌、捏、包、撕”等系列的动词,生动第写出了外公做玉米耙的过程,可见我的印象之深,表达了我对玉米食品的喜爱,对外公的怀念之情。
(4)①玉米做成食物的香味;②玉米成长所散发的香味;③农村及外公身上散发的乡土气息;④象征着外公外婆对“我”的疼爱,⑤是“我”对在乡下和外公外婆生活的三年美好时光的怀念。
短文记叙了“我”在乡下随外公外婆生活的片段,表达了“我”对故乡的玉米的喜爱,对外公外婆的思念以及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6.【答案】【小题1】B
【小题2】
【小题3】
【解析】(1)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ACD.正确。
B.有误,④⑤段告诉我们,父母走了,就永远无以言孝,有些东西永无弥补,而不是父母走后还可以补偿。
故选:B。
(2)本题考查作者观点的分析。
作者的观点是:孝心无价,天下的儿女们应抓紧父母健在的光阴尽孝。
作者通过对苦孩子求学不顾母亲艰辛卖血、父母重病在床时游子断然离去这两种行为的批判,指出人们常因各种理由忽视尽孝,忘记时间的残酷、人生的短暂和生命的脆弱。同时,作者阐述了“孝”的不可等待和不可弥补,强调“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无法重现的幸福等。例如,文中提到人们总以为来日方长,功成名就时再尽孝,但往往忽略了父母可能等不到那一天。就像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总想着等自己事业有成再好好陪伴父母,可当他们终于有所成就时,父母却已经老去甚至离世,留下无尽的遗憾。作者通过这些论述,深刻地表达了要及时尽孝的观点,警示人们不要拖延尽孝,因为在“孝”的天平上,物质的价值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真心和行动,而尽孝的机会一旦错过就无法挽回。
(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作者批评了两种人:
一种是家庭困难,母亲卖血供其读书,他却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位置的自私学子。另一种是父母重病在床,却断然离去的游子。他们在老人行将就木时,斩断老人最后的希望,是对生命的大不敬。例如,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会有一些学生为了追求自己的学业成就,不顾家庭的艰难,一味地索取;也可能会有一些人在父母最需要照顾的时候,选择离开,这些都是作者所批评的行为。
答案:
(1)B
(2)孝心无价,应抓紧尽孝。
(3)①不顾家庭困难苦求学;②不顾父母重病断然离去
作者首先批判了苦孩子求学不顾母亲艰辛和游子父母重病在床断然离去的行为,指出人们常认为尽孝来日方长,却忘了时间残酷、人生短暂、恩情难报和生命脆弱。接着阐述“孝”的不可等待和无法弥补,强调“孝”在不同形式下的等值。最后呼吁天下儿女要抓紧父母健在的时光尽孝。
明确论点的要求应满足三点:作者的观点、明确的判断、完整的句子。学会在文章中找出和概括符合观点的句子。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整体感知文本,进行归纳总结。
7.【答案】【小题1】B
【小题2】
【小题3】
【解析】(1)ACD.正确;
B.有误,结合材料二可知,预计到2030年,我国养老产业容量达22.3万亿元,是2014年的5.439倍。
故选:B。
(2)结合材料三“持续推进‘互联网+’居家养老助残服务。加强对全区特困供养人员、低保对象、重点优抚对象、重度残疾人等7类对象中的老年人的帮扶力度”可知,泉港区民政局加强了“互联网+”居家养老助残服务的推进,并对特定老年人群进行了帮扶。结合材料三“制定《泉港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完善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和运营有关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放宽社会力量准入条件,进一步激活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发展。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实施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补贴制度”可知,泉港区民政局通过政策制定,激活了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并实施了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补贴制度。结合材料三“在全市率先实行高龄老人补贴扩标制度,第一个为7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补贴,并大幅度提高高龄老人健康补贴”可知,泉港区民政局实行了高龄老人补贴扩标制度,并提高了补贴幅度。
(3)为进一步做好养老服务工作,泉港区民政局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针对老年人口持续增加的情况,要适当超前规划建设养老设施,以满足未来老年人的需求。结合材料一“2000-2030年中国65岁人口及其占比”可知,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因此需要提前规划养老设施。其次,关注老年人的教育社交和旅游娱乐等需求,构建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结合材料二“养老产业主要包括旅游娱乐、教育社交、医疗健康、护理服务等”可知,老年人的需求多样化,因此需要构建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来满足他们的需求。综上所述,为进一步做好养老服务工作,泉港区民政局可以采取适当超前规划建设养老设施、关注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等措施。
答案:
(1)B
(2)①推进“互联网+”居家养老助残服务,加强对老年人帮扶力度;②激活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实施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补贴制度;③实行高龄老人补贴扩标提高幅度。
(3)示例:①针对老年人口持续增加,要适当超前规划建设养老设施。②关注老年人的教育社交和旅游娱乐等需求(构建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
这是一组关于养老服务工作的材料阅读。第一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分析;第二题考查对材料的归纳概括;第三题考查提出合理建议。
信息筛选与辨析,要研读文章内容,梳理总结,归纳分析。
8.【答案】【小题1】用火,靠近,完成,磨刀石
【小题2】A
【小题3】略
【小题4】略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用火烧使它坚硬。火:用火。
②句意为:把它靠近火边烤。就:靠近。
③句意为: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可以印完。就:完成。
④句意为:字印像磨刀石那样平。砥:磨刀石。
(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这个句子的大意是:不用的时候,就用纸条给它做标记,每一个韵部的字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存放起来。据此断句为: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故选:A。
(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中重点词语有:旋,立即;以,用。句意为:随即刻制这个字,用草火烧,很快就能制成。
②中重点词语有:止,只;则,就。句意为:如果只印三两本,还算不上简便,如果印刷几十几百甚至几千本,那就及其快速。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首先,排版上的“活”体现在“密布字印”这一步骤上。字印可以灵活排列组合,根据需要随时进行排版,从而满足不同的印刷需求。这种灵活性使得活字印刷术能够适应多种文本格式和版面设计。其次,印刷过程中的“活”体现在“一板……一板……”和“更互用之”的做法上。通过交替使用两块铁板,一块用于印刷,另一块用于排版,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这种统筹用板的方式不仅减少了等待时间,还使得整个印刷流程更加顺畅高效。再者,字印数目的“活”体现在“每一字皆有数印”这一点上。由于每个字都有多个字印,因此在印刷过程中可以灵活选择使用,特别是在一板中需要多次出现某个字时,可以迅速取用相应的字印,提高了印刷的便捷性和效率。此外,选用上的“活”体现在“木格贮之”的做法上。将字印按照音韵分类并放在不同的木格里,便于取用和管理。这种分类存储的方式使得字印的选取更加方便快捷,提高了印刷的准确性和效率。最后,做法上的“活”体现在对奇字的处理上。当遇到没有预备的奇字时,可以随即刻制并使用,这种随时增补的做法使得活字印刷术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同时,“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的特点也体现了拆版的“活”。字印在印刷完成后可以灵活拆版,重复使用,不仅节约了成本,还使得整个印刷过程更加环保和可持续。
答案:
(1)①用火;②靠近;③完成;④磨刀石
(2)A
(3)①随即刻制这个字,用草火烧,很快就能制成。
②如果只印三两本,还算不上简便,如果印刷几十几百甚至几千本,那就及其快速。
(4)①“密布字印”随时排用,体现了排版“活”;②“一板……一板”,“更互用之”,统筹用板,提高效率,体现了印刷“活”;③“每一字皆有数印”,随时排用,体现了印刷“活”;④“木格贮之”,放在不同的木格中,便于取用,体现了选用“活”;⑤奇字无备,旋刻即用,随时增补,体现了做法“活”;⑥“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玷污”,可灵活拆版,重复使用,体现了拆版“活”。
参考译文:
用雕版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做这种事。五代时才开始用雕版印五经,此后,重要书籍都是版印出来的。
庆历年间,有个平民叫毕昇,又发明了活版印刷。它的办法是:用黏土来刻字模,(字模)薄得跟铜钱的边缘一样,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这类东西覆盖着。想印的时候,在铁板上放一个铁框子,(然后)就密密地排满字模,排满了就成为一版,(再)把它靠近火边烤,(等到)松脂和蜡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放在版面上往下一压,字印像磨刀石那样平。如果只印两三本,还不算简便;如果印几十甚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了。通常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印刷,另一块已经另外在排字了,这一块刚刚印完,那一块已经准备好,两块交替使用,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可以印完。每一个字都备有几个字模,像“之”“也”等字,每一个字都有二十多个字印,用来防备它们在一版内有重复的。不用的时候,就用纸条给它做标记,每一个韵部的字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存放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立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一会儿就能制成。不用木头刻活字的原因是,木的纹理疏密不匀,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跟松脂等粘在一起,(卸版时)拿不下来;不像用胶泥烧制的字印,印完后再用火一烤,使药物(松脂等物)熔化,用手一抹,字印自然就掉了下来,一点也不会被药物(松脂等物)弄脏。
毕昇死后,那些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子辈们得到,到现在依然被珍藏着。
文言文内容理解分析题,解题方法:
1.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2.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3.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9.【答案】【小题1】D
【小题2】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
ABC.正确。
D.有误,全诗扣住泰山“高大”来写,以“望”贯穿全诗。
故选:D。
(2)本题考查赏析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意思是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此句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它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它激励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意思对即可。
答案:
(1)D
(2)此句突出泰山的高峻,写出雄视一切的气势;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心胸气魄;由望岳而登岳,体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
译文:
望岳 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
《望岳》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人、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10.【答案】这样的课堂也精彩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课堂总是与书本、黑板、老师的讲解紧密相连,但在我记忆的长河里,有一堂别开生面的课,它没有固定的形式,却同样精彩纷呈,让我至今难以忘怀。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们的语文老师宣布了一堂特别的课——“自然探索课”。听到这个消息,全班都沸腾了,大家纷纷猜测这会是怎样的一堂课。老师微笑着,带着我们走出教室,来到了学校的后花园。
“今天,我们要在这里上一堂关于自然的课。”老师边说边分发给我们每人一个小本子和一支笔,“你们的任务是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记录下你所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一切。”
起初,我还有些不知所措,但很快,我就被周围生机勃勃的景象吸引了。我蹲下身子,仔细观察着脚下的一片落叶,它的纹理清晰,颜色虽已褪去,却依然能感受到它曾经的生命力。我抬头望向远处,几只小鸟在枝头欢快地跳跃,它们的歌声清脆悦耳,为这宁静的午后增添了几分生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笔记本上渐渐布满了文字和简单的图画。我发现,原来自然之中藏着如此多的奥秘和乐趣,每一处细节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这堂课,没有传统意义上的讲授,却让我学到了更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
当夕阳西下,我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到教室。分享环节,每个人都兴奋地讲述着自己的发现,那份由衷的喜悦和成就感,让这堂课变得异常精彩。
这堂课,让我深刻体会到,学习不仅仅局限于教室之内,大自然也是一本活生生的教科书。这样的课堂,没有固定的桌椅,没有传统的约束,却同样精彩,同样让人难以忘怀。
【解析】本题考查命题作文写作。一、审题:“这样的课堂”:指的是某种非传统、非常规或具有特色的课堂形式。“也精彩”:表示尽管这种课堂可能不同于常规的课堂,但它同样具有吸引力和价值。二、立意:通过描述一次非传统的课堂经历,展示课堂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以及学生在这种课堂中的收获和成长。强调教育的多样性和创新性,以及学生在不同学习环境中的积极态度和适应能力。三、构思:简述传统课堂的普遍形象,引出“这样的课堂”的与众不同。用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场,如一次户外教学、一次实验课或一次角色扮演课,来吸引读者兴趣。详细描述这次非传统课堂的过程,包括活动内容、学生的反应、教师的引导等。通过具体事例展示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和所学到的知识或技能。穿插学生的内心感受和思考,体现课堂的魅力和价值。总结这次课堂的意义,强调其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作文以“这样的课堂也精彩”为题,通过描述一堂别开生面的“自然探索课”,展现了非传统课堂的教学魅力和学生的独特体验。主题明确,构思新颖,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概念,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时间
外公外婆所做
“我”所为
记事起第一次到外公外婆家
① ______
② ______
初到农村
很少约束“我”
③ ______
④ ______
教“我”做简单的农活
学栽培玉米
⑤ ______
⑥ ______
享受玉米美食
三年后
和“我”短暂相聚
寻找童年足迹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